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蚌科六种蚌的钩介幼虫形态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魏青山 傅彩红 +1 位作者 王玉凤 傅小飞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03-308,共6页
本文观察了背角无齿蚌、沼纹冠蚌、剑状矛蚌、圆顶珠蚌、刻裂丽蚌和洞穴丽蚌等6种蚌的育儿囊类型;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和研究了幼虫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前4种蚌的育儿囊属外鳃类的同生型,后2种的育儿囊属外鳃类的四生型;6种... 本文观察了背角无齿蚌、沼纹冠蚌、剑状矛蚌、圆顶珠蚌、刻裂丽蚌和洞穴丽蚌等6种蚌的育儿囊类型;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和研究了幼虫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前4种蚌的育儿囊属外鳃类的同生型,后2种的育儿囊属外鳃类的四生型;6种幼虫均为钩介幼虫,其中前4种为有钩型,后2种为无钩型;6种幼虫的大小、形态有别,并证明种间幼虫的壳钧和壳饰的亚显微形态显然有异。本文还就6种蚌在Simpson分类系统中的地位与按它们的育儿囊和钩介幼虫类型得到的归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impson对6种蚌中3种的分类与归类不妥。本文为研究我国淡水贝类的分类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并为建立珠蚌类的自然分类系统积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蚌科 育儿囊 钩介幼虫 分类 形态
下载PDF
绢丝丽蚌寄生变态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学芬 龚世园 +2 位作者 张训蒲 王明学 朱子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31-134,共4页
绢丝丽蚌钩介幼虫在雌蚌外鳃中发育成熟后于冬季排放到体外,而后寄生到宿主鱼的鳃丝进行变态发育,寄生期历时近4个月.寄生后3d,内、外足丝消失;35d后,肉足形成;90d后,肠、闭壳肌、肾脏和鳃原基等生成;壳面加厚且外凸.次年春季,钩介幼虫... 绢丝丽蚌钩介幼虫在雌蚌外鳃中发育成熟后于冬季排放到体外,而后寄生到宿主鱼的鳃丝进行变态发育,寄生期历时近4个月.寄生后3d,内、外足丝消失;35d后,肉足形成;90d后,肠、闭壳肌、肾脏和鳃原基等生成;壳面加厚且外凸.次年春季,钩介幼虫变态发育成大小为253.37×273.26×179.96μm的稚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丝丽蚌 钩介幼虫 寄生变态发育 稚蚌 资源保护
下载PDF
刻裂丽蚌的繁殖生物学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玉凤 魏青山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70-174,T001,共6页
从1991年8月至1992年9月研究了刻裂丽蚌的繁殖生物学。该蚌为夏季繁殖类型,其配子发生可分三个阶段:12月底至次年4月为配子形成和生长阶段;5月至9月初为配子成熟和排放时期;9月中旬至12月中旬为休止期。母蚌妊娠... 从1991年8月至1992年9月研究了刻裂丽蚌的繁殖生物学。该蚌为夏季繁殖类型,其配子发生可分三个阶段:12月底至次年4月为配子形成和生长阶段;5月至9月初为配子成熟和排放时期;9月中旬至12月中旬为休止期。母蚌妊娠和产幼期在5月中下旬至9月初,其全部四片鳃都可作为育儿囊,属外鳃类(Exbranchia)中的四生型(Tetragenae)。幼虫半圆形无钩,在扫描电镜下,见其双壳腹缘中部各有一小的棘突。在32~33℃的水温,幼虫在寄主鱼的鳃上寄上5天左右即可变态为幼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裂丽蚌 性腺发育 育儿囊
下载PDF
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宿阶段形态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宏 李家乐 +2 位作者 汪桂玲 张根芳 谢楠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4-398,共5页
应用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不同发育阶段即排入水中未附着阶段、附着于宿主鱼体(黄颡鱼)阶段及从宿主鱼体脱落后阶段的形态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三角帆蚌钩介幼虫不同发育阶段壳高、壳长及铰合部增长速度有差... 应用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不同发育阶段即排入水中未附着阶段、附着于宿主鱼体(黄颡鱼)阶段及从宿主鱼体脱落后阶段的形态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三角帆蚌钩介幼虫不同发育阶段壳高、壳长及铰合部增长速度有差异。钩介幼虫未附着阶段腹面有钩,附着阶段侧面观半椭圆型,壳腹缘无钩,有稍突出的嵴和两片与腹缘相连的薄翼,嵴和翼表面分布小而密的棘刺,未形成大而粗壮的钩;在此阶段幼虫足丝消失,内部器官逐渐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宿主鱼 钩介幼虫 寄宿
