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与抗青光眼药物治疗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魏雅慧 李雪迎 才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19-1024,共6页
背景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和抗青光眼药物均可用于青光眼或高眼压症(OHT)的治疗,但目前还缺乏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循证医学证据. 目的 评价和比较SLT与抗青光眼药物治疗青光眼及OHT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利用计... 背景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和抗青光眼药物均可用于青光眼或高眼压症(OHT)的治疗,但目前还缺乏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循证医学证据. 目的 评价和比较SLT与抗青光眼药物治疗青光眼及OHT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 database、万方数据库2016年5月前发表的关于比较SLT与抗青光眼药物治疗青光眼及OHT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疗效评价指标包括眼压下降幅度值(IOPR)和治疗成功率,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治疗的不良反应.采用加权均数差值(WMD)分析IOPR,采用比值比(OR)分析随访期间的治疗成功率.结果 纳入6项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样本量共361例598眼(高加索人243眼,亚裔291眼,其他人种64眼),研究对象均为青光眼或OHT患者,其中5项研究(431眼)比较了SLT与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后的IOPR,药物组患者IOPR比SLT组多0.21 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21 mmHg;95%置信区间(CI):-0.30,-0.11;P<0.000 1],各研究间无异质性(I^2=0%).纳入的6项研究均比较了2种治疗方法的成功率,药物组成功率高于SL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7;95% CI:0.37 -0.87;P=0.01),各研究间无异质性(I^2=13%). 结论 抗青光眼药物和SLT疗法对青光眼和OHT患者均有降眼压作用,但抗青光眼药物的降眼压效果优于S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治疗 高眼压症/治疗 选择性小梁成形术 激光/治疗用途 药物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青光眼防治指南概要草案 被引量:9
2
作者 徐亮 《眼科》 CAS 2006年第2期73-75,共3页
青光眼是WHO“视觉2020”二期行动中优先防治的眼病,为了规范青光眼防治技术,笔者参考美国眼科学会、欧洲青光眼学组、东南亚青光眼学组的青光眼指南,编写了青光眼防治指南概要。此概要力求要点突出、易于掌握及查证。以ISNT 法则鉴别... 青光眼是WHO“视觉2020”二期行动中优先防治的眼病,为了规范青光眼防治技术,笔者参考美国眼科学会、欧洲青光眼学组、东南亚青光眼学组的青光眼指南,编写了青光眼防治指南概要。此概要力求要点突出、易于掌握及查证。以ISNT 法则鉴别生理性视杯与青光眼盘沿丢失,以Foster的闭角型青光眼分类法选择治疗方法,强调初诊确定目标眼压、随诊监测视神经及视野改变,利用非散瞳数码眼底照相机筛查青光眼,针对高危人群可同时筛查糖尿病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诊断 青光眼/治疗
原文传递
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王荣光 戴红蕾 邹留河 《眼科》 CAS 2003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观察接触性二极管睫状体光凝术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和对角膜植片的影响。方法 :使用IRIS OculightSLX二极管激光系统 ,光凝角巩膜缘外 1 2mm处 ,范围 180°~ 36 0° ,能量 1 7~ 2 6W ,2 0~ 4 0... 目的 :观察接触性二极管睫状体光凝术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和对角膜植片的影响。方法 :使用IRIS OculightSLX二极管激光系统 ,光凝角巩膜缘外 1 2mm处 ,范围 180°~ 36 0° ,能量 1 7~ 2 6W ,2 0~ 4 0点 ,对 2 4例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共 2 4只眼行 1~ 3次半导体二极管睫状体光凝术 ,随访时间≥ 9个月者被列入本研究。结果 :眼压 :治疗前在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情况下眼压为 (32± 9 7)mmHg(2 7~ 5 9mmHg)。激光治疗后一周内眼压明显降低 ,随访 9~ 16个月 (平均 11 4个月 ) ,末次随访眼压为 (18± 5 8)mmHg(8~ 2 8mmHg) ,眼压平均降低 14mmHg。视力 :末次随访视力从 0 2到手动 ,手术后视力无改变者 16只眼 (6 6 7% ) ,下降者 6只眼 (2 5 % ) ,提高者 2只眼 (8 2 % )。角膜植片 :术前植片透明者 16只眼 ,半透明 2只眼 ,混浊 6只眼 ,术前植片透明眼在术后有 3只眼 (19% )发生排斥反应致植片混浊 ,排斥均发生在术后 3个月内 ,术前植片半透明的 2只眼在术后植片亦变混浊。结论 :接触性二极管睫状体光凝术简单易行 ,安全有效 ,可重复进行。对于多次行其它抗青光眼手术治疗 ,眼压不能控制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难治性青光眼 ,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凝固术 半导体 青光眼/治疗 角膜移植 穿透性
原文传递
青光眼的神经保护性治疗 被引量:10
4
作者 宋伟 张纯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9-283,共5页
