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株基因Ⅲ型强毒新城疫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其与Ⅰ系苗的亲缘性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仇旭升 孙庆 +4 位作者 姚春峰 董丽 吴艳涛 胡顺林 刘秀梵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2-308,共7页
【目的】研究基因III型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强毒分离株JS/7/05/Ch和JS/9/05/Go与中等毒力疫苗株Mukteswar的亲缘性关系,分析三株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全基因差异。【方法】采用RT-PCR方法获得两株NDV分... 【目的】研究基因III型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强毒分离株JS/7/05/Ch和JS/9/05/Go与中等毒力疫苗株Mukteswar的亲缘性关系,分析三株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全基因差异。【方法】采用RT-PCR方法获得两株NDV分离株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公布的Mukteswar序列比对分析。【结果】强毒分离株与中等毒力疫苗株Mukteswar全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9.7%;病毒6个阅读框核苷酸序列与Mukteswar同源性为99.6%~99.9%;预测的8种病毒编码蛋白同源性在98.8%~99.8%。然而,测定MDT,ICPI和IVPI发现JS/7/05/Ch和JS/9/05/Go毒力明显强于Mukteswar,其中JS/7/05/Ch株的IVPI达到了2.18。【结论】综合3株NDV的遗传分析结果和已有的流行病学资料可以推断分离株JS/7/05/Ch和JS/9/05/Go是由疫苗株Mukteswar自然进化而来的返强毒株。因此,必须停止使用中等毒力疫苗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新城疫病毒 Mukteswar 全基因组 毒力返强
原文传递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种猪精液分离株的鉴定及进化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兴涛 罗俊 +5 位作者 滕蔓 樊剑鸣 鄂巍 禹斌 刘力 张改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2-157,共6页
利用RT-PCR技术对河南省某规模化猪场乙脑疑似病例的种猪精液进行分析,从部分样本中扩增出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M基因和E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的预期产物。在3日龄乳鼠脑内接种种猪精液上清,10 d左右即出现典型神经症状,并且病死鼠... 利用RT-PCR技术对河南省某规模化猪场乙脑疑似病例的种猪精液进行分析,从部分样本中扩增出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M基因和E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的预期产物。在3日龄乳鼠脑内接种种猪精液上清,10 d左右即出现典型神经症状,并且病死鼠脑组织RT-PCR结果均为阳性。用病死鼠脑组织研磨上清接种BHK-21细胞,感染60 h后用JEV单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均为阳性,这表明分离毒株均为JEV流行毒株,分别命名为BSF.ZZ-1和BSF.ZZ-3。对新分离毒株进行体外细胞培养,BSF.ZZ-1和BSF.ZZ-3连续传代3次后病毒量均获得明显增加,最高分别可达104.5±0.1TCID50/mL和104.2±0.2TCID50/mL。用生物学软件MEGA 4.0分别构建JEV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发现BSF.ZZ-1和BSF.ZZ-3处于同一进化分支,均属于基因Ⅲ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分离鉴定 M基因 E基因 系统进化树 基因
下载PDF
Mechanism of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genotypes replacement based on human,porcine and mosquito-originated cell lines model 被引量:6
3
作者 Loan Phuong Do Trang Minh Bui Nga Thi Phan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6年第4期325-328,共4页
Objective:To examine the multiplication efficiency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genotype Ⅰ(G Ⅰ) and genotype Ⅲ(GⅢ) of different cell lines which originated from human,porcine,mosquitoes in order to prove mechan... Objective:To examine the multiplication efficiency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genotype Ⅰ(G Ⅰ) and genotype Ⅲ(GⅢ) of different cell lines which originated from human,porcine,mosquitoes in order to prove mechanism of JEV G Ⅰ replacement JEV GⅢ since it emerging in nature recent decades.Methods:The mixture of Gi and GⅢ JEV isolates was inoculated on human rhabdomyosarcoma(RD).pig kidney epithelial(PS) and Aedes albopictus C6/36 clone(C6/36) which originated from human,porcine and mosquitoes,respectively.Plaque assays were performed to calculate virus titer and real-time RT-PCR with GⅠand GⅢspecific primer sets to quantify the