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1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上海市房价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41
1
作者 汤庆园 徐伟 艾福利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2-58,共7页
利用上海市外环以内2010年12月1014个小区的平均房价数据,通过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并与基于全局最小二乘法(OLS)进行比较,揭示上海小区房价的空间分异和不同影响因子的影响。研究发现,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各影响因子对房价的影响大... 利用上海市外环以内2010年12月1014个小区的平均房价数据,通过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并与基于全局最小二乘法(OLS)进行比较,揭示上海小区房价的空间分异和不同影响因子的影响。研究发现,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各影响因子对房价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建成时间,到CBD距离,绿化率,到公园距离,距地铁站距离,距超市距离和距学校距离。同时,地理加权回归分解成局部参数估计优于OLS提供的全局参数估计,它可以深刻的揭示出房价和空间影响因子之间复杂的关系,而且可视化的工具可以用地图的形式更详细的呈现出城市房价的整体景观,这些都是传统OLS无法比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价 空间分异 地理加权回归 上海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1
2
作者 李江苏 王晓蕊 李小建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3-153,共11页
村落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载体,认知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传统村落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价值。以中国传统村落为对象,采用核密度方法识别核心和次核心;构建“格网分析—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并进行实... 村落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载体,认知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传统村落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价值。以中国传统村落为对象,采用核密度方法识别核心和次核心;构建“格网分析—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并进行实践分析。发现:①在地理格局上,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第二和第三级阶梯、年均降水量400 mm以上的区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从行政区划来看,部分省份、地级市的交界地带为传统村落的密度核心。②GWR结果显示,对于地形因素,第二阶梯海拔越低、第三阶梯海拔越高传统村落越集中;对于生态因素,在农产品主产区或生态环境保护区,既出现生态环境越好传统村落越密集特征,也出现生态环境越好传统村落越分散特征;对于人口因素,“胡焕庸线”以西的大部分地区人口越密集传统村落越集中,而该线以东区域则相反;对于经济因素,中西部大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传统村落趋于聚集,东部地区经济水平总体较高传统村落趋于分散;交通和城市因素在不同区域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亦存在两面性特征。总体看,各地理要素的回归系数存在正负值、正负值比重差异以及高低值空间差异,反映各要素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方向、程度和范围均存在较大空间差异。基于空间分布特征及要素回归系数空间差异,提出了传统村落开发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传统村落 胡焕庸线 格网分析 地理加权回归
原文传递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吉林省人口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 被引量:104
3
作者 庞瑞秋 腾飞 魏冶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10-1217,共8页
以吉林省各县域(市辖区)为基本单元,借助第六次人口普查和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结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讨论人口城镇化水平和国有动力、非国有动力、农业动力及外向动力等因素的空间相关关系,并以此解释人口城镇化分... 以吉林省各县域(市辖区)为基本单元,借助第六次人口普查和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结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讨论人口城镇化水平和国有动力、非国有动力、农业动力及外向动力等因素的空间相关关系,并以此解释人口城镇化分县域(市辖区)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国有动力对吉林省人口城镇化的影响作用最大,影响强度由中北部向西南、东南两个方向递减;农业动力和非国有动力分居二、三位,但差别不明显。其中农业动力的影响强度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非国有动力的影响强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外向动力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力较弱,影响强度各地区差别较大。吉林省人口城镇化未来发展应重视非国有动力的影响和农村现代化的作用;关注人口城镇化动力多元化,考虑实现错位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地理加权回归:动力机制 吉林省
下载PDF
1990年来广东区域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72
4
作者 王少剑 王洋 赵亚博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65-979,共15页
