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曲霉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其遗传转化系统 被引量:37
1
作者 周礼红 李国琴 +1 位作者 王正祥 诸葛健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3-428,共6页
原生质体是研究和建立真菌遗传转化系统的重要工具。为了建立原生质体介导的红曲霉遗传转化系统,考察了各种细胞壁裂解酶和渗透压稳定剂等对红曲霉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将红曲霉分生孢子在铺有玻璃纸的平板上30℃培养30~40h收获... 原生质体是研究和建立真菌遗传转化系统的重要工具。为了建立原生质体介导的红曲霉遗传转化系统,考察了各种细胞壁裂解酶和渗透压稳定剂等对红曲霉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将红曲霉分生孢子在铺有玻璃纸的平板上30℃培养30~40h收获的菌丝体最有利于原生质体的形成和释放。红曲霉菌丝体形成和释放原生质体最适裂解酶和酶解时间分别为:0.3%lysingenzyme、0.1%cellulase和1%snailase的酶组合,30℃作用2.5h;最适渗透压稳定剂是:1mol/LMgSO4。最适合原生质体再生的培养基为含0.6mol/L蔗糖的CM培养基。原生质体液涂布单层再生培养基的方法,再生率最高,菌株M34和N18分别为8.5%和36.4%。在PEG和CaCl2存在下,以潮霉素B为抗生素选择标记,用质粒pBC Hygro和pNL1共转化菌株M34原生质体,每微克DNA可获得100个稳定转化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原生质体 形成与再生 遗传转化系统
下载PDF
葡萄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云 冯慧 田砚亭 《生物工程进展》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9-52,共4页
本文从目的基因、遗传转化途径、再生系统以及筛选和鉴定四个方面评述了近 10年来葡萄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与其它植物相比 ,葡萄遗传转化较困难 ,迄今为止仅获得了较少的转基因植株。葡萄再生频率低和葡萄组织对卡那霉素选择的敏感均... 本文从目的基因、遗传转化途径、再生系统以及筛选和鉴定四个方面评述了近 10年来葡萄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与其它植物相比 ,葡萄遗传转化较困难 ,迄今为止仅获得了较少的转基因植株。葡萄再生频率低和葡萄组织对卡那霉素选择的敏感均是遗传转化困难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遗传转化 再生系统 基因工程 育种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西瓜遗传转化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志忠 吴菁华 吕柳新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4-137,共4页
利用带有内含子的GUS基因的瞬时表达,研究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西瓜遗传转化的若干因素。结果表 明:西瓜子叶块外植体对潮霉素较为敏感,15 mg/L是适宜的筛选浓度,可明显抑制非转化组织的生长;脱菌过程中 采用500 mg/L的头孢霉素,对外植... 利用带有内含子的GUS基因的瞬时表达,研究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西瓜遗传转化的若干因素。结果表 明:西瓜子叶块外植体对潮霉素较为敏感,15 mg/L是适宜的筛选浓度,可明显抑制非转化组织的生长;脱菌过程中 采用500 mg/L的头孢霉素,对外植体生长影响较小;农杆菌菌株EHA105对西瓜子叶块的侵染能力较强;预培养有 利于转化;共培养3-4 d有利于提高转化频率并避免了农杆菌的过度生长;OD600值为0.3的菌液侵染10min效果最 佳;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乙酰丁香酮可提高转化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体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番茄遗传转化体系优化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珍 朱诚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5-620,共6页
研究不同的番茄基因型、培养基类型、苗龄、外植体类型、植物表达载体和选择系统等对番茄再生和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7d苗龄的子叶或13d苗龄的下胚轴,预培养2d,侵染20min,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玉米素(1.0~2.0mg·... 研究不同的番茄基因型、培养基类型、苗龄、外植体类型、植物表达载体和选择系统等对番茄再生和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7d苗龄的子叶或13d苗龄的下胚轴,预培养2d,侵染20min,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玉米素(1.0~2.0mg·L^-1)和IAA(0.1~0.2mg·L^-1),以75~100mg·L^-1的卡那霉素筛选,番茄的转化频率最高,分别为51.4%和37.5%.且以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为筛选标记的质粒p2301和pBI121作为植物表达载体,其转化频率高于以潮霉素抗性基因为筛选标记的植物表达载体p13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农杆菌介导 遗传转化系统
下载PDF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满若君 李杨瑞 卜朝阳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10,共5页
蝴蝶兰是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很高的著名盆栽植物,用种子、茎尖、茎段、根尖、叶、花梗等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均获得了成功。不同外植体、不同培养基和不同激素种类及配比、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组合对蝴蝶兰原球茎诱导率有显著影响。在兰... 蝴蝶兰是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很高的著名盆栽植物,用种子、茎尖、茎段、根尖、叶、花梗等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均获得了成功。不同外植体、不同培养基和不同激素种类及配比、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组合对蝴蝶兰原球茎诱导率有显著影响。在兰花的转基因研究中,以基因枪法成功转化的报道最多,其次是农杆菌介导法,其它转化方法还有PEG法、电激法、花粉管通道法等。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蝴蝶兰遗传转化体系,为以后目的外源基因的转入奠定基础,同时对于蝴蝶兰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以及生物技术在兰花上的应用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组织培养 遗传转化体系
