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周缘52种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与生态意义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会良 宋明方 +3 位作者 段士民 王习勇 张道远 尹林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4308-4317,共10页
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其周缘52种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比较,以探讨该地区植物的不同萌发对策及其生态适应意义。结果发现:萌发率80%以上的有11种,小于20%的有22种,7种未萌发;萌发开始时间为1 3d的有37种,大于10d的有2种;萌发持续时间... 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其周缘52种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比较,以探讨该地区植物的不同萌发对策及其生态适应意义。结果发现:萌发率80%以上的有11种,小于20%的有22种,7种未萌发;萌发开始时间为1 3d的有37种,大于10d的有2种;萌发持续时间为1 7d的有10种,大于22d的有14种;达50%萌发率的时间为1 7d的有17种。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2种植物可划分为4种萌发类型:爆发型、过渡型、缓萌型和低萌型,这可能与生境土壤中水分存在差异有关;木本植物的萌发率显著高于非木本植物,暗示木本植物的高萌发率保证植物能够快速占领空间和资源,增加竞争优势,而非木本植物,尤其是1年生植物表现低的萌发率,是植物生存的一种风险分摊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种子萌发 生活型 萌发类型
下载PDF
重点保护药用植物金毛狗配子体发育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邓洪平 刘光华 +3 位作者 伍莲 廖晓敏 陈水木 崔亚琼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850-1853,共4页
目的:通过对金毛狗孢子萌发的研究,了解其生长发育规律,为金毛狗的室内培养与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用土壤和Knop's培养基在室内培养金毛狗孢子,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全过程。结果:孢子播种1~2... 目的:通过对金毛狗孢子萌发的研究,了解其生长发育规律,为金毛狗的室内培养与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用土壤和Knop's培养基在室内培养金毛狗孢子,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全过程。结果:孢子播种1~2周左右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播种25d左右发育为片状体,毛状体出现在片状体形成之后,40d左右形成原叶体,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精子器在接种后60d左右开始产生,颈卵器在精子器发生后10d左右形成。结论:室内土壤培养金毛狗孢子效果好,方法可行,是快速发展金毛狗的一条捷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毛狗 孢子萌发 配子体发育 书带蕨型
下载PDF
黄花刺茄种子休眠及发芽特性 被引量:9
3
作者 苏秋霞 李青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98-1301,共4页
通过种子发芽试验,探讨了打破黄花刺茄(Solanum rostratum)种子休眠的方法,筛选了种子发芽(温度、光照及发芽床)的最适组合。结果表明,黄花刺茄种子存在严重的休眠现象。赤霉素处理可有效解除黄花刺茄种子的休眠。切破种皮处理也能部分... 通过种子发芽试验,探讨了打破黄花刺茄(Solanum rostratum)种子休眠的方法,筛选了种子发芽(温度、光照及发芽床)的最适组合。结果表明,黄花刺茄种子存在严重的休眠现象。赤霉素处理可有效解除黄花刺茄种子的休眠。切破种皮处理也能部分地解除种子休眠。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恒温30℃。光照对种子发芽无影响,但考虑其种苗评价需求,建议提供适当光照。综合考虑发芽率、发芽速度等因素,发芽检测时的初次计数建议为种子置床后的第7天,末次计数为置床后的第14天。黄花刺茄的幼苗具有完整的双子叶,一条主根,数条侧根,属子叶出土的双子叶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刺茄 休眠 发芽 发芽条件 幼苗类型
下载PDF
13种护坡植物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宋晓梅 孙海龙 +1 位作者 肖稀 龙凤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共7页
在实验室人工基质条件下观测13种护坡植物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13种护坡植物种子萌发率变化范围为89.7%~ 22.3%,其中萌发率80%以上的1种,60% ~ 80%的3种,40% ~ 60%的6种,20%~ 40%的3种,没有萌发率低于20%的;1~3d开始萌... 在实验室人工基质条件下观测13种护坡植物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13种护坡植物种子萌发率变化范围为89.7%~ 22.3%,其中萌发率80%以上的1种,60% ~ 80%的3种,40% ~ 60%的6种,20%~ 40%的3种,没有萌发率低于20%的;1~3d开始萌发的有白刺花、白灰毛豆、多花木蓝、紫穗槐、刺槐、银合欢、二色胡枝子、柠条、中国沙棘共9种,4~7d的有车桑子、黄荆、荆条、沙地柏共4种;萌发持续时间最短的为柠条9d,最长的为二色胡枝子28 d,多数植物超过20d.达到50%萌发率时间为1~7 d的植物有8种,8~14d的5种;达到90%萌发率时间为1~10d的植物有3种,11 ~20d的7种,超过20 d的3种.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13种护坡植物可划分为4种萌发类型:爆发型,包括银合欢、柠条;过渡型,包括白刺花、多花木蓝、紫穗槐、刺槐、二色胡枝子;缓萌型,包括白灰毛豆、黄荆、荆条、中国沙棘;低萌型,包括车桑子、沙地柏.这些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决定了它们在护坡绿化过程中植被演替的角色与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萌发特性 萌发类型 护坡植物 植被过程
