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荷地理遗传变异和优良种源初选 被引量:52
1
作者 周志春 范辉华 +3 位作者 金国庆 王月生 陈奕良 饶龙兵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8-724,共7页
在2005年底,对福建建瓯、浙江淳安和庆元的3年生37个产地的木荷种源试验林进行了全面调查,系统研究了幼林生长和分枝性状的种源差异、种源与环境互作及地理变异模式。结果表明:木荷树高、当年抽梢长度、地径、冠幅及侧枝总数、侧枝长和... 在2005年底,对福建建瓯、浙江淳安和庆元的3年生37个产地的木荷种源试验林进行了全面调查,系统研究了幼林生长和分枝性状的种源差异、种源与环境互作及地理变异模式。结果表明:木荷树高、当年抽梢长度、地径、冠幅及侧枝总数、侧枝长和侧枝粗等分枝性状都存在显著的种源效应,木荷地理种源分化明显。造林区立地生境和造林地立地条件对木荷种源生长影响显著,如福建建瓯点3年生种源平均树高较北缘区浙江淳安点和高海拔山地浙江庆元点分别提高了24.1%和18.0%。木荷树高、当年抽梢长度、冠幅、侧枝总数等存在显著的种源×地点和种源×重复/地点互作,不同种源在各区试点上的生长相对表现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木荷生长和分枝性状的地理变异模式因区试点环境条件差异而迥异。在中心分布区的福建建瓯点,种源生长和分枝性状与产地纬度相关性显著,呈典型的纬向地理变异模式,速生种源主要来源于分布区的中南部;在北缘区的浙江淳安点,种源高径生长与产地经纬度相关性较小,仅发现侧枝总数和树冠浓密度与产地纬度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速生种源主要来源于分布区的中部;而在较高海拔区的浙江庆元点,由于环境相对恶劣,木荷种源生长和分枝性状与产地纬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偏北部种源的早期生长表现较好。基于种源幼林测定结果,分别从中心分布区和北缘区初选了一批速生用材和生物防火优良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 种源试验 种源选择 地理变异 种源与环境互作 生物防火 速生用材
下载PDF
闽楠种源苗期生长性状地理变异及遗传参数估算 被引量:50
2
作者 江香梅 肖复明 +2 位作者 叶金山 龚斌 刘志开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6-670,共5页
对采自江西、福建2省13个闽楠种源的种子进行了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闽楠种子千粒重、室内发芽率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闽楠种源间苗高、地径、生物量有着极显著的生长差异,且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苗高和地径生长与纬度呈负相关。说明... 对采自江西、福建2省13个闽楠种源的种子进行了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闽楠种子千粒重、室内发芽率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闽楠种源间苗高、地径、生物量有着极显著的生长差异,且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苗高和地径生长与纬度呈负相关。说明通过种源选择,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并初步筛选出江西龙南、福建王台、西芹等苗期生长较好的种源。闽楠苗高生长以7—9月份为速生期,这时期的生长占年生长的5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苗期性状 地理变异 遗传参数
下载PDF
白皮松种子及球果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 被引量:43
3
作者 王小平 刘晶岚 +1 位作者 王九龄 刘春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31,共7页
对白皮松种子及球果16项形态特征指标的研究发现,各指标在同一种源不同单株间差异不大,而不同种源之间除种子长度外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球果高和单个球果重量表现出同经度下的南北变异;种子厚度、球果高径比和每球果种子数... 对白皮松种子及球果16项形态特征指标的研究发现,各指标在同一种源不同单株间差异不大,而不同种源之间除种子长度外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球果高和单个球果重量表现出同经度下的南北变异;种子厚度、球果高径比和每球果种子数则表现为同纬度下的东西变异;球果宽度和种皮所占比例则又表现为西南东北向变异;种子及球果的颜色、每球果种鳞数、千粒重等则无明显的地理变异趋势.它们似与太阳辐射量、生长期的长短、1月平均温度及海拔高度等多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源 种子 球果 形态特征 地理变异 白皮松
下载PDF
香椿地理变异与种源选择 被引量:43
4
作者 孙鸿有 王鹏飞 +2 位作者 方炳法 祝云祥 丰炳才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237-245,共9页
对两片种源试验林9 a调查资料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香椿种源的地理变异基本上是与纬度相平行的南北倾斜的连续变异型式。在试验地区,参试的27个种源以浙江丽水,湖南邵阳、永顺、加禾、桃江,福建建阳种源生长最好,安徽太和、无为,湖北红... 对两片种源试验林9 a调查资料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香椿种源的地理变异基本上是与纬度相平行的南北倾斜的连续变异型式。在试验地区,参试的27个种源以浙江丽水,湖南邵阳、永顺、加禾、桃江,福建建阳种源生长最好,安徽太和、无为,湖北红安,陕西勉县等种源生长最差。选择优良种源,在8~9年生时,树高可获遗传增益16.3%~26.8%,胸径18.9%~40.0%,材积44.7%~99.1%.香椿种源的早期选择一般可从4年生开始。通过树高、胸径、冠长对材积进行相关选择,选择效率可达90.0%~9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遗传力 选种