下载PDF
加工番茄遗传转化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录霞 郝青南 +3 位作者 马超 段小瑜 牛建新 马兵钢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6-241,共6页
加工番茄种子出芽后7-8 d,子叶剪成约0.2-0.4 cm,0.3-0.5 cm的小块,以MS+B5为基本培养基,附加IAA0.2 mg/L分别与0.5,1.0,1.5,2.0,2.5 mg/L的6-BA/ZT/TDZ组合;6-BA2.0 mg/L分别与0.0,0.05,0.1,0.2,0.5,1.0 mg/L的IAA/IBA/NAA组合。经诱... 加工番茄种子出芽后7-8 d,子叶剪成约0.2-0.4 cm,0.3-0.5 cm的小块,以MS+B5为基本培养基,附加IAA0.2 mg/L分别与0.5,1.0,1.5,2.0,2.5 mg/L的6-BA/ZT/TDZ组合;6-BA2.0 mg/L分别与0.0,0.05,0.1,0.2,0.5,1.0 mg/L的IAA/IBA/NAA组合。经诱芽比较,在不同浓度6-BA/ZT/TDZ与0.2mg/LIAA组合中,出芽率最高的培养基为MS+ZT1.0 mg/L+IAA0.2 mg/L和MS+TDZ2.0 mg/L+IAA0.2 mg/L。在不同浓度的IAA/IBA/NAA与6-BA2.0 mg/L组合中,IAA明显优于NAA和IBA,筛选出MS+2.0 mg/L6-BA+1.0 mg/LIAA为最佳生芽培养基。以1/2MS添加NAA//BA0.0,0.1,0.2,0.5,1.0 mg/L进行生根比较,再生芽在MS+0.5 mg/L IBA生根培养基上生根最好,并发育成完整的小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番茄 遗传转化 再生体系 子叶
下载PDF
植物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骆翔 刘志颐 +3 位作者 章树民 申硕 王德福 王劲松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5期234-240,共7页
转基因技术是当今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是研究基因功能及作物改良的重要技术。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医学、食品、生物及能源等领域应用广泛、发展迅速,已开发出多种产品并投入市场。为了进一步推动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本研究总结了... 转基因技术是当今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是研究基因功能及作物改良的重要技术。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医学、食品、生物及能源等领域应用广泛、发展迅速,已开发出多种产品并投入市场。为了进一步推动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本研究总结了农杆菌介导、聚乙二醇介导等植物常用的遗传转化方法;介绍了愈伤组织系统、原生质体系统等受体系统,简介了启动子、标记基因、报告基因等表达载体构建的重要因素,并分析了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及局限,对新近出现的植物转化方法,也进行了推介和评述。最后,对公众关心的转基因技术安全性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技术 遗传转化 受体系统 表达载体系统 安全性
下载PDF
芍药和牡丹的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体系构建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润龙 王小斌 +3 位作者 邵灵梅 李丹青 夏宜平 张佳平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5-247,共13页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和牡丹(P.suffruticosa)的组织培养技术经过了多年的发展,至今仍存在着褐化、玻璃化和污染严重,以及分化困难、再生效率不高、生根难等问题。本篇综述论述了芍药和牡丹组织培养体系构建的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它...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和牡丹(P.suffruticosa)的组织培养技术经过了多年的发展,至今仍存在着褐化、玻璃化和污染严重,以及分化困难、再生效率不高、生根难等问题。本篇综述论述了芍药和牡丹组织培养体系构建的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它们的遗传转化体系研究现状,这有助于全面了解芍药和牡丹的组织培养进展,并为将来构建其稳定、高效的过表达和敲除/沉默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牡丹 组织培养 高效繁育 遗传转化体系 基因功能研究
原文传递
农杆菌介导的假俭草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芳 王舟 +2 位作者 宗俊勤 刘建秀 佘建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4-192,共9页
以假俭草优良种质‘E126’为受体材料,以HPT基因为报告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入ZjDREB1基因。研究了转化体系中筛选剂和抑菌素对胚性愈伤组织生长和绿苗分化的影响,以及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愈... 以假俭草优良种质‘E126’为受体材料,以HPT基因为报告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入ZjDREB1基因。研究了转化体系中筛选剂和抑菌素对胚性愈伤组织生长和绿苗分化的影响,以及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筛选和再生苗筛选的最佳潮霉素浓度均为30 mg/L,头孢霉素作为抑菌素的最佳浓度为400 mg/L;菌液OD600值为0.3,侵染30 min,共培养3 d为最优转化条件。经PCR检测,初步获得10株转基因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俭草 农杆菌介导 ZjDREB1 遗传转化体系 建立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矮牵牛遗传转化体系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孙艳香 李美茹 张晓月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77-179,共3页
