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陆地基本地貌类型及其划分指标探讨 被引量:189
1
作者 李炳元 潘保田 韩嘉福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5-543,共9页
平原、台地、丘陵、山地等是地表最基本的地貌形态,这些名称不仅为专业领域广泛引用,也为普通人所知晓。近100年来多种地貌分类方案中都涉及这些地貌类型名称,有的称其为地貌“基本形态”。由于每种地貌形态都不仅包含形态特征,而... 平原、台地、丘陵、山地等是地表最基本的地貌形态,这些名称不仅为专业领域广泛引用,也为普通人所知晓。近100年来多种地貌分类方案中都涉及这些地貌类型名称,有的称其为地貌“基本形态”。由于每种地貌形态都不仅包含形态特征,而且还有一定的成因意义,因此应称其为基本地貌类型。通过对已有的基本地貌分类及其划分指标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认为中国陆地基本地貌类型按照起伏高度和海拔高度两个分级指标组合来划分的原则符合起伏复杂、多台阶中国地貌的基本特点。在传统的平原、台地、丘陵和山地分类的基础上,按起伏高度对山地进一步细分,即划分平原、台地、丘陵(〈200m)、小起伏山地(200~500m)、中起伏山地(500~1000m)、大起伏山地(1000~2500m)和极大起伏山地(〉2500m)等7个基本地貌“形态”。本文对前人以现代雪线、多年冻土下线和森林上线高度为依据确定地貌面海拔高度的分级指标进行了全面分析,由于它们的海拔高度在全国各地存在巨大差异,我们认为海拔高度等级指标并不符合中国实际。通过全国重点地区1:500000地形图山地顶面海拔高度分布和1:1000000国家数字高程模型(DTM)数据库编制的中国地面高程分布图进行较系统的分析,我们提出了应以1000m,2000m,4000m和6000m作为划分低海拔(〈1000m)、中海拔(1000~2000m)、亚高海拔(2000~4000m)、高海拔(4000~6000m)和极高海拔(〉6000m)地貌海拔高度分级指标。根据7个地貌起伏高度形态和5个海拔高度等级,将全国组合成从低海拔平原至极大起伏极高山28个基本地貌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陆地基本地貌类型 划分及其指标 起伏高度形态 海拔高度分级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黄土地貌分类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曹泽涛 方子东 +1 位作者 姚瑾 熊礼阳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2-463,共12页
地貌分类在指导人类建设活动的规模与布局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的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地貌分类方法使用的地形因子和考虑到的地貌特征往往比较单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流域单元的地貌分类方法,该方法考虑了流域单元的多方... 地貌分类在指导人类建设活动的规模与布局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的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地貌分类方法使用的地形因子和考虑到的地貌特征往往比较单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流域单元的地貌分类方法,该方法考虑了流域单元的多方面特征,包括基本地形因子统计量、地形特征点线统计量、小流域特征和纹理特征。本研究首先基于DEM进行水文分析将研究区域划分成不同的小流域。然后利用数字地形分析提取29个不同方面的特征来表征流域的形态,并基于随机森林(RF)算法进行了特征选择和参数标定。RF是一种基于决策树算法的集成分类器,能有效地处理高维数据,分类精度高。最后选择训练集小流域对RF分类器进行训练,使用训练完成的分类器对整个研究区域的地貌进行分类,研究地貌分异的规律。该实验在我国陕北黄土高原典型黄土地貌区域的地貌分类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结果表明不同的地貌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域界线,特定的地貌类型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聚集性。通过人工判读进行验证的分类精度达到了85%,Kappa系数为0.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 随机森林 黄土高原 地形特征 特征选择 地貌分类 DEM 小流域
原文传递
基于DEM的甘肃省地貌形态特征分类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丽娜 丁文广 许丹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8-263,共6页
[目的]分析微观尺度上的地貌分类指标,为甘肃省的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农业规划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甘肃省DEM数据,通过窗口递增分析、均值变点分析、叠加分析、水系盒维数检验等方法,得到甘肃省地貌形态特征分类试验的... [目的]分析微观尺度上的地貌分类指标,为甘肃省的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农业规划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甘肃省DEM数据,通过窗口递增分析、均值变点分析、叠加分析、水系盒维数检验等方法,得到甘肃省地貌形态特征分类试验的最佳分析窗口以及甘肃省地貌形态特征分类结果。[结果](1)利用均值变点分析得到甘肃省DEM分类试验的最佳分析窗口为29×29。(2)根据分类指标体系,结合地表起伏度、地表切割度、地形位置指数(TPI)因子将甘肃省地貌形态分为13类。[结论]提取研究区内5个小流域对得到的甘肃省地貌形态特征分类结果进行了检验,分类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构建的甘肃省地貌形态特征的分类指标体系实现了甘肃省地貌形态特征分类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甘肃省 地貌形态分类 水系盒维数检验
