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洱源5.5级地震前后地磁场变化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倪喆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6-432,共7页
利用2013年3月3日洱源5.5级地震前后所获得的2种流动地磁资料,分析了地磁总强度与矢量观测的异常变化特征。(1)地磁总强度观测结果表明:地震前,测区内相邻期总强度变化的正负值区大致均衡,逐渐演变为整个测区都是正值并出现高梯度带,正... 利用2013年3月3日洱源5.5级地震前后所获得的2种流动地磁资料,分析了地磁总强度与矢量观测的异常变化特征。(1)地磁总强度观测结果表明:地震前,测区内相邻期总强度变化的正负值区大致均衡,逐渐演变为整个测区都是正值并出现高梯度带,正值的高梯度带再演变为正负值交界的高梯度带,此时震中位于正值高梯度带的边缘;地震后,正负值交界的高梯度带远离震中,正负值区又大致均衡;(2)地磁矢量观测结果表明:地震前,岩石圈磁场变化的水平矢量、垂直矢量在震区均有显著差异,磁偏角、磁倾角和总强度变化的零等变线均在震区周边穿过;地震后,岩石圈磁场变化的水平、垂直矢量在震区的显著差异消失,磁偏角和总强度在震区正负值交界的高梯度带逐渐消失,磁偏角的零等变线在震区未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地磁 地磁总强度 地磁矢量 洱源地震
下载PDF
基于2008年CHAMP卫星地磁总强度数据分析中国及邻区地磁异常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粲 袁洁浩 王振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9-403,共5页
CHAMP卫星10年的观测任务提供了大量高精度的地磁观测数据。利用2008年CHAMP卫星地磁总强度F观测数据,通过地磁指数及地方时阈值为参数选取地磁活动较为平静期间的卫星观测资料,并利用地磁参考模型去除主磁场和外源场成分,获得了中国及... CHAMP卫星10年的观测任务提供了大量高精度的地磁观测数据。利用2008年CHAMP卫星地磁总强度F观测数据,通过地磁指数及地方时阈值为参数选取地磁活动较为平静期间的卫星观测资料,并利用地磁参考模型去除主磁场和外源场成分,获得了中国及邻区地磁异常分布。结果表明:卫星磁异常的分布特征与地质构造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松辽盆地、印度地台及华北平原部分地区表现为正磁异常,青藏高原和阿尔泰造山带地区表现为负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磁场 CHAMP卫星 地磁总强度:卫星磁异常 地质构造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回顾 被引量:3
3
作者 赵育飞 袁洁浩 +2 位作者 詹志佳 陈斌 高金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2-430,共9页
通过分析国内外现有磁震资料发现,对于M5.0~7.8地震,在距离震中3~246 km的测点与台站上,观测到了地磁总强度与垂直分量的震磁信息,其幅度为8~20 nT,而前兆时间为20 d^2 a,这种震磁前兆信息是探索地震预测的重要依据。描述并讨论了20世... 通过分析国内外现有磁震资料发现,对于M5.0~7.8地震,在距离震中3~246 km的测点与台站上,观测到了地磁总强度与垂直分量的震磁信息,其幅度为8~20 nT,而前兆时间为20 d^2 a,这种震磁前兆信息是探索地震预测的重要依据。描述并讨论了20世纪初以来中国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具体分析了唐山M7.8、海城M7.3等地震的磁震信息,说明震磁前兆信息对探索地震预测的重要意义。最后结合工程爆破、地下核试验、密云水库实验、紫荆关等活动断裂的地磁观测试验,模拟地震孕育发生过程当中每个阶段的地磁表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测量 地磁总强度 震磁前兆 构造磁学 岩石圈磁异常变化 地震预测
下载PDF
F子夜均值逐日差空间异常变化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素琴 胡秀娟 +1 位作者 何宇飞 杨冬梅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104,182,共7页
利用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我国地磁台网100多个台站的地磁总强度F子夜均值数据,逐一分析了F子夜均值逐日差的空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此期间有18次小区域的异常变化,其中16次异常与其后几天到半年时间内该区域发生的地震有很... 利用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我国地磁台网100多个台站的地磁总强度F子夜均值数据,逐一分析了F子夜均值逐日差的空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此期间有18次小区域的异常变化,其中16次异常与其后几天到半年时间内该区域发生的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另外两次新近的异常有待后续进一步验证。我国西北部地区地磁台站稀疏,布局不合理,限制了对新疆、青海、西藏等地震多发区震磁关系的研究,建议这些地区进一步加密台站建设,优化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总强度 F子夜均值 逐日差 震磁关系
下载PDF
