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变化科学的进展 被引量:80
1
作者 安芷生 符淙斌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1年第5期671-680,共10页
全球变化科学对揭示和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系统运转的机制、变化规律及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环境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的建立与米兰科维奇理论的发展、高分辨率冰芯记录的研究、短周期气候变化、突变事件的发... 全球变化科学对揭示和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系统运转的机制、变化规律及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环境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的建立与米兰科维奇理论的发展、高分辨率冰芯记录的研究、短周期气候变化、突变事件的发现、南北半球古气候对比的研究以及我国学者对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贡献等角度论述了地球环境变化历史的研究进展 ;并在对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臭氧洞、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变化以及水资源等研究和现代观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阐述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提出了当前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在新世纪全球变化科学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地球环境 地球系统 人类活动 氧同位素 古气候
下载PDF
全球变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5
2
作者 陈宜瑜 陈泮勤 +1 位作者 葛全胜 张雪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1-18,共8页
文中主要从以下 4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全球变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1)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进展与全球变化结构的重大调整 ;(2 )中国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包括我国全球变化研究的国际性贡献 ,国内全球变化研究队伍和研究设施的基本情况等 ;(3... 文中主要从以下 4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全球变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1)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进展与全球变化结构的重大调整 ;(2 )中国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包括我国全球变化研究的国际性贡献 ,国内全球变化研究队伍和研究设施的基本情况等 ;(3)中国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已经启动和即将启动的与全球变化研究有关的项目或行动计划 ;(4 )中国全球变化研究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地球系统 地球系统科学联盟 全球可持续性 中国
下载PDF
动态系统实现火电厂机组负荷优化分配 被引量:48
3
作者 万文军 周克毅 +1 位作者 胥建群 徐啸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5-129,共5页
利用连续型Hopfield神经网络(CHNN)可以将负荷优化分配问题转化为求解多变量非线性动态系统的稳态值。文中直接将负荷上下限约束条件作为神经元激活函数,构造出了通用的网络拓扑结构,理论和仿真试验证明了该方法能够全局收敛。并通过... 利用连续型Hopfield神经网络(CHNN)可以将负荷优化分配问题转化为求解多变量非线性动态系统的稳态值。文中直接将负荷上下限约束条件作为神经元激活函数,构造出了通用的网络拓扑结构,理论和仿真试验证明了该方法能够全局收敛。并通过动态仿真手段获取稳态负荷优化分配结果。通用软件包开发和仿真过程表明该方法简单、可靠且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机组 负荷优化分配 动态系统 连续型HOPFIELD神经网络 网络拓扑结构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与科学数据 被引量:47
4
作者 吴国雄 林海 +2 位作者 邹晓蕾 刘伯奇 何编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2,共8页
在阐明气候系统和科学数据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气候变化研究应该重视地球系统研究对科学数据的需求。在回顾我国近10年来全球变化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指出了观测资料和数据再分析产品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总结了国外气象数据... 在阐明气候系统和科学数据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气候变化研究应该重视地球系统研究对科学数据的需求。在回顾我国近10年来全球变化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指出了观测资料和数据再分析产品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总结了国外气象数据共享情况,最后对我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中心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科学数据 地球系统 气候系统 数据共享
原文传递
探究新时代国际传播的方法论创新:基于“全球中国”的概念透视 被引量:39
5