采用尺度方差、核密度估计、空间马尔科夫链和地理加权回归对1990-2010年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时空动态分析。1尺度方差研究表明,在3个尺度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县级尺度对整个区域经济差异的贡献份额最大,因此... 采用尺度方差、核密度估计、空间马尔科夫链和地理加权回归对1990-2010年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时空动态分析。1尺度方差研究表明,在3个尺度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县级尺度对整个区域经济差异的贡献份额最大,因此是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的核心尺度;2核密度估计研究表明,1990-2010年间县域人均GDP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2000-2010年相比于1990-2000年人均GDP差距幅度更大,使得空间溢出更为明显;3空间马尔科夫链研究表明,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若以较富裕地区为邻,受到的溢出效应是正向的,县域经济向上转移的概率增加,向下转移的概率减小,反之亦然。4空间滞后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研究表明,全球化、简政放权和固定资产投资是广东省空间溢出效应的三个核心驱动因素;市场化、城镇化水平和储蓄水平是辅助理解其空间溢出效应的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方差 核密度估计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马尔科夫链 地理加权回归 广东省
原文传递
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时空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以浙江省县域为例 被引量:64
5
作者 化祥雨 金祥荣 +2 位作者 吕海萍 叶娅芬 邵元海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3-231,共9页
综合运用耦合协调、空间关联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浙江省县域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进一步分析其空间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浙江省县域高质量发展整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高质量发... 综合运用耦合协调、空间关联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浙江省县域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进一步分析其空间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浙江省县域高质量发展整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高质量发展耦合空间格局以良好耦合为主,高质量发展协调水平以中级协调为主。②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空间结构呈现出向环杭州湾高度集聚态势,空间耦合冷热点区变化显著,空间演化路径以递次转移为主、跨级转移为辅,空间协调冷热点区分布格局比较稳定。③高质量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具有明显地域特征,其作用强度自经济实力、集聚能力、政府财政支持和基础设施依次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时空格局演化 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南京市住宅价格时空分异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9
6
作者 尹上岗 宋伟轩 +2 位作者 马志飞 李在军 吴启焰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8-77,共10页
以2009—2017年南京市"一主三副"商品房社区为基本研究单元,运用GIS地统计分析中的普通Kriging插值法对"一主三副"住宅价格空间分布进行模拟和估计,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究社区属性、商业区位、交通区位... 以2009—2017年南京市"一主三副"商品房社区为基本研究单元,运用GIS地统计分析中的普通Kriging插值法对"一主三副"住宅价格空间分布进行模拟和估计,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究社区属性、商业区位、交通区位、服务区位和景观区位等类型变量对住宅价格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南京市房价总体上呈现主城向副城递减的中心外围模式,"一主三副"住宅价格空间结构呈现出同心圆和扇形融合的混合模型。(2)中心位势对主城住宅价格影响相对下降,对副城影响相对提升,交通位势表现出相反的趋势,住宅房龄、绿化环境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由主城向副城递减,山水景观的影响由长江沿岸向外围递减。(3)主副城住宅价格影响因素具有空间异质性,其中主城受距CBD距离、住宅建筑年代和绿化率的影响较大,而副城主要受距地铁站距离、距景观资源距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价格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地理加权回归
原文传递
中国湿地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55
7
作者 宫宁 牛振国 +1 位作者 齐伟 张海英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183,共12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及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解中国湿地分布的时空动态特征及演化规律,以4期(1978年、1990年、2000年、2008年)中国湿地遥感制图数据和3期(1990年、2000年、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同时考虑到对湿地变化的... 在全球气候变化及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解中国湿地分布的时空动态特征及演化规律,以4期(1978年、1990年、2000年、2008年)中国湿地遥感制图数据和3期(1990年、2000年、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同时考虑到对湿地变化的影响程度和数据的可获取性,选取12个影响因子(平均温度、平均湿度、累计降水量、人口数量、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产值、耕地面积、粮食产量、有效灌溉面积、水库库容量、除涝面积、治碱面积)研究1978年—2008年这30年间中国湿地变化的驱动机制。考虑到地理现象的空间非平稳性,本文采用地理加权回归的方法分析驱动因子对湿地变化的影响作用。地理加权回归作为一种局部线性回归方法,能够直观地反映湿地驱动因子对湿地作用的地域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湿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内陆湿地与温度、降水以及农业耕作灌溉等密切相关;人工湿地与经济发展水平和水利设施兴建密切相关;滨海湿地与农林牧渔产业和人口等密切相关。同一类型湿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时间推移也有所变化,并且影响程度在地域上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南北和东西差异。本次研究结果基本反映了1978年—2008年中国湿地变化的特征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变化 驱动力 中国 地理加权回归 遥感