晋冀蒙与京津冀地区高空间分辨率岩石圈磁场地震地质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苏树朋 李博 +2 位作者 张海洋 王朝景 刘德强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3-471,共9页
应用高精度、高密度地面磁测资料,计算获取研究区域F要素高空间分辨率岩石圈磁场数值模型,主要研究模型空间分布特征、与地震地质构造的相关性、历史地震震中在模型中的分布规律与位置特征。研究发现,研究区模型空间结构复杂,局部异常... 应用高精度、高密度地面磁测资料,计算获取研究区域F要素高空间分辨率岩石圈磁场数值模型,主要研究模型空间分布特征、与地震地质构造的相关性、历史地震震中在模型中的分布规律与位置特征。研究发现,研究区模型空间结构复杂,局部异常特征表现强烈,总体具有与地形、地层关系密切的分区特征;强磁异常区走向与断裂构造体系总体一致;5级以上历史地震多发生于模型低幅值区、负值区、"0"值线、高梯级带等特殊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总强度 岩石圈磁场 高空间分辨率 地震地质 地震
下载PDF
山洞内地磁观测的日交差异现象 被引量:3
6
作者 詹志佳 高金田 +4 位作者 任熙宪 胡荣盛 张洪利 赵从利 沈文志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65-272,共8页
在构造磁效应的实验观测中,笔者发现,山洞内测点与地面测点的地磁场总强度日变化存在差异现象。山洞内测点比地面测点的地磁场总强度日变化的幅度小,它们之间日变幅度的差值δf具有随其日变幅度ΔF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实验观测结果表明,... 在构造磁效应的实验观测中,笔者发现,山洞内测点与地面测点的地磁场总强度日变化存在差异现象。山洞内测点比地面测点的地磁场总强度日变化的幅度小,它们之间日变幅度的差值δf具有随其日变幅度ΔF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实验观测结果表明,北京台地面测点与其山洞内测点的δf=0.45nT,δf/ΔF=0.013;滇西地区下关地面测点与洱源山洞内测点的δf=2.4nT,δf/ΔF=0.042。这两次实验结果的差异可能反映了它们地下介质的电磁性质有所不同。鉴于我国有些地方的地磁观测是在山洞内进行的,在利用这些资料从事地磁分析与震磁前兆探索研究时,应当考虑山洞所带来的影响,以便获得可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 观测 日变差现象 地磁场
下载PDF
河北省流动地磁观测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崔泽岩 张肖 +3 位作者 王慧 刘静 李金 苏树朋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9-334,343,共7页
运用1986—2009年河北省流动地磁观测资料,分析其地磁总场强度测值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特征,找出流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流动地磁变化与该区的地震活动存在一定关系,且震前异常多在震前1—2年出现,δ_F值存在"连续大幅上升—临震... 运用1986—2009年河北省流动地磁观测资料,分析其地磁总场强度测值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特征,找出流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流动地磁变化与该区的地震活动存在一定关系,且震前异常多在震前1—2年出现,δ_F值存在"连续大幅上升—临震大幅转折下降"的异常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地磁 地磁场总强度 异常特征
下载PDF
川西地区流动地磁监测及其磁场总强度变化特征
8
作者 黄健 《四川地震》 1996年第4期117-121,共5页
利用差值对比法、统计参量法并借助计算机辅助图形分析程序,对1993~1995年鲜水河测区流动碰力复测资料进行处理,绘制了地磁总强度变化图、差值变化图及磁场年变速率等值线图。通过对资料的逐一分析,获得了鲜水河地区地磁场... 利用差值对比法、统计参量法并借助计算机辅助图形分析程序,对1993~1995年鲜水河测区流动碰力复测资料进行处理,绘制了地磁总强度变化图、差值变化图及磁场年变速率等值线图。通过对资料的逐一分析,获得了鲜水河地区地磁场总强度的变化信息及时空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测量 地磁总强度 地震 磁场 地磁变化
下载PDF
北极地区地磁总强度的测量与分析
9
作者 刘阳深 付碧宏 +1 位作者 李晨 刘玉曼 《国际地震动态》 2013年第6期27-33,共7页
2012年7月间,在北极地区布设了3个测区,共有33个地磁测点。在这些测点上,测量了地磁总强度,获得了宝贵的北极地区地磁数据。测量数据显示,地磁总强度最高为54 978.1nT,最低为54 515.8nT;所有测点地磁总强度的平均值为54 750nT。与第11... 2012年7月间,在北极地区布设了3个测区,共有33个地磁测点。在这些测点上,测量了地磁总强度,获得了宝贵的北极地区地磁数据。测量数据显示,地磁总强度最高为54 978.1nT,最低为54 515.8nT;所有测点地磁总强度的平均值为54 750nT。与第11代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11)定量比较的结果表明,北极地区地磁总强度的测量值与IGRF-11相应计算值比较接近,但有差异;它们之间的差值ΔF,北极地区1号测区ΔF=-185.2nT,其差异大;2号测区ΔF=-58.7nT;3号测区ΔF=9.4nT,其差异小。北极地区地磁总强度与IGRF-11的差异是由IGRF-11的局限性、地磁局部异常与地磁观测误差等因素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测量 地磁总强度 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 北极地区