作者 史安斌 盛阳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1年第3期5-13,共9页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中国"成为国际传播概念和理论创新的一个有效切入点。它不仅体现了当下国际地缘政治秩序和经济社会权力格局的变化,也为理解新全球化时代中国国际传播战略的转型升级提供...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中国"成为国际传播概念和理论创新的一个有效切入点。它不仅体现了当下国际地缘政治秩序和经济社会权力格局的变化,也为理解新全球化时代中国国际传播战略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方法论。跨越民族国家和地缘政治边界的国际传播理论想象,在新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不仅蕴含丰厚的历史积淀和理论价值,也具有鲜明的方法论创新意义。随着中国在世界秩序的重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全面客观地评估、塑造和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成为国际传播研究的重要议题。重塑"全球中国"新形象,亦是国际传播话语体系重构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中国 国家形象 国际传播 话语体系 文化软实力
下载PDF
展望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被引量:38
6
作者 吴传钧 《人文地理》 CSSCI 1996年第S1期1-10,共10页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文地理学得到了复兴,在理论、方法和研究内容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其中尤以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和旅游地理学的进展较快,原先被视为禁区的政治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和社会地理学.也开始出现了一批可喜的成果...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文地理学得到了复兴,在理论、方法和研究内容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其中尤以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和旅游地理学的进展较快,原先被视为禁区的政治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和社会地理学.也开始出现了一批可喜的成果。目前在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新形势下,中国人文地理学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即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迈入21世纪时,作者建议中国人文地理学着重研究以下各课题:(1)为充实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2)为配合(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研究全国和各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3)以土地利用为中心来研究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关系;(4)从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出发,研究地区自然资源系统;(5)为发扬中国地理学的传统,更认真地为农业服务,研究促进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问题;(6)从理论和方法上提高区域地理研究的水平、并配合国家任务,开展区域综合发展的研究.包括国家和各省经济建设的重点区、海域、生态脆弱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文地理学 人地关系 持续发展、全球变化 资源系统 农业现代化 区域综合发展
下载PDF
GPS PPP技术用于滑坡监测的试验与结果分析 被引量:33
7
作者 王利 张勤 +2 位作者 黄观文 涂锐 张双成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118-2124,共7页
为了研究全球定位系统(GPS)精密单点定位(PPP)技术用于滑坡等地质灾害监测时可能达到的精度和可靠性等问题,结合某类滑坡的大型物理模型试验,在滑坡体上布设了若干GPS监测点进行连续实时动态监测,利用PPP技术对该滑坡从稳定、开始滑动... 为了研究全球定位系统(GPS)精密单点定位(PPP)技术用于滑坡等地质灾害监测时可能达到的精度和可靠性等问题,结合某类滑坡的大型物理模型试验,在滑坡体上布设了若干GPS监测点进行连续实时动态监测,利用PPP技术对该滑坡从稳定、开始滑动直至产生破坏的全过程监测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分析,并与GPS单历元差分定位、载波相位实时差分定位技术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GPS PPP技术监测结果的内符合精度约为10 mm,外符合精度约为40 mm,且GPS PPP技术具有一些差分GPS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无需基准站支持、作业成本低、效率高、可直接获取监测点在国际地球参考框架下的绝对坐标等。该技术完全可用于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实时动态监测和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GPS) 精密单点定位(PPP) 滑坡 变形监测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PPP)
下载PDF
SEMI-GLOBAL C^1 SOLUTION TO THE MIXED INITIAL-BOUNDARY VALUE PROBLEM FOR QUASILINEAR HYPERBOLIC SYSTEMS 被引量:31
8
作者 LI TA-TSIEN (LI DAQIAN), JIN YI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Series B》 SCIE CSCD 2001年第3期325-336,共12页
By means of an equivalent invariant form of boundary conditions, the authors get the exis- tence and uniqueness of semi-global C1 solution to the mixed initial-boundary value problem for quasilinear hyperbolic systems... By means of an equivalent invariant form of boundary conditions, the authors get the exis- tence and uniqueness of semi-global C1 solution to the mixed initial-boundary value problem for quasilinear hyperbolic systems with general nonlinear boundary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global C^1 solution Mixed initial-boundary value problem Quasilinear hyperbolic system
