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灌溉模式下寒地稻田CH_4和N_2O排放及温室效应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孟雪 张忠学 +1 位作者 吕纯波 林彦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5-100,共6页
为了研究寒地稻田CH4和N2O排放特征,选取黑龙江省寒地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控制灌溉、间歇灌溉、浅湿灌溉及淹灌四种水分管理模式等4个处理的CH4和N2O排放通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模式下的CH4和N2O排放高峰... 为了研究寒地稻田CH4和N2O排放特征,选取黑龙江省寒地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控制灌溉、间歇灌溉、浅湿灌溉及淹灌四种水分管理模式等4个处理的CH4和N2O排放通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模式下的CH4和N2O排放高峰均出现在水稻生长旺季,而休闲期内排放较少。相对于淹灌,浅湿灌溉稻田CH4累积排放量降低了27.2%,控制灌溉处理的降低了34%,间歇灌溉处理的降低了48.2%。长期淹灌稻田N2O排放量比间歇灌溉稻田减少0.41kg/hm2,比控制灌溉稻田增加0.38kg/hm2,比浅湿灌溉稻田增加0.37kg/hm2。总体温室效应分析,节水灌溉模式能有效抑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显著地降低CH4和N2O的总温室效应。水稻生育期内,CH4排放量减少时期,N2O排放量有增加趋势,综合考虑CH4和N2O排放的消长关系,才能有效减缓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模式 CH4排放 N2O排放 排放通量 温室效应
下载PDF
双季稻田种植不同冬季作物对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唐海明 肖小平 +4 位作者 帅细强 汤文光 林叶春 汤海涛 杨光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81-1489,共9页
研究双季稻收获后填闲种植不同冬季作物在其生长季节内CH4和N2O的排放特征,对合理利用冬闲稻田,发展冬季作物生产及合理评价不同种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冬季免耕直播黑麦草、紫云英、油菜以及翻耕移栽油菜和冬... 研究双季稻收获后填闲种植不同冬季作物在其生长季节内CH4和N2O的排放特征,对合理利用冬闲稻田,发展冬季作物生产及合理评价不同种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冬季免耕直播黑麦草、紫云英、油菜以及翻耕移栽油菜和冬闲的双季稻田中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冬季作物生长期,CH4、N2O平均排放通量和总排放量均表现为翻耕移栽油菜>免耕直播黑麦草>免耕直播油菜>免耕直播紫云英>冬闲。不同冬季作物稻田CH4和N2O总排放量与对照(冬闲)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翻耕移栽油菜的双季稻田中CH4和N2O排放量最高,分别达2.989 g/m2和0.719 g/m2。翻耕移栽油菜稻田的CH4和N2 O温室效应总和也最大,为2893.92 kg CO2/hm2;免耕直播黑麦草和免耕直播油菜处理次之,而免耕直播紫云英处理最低。种植不同冬季作物促进了稻田生态系统CH4和N2O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田 冬季作物 CH4 N2O 排放 温室效应
下载PDF
秸秆条带状覆盖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马静 徐华 +1 位作者 蔡祖聪 八木一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4-89,共6页
采用3种秸秆还田方式(对照、秸秆均匀混施和秸秆条带状覆盖)进行田间试验,观测稻田CH4和N2O的排放通量,以探讨秸秆条带状覆盖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条带状覆盖的CH4排放量是对照的2.7倍,二者的N2O排放量无明显差异;... 采用3种秸秆还田方式(对照、秸秆均匀混施和秸秆条带状覆盖)进行田间试验,观测稻田CH4和N2O的排放通量,以探讨秸秆条带状覆盖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条带状覆盖的CH4排放量是对照的2.7倍,二者的N2O排放量无明显差异;秸秆条带状覆盖的稻田CH4排放量较秸秆均匀混施减少32%,其N2O排放量是后者的5.1倍;稻田排放CH4和N2O的全球增温潜势(GWP)为:秸秆均匀混施>秸秆条带状覆盖>对照,且差异显著;秸秆条带状覆盖的水稻产量分别较对照和秸秆均匀混施增加27%和17%。秸秆条带状覆盖是值得推荐的稻季秸秆还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条带状覆盖 CH4排放量 N2O排放量 全球增温潜势 水稻产量
下载PDF