青光眼是一种由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引起视野缺损并最终致盲的眼病.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死亡,其危险因素除眼压升高之外,还有很多非眼压因素,如神经营养因子剥夺、兴奋性毒性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小... 青光眼是一种由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引起视野缺损并最终致盲的眼病.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死亡,其危险因素除眼压升高之外,还有很多非眼压因素,如神经营养因子剥夺、兴奋性毒性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小胶质细胞活性增高等参与,非眼压因素所致的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发病中尤为突出.目前,治疗青光眼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手术和药物降低患者的眼压,以保护患眼的视神经功能,但临床实践发现,部分患者虽然眼压得到了有效地控制,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仍持续进展,提示我们针对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的非眼压致病因素的药物研究对视神经的保护性治疗至关重要.就近年来研发的视神经保护性治疗方法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治疗 视神经病变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神经保护
下载PDF
曲安奈德/聚乳酸己内酯载药静电纺丝膜的抗兔眼滤过泡瘢痕化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郑玉强 王卓实 +3 位作者 徐玲 吴建国 赵军 何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85-590,共6页
背景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道的瘢痕形成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多采用小梁切除术中局部使用抗瘢痕形成药物的方法来保持滤过道的开放,但药物可引起并发症。研究证实,聚乳酸己内酯(PLCA)材料制作的静电纺丝膜可作为负药载体以达... 背景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道的瘢痕形成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多采用小梁切除术中局部使用抗瘢痕形成药物的方法来保持滤过道的开放,但药物可引起并发症。研究证实,聚乳酸己内酯(PLCA)材料制作的静电纺丝膜可作为负药载体以达到药物缓释的目的,但其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作用尚未证实。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层间填充负载曲安奈德(TA)静电纺丝膜在兔眼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中抗瘢痕化的作用及可行性。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TA/PLCA载药静电纺丝膜,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检测其表面超微结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体外药物缓释性能。采用前房注射卡波姆法制备单眼青光眼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0只新西兰白兔均行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个组,每组8只眼。TA/PLCA载药静电纺丝膜组、PLCA静电纺丝膜组和羊膜组在术中于巩膜瓣下分别植入TA/PLCA载药静电纺丝膜、PLCA静电纺丝膜或羊膜。TA组术眼术毕在结膜下注射40mg/mlTA溶液而术中不植入任何植片,单纯小梁切除术组仅行小梁切除术。分别于术后1…248和12周测量术眼眼压,并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滤过泡的形态变化;于术后12周制备术眼滤过泡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检查各组术眼滤过泡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制备的PLCA静电纺丝纤维直径为0.5~1.5p,m,呈空间立体网状结构,而TA/PLCA静电纺丝膜结构与PLCA静电纺丝膜相近,可体外缓释药物14d。单纯小梁切除组术眼滤过泡于术后8周前全部消失,术后12周TA/PLCA载药静电纺丝膜组8只眼均存在功能性滤过泡,PLCA静电纺丝膜组中维持功能性滤过泡者5只眼,羊膜组和TA组中分别为4只眼。术后12周各组术眼的眼压明显不同,TA/PLCA载药静电纺丝膜组术眼眼压最低,而单纯小梁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治疗 小梁切除术 聚乳酸己内酯/化学 曲安奈德/药物 增生 药物缓释系统 TA/PLCA载药静电纺丝膜
下载PDF
青光眼的治疗目标与评估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秀兰 周民稳 《眼科》 CAS 2013年第4期220-223,共4页
降低眼压是目前惟一经证实可控且有效的青光眼治疗方式,对眼压的控制已成为检验或评估青光眼治疗是否有效的标志,目标眼压即靶眼压的设定,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的主要指标。在降低眼压达到目标眼压的同时,还应注意眼压的波动以及潜在的视神... 降低眼压是目前惟一经证实可控且有效的青光眼治疗方式,对眼压的控制已成为检验或评估青光眼治疗是否有效的标志,目标眼压即靶眼压的设定,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的主要指标。在降低眼压达到目标眼压的同时,还应注意眼压的波动以及潜在的视神经保护治疗。应根据视神经及视野损害进展情况不断调整或再评估目标眼压。阻止视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保存有用视力、提高生活质量是青光眼治疗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治疗 眼压 目标眼压