下载PDF
三峡地区柏木种子萌发和幼苗更新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陈芳清 梅光舟 +2 位作者 曾旭 许文年 柯学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74,共6页
对三峡地区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林柏木种子的萌发、幼苗存活、幼苗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柏木种子的萌动期约为10d,播种35-45d后进入萌发高峰期,柏木种子的平均萌发率为47.7%。土壤基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是极显著的,光照对... 对三峡地区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林柏木种子的萌发、幼苗存活、幼苗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柏木种子的萌动期约为10d,播种35-45d后进入萌发高峰期,柏木种子的平均萌发率为47.7%。土壤基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是极显著的,光照对萌发则没有显著的影响。(2)幼苗平均死亡率为52.6%。土壤类型和光照强度对幼苗的存活都有显著影响,在林下土和80%光照条件下幼苗的存活率最高。(3)柏木幼苗生长初期茎的生长动态呈"S"型,而叶片数量的增长动态近于直线型。幼苗生长初期生物量形成主要受光照条件的影响,土壤类型的影响不显著。土壤和光照条件对柏木林柏木幼苗的更新都有显著影响,但是土壤条件主要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的存活,而光照条件则主要对幼苗的生长和存活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萌发 幼苗更新 幼苗存活 土壤类型 光照
下载PDF
戈壁天门冬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曲艳 李青丰 +3 位作者 贺一鸣 樊如月 段茹晖 刘洋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6-120,共5页
试验设置不同温度、发芽床和水分等处理,以发芽率、发芽指数作为指标,筛选戈壁天门冬(Asparagus gobicus)最优的发芽条件。结果显示:(1)戈壁天门冬种子不存在休眠现象,萌发不需考虑光照条件,最适温度为恒温25℃;(2)根据种苗形态建成特征... 试验设置不同温度、发芽床和水分等处理,以发芽率、发芽指数作为指标,筛选戈壁天门冬(Asparagus gobicus)最优的发芽条件。结果显示:(1)戈壁天门冬种子不存在休眠现象,萌发不需考虑光照条件,最适温度为恒温25℃;(2)根据种苗形态建成特征,戈壁天门冬的幼苗属A 1.2.2.1组,即留土发芽的单子叶植物,上胚轴伸长,幼苗鉴定时要考虑初生根的发育程度;(3)戈壁天门冬种子萌发较快,第5d即有超过50%种子完成萌发过程,因此推荐置床后第5d作为初次计数时间,第10d作为末次计数时间;(4)戈壁天门冬幼苗对基质水分比较敏感,用种苗进行扩繁时应格外注意水分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天门冬 种子萌发 萌发条件 幼苗类型
下载PDF
云南红豆杉新采收种子的形态与离体胚的萌发特性 被引量:7
7
作者 卞方圆 苏建荣 +2 位作者 刘万德 李帅锋 郎学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8211-8220,共10页
通过云南红豆杉新采收种子形态观察、透水性测定、种子大小以及所带胚乳多少对离体胚萌发率的影响等试验,探讨云南红豆杉种子的休眠与萌发机理。结果表明,云南红豆杉种子呈倒卵形和三棱形;胚酒瓶形,白色;胚乳淡黄色,油质。种子千粒重为7... 通过云南红豆杉新采收种子形态观察、透水性测定、种子大小以及所带胚乳多少对离体胚萌发率的影响等试验,探讨云南红豆杉种子的休眠与萌发机理。结果表明,云南红豆杉种子呈倒卵形和三棱形;胚酒瓶形,白色;胚乳淡黄色,油质。种子千粒重为72.934g;种皮、种仁和种胚分别占种子鲜重的50.56%、40.45%和8.99%;胚与种子的体积比(E∶S)为0.074。胚的体积为0.156—1.012mm^3,种子为51.658—109.649mm^3,两者呈显著正相关(P<0.05,r=0.810)。完整种子的吸水率明显低于破裂种皮、酸蚀40min和酸蚀20min的种子,但差异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而缩小;种子含水量饱和时,完整种子、破皮种子与酸蚀种子的吸水率无显著差异(前者为23.7%,后两者约28.0%)。不同大小种子离体胚的萌发率差异显著(P<0.05),特大、大、中、小和特小种子的离体胚的萌发率为80%、77.8%、67.5%、62.0%和44.0%。胚乳抑制离体胚的萌发,不带胚乳离体胚的萌发率为41.3%,显著高于带胚乳的萌发率(P<0.05),带部分胚乳的胚为9.7%—13.3%,带全胚乳的胚为0。同时离体胚培养过程中所用种胚的新鲜程度也严重影响胚的萌发率。云南红豆杉种子休眠属于中度生理休眠类型,种子中的抑制物质含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和胚乳中抑制物质含量的多少对胚萌发率的影响是以后云南红豆杉休眠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 形态学 离体胚培养 种子萌发 休眠类型
下载PDF
荒漠植物种子萌发对积雪覆盖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
8
作者 别必武 周晓兵 张元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348-2354,共7页