下载PDF
常用免费DEM数据质量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平 张行南 +2 位作者 徐涛 郭乐 王祥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5-81,共7页
以常用HydroSHEDS void-filled DEM、SRTM、ASTER GDEM等五种DEM数据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流域下垫面地貌形态,采用不同的地貌特征分析方法以及将流域真实水系和模拟河网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多源DEM数据的质量问题。研究发现ASTER GDE... 以常用HydroSHEDS void-filled DEM、SRTM、ASTER GDEM等五种DEM数据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流域下垫面地貌形态,采用不同的地貌特征分析方法以及将流域真实水系和模拟河网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多源DEM数据的质量问题。研究发现ASTER GDEM数据主要问题是噪声大,HydroSHEDS void-filled DEM和SRTM数据的主要问题是存在模糊,噪声、模糊均会降低数据的精度和提取的模拟河网的精度,但从整体上来看,三种DEM数据提取的模拟河网的质量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DEM 模拟河网 水平分辨率 地貌分类 噪声 模糊
下载PDF
植被覆盖区高精度遥感地貌场景分类数据集 被引量:3
5
作者 欧阳淑冰 陈伟涛 +2 位作者 李显巨 董玉森 王力哲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6-619,共14页
地貌数据集是实现地貌自动分类和加深对地貌形态学认识的重要支撑数据之一。当前缺乏高精度地貌成因类数据集,制约了地貌遥感自动解译的发展。本文在中国东北地区以沟—弧—盆体系为主的天山—兴蒙造山系中,针对强烈的构造运动和新生代... 地貌数据集是实现地貌自动分类和加深对地貌形态学认识的重要支撑数据之一。当前缺乏高精度地貌成因类数据集,制约了地貌遥感自动解译的发展。本文在中国东北地区以沟—弧—盆体系为主的天山—兴蒙造山系中,针对强烈的构造运动和新生代以来的火山作用、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成因类型,制作了构造地貌、火山熔岩地貌和流水地貌3类场景数据集(GOS10m)。数据集覆盖面积约5000 km^(2),包括哨兵2号可见光遥感影像、SRTM1 DEM及基于DEM提取的7个地貌形态参数(山体晕渲图、坡度、DEM局部平均中值、标准偏差、坡向—向北方向偏移量、坡向—向东方向偏移量和相对偏离平均值)。单张样本图为64像素×64像素,空间分辨率为10 m。采用多模态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对数据进行训练并分类,平均测试精度可达到82.63%,表明构建的数据集具有较高的质量。可为地貌成因遥感自动分类研究以及推动遥感地貌智能解译的向前发展,提供数据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数据集 地貌分类 深度学习 遥感场景分类 植被覆盖
原文传递
东海陆架西北部地貌分类及沉积环境演变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树昆 于洪军 +1 位作者 马龙 姚菁 《海岸工程》 2006年第1期29-34,共6页
根据多次海洋调查的多波束、表层沉积物资料及中法合作海洋地质调查的浅地层剖面资料,对东海陆架西北部的地貌进行详细分类,探讨该区环境演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存在潮流沙脊,潮流冲刷槽、暗礁等多种地貌形态;该区发育多期潮流沙脊... 根据多次海洋调查的多波束、表层沉积物资料及中法合作海洋地质调查的浅地层剖面资料,对东海陆架西北部的地貌进行详细分类,探讨该区环境演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存在潮流沙脊,潮流冲刷槽、暗礁等多种地貌形态;该区发育多期潮流沙脊,反映了本区晚更新世以来经历了多次海进和海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地貌分类 沉积环境
下载PDF
Morphologic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of lunar surface relief amplitude
7
作者 DENG Jiayin CHENG Weiming +2 位作者 LIU Qiangyi JIAO Yimeng LIU Jianzho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2年第11期2365-2378,共14页
Lunar landforms are the results of geological and geomorphic processes on the lunar surface.It is very important to identify the types of lunar landforms.Geomorphology i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origin and evoluti... Lunar landforms are the results of geological and geomorphic processes on the lunar surface.It is very important to identify the types of lunar landforms.Geomorphology i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morphological landforms on planetary surfaces.Elevation and relief amplitude ar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geomorphic indices in geo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studies.Previous studies have determined the