原文传递
30岁以下年龄段青光眼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吴瑜瑜 胡建民 +1 位作者 陈淑端 许锻炼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658-660,共3页
目的 :探讨 30岁以下青光眼类型、误诊原因及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 8例 (195眼 ) 30岁以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处理。结果 :青光眼类型包括青少年型青光眼 (5 5 .39% )、外伤性 (16 .92 % )、皮质类固醇性 (14 ... 目的 :探讨 30岁以下青光眼类型、误诊原因及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 8例 (195眼 ) 30岁以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处理。结果 :青光眼类型包括青少年型青光眼 (5 5 .39% )、外伤性 (16 .92 % )、皮质类固醇性 (14 .36 % )、先天性 (7.6 % )等。误诊 19例 2 6眼 (13.85 % )。术前眼压均值 :(4 5 .18± 15 .4 0 ) mm Hg。 15 9眼施行手术治疗 ,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青光眼引流物植入术、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 SKGEL植入术等。随访 3个月~ 5 a,末次随访眼压 :(14 .4 4± 4 .79) mm Hg,手术成功率 81.32 %。术后并发症有浅前房 ,前房积血等。结论 :对该年龄段各种青光眼应多重视 ,早发现 ,早治疗 ,多随访。各种方式抗青光眼手术仍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诊断 青光眼/治疗 误诊
下载PDF
房角切开术围手术期前房出血及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管理方案专家推荐意见
8
作者 张秀兰 潘晓晶 +8 位作者 柯敏 唐莉 谢琳 陶黎明 范肃洁 唐广贤 段宣初 原慧萍 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81-886,共6页
房角切开术(G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适用于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尽管GT手术的安全性较高,但前房出血和一过性眼压升高仍然是GT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然而,在处理... 房角切开术(G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适用于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尽管GT手术的安全性较高,但前房出血和一过性眼压升高仍然是GT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然而,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临床医生缺乏统一的标准化规范。这种情况不仅可能影响临床医生对手术效果的判断,还可能对手术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制定详细、完整的围手术期前房出血及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管理方案,指导临床医生合理、规范地处理并发症,推动MIGS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此国内部分青光眼治疗专家及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相关专家共同回顾既往文献,通过反复讨论,对GT围手术期前房出血和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的管理方案达成一致性推荐意见,包括围手术期前房出血的定义、高危因素、转归,术前预防出血的方法、术中减少出血的方法、术后前房出血的管理,及一过性眼压升高的定义、发生原因、影响因素、处理及转归等方面,以供临床医生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治疗方案 并发症 前房出血 一过性眼压升高 微创青光眼手术 房角切开术
下载PDF
改良巩膜瓣可拆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李淑珍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2期40-42,共3页
目的 观察改良巩膜瓣可拆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2 8例 4 0只眼做改良巩膜瓣可拆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为治疗组 ,2 2例 32只眼做标准小梁切除术为对照组。结果 随诊 3年 ,治疗组 38只眼的眼压控制正常 ,手术... 目的 观察改良巩膜瓣可拆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2 8例 4 0只眼做改良巩膜瓣可拆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为治疗组 ,2 2例 32只眼做标准小梁切除术为对照组。结果 随诊 3年 ,治疗组 38只眼的眼压控制正常 ,手术成功率为 95 %,对照组 2 4只眼的眼压控制正常 ,手术成功率为 75 %。术后改善视力及并发症发生率 ,治疗组分别为 97.5 %、15 %;对照组为 78.12 5 %、4 0 .6 2 5 %,经统计学处理 ,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改良巩膜瓣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组手术并发症少 ,视力提高显著 ,能有效控制术后滤过水平 ,促进早期前房形成 ,辅助长期滤过作用 ,较标准小梁切除术组有显著性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巩膜瓣 可拆缝线 青光眼/治疗 小梁切除术/外科手术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10
