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3篇文章
< 1 2 1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201
1
作者 何登发 李德生 +4 位作者 张国伟 赵路子 樊春 鲁人齐 文竹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89-606,共18页
四川盆地是典型的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过程的克拉通盆地,在其多套沉积层序中富含天然气,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近年来连续发现了普光、龙岗、合川、新场、九龙山和元坝等多个大气田。揭示四川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不仅为探讨克拉通... 四川盆地是典型的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过程的克拉通盆地,在其多套沉积层序中富含天然气,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近年来连续发现了普光、龙岗、合川、新场、九龙山和元坝等多个大气田。揭示四川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不仅为探讨克拉通盆地的成因机制奠立重要基础,而且为探索强烈构造活动环境之下油气有效聚集与保存机制提供重要线索。本文利用盆地内部最新的地面地质调查、钻探、重磁与地震等油气勘探资料,将周缘板块构造演化、造山带的发展与盆地的沉积充填密切结合,探讨四川盆地及邻区的盆地发展历史及其多旋回叠加过程。研究认为,四川盆地位于中上扬子克拉通之上,在显生宙期间,表现为板块构造围限下的陆内变形与盆地发育过程,即北侧为秦岭洋盆(早古生代为北秦岭洋,晚古生代—三叠纪为南秦岭洋),西南侧为昌宁—孟连洋盆、金沙江—墨江洋盆、甘孜—理塘洋盆(主要为古特提斯洋盆),东南侧为江南—雪峰陆内裂陷带(主要为早古生代裂陷)和西北侧龙门山陆内裂陷带(主要为晚古生代裂陷),这些洋盆或裂陷带的开启与关闭使得四川盆地及邻区经历了原特提斯洋(Z—S)、古特提斯洋(D—T)与新特提斯洋(J—Q)3个演化阶段,每一阶段包括与洋盆打开有关的伸展阶段和与洋盆闭合有关的聚敛挤压阶段,这些构造作用在克拉通内部表现为伸展期(Z—O、D—P—T_3χ~3、J_(1-2))盆地与挤压期(S、T_3χ^(4-6)、J_3—K_1)盆地交替发育的特点,体现出盆地发展的旋回性。不同性质的旋回/盆地发生横向复合与垂向叠加形成多旋回盆地相叠加的"层、块"地质结构,受周缘盆—山体系多期构造作用的影响,这种"垂向分层、横向分块"的结构遭受了强烈改造,对油气聚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盆机制 地质结构 构造旋回 叠合盆地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模型探讨 被引量:125
2
作者 曹代勇 李青元 +1 位作者 朱小弟 周云霞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0-62,共3页
地质构造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包括数学建模和可视化显示两方面。建立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典型方法包括三维规则网格法、TIN表面法、四面体法以及综合法。针对地质构造模型中断层处理的特殊性 ,提出了基于TIN表面法的局部法和整体法两... 地质构造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包括数学建模和可视化显示两方面。建立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典型方法包括三维规则网格法、TIN表面法、四面体法以及综合法。针对地质构造模型中断层处理的特殊性 ,提出了基于TIN表面法的局部法和整体法两种处理技术。将地质构造三维模型的可视性归纳为 5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 三维地质模型 可视化 数学建模 断层处理 TIN表面法 四面体法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及其特征 被引量:157
3
作者 何登发 张磊 +2 位作者 吴松涛 李涤 甄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45-861,共17页
盆地构造演化阶段是讨论盆地形成与演化过程的基础,也是确定油气成藏时-空格架的重要依据,对于建立大陆的构造运动年表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准噶尔盆地内部的深井与高精度反射地震资料,在盆地构造沉降与构造-地层层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 盆地构造演化阶段是讨论盆地形成与演化过程的基础,也是确定油气成藏时-空格架的重要依据,对于建立大陆的构造运动年表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准噶尔盆地内部的深井与高精度反射地震资料,在盆地构造沉降与构造-地层层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周缘构造事件,厘定了盆地的构造演化阶段,剖析了不同阶段的演化特征。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经历了石炭纪断陷-拗陷、早二叠世断陷、中二叠世—三叠纪前陆盆地、侏罗纪伸展断陷—压扭盆地、白垩纪-古近纪陆内拗陷与新近纪-第四纪陆内前陆盆地等6个演化阶段,可归并为石炭纪、早二叠世—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第四纪4个不等时的伸展-聚敛旋回。随时间演化伸展活动趋弱、挤压活动(南北向上)增强,盆地整体表现为"四周冲断挤压、范围缩小"的特点,东西向上缩短率为35.8%,南北向上缩短率为12.2%,东西向上的缩短为南北向上缩短的3倍。西缘挤压主要在中二叠世—早三叠世,而东缘挤压除此之外,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仍较强烈,南缘挤压在中-晚二叠世、中-晚侏罗世、上新世—第四纪强烈发生,北缘则在晚白垩世冲断活动强烈。上述伸展、挤压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强烈差异性形成了准噶尔盆地复杂的叠加、复合地质结构,不同构造单元差异演化明显,油气聚集独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结构 构造沉降 构造-地层层序 构造演化 叠合盆地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库车坳陷的地质结构及其对大油气田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20