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10种不同生活型植物种子为对象,研究3种不同积雪覆盖变化(自然降雪、加倍降雪和去除降雪)对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根据种子室内萌发结果,将种子可分为高萌速萌、高萌缓萌、低萌速萌和低萌缓型4种萌发类型。总体而... 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10种不同生活型植物种子为对象,研究3种不同积雪覆盖变化(自然降雪、加倍降雪和去除降雪)对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根据种子室内萌发结果,将种子可分为高萌速萌、高萌缓萌、低萌速萌和低萌缓型4种萌发类型。总体而言,加雪处理对荒漠植物的种子萌发率具有正效应或无效应,而去雪处理则具有负效应或者无效应。将野外不萌发的种子于室内重新培养,结果显示,积雪变化对总萌发率(野外萌发+室内萌发)具正、负或无3种效应。研究表明,在荒漠生态系统中,植物种子在萌发类型上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与植物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积雪覆盖可以通过影响植物种子野外萌发率或总萌发率来影响植物生存。不同植物种子萌发对积雪覆盖变化的响应策略大都与生活型无关。这种多样化的种子萌发响应模式,有利于荒漠植物群落在环境剧烈变化中保持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是对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覆盖 荒漠植物 种子萌发 萌发类型 生活型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原文传递
茎干通直与扭曲云南松种子萌发特性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蔡年辉 许玉兰 +2 位作者 邓丽丽 唐红燕 李根前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4,共6页
以云南松通直与扭曲2种不同茎干类型植株种子为试材,对其发芽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发芽率、发芽势、平均发芽时间、平均发芽系数、日均发芽率、发芽指数、峰值和发芽值8个发芽指标变异较大,通直和扭曲2种茎干类型的变异系数分... 以云南松通直与扭曲2种不同茎干类型植株种子为试材,对其发芽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发芽率、发芽势、平均发芽时间、平均发芽系数、日均发芽率、发芽指数、峰值和发芽值8个发芽指标变异较大,通直和扭曲2种茎干类型的变异系数分别为8.13%~41.20%和9.45%~42.35%;茎干扭曲类型云南松发芽指标变异系数稍大于茎干通直类型,茎干通直类型表现较稳定,但两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除发芽势外,其余7个指标在各类型内单株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但8个指标在通直与扭曲2种茎干类型间差异不显著。因此,2种茎干类型云南松种子发芽特征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发芽特征 茎干 通直 扭曲
下载PDF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Establishment of <i>Manglietia patungensis</i>: Implication for Species Conservation 被引量:3
10
作者 Fangqing Chen Lei Liu +1 位作者 Faju Chen Guomei Jia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2年第10期1455-1461,共7页
Manglietia patungensis is an endangered species distributed aggregately i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communities in Southwest China. A controlling experiment was employed to test the effects of soil type and shade... Manglietia patungensis is an endangered species distributed aggregately i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communities in Southwest China. A controlling experiment was employed to test the effects of soil type and shade degree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establishment by using four soil types and three shade treatments with five replicate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M. patungensis seeds was relatively low ranging from 19% to 31%. Shade degree and soil type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seed germination rate, but influenced germination dynamics. Both shade degree and soil type treatment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seedling survival and seedling growth. Seedling survival rat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light density. Increased light also promoted biomass accumulation and root development of seedlings. The biomass of the seedlings under full light condition increased 72% comparing with the seedlings under 80% shade degree. Root depth, root area and cross number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light