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戊糖磷酸途径及其两个关键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
作者 黄骥 王建飞 张红生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9-145,共7页
戊糖磷酸途径是植物体中糖代谢的重要途径,主要生理功能是产生供还原性生物合成需要的NADPH,可供核酸代谢的磷酸戊糖以及一些中间产物可参与氨基酸合成和脂肪酸合成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是戊糖磷酸途径的两个... 戊糖磷酸途径是植物体中糖代谢的重要途径,主要生理功能是产生供还原性生物合成需要的NADPH,可供核酸代谢的磷酸戊糖以及一些中间产物可参与氨基酸合成和脂肪酸合成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是戊糖磷酸途径的两个关键酶,广泛的分布于高等植物的胞质和质体中。本文综述了植物戊糖磷酸途径及其两个关键酶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该途径在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胁迫应答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戊糖磷酸途径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秃疮花提取物对红细胞氧化性溶血的抑制机制 被引量:35
2
作者 赵祁 韩寅 +2 位作者 杜宇平 王廷璞 王勤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秃疮花提取物对鼠红细胞氧化性溶血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以H2O2诱导体外鼠红细胞发生氧化性溶血,以乙酰苯肼引发小鼠体内溶血性贫血,观察不同浓度或剂量秃疮花对鼠红细胞溶血率,细胞形态、小鼠体内红细胞、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 目的探讨秃疮花提取物对鼠红细胞氧化性溶血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以H2O2诱导体外鼠红细胞发生氧化性溶血,以乙酰苯肼引发小鼠体内溶血性贫血,观察不同浓度或剂量秃疮花对鼠红细胞溶血率,细胞形态、小鼠体内红细胞、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血浆丙二醛含量,以及红细胞内各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结果外秃疮花提取物对H2O2诱导的鼠红细胞溶血的抑制率可达78%。小鼠腹腔注射秃疮花提取物后,与模型组比较,红细胞数目增加,血红蛋白含量提高,白细胞数目减少,血浆丙二醛含量降低,四项指标均接近正常组(腹腔注射DLF 1.5 g/(kg.d),红细胞数目为8.49×1012/L);损伤小鼠腹腔注射秃疮花提取物后,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血浆总抗氧化力无明显改变,而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显著提高,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上升极显著(较损伤组提高44.7%)。结论秃疮花提取物在体内外可分别抑制由H2O2和乙酰苯肼引发的鼠红细胞氧化性溶血,效果明显。小鼠腹腔注射秃疮花提取物后,红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普遍提高,提示秃疮花提取物通过增强红细胞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而使细胞膜免受氧化性损伤,其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的上升尤为显著,据此推测秃疮花提取物有可能通过抑制乙酰苯肼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干扰而缓解鼠红细胞的氧化性溶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疮花提取物 乙酰苯肼 红细胞 氧化性溶血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下载PDF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3
作者 黄家虎 孙建华 《医学综述》 2021年第4期680-684,共5页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的发病因素较复杂,包括早产、胎膜早破、感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突变、母乳性黄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突变等多方面,如果治疗不及时易导致胆红素脑病,损害患儿的神经发...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的发病因素较复杂,包括早产、胎膜早破、感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突变、母乳性黄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突变等多方面,如果治疗不及时易导致胆红素脑病,损害患儿的神经发育,严重威胁患儿身心健康。以往的研究仅对围生或感染等某一方面进行分析,存在局限性。因此,需要对NHB的发病原因进行多方面探究,以明确NHB的发病因素,为NHB的早期治疗与预防提供依据,降低NHB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围生因素 感染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下载PDF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与抗松针褐斑病的关系 被引量:16
4
作者 叶建仁 黄素红 +1 位作者 李传道 程淑婉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30-436,共7页