number of GⅠ and GUI RNA copies.Results:The highest virus titer reached at the 3rd day of post infection when G Ⅰand GⅢ mixture was inoculated on RD and PS and that of C636 was at the 4^(th)day.JEVs were amplified and maintained by C6/36 cells after 10 passages whereas that by RD and PS only limited within 8 and 6 passages,respectively.GⅠ strain amplified and maintained more efficiently on C6/36 and PS but not RD.whereas GⅢ strain amplified and maintained more efficiently on RD.Conclusions: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ultiplication efficiency of GⅠ and GⅢ JEV strains when these two genotype strains co-infected on different cell lines with the predominance of GⅠstrains in C6/36 and PS and the limited detection of G 1 strains in RD cells proving a possible mechanism of shift JEV genotypes in nature recent decades since GⅠ emer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genotype I genotype MULTIPLICATION Shift genotype
下载PDF
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日本脑炎病毒RT-LAMP鉴别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4
作者 周玉鹏 张亮 +7 位作者 伍锐 文心田 刘瀚扬 袁磊 田耕 黄小波 文翼平 曹三杰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5-141,共7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鉴别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日本脑炎病毒(JEV)的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根据Gen Bank中登录的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JEV毒株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1套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特异性RT-LAMP引物,并以此引物分别建立... 为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鉴别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日本脑炎病毒(JEV)的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根据Gen Bank中登录的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JEV毒株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1套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特异性RT-LAMP引物,并以此引物分别建立了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特异性RT-LAMP方法。结果显示,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特异性RT-LAMP方法均能在1 h内完成对相应基因型JEV RNA的扩增,并与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猪细小病毒和伪狂犬病病毒无交叉反应。灵敏性试验结果显示,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JEV特异性RT-LAMP方法均能扩增出24 copies的JEV RNA。本研究建立的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JEV特异性RT-LAMP检测方法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好、简便、快速的特点,能够快速对JEV进行检测及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的鉴别,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脑炎病毒 基因Ⅰ型 基因 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 鉴别
原文传递
一株野鸭源基因Ⅲ型新城疫病毒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序列测定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石跃 刘怀然 +4 位作者 刘培欣 李东伟 杨煦 华育平 孔宪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1-394,共4页
为研究分离自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的野生绿头鸭粪拭子中的一株新城疫病毒(命名为Mallard/CH/HLJ383/06)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序列,本实验对病毒F基因序列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株属于NDV基因Ⅲ型,病毒的1日龄雏鸡脑内致病指数(... 为研究分离自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的野生绿头鸭粪拭子中的一株新城疫病毒(命名为Mallard/CH/HLJ383/06)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序列,本实验对病毒F基因序列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株属于NDV基因Ⅲ型,病毒的1日龄雏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为1.81,高于NDV中等毒力病毒株ICPI值,预示该病毒分离株毒力有增强趋势。