氮肥对西双版纳地区稻田N2O排放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武文明 杨光明 沙丽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76-1881,共6页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单季稻田N2O排放及氮肥、水热因子等对N2O排放的影响进行田间原位观测研究。试验设3个氮肥水平处理:NO(0kgN·hm-2)、N150(150kgN·hm-2)和N300(300kgN·hm-2)。结果表明,氮肥的...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单季稻田N2O排放及氮肥、水热因子等对N2O排放的影响进行田间原位观测研究。试验设3个氮肥水平处理:NO(0kgN·hm-2)、N150(150kgN·hm-2)和N300(300kgN·hm-2)。结果表明,氮肥的施入显著促进了稻田N2O的排放,其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74.63μg·m-2·h-(1NO)、156.10μg·m-2·h-(1N150)和131.79μg·m-2·h-(1N300)。N150和N300处理N2O排放损失的氮量分别占施入肥料N的1.28%和0.45%。N300处理N2O排放通量同5cm土壤温度和地表温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但N2O排放通量与稻田水深无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在长时间尺度内N2O的GWP将逐步超过CH4;而且随着施用氮肥量的提高,N2O的GWP逐步增加;未来氮肥的施用量会逐步提高,N2O对环境的影响会加剧,其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氮肥 N2O 全球增温潜势
下载PDF
有机-无机氮肥施用对滨海盐土稻田CH_4和N_2O排放及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孙丽英 马煜春 +3 位作者 邬明伟 饶旭东 张宇 刘文秀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65-2072,共8页
不同类型氮肥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然而有关不同类型氮肥对滨海盐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却鲜有报道。为了评估不同类型氮肥对稻田生态系统综合温室效应(GWP)和温室气体强度(GHGI)的影响,在充分考虑农业化学品投入(... 不同类型氮肥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然而有关不同类型氮肥对滨海盐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却鲜有报道。为了评估不同类型氮肥对稻田生态系统综合温室效应(GWP)和温室气体强度(GHGI)的影响,在充分考虑农业化学品投入(Ei)和农事操作(Eo)所引起的碳排放基础上,设置4个田间处理试验,分别为不施氮肥(N0)、施用无机氮肥(Nu)、施用有机氮肥(Nw)、施用有机-无机混合氮肥(Nm),于2016年6月—2016年10月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滨海盐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进行观测与比较研究,结果可为寻求适宜的施肥方案以减缓滨海盐土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N0处理相比,Nu、Nm和Nw处理稻田CH4累积排放通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2.1%(P<0.05)、63.1%(P<0.05)和67.2%(P<0.05);N2O累积排放通量分别提高了83.5%(P<0.05)、78.0%(P<0.05)和37.8%(P=0.095)。与N0处理相比,Nu、Nm和Nw处理稻田GWP分别显著提高了51.3%(P<0.05)、66.9%(P<0.05)和70.3%(P<0.05);水稻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4.0%(P<0.05)、77.5%(P<0.05)和38.4%(P<0.05),其中,Nm处理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Nu和Nw处理(P<0.05)。Nm处理稻田GHGI较Nu和Nw处理分别降低了12.3%(P=0.32)和23.7%(P<0.05)。综合对比3种不同类型氮肥处理的GWP和GHGI,推荐使用Nm施肥方案,以提高滨海盐土区稻田的水稻产量,并降低其GHG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氮肥 无机氮肥 稻田 综合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强度
下载PDF
不同改良剂对滨海盐土区稻田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佳 张宇 +1 位作者 孙丽英 范长华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4-171,共8页