松针褐斑病(Lecanostictaacicola)是我国南方重要病害。在湿地松(Pinuselliottii)抗褐斑病选育研究的基础上对湿地松针叶中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与抗病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 松针褐斑病(Lecanostictaacicola)是我国南方重要病害。在湿地松(Pinuselliottii)抗褐斑病选育研究的基础上对湿地松针叶中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与抗病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二年生健康针叶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活性水平与针叶的抗病性有密切关系。在测定的13个无性系和单株中,4个易感株的酶活性较低,9个抗病无性系中除个别酶活性与易感株相近外,其余无性系的酶活性和比活性都明显比易感株高。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株间差异相对较小,但在总体水平上,抗病无性系的酶活性和比活性也比易感株略高。用松针褐斑病菌毒素液处理后,无论是抗病针叶还是易感针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活性均呈上升趋势,升幅为0.5—1倍,但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在用毒素处理后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斑病 湿地松 苯丙氨酸 解氨酶
下载PDF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5
作者 常富兴 汤林华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28-131,共4页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性细胞酶病,在全世界约有4亿多人受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G6PD缺乏症多分布于非洲热带、亚洲热带和亚热带、中东、地中海和巴布亚一新几内亚地区...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性细胞酶病,在全世界约有4亿多人受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G6PD缺乏症多分布于非洲热带、亚洲热带和亚热带、中东、地中海和巴布亚一新几内亚地区。该文对G6PD缺乏症的流行病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临床表现和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缺乏症 基因突变
下载PDF
我国2015年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指标切值的调查 被引量:22
6
作者 章晓燕 王薇 +4 位作者 赵海建 何法霖 钟堃 袁帅 王治国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9期706-709,共4页
目的调查我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检验指标的切值情况,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工作提供建议。方法调取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检验中心2015年全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指标苯丙氨酸(Phe)、促甲状腺激素(TS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 目的调查我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检验指标的切值情况,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工作提供建议。方法调取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检验中心2015年全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指标苯丙氨酸(Phe)、促甲状腺激素(TS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和17-羟孕酮(17-OHP)室间质量评价回报结果中切值相关信息,包括实验室编码、单位名称、所在地区、指标切值、切值来源、方法学原理、仪器、试剂和校准品。分析不同地区、方法学原理和切值来源对4个指标切值大小的影响。结果220家实验室中,切值来源中所占比例最高的3项依次为:试剂厂家说明书(48.2%-69.8%)、实验室自行确定(27.7%~35.2%)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0.0%-20.0%)。参加研究的机构数量最多的3个省份分别为广东(25家)、山东(17家)和江苏(16家)。对切值情况调查显示:Phe切值分布在1.60~5.00mg/dL;TSH切值分布在4.82-18.00mlU/L;G6PD切值在2.00~10.00U/gHb;17-0HP切值在23.20~60.00nmol/L范围内。对于Phe指标,各来源组和方法组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于TSH指标,各来源组间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方法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G6PD和17-OHP指标,不同来源和方法组的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各个检验指标切值较为一致,有个别实验室切值差异较大,建议各实验室对现有不同方法的切值进行评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 切值 苯丙氨酸 促甲状腺激素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17羟孕酮
下载PDF
变性高效液相联合测序及酶切检测广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基因型 被引量:18
7
作者 罗建明 李慕军 +1 位作者 唐霞 梁徐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07-611,共5页
目的探索广西地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新的基因型。方法对广西30例G6PD缺乏症的基因型使用变性高效液相(DHPLC)筛选,然后使用直接测序或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再检测。结果在我国大陆第一次确定G6PD Viangchan(871G→A,1311C→T... 目的探索广西地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新的基因型。方法对广西30例G6PD缺乏症的基因型使用变性高效液相(DHPLC)筛选,然后使用直接测序或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再检测。结果在我国大陆第一次确定G6PD Viangchan(871G→A,1311C→T)的存在,共3例,占10.0%;首次发现1例G6PD Union(1360C→T),占3.3%;其余为G6PD Ganton(1376G→T)占30.0%,G6PD Kaiping(1388G→A)占26.7%和G6PD Gaohe(95A→G)占23.3%。结论除G6PD Ganton、Kaiping和Gaohe三种中国常见的变异型之外,广西尚有G6PD Viangchan和G6PD Union。G6PD Vi-angchan和G6PD Union在我国大陆均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糖磷酸脱氢酶 基因型 变性高效液相 DNA突变分析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广西地区 高效液相 直接测序 G6PD缺乏症 检测