15日龄SPF鸡致病性试验表明,该病毒分离株可导致雏鸡发病但不死亡,致病性仍低于与其ICPI值相近的基因Ⅶ型毒株。对该病毒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该病毒分离株与Ⅰ系疫苗病毒Mukteswar、江苏2株基因Ⅲ型分离株(JS/7/05/Ch,JS/9/05/Go)结构蛋白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9.0%~99.7%;与疫苗株Mukteswar相比,3株基因Ⅲ型病毒分离株在F蛋白中只有1个共同的氨基酸位点变异(A203T);HN蛋白中存在15个变异氨基酸,但位置各不相同;L蛋白中变异位点最多,为28个,其中有4个变异位点为3个分离株所共有。以上结果初步表明,Mallard/CH/HLJ383/06株可能是由疫苗株Mukteswar在野禽、家禽生态系统中传播进化而来,并由于宿主或免疫压力而发生毒力变异;分离株L蛋白氨基酸位点的变异,可能是导致病毒株毒力返强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野鸭 基因 毒力 基因组
下载PDF
RT-PCR-RFLP方法鉴别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日本脑炎病毒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亮 田耕 +7 位作者 石双艳 袁磊 刘澣扬 黄小波 伍锐 文心田 文翼平 曹三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55-1560,共6页
建立一种可检测及鉴别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日本脑炎病毒(JEV)的RT-PCR-RFLP方法。通过对JEV基因Ⅰ型(GⅠ)和基因Ⅲ型(GⅢ)核酸序列的比对分析,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对JEV C-PrM-E区域部分基因进行RT-PCR扩增,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SpeⅠ消... 建立一种可检测及鉴别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日本脑炎病毒(JEV)的RT-PCR-RFLP方法。通过对JEV基因Ⅰ型(GⅠ)和基因Ⅲ型(GⅢ)核酸序列的比对分析,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对JEV C-PrM-E区域部分基因进行RT-PCR扩增,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SpeⅠ消化后于15g·L-1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RFLP分析,并利用建立的RT-PCR-RFLP方法对78份临床样品进行了JEV的检测及基因型鉴定。结果显示,特异性引物可扩增出长为819bp的片段,而对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及猪伪狂犬病毒的核酸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经SpeⅠ酶切,基因Ⅰ型JEV RT-PCR产物被切为568和251bp 2个条带,基因Ⅲ型JEV RT-PCR产物被切为446、251和122bp 3个条带,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JEV混合RT-PCR产物被切为568、446、251和122bp 4个条带,该方法最低可检出1.5pg·μL-1的JEV RNA。RT-PCR-RFLP结果显示78份临床样品中有14份为JEV阳性,其中6份为基因Ⅰ型,8份为基因Ⅲ型,与核苷酸测序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为日本脑炎病毒的实验室诊断及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的鉴别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脑炎病毒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基因Ⅰ型 基因 鉴别
下载PDF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原学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榛 严菊英 +2 位作者 倪依晓 龚黎明 葛琼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4-215,共2页
目的检测分析引发浙江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爆发流行的病原学及毒株的分子特征。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直接从AHC患者眼拭子样本中检测肠道病毒(EV)和柯萨奇病毒A24变异株(CA24v)核酸;用Hep-2细胞分离病毒,对阳性... 目的检测分析引发浙江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爆发流行的病原学及毒株的分子特征。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直接从AHC患者眼拭子样本中检测肠道病毒(EV)和柯萨奇病毒A24变异株(CA24v)核酸;用Hep-2细胞分离病毒,对阳性分离物扩增病毒VP1基因和3C区片段,测定核苷酸序列,应用DNA-MAN和MEGA软件进行同源性和进化分析。结果 3株浙江CA24v分离株VP1基因全长915个核苷酸(nt),3C区全长549 nt,均没有nt的插入和缺失;浙江分离株Zhejiang/13/08与CA24v原型株EH24/70在VP1和3C区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5.3%和86.5%,与2005年新加坡分离株Singapore/DSO-26/05和2007年广东分离株Guangdong/332/07株在VP1区和3C区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7.0%~99.1%和96.7%~99.5%;浙江CA24v分离株在3C区进化树的Ⅲ基因亚型B分支上(GⅢ/B),在VP1进化树的CA24v Group2分支上。结论引起2007-2008年浙江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爆发流行的病原为CA24v GⅢ亚型,该病毒最有可能来源于新加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 爆发 柯萨奇病毒A24变异株(CA24v) G 分子特征
原文传递