为了评估氮肥配施不同改良剂(腐殖酸、磷石膏、禾康改良剂)对滨海盐土区稻田CH_(4)、N_(2)O排放和综合温室效应(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的影响,于2017年7—10月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滨海盐土区稻田CH_(4)和N_(2)O排放通量... 为了评估氮肥配施不同改良剂(腐殖酸、磷石膏、禾康改良剂)对滨海盐土区稻田CH_(4)、N_(2)O排放和综合温室效应(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的影响,于2017年7—10月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滨海盐土区稻田CH_(4)和N_(2)O排放通量进行原位监测。共设置5个处理:空白(N0)、仅施氮肥(N1)、氮肥配施腐殖酸(N1H1)、氮肥配施磷石膏(N1G1)、氮肥配施禾康改良剂(N1A1)。结果表明:与N0处理相比,无论是否添加改良剂,氮肥处理都显著增加了稻田N_(2)O排放量的110.2%~139.1%(P<0.05),增加水稻产量的41.1%~71.6%(P<0.05),但不显著影响CH_(4)排放。与N1处理相比,氮肥配施3种不同改良剂并没有显著影响CH_(4)、N_(2)O排放和GWP;N1A1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产量的21.6%(P<0.05)。因此,推荐使用N1A1施肥方案,以增加水稻产量,同时不显著影响温室气体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综合温室效应 滨海盐土 腐殖酸 磷石膏 禾康改良剂
下载PDF
间歇灌溉模式下稻田CH_4和N_2O排放及温室效应评估 被引量:63
7
作者 袁伟玲 曹凑贵 +1 位作者 程建平 谢宁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294-4300,共7页
【目的】研究间歇灌溉和长期淹灌模式下稻田CH4和N2O排放规律及其温室效应,为全面评价不同水分管理对稻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及有效控制稻田温室效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静态箱技术对稻田CH4和N2O排放通量进行监测,并运用增温潜... 【目的】研究间歇灌溉和长期淹灌模式下稻田CH4和N2O排放规律及其温室效应,为全面评价不同水分管理对稻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及有效控制稻田温室效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静态箱技术对稻田CH4和N2O排放通量进行监测,并运用增温潜势对稻田生态系统CH4和N2O排放的温室效应进行了估算。【结果】间歇灌溉稻田CH4排放峰值主要集中在水稻分蘖前期和中期,N2O排放峰值出现在水稻分蘖前期和成熟期。与长期淹灌相比,间歇灌溉稻田CH4排放通量明显降低,其累积排放量为20.04 g.m-2,比长期淹灌处理37.27 g.m-2减少了46.23%;而N2O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长期淹灌稻田,其排放量为127.42 mg.m-2,比长期淹灌处理增加51.36 mg.m-2。间歇灌溉稻田CH4和N2O温室效应总和为4651.70 kgCO2.ha-1,比长期淹灌处理减少3418.35 kgCO2.ha-1。【结论】间歇灌溉能有效地抑制温室气体排放并显著降低CH4和N2O的温室效应。因此,间歇灌溉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轻全球变暖的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灌溉 淹水灌溉 CH4排放 N2O排放 温室效应
下载PDF
复合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交换及其综合增温潜势 被引量:34
8
作者 展茗 曹凑贵 +2 位作者 汪金平 蔡明历 袁伟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461-5468,共8页
研究稻田CO2、CH4、N2O等温室气体的综合增温潜势,有助于科学评价复合稻田生态系统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全球变暖方面的作用,为稻鸭、稻鱼复合种养模式的发展提供依据。2006年采用静态箱法研究了养鸭稻田(RD)、养鱼稻田(RF)和常规... 研究稻田CO2、CH4、N2O等温室气体的综合增温潜势,有助于科学评价复合稻田生态系统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全球变暖方面的作用,为稻鸭、稻鱼复合种养模式的发展提供依据。2006年采用静态箱法研究了养鸭稻田(RD)、养鱼稻田(RF)和常规淹水稻田(CK)的CH4、N2O的排放量。水稻整个生育期间,RD、CK和RF的CH4排放量分别是19.11、26.71g/m2和25.01g/m2;N2O排放量分别是0.237、0.229、0.237g/m2。采用干物质积累法测得,水稻整个生长期内RD处理地上稻株对CO2的净固定量为2766.4g/m2,RF为2759.59g/m2,CK为2533.9g/m2。采用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估算土壤CO2净交换通量,水稻整个生育期间,三类稻田土壤亚系统均表现为对CO2的净固定,相当于固定CO2量分别为RD675.55g/m2、CK575.43g/m2、RF562.62g/m2。三类稻田温室气体的交换均表现为CO2的净吸收、CH4、N2O的净排放,综合增温潜势以RD为最低。稻田养鸭能显著减少甲烷排放,降低增温潜势,其减缓综合温室效应的潜力是常规淹水稻田的1.6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复合生态系统 CH4 CO2 N2O 综合增温潜势
下载PDF
滴灌对干旱区春小麦田土壤CO_2、N_2O排放及综合增温潜势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郭树芳 齐玉春 +4 位作者 罗小玲 刘长勇 彭琴 闫钟清 董云社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92-800,共9页