4
作者 何登发 周新源 +2 位作者 杨海军 雷刚林 马玉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32,共14页
库车坳陷是在晚二叠世之前的古生代褶皱基底上历经晚二叠世-三叠纪的前陆盆地、侏罗-古近纪的伸展坳陷盆地和新近纪-第四纪陆内前陆盆地的演化而形成的。基底中的软弱层、侏罗系煤层和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与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泥)岩构... 库车坳陷是在晚二叠世之前的古生代褶皱基底上历经晚二叠世-三叠纪的前陆盆地、侏罗-古近纪的伸展坳陷盆地和新近纪-第四纪陆内前陆盆地的演化而形成的。基底中的软弱层、侏罗系煤层和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与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泥)岩构成了自山前向盆地内部逐渐抬升的滑脱面,与自山前向盆地内部逐渐趋缓的地表面构成楔形体。该楔形冲断体的内部结构具有"垂向分层、横向分带与纵向分段"特点,NW向的阿瓦特-喀拉玉尔滚和NE向的库车横向构造转换带将其分割为乌什、拜城与阳霞3个构造区段。构造层发育特点决定了库车坳陷发育三叠-侏罗系的区域展布的有效烃源岩和(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储盖组合;分层变形特点导致盐下层形成叠瓦冲断构造组合,冲断层成为油源断层;叠瓦式的冲断层相关褶皱背斜组合导致了复式天然气聚集区带的形成,即在大北-克拉苏式的构造带上每一冲断层相关褶皱背斜带独立成藏,复合连片形成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目前拜城北、克深、克拉苏背斜带已呈现这种趋势;撕裂断层则决定着构造带上具体的油气富集区段。库车坳陷油气资源丰富,地质结构特点决定了不同类型油气田分布的分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结构 油气成藏 复式聚集区(带)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中新生代主要断裂特征和动力背景分析 被引量:92
5
作者 陈汉宗 吴湘杰 +2 位作者 周蒂 王万银 郝沪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2-61,共10页
对新处理及新采集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编制了中生代和新生代珠江口盆地主要断裂图,讨论了主要断裂的存在证据、展布形态、活动性质以及它们与盆地各级构造发育的关系等基本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它们形成演化... 对新处理及新采集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编制了中生代和新生代珠江口盆地主要断裂图,讨论了主要断裂的存在证据、展布形态、活动性质以及它们与盆地各级构造发育的关系等基本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它们形成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珠江口盆地断裂主要由NEE向和NW向断裂组组成,其次为NWW向断裂组和NE向断裂组。中生代西太平洋俯冲带呈NE SW向穿过南海东北部,相伴的有NE向火山弧、弧前盆地等压性构造和NW向左行走滑断裂,构成左行压扭体系。晚白垩纪至新生代NEE及NWW向断裂带控制了大规模张裂和沉积盆地的形成,又被NW向断裂带错切,形成了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构造格局,显示了右行张扭应力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地质构造 地球物理 珠江口盆地 南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演化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被引量:94
6
作者 隋风贵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79-793,共15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资源丰富,但地质结构及演化十分复杂,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基于最新勘探进展及区域研究资料,重新梳理了该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和叠合演化过程,探讨了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具...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资源丰富,但地质结构及演化十分复杂,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基于最新勘探进展及区域研究资料,重新梳理了该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和叠合演化过程,探讨了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段、上下分层"的构造特征,二叠纪以来先后经历了早二叠世后造山伸展、中—晚二叠世强烈挤压逆冲、三叠纪继承性逆冲叠加、侏罗纪—白垩纪整体振荡升降和新生代陆内前陆等五大构造阶段,总体上三叠纪前构造活动强烈,三叠纪之后构造趋于稳定。不同地区构造演化过程具有差异性,自北向南3种垂向叠加演化方式形成3类复式地质结构:哈山地区属于"推覆-超剥型",克拉玛依地区属于"逆掩-超剥型",车排子地区属于"冲断-超剥型"。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密切,一是不同的叠加演化方式决定了不同的地质结构类型,进而控制不同的源、圈、输导体系等成藏要素及其空间配置关系;二是多期构造活动导致多个成藏期,形成了多种油气成藏模式。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经历了多次逆冲抬升,是油气长期指向区,复杂的构造演化导致其具有多源供烃、多期成藏、立体含油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推覆构造 叠加演化方式 地质结构 圈源配置 成藏模式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下载PDF