简化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测定基因Ⅲ、Ⅵb和Ⅶd型新城疫病毒基因组末端序列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仇旭升 孙庆 +5 位作者 王伟伟 董丽 吴双 胡顺林 吴艳涛 刘秀梵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65-971,共7页
【目的】简化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ends,RACE)流程,测定基因Ⅲ、Ⅵb和Ⅶd型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基因组两侧末端序列,并对NDV的leader和trailer进行分析。【方法】利用T4 RNA连接酶将... 【目的】简化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ends,RACE)流程,测定基因Ⅲ、Ⅵb和Ⅶd型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基因组两侧末端序列,并对NDV的leader和trailer进行分析。【方法】利用T4 RNA连接酶将特定寡聚核苷酸片段的连接于病毒基因组RNA和cDNA,再利用RT-PCR或PCR方法对病毒基因组的末端进行快速的扩增。【结果】建立一套操作简单、低成本、可重复性高的RACE方法,测定了三种基因型5株NDV3’末端leader和5’末端trailer序列比对分析。【结论】本实验测定的鹅源VII型毒株JS/7/05/Ch基因组的15,184 nt由一个T变为了C,5’端trailer与3’端leader的连续互补序列由8 nt变为12 nt,而其它4株基因Ⅲ型和VI型NDV均未发现该突变。通过RNA的二级结构分析,NDV基因组和反向基因组RNA的3’末端形成一个发卡结构。JS/7/05/Ch等3株NDV U→C(T→C)的突变位于发卡环上,不影响二级结构的形成,发卡环的RNA序列突变为3’-UCUC-5’,与基因组3’端发卡环的3’-UCUUA-5’相似,推测可能影响了基因组RNA的复制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 基因 基因VIb型 新城疫病毒 基因组3’末端(1eader) 基因组5’末端(trailer)
原文传递
日本脑炎病毒基因Ⅰ型与Ⅲ型复合RT-PCR鉴别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亮 刘澣扬 +6 位作者 石双艳 袁磊 伍锐 黄小波 文翼平 文心田 曹三杰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9-424,共6页
为建立一种简单快捷的鉴别日本脑炎病毒(JEV)基因Ⅰ型与基因Ⅲ型的方法,根据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JEV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合成了针对基因Ⅰ型和Ⅲ型JEV的RT-PCR引物P1、P3和P2、P3,以JEV SA14-14-2和CZ1株的核酸提取液为模板,通过对反应... 为建立一种简单快捷的鉴别日本脑炎病毒(JEV)基因Ⅰ型与基因Ⅲ型的方法,根据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JEV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合成了针对基因Ⅰ型和Ⅲ型JEV的RT-PCR引物P1、P3和P2、P3,以JEV SA14-14-2和CZ1株的核酸提取液为模板,通过对反应体系及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种可快速鉴别JEV基因Ⅰ型与Ⅲ型的复合RT-PCR方法,并用建立的方法对27份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以设计合成的引物进行复合RT-PCR扩增,得到与基因Ⅰ型JEV预期相符的381bp的特异性条带,得到与基因Ⅲ型JEV预期相符的550bp的特异性条带,而对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及猪伪狂犬病病毒核酸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JEV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1.0pg/μL和10pg/μL。利用建立的复合RT-PCR方法对27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5份为基因Ⅰ型,2份为Ⅲ型,与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一致。结果表明,建立的复合RT-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快速简便等特点,可用于检测及鉴别基因Ⅰ型与基因Ⅲ型J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脑炎病毒 复合RT-PCR 基因Ⅰ型 基因 鉴别
原文传递
牛凸隆病毒HE基因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龙 汤承 岳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65-2072,共8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我国牛凸隆病毒(bovine torovirus,BToV)的HE基因分子特征。采用RT-PCR方法检测辽宁、河南、四川的牛腹泻样本中BToV,阳性样本扩增完整HE基因。结果显示:从94份腹泻粪便中检出10份BToV阳性,平均阳性率约为10.64%。从10份... 本研究旨在分析我国牛凸隆病毒(bovine torovirus,BToV)的HE基因分子特征。采用RT-PCR方法检测辽宁、河南、四川的牛腹泻样本中BToV,阳性样本扩增完整HE基因。结果显示:从94份腹泻粪便中检出10份BToV阳性,平均阳性率约为10.64%。从10份阳性样本中扩增得到15条HE基因,其中,9条为基因Ⅱ型,6条为基因Ⅲ型;10份阳性样本中有5份存在Ⅲ型和Ⅱ型毒株的混合感染,1份单独感染Ⅲ型毒株,4份单独感染Ⅱ型毒株。与GenBank中其他Ⅲ型HE基因相比,本研究获得的6条Ⅲ型HE基因具有4个相同的氨基酸突变,其中2个位于凝集素结构域,可能会影响受体结合功能。重组分析表明,BToVⅢ型毒株可能是Ⅱ型毒株与Ⅰ型毒株重组而来。本研究首次证实了基因Ⅲ型BToV在我国牛群中存在,报道了Ⅲ型与Ⅱ型毒株混合感染的情况,为国内牛腹泻病的防控和BToV的遗传进化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凸隆病毒 HE基因 基因 重组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基因Ⅲ型强毒JS/7/05/Ch的拯救
11
作者 宋庆庆 朱杰 +4 位作者 丁平云 段志强 屠颉 刘晓文 刘秀梵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7-41,共5页