下载PDF
刻裂丽蚌钩介幼虫对寄主鱼的选择(英文) 被引量:9
5
作者 王玉凤 魏青山 彭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2-76,共5页
报道了刻裂丽蚌钩介幼虫对寄主鱼的选择结果 .实验表明 :该幼虫对寄主鱼有一定的选择性 ,在所试 1 6种鱼中 ,幼虫只能在 5种鱼体上成功地寄生 ,并变态为幼蚌 .考虑到生产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和便于管理 ,若进行刻裂丽蚌的大规模人工繁殖 ,... 报道了刻裂丽蚌钩介幼虫对寄主鱼的选择结果 .实验表明 :该幼虫对寄主鱼有一定的选择性 ,在所试 1 6种鱼中 ,幼虫只能在 5种鱼体上成功地寄生 ,并变态为幼蚌 .考虑到生产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和便于管理 ,若进行刻裂丽蚌的大规模人工繁殖 ,作者认为选择草鱼采集刻裂丽蚌幼虫更为可行 .在水温 32~ 34℃的条件下 ,寄生时间一般为 5~ 6d.刚刚变态好的幼蚌 ,在大小和形态上与钩介幼虫差异不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裂丽蚌 寄生鱼 钩介幼虫 寄生 人工繁殖 寄主选择 草鱼
下载PDF
三种寄生鱼对圆背角无齿蚌寄生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华丹 徐钢春 +1 位作者 闻海波 王玉芳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213-216,共4页
选用了罗非鱼、黄颡鱼和鳙鱼作为圆背角无齿蚌的寄生鱼,并对寄生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罗非鱼的平均寄生量达2045只/尾,黄颡鱼287只/尾,花鲢为220只/尾;在寄生过程中,罗非鱼成活率高达100%,黄颡鱼为60%,花鲢仅为30%;圆背角无齿蚌钩... 选用了罗非鱼、黄颡鱼和鳙鱼作为圆背角无齿蚌的寄生鱼,并对寄生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罗非鱼的平均寄生量达2045只/尾,黄颡鱼287只/尾,花鲢为220只/尾;在寄生过程中,罗非鱼成活率高达100%,黄颡鱼为60%,花鲢仅为30%;圆背角无齿蚌钩介幼虫在水温为(19±1)℃的条件下,变态期为11 ̄19d。罗非鱼为圆背角无齿蚌的最佳寄主。本研究结果将用于指导圆背角无齿蚌规模性的人工繁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背角无齿蚌 寄生鱼 钩介幼虫
下载PDF
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白志毅 李家乐 杨光 《特产研究》 2008年第1期12-14,共3页
以实验观察结合统计方法,研究了寄生在黄颡鱼鳃上的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发育至稚蚌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钩介幼虫发育至稚蚌的生物学零度为8.4℃,钩介幼虫发育至稚蚌的有效积温为165℃/d;整个寄生阶段钩介幼虫的壳长、壳高和... 以实验观察结合统计方法,研究了寄生在黄颡鱼鳃上的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发育至稚蚌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钩介幼虫发育至稚蚌的生物学零度为8.4℃,钩介幼虫发育至稚蚌的有效积温为165℃/d;整个寄生阶段钩介幼虫的壳长、壳高和饺合部长度增加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钩介幼虫 生物学零度 有效积温
下载PDF
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在5种寄主鱼体寄生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0
8
作者 白志毅 李家乐 潘彬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43,共4页
选用黄颡鱼、草鱼、鲢、鳙和鲫作为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的寄主鱼,分析了寄苗悬液钩介幼虫密度和寄苗时间对5种鱼初始寄苗量的影响,并对寄生在这5种鱼上的钩介幼虫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无论高密度寄苗还是低密度寄苗,... 选用黄颡鱼、草鱼、鲢、鳙和鲫作为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的寄主鱼,分析了寄苗悬液钩介幼虫密度和寄苗时间对5种鱼初始寄苗量的影响,并对寄生在这5种鱼上的钩介幼虫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无论高密度寄苗还是低密度寄苗,长时间寄苗还是短时间寄苗,黄颡鱼和草鱼的寄苗量都明显高于鲢、鳙和鲫。提高寄苗悬液钩介幼虫密度,寄主鱼的寄苗量显著增加,但增加寄苗时间,寄主鱼的寄苗量未见显著提高。黄颡鱼和草鱼的稚蚌脱苗率显著高于鲢、鳙和鲫,寄生在鲢、鳙和鲫鳃上的钩介幼虫约80%未发育至稚蚌便提前脱落。不论在寄苗量方面,还是在稚蚌脱苗率方面,黄颡鱼和草鱼均是三角帆蚌钩介幼虫的最佳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寄主鱼 钩介幼虫 寄生效果