下载PDF
地磁总强度测量与四川中强地震关系的初步探索
10
作者 吴小平 《四川地震》 1992年第4期51-56,共6页
四川中强地震发生前地磁总强度测量异常较明显,因而具有一定的监视预报能力。
关键词 地震 地磁 总强度 地磁异常 测量
下载PDF
成都地磁台地磁总强度数字与模拟资料对比
11
作者 吴小平 杜斌 《四川地震》 2006年第1期9-13,共5页
对成都地磁台两年多(2002~2004年)的地磁总强度数字与模拟观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数字观测资料与模拟观测资料取数的个数不同,两者的曲线变化形态不同.模拟地磁总强度的形态为近直线型,而数字化地磁总强度则有显著的日... 对成都地磁台两年多(2002~2004年)的地磁总强度数字与模拟观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数字观测资料与模拟观测资料取数的个数不同,两者的曲线变化形态不同.模拟地磁总强度的形态为近直线型,而数字化地磁总强度则有显著的日动态变化.但数字观测资料经过平均处理后产生的日均值与模拟观测日值大致相同.据现有资料,数字化地磁总强度的映震能力优于模拟地磁总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地磁总强度 模拟地磁总强度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利用地磁场总强度预测地震三要素初探
12
作者 王庆玺 欧阳小龙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1-136,共6页
计算了河南省 6个台站的相邻时段的地磁场总强度观测资料的自相关系数 .分析了各台自相关系数的变化与地震的关系 .各台的自相关系数曲线对应地震的效果较好 .发震时间一般在异常低值后 1~ 8个月 .统计得出了各台所对应的地震震级与自... 计算了河南省 6个台站的相邻时段的地磁场总强度观测资料的自相关系数 .分析了各台自相关系数的变化与地震的关系 .各台的自相关系数曲线对应地震的效果较好 .发震时间一般在异常低值后 1~ 8个月 .统计得出了各台所对应的地震震级与自相关系数异常面积和震中距的经验公式 .利用 3个以上台站的经验公式和交汇法 ,即可以求出震中位置和地震震级 .经震例检验 ,该方法基本可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总强度 自相关 相关系数 异常特征 短期预报 地震预报 震级 发震时间
下载PDF
SOMPI谱分析方法在感应磁场研究中的应用
13
作者 马熙康 符根荣 熊仲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12-221,共10页
本文应用地磁总强度变化记录近似确定局部感应磁场中的传递函数A,B.在求解过程中采用分辨率高、功率估计可靠性较强、适合短长度资料分析的SOMPI谱分析方法,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通过与三分量计算结果相比较,证实了这种方法的... 本文应用地磁总强度变化记录近似确定局部感应磁场中的传递函数A,B.在求解过程中采用分辨率高、功率估计可靠性较强、适合短长度资料分析的SOMPI谱分析方法,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通过与三分量计算结果相比较,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据此,提出在无三分量记录地区用核旋仪台网研究地下电性结构横向不均匀性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 总强度 SOMPI谱分析 磁场
下载PDF
新老测点之间的地磁对比观测研究
14
作者 高金田 詹志佳 +5 位作者 张玉敏 张洪利 赵从利 任熙宪 郭启华 沈文志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4年第3期32-40,共9页
1993年8─11月,在马起乏与新测点上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地磁场对比观测,获得了大量准确可靠的地磁资料。应用通化处理法、同步差值法、日变特征量比较法、快速谱分析法(FFT)、幅比与位相差值法,分析研究了地磁对比观测资料... 1993年8─11月,在马起乏与新测点上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地磁场对比观测,获得了大量准确可靠的地磁资料。应用通化处理法、同步差值法、日变特征量比较法、快速谱分析法(FFT)、幅比与位相差值法,分析研究了地磁对比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段内,各测点地磁变化形态相当一致,两个测点之间的同步差值平稳。由各测点地磁场总强度日变化的定量分析比较得出,其日变化是相当一致的。快速谱分析显示,在相同时间段内,各测点的幅度随周期的变化形态十分相似,总体上看,FFT幅度随周期的减小呈下降趋势;从FFT幅度A,位相以及快谱幅比A_i/A与位相差的定量比较结果上看,各测点的FFT有着良好的一致性。此外,还得到了新老测点之间的地磁数据的接点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 对比观测 日变化 地磁场
下载PDF
大同—阳高忻州3次中强地震的地磁场△F异常演变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建全 《山西地震》 1994年第3期3-7,共5页
对大同—阳高、忻州3次中强地震的地磁场总强度△F异常变化的时、空、强进行了总结。认为△F异常变化的空间展布与主干断裂有关,提出磁异常有时间长、连续性好、空间分布广、强度由弱到强的特点。
关键词 ΔF异常 大同-阳高 地磁场 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