下载PDF
马尾松种源子代材性变异与制浆造纸材优良种源选择 被引量:37
5
作者 徐立安 陈天华 +1 位作者 王章荣 傅顺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6,共6页
4地点12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的木材性状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木材相对密度(比重)和管胞长度在种源间、试验点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并有极显著的种源×地点效应,来自不同地区种源的木材相对密度具有从西南往东北增大的地理... 4地点12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的木材性状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木材相对密度(比重)和管胞长度在种源间、试验点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并有极显著的种源×地点效应,来自不同地区种源的木材相对密度具有从西南往东北增大的地理变异趋势。根据木材相对密度、管胞长度及木材生长量在不同层次的变异特点,制浆造纸材的种源选择应以生长量为主,而种源内个体间选择应生长性状和木材性状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木材性状 材积 地理变异 种源选择
下载PDF
高山松种实性状与生殖适应性 被引量:41
6
作者 毛建丰 李悦 +2 位作者 刘玉军 刘灏 王晓茹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1-299,共9页
高山松(Pinus densata)是云南松(P.yunnanensis)与油松(P.tabulaeformis)自然杂交产生的二倍体杂种,是植物同倍体杂交物种形成的典型案例。高山松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占据了两个亲本种都不能正常生长的高海拔地带。良好生殖适应性的... 高山松(Pinus densata)是云南松(P.yunnanensis)与油松(P.tabulaeformis)自然杂交产生的二倍体杂种,是植物同倍体杂交物种形成的典型案例。高山松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占据了两个亲本种都不能正常生长的高海拔地带。良好生殖适应性的产生是物种形成的关键,但对高山松在高海拔生境下生殖适应性的变异与杂交起源遗传背景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该研究通过对来自该种分布区内6个代表居群样本、13个反映高山松生殖适应性的种实性状的分析,探讨了其生殖性状在居群水平的变异模式,揭示了具有不同遗传组成和起源历史的高山松居群的生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6个研究居群在种实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可育种鳞数、总种鳞数、总种子数、可育种鳞率和可育种鳞密度等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球果结种率与经度和生态梯度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胚珠败育率则与经度和生态梯度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球果长度也呈现了与经度的显著负相关。高山松球果结种率很高,平均为74%;球果的结种数、种子长和种翅长与云南松、油松及其它松属双维管亚属多数种接近;球果长度、球果总种鳞数接近油松的报道。这些结果表明,高山松在亲本种不能正常生长、繁衍的高原环境下具备正常的生殖能力;其种实特征在居群间分化显著并呈现一定的地理梯度变化。居群间的显著差异反映了其杂种起源特性,与高山松居群的遗传背景有关,也反映了处在异质生态环境中的高山松居群具有各自的生殖生态进化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杂种 居群分化 生殖特性 变异模式 生态适应性
下载PDF
鹅掌楸属树种种源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李火根 陈龙 +1 位作者 梁呈元 黄敏仁 《林业科技开发》 2005年第5期13-16,共4页
以木兰科鹅掌楸属的2个种,即中国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的17个种源试验林为材料,分析了各种源12a生时的生长量。结果表明:生长量在两个种间差异明显,北美鹅掌楸明显优于中国鹅掌楸;同时,生长量在种内不同种源间也存在显著差异,而种源内个... 以木兰科鹅掌楸属的2个种,即中国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的17个种源试验林为材料,分析了各种源12a生时的生长量。结果表明:生长量在两个种间差异明显,北美鹅掌楸明显优于中国鹅掌楸;同时,生长量在种内不同种源间也存在显著差异,而种源内个体间差异不显著。对中国鹅掌楸12个种源的生长量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鹅掌楸的生长量有从南至北逐渐增加的趋势,呈现出渐变群的地理变异模式;而生长量与气候因子相关不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中国鹅掌楸12个种源分为两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鹅掌楸 北美鹅掌楸 种源 地理变异 鹅掌楸属树种 试验研究 气候因子 生长量 个体间差异 种间差异
下载PDF
不同种源麻栎种子和苗木性状地理变异趋势面分析 被引量:38
8
作者 刘志龙 虞木奎 +2 位作者 马跃 唐罗忠 方升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6796-6804,共9页