松嫩平原环境演变与土地盐碱化、荒漠化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71
7
作者 林年丰 汤洁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4-483,共10页
松嫩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之一,百年前还是一个水草丰盛的大草原,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盐碱化十分严重,盐碱荒漠化发展迅速,许多地区经20~30年就变成了不毛之地。以往的研究很少涉及地质历史背景,然而,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文章以... 松嫩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之一,百年前还是一个水草丰盛的大草原,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盐碱化十分严重,盐碱荒漠化发展迅速,许多地区经20~30年就变成了不毛之地。以往的研究很少涉及地质历史背景,然而,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文章以地质历史的演变为基础,从气候因素、人文因素和全球变化等多种因素对松嫩平原苏打盐分的来源、分布与富集规律及盐碱化、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开展综合研究。应用TM卫星遥感数据、3S技术及环境模拟技术对土地盐碱化、荒漠化的分布、扩展进行量化研究,并首次进行了松嫩平原的盐碱荒漠化评价,揭示了该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性。从而为振兴东北提供了重要的环境信息,为松嫩平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地质构造 气候旋回 盐碱荒漠化 3S与EIS技术
下载PDF
区域成矿与矿田构造研究——构建成矿构造体系 被引量:70
8
作者 陈宣华 陈正乐 杨农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9年第1期1-19,共19页
构造与成矿具有密不可分的动态耦合关系。构造应力场和构造运动控制了成矿作用。不同形式的构造,如断裂、褶皱、韧性剪切带和壳幔构造等,对成矿作用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构造体系具有多级控矿的规律。构造体系与成矿系统的有机结合,构... 构造与成矿具有密不可分的动态耦合关系。构造应力场和构造运动控制了成矿作用。不同形式的构造,如断裂、褶皱、韧性剪切带和壳幔构造等,对成矿作用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构造体系具有多级控矿的规律。构造体系与成矿系统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成矿构造体系。全球具有多个巨型成矿构造体系,包括环太平洋、特提斯-喜马拉雅、古亚洲、大洋脊-大陆裂谷和克拉通等巨型成矿构造体系。成矿构造体系的构建,是区域成矿规律与矿田构造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成矿 成矿构造体系 地质力学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地质结构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64
9
作者 刘金水 廖宗廷 +2 位作者 贾健谊 周祖翼 杨娟 《上海地质》 2003年第3期1-6,共6页
东海陆架盆地发育于东海大陆架之上,是一个复合型沉积盆地。盆地的西侧是浙闽隆褶带,东侧是钓鱼岛岩浆岩带,盆地从西至东呈现为凹-凸-凹的格局,南北差异明显,总体地质构造格架表现为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特征。该盆地存在元古代的变质基... 东海陆架盆地发育于东海大陆架之上,是一个复合型沉积盆地。盆地的西侧是浙闽隆褶带,东侧是钓鱼岛岩浆岩带,盆地从西至东呈现为凹-凸-凹的格局,南北差异明显,总体地质构造格架表现为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特征。该盆地存在元古代的变质基底,是浙闽沿海陆区出露的深变质岩系向东的延伸,这套古老的变质岩系组成了陆架盆地的主要基底。盆地在垂向上表现为明显的多层结构。除古生界地质结构尚待证实外,中生界明显为裂谷型二层结构,新生界为三层结构。盆地结相特征受控于特定的构造演化过程。中生代以前不同性质的地体增生和中生代以来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以及印度板块作用造成的地壳蠕散是控制盆地形成和树造演化的主要体制,使盆地构造演化表现为多阶段、多种构造体的明显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陆架盆地 地质结构 构造演化 复合型沉积盆地 变质岩 地壳蠕散
下载PDF
华南地质构造的再认识 被引量:64
10
作者 王鹤年 周丽娅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7-465,共9页
近年来地质构造理论及测试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华南地质构造的研究积累了不少新资料和同位素年龄测试新数据,为检验以往对华南地质构造的认识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也为推动华南地质构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根据以往的工... 近年来地质构造理论及测试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华南地质构造的研究积累了不少新资料和同位素年龄测试新数据,为检验以往对华南地质构造的认识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也为推动华南地质构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根据以往的工作成果,提供了闽北及云开大山的有关资料,对华南地质构造格局进行了再认识。认为华夏古陆应该肯定,但范围还需探讨,华南大地构造基本格局为两陆夹一盆。晋宁运动时,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对接;加里东运动使两陆块间洋盆褶皱迴返,形成统一陆块;海西-印支期,华南地质构造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华夏地块 地质构造 云开地体 加里东褶皱带