研究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矮牵牛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最佳的不定芽诱导分化和继代培养基为:MS+6-BA1.5mg/L+NAA0.2mg/L;选择培养基中30mg/L卡那霉素和300mg/L的头孢霉素是适宜的抗生素使用浓度;侵染过程中0.05MPa负压处理5min和共... 研究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矮牵牛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最佳的不定芽诱导分化和继代培养基为:MS+6-BA1.5mg/L+NAA0.2mg/L;选择培养基中30mg/L卡那霉素和300mg/L的头孢霉素是适宜的抗生素使用浓度;侵染过程中0.05MPa负压处理5min和共培养过程中添加20mg/L的乙酰丁香酮均可提高转化效率。卡那霉素抗性植株经2次选择继代培养后,PCR检测全部为阳性.对部分PCR阳性植株进行PCR-Southern杂交,证实外源基因已整合进入矮牵牛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牵牛 遗传转化 再生体系
下载PDF
矮牵牛Tidal Wave品种遗传转化受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1
11
作者 武术杰 李邱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15,27,共3页
以矮牵牛Tidal Wave品种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质量浓度激素的MS基本培养基上诱导培养,通过器官发生途径获得再生植株。在附加3.0mg/LBA、0.3mg/LNAA的培养基上获得了90%以上芽的再生率。再生芽在附加0.02mg/LNAA、1.0mg/LKT、5... 以矮牵牛Tidal Wave品种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质量浓度激素的MS基本培养基上诱导培养,通过器官发生途径获得再生植株。在附加3.0mg/LBA、0.3mg/LNAA的培养基上获得了90%以上芽的再生率。再生芽在附加0.02mg/LNAA、1.0mg/LKT、5.0mg/LGA3的培养基上发育良好。在3种选择抗生素的筛选中发现,叶片对潮霉素和庆大霉素较为敏感,这2种抗生素质量浓度为5mg/L时,2周内可将外植体全部杀死;而卡那霉素质量浓度达到15mg/L时,芽分化才被完全抑制。因此可确定卡那霉素为理想的选择抗生素,其选择压质量浓度为15mg/L。2种抑菌抗生素中,头孢霉素对叶片再生影响较大;而250mg/L的羧苄青霉素能有效地抑制农杆菌菌株LBA4404的生长,却对矮牵牛叶片的芽分化影响不大,为适宜的抑菌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牵牛 组织培养 遗传转化 再生体系
下载PDF
多年生黑麦草多基因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12
12
作者 麻冬梅 郭林娜 +2 位作者 金凤霞 李会文 许兴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7,共5页
以多年生黑麦草品种玲珑的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建立了适用于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组织培养体系,并对耐盐相关基因SOS1、SOS2、SOS3、CBL10和BAR基因进行转化。结果表明,以成熟种子作为外植体诱导胚性愈伤的最佳培养基为MS+7mg/L 2,4-D+500... 以多年生黑麦草品种玲珑的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建立了适用于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组织培养体系,并对耐盐相关基因SOS1、SOS2、SOS3、CBL10和BAR基因进行转化。结果表明,以成熟种子作为外植体诱导胚性愈伤的最佳培养基为MS+7mg/L 2,4-D+500mg/L水解酪蛋白,最佳分化培养基为2.0mg/L 6-BA+0.2mg/L 2,4-D;愈伤筛选和再生苗筛选的最佳除草剂浓度为5mg/L PPT;筛选出的最佳侵染时间为20min,共培养时间为2d,建立了多年生黑麦草有效的遗传转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黑麦草 遗传转化体系 农杆菌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花生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11
13
作者 乔利仙 于新玲 +3 位作者 隋炯明 范乾程 孙世孟 王晶珊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44-1248,F0003,共6页
以花生胚小叶及其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通过评估外植体GUS基因瞬时表达率,优化花生遗传转化条件。结果表明,侵染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2-氮吗啉乙烷磺酸(MES)150mg/L或烟草提取物0.5ml/30ml有利于提高胚小叶外植... 以花生胚小叶及其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通过评估外植体GUS基因瞬时表达率,优化花生遗传转化条件。结果表明,侵染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2-氮吗啉乙烷磺酸(MES)150mg/L或烟草提取物0.5ml/30ml有利于提高胚小叶外植体GUS瞬时表达率;采用针刺法辅助农杆菌介导转化,其胚小叶外植体多点GUS瞬时表达率(29.1%)明显高于未针刺的对照(12.1%);利用愈伤组织作为转化受体,其多点GUS瞬时表达率高达70.1%。利用此优化体系进行花生遗传转化,获得的抗性苗2011年经嫁接、移栽于试验田,PCR检测获得了T0代转基因植株,2012年部分T1代植株也检测出目的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 ) 遗传转化体系 针刺法 胚小叶 愈伤组织 GUS瞬时表达
下载PDF
高粱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宣雨 王青云 +1 位作者 刘树君 宋松泉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6-223,共8页
高粱(Sorghum bicolor)是一种重要的多用途作物,其遗传转化研究对于高粱的分子育种和分子遗传学基础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高粱遗传转化的方法、标记基因、遗传转化的启动子和受体系统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高粱遗传转化应当集... 高粱(Sorghum bicolor)是一种重要的多用途作物,其遗传转化研究对于高粱的分子育种和分子遗传学基础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高粱遗传转化的方法、标记基因、遗传转化的启动子和受体系统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高粱遗传转化应当集中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转化 标记基因 启动子 受体系统 高粱
原文传递
Establishment of a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rmoanaerobacter tengcongensis 被引量:9
15
作者 Bo Liu Chuan Wang +1 位作者 Haihua Yang Huarong Tan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561-570,共10页