原文传递
油菜种子形成中含油量与其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17
8
作者 徐一兰 官春云 +1 位作者 谭太龙 余龙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54-1857,共4页
以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高、低含油量基因型油菜品系04-1989-9和04-1989-4为材料,研究种子形成过程中含油量与脂肪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两品系的种子含油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活性、磷脂酸磷酸酯酶(PPa... 以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高、低含油量基因型油菜品系04-1989-9和04-1989-4为材料,研究种子形成过程中含油量与脂肪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两品系的种子含油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活性、磷脂酸磷酸酯酶(PPase)活性均在开花后逐渐增加,花后24~ 31d达最高峰,且品系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G6PDH、PPase活性和含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推测二者是影响含油量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含油量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磷脂酸磷酸酯酶
下载PDF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筛查广东汉族及壮族G6PD基因变异型(英文) 被引量:18
9
作者 蒋玮莹 陈路明 +2 位作者 林群娣 耿茜 杜传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7-611,共5页
目的建立变性高效液相色谱筛查G6PD基因变异的技术。观察广东汉族和壮族G6PD基因变异型的分布。方法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筛查广东汉族和壮族G6PD基因变异型。与ARMS及DNA测序比较,考察其准确性、灵敏度、效率及耗资。结果在73例G6P... 目的建立变性高效液相色谱筛查G6PD基因变异的技术。观察广东汉族和壮族G6PD基因变异型的分布。方法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筛查广东汉族和壮族G6PD基因变异型。与ARMS及DNA测序比较,考察其准确性、灵敏度、效率及耗资。结果在73例G6PD缺陷者中发现G6PD1388G→A20例、1376G→T24例、95A→G6例、1311C→T8例、1024C→T3例、392G→T2例、871G→A1例、1376G→A/95A→G4例、1388G→A/95A→G3例、1311C→T/95A→G2例,与DNA测序结果吻合;在酶学正常对照组中发现男1例女2例1388突变。结论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G6PD基因变异型的筛查具有准确、高效、半自动化及经济等优点。尤其对无症状女性杂合子及临床Ⅳ型个体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糖磷酸脱氢酶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杂合子
原文传递
甲醛对雄性小鼠睾丸中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叶琳 任淑萍 +1 位作者 吕毅 沈波涛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甲醛对雄性小鼠睾丸中酶活力的影响。方法28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设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0.2、2.0、20.0mg/kg甲醛腹腔注射染毒,每天1次,连续7d,测定睾丸中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 目的探讨甲醛对雄性小鼠睾丸中酶活力的影响。方法28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设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0.2、2.0、20.0mg/kg甲醛腹腔注射染毒,每天1次,连续7d,测定睾丸中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山梨醇脱氢酶(SDH)活力。同时设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结果小鼠睾丸G-6-PD、SDH活力随染毒剂量增大而降低,低、中、高剂量组SDH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低、中、高剂量组LDH和G-6-PD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醛对雄性小鼠睾丸中的酶具有不良影响,从而产生一定的生殖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睾丸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下载PDF
全自动新生儿疾病筛查系统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14
11
作者 田国力 王燕敏 +3 位作者 周卓 郭静 许洪平 姚静 《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633-636,共4页