下载PDF
中国克拉通盆地中央古隆起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62
11
作者 何登发 谢晓安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1997年第2期11-19,共9页
中央古隆起是因裂谷(或坳陷)急剧沉降、均衡翘升形成的,后期常受到前缘隆起的叠加。中央古隆起有叠加、塌陷、残存三种基本类型,有整体升降与差异构造变形两种运动形式,古隆起对岩相具有控制作用。中央古隆起有利于油气聚集,隆起轴部及... 中央古隆起是因裂谷(或坳陷)急剧沉降、均衡翘升形成的,后期常受到前缘隆起的叠加。中央古隆起有叠加、塌陷、残存三种基本类型,有整体升降与差异构造变形两种运动形式,古隆起对岩相具有控制作用。中央古隆起有利于油气聚集,隆起轴部及上斜坡带是油气聚集的最佳部位,油气田常围绕主要不整合面分布。中央古隆起以古风化壳及其下伏碳酸盐岩、上覆砂岩体为主要勘探目的层,地层—岩性油气藏及披覆背斜油气藏为主要勘探目标。本文根据我国中央古隆起的勘探现状,提出了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隆起区 地质构造 油气勘探 克拉通盆地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质构造背景及地壳结构研究 被引量:55
12
作者 周民都 吕太乙 +1 位作者 张元生 阮爱国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45-653,共9页
利用地质和人工地震测深剖面资料 ,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地质构造背景、地壳结构和莫霍面形态 .主要结果是 :1给出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大地构造分区和主要深大断裂的特征 ;2主要利用人工地震测深资料得到莫霍面的基本特征 ;3地表断裂... 利用地质和人工地震测深剖面资料 ,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地质构造背景、地壳结构和莫霍面形态 .主要结果是 :1给出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大地构造分区和主要深大断裂的特征 ;2主要利用人工地震测深资料得到莫霍面的基本特征 ;3地表断裂与莫霍面的某些特征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质构造 人工地震 地壳结构 莫霍面 大地构造分区 深大断裂
下载PDF
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控制作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3
13
作者 何俊 陈新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1-7,13,共8页
初步分析了各类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对各类构造带发生的典型突出实例做了统计.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控制作用的研究,一百多年来多是定性的分析和统计研究,而定量化的研究还处在初步尝试阶段.指出在定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初步分析了各类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对各类构造带发生的典型突出实例做了统计.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控制作用的研究,一百多年来多是定性的分析和统计研究,而定量化的研究还处在初步尝试阶段.指出在定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导开展对地质构造控制煤与瓦斯突出发生作用机理的定量化研究,深入分析构造应力场、煤岩破裂场和瓦斯运移场耦合演化动力学规律是该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断层 褶皱 地质构造
下载PDF
东昆仑地质构造及地球动力学演化特征 被引量:53
14
作者 范丽琨 蔡岩萍 +1 位作者 梁海川 李宏录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9年第3期181-186,共6页
东昆仑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带。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质构造成生环境独特,矿产资源丰富。前人曾进行了一系列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及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大量的地质数据和资料。作者通过认真分析研究东昆仑地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其分... 东昆仑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带。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质构造成生环境独特,矿产资源丰富。前人曾进行了一系列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及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大量的地质数据和资料。作者通过认真分析研究东昆仑地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其分布特征,运用现代板块构造及地质构造理论,对东昆仑地区地质构造及地球动力学演化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将东昆仑构造带进一步划分为东昆仑北加里东弧后裂陷带、东昆仑中花岗-变质杂岩带、东昆仑南复合拼贴带,认为东昆仑地区地质构造演化经历了新太古-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和中-新生代四个主要阶段或旋回,并对其演化特征提出了新的见解,为东昆仑地区开展地质矿产勘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地质构造 地球动力学 演化