下载PDF
椭圆背角无齿蚌发育关键阶段形态结构以及寄生有效积温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修报 杨健 +3 位作者 闻海波 刘洪波 赵颖 苏彦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0-104,共5页
显微观察椭圆背角无齿蚌原肠胚期的受精卵、双壳期的钩介幼虫、成熟的钩介幼虫以及刚脱落稚贝的形态特征,并统计研究了钩介幼虫寄生在黄颡鱼鳃丝上发育到刚脱落稚贝过程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椭圆背角无齿蚌的钩介幼虫在常... 显微观察椭圆背角无齿蚌原肠胚期的受精卵、双壳期的钩介幼虫、成熟的钩介幼虫以及刚脱落稚贝的形态特征,并统计研究了钩介幼虫寄生在黄颡鱼鳃丝上发育到刚脱落稚贝过程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椭圆背角无齿蚌的钩介幼虫在常见淡水双壳类中属大型;钩介幼虫寄生发育到稚贝的生物学零度为8.89℃,有效积温为86.39℃·d;寄生前后,稚贝的壳长和铰合线长生长显著(P<0.01),壳高变化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背角无齿蚌 钩介幼虫 寄生 稚贝 生物学零度 有效积温
下载PDF
三角帆蚌钩介幼虫体外培养及变态稚贝的形态变化 被引量:9
10
作者 闻海波 顾若波 +3 位作者 华丹 邱丽华 徐钢春 徐跑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62,共6页
以超纯水为对照,利用普通温控培养箱,在(24.0±1.0)℃条件下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进行了15d的体外培养实验.结果显示:钩介幼虫排出体外24h内存活率显著下降为50.7%(p=0.006);A组(MEM高糖)、B组(RPMI1640)、C组(MEM 199)幼虫变态率分别... 以超纯水为对照,利用普通温控培养箱,在(24.0±1.0)℃条件下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进行了15d的体外培养实验.结果显示:钩介幼虫排出体外24h内存活率显著下降为50.7%(p=0.006);A组(MEM高糖)、B组(RPMI1640)、C组(MEM 199)幼虫变态率分别为(7.5±3.9)%、(13.3±12.0)%、(42.1±10.0)%;D组(L-15)的幼虫变态率最高,为(66.1±3.8)%,极显著高于C组(p=0.007).相关分析表明,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与钩介幼虫变态率存在显著负相关(r=-0.886).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体外培养变态发育的稚贝形态观察发现:稚贝双壳表面圆形凹陷数量和深度比幼虫显著减少,双壳边缘外套膜增厚,在外套膜、斧足表面分布有大量乳状突起,但形态不同.体外培养稚贝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均发生了显著改变,完成了变态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钩介幼虫 人工培养 变态发育
原文传递
背瘤丽蚌胚胎发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根芳 许式见 方爱萍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6-101,共6页
用显微技术研究了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胚胎发育和钩介幼虫结构。结果表明,背瘤丽蚌卵为均黄卵,受精卵分布在雌蚌内、外鳃腔中进行胚胎发育;胚胎发育同步;胚胎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膜内钩介幼虫期和钩介... 用显微技术研究了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胚胎发育和钩介幼虫结构。结果表明,背瘤丽蚌卵为均黄卵,受精卵分布在雌蚌内、外鳃腔中进行胚胎发育;胚胎发育同步;胚胎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膜内钩介幼虫期和钩介幼虫期;卵裂为螺旋不等完全卵裂;未受精的成熟卵在鳃腔内退化;胚胎发育期与胚胎、外鳃和内鳃颜色相关;怀卵母蚌胚胎在外界环境变化时容易全部流产。分析认为背瘤丽蚌胚胎发育期的繁殖特征可指导人工苗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瘤丽蚌 胚胎发育 钩介幼虫
下载PDF
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在两种寄主鱼上的寄生效果及其对寄主鱼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闻海波 邱丽华 +3 位作者 顾若波 徐钢春 华丹 徐跑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2-97,共6页