作者 戴馨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3-4,共2页
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 0例开角型青光眼 5 6只眼行小梁切除术 ,并在巩膜瓣下植入保存羊膜。观察术后眼压、视力、视野等情况。术后随访 1 2~ 30个月 ,平均随访 2 0个月 ,观察术后... 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 0例开角型青光眼 5 6只眼行小梁切除术 ,并在巩膜瓣下植入保存羊膜。观察术后眼压、视力、视野等情况。术后随访 1 2~ 30个月 ,平均随访 2 0个月 ,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术后与术前眼压比较 ,均有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视力、视野保持不变或改善 ,随访期间眼压、视力及视野维持良好 ,手术有效率为 92 .5 4% ,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可较好地预防术后组织瘢痕形成 ,是安全、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 青光眼/治疗 小梁切除/外科手术
下载PDF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11
作者 油朝锋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31-32,共2页
目的 研究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20例26眼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结膜滤枕及前房反应等情况,随访1~12个月。结果 术后各期平均眼压均低于术前平均眼压,差异有显著性(P<0.... 目的 研究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20例26眼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结膜滤枕及前房反应等情况,随访1~12个月。结果 术后各期平均眼压均低于术前平均眼压,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平均眼压26.26mmHg,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5.47mmHg、16.89mmHg、19.14mmHg、18.50mmHg。16眼结膜形成滤性手术典型滤过泡,10眼结膜疏松无滤过泡形成。26眼均无前房出血,术后前房反应轻。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地降低开角型青光眼的眼压,术后并发症少,可作为此类青光眼病人手术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治疗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外科手术
下载PDF
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26
12
作者 张秀兰 王家伟 《眼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4-216,共3页
难治性青光眼是一组临床上治疗非常棘手的疾病,涉及的病因复杂,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众多,各有利弊,但远期疗效仍不尽人意。联合抗代谢药物的小梁切除术、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睫状体光凝术等是难治性青光眼常用的手术方式,而青光眼引流... 难治性青光眼是一组临床上治疗非常棘手的疾病,涉及的病因复杂,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众多,各有利弊,但远期疗效仍不尽人意。联合抗代谢药物的小梁切除术、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睫状体光凝术等是难治性青光眼常用的手术方式,而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是目前公认的难治性青光眼的首选手术方式。建议把握好适应证,分析疾病类型和病因,评估视力和眼部状况,制订科学而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术后积极、有效处理各种并发症,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青光眼 治疗
原文传递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初始治疗策略 被引量:11
13
作者 梁远波 荣世松 +2 位作者 王宁利 唐炘 赵家良 《眼科》 CAS 2011年第1期1-4,共4页
中国是世界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最多的国家。目前在中国对于慢性PACG的治疗方案一直主张将小梁切除术作为房角粘连性关闭大于180°范围者的首选治疗措施,此治疗模式可归纳为"手术–药物–二次手术(SMS)"治疗... 中国是世界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最多的国家。目前在中国对于慢性PACG的治疗方案一直主张将小梁切除术作为房角粘连性关闭大于180°范围者的首选治疗措施,此治疗模式可归纳为"手术–药物–二次手术(SMS)"治疗策略。而国际上多个指南则推荐"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LPI)–药物–手术(LMS)"的序贯性治疗策略。在慢性PACG的治疗时是采用LMS治疗策略还是中国现行的SMS治疗策略,哪种更适合于中国国情,迄今尚无直接对比研究的临床试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闭角型/治疗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 小梁切除术
原文传递