The whole-genome sequence of Thermoanaerobacter tengcongensis, an anaerobic thermophilic bacterium isolated from the Tengchong hot spring in China, was completed in 2002. However, in vivo studies on the genes of this ... The whole-genome sequence of Thermoanaerobacter tengcongensis, an anaerobic thermophilic bacterium isolated from the Tengchong hot spring in China, was completed in 2002. However, in vivo studies on the genes of this strain have been hindered in the absence of genetic manipul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establish such a system, the plasmid pBOL01 containing the replication origin of the T. tengcongensis chromosome and a kanamycin resistance cassette, in which kanamycin resistance gene expression was controlled by the tte1482 promoter from T. tengcongensis, was constructed and introduced into T. tengcongensis via electroporation. Subsequently, the high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ccurred when using freshly cultured T. tengcongensis cells without electroporation treatment, suggesting that T. tengcongensis is naturally competent under appropriate growth stage. A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for this strain was then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se important components, and this system was proved to be available for studying physiological characters of T. tengcongensis in vivo by means of hisG gene disruption and compleme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anaerobacter tengcongensis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Gene disruption and complementation
原文传递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花魔芋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盈 林拥军 +1 位作者 柴鑫莉 孙明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59-564,共6页
本研究以潮霉素抗性基因为选择标记,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花魔芋(Amorphophalluskonjac)的遗传转化体系。同时探讨了魔芋愈伤组织的培养基、筛选剂和筛选时间等因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通过筛选时间不同的两个转化试验,分别从300个花... 本研究以潮霉素抗性基因为选择标记,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花魔芋(Amorphophalluskonjac)的遗传转化体系。同时探讨了魔芋愈伤组织的培养基、筛选剂和筛选时间等因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通过筛选时间不同的两个转化试验,分别从300个花魔芋愈伤组织中得到了16个和18个具有潮霉素抗性的愈伤组织,其抗性愈伤率为5.33%和6.00%。获得的抗性愈伤组织进一步在分化培养基上进行分化,其分化效率分别为31.2%和22.2%。移栽后,分别得到了39株和36株成活植株。PCR检测表明分别有26株和21株再生花魔芋出现了800bp的特异性扩增带型,其阳性率分别为66.7%和58.3%。随机挑取20个PCR阳性植株的DNA进行斑点杂交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花魔芋的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魔芋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体系
下载PDF
地被菊‘中国红’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9
17
作者 毛洪玉 周杨 +1 位作者 刘迪 贾红梅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2-677,共6页
为建立地被菊‘中国红’的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以其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研究其对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的影响,并利用根瘤农杆菌介导法对地被菊‘中国红’叶片进行遗传转化,研究影响菊花转化的若干因素,建... 为建立地被菊‘中国红’的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以其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研究其对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的影响,并利用根瘤农杆菌介导法对地被菊‘中国红’叶片进行遗传转化,研究影响菊花转化的若干因素,建立一套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地被菊‘中国红’在MS+2.0mg·L-16-BA+0.2mg·L-1NAA的培养基上获得了最高的不定芽分化率(89.6%);地被菊‘中国红’的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0.3mg·L-1NAA,生根率达100%;其叶片外植体的遗传转化条件:OD600=0.6、农杆菌侵染时间为7min、共培养48h、延迟培养2d、卡那霉素筛选浓度为15mg·L-1、头孢霉素抑菌浓度为300mg·L-1。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菊花的基因工程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叶片 再生体系 遗传转化体系
下载PDF
Current status of genetic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ed in cucumber(Cucumis sativus L.) 被引量:8