目的对全自动新生儿疾病筛查系统(GSP)进行性能评价。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15-A2文件的要求,对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苯丙酮尿症(PKU)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 目的对全自动新生儿疾病筛查系统(GSP)进行性能评价。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15-A2文件的要求,对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苯丙酮尿症(PKU)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4种疾病筛查的对应检测指标——促甲状腺素(TSH)、17-羟基孕酮(17-OHP)、苯丙氨酸(Phe)和G6PD进行检测,评价GSP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等,并与目前临床常规使用的荧光酶免疫分析法(TSH、17-OHP)和荧光法(Phe、G6PD)进行比对。结果 GSP检测TSH、17-OHP、Phe、G6PD批内不精密度和总不精密度均在厂商要求的范围内;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新生儿筛查室间质评样本靶值的偏移为-8.37%~12.96%,均<1/2允许总误差(TEa)。线性回归方程的截距b为0.83~1.69,r^2>0.95,达到厂商声明的线性要求(r^2≥0.90)。GSP与荧光酶免疫分析法和荧光法的一致性非常好(Kappa值分别为0.83、0.73、0.93和0.97,P<0.001),检测结果高度相关(r值分别为0.97、0.94、0.99、0.91,P<0.001)。结论 GSP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均达到了厂家声明的检测性能,可用于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新生儿疾病筛查系统 促甲状腺素 苯丙氨酸 17-羟基孕酮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下载PDF
蜂毒溶血肽对鸡红细胞及膜的生化作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亚华 张微 +3 位作者 李日清 钟杨生 郑慧平 林健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6-594,共9页
本文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薄层层析、原子吸收、荧光显微图像等多种生化技术,系统研究了蜂毒肽作用于鸡红细胞及膜的生化机理。结果表明:蜂毒肽影响红细胞膜上及胞内两种酶的功能。它抑制膜Na+-K+-ATPase活性,导致胞内外离子转运异常,K+... 本文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薄层层析、原子吸收、荧光显微图像等多种生化技术,系统研究了蜂毒肽作用于鸡红细胞及膜的生化机理。结果表明:蜂毒肽影响红细胞膜上及胞内两种酶的功能。它抑制膜Na+-K+-ATPase活性,导致胞内外离子转运异常,K+浓度失衡;它也抑制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其正电区域干扰胞内带负电小分子的作用,影响红细胞正常代谢。蜂毒肽干扰膜中阴离子通道的转运功能,使细胞渗透压改变,引起膨胀而溶血。蜂毒肽对有核红细胞核内DNA没有作用,与其他抗微生物多肽作用的靶向不同。据此认为,抗菌蛋白类抗生素对细菌作用的生化机理与传统抗生素不同,这是细菌对其不易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溶血肽 生化机理 NA^+-K^+-ATPASE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阴离子通道
下载PDF
暗诱导油菜子叶衰老过程G-6-P脱氢酶和乙醇脱氢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万年 林志福 +2 位作者 任国领 杨莉 吕应堂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45,共4页
以离体油菜子叶为材料,研究了暗诱导子叶衰老过程中G-6-P脱氢酶(G6PDH)和乙醇脱氢酶(ADH)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暗诱导衰老过程中,2种酶的活性均呈急速下降的趋势。暗诱导1d G6PDH活性下降了40%以上,第4d活性下降了80%以上。G6PDH活... 以离体油菜子叶为材料,研究了暗诱导子叶衰老过程中G-6-P脱氢酶(G6PDH)和乙醇脱氢酶(ADH)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暗诱导衰老过程中,2种酶的活性均呈急速下降的趋势。暗诱导1d G6PDH活性下降了40%以上,第4d活性下降了80%以上。G6PDH活性的下降可能是导致植物细胞衰老过程中活性氧水平上升的因素之一,磷酸戊糖途径(PPP)活性的调节可能在诱导植物细胞的衰老中有重要作用。ADH在正常油菜子叶中维持有一定的活性,但在暗诱导离体子叶衰老过程中,ADH活性迅速下降,暗诱导1d活性下降了40%以上,第3d活性下降了60%以上。推测ADH活性变化可能对于衰老的诱导和加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子叶衰老 暗诱导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乙醇脱氢酶 酶活性 呼吸速率 丙二醛
下载PDF
龟裂链霉菌zwf2基因阻断提高土霉素生物合成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志勇 郭美锦 +2 位作者 钱江潮 庄英萍 张嗣良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25,共5页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是链霉菌磷酸戊糖途径中第一个酶("看家"酶),也是形成NADPH的关键酶,由zwf1和zwf2基因编码。以温敏型质粒pKC1139为基础构建了用于阻断龟裂链霉菌zwf2的重组质粒pKC1139-zwf2′,通过大肠杆菌GM292...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是链霉菌磷酸戊糖途径中第一个酶("看家"酶),也是形成NADPH的关键酶,由zwf1和zwf2基因编码。以温敏型质粒pKC1139为基础构建了用于阻断龟裂链霉菌zwf2的重组质粒pKC1139-zwf2′,通过大肠杆菌GM2929去甲基化pKC1139-zwf2′后电转至原始龟裂链霉菌M4018感受态细胞,筛选得到转化子。转化子进一步通过PCR鉴定和点杂交印迹分析鉴定,证明是zwf2基因阻断的阳性突变子命名为M4018-Δzwf2。以原始菌株为对照,突变子摇瓶发酵结果表明:突变子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酶活是原始菌的50%左右,但土霉素生物合成水平则提高了27%;在细胞生长方面,二者均在第4d进入生长稳定期而开始大量合成土霉素,发酵结束时细胞菌体浓度基本相同,但突变子的单位菌丝体土霉素生物合成能力则提高了31%。因此,zwf2的阻断有利于土霉素的生物合成,而对细胞生长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zwf2 龟裂链霉菌M4018 土霉素生物合成
下载PDF