原文传递
中国交通碳排放及影响因素时空异质性 被引量:53
8
作者 曾晓莹 邱荣祖 +3 位作者 林丹婷 侯秀英 张兰怡 胡喜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304-4313,共10页
选取30个省级行政单位作为空间单元,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交通碳排放时空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同时考虑空间单元的差异性,构建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2000~2015年交通碳排放量... 选取30个省级行政单位作为空间单元,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交通碳排放时空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同时考虑空间单元的差异性,构建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2000~2015年交通碳排放量呈现显著的空间聚类特征,聚类趋势逐年加强.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指数为0.165~0.274,显著性水平介于0.016~0.045,表明交通碳排放同机动车保有量、GDP、货运周转量及客运周转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GWR模型的R^2在0.783~0.865之间,而OLS模型的R^2在0.675~0.844之间,且GWR模型的AICc值均低于OLS模型的,说明GWR模型的拟合结果明显优于OLS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交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GWR的回归结果表明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其中GDP是主要的推动因素,部分地区回归系数高达0.91,2000年影响程度由东向西递减,而2005、2010和2015年由北向南递减.客运周转量起到关键的抑制作用,影响程度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因此建议应当充分考虑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制定差异化的碳减排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地理加权回归 交通碳排放 时空异质性
下载PDF
中国水-能源-粮食压力时空变动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53
9
作者 白景锋 张海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53-1660,共8页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把构建的水资源、能源和粮食的压力指数分解为3个正交向量,以矢量合成法计算水-能源-粮食(W-E-F)总压力指数。在考察1997-2015年30个省区(香港、澳门和台湾无数据,西藏缺能源数据)的水资源压力指数、能源压力指数...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把构建的水资源、能源和粮食的压力指数分解为3个正交向量,以矢量合成法计算水-能源-粮食(W-E-F)总压力指数。在考察1997-2015年30个省区(香港、澳门和台湾无数据,西藏缺能源数据)的水资源压力指数、能源压力指数、粮食压力指数和W-E-F总压力指数的时序变化后,选取8个反映总压力指数变化的指标,截取1997、2004、2015年3个断面,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影响中国W-E-F压力指数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时间上看,W-E-F总压力先升后降;空间上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W-E-F总压力逐渐递减,东北和沿海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压力较大。(2)能源压力对中国W-E-F总压力的贡献最大,中东部地区的能源压力指数更高,淮河以北地区的水资源压力指数更高,东部的长江口以南沿海区域和广大西部地区的粮食压力指数更高。(3) 1997-2015年,全国水资源压力指数多数地区上升,能源压力指数和粮食压力指数大部分地区下降。(4)不同时段,W-E-F压力变化的驱动力不同。总体上看,大部分指标与W-E-F压力变化同向,人均受教育水平和人均GDP与W-E-F压力变化反向,人口密度增大、食物构成变化、粮食生产条件和经济发展是W-E-F压力升高的主因。在分析时段内,随着时间推移,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在增大,提高人均受教育水平和经济转型发展是降低W-E-F压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 压力指数 时空变异 驱动力 主成分分析 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地理加权回归在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模拟中的应用——以常州市孟河镇为例 被引量:51
10
作者 邵一希 李满春 +2 位作者 陈振杰 杨康 蔡栋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2-97,共6页
以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为研究区,在土地利用格局模拟的回归建模中考虑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格局影响的空间不稳定性,实现基于地理加权的回归分析模型,并与基于全局最小二乘法(OLS)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地... 以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为研究区,在土地利用格局模拟的回归建模中考虑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格局影响的空间不稳定性,实现基于地理加权的回归分析模型,并与基于全局最小二乘法(OLS)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的建模方法,不但可以获得更好的拟合优度和更高的拟合准确率,而且可以获得各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格局影响的空间分异特征。同时,研究结果也可以为孟河镇及其类似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土地利用格局空间模拟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中国入境旅游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析——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视角 被引量:48
11