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是优良的能源和用材树种,在我国分布广泛并已有悠久栽培利用的历史,研究其种子和苗木性状地理变异规律对选择优良种源和适生区十分必要。研究收集了13个省(区)36个种源的麻栎种子,在测定麻栎种子性状的... 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是优良的能源和用材树种,在我国分布广泛并已有悠久栽培利用的历史,研究其种子和苗木性状地理变异规律对选择优良种源和适生区十分必要。研究收集了13个省(区)36个种源的麻栎种子,在测定麻栎种子性状的基础上,在安徽省滁州市红琊山林场进行了苗期试验和苗木性状测定,并采用趋势面分析方法对这些性状在经纬2维方向的地理变异模式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1)麻栎种源间种子长度、宽度、百粒重和营养内含物存在极显著差异。种子百粒重、长度和宽度总体表现双向渐变趋势,随经度增高而增大,随纬度增高而减小,主要受到经度的控制;以西南到东北为中间地带,可溶性糖含量向东南表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向西北则相反;淀粉含量从西北到东南呈逐渐减小的趋势。2)麻栎种源苗高、地径、生物量、热值和木材化学组分存在极显著差异。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均呈双向渐变,经正向变异且变化幅度较大,纬负向变异且变化幅度较小,经度影响大于纬度;热值拟合回归方程不显著,方程无意义。木质素含量北部大于南部,但北部以西北部最高,南部以东南部最高。3)研究显示,麻栎种子和苗木性状多数存在显著的地理变异模式,这也是麻栎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而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遗传变异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栎 地理变异 趋势面分析
下载PDF
毛红椿种实和苗期生长性状地理种源变异 被引量:38
9
作者 刘军 张海燕 +4 位作者 姜景民 陈益泰 曹永康 姜荣波 孔超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59,共5页
为系统揭示毛红椿种实和苗期生长性状地理种源变异规律,对其天然分布区内的13个种源果质量、果长等11个表型性状和苗高、地径等2个生长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毛红椿种实表型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13个种源中,来自分布区... 为系统揭示毛红椿种实和苗期生长性状地理种源变异规律,对其天然分布区内的13个种源果质量、果长等11个表型性状和苗高、地径等2个生长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毛红椿种实表型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13个种源中,来自分布区南部和西部种源的果实和种子性状大小明显高于分布区北部和东部种源。无霜期和海拔是影响毛红椿种实大小的主要因素。毛红椿的苗高和地径在不同种源间有显著差异,且受中等以上遗传力控制。毛红椿种源的地径生长与产地纬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种源地径的变异模式为纬度渐变型。以苗高为标准对毛红椿优良种源进行初选,可初选出浙江遂昌、湖南新宁、江西赣州、安徽黄山、福建南靖等5个优良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红椿 种实性状 苗期性状 地理种源变异
下载PDF
南美斑潜蝇在我国发生趋势和地理差异分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陈兵 康乐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8-140,共3页
本文记述了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南美斑潜蝇目前在我国从南到北的扩散、危害和分布形势。通过对其不同地理种群发生程度、季节动态和寄主选择性变异的分析,揭示了南美斑潜蝇在我国发生和危害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 南美斑潜蝇 我国 发生趋势 地理差异
下载PDF
苦槠种子形态性状的地理变异分析 被引量:36
11
作者 岳华峰 邵文豪 +3 位作者 井振华 卢萍 黄琳 姜景民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3-456,共4页
The 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seed length,seed diameter,seed length× seed diameter,seed length/seed diameter and hundred grain weight from nine area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 The 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seed length,seed diameter,seed length× seed diameter,seed length/seed diameter and hundred grain weight from nine area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ere found in seed characters of C.sclerophylla from different areas.The most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is hundred grain weight and the least is seed length/seed diameter.