利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钩介幼虫进行了寄生实验,分析了幼虫在寄主鱼上的寄生周期和脱落数量与寄主种类、寄主鱼单尾体重的相关关系。以未寄生幼虫的罗非鱼... 利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钩介幼虫进行了寄生实验,分析了幼虫在寄主鱼上的寄生周期和脱落数量与寄主种类、寄主鱼单尾体重的相关关系。以未寄生幼虫的罗非鱼为空白对照,测定分析了罗非鱼在幼虫寄生前、脱落后主要血浆生化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黄颡鱼、罗非鱼平均每千克体重脱落稚贝的数量分别为(26 435±6 430)只、(26 327±3 091)只,两种寄主鱼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脱落的稚贝数量随着寄主鱼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并呈显著线性相关。在水温(24±1)℃条件下,黄颡鱼组、罗非鱼组的稚贝脱落高峰分别出现在寄生后的第8 d、第7 d,罗非鱼组表现为明显的"早脱落"现象。罗非鱼在寄生前后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糖(Glu)、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均未出现显著变化,而血浆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下降(P=0.001,0.020)。未寄生组罗非鱼的7项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变化。实验结果将为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变态发育相关营养因子的探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钩介幼虫 寄主鱼 血浆指标
下载PDF
背瘤丽蚌钩介幼虫寄生变态发育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根芳 许式见 方爱萍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22,共5页
选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作为寄主鱼,研究了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钩介幼虫寄生变态发育的过程、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等重要生物学特征。结果显示,背瘤丽蚌钩介幼虫在黄颡鱼的鳃丝、鳍条或须上均能完成变态发育。在水... 选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作为寄主鱼,研究了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钩介幼虫寄生变态发育的过程、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等重要生物学特征。结果显示,背瘤丽蚌钩介幼虫在黄颡鱼的鳃丝、鳍条或须上均能完成变态发育。在水温(25±1)℃时,寄生期为8 d。钩介幼虫腹缘先与寄主鱼体表组织接触,寄生后5 h,大部分被鱼体组织包裹;第2天,内幼虫足丝消失,钩介幼虫全部被包在包囊中;随着钩介幼虫寄生变态发育的进行,其壳颜色逐渐加深;第7天,变成黑色不透明,并有少量钩介幼虫变态为稚蚌;第8天,稚蚌脱落达到高峰期;第9天,稚蚌全部脱落。在寄生阶段,钩介幼虫壳长、壳高和铰合部长未发生显著变化。钩介幼虫寄生变态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2.8℃,有效积温为100.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 钩介幼虫 寄生变态发育 生物学零度 有效积温
下载PDF
蚌科两种蚌钩介幼虫形态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舒凤月 吴小平 《山东科学》 CAS 2005年第1期14-17,共4页
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的钩介幼虫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两种蚌的钩介幼虫均为有钩型,但钩介幼虫的形状、大小、壳钩的长短、大棘刺的排列方式、壳表面的壳饰等在不同种间存在一定差异。另外,生活在不同区域的同一种蚌... 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的钩介幼虫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两种蚌的钩介幼虫均为有钩型,但钩介幼虫的形状、大小、壳钩的长短、大棘刺的排列方式、壳表面的壳饰等在不同种间存在一定差异。另外,生活在不同区域的同一种蚌类,其钩介幼虫的形态结构也具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介幼虫 蚌科 三角帆蚌 褶纹冠蚌
下载PDF
双峰无齿蚌Anodonta bigibba(Heude)非寄生变态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魏青山 傅彩红 吴素宁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45-349,共5页
