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东岩体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及成矿专属性探讨 被引量:28
1
作者 张成江 《铀矿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23-234,共12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贵东岩体花岗岩的成因类型,认为该岩体花岗岩是复成因的,其中:隘子岩体花岗岩为I型;下庄岩体、γ_5^(2-3),γ_2^(3-1)花岗岩为S型;鲁溪岩体介于I型与S型之间。岩石成因类型不同,是造成该岩体东西部铀成矿差异的主要原因... 本文主要研究了贵东岩体花岗岩的成因类型,认为该岩体花岗岩是复成因的,其中:隘子岩体花岗岩为I型;下庄岩体、γ_5^(2-3),γ_2^(3-1)花岗岩为S型;鲁溪岩体介于I型与S型之间。岩石成因类型不同,是造成该岩体东西部铀成矿差异的主要原因。此外,在隘子岩体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中首次发现了较多的自然金,经对比证实,隘子岩体具有产金花岗岩基本特征,有必要在该区进行金矿普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 花岗岩 类型 成矿
下载PDF
天山北部拟南芥种群间形态和物候特征的选择分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沈雪莹 刘彤 +1 位作者 曾晓玲 张卫宾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408-415,共8页
将从天山北部不同地理区域采集的7个拟南芥种群在同质园中种植,研究干湿2种处理下不同种群的表型分化特点及其自然选择特征,分析拟南芥在不同地区表型分化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实验观测的株高、株高/根长、分支数等9个特征在种群间差... 将从天山北部不同地理区域采集的7个拟南芥种群在同质园中种植,研究干湿2种处理下不同种群的表型分化特点及其自然选择特征,分析拟南芥在不同地区表型分化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实验观测的株高、株高/根长、分支数等9个特征在种群间差异显著,其中分枝数、果实总数、株高/根长、成熟时间以及间隔时间5个特征在交互作用下呈现出显著差异。聚类分析发现2种处理下都将干旱地区种群归为一类,湿润地区的种群归为另一类,种群间特征的多重比较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干旱还是湿润处理,自然选择对拟南芥各种群的株高、分枝数、莲座叶大小、株高/根长、叶片数等特征的选择均定向增加;干旱处理下,对额敏种群的开花物候的选择定向减小,而湿润条件下对青河2繁殖时间(间隔时间)的选择则为定向增加。总结认为:天山北部拟南芥种群间株高、分枝数、株高/根长、果实总数、开花时间、成熟时间、间隔时间、莲座叶大小和开花时叶片数已经发生了遗传特化,降水是其发生的主要环境因子,自然选择是种群间表型分化主要动力,但不排除地理隔离的因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自然选择 表型分化 遗传特化
下载PDF
中太平洋CP区中新世CP30孔的沉积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锐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34-638,共5页
由于前人对中太平洋中新世的沉积特征及成因研究较少,笔者根据在中太平洋CP区采集的CP30孔柱状样品的测试分析结果,系统阐述了中新世的沉积物特征及元素含量在垂向的演变规律,利用grapher、spss软件及投点方式对所有样品的常、微量元素... 由于前人对中太平洋中新世的沉积特征及成因研究较少,笔者根据在中太平洋CP区采集的CP30孔柱状样品的测试分析结果,系统阐述了中新世的沉积物特征及元素含量在垂向的演变规律,利用grapher、spss软件及投点方式对所有样品的常、微量元素进行了R型因子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元素的组合特征及其成因专属性,并对其沉积物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太平洋 中新世 CP30孔 沉积特征 成因专属性
下载PDF
花岗岩型铀矿床的三种成矿模式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翟建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24-130,共7页
花岗岩型铀矿床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作者认为可用“演化成矿”、“活化成矿”及“演化和活化混合成矿”三种成因模式概括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的成矿过程。对三种模式的成矿机理及找矿意义的研究表明,与不同成因系列产铀花岗岩有关的铀矿... 花岗岩型铀矿床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作者认为可用“演化成矿”、“活化成矿”及“演化和活化混合成矿”三种成因模式概括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的成矿过程。对三种模式的成矿机理及找矿意义的研究表明,与不同成因系列产铀花岗岩有关的铀矿床成因专属性存在着差别。与改造型产铀花岗岩有关的铀矿床成因类型较多,上述三种成因模式均可见到,而与同熔型产铀花岗岩有关的铀矿床则以“演化成矿”为主。属不同成矿模式的铀矿床其铀富集机理和成矿过程也不尽相同,故其找矿判别标志也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 花岗岩型 成矿模式 找矿 矿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