福建畲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型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鹏 蒋玮莹 +6 位作者 张希希 于国龙 叶文红 林群娣 陈路明 田秋红 杜传书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12-615,共4页
目的研究福建畲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突变型特点,调查其G6PD缺乏症发生率及基因频率。方法用硝基四氮唑蓝(NBT)纸片法进行G6PD缺乏症定性筛查,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错配碱基PCR介导酶切位点/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聚合酶... 目的研究福建畲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突变型特点,调查其G6PD缺乏症发生率及基因频率。方法用硝基四氮唑蓝(NBT)纸片法进行G6PD缺乏症定性筛查,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错配碱基PCR介导酶切位点/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DNA测序进行基因突变型鉴定。结果在1820名青水畲族和764名穆云畲族人中,分别发现101例和104例酶活性异常,两地的致病基因频率分别为0.0607和0.1706。在穆云乡54例纯畲族血缘的样本中,共检出nt1376G→T突变38例、nt1388G→A突变12例、nt95A→G突变6例,三种基因突变型分别占70.3%,18.5%和11.1%;并发现1例nt1376G→T复合nt95A→G突变、1例nt1376G→T复合nt1388G→A突变。在青水畲族中发现6例nt1024C→T突变,占8.6%;发现1例392G→T突变。结论①nt1376G→T、nt1388G→A是福建畲族中主要的基因突变型,中华民族具有共同的G6PD基因突变型,因而可能源于共同的祖先。②在畲族人群中发现nt1376G→T、nt1388G→A、nt95A→G、nt1024C→T和nt392G→T5种基因突变型。③发现nt1376G→T复合nt95A→G突变、nt1376G→T复合nt1388G→A突变。④nt95A→G是穆云畲族中另一种常见的基因突变型;1024C→T是青水畲族中常见的一种G6PD基因突变型。⑤明确青水畲族中G6PD基因频率为0.0607,穆云畲族中为0.1706,为上述地区G6PD缺乏症的防治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糖磷酸脱氢酶 DNA突变分析 畲族 突变 G6PD基因突变型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缺乏症 福建 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原文传递
渗透压对酿酒酵母胞内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汤佳鑫 王继花 +1 位作者 俞志敏 赵长新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49,共5页
对耐高渗酵母与普通酿酒酵母在丙酮酸激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乙醇脱氢酶的酶活性特征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建立酶活力测定方法。发现耐高渗酵母在高渗环境的诱导下,其EMP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 对耐高渗酵母与普通酿酒酵母在丙酮酸激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乙醇脱氢酶的酶活性特征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建立酶活力测定方法。发现耐高渗酵母在高渗环境的诱导下,其EMP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活力都高于普通酿酒酵母。耐高渗酵母具有高活力的乙醇脱氢酶,其能高效地将丙酮酸转化成乙醇。并且三羧酸循环中的关键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的活性也得到加强。这些酶活力的增强维持了耐高渗酵母在高渗、高酒精环境下的生长需要与能量代谢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丙酮酸激酶PYK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 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 乙醇脱氢酶YADH
下载PDF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黎霞 邹洪兴 +1 位作者 李永祥 周贞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7期730-732,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0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简称黄疸组)和100名健康新生儿(正常对照组)G6PD活性并做比较。依据G6PD缺乏判断标准(<2.5 U/L)将200例新生儿病理...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0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简称黄疸组)和100名健康新生儿(正常对照组)G6PD活性并做比较。依据G6PD缺乏判断标准(<2.5 U/L)将20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分为G6PD缺乏组和无G6PD缺乏组,比较两组之间的胆红素浓度和G6PD活性。结果黄疸组胆红素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G6P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6PD缺乏组胆红素浓度明显高于无G6PD缺乏组(P<0.05)。结论 G6PD缺乏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的重要原因。加强对新生儿G6PD的监测可以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
下载PDF