1993年4、5月份观察到双峰无齿蚌Anodonta bigibba(Heude)母体排出的不是钩介幼虫,而是幼蚌。幼蚌壳中具一呈似三角形、较厚的钩介幼虫外壳,其腹缘顶端具壳钩。幼蚌在原钩介幼虫壳缘生长了1—4环新壳,而且具育带纤毛的足、前后闭壳肌、... 1993年4、5月份观察到双峰无齿蚌Anodonta bigibba(Heude)母体排出的不是钩介幼虫,而是幼蚌。幼蚌壳中具一呈似三角形、较厚的钩介幼虫外壳,其腹缘顶端具壳钩。幼蚌在原钩介幼虫壳缘生长了1—4环新壳,而且具育带纤毛的足、前后闭壳肌、管状鳃原基和肛门孔等。幼蚌在室内试养存活了39天,显示已具独立生活能力。研究表明,该蚌钩介幼虫在母体育儿囊中已经历并完成变态,发育成幼蚌。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一种非寄生变态发育的珠蚌类,对于研究我国珠蚌类的进化及与世界淡水贝类的亲缘关系有着重要价值。此外,鉴于双峰无齿蚌与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Lea)的成体壳形和发育生活史的不同,应恢复Heude建立的双峰无齿蚌的种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蚌科 双峰无齿蚌 非寄生变态
下载PDF
紫黑翼蚌钩介幼虫在不同规格寄主鱼寄生效果及对寄主鱼营养指标的影响
16
作者 马学艳 梁建超 +5 位作者 金武 吕国华 顾若波 徐跑 华丹 闻海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0-916,共7页
为提高紫黑翼蚌(Potamilus alatus)繁殖效率,探讨寄生对淡水石首鱼(Aplodinotus grunniens)营养指标的影响,实验通过比较钩介幼虫脱落数量,测试了不同规格寄主鱼的寄生效果,分析了寄生对寄主鱼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中氨基酸、脂肪酸含量... 为提高紫黑翼蚌(Potamilus alatus)繁殖效率,探讨寄生对淡水石首鱼(Aplodinotus grunniens)营养指标的影响,实验通过比较钩介幼虫脱落数量,测试了不同规格寄主鱼的寄生效果,分析了寄生对寄主鱼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中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大规格组每尾鱼脱落数显著高于小规格组(P<0.05),小规格组每千克寄生鱼平均脱落稚贝数显著高于大规格组(P<0.05);寄生导致肌肉中肌酐显著升高(P<0.05),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显著降低(P<0.05),血糖、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寄生组灰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寄生组肌肉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寄生组天冬氨酸、丙氨酸、谷氨酸、酪氨酸、甘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氨基酸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寄生组月桂酸(C12:0)和花生一烯酸(C20: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小规格寄主鱼更适合实际生产使用;寄生对淡水石首鱼营养指标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黑翼蚌 钩介幼虫 寄生 营养因子 生化指标 淡水石首鱼
下载PDF
不同盐度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稚贝生理活动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闻海波 邱丽华 +3 位作者 华丹 徐钢春 陈敏慧 顾若波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233-236,253,共5页
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不同日龄稚贝在不同盐度条件下的生理活动和存活率进行了观察和比较。以淡水组作为对照组,试验结果显示: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在淡水组48 h存活率达90%,而盐度2条件下,2 h内即全部死亡;同龄的稚贝存活率随生理盐水浓度... 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不同日龄稚贝在不同盐度条件下的生理活动和存活率进行了观察和比较。以淡水组作为对照组,试验结果显示: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在淡水组48 h存活率达90%,而盐度2条件下,2 h内即全部死亡;同龄的稚贝存活率随生理盐水浓度、实验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生理活动明显受到盐度的影响,表现为心跳频率降低,肠道蠕动减弱,斧足运动减少;随作用时间的增加,稚贝表现为心跳停止、双壳张开死亡;大日龄稚贝在同盐度下的存活率显著高于低日龄稚贝,7日龄稚贝在48 h内所有盐度组全部死亡,45日龄稚贝仅在盐度为2试验液中有90%存活,但生理活动明显低于正常淡水组,表现为心跳微弱,无肠道斧足运动。因此,认为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对盐度较敏感,其耐受力低于稚贝,而三角帆蚌稚贝的适宜盐度要低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钩介幼虫 稚贝 盐度 生理活动