elevation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of the lunar surface.In this paper,we focus on the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of the topographic relief amplitude of the lunar surface.To estimate the optimal window for calculating the relief amplitude of the lunar surface,we use the mean change-point method based on LOLA(Lunar Orbiter Laser Altimeter)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data and SLDEM2015 DEM data combining observations from LOLA and SELen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Explorer Terrain Camera(SELENE TC).The classification criterion of the lunar surface relief amplitude is then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basic lunar landforms.Taking the topographic relief amplitudes of 100 m,200 m,300 m,700 m,1500 m and 2500 m as thresholds,the lunar surface is divided into seven geomorphic types,including minor microrelief plains(<100 m),minor microrelief platforms[100 m,200 m),microrelief landforms[200 m,300 m),small relief landforms[300 m,700 m),medium relief landforms[700 m,1500 m),large relief landforms[1500 m,2500 m)and extremely large relief landforms(≥2500 m).The minor microrelief plain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maria and the basalt filled floors of craters and basins,while the minor microrelief platforms are mainly in the transition regions between the maria and highlands.The microrelief landforms are mainly located in regions with relatively high topography,such as wrinkle ridges and sinuous rilles in the mare.The small relief landforms are mainly scattered in the central peak and floor fractures of craters.The medium relief landform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transition regions bet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ar geo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schemes morphometric features lunar relief amplitude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classification criterion
原文传递
论冰川颤痕
8
作者 王乃昂 刘啸 +5 位作者 程弘毅 牛震敏 孟楠 李孟 苏贤保 杨丹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19-1336,共18页
颤痕是冰川作用地区由冰川携带岩屑做周期性或间歇性运动在冰床基岩和冰碛石表面形成的新月形或弧形破裂形态,特征尺度一般不大于1 m。其主要形成机制类似Riedel构造模式中的(R)剪切破裂和(T)拉张破裂,且遵循脆性破裂原理。根据国内外... 颤痕是冰川作用地区由冰川携带岩屑做周期性或间歇性运动在冰床基岩和冰碛石表面形成的新月形或弧形破裂形态,特征尺度一般不大于1 m。其主要形成机制类似Riedel构造模式中的(R)剪切破裂和(T)拉张破裂,且遵循脆性破裂原理。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和野外考察,从术语学角度将冰川颤痕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广义冰川颤痕,包括曲锥形擦口(狭义颤痕)、半月形裂口、新月形凿口、新月形裂纹和新月形断口5种。测量统计结果显示,23组新月形断口的排列间距,KS和JB检验均符合正态和伽玛分布(置信度95%),与岩石节理(破裂)的间距特征一致;25组新月形凿口和35组新月形裂纹的排列间距,KS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和伽玛分布,JB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置信度95%)。证明颤痕在空间分布上大体保持相等的破裂间距,基本符合饱和模式理论。颤痕的定向性、成组特征具有明确的环境意义,与擦痕、擦面的地貌组合是重要的冰川遗迹判别标志。缺少冰蚀地貌组合的孤立“颤痕”,不具有指示冰川作用的价值。近年报道的山东鲁山没有“颤痕”等冰川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痕 地貌分类 形成机制 判别方法 环境意义 鲁山
下载PDF
夷平面的三维显示与定量分析方法初探 被引量:22
9
作者 刘勇 王义祥 潘保田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91-399,共9页