对比新疆干旱区滴灌和传统灌溉对春小麦田土壤CO_2和N_2O排放通量及综合增温潜势的影响差异,旨在为该区有利于农田温室气体减排的农业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在春小麦田中,设置滴灌和漫灌两种灌溉方式(其中滴灌包含滴灌管间和滴... 对比新疆干旱区滴灌和传统灌溉对春小麦田土壤CO_2和N_2O排放通量及综合增温潜势的影响差异,旨在为该区有利于农田温室气体减排的农业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在春小麦田中,设置滴灌和漫灌两种灌溉方式(其中滴灌包含滴灌管间和滴灌管上2个不同的空间处理),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两种灌溉方式下不同处理的土壤CO_2及N_2O排放通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春小麦生长季,滴灌方式下土壤CO_2排放通量均值比漫灌减少了35.76%。滴灌管间和滴灌管上两个处理的土壤CO_2排放通量无显著差异,均值分别为906.28、838.25 mg·m^(-2)·h^(-1),但均与漫灌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滴灌方式下土壤N2O排放通量达74.81μg·m^(-2)·h^(-1),比漫灌增加25.87%。滴灌管间和滴灌管上处理土壤N_2O平均排放通量均高于漫灌,分别为85.76、63.62μg·m^(-2)·h^(-1),3个处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滴灌和漫灌方式下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分别为2 188.68、3180.91 g·m^(-2),土壤N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188.62、160.60 mg·m^(-2),滴灌方式下春小麦田土壤CO_2和N_2O的综合增温潜势比漫灌减少983.55 g CO^(-2)·m^2。相关性分析表明,滴灌管间处理土壤CO_2排放通量与大气温度及5、10 cm地温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P<0.05),与10~20 cm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呈极显著相关(P<0.01);漫灌方式下,0~10 cm和10~20 cm层土壤水分显著影响土壤N_2O排放通量(P<0.05);滴灌方式下滴灌管上处理的0~10 cm层土壤水分与土壤N_2O排放通量显著相关(P<0.05),滴灌管间处理的10~20cm层土壤NH_4^+-N含量是影响N2O排放通量的显著因素(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春小麦 CO2排放 N2O排放 全球增温潜势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紫色水稻土农田生态系统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军科 江长胜 +4 位作者 郝庆菊 唐其文 程炳红 李辉 陈璐豪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79-1986,共8页
以位于西南大学农业部重庆紫色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内1990年设立的长期免耕试验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传统的冬水田平作(CT)及由其改良而成的水旱轮作(CTR)、厢作免耕(NTP)和垄作免耕(NTR)等农田生态系... 以位于西南大学农业部重庆紫色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内1990年设立的长期免耕试验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传统的冬水田平作(CT)及由其改良而成的水旱轮作(CTR)、厢作免耕(NTP)和垄作免耕(NTR)等农田生态系统CH4和N2O的排放进行了连续1 a的田间原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CT处理中,CH4和N2O主要排放时期为水稻种植季,该时期的持续时间仅占全年的27.1%,但2种温室气体的总排放量分别占全年的77.6%和55.0%;耕作制度改良后,CH4排放降低而N2O排放增加.不同耕作方式下CH4的年平均排放通量[以CH4计,mg.(m2.h)-1]为CT(2.96±0.04)>NTR(1.83±0.21)>NTP(1.42±0.01)>CTR(0.96±0.09),CT处理的CH4排放极显著高于CTR和NTP处理(P<0.01),显著高于NTR处理(P<0.05);N2O的年平均排放通量[以N2O计,μg.(m2.h)-1]依次为CTR(123.6±47.1)>NTR(115.2±22.1)>NTP(100.5±25.8)>CT(81.3±13.5),CTR处理N2O的排放显著高于CT(P<0.05).通过对不同时间尺度(20、100及500 a)2种温室气体综合全球增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的计算,可以发现,改良后的3种耕作方式对CH4和N2O的综合GWP有一定的减排作用,无论时间尺度长短,4种耕作处理全年所排放的CH4和N2O所产生的综合GWP均为CT>NTR>NTP>CTR.因此,耕作方式的改良对紫色水稻土农田生态系统中CH4和N2O综合GWP减排有着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制度 CH4 N2O 全球增温潜势(GWPs) 紫色水稻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