下载PDF
背角无齿蚌在4种鱼上的寄生效果及早期稚贝的生长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良 马学艳 +5 位作者 闻海波 邹军 金武 华丹 徐跑 顾若波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489-492,共4页
选用鳙鱼、黄颡鱼、罗非鱼和鲤鱼作为背角无齿蚌的寄主鱼,对寄生效果进行分析,并对罗非鱼寄生变态发育脱落早期(6 d)、高峰期(9 d)、后期(12 d)的稚蚌及黄颡鱼寄生变态脱落高峰期(10 d)的稚蚌进行了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鳙鱼的平均寄生量... 选用鳙鱼、黄颡鱼、罗非鱼和鲤鱼作为背角无齿蚌的寄主鱼,对寄生效果进行分析,并对罗非鱼寄生变态发育脱落早期(6 d)、高峰期(9 d)、后期(12 d)的稚蚌及黄颡鱼寄生变态脱落高峰期(10 d)的稚蚌进行了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鳙鱼的平均寄生量达833只/尾,黄颡鱼842只/尾,罗非鱼2 872只/尾,鲤鱼728只/尾;不同时期脱落的钩介幼虫的存活率和壳长均无差异,早脱落和晚脱落对后期生长没有影响。综合寄生量及变态率,罗非鱼是最适合作为人工繁殖背角无齿蚌的寄主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寄生鱼 钩介幼虫
下载PDF
褶纹冠蚌钩介幼虫非寄生变态发育观察及早期稚蚌的生长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学艳 徐云涛 +4 位作者 闻海波 金武 徐跑 华丹 顾若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1-398,共8页
为揭示褶纹冠蚌钩介幼虫变态发育特征及过程,采用体外培养方法实现了褶纹冠蚌钩介幼虫的非寄生变态发育。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变态发育过程中幼虫外部形态、内部器官发育进行了系列观察,对非寄生变态发育的稚蚌后期生长发... 为揭示褶纹冠蚌钩介幼虫变态发育特征及过程,采用体外培养方法实现了褶纹冠蚌钩介幼虫的非寄生变态发育。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变态发育过程中幼虫外部形态、内部器官发育进行了系列观察,对非寄生变态发育的稚蚌后期生长发育进行跟踪研究,并分析了底泥和光照两种环境因子对稚蚌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钩介幼虫的外部形态及大小未出现显著性变化,而斧足、鳃丝、外套膜及内脏团等组织器官逐步形成;在培养第3天,幼虫可见斧足雏形,鳃丝、外套膜纤毛尚未发现;在培养第6天,斧足成形,可见斧足侧沟,外套膜纤毛稀疏,鳃丝出现;培养第9天,斧足纤毛、外套膜纤毛增多,鳃丝密集。稚蚌投喂30d后,鳃丝基本成形。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底泥对稚蚌存活和生长具有显著影响(P<0.01),而光照无显著性影响(P>0.05)。该结果为蚌科钩介幼虫变态发育生物学研究积累了基础资料,也通过对稚蚌生长的评估证实了体外培养是蚌类人工繁育及保护的有效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纹冠蚌 钩介幼虫 稚蚌 非寄生变态 发育
下载PDF
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胁迫对黄颡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兴伟 闻海波 +3 位作者 马学艳 金武 华丹 顾若波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6-502,共7页
采用静水呼吸室法研究了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胁迫对黄颡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并统计分析了被寄生状态下黄颡鱼的成活率和钩介幼虫最适寄生量。结果显示:对照组、正常寄生组和重度寄生组的黄颡鱼在钩介幼虫完全脱落后的成活率分别为1... 采用静水呼吸室法研究了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胁迫对黄颡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并统计分析了被寄生状态下黄颡鱼的成活率和钩介幼虫最适寄生量。结果显示:对照组、正常寄生组和重度寄生组的黄颡鱼在钩介幼虫完全脱落后的成活率分别为100%、93.3%和50%;寄生胁迫对黄颡鱼耗氧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钩介幼虫寄生胁迫使寄主鱼排氨率显著增加(P<0.05),钩介幼虫寄生数量与排氨率的增加存在正相关性,与寄主鱼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呼吸代谢O∶N显著降低,寄生组(B、C组)分别为29.64、27.22,接近以蛋白质和脂肪功能的比值24,未寄生组(A组)O∶N未出现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介幼虫 寄生胁迫 黄颡鱼 呼吸代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