density. Seedlings on farmland soil survived better than that on other three kinds of soil. The seedling survival rate in the farmland soil reached 91.4%, but was reduced to 80.3%, 78.0% and 52.8% in old-field soil, sandy soil and forest soil respectively. Total biomass,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root biomass of seedlings in forest soil wa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seedlings in sandy and old-field soils respectively, and seedlings in farmland soil ranked the least. Some suggestions were finally put forward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M. patungens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type SHADE Degree Seed germination SEEDLING Survival MANGLIETIA patungensis
下载PDF
3种野生苔草种子萌发特性对不同盐分胁迫的响应
11
作者 闫玉邦 白小明 +6 位作者 朱雅楠 张才忠 冉福 李娟霞 康瑞卿 李萍 何琳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19-2933,共15页
本研究以3种野生苔草(Carex)种子为材料,用3种单盐(NaCl,Na_(2)SO_(4),NaHCO_(3))及相互组合的4种复盐模拟盐胁迫,采用培养皿法研究不同盐分类型及盐浓度(50,100,150,200 mmol·L^(-1))对野生苔草种子萌发特性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 本研究以3种野生苔草(Carex)种子为材料,用3种单盐(NaCl,Na_(2)SO_(4),NaHCO_(3))及相互组合的4种复盐模拟盐胁迫,采用培养皿法研究不同盐分类型及盐浓度(50,100,150,200 mmol·L^(-1))对野生苔草种子萌发特性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NaCl、H_(1)(NaCl和Na_(2)SO_(4)混合)和H_(4)(NaCl,Na_(2)SO_(4)和NaHCO_(3)混合)促进青绿苔草(Carex breviculmis)种子的萌发,低浓度的H_(4)促进无脉苔草(Carex enervis)种子的萌发。50 mmol·L^(-1)Na_(2)SO_(4)促进无脉苔草胚芽的生长,50 mmol·L^(-1)NaCl促进无脉苔草胚根的生长。在单盐或复盐胁迫中,NaCl对野生苔草种子萌发的影响最小,当盐溶液中含有HCO_(3)^(-)离子时,对3种野生苔草种子萌发的胁迫程度较强。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显示,3种野生苔草种子耐盐能力强弱依次为:无脉苔草>异穗苔草>青绿苔草,7种盐分类型对耐盐能力不同的野生苔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程度的强弱依次为:NaHCO_(3)>H_(3)>H_(2)>H_(4)>H_(1)>Na_(2)SO_(4)>Na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苔草 单盐 复盐 萌发特性 盐分类型
下载PDF
丛藓科18种藓类植物孢子萌发与原丝体发育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士良 王晓蕊 +3 位作者 金红霞 张秀萍 赵建成 李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71-78,共8页
比较系统地对丛藓科11属18种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发育过程中的不同特征.参照Nishida对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类型的划分标准,将丛藓科18种藓类植物的原丝体发育类型划分成真藓型(Bryum-type)、光... 比较系统地对丛藓科11属18种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发育过程中的不同特征.参照Nishida对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类型的划分标准,将丛藓科18种藓类植物的原丝体发育类型划分成真藓型(Bryum-type)、光藓型(Schistostega-type)、虎尾藓型(Hediwigia-type)和蓑藓型(Macromitrium-type)4种孢子萌发型.根据孢子萌发型的特点,探讨分析了孢子萌发型与丛藓科植物的系统进化、生态适应和生殖策略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藓科 孢子萌发 原丝体发育 孢子萌发型
下载PDF
山血丹种子萌发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期和 林玉春 +2 位作者 赖万年 杨和生 况伟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1-44,共4页
研究了山血丹果实和种子形态及不同温度、播种基质、GA,和ABA、种子的脱水、室温贮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百粒鲜重为6.34—6.95g,含水量为51.87%~52.97%。新鲜种子在15、20、25、30℃条件下均能萌发,温度在25℃... 研究了山血丹果实和种子形态及不同温度、播种基质、GA,和ABA、种子的脱水、室温贮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百粒鲜重为6.34—6.95g,含水量为51.87%~52.97%。新鲜种子在15、20、25、30℃条件下均能萌发,温度在25℃和30℃时,萌发率达到92%。在播种深度为3cm的黄土、蛭石、棕糠、珍珠岩4种基质中,黄土的出苗率最高,其次为棕糠和珍珠岩,而蛭石则几乎不出苗。30~90mg/L的GA,和10-60mg/LABA对室温贮藏60d的成熟种子的萌发无显著影响。种子经硅胶脱水1—3d后,含水量由52%降至18%,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常温储藏3、5、12个月后,发芽率显著降低,表明它是一种顽拗性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血丹 萌发 温度 基质 激素 脱水 储藏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spore germination and protonemal development in Hypnum pacleseens 被引量:1