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eed length and seed diameter had th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hundred grain weight;seed became bigger and heavier as latitude became lower,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frost free period become longer;the hundred grain weight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rainfall,seed length/seed diameter had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rainfall,And clustering analysis showed that phenotypic variation was basicaly continuous variation with the geography,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 of relevant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槠 种子性状 地理变异
下载PDF
枫杨种源苗期生长及生物量地理变异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李纪元 饶龙兵 +1 位作者 王惠雄 潘德寿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0-66,共7页
对采自 15个省区的 55个枫杨种源种子在浙江安吉进行苗期试验。参试种源表现出明显的苗期生长差异 ,苗高的极差达 163% ,地径极差达 180 % ,生物量极差达 194 %。种源苗高生长表现出明显的南—北纬向及垂直变异趋势 ,枫杨南部分布区及... 对采自 15个省区的 55个枫杨种源种子在浙江安吉进行苗期试验。参试种源表现出明显的苗期生长差异 ,苗高的极差达 163% ,地径极差达 180 % ,生物量极差达 194 %。种源苗高生长表现出明显的南—北纬向及垂直变异趋势 ,枫杨南部分布区及低海拔种源的高生长一般优于北部分布区和高海拔地区的种源。枫杨在长江中下游亚区、江南丘陵及华南亚区、漓江—湘江—洞庭湖水系、贵川陕西部亚区、北部亚区内表现出各自的亚区变异模式。根据苗高、地径及总生物量等主要性状 ,构建综合选择指数函数I=0 .1167X1(总干质量 /g) +0 .0 750X2 (苗高 /cm) - 0 .12 31X3(地径/cm) ,并评选出 6个苗期生长优良的种源 ,即江西南部的信丰 ,贵州东北部的思南 ,陕西中部的汉中 ,湖南洞庭湖的益阳 ,重庆的涪陵以及福建东北部的福安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杨 种源 地理变异 生物量 苗高生长 耐寒性 综合指数函数
下载PDF
暴马丁香不同种源种子和幼苗的表型性状变异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34
13
作者 杨晓霞 冷平生 +4 位作者 郑健 胡增辉 刘学娅 杨晓红 窦德泉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0-89,共10页
为探究不同产地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 subsp. amurensis (Rupr .) P. S. Green et M. C. Chang〕 种子和幼 苗的表型性状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 气候因子的关系, 以来源于黑龙江、 河北、 北京、内蒙古、 青海和山西的... 为探究不同产地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 subsp. amurensis (Rupr .) P. S. Green et M. C. Chang〕 种子和幼 苗的表型性状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 气候因子的关系, 以来源于黑龙江、 河北、 北京、内蒙古、 青海和山西的1 0个种 源( 包括6 个野生种源和4 个栽培种源)的种子和幼苗为实验材料, 对种子长和宽、 种翅长和宽、 百粒质量、 发芽率、 叶长和宽、 叶长与叶宽的比值、 叶柄长、 株高和地径1 2个表型性状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 进行了方差分析、 变异系 数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暴马丁香不同种源间种子和幼苗的表型性状均有极显著 差异(P = 0 . 01 ), 差异较大的表型性状为发芽率、 百粒质量、 种翅长和种翅宽.种源内和种源间各表型性状的变异 系数(CV)均差异较大, 种源内CV值为1 . 3 9 % -4 5 . 5 6 %, 种源间CV值为6 . 4 5 % -4 2 .7 6% ;其中, 种源内种翅长和 种翅宽的CV平均值较大, 发芽率和百粒质量的C V平均值均较小, 而种源间发芽率和百粒质量的CV值则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暴马丁香表型性状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种子长、 种子宽和叶长, 其次为株高、 发芽率、 地径、 叶宽和种翅宽.根据聚类分析结果, 供试的1 0个种源被划分为4 类, 其中, 来源于北京和内蒙古及3 个来源于河北的 种源聚为I 类, 来源于黑龙江哈尔滨的2 个种源聚为Ⅱ类, 来源于山西的2 个种源聚为Ⅲ类, 来源于青海的1 个种 源单独聚为Ⅳ类, 聚类结果与各种源的地理分布有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表型性状间及表型性状与地理- 气候因子间均存在不同的相关性, 其中, 种子发芽率与种子的其他5 个表型性状均无显著相关性;经度和纬度与各表型性状均无显著相关性, 而海拔、 年均温和无霜期则是影响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因子.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马丁香 表型性状 地理-气候因子 聚类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地理变异