作者 方远平 谢蔓 +1 位作者 毕斗斗 肖佑兴 《旅游科学》 CSSCI 2014年第3期22-35,共14页
国内外关于入境旅游的研究已有丰富积累,但现有关于我国入境旅游影响因素的研究均较少考虑地理邻近与空间关联性、空间非平稳性等特征。本文基于修正的旅游引力模型,首次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析经济外向度、旅游资源和地理距离对我... 国内外关于入境旅游的研究已有丰富积累,但现有关于我国入境旅游影响因素的研究均较少考虑地理邻近与空间关联性、空间非平稳性等特征。本文基于修正的旅游引力模型,首次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析经济外向度、旅游资源和地理距离对我国31个省域入境旅游影响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入境游客在空间上具有正相关性(空间依赖性)和集聚特征;经济外向度和旅游资源对入境游客数量都有积极的影响,旅游资源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大,而地理距离的增加对入境游客数量有负向的影响。并且,各影响因素的系数存在空间非平稳性,经济外向度和地理距离估计系数形成了以东北地区为核心,不断向西南方向扩散的圈层;相反的是,旅游资源对入境旅游的作用程度形成了由西南向东北地区逐渐递减的格局。研究也发现,邻近地区的入境游客数量对本地区具有正向影响,境外游客从目的地向周边地区扩散,省区之间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旅游 影响因素 地理加权回归 空间差异 空间计量
下载PDF
基于GWR和sDNA模型的广州市路网形态对住宅价格影响的时空分析 被引量:46
12
作者 古恒宇 沈体雁 +2 位作者 周麟 陈慧灵 肖凡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2-91,共10页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GWR)和扩展空间句法(sDNA)对传统的特征价格模型进行改进,进而提出基于路网的局部特征价格模型(NLHM),并对2014--2015年广州市路网形态对住宅价格的影响进行时空分析。研究发现:①不考虑路网变量影响时,地...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GWR)和扩展空间句法(sDNA)对传统的特征价格模型进行改进,进而提出基于路网的局部特征价格模型(NLHM),并对2014--2015年广州市路网形态对住宅价格的影响进行时空分析。研究发现:①不考虑路网变量影响时,地铁、物业管理费、是否精装修等变量对住宅价格的正向作用显著。②广州市中心城区主要位于接近度和穿行度的前景网络核心,城市郊区主要位于接近度和穿行度背景网络。③接近度与住宅价格呈正相关关系,穿行度与住宅价格呈负相关关系,接近度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大于穿行度对住宅价格的影响,二者对住宅价格的影响都随着计算半径的增加而减弱。④接近度系数空间格局具有跨尺度相似的特征,呈现出“郊区高,中心区低”的空间格局。穿行度系数空间格局具有出跨尺度变异的特征,中心城区在局部尺度上体现为穿行度系数绝对值的高值区,而在混合尺度和全局尺度上体现为低值区。⑤地铁变量系数随路网形态变量计算尺度的增加而减小,物业管理费、车位配比、是否精装修等变量系数变异程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价格 路网形态 地理加权回归 扩展空间句法 广州
原文传递
基于地理加权模型的我国冬季PM_(2.5)遥感估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45
13
作者 陈辉 厉青 +2 位作者 张玉环 周春艳 王中挺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42-2151,共10页
为了分析冬季我国区域范围内近地面PM_(2.5)质量浓度时空分布特征,根据卫星遥感反演PM_(2.5)质量浓度的基本原理,综合考虑我国不同地区的PM_(2.5)污染特征的空间差异性,基于卫星遥感、气象模式资料及同期地面观测的PM_(2.5)质量浓度数... 为了分析冬季我国区域范围内近地面PM_(2.5)质量浓度时空分布特征,根据卫星遥感反演PM_(2.5)质量浓度的基本原理,综合考虑我国不同地区的PM_(2.5)污染特征的空间差异性,基于卫星遥感、气象模式资料及同期地面观测的PM_(2.5)质量浓度数据采用地理加权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构建了我国区域范围内近地面PM_(2.5)遥感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在冬季暗像元反演AOD算法受限制的情况下,深蓝算法产品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暗像元算法的不足,将二者有效融合能同时提高AOD产品的精度和空间覆盖度;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行全国区域PM_(2.5)遥感估算,既能体现全国PM_(2.5)时空分布的全局变化特性,又能从局部体现全国PM_(2.5)组分、污染程度及垂直分布结构特征的空间差异特性,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PM_(2.5)遥感反演结果(R2=0.7)明显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R2=0.56);2013年12月—2014年2月份全国PM_(2.5)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PM_(2.5)浓度较高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华北南部、长三角中部和北部、华中东部及四川东部等地,西部和北部地区PM_(2.5)污染相对较轻;从时间变化来看,全国冬季12月份PM_(2.5)污染最重,1月份次之,2月份相对最低.这可为全国PM_(2.5)区域联防联控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加权回归 深蓝 GFS PM2.5
原文传递
地理加权回归及其在土壤和环境科学上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45
14
作者 瞿明凯 李卫东 +1 位作者 张传荣 黄标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2,共8页
地理加权回归(GWR)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空间局部回归技术。它是将数据的空间位置嵌入线性回归模型中,以此来探测空间关系的非平稳性。在运用于空间数据分析方面,相对于传统的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首先介绍了GW... 地理加权回归(GWR)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空间局部回归技术。它是将数据的空间位置嵌入线性回归模型中,以此来探测空间关系的非平稳性。在运用于空间数据分析方面,相对于传统的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首先介绍了GWR的理论起源并描述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存在的不足以及后来的扩展;然后为了更准确地了解GWR的应用状况和研究进展,进行了一个文献调查;接着回顾了GWR在土壤和环境科学上的初步应用情况;最后对该方法在土壤和环境科学上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目的是为我国土壤和环境科学领域的同行了解和应用GWR提供参考。经过国内外研究者多年的研究和实践,GWR方法已被证明是一个理论上较为成熟,能够应用到实际研究中的优秀空间统计学方法。因此,GWR在土壤和环境科学上将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加权回归 非稳态 普通最小二乘法 土壤和环境科学 空间数据分析
