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球物理勘探”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
1
作者 张博 邰振华 +1 位作者 田立慧 商宇航 《科教文汇》 2024年第11期95-99,共5页
“地球物理勘探”课程是地质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基础地质研究、矿产勘探、地质灾害防治、环境与工程勘查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具有理论内容多、知识点分散、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强等特点。该文在分析了“地球物理勘探”课... “地球物理勘探”课程是地质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基础地质研究、矿产勘探、地质灾害防治、环境与工程勘查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具有理论内容多、知识点分散、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强等特点。该文在分析了“地球物理勘探”课程的教学难点后,以黑龙江科技大学地质类专业为例,提出了一套涵盖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精简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模式,强调互动式、体验式及探索式教学,提高了课堂的学时利用率与教学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勘探 教学改革 互动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 地质类专业
下载PDF
地质类专业招生模式及人才培养实践
2
作者 刘志新 罗育超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6期9-12,共4页
大类招生已经成为全国高校地质类专业招生的主要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还有助于满足多元化就业需求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但在本科培养方案总学分不断压缩的情况下,地质类专业大类招生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通... 大类招生已经成为全国高校地质类专业招生的主要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还有助于满足多元化就业需求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但在本科培养方案总学分不断压缩的情况下,地质类专业大类招生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通过对中国矿业大学地质类专业不同招生模式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本科生导师制工作方案,专业教师提前介入人才培养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提出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地质类专业内涵建设的支持和重视,鼓励更多的人投身于地质类专业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类专业 大类招生 人才培养 本科生导师制
下载PDF
沉积相野外实践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初探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凌 夏青松 屈海洲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32期116-119,共4页
野外实践教学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培养的重要途径,在野外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是课程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抓手之一。为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培养新时期地质类专业人才,在OBE理念指导下,针对地质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以沉积相野外实习... 野外实践教学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培养的重要途径,在野外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是课程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抓手之一。为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培养新时期地质类专业人才,在OBE理念指导下,针对地质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以沉积相野外实习为载体,围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专业自信、科研思维与创新意识、安全环保意识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得以全方位提高思想认识,坚定了为祖国找油气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OBE理念 野外实践教学 地质类专业
下载PDF
党建引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发展——以宿州学院地质类专业教师党支部为例
4
作者 王明明 冯松宝 +2 位作者 王明梁 陈松 桂和荣 《科学咨询》 2024年第11期82-85,共4页
党建引领是高校学科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发展的保证。本文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宿州学院地质类专业教师党支部为例,探讨了创新党建工作制度,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科发展、培养地质专业人才方面的措施和经验。
关键词 党建引领 学科发展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 地质类专业
下载PDF
地学类专业协同、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施——以长江大学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轩 胡明毅 +4 位作者 李强 胡忠贵 李功权 江山 丰勇 《中国地质教育》 2023年第2期33-36,共4页
地学类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建立优质的、高效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是地学类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长江大学地学类专业通过近10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主要成果为:1.把地学行业“铁人精神”“绿水青山”“北斗精神”等元素融入实践教... 地学类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建立优质的、高效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是地学类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长江大学地学类专业通过近10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主要成果为:1.把地学行业“铁人精神”“绿水青山”“北斗精神”等元素融入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地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德育模式;2.企业专家与教学委员会协同并优化形成了地学基础、专业实践及创新实践递进式实践课程体系,校企、校校、校地多级协同构建了基础、专业和创新实践递进式的实践平台;3.校企协同聘请企业指导教师,建立了一支“双师、双能”型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实施,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实践教学体系获得行业认可并产生较强辐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类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平台
下载PDF
校企合作背景下地质类专业实施教考分离的实践探索
6
作者 左琼华 程先锋 +1 位作者 齐武福 朱婉明 《科教导刊》 2017年第12X期125-127,共3页
文章以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实施教考分离的情况为基础,阐述与职业教育做得较好的德国相比,许多高职院校在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的办学制度下,为提高教学质量,在考试模式上致力推行"教考分离"制度,但在实施过程还存在缺... 文章以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实施教考分离的情况为基础,阐述与职业教育做得较好的德国相比,许多高职院校在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的办学制度下,为提高教学质量,在考试模式上致力推行"教考分离"制度,但在实施过程还存在缺乏一系列独立的、有影响力的认证机构、师资力量良莠不均、"教考分离"还未能真正体现教学改革的最新理念和思路等问题,以此相关提出了完善教考分离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考分离 地质类专业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下载PDF