原文传递
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及其在系统辨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洪泽 张福恩 褚东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72-75,共4页
研究了基于基本杂交操作的遗传算法的搜索效率及全局收敛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该算法成功地应用于系统辨识。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实用性。
关键词 遗传算法 搜索效率 全局收敛性 系统辨识
下载PDF
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自然地域系统研究前沿 被引量:29
10
作者 郑度 吴绍洪 +3 位作者 尹云鹤 杨勤业 赵东升 张雪芹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75-1483,共9页
中国地域辽阔,基于陆地表层地域分异规律,开展自然地域系统研究是支撑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在总结分析中国自然地域系统及相关方法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全球变化背景下自然地域系统研... 中国地域辽阔,基于陆地表层地域分异规律,开展自然地域系统研究是支撑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在总结分析中国自然地域系统及相关方法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全球变化背景下自然地域系统研究前沿问题。1950s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国高度重视自然地域系统研究,包括综合自然区划、生态地理区划和综合区划工作,目前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地域系统的动态研究被高度关注。在此过程中,研究方法从以专家智能集成为主的定性研究,逐步发展至以观测、实验和信息技术、数理模拟方法为主的定量研究。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日益深入,自然地域系统研究将与未来地球计划的理念、目标和研究内容结合,重点开展陆地表层关键要素相互作用机理及区域效应,地域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动态响应,陆地表层地域单元界线定量化识别等研究,加强地域系统研究中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地域系统 分异规律 可持续发展 中国
原文传递
暂态稳定混合控制的优化 (一)单一失稳模式的故障集 被引量:24
11
作者 薛禹胜 李威 D.J.Hill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0期6-10,共5页
基于扩展等面积准则 (EEAC)关于暂态稳定量化分析和故障失稳模式 (UM )的概念 ,针对暂态稳定混合控制 ,提出“解耦迭代 (局部优化 ) ,聚合协调 (全局优化 )”的优化策略。按UM的异同将预想事故分为不同的故障子集 ,大大减少了约束优化... 基于扩展等面积准则 (EEAC)关于暂态稳定量化分析和故障失稳模式 (UM )的概念 ,针对暂态稳定混合控制 ,提出“解耦迭代 (局部优化 ) ,聚合协调 (全局优化 )”的优化策略。按UM的异同将预想事故分为不同的故障子集 ,大大减少了约束优化子问题的数量 ;充分利用预防控制和紧急控制的互补性 ,并跟踪由于控制而改变的UM ,求解各子集的稳控最优解。然后协调各个优化子问题 ,得到全约束空间中的最优解。全文分为 2篇。该文针对UM相同的故障约束 ,从算法的初值、邻域和搜索策略三要素出发 ,深入分析了该非线性混合规划的内在规律 ,构造了具有问题特色的寻优算法 ,避免了在离散的控制空间和连续的控制空间之间的迭代。对实际电网的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并与解决 0 1“背包”问题的多点贪婪算法进行了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控制 紧急控制 暂态稳定 非线性混合规划 扩展等面积准则
下载PDF
电能质量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评估的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陶顺 肖湘宁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29,41,共6页
从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需求的多样性出发,论述了电能质量单项评估和综合评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基于我国电能质量相关标准或规定的限值,对电压偏差、频率偏差、电压闪变、三相不平衡、谐波以及电压暂降与中断,定义了6个归并后的单项指标... 从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需求的多样性出发,论述了电能质量单项评估和综合评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基于我国电能质量相关标准或规定的限值,对电压偏差、频率偏差、电压闪变、三相不平衡、谐波以及电压暂降与中断,定义了6个归并后的单项指标和1个综合指标。指标量化的结果能体现监测中电能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严峻程度,便于调度和规划部门发现警戒点及时控制和解决问题,也可以作为用户选择供电服务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评估指标 综合指标 电力系统
下载PDF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基于治理主体、结构和机制的分析 被引量:27
13
作者 陈伟光 袁静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3-37,共15页
人工智能颠覆性战略技术的发展会给社会带来复杂的伦理、法律和安全问题。由于人工智能引发风险的世界波及性、影响的地区不均衡性、伦理标准的区域差异性和危害预测的知识不充分性,世界各国有必要共同构建多边、民主、透明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颠覆性战略技术的发展会给社会带来复杂的伦理、法律和安全问题。由于人工智能引发风险的世界波及性、影响的地区不均衡性、伦理标准的区域差异性和危害预测的知识不充分性,世界各国有必要共同构建多边、民主、透明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本文分析了目前人工智能治理的多层次主体及主体间形成的治理结构,提出建立规则体系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机制的重要性。中国作为走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前沿的国家,应充分把握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平台构建和维护国家主权在治理中的地位,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全球治理 治理体系 结构 机制