下载PDF
不同种源厚朴酚类物质含量变异与遗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童再康 斯金平 刘饶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7-261,共5页
采集厚朴 5年生种源试验林共 13个种源 39个树皮样品 ,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HPL C)测定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结果表明 :厚朴酚、和厚朴酚、厚朴酚类总量、厚朴酚 /和厚朴酚比例等品质性状在种源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叶先端... 采集厚朴 5年生种源试验林共 13个种源 39个树皮样品 ,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HPL C)测定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结果表明 :厚朴酚、和厚朴酚、厚朴酚类总量、厚朴酚 /和厚朴酚比例等品质性状在种源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叶先端小凸尖型的鄂西种源酚类含量最高 ,凹叶型的庐山种源最低 ,总含量前者是后者的 10 .34倍。以上 4个厚朴品质性状均受较强的遗传控制 ,其种源遗传力为 0 .7585~ 0 .94 6 5,且呈经向为主 ,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种源试验 地理变异 种源选择 酚类物质
下载PDF
无患子种实形态及经济性状的地理变异 被引量:33
15
作者 邵文豪 刁松锋 +2 位作者 董汝湘 姜景民 岳华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3-608,共6页
对我国无患子分布区7个产地的种实形态性状及种仁含油率进行取样测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实各性状在产地内单株间的变异程度不同,但多数性状在多数产地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在产地内进行单株选择是可行的。在不同产地间,无患子种实各... 对我国无患子分布区7个产地的种实形态性状及种仁含油率进行取样测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实各性状在产地内单株间的变异程度不同,但多数性状在多数产地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在产地内进行单株选择是可行的。在不同产地间,无患子种实各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河南西峡产地果实和种子较大,与其它产地间差异显著。无患子种仁含油率产地间变异系数最小,与地理气候因子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种子质量、种子出仁率在不同产地间变异系数相对较大,且与种实大小显著正相关,可以通过选择较大的果实、种子来提高产油量。聚类及相关性分析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无患子种实大小和种子出仁率有从低纬度产地向高纬度产地变大的变异趋势,因此无患子高产油单株的选择应重点在较高纬度产地果实、种子较大的个体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患子 种实形态 含油率 相关性 地理变异
下载PDF
中国石龙子雌体繁殖特征和卵孵化的地理变异 被引量:26
16
作者 计翔 黄红英 +1 位作者 胡晓忠 杜卫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680-684,共5页
浙江丽水和广东韶关中国石龙子均年产单窝卵 ,窝卵数、窝卵重和卵重均与雌体SVL呈正相关 ,雌体头部形态、繁殖特征、产卵起始时间和卵孵化的热依赖性等有显著的地理变异 .韶关石龙子产卵起始时间为 5月中旬 ,比丽水石龙子约早两周 .韶... 浙江丽水和广东韶关中国石龙子均年产单窝卵 ,窝卵数、窝卵重和卵重均与雌体SVL呈正相关 ,雌体头部形态、繁殖特征、产卵起始时间和卵孵化的热依赖性等有显著的地理变异 .韶关石龙子产卵起始时间为 5月中旬 ,比丽水石龙子约早两周 .韶关石龙子窝卵数较大、卵较小 ,窝卵重与丽水石龙子无显著差异 .韶关石龙子特定SVL的窝卵数比丽水石龙子多 2 .8枚卵 .中国石龙子卵数量和大小之间有种群间权衡 ,无种群内权衡 ,同一种群内卵数量与卵大小无关 .孵化温度影响石龙子孵出幼体的一些特征 ,2 4℃孵出幼体比 32℃孵出幼体大、躯干发育好、剩余卵黄少 .韶关 2 4℃孵出幼体的体重、躯干干重小于丽水幼体 ,韶关 32℃孵出幼体的SVL小于丽水幼体、剩余卵黄大于丽水幼体 ,表明适宜卵孵化温度范围有地理变异 .丽水石龙子卵对极端高温和低温的耐受性较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化子 雌体繁殖特征 卵孵化 地理变异
下载PDF
樟树叶油地理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30
17
作者 张国防 陈存及 赵刚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2-25,共4页
对分布在福建省不同地区的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叶油含量和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J3(118°16’-119°29’)和W1(28°18’-27°30’)交叉区域芳樟叶油含量(1.90%±0.30%)和... 对分布在福建省不同地区的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叶油含量和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J3(118°16’-119°29’)和W1(28°18’-27°30’)交叉区域芳樟叶油含量(1.90%±0.30%)和芳樟醇含量(95.34%±1.10%)较高,可作为优良芳樟选育的重点区域;J2(117°03’-118°16’)和W3(26°42’~25°54’)交叉区域桉樟叶油含量(1.36%±0.48%)和1,8-桉叶油素含量(10.44%±17.28%)较高,可以作为优良桉樟选育的重点区域。J2和W2(27°30’-26°42’)交叉区域樟脑叶油含量(1.13%±0.65%)和樟脑含量(4.80%±13.97%)较高,可以作为优良脑樟选育的重点区域;J4(119°29’~120°43’)和W6(24°18’-23°31’)交叉区域黄樟叶油含量(1.05%±0.34%)和黄樟油素含量(9.01%±16.73%)较高,可以作为优良黄樟选育的重点区域。樟树叶油含量和主成分类型及含量呈明显的地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叶油 地理变异