夷平面是当代地貌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 对于重建一个地区的地貌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建立了位于兰州以南、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的美武高原数字高程模型, 并与陆地卫星影像结合起来进行... 夷平面是当代地貌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 对于重建一个地区的地貌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建立了位于兰州以南、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的美武高原数字高程模型, 并与陆地卫星影像结合起来进行集成分析, 论述了美武高原三维地貌影像图的信息特点, 提取了若干区段的地形剖面, 进而在分析了高原夷平面地貌参数体系的基础上运用遥感图像监督分类技术自动提取出高原夷平面的具体分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平面 青藏高原 貌影像图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基于典型地形指标和地貌实体单元的四川省地貌形态自动分类及分区 被引量:12
10
作者 曾超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7-599,共13页
如何在保证基本地貌单元完整性的前提下,实现基于DEM的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等多种地貌类型界线的自动、准确划定,一直是我国数字地貌研究的技术难题。四川省是我国地貌类型相对最全及地势最为复杂的省份之一,具有地形高差巨大、河流... 如何在保证基本地貌单元完整性的前提下,实现基于DEM的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等多种地貌类型界线的自动、准确划定,一直是我国数字地貌研究的技术难题。四川省是我国地貌类型相对最全及地势最为复杂的省份之一,具有地形高差巨大、河流侵蚀切割强烈、山原丘陵广布等特点,开展四川地貌分类和分区,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自然灾害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河流相对侵蚀基准面,计算了四川省地形起伏度,提出了基于DEM的完整地貌实体单元的提取方法,采用起伏度、海拔高度和坡度等指标对四川省地貌形态类型进行自动划分和区划。结果表明:全省地形起伏度地域分布差异巨大,总体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纬度向的起伏度变化较经度向更为剧烈;全省平均起伏高度为560 m,最大4615 m,起伏高度200~2500 m的区域面积最大,约占全省面积的65%。地貌形态类型可分为13类,以山地为主,面积达33.02万km^(2),占全省的67.93%;高原次之,占12.21%;丘陵占11.44%;平原占6.09%;台地面积最小,仅占2.33%。本文分类方法和结果更符合传统地貌分类体系和原则,工作效率较人工勾绘有所提升,各级地貌区界线的划定更为精确,结果体现了全省地势和各种地貌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成果可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形态分类 地貌区划 地形起伏度 地貌实体单元 四川省
下载PDF
月表高程分布特征及其分级标准初探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樯漪 程维明 +2 位作者 阎广建 王睿博 刘建忠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6-119,共14页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也是现阶段深空探测的主要天体。月表形貌研究有助于了解月球的状态、结构和组成,能够为探究月球起源和演化等科学问题提供直接、可靠的证据。与地貌分类相比,月貌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尽管月貌研究已...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也是现阶段深空探测的主要天体。月表形貌研究有助于了解月球的状态、结构和组成,能够为探究月球起源和演化等科学问题提供直接、可靠的证据。与地貌分类相比,月貌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尽管月貌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月球形貌分类过程中仍旧缺乏对于形貌指标,如高程等的应用,对于形貌特征的描述仍存在部分缺失。本文通过分析月球表面高程的整体特征以及月海、撞击坑、南极艾肯盆地等典型地质构造单元的高程特征,认为-2500 m等高线能够较好的区分月海内部区域;-1500 m等高线能够较好的区分月海区域与月陆区域;1000 m等高线与南极艾肯盆地边界拟合程度较好;3000 m等高线能够较好地突出月陆地区撞击坑的边界。在此基础上,提出以-2500 m、-1500m、1000 m、3000 m 4个高程值作为月球形貌分类体系中的高程分类标准,将月球表面划分为极低海拔、低海拔、中海拔、高海拔和极高海拔5个形貌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形貌分类方案 高程 月球形貌类型 分布特征 划分标准
原文传递
河流地貌单元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晶 于子铖 +2 位作者 董哲仁 赵进勇 彭文启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8,共9页