原文传递
多元国家治理模式下的全球治理——理想与现实 被引量:26
14
作者 薛澜 关婷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77,161,162,共15页
全球治理问题的层出不穷及其高度的不确定性凸显了反思全球治理失灵的结构与理念根源的重要性。当前的全球治理失灵本质上源于治理体系中西方中心的意识形态与思维模式。传统全球治理体系脱胎于二战后的国际治理框架,这套治理体系构建... 全球治理问题的层出不穷及其高度的不确定性凸显了反思全球治理失灵的结构与理念根源的重要性。当前的全球治理失灵本质上源于治理体系中西方中心的意识形态与思维模式。传统全球治理体系脱胎于二战后的国际治理框架,这套治理体系构建主要以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与治理经验为基础。新冠疫情的爆发凸显出一些西方国家的国内治理困境,在全球层面缺乏规制的开放自由主义也正在遭遇越来越大的挑战。与其形成对比的是,一些非西方国家的危机应对与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并在全球治理的参与过程中更加活跃。这种现象引起西方国家的高度不安,并开始对中国采取遏制策略,客观上加剧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分裂。毋庸置疑,面临愈演愈烈的全球性问题,分裂无效的全球治理机制将把人类社会带到危险的境地。弥合全球治理理想与现实的鸿沟,核心在于超越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加强不同国家间的深度沟通和交流,在治理主体平等协作的基础上推动形成合理有效的治理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新冠疫情 治理体系
原文传递
美国“全球胜任力”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及其启示 被引量:25
15
作者 张沿沿 赵丽 张舒予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0-96,共7页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成为日常,"全球胜任力"即将作为评价学生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与此同时,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主体教师的"全球胜任力"教学水平也亟需提升。美国首个针对基础教育教师的"全球胜任...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成为日常,"全球胜任力"即将作为评价学生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与此同时,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主体教师的"全球胜任力"教学水平也亟需提升。美国首个针对基础教育教师的"全球胜任力"证书项目也应运而生,对其在线课程体系的学习目标、课程框架和具体课程内容进行解构,凝练该课程体系的特点与优势,可以为我国"全球胜任力"教育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胜任力 教师教育 课程体系 美国
原文传递
基于Android的智能家居终端控制系统 被引量:23
16
作者 董立岩 隋鹏 +1 位作者 辛晓华 田耕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303-307,共5页
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对生活居住需求,给用户提供更好的对智能家用电器的控制体验,提升家居生活质量,基于Android的手机平台和平板电脑,设计了基于Android的智能家居终端控制系统。该系统建立在Android平台上,利用Android系统支持的各种... 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对生活居住需求,给用户提供更好的对智能家用电器的控制体验,提升家居生活质量,基于Android的手机平台和平板电脑,设计了基于Android的智能家居终端控制系统。该系统建立在Android平台上,利用Android系统支持的各种资源建立并实现。用户可以使用智能手机实现对智能家用电器的远程控制。该系统成本低,操作灵活,界面友好,经实际使用获得了很好的用户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家居 ANDROID系统 无线网络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网络 客户端 SOCKET编程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GSM )
下载PDF
近20年来中国极地大气科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7
作者 陆龙骅 卞林根 +2 位作者 效存德 武炳义 逯昌贵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72-691,F003,共21页
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是地球上的 3大气候敏感地区 ,是多个国际计划研究全球变化的关键地区。中国的南极和北极实地考察研究 ,分别始于 2 0世纪 80和 90年代 ,起步较晚 ,但近 2 0余年来有较大的进展。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是极地科学... 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是地球上的 3大气候敏感地区 ,是多个国际计划研究全球变化的关键地区。中国的南极和北极实地考察研究 ,分别始于 2 0世纪 80和 90年代 ,起步较晚 ,但近 2 0余年来有较大的进展。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是极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讫今为止 ,中国已组织了 2 0次南极考察和 3次北极考察 ,建立了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等 3个常年科学考察站 ;进行了常规地面气象、Brewer大气臭氧、近地面物理、高层大气物理、冰雪和大气化学等观测 ,获得了较为系统的极地大气科学第一手资料 ;开展了有关极地与全球变化的研究 ,取得了新的进展。南极地区大气温度、臭氧和海冰的气候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多样的。南极地区的增暖主要发生在南极半岛地区 ,在南极大陆主体并不明显 ,近 10余年来还有降温趋势。中国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的观测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此外 ,还揭示了南极半岛西侧和罗斯海外围的海冰变化具有“翘翘板”特征 ,由此定义的南极涛动指数可用来讨论南极海冰状况和海冰关键区的活动 ;用实地考察资料研究了极地不同下垫面的近地面物理和海 -冰 -气相互作用特征 ,给出了边界层特征参数 ;讨论了极地天气气候和大气环境特征及其对东亚大气环流和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 大气科学 南极 海冰 中山站 北极 大气化学 气候 半岛地区 鹅种