对地质类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对策的探讨
7
作者 李忠岘 杨晓兰 《中国地质教育》 2010年第2期73-76,共4页
本文以地质类专业大学生就业难为切入点,就地质类院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针对造成就业困难的因素和存在问题,提出5点建议。
关键词 地质类专业 毕业生 高职院校 就业难 对策
下载PDF
如何做好地质类学术报告
8
作者 庞雄奇 姜福杰 《中国地质教育》 2012年第4期95-97,共3页
学术报告是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更是展示科研工作水平的重要方式。依据科研报告自身特点,针对目前科研报告中常见的问题,阐述了做好科研报告需要注意的内容,主要包括:结构组织、报告前准备、讲述过程三部分10个方面。结合实际科研... 学术报告是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更是展示科研工作水平的重要方式。依据科研报告自身特点,针对目前科研报告中常见的问题,阐述了做好科研报告需要注意的内容,主要包括:结构组织、报告前准备、讲述过程三部分10个方面。结合实际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过程,提出了提高学术报告能力的建议和措施:举办自由学术报告会,定期进行科研汇报多参加学术讲座与交流等。这些措施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最后以诗词形式总结了做好学术报告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报告 地质类专业 科学研究 口头表达
下载PDF
非地质类专业岩矿鉴定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琦 王建秀 +1 位作者 叶真华 俞松波 《实验室科学》 2017年第6期102-104,108,共4页
针对土木、交通、水利工程等非地质类专业的本科生,工程地质实验课更侧重于地质与工程结合的需求,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对非地质专业本科生的岩矿鉴定实验教学进行了探讨,提出和实施了在轻松学习环境下的"感官认识... 针对土木、交通、水利工程等非地质类专业的本科生,工程地质实验课更侧重于地质与工程结合的需求,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对非地质专业本科生的岩矿鉴定实验教学进行了探讨,提出和实施了在轻松学习环境下的"感官认识-兴趣驱动-实践贯通与互动交流-深刻印象-强化能力"教学模式,其基本思想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地质类专业 工程地质学 岩矿鉴定
下载PDF
高职地勘类专业SKOL模式信息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达 《榆林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结合高职地勘类专业的特点,进行了SKOL模式信息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信息技术为支持,深度融合创新型"自主学习和能力导向"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考核评价创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需求,全方位的培养地勘类专... 结合高职地勘类专业的特点,进行了SKOL模式信息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信息技术为支持,深度融合创新型"自主学习和能力导向"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考核评价创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需求,全方位的培养地勘类专业技术技能创新型人才,实践表明这种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资源平台和展示舞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得到了很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地勘类专业 SKOL模式 信息化教学
下载PDF
基于职业技能大赛实践教学体系建构与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达 《榆林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09-111,共3页
随着高校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分析了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身潜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探究构成教学模... 随着高校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分析了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身潜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探究构成教学模式的组成要素,立足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提出情境化TBL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团队合作能力,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地勘类专业 职业技能大赛 实践教学体系
下载PDF
疫情期间地质类专业在线教学实践及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20
12
作者 夏庆霖 张照录 李彦荣 《中国地质教育》 2020年第2期49-53,共5页
据调研,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地质类专业有序开展了大规模在线教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开课率约95%,教师多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腾讯、QQ、超星、雨课堂等在线教学平台被广泛使用,教学秩序总体平稳、学生到课率高、互动性强,保证了教学质... 据调研,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地质类专业有序开展了大规模在线教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开课率约95%,教师多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腾讯、QQ、超星、雨课堂等在线教学平台被广泛使用,教学秩序总体平稳、学生到课率高、互动性强,保证了教学质量,学生对在线教学的总体满意率达71.2%。通过此次在线教学存在问题分析及中外对比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地质类专业在线教学还存在线上优质教育资源(尤其是实验/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尚未完全实现与国际接轨、在线教育中融入先进技术不足等缺陷。为满足未来地质工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应积极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课堂教学革命和地质新工科发展;深入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和混合式教学方法研究;加强国际在线课程建设,以及线上线下优质教学资源统筹建设与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地质类专业 在线教学 新工科
下载PDF
关于地质类专业新工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6
13
作者 夏庆霖 唐辉明 +2 位作者 石万忠 贾洪彪 沈传波 《中国地质教育》 2020年第1期40-44,共5页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为地质新工科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为适应自然资源行业新发展的人才需求,凝练地质新工科专业生长点和传统地质类专业升级改造切入点,采取地质工科的新要求和新的地质工科两条途径,重构地质类专业"知...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为地质新工科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为适应自然资源行业新发展的人才需求,凝练地质新工科专业生长点和传统地质类专业升级改造切入点,采取地质工科的新要求和新的地质工科两条途径,重构地质类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图谱,建立"工程教育、人文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创新课程体系,通过学科交叉融合,以及工程知识(课堂教学)与工程能力(项目式教学)相结合,探索地质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地质类专业 跨学科专业建设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高校地质类专业“矿物岩石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瑞斌 穆满根 荆丽波 《煤炭高等教育》 2019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矿物岩石学'课程存在教学定位不准确、课程建设和规划不合理、'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存有短板、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等诸多问题。为此,立足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方向进行以下改革:编写相配套的应...