下载PDF
武汉地区岩溶发育特征及地铁工程中岩溶处理 被引量:51
15
作者 李慎奎 陶岚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9-454,共6页
以武汉地铁岩溶专项勘察资料和地铁工程中岩溶处理案例为依据,采用综合统计方法分析岩溶发育特征和规律,总结地铁车站、区间隧道穿越岩溶区时的处理方法。研究表明武汉地区岩溶为浅层岩溶,主要在岩面以下0-15 m范围发育,表现为溶洞、溶... 以武汉地铁岩溶专项勘察资料和地铁工程中岩溶处理案例为依据,采用综合统计方法分析岩溶发育特征和规律,总结地铁车站、区间隧道穿越岩溶区时的处理方法。研究表明武汉地区岩溶为浅层岩溶,主要在岩面以下0-15 m范围发育,表现为溶洞、溶沟、溶槽,钻孔遇洞率约50%,线岩溶率约6%,溶洞埋置越深填充率越低。岩溶区主要分为Ⅰ,Ⅱ,Ⅲ3种地质结构类型并对应高、中、低3种岩溶塌陷风险区。根据岩溶地质结构类型分类总结武汉地铁建设中采取的注浆填充、岩层注浆帷幕、土层隔离、旋喷加固及围护结构入岩等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发育特征 地质结构 地铁工程 岩溶处理
下载PDF
地质因素对煤层瓦斯赋存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8
16
作者 舒龙勇 程远平 +3 位作者 王亮 蒋静宇 翟清伟 孔胜利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1-125,共5页
为研究地质因素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针对淮北矿区石台煤矿3煤层,采用瓦斯地质块段划分的方法,以井田内主要断层和天然焦区为界,把3煤层划分为3个独立的地质块段,分区对不同地质块段内地质因素对煤层瓦斯赋存规律进行研究,分析褶皱构... 为研究地质因素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针对淮北矿区石台煤矿3煤层,采用瓦斯地质块段划分的方法,以井田内主要断层和天然焦区为界,把3煤层划分为3个独立的地质块段,分区对不同地质块段内地质因素对煤层瓦斯赋存规律进行研究,分析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及岩浆侵蚀等对煤层瓦斯压力和瓦斯涌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质构造对瓦斯保存和运移起到重要作用,岩浆岩侵入对石台煤矿3煤层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最为明显,地质块段的划分(分区管理)对地质构造复杂的高瓦斯及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块段 地质构造 岩浆侵入 煤与瓦斯突出
下载PDF
节理岩体数值计算方法及其应用(二):工程应用 被引量:34
17
作者 朱焕春 Andrieux Patrick 钟辉亚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9-96,共8页
叙述了进行岩体工程问题数值分析的一般工作原则、方法和步骤,强调了数值计算对工程实践认识和经验的依赖性。介绍了合理选择岩体力学参数的经验(统计)方法,通过实例比较,认为中国水电工程界岩体强度参数取值可能明显偏低并有可能导致... 叙述了进行岩体工程问题数值分析的一般工作原则、方法和步骤,强调了数值计算对工程实践认识和经验的依赖性。介绍了合理选择岩体力学参数的经验(统计)方法,通过实例比较,认为中国水电工程界岩体强度参数取值可能明显偏低并有可能导致对数值计算结果理解的偏差。通过利用Itasca程序应用实例论述了高地应力条件下研究岩体潜在问题的应力路径法,同时说明了低应力条件下结构面控制问题的模拟方法与实际应用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数值计算 离散元 粒子流 应力 地质结构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与地壳结构 被引量:39
18
作者 江为为 郝天珧 宋海斌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0年第3期45-53,共9页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地球物理场资料 ,分析了该盆地的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 ,反演计算了地壳深部结构 ,提供了该盆地的油气远景区 .
关键词 地质构造 地球物理场特征 地壳深部结构 盆地
下载PDF
煤矿井下地质构造与地应力的关系 被引量:45
19
作者 王胜本 张晓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38-742,共5页
在分析总结地质构造与地应力方向关系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建立了分析褶曲、断层等常见地质构造的数值模型.分析了地质构造附近岩层位移、应力场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以及岩层破坏状况,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
关键词 地质构造 地应力 数值模拟 应力场
下载PDF
地质数据的分形结构 被引量:32
20
作者 孟宪国 赵鹏大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07-212,共6页
本文以空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相空间,根据关联函数探讨了地质数据的分形结构,鉴别了空间吸引子的存在性并给出其分形维数,研究了地质数据的混沌特性。
关键词 地质数据 分形结构 空间序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