14
作者 HUANG Shiliang LI Min +2 位作者 ZHAO Jiancheng ZHANG Yuanming WANG Zhenjie 《Frontiers in Biology》 CSCD 2006年第3期225-229,共5页
The spore germination,protonemal development,and gametophyte differentiation of Hypnum pacleseens were observed in cultivation.Photomicrographs showed that spore germination of Hypnum pacleseens occured within the exo... The spore germination,protonemal development,and gametophyte differentiation of Hypnum pacleseens were observed in cultivation.Photomicrographs showed that spore germination of Hypnum pacleseens occured within the exospore.Its protonema is massive with filamentous chloronema formed inside.The terminal part of the chloronema differentiated into filamentous caulonema and its rhizoid was derived from the apical cell of the filamentous chloronema.The initial cell of gametophyte differentiated from chloronema and caulonema.Sporeling-type of Hypnum pacleseens is developmentally similar to Glyphmitrium-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SES Hypnum pacleseens spore germination protonemal development sporeling-type
原文传递
灰藓科4种藓类植物孢子萌发与原丝体发育特征
15
作者 黄士良 贾素巧 +1 位作者 王晓蕊 李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2-629,共8页
通过室内人工培养的方式,在微米量级下观察灰藓科灰藓属(Hypnum)灰藓(H.cupressiforme)、黄灰藓(H.pallescens)、多蒴灰藓(H.fertile),金灰藓属(Pylaisia)金灰藓(P.polyantha)4种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过程,详细记录其发育过程... 通过室内人工培养的方式,在微米量级下观察灰藓科灰藓属(Hypnum)灰藓(H.cupressiforme)、黄灰藓(H.pallescens)、多蒴灰藓(H.fertile),金灰藓属(Pylaisia)金灰藓(P.polyantha)4种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过程,详细记录其发育过程的性状特征.结果显示:(1)4种藓类植物的孢子均为单细胞,直径平均值为10~40μm.(2)黄灰藓孢子为壁内萌发,灰藓、多蒴灰藓、金灰藓孢子为壁外萌发.4种藓类植物发育初期均未出现初生假根,有次生假根出现.4种藓类植物在发育中出现了块状原丝体和丝状原丝体两种形态,其原丝体在发育初期均没有产生初生轴丝体,均是在原丝体发育后期,轴丝体由绿丝体分化产生.(3)参照Nishida对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类型划分标准,对灰藓科4种藓类植物的原丝体发育特征进行归类分析,灰藓属黄灰藓原丝体发育类型为高领藓型(Glyphmitrium-type);灰藓属灰藓、多蒴灰藓,金灰藓属金灰藓3种藓类植物原丝体发育类型均为真藓型(Bryum-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藓科 孢子萌发 原丝体发育 孢子萌发型
下载PDF
碎米藓属两种藓类植物孢子萌发与原丝体发育特征研究
16
作者 黄士良 曹珍 +3 位作者 张浩 牛玉璐 王振杰 赵建成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5-91,共7页
为获取其孢子萌发类型与该属植物系统发育、生态选择以及生殖策略选择的相关性,该研究通过室内人工培养的方式,在微米量级下观察并描述了碎米藓属(Fabronia)碎米藓(F.pusilla)和东亚碎米藓(F.matsumurae)两种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原丝体... 为获取其孢子萌发类型与该属植物系统发育、生态选择以及生殖策略选择的相关性,该研究通过室内人工培养的方式,在微米量级下观察并描述了碎米藓属(Fabronia)碎米藓(F.pusilla)和东亚碎米藓(F.matsumurae)两种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和配子体发生的过程。结果表明:(1)两种藓类植物孢子均为壁外萌发,均产生由1~15个半圆球形细胞组成的绿丝体(chloronema)短枝;(2)碎米藓在绿丝体顶端分化产生轴丝体细胞,东亚碎米藓未分化产生轴丝体(caulonema);(3)两种藓类植物配子体原始细胞均在绿丝体上分化产生。参照Nishida对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型划分标准,分析并确定了碎米藓属两种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型均为蓑藓型(Maromitrium-type),为碎米藓属的系统分类提供了发育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米藓 东亚碎米藓 孢子萌发 原丝体发育 配子体发生 孢子萌发型