影响胆红素代谢的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玲 蒋榆辉 +2 位作者 和灿琳 张路 李翠莲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启动子TATA和G71A、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ATR1B1)基因A388G和T521C以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G1376T多态性与胆红素代谢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我院新生儿...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启动子TATA和G71A、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ATR1B1)基因A388G和T521C以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G1376T多态性与胆红素代谢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足月新生儿,根据纳入标准将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列为病例组,无黄疸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提取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产物,PCR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病例组150例,对照组50例。病例组UGT1A11Gly71Arg突变频率为30%,对照组为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OATP1B1 T521C基因突变频率为8%,对照组为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未发现OATP1B11A388G基因变异纯合子,病例组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26%,对照组为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UGT1A1 TATA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4%,对照组为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检测仅发现1例G6PD基因G1376T突变。结论本地区部分原因不明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胆红素代谢与UGT1A1TATA、OATP1B11A388G多态性无相关性,而与UGT1A1 Gly71Arg、OATP1B1 T521C多态性相关,并且与UGT1A1 Gly71Arg关系更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有机阴离子转运体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基因多态性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原文传递
双酚A对雄性仔鼠生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吕毅 吕海霞 +1 位作者 王洪海 叶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18-620,共3页
目的:探讨双酚A对雄性仔鼠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妊娠小鼠随机分成4组,从受孕第1天起实验组分别以30、120和360mg·kg-1.d-1剂量溶于玉米油中的双酚A染毒至仔鼠出生,对照组用相同体积玉米油灌胃。仔鼠出生30d后检测各组雄性仔鼠精... 目的:探讨双酚A对雄性仔鼠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妊娠小鼠随机分成4组,从受孕第1天起实验组分别以30、120和360mg·kg-1.d-1剂量溶于玉米油中的双酚A染毒至仔鼠出生,对照组用相同体积玉米油灌胃。仔鼠出生30d后检测各组雄性仔鼠精子畸形率、睾丸乳酸脱氢酶(LDH)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脏体比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实验组小鼠睾丸曲细精管上皮细胞排列紊乱、成熟精子数量减少,部分上皮与基底部分离,且随剂量增加而加重;与对照组比较,低、高剂量组脏器系数降低,中、高剂量组LDH活性、G-6-PD活性降低,低剂量组LDH活性升高;随剂量增加精子畸形率增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胚胎期接触双酚A对F1代雄性仔鼠的生殖功能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生殖毒性 乳酸脱氢酶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下载PDF
346例海南黎族新生儿G6PD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秀莲 王洁 +2 位作者 林燕 许海珠 赵振东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224-4229,共6页
为了解海南黎族新生儿G6PD基因突变的流行情况以及为本地区该民族G6PD缺乏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本研究对滤纸干血斑进行了G6PD基因突变检测,即用多色探针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对中国人群常见的16种基因突变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海南黎族667... 为了解海南黎族新生儿G6PD基因突变的流行情况以及为本地区该民族G6PD缺乏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本研究对滤纸干血斑进行了G6PD基因突变检测,即用多色探针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对中国人群常见的16种基因突变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海南黎族667例新生儿样本中检出G6PD基因突变样本346例,总突变率51.9%(346/667),以保亭县黎族的突变率(61.5%)最高,其次是白沙县57.0%、琼中县54.5%。本研究共检出11种G6PD基因突变和3种复合突变,以c.1376G>T、c.1388G>A和c.95A>G这3种基因突变型为主,分别占61.85%、23.41%和4.34%,同时发现1例c.86C>T突变。这说明海南黎族存在G6PD缺乏症的高发人群。海南黎族人群中最常见的G6PD基因突变型是G6PD基因c.1376G>T、c.1388G>A和c.95A>G突变。G6PD基因突变的研究有利于G6PD缺乏症高发地区对新生儿溶血、黄疸、蚕豆病的确诊与防治,并能为此类病情的治疗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黎族 基因突变 多色探针荧光PCR熔解曲线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