青光眼药物治疗依从性评估工具的适用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晶 陈俊邦 +3 位作者 吴彦霖 胡起维 俞方知 孙昕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验证青光眼药物治疗依从性评估工具(中文版)在国内的适用性。方法招募112名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症患者,所有患者自行完成青光眼药物治疗依从性评估的问卷调查2次,2次调查之间间隔2个月。采用主成分分析(正交旋转)的方法判断青光眼... 目的验证青光眼药物治疗依从性评估工具(中文版)在国内的适用性。方法招募112名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症患者,所有患者自行完成青光眼药物治疗依从性评估的问卷调查2次,2次调查之间间隔2个月。采用主成分分析(正交旋转)的方法判断青光眼治疗依从性评估工具的各模块是否合理;采用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α)来判断各模块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采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性判断2次问卷调查的稳定性,采用频度分析天花板和地板效应。我们用单变量线性回归的方法统计一般情况中各项指标与用药依从性的关联度。结果本问卷的47个题目中可以提取出24个题目组成6个模块,所有6个模块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都在可接受的范围(α≥0. 6)。此问卷可重复性也很好,所有的题目都不存在天花板或地板效应。根据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和婚姻状况与用药依从性相关(P <0. 05)。结论青光眼药物治疗依从性评估工具(中文版)适用于在中文环境下的青光眼患者中应用。如果经过适当的精修,研究者和临床医生都可以将这份问卷用于分析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和验证干预措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药依从性 青光眼 评估工具 青光眼局部药物治疗
下载PDF
Ahmed阀门在硅油填充眼继发性青光眼中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
15
作者 俞振飞 游逸安 《眼视光学杂志》 2006年第5期280-282,共3页
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阀门在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硅油眼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进行Ahmed青光眼阀门植入,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结果平均眼压从术前(41.79±6.53)mmHg降到术后(15.90±4.12)mmHg(P=0)。术后各时... 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阀门在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硅油眼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进行Ahmed青光眼阀门植入,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结果平均眼压从术前(41.79±6.53)mmHg降到术后(15.90±4.12)mmHg(P=0)。术后各时期平均眼压均低于21 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13例患者手术完全成功者7例,基本成功者4例,总有效率为84.6%。术后并发症包括短暂性前房出血、早期低眼压及引流管内、外口阻塞等。结论继发性青光眼是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尽管Ahmed阀门植入存在一些并发症,但是对于硅油眼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是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眼 继发性青光眼/治疗 Ahmed青光眼阀门/治疗应用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疗效评价
16
作者 宋玉伟 连浩 +1 位作者 徐文烽 戢红 《眼视光学杂志》 2000年第2期108-109,共2页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原发性青光眼 5 7眼 ,其中 5 0眼为宽角型青光眼 ,7眼为窄角型青光眼 ,用 Ar F准分子激光行巩膜瓣下巩膜造瘘。结果 :5 7眼术前平均眼压 33.2 3±18.45 mm Hg( 1mm Hg=0 .133 k ...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原发性青光眼 5 7眼 ,其中 5 0眼为宽角型青光眼 ,7眼为窄角型青光眼 ,用 Ar F准分子激光行巩膜瓣下巩膜造瘘。结果 :5 7眼术前平均眼压 33.2 3±18.45 mm Hg( 1mm Hg=0 .133 k Pa) ,术后平均 15 .2 3± 6 .45 m m 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0 1)。 5眼窄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波动较大 ,其中 2眼改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视力保持或改善占 87.7% ,前房深度、视野及视杯无明显改变 ,无 1例出现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 原发性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长青 《北方药学》 2015年第7期112-113,共2页