下载PDF
Global optimal path planning for mobile robot based onimproved Dijkstra algorithm and ant system algorithm 被引量:20
18
作者 谭冠政 贺欢 Aaron Slom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1期80-86,共7页
A novel method of global optimal path planning for mobile robot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improved Dijkstra algorithm and ant system algorithm. This method includes three steps: the first step is adopting the MAKLINK ... A novel method of global optimal path planning for mobile robot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improved Dijkstra algorithm and ant system algorithm. This method includes three steps: the first step is adopting the MAKLINK graph theory to establish the free space model of the mobile robot, the second step is adopting the improved Dijkstra algorithm to find out a sub-optimal collision-free path, and the third step is using the ant system algorithm to adjust and optimize the location of the sub-optimal path so as to generate the global optimal path for the mobile robot.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is correct and effective. The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confirms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better than the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 in the global optimal path plan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bile robot global optimal path planning improved Dijkstra algorithm ant system algorithm MAKLINK graph free MAKLINK line
下载PDF
基于GFS产品和卡尔曼滤波的嘉兴市温度客观预报 被引量:22
19
作者 陈优平 陆琛莉 李云泉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1-144,共4页
利用NCEP提供的高时空分辨率的GFS(Global Forecast System)数值预报产品和当地地面观测气温资料,经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嘉兴市24 h和48 h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初始预报方程,... 利用NCEP提供的高时空分辨率的GFS(Global Forecast System)数值预报产品和当地地面观测气温资料,经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嘉兴市24 h和48 h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初始预报方程,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进行以上6项目的逐日滚动预报。对最近2年来的预报结果检验表明:平均气温的预报效果最佳,最低气温次之,最高气温的准确率相对最低;随着时效增长,误差增大;不同季节,参考价值高的项目各不相同,秋季的最高温度误差较小,而冬季则最低气温准确率最高。分析结果可以作为日常预报中一种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S(global FORECAST system) 卡尔曼滤波温度 客观预报
下载PDF
“一带一路”与国际制度的中国贡献 被引量:21
20
作者 何志鹏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9-56,158,共8页
中国是否可能为全球治理做出有效的制度贡献,既要考虑中国历史经验欠缺、现实主导不足、全球和区域性的国际制度已经较为丰富的挑战,也要考虑现有国际制度仍然存在问题和空白的机遇。中国可以考虑在国际制度的公平导向、自主理念、渐进... 中国是否可能为全球治理做出有效的制度贡献,既要考虑中国历史经验欠缺、现实主导不足、全球和区域性的国际制度已经较为丰富的挑战,也要考虑现有国际制度仍然存在问题和空白的机遇。中国可以考虑在国际制度的公平导向、自主理念、渐进模式上下更大的力气,刷新国际制度的格局与范式。"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实际贡献于国际制度的重要契机,其拓展治理主体、转变治理目标和强化文化传承的特色均有可能成为中国改进与完善国际制度的重要因素。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有必要以"适应性管理"的方式形成"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制度模式。"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实施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将真正成为一个国际制度的主导型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国际制度 “一带一路” 中国贡献 “适应性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