在河流生态系统嵌套层级结构中,地貌单元作为水流和泥沙输移过程的物理表现,是表征河流形态的重要斑块。多样的河流地貌单元特征决定了栖息地的多样性特征,为生态过程提供了物理基础。为更好地理解地貌单元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辨析河流地... 在河流生态系统嵌套层级结构中,地貌单元作为水流和泥沙输移过程的物理表现,是表征河流形态的重要斑块。多样的河流地貌单元特征决定了栖息地的多样性特征,为生态过程提供了物理基础。为更好地理解地貌单元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辨析河流地貌单元内涵,对其分类体系与识别方法、地貌单元的生态响应进行了归纳梳理,并总结了河流地貌单元在栖息地调查评估、河流地貌单元制图及河流分类等方面的应用,从而为认识自然河流、修复受损河流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地貌单元 分类 识别 栖息地 生态响应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西沙永乐群岛珊瑚礁遥感信息提取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珍妮 宋妍 +2 位作者 邹亚荣 朱海天 崔松雪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4-654,共11页
珊瑚礁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南海珊瑚岛礁自然资源丰富,准确、高效地提取珊瑚岛礁信息对南海岛礁监测、管理、规划与保护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我国海洋一号C卫... 珊瑚礁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南海珊瑚岛礁自然资源丰富,准确、高效地提取珊瑚岛礁信息对南海岛礁监测、管理、规划与保护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我国海洋一号C卫星(HY-1C)遥感数据,对西沙永乐群岛珊瑚礁信息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提出基于HY-1C遥感数据的珊瑚礁地貌分类体系。采用全卷积神经网络U-Net模型,依次通过下采样、上采样操作提取西沙永乐环礁地貌特征,实现原始影像的像素级语义分割。结果表明:基于HY-1C数据建立的地貌分类体系对活珊瑚覆盖及珊瑚生长发育条件具有指示作用,提出的基于U-Net模型的珊瑚岛礁地貌信息自动提取方法,能够为我国南海珊瑚岛礁生态系统的全自动、大范围监测和评价提供相应理论基础,在珊瑚礁生态管理与评价中发挥关键作用。精度验证结果表明:U-Net模型可以有效提取珊瑚礁地貌信息,采用的地貌信息提取方法具备时空泛化能力,泛化精度高于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物理学 海洋一号C卫星(HY-1C) 海岸带成像仪 珊瑚礁地貌分类 深度学习 U-Net 西沙永乐环礁
下载PDF
月表地貌起伏形态分异特征及分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佳音 程维明 +2 位作者 刘樯漪 焦毅蒙 刘建忠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94-1807,共14页
月球地貌是月球表面发生的地质和地貌过程的结果,月球地貌单元的划分和等级分类体系的构建是月球地貌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月球地貌图制图的基础和关键科学问题。地貌学是研究形态和成因的科学,高程和起伏度是最基本的地貌指标。本文基于LO... 月球地貌是月球表面发生的地质和地貌过程的结果,月球地貌单元的划分和等级分类体系的构建是月球地貌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月球地貌图制图的基础和关键科学问题。地貌学是研究形态和成因的科学,高程和起伏度是最基本的地貌指标。本文基于LOLA(Lunar Orbiter Laser Altimeter)DEM数据以及LOLA和SELENE TC(Terrain Camera)融合的DEM数据(SLDEM2015,文中简称SLDEM),利用均值变点法确定月表起伏度计算的最佳窗口,并以起伏度100 m、200 m、300 m、700 m、1500 m及2500 m为阈值将月球表面分为微起伏平原(<100m)、微起伏台地[100 m,200 m)、微小起伏丘陵[200 m,300 m)、小起伏山地[300 m,700 m)、中起伏山地[700 m,1500 m)、大起伏山地[1500 m,2500 m)及极大起伏山地(≥2500 m)地貌7个类型。划分结果显示:微起伏平原主要分布在月海平原区域、部分有玄武岩充填的撞击盆地的盆底区域以及撞击坑坑底区域;微起伏台地主要分布在月海和月陆区域的交界区域;微小起伏丘陵主要分布在月溪和皱脊等构造单元区域;小起伏山地主要分布在撞击坑中央峰及坑底断裂区域;中起伏山地主要分布在撞击坑坑底和坑壁过渡区域、撞击坑坑壁和坑缘过渡区域、撞击盆地盆底与盆壁过渡区域以及盆壁与盆缘过渡区域;大起伏和极大起伏山地主要分布在撞击坑坑壁区域及撞击盆地盆壁区域。本文确定的月表起伏度分级标准可以对月表数字地貌分类体系的构建和月球地貌图集的编研提供定量标准和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地貌分类 形态特征 起伏度 分布特征 分级标准
原文传递
中国陆地1∶100万数字地貌分类体系研究 被引量:181
15
作者 周成虎 程维明 +2 位作者 钱金凯 李炳元 张百平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7-724,共18页
地貌分类体系是地貌图研制的关键之一,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地貌及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借鉴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1∶100万地貌图制图规范,基于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和计算机自动制图等技术条件,归纳总结了数字地貌分类过程中应遵循的几大原则... 地貌分类体系是地貌图研制的关键之一,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地貌及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借鉴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1∶100万地貌图制图规范,基于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和计算机自动制图等技术条件,归纳总结了数字地貌分类过程中应遵循的几大原则,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了数字地貌分类的各种指标:包括形态、成因、物质组成和年龄等,提出了中国陆地1∶100万数字地貌三等六级七层的数值分类方法,扩展了以多边形图斑反映形态成因类型,以点、线、面图斑共同反映形态结构类型的数字地貌数据组织方式,并详细划分了各成因类型的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地貌类型。中国1∶100万数字地貌分类体系的研究,为遥感等多源数据的陆地地貌解析和制图提供了规范,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貌图集》的编制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全国大、中比例尺地貌图的分类和编制研究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貌 地貌分类 数值分类 形态成因类型