目的:研究和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的临床观察要点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收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共85例(162只眼),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1只眼,对照组患者使用曲伏前列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 目的:研究和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的临床观察要点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收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共85例(162只眼),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1只眼,对照组患者使用曲伏前列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噻吗洛尔、布林佐胺的联合治疗,并随机抽取两组共45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半年后的眼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眼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半年和1年后的眼压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曲伏前列素、噻吗洛尔和布林佐胺的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而患者在接受了护理干预之后,药物治疗的效果得到了有效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药物治疗 临床观察 护理干预
下载PDF
非穿透小梁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18
作者 邓志峰 张洪娟 +1 位作者 董桂玲 戴馨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非穿透小梁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31例36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非穿透小梁手术,术后随访患者6个月,记录眼压、视力、视野和并发症。结果术眼术前平均眼压29.2±8.0mmHg,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15.1... 目的探讨非穿透小梁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31例36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非穿透小梁手术,术后随访患者6个月,记录眼压、视力、视野和并发症。结果术眼术前平均眼压29.2±8.0mmHg,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15.1±mmHg,术前术后眼压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视力、视野未见明显改变,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非穿透小梁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穿透小梁手术/治疗应用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
下载PDF
活血化瘀中药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视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幼生 彭耀崧 +1 位作者 黄小瑛 詹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视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原发性青光眼 32例6 0眼治疗前后的视力变化。根据用药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 (33眼 )和活血化瘀组 (2 7眼 ) ,常规治疗组按病情常规给予降眼压药物及手术...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视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原发性青光眼 32例6 0眼治疗前后的视力变化。根据用药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 (33眼 )和活血化瘀组 (2 7眼 ) ,常规治疗组按病情常规给予降眼压药物及手术治疗。活血化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物。【结果】常规治疗组治疗后 8眼 (2 4 .2 4 % )视力提高 ,活血化瘀组治疗后 16眼 (5 9.2 6 % )视力提高 ,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活血化瘀组中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者 15眼 ,治疗后 8眼 (5 3.33% )视力提高 ,采用脉络宁注射液者 8眼 ,治疗后 6眼 (75 % )视力提高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有助于提高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中药疗法 复方丹参注射液 脉络宁注射液 原发性青光眼 活血化瘀 视力试验
下载PDF
青光眼局部降眼压药专家共识和一线药物的发展 被引量:18
20
作者 任泽钦 《眼科》 CAS 2012年第1期11-13,共3页
青光眼局部降眼压药物有六大类,临床指南中关于药物治疗的建议有利于指导青光眼治疗时的合理用药,尤其是目标眼压的确立及一线药物的选择。总体趋势是前列腺素类药物(PGA)将作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局部降眼压一线药物。起始治疗后单药... 青光眼局部降眼压药物有六大类,临床指南中关于药物治疗的建议有利于指导青光眼治疗时的合理用药,尤其是目标眼压的确立及一线药物的选择。总体趋势是前列腺素类药物(PGA)将作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局部降眼压一线药物。起始治疗后单药疗效不能达到目标眼压时可转换或增加药物、激光或手术治疗。转换药物的指征为起始治疗不能降低眼压或降低幅度不够,后者也可增加药物。PGA对前房角部分关闭者的降眼压效果需进一步评价。临床用药的选择路径应是一个从规范化到个体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药物疗法 专家共识 一线药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