下载PDF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武汉城市圈生态用地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4
15
作者 刘彦文 刘成武 +3 位作者 何宗宜 周霞 韩冰华 郝汉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87-998,共12页
生态用地对城市圈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武汉城市圈32个研究单元生态用地为对象,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探索性回归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首先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成果对2000-2005、2005-2010和2010-2015年各个单元生态用地... 生态用地对城市圈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武汉城市圈32个研究单元生态用地为对象,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探索性回归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首先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成果对2000-2005、2005-2010和2010-2015年各个单元生态用地的时空演变进行统计,然后利用公司企业、生活服务等点位及数量大数据完善传统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进行探索性回归分析,精选最优回归模型,最后基于GWR模型对不同时期影响因素及空间分异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5年,城市圈内生态用地非生态转化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形变化规律,空间上呈现由点到面的扩张趋势;城市圈内共有8.4%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转化,其中,耕地、林地、草地、水体和未利用地向非生态用地转型量占41.9%;空间格局由武汉中心城区逐渐向市级次中心、县级城镇周边扩展。探索性回归分析3期的通过模型数为326个,对所有模型进行GWR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比较分析,3期最优模型的调整R^2分别为0.83、0.91和0.76,前者较后者提高了0.02、0.03和0.02,AICc值分别减小2.88、3.42和0.83。GWR模型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内生态用地转化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明显,影响模式在空间上以不同方向的逐渐过渡为主,兼有"V"形分布等其他模式。空间因素影响效果显著,空间数据潜在信息增强了城市圈内生态用地演化的解释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地 时空演变 地理加权回归 武汉城市圈
原文传递
地区间贸易流量的产业—空间模型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41
16
作者 刘卫东 刘红光 +2 位作者 范晓梅 陈杰 唐志鹏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通过深入剖析区域间经济联系的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考虑到同业影响因子,重新构建引力模型,并引入空间滞后因子,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建立了估算区域间贸易流量的产业—空间统计模型,并在中国30个省区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以省区间农业、... 通过深入剖析区域间经济联系的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考虑到同业影响因子,重新构建引力模型,并引入空间滞后因子,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建立了估算区域间贸易流量的产业—空间统计模型,并在中国30个省区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以省区间农业、化工、通信电子3个产业贸易流量的估算为例对上述方法进行了说明。结果表明:①空间统计模型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区域间贸易流量的估算可靠性;②随着空间权函数中带宽的缩小,贸易流量显得更加集中。因此,带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理活动的空间集聚程度,不同行业应选取不同带宽;③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同业影响机制和贸易特征,农业输出地以中部地区为主,目的地以沿海地区为主,具有一定的同业竞争关系,而化工、通信行业的产业流动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内部,具有很强的同业合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空间模型 地理加权回归 产业联系 空间计量
原文传递
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企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0
17
作者 张璐璐 赵金丽 宋金平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5-133,共9页
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收集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企业的信息,利用核密度分析和热点分析方法对1995、200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企业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物流企业演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5—2... 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收集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企业的信息,利用核密度分析和热点分析方法对1995、200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企业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物流企业演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企业在数量上急剧增加,物流企业的空间分布由分散趋于集中,形成北京市、天津市及石家庄市三大集聚中心,物流企业的分布区域由京津冀城市群西北部向东南部转移,但北京市及周边区县物流企业发展水平始终较高。对比京津冀城市群2015年商业物流企业和国有物流企业的区位选择可以发现,商业物流企业布局受第三产业比重、道路密度、居民可支配收入、企业集聚的影响。该四类因素对物流企业布局的影响均存在区域上差异,企业集聚因素对京津冀城市群各区县物流企业布局的影响最大,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对物流企业布局的影响区域差异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物流企业 空间演化 地理加权回归 京津冀协同发展 集聚