下载PDF
地貌基本形态的主客分类法 被引量:34
16
作者 高玄彧 《山地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261-266,共6页
针对现有地貌基本形态分类法的欠缺,提出了"地貌基本形态的主客分类法"。本分类法是一种以相对高度为主,绝对高度为辐的地貌分类法。它首先根据相对高度将地貌基本形态划分为平原、丘陵、低山,中山和高山等,然后再按绝对高度... 针对现有地貌基本形态分类法的欠缺,提出了"地貌基本形态的主客分类法"。本分类法是一种以相对高度为主,绝对高度为辐的地貌分类法。它首先根据相对高度将地貌基本形态划分为平原、丘陵、低山,中山和高山等,然后再按绝对高度把这些形态再分别划分为低位、中位、高位三种类型。该地貌分类法的优点在于①符合人们对于山地的高、中、低的观念,避免了现有地貌分类法中出现的那种与人们固有观念相冲突的高山不高、低山不低的现象;②统一了地貌基本形态的划分标准,避免了平原、丘陵按相对高度划分,而山地按绝对高度划分的不一致性;③有利于地貌知识的科学普及和地貌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基本形态 主客分类法 地貌分类
下载PDF
基于DEM的醴陵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43
17
作者 崔卫国 文倩 +2 位作者 刘艳艳 吴大放 杨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8-234,共7页
地形是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形成的基础,本文利用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地貌图,以及野外实际调查资料,通过建立DEM、地貌分区、高程分级、叠加分析等过程,以地貌分区和高程分级区域为基本空间单元,分析了湖南醴陵市土地利用空... 地形是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形成的基础,本文利用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地貌图,以及野外实际调查资料,通过建立DEM、地貌分区、高程分级、叠加分析等过程,以地貌分区和高程分级区域为基本空间单元,分析了湖南醴陵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具有强烈的区域差异性,各地貌分区与高程分级区域的土地利用组合不同,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貌分区和高程区域的分布存在差异;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与海拔高程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随海拔高程增加,林地分布比例增大,耕地、园地、城乡居民用地、工矿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均呈减少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三维景观模型,直观地再现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所处环境的关系,有利于辨识不同地貌部位土地利用的分布规律与差异,可为研究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DEM) 土地利用 地貌分区 高程分级 三维显示 醴陵市
下载PDF
海南岛地貌分区和分类 被引量:18
18
作者 袁建平 余龙师 +3 位作者 邓广强 李婷 毕华 赵志忠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364-370,共7页
海南岛地貌单元可分为地貌区、地貌亚区、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和微地貌4级.全岛有北部台地平原区和南部山地丘陵区2个地貌区,包括14个地貌亚区.岛内均有台地、山地、阶地、丘陵以及平原,但以台地和山地为主.考虑外营力种类和作用方向以及... 海南岛地貌单元可分为地貌区、地貌亚区、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和微地貌4级.全岛有北部台地平原区和南部山地丘陵区2个地貌区,包括14个地貌亚区.岛内均有台地、山地、阶地、丘陵以及平原,但以台地和山地为主.考虑外营力种类和作用方向以及地貌发育历史,在海南岛内可划出5种地貌成因类型:即1)侵蚀、剥蚀构造地貌、2)剥蚀侵蚀地貌、3)河积地貌、4)海成地貌、5)火山地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地貌 地貌分区 地貌分类
下载PDF
全月球形貌类型分类方法初探 被引量:11
19
作者 程维明 刘樯漪 +2 位作者 王娇 高文信 刘建忠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85-897,共13页
