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龙泉站金矿区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洪奎 杨锋杰 +3 位作者 牛树银 李英平 田京祥 郝兴中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5-639,共5页
山东龙泉站金矿区的金矿产于沂水-汤头断裂主裂面下盘的糜棱岩化碎裂岩和花岗质碎裂岩中。对区内典型金矿床硫、氢、氧、碳和铅等稳定同位素的研究资料表明:黄铁矿的δ34S值的变化为+2.7‰-+4.4‰,δ18OH2O值为-1.78‰-+4.07‰,δD(SMOW... 山东龙泉站金矿区的金矿产于沂水-汤头断裂主裂面下盘的糜棱岩化碎裂岩和花岗质碎裂岩中。对区内典型金矿床硫、氢、氧、碳和铅等稳定同位素的研究资料表明:黄铁矿的δ34S值的变化为+2.7‰-+4.4‰,δ18OH2O值为-1.78‰-+4.07‰,δD(SMOW)值为-74‰--77‰,δ13C平均值为-4.18‰--5.1‰,铅同位素具有正常铅的特点,说明区内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地下深处,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大气降水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沭断裂带 龙泉站 金矿 同位素 物质来源 成矿流体
下载PDF
雄黄坡难选高砷金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孟宪瑜 刘学胜 +1 位作者 马忠臣 秦贵杰 《有色矿冶》 2001年第4期15-18,共4页
通过对现行生产工艺的分析与研究 ,根据矿石特性 ,研究出更合理有效的金砷分选工艺。研究结果表明 ,选用丁基黄药与SK组合作为捕收剂 ,石灰、硫化钠、硫酸铜作为调整剂 ,采用了优先选砷的金砷分选新工艺 。
关键词 砷矿物 金矿物 SK药剂 金矿石 选矿 浮选
下载PDF
河北某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邢喜峰 王雄伟 《有色矿冶》 2020年第6期16-21,15,共7页
在对河北某金矿的性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及相关文献对试验方案进行了设计。通过探索性试验、条件试验及开路试验,确定和推荐了该金矿的选矿最佳控制条件及各项参数。根据最终试验结果,当入选原矿石金矿品位为80~100 g/t的条件下... 在对河北某金矿的性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及相关文献对试验方案进行了设计。通过探索性试验、条件试验及开路试验,确定和推荐了该金矿的选矿最佳控制条件及各项参数。根据最终试验结果,当入选原矿石金矿品位为80~100 g/t的条件下,经一次磨矿(磨细度为-200目65%)一段粗选、三次扫选、可获得金尾砂的品位为0.4 g/t,铜精矿产率为34.3%,回收率为99.72%的选矿指标。为该金矿后续的选矿厂设计、建设及运营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同类型金矿的选别及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选矿 回收率
下载PDF
某金矿石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高起鹏 《有色矿冶》 2012年第1期15-17,共3页
通过对含金2.05 g/t、含硫3.93%的某含金石英脉矿石进行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控制浮选药剂用量,采用"饥饿加药法",可以获得含金品位为31.55 g/t,金回收率为93.58%的金精矿。为合理利用金矿资源,在保证金回收率的前提下... 通过对含金2.05 g/t、含硫3.93%的某含金石英脉矿石进行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控制浮选药剂用量,采用"饥饿加药法",可以获得含金品位为31.55 g/t,金回收率为93.58%的金精矿。为合理利用金矿资源,在保证金回收率的前提下,提高金精矿品位,试验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石 饥饿加药 药剂制度 金品位
下载PDF
矽卡岩型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综述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凯培 喻衍 《西部资源》 2016年第4期52-54,共3页
矽卡岩型金矿是我国重要金矿类型,探明储量可观,分布较集中。因此,系统研究矽卡岩型金矿床,对找矿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本文通过对矽卡岩型金矿床资料的收集整理,总结了矽卡岩型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岩浆岩条件、围岩条件、围岩蚀变和... 矽卡岩型金矿是我国重要金矿类型,探明储量可观,分布较集中。因此,系统研究矽卡岩型金矿床,对找矿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本文通过对矽卡岩型金矿床资料的收集整理,总结了矽卡岩型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岩浆岩条件、围岩条件、围岩蚀变和矿化分带特征,同时对矿床的物质来源、成矿过程及成因作了相关介绍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矿床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下载PDF
湖南新邵大新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阶期次划分浅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厚庭 《甘肃冶金》 2009年第3期45-48,共4页
湖南新邵大新金矿位于华南地槽褶皱系与扬子准地台接壤地带边缘,湘中岩石圈古俯冲带内。矿区共发现矿脉14条,圈定Au矿体10个。Au的赋存状态大约可分为三类,主要赋存于硫化物中,少量被褐铁矿、有机碳等吸附。矿床的形成具多期次多阶段成... 湖南新邵大新金矿位于华南地槽褶皱系与扬子准地台接壤地带边缘,湘中岩石圈古俯冲带内。矿区共发现矿脉14条,圈定Au矿体10个。Au的赋存状态大约可分为三类,主要赋存于硫化物中,少量被褐铁矿、有机碳等吸附。矿床的形成具多期次多阶段成矿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地质特征 成矿期次 新邵 湖南
下载PDF
嗜铁钩端螺旋菌氧化难处理金矿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杰 张旭 +1 位作者 朱明龙 谭文松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2-66,共5页
采用改良双层板方法从酸性矿坑水(AMD)中筛选、鉴定并命名为氧化效果最佳的分离株—嗜铁钩端螺旋菌(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LJ-02。当温度在36~46℃范围内,矿石氧化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降低pH对提高细菌氧化能力有着显著影... 采用改良双层板方法从酸性矿坑水(AMD)中筛选、鉴定并命名为氧化效果最佳的分离株—嗜铁钩端螺旋菌(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LJ-02。当温度在36~46℃范围内,矿石氧化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降低pH对提高细菌氧化能力有着显著影响;在接种量不超过10%(v/v)的条件下,接种量的提高有利于矿石的生物氧化。该菌株对难处理金矿的吸附属于Langmuir等温吸附,其吸附平衡常数为8.72×10-10 mL/cells,单位质量矿物颗粒的最大吸收能力为1.99×109 cells/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铁钩端螺旋菌 双层平板培养法 难处理金矿 吸附特性
下载PDF
张真人《金石灵砂论》外丹黄白考释 被引量:1
8
作者 容志毅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79-90,共12页
张真人《金石灵砂论》与外丹黄白之关系,学界迄今未有详论[1].作者考释认为,张真人生于唐神龙五年(707)而卒于唐贞元十六年(800),享年93岁.又今本《道藏》所题"蒙山张隐居撰",当为"雾山张隐居撰"之误;在丹药理论方... 张真人《金石灵砂论》与外丹黄白之关系,学界迄今未有详论[1].作者考释认为,张真人生于唐神龙五年(707)而卒于唐贞元十六年(800),享年93岁.又今本《道藏》所题"蒙山张隐居撰",当为"雾山张隐居撰"之误;在丹药理论方面,该经实际包括了"阴阳相配原理"和"转化论"两个方面,它们贯穿于中国外丹黄白术的整个流变史中;在黄白的具体烧炼上,廓清了"铅"与"黑铅"的区别,使以往的诸多疑虑得以释然.事实说明,唐代道士在外丹黄白烧炼的温度控制和丹药性质的划分上,已形成一套有别于汉晋南北朝的方法和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石灵砂论》 张久该 相配原理 转化论 “铅”与“黑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