原文传递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中国灰水足迹人文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40
18
作者 孙克 徐中民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8,共12页
根据Hoekstra和Chapgain提出的污染物吸纳理论,估算了2012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灰水足迹,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2012年中国灰水足迹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构建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STIRPAT模型,测算了人口和富裕等人文因素对灰水... 根据Hoekstra和Chapgain提出的污染物吸纳理论,估算了2012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灰水足迹,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2012年中国灰水足迹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构建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STIRPAT模型,测算了人口和富裕等人文因素对灰水足迹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灰水足迹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分布不均衡性;人文因素对水资源环境的威胁大小排序,依次为城市化率、人口数量、产业结构和富裕程度,其中,城市化率、人口数量、农业比重和人均GDP每提高1%,分别引起灰水足迹增加1.03%、0.85%、0.63%和0.52%;人文因素对灰水足迹的影响存在空间差异,人口对灰水足迹的影响由北向南逐步加大,富裕对灰水足迹的影响由西向东逐渐减小,农业和城市化对灰水足迹的影响由南向北逐步增大;在现有样本范围内,计算结果有条件地支持环境Kuznets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因素 灰水足迹 空间自相关 STIRPAT模型 地理加权回归
原文传递
中国省域碳排放及其驱动因子的时空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39
19
作者 李丹丹 刘锐 陈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4-92,共9页
本文选取30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单位作为基本空间单元,依据2003-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八年间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时空分布,揭示我国碳排放... 本文选取30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单位作为基本空间单元,依据2003-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八年间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时空分布,揭示我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其驱动因子的时空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2003-2010年间,碳减排潜力相对较大区域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并有向四周扩展的趋势;全国省域碳排放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相关性的总体趋势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空间格局,表明在碳减排的进程中,全国碳排放量的总体空间差异在逐步缩小;碳排放的驱动因子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如GDP驱动因子在不同省域影响程度不同,而且2006年的GDP驱动因子的回归系数普遍高于2003年,人口影响因子也存在省域的异质性,2010年人口回归系数高于2003年;GDP对碳排放的影响最为显著,影响显著的区域从2003年西部转移到中东部,2010年又移回西部,这进一步说明碳减排与经济增长的复杂关系,意味着碳减排和经济发展并重需要优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加权回归 探测性空间分析 碳排放 时空异质性 驱动因素
下载PDF
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的湘鄂赣省际交界区县域经济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8
20
作者 曾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0-907,共8页
采用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表征经济发展水平,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湘、鄂、赣省际交界区县域经济空间格局进行可视化分析,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湘鄂赣交界区县域经济存在明显的"... 采用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表征经济发展水平,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湘、鄂、赣省际交界区县域经济空间格局进行可视化分析,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湘鄂赣交界区县域经济存在明显的"金字塔"型等级特征,且低水平县(市)相对其他地区更靠近省界,边界效应特征表现突出;空间集聚性层次较低,具有"连片贫困"特征;热点地区大都位于湘、鄂、赣交界区外围地区,冷点地区位于广大的内部腹部地区,"内冷外热"两极分化的不平衡格局仍未能有效化解;劳动、资本、政府作用均具有积极作用,其中劳动投入与资本投入回归系数高值易集中于热点地区,低值则集中于冷点地区。政府作用影响效应一方面随着地区到中心城区距离的增加而依次递减,另一方面表现为省份间影响差异。交通水平与教育发展水平对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呈现出正负两极分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数据 省际交界区 空间格局 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