月球表面形貌科学研究是月球探测最基础的内容。月球形貌类型单元的划分、月貌图的编研是绕月探测工程遴选的4项科学目标之一。首先回顾了不同研究者提出的月球表面形貌类型,论述了月球形貌类型的划分方法及进展,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美... 月球表面形貌科学研究是月球探测最基础的内容。月球形貌类型单元的划分、月貌图的编研是绕月探测工程遴选的4项科学目标之一。首先回顾了不同研究者提出的月球表面形貌类型,论述了月球形貌类型的划分方法及进展,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地质调查局编制全月球1∶500万地质图以及中国新一代1∶250万地质图的形态及年代的类型划分依据等。考虑到月球表面形貌的现状特征、受宏观营力格局及作用方式、形态变异及组合特征等,提出了基于形态和年代两大类特征相结合全月球形貌类型的矩阵式多级分类方法。年代可分为哥白尼纪、爱拉托逊纪、雨海纪、前雨海纪以及两者之间的过渡年代等七大类。全月球形貌类型中,按照宏观形态及营力作用方式,将第一级划分为月海、盆地、月陆和撞击坑四大类。第二级中,按照大类的形态差异性,可将盆地分为盆底平原和环盆地山丘;月海分为月海平原和月海穹丘;月陆分为月陆平原、月陆丘陵和月陆高原;撞击坑按照形态和规模分为特大型撞击坑环形山、特大型撞击平原、次级形成小撞击坑、撞击坑链、带辐射纹撞击坑、不规则和边缘模糊坑、未分形态撞击坑等类型。根据坡面和物质差异,可细化出三级甚至四级形态类型。以H010幅为案例,对2种指标和组合形貌类型进行了制图试验。这将对全月球形貌类型的划分和制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形貌 形貌特征 地质年代 地貌分类 分类方法
原文传递
Tectonic geomorphology of the Ryukyu Trench-Arc-Backarc System:geological-geophysical exploration and mapping 被引量:6
20
作者 FUMingzuo LIULejun +3 位作者 ZHENGYanpeng LIUBaohua WUJinlong XuXiaowe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4年第14期1512-1526,共15页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full-cover multi-beam bathymetric data,seismic and sub-bottom profiling data,and other geological-geophysical data sets,the geomorphologic features of the Ryukyu trench-arc-backarc(T-A-BA)syste...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full-cover multi-beam bathymetric data,seismic and sub-bottom profiling data,and other geological-geophysical data sets,the geomorphologic features of the Ryukyu trench-arc-backarc(T-A-BA)system are delineated,and a geomorphologic map of the system is compil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volu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 geomorphologic types of the Ryukyu T-A-BA system are controlled mainly by tectonic move-ments.The tectonic geo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yukyu Arc(RA) differ distinctly from those of the East China Sea(ECS) continental shelf and slope.In term of geological structures,RA consists of the Tokara volcanic ridge,the Ryukyu folded ridge,the fore-arc accre-tion-wedge ridge and the Amami Depression and the fore-arc depressions between the ridges,which is com-posed of a complex of alternating island-slope ridges and fault basins.The slope of the ECS is a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with stepwise faults.The Okinawa Trough (OT)is a backarc rift in which tectonic movements are inten-sive,with active volcanic and hydrothermjal eruptions and sea floor spreading.The development of geomorphic features of the OT is controlled by the central en echelon spreading axes,the faults along the ECS slope and the marginal faults to the west of the Tokara vol-canic ridge.The geomorphic complex of the OT is ar-ranged in the following pattern:the en echelon grabens and volcanic chains formed by rifting and spreading lie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trough,the turbidite plains inclining eastwards-southeastwards from the slope foot of the ECS lie in the western-northwestern parts of the OT,and the volcaniclastic deposit plains inclining westward-northwestwards from the western slope foot of the RA lie in the eastern-southeastern parts of the OT. In term of tectonic geomorphology,the OT forms a natural division between the shelf of the ECS and the 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球物理学 地形学分类 地形学制图 海沟-弧-后弧系统 海底地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