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胚胎早中期肠壁黏膜层发育分化的研究
1
作者 李永平 蒋新华 +5 位作者 张文忻 钟秀风 林健贤 郑健梁 刘琳 周国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目的】研究人胚胎早中期肠壁黏膜层及黏膜上皮杯状细胞的发育。【方法】采用形态学、组化及联合组化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对27例4~28周胚胎空肠、回肠及结肠肠壁黏膜层的发育进行观察。【结果】黏膜上皮PAS阳性的杯状细胞在10周时已经出... 【目的】研究人胚胎早中期肠壁黏膜层及黏膜上皮杯状细胞的发育。【方法】采用形态学、组化及联合组化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对27例4~28周胚胎空肠、回肠及结肠肠壁黏膜层的发育进行观察。【结果】黏膜上皮PAS阳性的杯状细胞在10周时已经出现,爱茜蓝阳性的杯状细胞在12周出现;空肠、回肠的黏膜肌层在10周时已开始形成,起源于黏膜下层的肌肉干细胞,此后,随着胎龄的增加,杯状细胞的数目增加,黏膜肌层α-SMA阳性的细胞逐渐增多。【结论】肠黏膜上皮杯状细胞在10周时开始发育,可分为4类:①含中性黏多糖的杯状细胞;②含酸性黏多糖的杯状细胞;③既含中性黏多糖又含酸性黏多糖的杯状细胞;④既不含中性黏多糖也不含酸性黏多糖的杯状细胞。黏膜肌层起源于黏膜下层的肌肉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黏膜层 干细胞 杯状细胞 空肠 回肠 结肠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兔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对结膜杯状细胞及结膜上皮细胞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邱晓頔 龚岚 陈敏洁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01-405,I0001,I0002,共7页
目的探讨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对结膜杯状细胞及结膜上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选取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2只,建立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模型(角膜中央直径8 mm上皮刮除),建模后使用盐酸林可霉素滴眼,用法为3次/日,1滴/次,观察时间为7 d。在模型建立... 目的探讨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对结膜杯状细胞及结膜上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选取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2只,建立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模型(角膜中央直径8 mm上皮刮除),建模后使用盐酸林可霉素滴眼,用法为3次/日,1滴/次,观察时间为7 d。在模型建立后第1、4、7天共3个时间点进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结膜组织透射电镜检查,对结膜上皮细胞及杯状细胞数量及形态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建立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模型。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显示,造模前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平均值为66.367±2.466(个/每200μm×150μm面积),Nelson 0级;造模后第1天,结膜杯状细胞数量明显下降,平均值为2.933±0.242(个/每200μm×150μm面积),Nelson 3级;造模后第4天,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开始恢复,平均值为17.350±0.991(个/每200μm×150μm面积),Nelson 2级;造模后第7天,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已明显恢复,平均值为32.467±2.244(个/每200μm×150μm面积),Nelson 1级。结膜组织透射电镜检查可见到造模后结膜杯状细胞大量减少,分泌颗粒排空,细胞凋亡,结膜上皮细胞脱落坏死,胞核固缩,胞质中可见溶酶体,上皮下及上皮细胞间炎症细胞浸润;随时间推移,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及形态逐渐恢复,初期细胞形态欠规则,结膜上皮细胞胞间隙大,连接松散;后期杯状细胞数量明显恢复,形态饱满,分泌功能开始恢复。结膜上皮细胞分化好,细胞连接较为紧密。结论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可造成结膜杯状细胞的数量下降及分泌增加,同时可造成结膜上皮细胞凋亡增加,炎症细胞浸润。结膜杯状细胞的数量、功能以及结膜上皮细胞正常结构可在一定时间内自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 结膜杯状细胞 结膜上皮细胞 印迹细胞学 透射电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