新城疫病毒Ⅰ系苗Mukteswar株为中等毒力,野外分离株JS/7/05/Ch的基因组核苷酸与其具有高于99%的相似性,但其毒力却明显强于前者。为了给基因Ⅲ型NDV的遗传进化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本研究成功构建了JS/7/05/Ch株的反向遗传平台。首先根据G... 新城疫病毒Ⅰ系苗Mukteswar株为中等毒力,野外分离株JS/7/05/Ch的基因组核苷酸与其具有高于99%的相似性,但其毒力却明显强于前者。为了给基因Ⅲ型NDV的遗传进化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本研究成功构建了JS/7/05/Ch株的反向遗传平台。首先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基因Ⅲ型新城疫病毒JS/7/05/Ch株基因组全序列设计并合成8对引物,RT-PCR扩增目的片段后,分别依次亚克隆至pCR2.1载体中构建含有JS/7/05/Ch全长基因组cDNA的克隆质粒pJS/7/05/Ch,然后再通过特异性酶切位点将JS/7/05株全长基因组cDNA转移到TVT7R(0.0)转录载体中,成功构建出含JS/7/05/Ch株基因组全长cDNA的转录质粒pTVT/JS705。然后将该质粒与3个辅助质粒pCI-NP、pCI-P和pCI-L共转染BSR-T7/5细胞,转染60h后将该细胞及其上清接种鸡胚;血凝(HA)试验和RT-PCR结果表明JS/7/05/Ch株新城疫病毒被成功拯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基因 反向遗传技术 拯救
下载PDF
一株基因Ⅲ型禽呼肠孤病毒变异株的分离及其灭活疫苗免疫原性初步评价
12
作者 刘芮 李晓涵 +8 位作者 高金慧 刘长军 祁小乐 李凯 张艳萍 崔红玉 王素艳 高玉龙 高立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75,共7页
为了解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变异株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及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特点,试验采集黑龙江省某企业送检的病鸡关节组织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序列分析及常见禽类外源病毒检测鉴定,进一步通过对体外复制能力、致病... 为了解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变异株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及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特点,试验采集黑龙江省某企业送检的病鸡关节组织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序列分析及常见禽类外源病毒检测鉴定,进一步通过对体外复制能力、致病性、血清交叉中和能力及灭活疫苗免疫抗体水平检测,分析其致病性、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结果显示:成功从病鸡关节组织中分离到1株ARV,命名为ARV-HLJ21-1690401,该分离株位于基因Ⅲ型分支,与基因Ⅲ型参考株ISR5233和42563-4-2005遗传距离较近,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83.4%和81.7%,而与其他基因型分离株遗传距离较远;该分离株在LMH细胞上增殖良好,对鸡胚和SPF鸡均具有明显的致病性,可引起接种鸡胚90%死亡,接种6周龄SPF鸡可引起100%发病;该分离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其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SPF鸡可诱导产生较好的抗体水平。综上所述,研究成功分离到一株具有致病性和良好免疫原性的基因Ⅲ型ARV变异株,为了解我国ARV变异株的流行及遗传进化特征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呼肠孤病毒 基因 变异株 致病性 灭活疫苗
下载PDF
基因Ⅲ型乙型脑炎病毒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陆飞 鲁会军 +6 位作者 李国江 刘昊 刘振江 刘燕瑜 靖杰 任静强 金宁一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44-648,656,共6页
目的建立针对云南地区流行的基因Ⅲ型乙型脑炎病毒株Real-time 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云南地区分离株乙型脑炎病毒株(Yunnan0901)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pMD18-T-JEV-E质粒,以此为模板进行SYBR GreenⅠReal-time PCR扩增... 目的建立针对云南地区流行的基因Ⅲ型乙型脑炎病毒株Real-time 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云南地区分离株乙型脑炎病毒株(Yunnan0901)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pMD18-T-JEV-E质粒,以此为模板进行SYBR GreenⅠReal-time PCR扩增并制作标准曲线,摸索最佳反应体系条件,建立乙型脑炎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与普通RT-PCR方法相比较。结果建立的SYBR GreenⅠReal-time PCR标准曲线呈现良好的重复性和特异性,与模板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与RT-PCR方法相比,SYBR GreenⅠReal-time PCR的灵敏度高10倍,而且不与猪瘟病毒、猪蓝耳病毒、猪圆环病毒、基孔肯雅病毒、辛德毕斯病毒核酸发生非特异性扩增,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用该方法检测云南部分地区的蚊虫样品,其中库蚊、按蚊乙型脑炎病毒阳性率分别为17.4%和30.7%,且主要为基因型Ⅲ型。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检测基因Ⅲ型乙型脑炎病毒的SYBR GreenⅠReal-time PCR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定量、重复性好等特点,可应用于乙型脑炎疫情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 基因 REAL-TIMEPCR
原文传递
草鱼Ⅲ型呼肠孤病毒外衣壳蛋白VP38的表达分析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烨琦 王龙龙 +3 位作者 徐宁 喻飞 王浩 吕利群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76-184,共9页