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矿物岩石学'课程存在教学定位不准确、课程建设和规划不合理、'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存有短板、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等诸多问题。为此,立足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方向进行以下改革:编写相配套的应用型《矿物岩石学》教材和教学大纲;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减少重复环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可供本校学生课下随时访问的地质标本虚拟仿真数字化教学系统;强化实验实践教学,拓展第二实验课堂,改革实验实践考核制度;提升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拓展实习实践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共赢的产学研平台;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为社会主义地质事业培养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高校 地质类 “矿物岩石学”课程 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野外实习基地建设问题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晓波 王秀华 《中国地质教育》 2012年第4期129-131,共3页
在对国内外地质专业学生野外实践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阐释了地质专业研究生野外实践教学的紧迫性和目标,概括了野外实习基地选取的原则,叙述了所选基地的教学资源及野外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认为天津蓟县和辽宁新城实习基地是良好的综... 在对国内外地质专业学生野外实践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阐释了地质专业研究生野外实践教学的紧迫性和目标,概括了野外实习基地选取的原则,叙述了所选基地的教学资源及野外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认为天津蓟县和辽宁新城实习基地是良好的综合型野外实习基地,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工作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专业 研究生 野外实习 基地建设
下载PDF
新时代地质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
16
作者 李凌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38期49-52,共4页
针对传统大学教育中以理论学习为主,学生的能力培养虽然日益受到重视,但是依然存在实施手段单一、成效不明显的问题,为进一步激发新时代地质类专业大学生的专业和科研兴趣,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为对象,通过课堂教学... 针对传统大学教育中以理论学习为主,学生的能力培养虽然日益受到重视,但是依然存在实施手段单一、成效不明显的问题,为进一步激发新时代地质类专业大学生的专业和科研兴趣,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为对象,通过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建设、开放性实验、科研助理等多渠道进行了综合探索,以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覆盖面广且有人才培养层次的培养模式。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改革和科研助理的培养方式改革方面有比较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人才培养 地质类专业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下载PDF
家国情怀融入高校教学与实践的路径探索——以地质学专业为例
17
作者 黄荣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5期125-129,共5页
家国情怀体现了个人对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和国家富强所肩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实中,高校家国情怀培育面临着工作队伍水平不足、外界因素不良影响等方面的挑战。该文以地质学专业为例,为提升学生的... 家国情怀体现了个人对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和国家富强所肩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实中,高校家国情怀培育面临着工作队伍水平不足、外界因素不良影响等方面的挑战。该文以地质学专业为例,为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需挖掘元素以丰富专业教学内容、提升要义并多途径融入地质学专业教学与实践当中。该文以普通地质学课程、野外地质实习、“一封家书”活动、震后应急考察等实际案例,探讨将家国情怀融入地质学专业教学与实践的有效做法。为增强育人实效,应多从育人队伍、宣传工作、活动经费与育人平台等方面给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情怀 高等院校 地质学专业 教学与实践 路径探索 育人
下载PDF
地质专业研究生出国留学意愿调查与培养策略分析
18
作者 侯通 《中国地质教育》 2024年第3期119-124,共6页
我国是目前留学输出人数最多的国家,但地质专业研究生留学人数少于很多热门专业。为探究地质高校研究生出国留学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研究生的调查问卷分析了留学方式、留学目的和留学阻力等多个方... 我国是目前留学输出人数最多的国家,但地质专业研究生留学人数少于很多热门专业。为探究地质高校研究生出国留学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研究生的调查问卷分析了留学方式、留学目的和留学阻力等多个方面对研究生留学意愿的影响。调研表明,研究生留学意愿普遍较高,但对必要技能的重视程度不够,其支持决策的信息普遍不足。地质专业相较其他专业有其特殊性,笔者提出了相对应的导师培养策略(科研支持、信息支持、思政支持等)、高校培养策略(教学支持、平台支持、政策支持等)和国家培养策略(学科支持、考核支持、安全保障等),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世界,为地质行业培养更多国际化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留学意愿 影响因素 地质专业 培养策略
下载PDF
地质学专业联合野外教学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4
19
作者 邱昆峰 《中国地质教育》 2019年第1期76-79,共4页
野外实践教学是地质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地质学专业本科联合野外实习是优质资源整合、推进地质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全新探索。2018年7月,受吉林大学邀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长安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院校参加地质学专业本科生燕辽... 野外实践教学是地质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地质学专业本科联合野外实习是优质资源整合、推进地质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全新探索。2018年7月,受吉林大学邀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长安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院校参加地质学专业本科生燕辽构造带东段联合野外教学实习,围绕"华北地台基底构造特征与早期地壳演化""华北地台盖层沉积序列与古地理演化""中生代地层、盆地、构造及古生物群"等三个方面主题,设置十余条观测路线,通过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地学科普、旅游地质学等多个方面教学实习,提高学生野外实践能力。文章总结了实习路线运行的保障和联合野外实践教学的体会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专业 本科生 联合野外实习 燕辽构造带
下载PDF
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对培养高校地质类专业学生“双创”能力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聂爱国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37期312-313,共2页
普通地质学是高校地质类专业学生刚进大学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制定体现“双创”教育的教学大纲,设计体现“双创”教育的教案,在课程内容中融入“双创”内涵的项目,在课程教学中体现“双创”理念,启发学生的“双创”潜质,... 普通地质学是高校地质类专业学生刚进大学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制定体现“双创”教育的教学大纲,设计体现“双创”教育的教案,在课程内容中融入“双创”内涵的项目,在课程教学中体现“双创”理念,启发学生的“双创”潜质,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让大学生爱上地质专业、从专业角度爱上家乡,是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开展“双创”教育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地质学 “双创”能力 地质类专业 大学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