下载PDF
羊肚菌组织分离物交配型基因缺失现象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刘伟 蔡英丽 +1 位作者 何培新 边银丙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共6页
对采集自不同地区的21份羊肚菌标本,包括3个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5个七妹羊肚菌(M.eximia)、10个六妹羊肚菌(M.sextelata)栽培出菇的子囊果,以及3个野生高羊肚菌(M.elata)的子囊果进行多批次组织分离,共计获得348份分离物... 对采集自不同地区的21份羊肚菌标本,包括3个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5个七妹羊肚菌(M.eximia)、10个六妹羊肚菌(M.sextelata)栽培出菇的子囊果,以及3个野生高羊肚菌(M.elata)的子囊果进行多批次组织分离,共计获得348份分离物。对这些分离物的交配型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at1-1-1和Mat1-2-1两种交配型基因的检出率近似(Mat1-1-1∶Mat1-2-1=267∶278),其中153份(43.96%)分离物只检测到一种交配型基因,每种交配型基因缺失的概率相近,83份缺失交配型基因Mat1-1-1,占23.85%,70份缺失交配型基因Mat1-2-1,占20.11%。七妹羊肚菌19-37和19-43的分离物仅检测到交配型基因Mat1-2-1,而七妹羊肚菌19-44的分离物只检测到交配型基因Mat1-1-1。初步分析组织分离物的培养性状与交配型基因缺失的关联性,发现组织块萌发较慢、气生菌丝稀疏的分离物其交配型基因缺失的概率远高于萌发较快、菌丝浓密的分离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组织分离 菌落萌发 交配型基因
下载PDF
埋藏对65种半干旱草地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闫巧玲 刘志民 +1 位作者 李雪华 马君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77-782,共6页
比较了半干旱草原科尔沁沙地65种植物新采种子和埋藏1年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埋藏1年后,有38种植物的种子仍具有活力.新采种子萌发率>80%的植物种子埋藏后萌发率下降;而萌发率<80%的植物种子埋藏后萌发率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比较了半干旱草原科尔沁沙地65种植物新采种子和埋藏1年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埋藏1年后,有38种植物的种子仍具有活力.新采种子萌发率>80%的植物种子埋藏后萌发率下降;而萌发率<80%的植物种子埋藏后萌发率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埋藏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因植物生态类群(杂草、草原植物、草甸植物、沙生植物)而异.种子埋藏1年后,多年生植物萌发率没有明显提高,而1年生植物萌发率显著提高(P<0.05).对于新采种子和埋藏1年种子萌发率间相差10%以下的物种,可根据萌发格局将植物种分为3类:埋藏促进型(如差巴嘎蒿)、埋藏抑制型(如大籽蒿)和埋藏不变型(如鹤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萌发/休眠 持久种子库 生活型 生态类群 植被过程 埋藏
下载PDF
普通油茶对炭疽病抗性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常青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35-438,共4页
普通油茶对炭疽病抗性的病理学研究张常青关键词普通油茶、油茶炭疽菌、抗病类型、孢子萌发与侵入由于油茶炭疽病菌(ColetotrichumcameliaeMassee)的危害,使普通油茶(CameliaoleifelaA... 普通油茶对炭疽病抗性的病理学研究张常青关键词普通油茶、油茶炭疽菌、抗病类型、孢子萌发与侵入由于油茶炭疽病菌(ColetotrichumcameliaeMassee)的危害,使普通油茶(CameliaoleifelaAbol)大量落花落果,这是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油茶 油茶 炭疽菌 抗病性
下载PDF
乙烯利对苦瓜种子的萌发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丛超 蒋欣梅 于锡宏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60-63,共4页
以苦瓜品种早苦瓜为试材,利用不同浓度(50、100、150、200、250mg·L-1)的乙烯利处理苦瓜种子,研究乙烯利对苦瓜种子的萌发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对苦瓜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对植株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后效作用。发芽势、... 以苦瓜品种早苦瓜为试材,利用不同浓度(50、100、150、200、250mg·L-1)的乙烯利处理苦瓜种子,研究乙烯利对苦瓜种子的萌发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对苦瓜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对植株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后效作用。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雌花数、产量、定植后期的叶面积及茎粗均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第1雌花节位和雄花数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150mg·L-1乙烯利处理效果最佳,各项指标与对照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利 苦瓜种子 种子萌发 性型分化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