为进一步开展草鱼Ⅲ型呼肠孤病毒外衣壳蛋白VP38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准备实验材料,同时探讨并构建一种草鱼Ⅲ型呼肠孤病毒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实验构建了VP38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VP38,转化至BL21感受态细胞后利用IPTG(Isopropyl β-D-Thio... 为进一步开展草鱼Ⅲ型呼肠孤病毒外衣壳蛋白VP38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准备实验材料,同时探讨并构建一种草鱼Ⅲ型呼肠孤病毒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实验构建了VP38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VP38,转化至BL21感受态细胞后利用IPTG(Isopropyl β-D-Thiogalactoside)诱导表达,8 mol/L尿素溶解重组蛋白后免疫小鼠,制备鼠抗VP38多克隆抗体;利用制备的抗体探究Grass carp reovirus 104(GCRV-104)感染后VP38在翻译水平的表达动力学;利用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分析(IFA)对抗体进行评估;构建VP38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VP38,转染至草鱼性腺(Grass carp ovary,GCO)细胞内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显示:重组VP38蛋白在原核表达系统中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制备的鼠抗VP38多克隆抗体既能够识别重组VP38蛋白,也能够识别GCO细胞感染GCRV-104后表达的VP38蛋白;GCRV-104感染后72h VP38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与亚细胞定位结果一致;VP38在感染的前期微量表达,感染中后期大量表达。本研究制备的鼠抗VP38多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效价和较好的特异性,为构建草鱼Ⅲ型呼肠孤病毒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提供了较好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型呼肠孤病毒 外衣壳蛋白 表达分析 多克隆抗体 免疫学检测
下载PDF
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velogenic avian orthoavulavirus 1 isolates from poultry workers: Implications to emergence and its zoonotic potential towards public health
15
作者 Muhammad Zubair Shabbir Ruth Helmus Nissly +9 位作者 Abdul Ahad Masood Rabbani Levina Lim Shubhada K.Chothe Murugan Subbiah Aswathy Sebastian Istvan Albert Aziz Ul-Rahman Bhushan M Jayarao Suresh V.Kuchipudi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21年第2期64-72,共9页
Objective:To carry out the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and evolutionary analysis of three avian orthoavulavirus 1(AOAV-1)isolates from poultry workers with respiratory symptoms.Methods:Using Illumina Mi Seq,whole-genome ... Objective:To carry out the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and evolutionary analysis of three avian orthoavulavirus 1(AOAV-1)isolates from poultry workers with respiratory symptoms.Methods:Using Illumina Mi Seq,whole-genome sequencing was carried out to assess the 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three AOAV-1 isolates.A phylogenetic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ll coding genes was done using bioinformatics tools.Results:Phylogenetic analysis and genetic distance estimation suggested a close relationship among human-and avian-originated velogenic strains of genotypeⅩⅢ,sub-genotypeⅩⅢ.2.1.Several substitutions in the significant structural and biological motifs were exclusively identified in the human-originated strains.Conclusions:To our knowledge,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a velogenic AOAV-1 isolate from natural infection of the human upper respiratory tract.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e evolution and zoonotic potential of velogenic AOAV-1 in a disease endemic set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ian orthoavulavirus 1 Human originated strain Zoonotic potential Evolution genotype Poultry worker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