下载PDF
北方地区皂荚种子及荚果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 被引量:31
18
作者 兰彦平 顾万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7-51,共5页
对我国皂荚北方自然分布区7个产地采集的皂荚种子及部分荚果进行取样测定,分别测定荚果及种子10项形态指标,结果发现:各指标在同一群体不同家系间差异显著;不同群体间,除荚果宽、种子长、荚果长宽比外,其余指标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对我国皂荚北方自然分布区7个产地采集的皂荚种子及部分荚果进行取样测定,分别测定荚果及种子10项形态指标,结果发现:各指标在同一群体不同家系间差异显著;不同群体间,除荚果宽、种子长、荚果长宽比外,其余指标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荚果质量、荚果长度、荚果宽度及荚果长宽比表现为同地理经度上的南北变异;荚果宽厚比及种子长宽比,表现为同地理纬度的东西变异;荚果厚度、种子长度与种子长宽比表现为西南—东北向变异;种子千粒质量无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主要与分布地点的海拔高度、水分、太阳辐射及炎热状况的综合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种子 荚果 形态特征 地理变异
下载PDF
中国林蛙的生殖量特征及其地理变化 被引量:29
19
作者 卢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09-214,共6页
标本采自山西省境内的8个地点(纬度34°50′一40°08′.海拔410一1700m).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性成熟雌蛙平均体长范围是34.5一52.3mm,高山森林带种用明显们高;研究种群雌蛙的体长显著... 标本采自山西省境内的8个地点(纬度34°50′一40°08′.海拔410一1700m).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性成熟雌蛙平均体长范围是34.5一52.3mm,高山森林带种用明显们高;研究种群雌蛙的体长显著低于东北居群。(2)平均生殖量的范围是422.4一840.9枚,个体的最低、最高值分别为38和1978牧;平均相对生殖量的范围是10.7一18.0.个体的最低、最高值各为1.3和34.4.与东北居群相比,生殖量的变异幅度较高。(3)除高山森林带外.其余调查点的生殖量与体长呈正相关,可用方程R=aL ̄b达,b值在2.47一3.34间变化.(4)与同种的东北用群及欧洲林蛙相比,研究种群的繁殖对策接近,一选择;而在研究区域内,高山森林带的种倾向于K-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中国林蛙 生殖量 地理变化
下载PDF
文冠果种子及苗期生长性状地理种源变异 被引量:30
20
作者 赵阳 毕泉鑫 +6 位作者 句娇 于丹 范思琪 陈梦圆 崔艺凡 傅光辉 王利兵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0-168,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文冠果(Xanthocerassorbifolium Bunge)的种子形态特征及在山东省安丘地区苗期性状差异,了解文冠果不同种源变异特征,为文冠果在山东安丘地区引种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山东、河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文冠果(Xanthocerassorbifolium Bunge)的种子形态特征及在山东省安丘地区苗期性状差异,了解文冠果不同种源变异特征,为文冠果在山东安丘地区引种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山东、河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河北、新疆、陕西等地的27个种源的文冠果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其种子形态指标进行测定,并在山东省安丘市开展种源试验。[结果]研究发现:不同种源间文冠果表型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这些差异可以稳定遗传(遗传力均大于0.9);苗期苗高与种源地降水、年均气温及地径与降水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苗高与种源地纬度、年均日照及地径与年均日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种子长、种子宽、种皮厚均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文冠果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且受较强遗传控制;文冠果苗期性状变异主要受降水、年均气温、年均日照3个环境主导因子的影响,种子性状变异主要受海拔的影响。综合种源苗期生长状况,初步筛选出山东东营、山东安丘、内蒙古库伦、辽宁关山和辽宁海城5个适合安丘地区育苗的速生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种子性状 苗期性状 地理变异 种源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