18
作者 WANG Shun-li Seong Sub Ku +3 位作者 YE Xing-guo HE Cong-fen Suk Yoon Kwon Pil Son Cho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469-482,共14页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technique for functional genomics study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of plants. Until now,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methods using cotyledon as explants has been the major...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technique for functional genomics study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of plants. Until now,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methods using cotyledon as explants has been the major approach for cucumber, and its frequency has been up to 23%. For example, significantly enhancement of the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this plant species was achieved from the cotyledon explants of the cultivar Poinsett 76 infected by Agrobacterium strains EHA105 with efficient positive selection system in lots of experiments. This review is to summarize som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cucumber regeneration an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ncluding target genes, selection systems and the ways of transgene introduction, and then to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for the increasing of cucumber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In the future, it is high possible for cucumber to be potential bioreactor to produce vaccine and biomaterials for human be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umis sativus L. plant regeneration genetic transformation positive selection system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花椰菜遗传转化体系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桂华 巩振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9-102,共4页
以花椰菜栽培品种“春秋”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 ,在携带 Ca MV Bari- 1基因 的根癌农杆菌菌种 GV310 1的介导下 ,对影响花椰菜遗传转化的诸因素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转化体系 ,其转化率分别达 2 .31%和 2 .5 6 %。在... 以花椰菜栽培品种“春秋”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 ,在携带 Ca MV Bari- 1基因 的根癌农杆菌菌种 GV310 1的介导下 ,对影响花椰菜遗传转化的诸因素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转化体系 ,其转化率分别达 2 .31%和 2 .5 6 %。在这一转化体系中 ,首先将过夜培养的农杆菌用 MS无机盐液体培养基稀释 5倍或 10倍 ,感染经 2~ 3d预培养的子叶和下胚轴外植体 30 s,然后进行黑暗共培养 1d,外植体经表面灭菌后转接到含 5 0 0mg/ L 羧苄青霉素的分化培养基上。 3周后 ,将分化的不定芽切成 0 .5 cm见方的小块 ,接种在选择培养基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农杆菌介导 遗传转化体系
下载PDF
菊花‘金不凋’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8
20
作者 吴志苹 高亦珂 +1 位作者 范敏 高耀辉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0-158,共9页
‘金不凋’属于典型的日中性菊花,可作为日中性菊花开花分子机理的理想研究材料,目前尚未建立‘金不凋’的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以‘金不凋’叶片为外植体,分别对影响再生及转化体系的主要因素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金不凋’叶盘... ‘金不凋’属于典型的日中性菊花,可作为日中性菊花开花分子机理的理想研究材料,目前尚未建立‘金不凋’的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以‘金不凋’叶片为外植体,分别对影响再生及转化体系的主要因素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金不凋’叶盘愈伤组织的不定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5 mg/L,不定芽分化率为90.0%,平均再生不定芽数达5.5556个;相关性分析表明褐化率与愈伤诱导率以及平均再生愈伤组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试管苗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生根率为100%。在‘金不凋’再生体系建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其遗传转化体系:‘金不凋’叶盘经过24 h预培养,在菌液浓度OD600=0.6的农杆菌中侵染10 min,共培养2 d,延迟培养5 d,叶片不定芽分化潮霉素临界浓度为2 mg/L,生根筛选潮霉素临界浓度为5 mg/L时,转化效率最高。通过潮霉素抗性筛选和PCR鉴定,获得3株PCR阳性菊花苗,转基因阳性苗频率为2.5%,本研究为‘金不凋’的基因工程育种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叶盘 再生体系 农杆菌介导 遗传转化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