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
作者 马渐新 周荣华 +1 位作者 董玉琛 贾继增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综述了小麦抗条锈病基因染色体定位及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并对几种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潜力作了比较分析,特别是对SSR、ISSR、AFLP等新型分子标记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基因定位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定位水稻芽期耐冷性基因 被引量:63
2
作者 严长杰 李欣 +3 位作者 程祝宽 于恒秀 顾铭洪 朱立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4-138,共5页
利用籼稻品种南京11和粳稻品种巴利拉的F1花药进行组织培养,获得67个加倍单倍体植株(DoubledhaPloid,DH)。以该群体构建了一张包含131个RFLP标记的水稻分子图谱。以芽期的死苗率为指标,评定亲本及各DH系在低温(4~5C)条件下的耐... 利用籼稻品种南京11和粳稻品种巴利拉的F1花药进行组织培养,获得67个加倍单倍体植株(DoubledhaPloid,DH)。以该群体构建了一张包含131个RFLP标记的水稻分子图谱。以芽期的死苗率为指标,评定亲本及各DH系在低温(4~5C)条件下的耐冷性。结果表明:死苗率在DH群体中呈双峰连续分市,表明芽期耐冷性是由主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将死苗率作为数量性状进行QTL的区间作图分析,发现在第7染色体上G379b-RG4区间存在有与耐冷性有关的基因(Cts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倍单倍体 芽期 耐冷性 基因定位 水稻
下载PDF
水稻光敏核不育基因pms3的精细定位 被引量:27
3
作者 李香花 王伏林 +1 位作者 陆青 徐才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0-314,共5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水稻晚粳品种农垦 5 8转变为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 5 8S的突变位点 ,并精细定位光敏不育基因pms3,我们利用农垦 5 8S/15 14杂交组合的 F1 进行花药培养构建了一个 DH群体 ,验证了在该群体中光敏不育受 pms1、pms3两对基因... 为了进一步研究水稻晚粳品种农垦 5 8转变为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 5 8S的突变位点 ,并精细定位光敏不育基因pms3,我们利用农垦 5 8S/15 14杂交组合的 F1 进行花药培养构建了一个 DH群体 ,验证了在该群体中光敏不育受 pms1、pms3两对基因的控制 ,并根据分子标记分析选择第 12染色体是 15 14基因型、第 7染色体农垦 5 8S基因型的 DH系 DH80与农垦 5 8S杂交构建一个 pms3光敏不育单基因分离的群体。根据 F3家系的育性分离情况推测出 F2 的基因型 ,结合分子标记分析进一步验证了 pms3在第 12染色体上的位置 ,并将其定位在 RFL P标记 M36和 RZ2 6 1之间 ,与两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1.5 c M和 3.0 5 c M,为启动 pms3区域的染色体步查打下了基础。同时还比较分析了 RFL P标记在 DH群体及F2 群体中的分离情况 ,发现第 12染色体上 pms3区域在 F2 群体中正常分离的多个标记在 DH群体中发生了严重的偏分离 ,另外还发现 DH群体第 3、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敏核不育基因pms3 基因定位 花药培养
下载PDF
稻米食味品质的遗传和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朱昌兰 翟虎渠 万建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54-460,共7页
食味品质是最重要的稻米品质性状之一。从淀粉组成和结构与食味品质的关系、食味品质性状的基因定位和QTL分析以及淀粉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及其基因对淀粉品质的表达调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关键词 基因定位 表达调控 分子生物学 稻米 食味品质 遗传
下载PDF
节节麦抗穗发芽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其抗性机理 被引量:30
5
作者 兰秀锦 郑有良 +3 位作者 刘登才 魏育明 颜泽洪 周永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15,共4页
利用长休眠的河南节节麦与四倍体小麦矮兰麦杂交并经人工加倍合成的新六倍体小麦RSP,其节节麦抗穗发芽特性得到表达。通过对RSP不同灌浆期及不同发芽处理研究表明,在开花后35d的穗发芽高峰期其发芽率也仅为6.06%。其抗穗发芽的因素主... 利用长休眠的河南节节麦与四倍体小麦矮兰麦杂交并经人工加倍合成的新六倍体小麦RSP,其节节麦抗穗发芽特性得到表达。通过对RSP不同灌浆期及不同发芽处理研究表明,在开花后35d的穗发芽高峰期其发芽率也仅为6.06%。其抗穗发芽的因素主要来自种子的抑制,麦穗的机械作用和颖壳内含物的抑制较次。利用RSP对节节麦的抗穗发芽基因进行定位分析,结果表明,RSP的抗穗发芽基因是隐性单基因位于2D染色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节麦 育种 小麦 抗穗发芽 基因定位 染色体 抗性机理
下载PDF
水稻抽穗期的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罗林广 翟虎渠 万建民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119-126,共8页
该文阐述了水稻抽穗期的遗传研究进展。水稻抽穗期的多样性是由于感光性与基本营养生长特性的多样组合形成的 ,其复杂的遗传表现是由多个感光基因及其修饰基因、基本营养生长性基因及其修饰基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并概述了水稻抽穗期基因... 该文阐述了水稻抽穗期的遗传研究进展。水稻抽穗期的多样性是由于感光性与基本营养生长特性的多样组合形成的 ,其复杂的遗传表现是由多个感光基因及其修饰基因、基本营养生长性基因及其修饰基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并概述了水稻抽穗期基因的定位及QTL定位的现状 ,讨论了水稻抽穗期遗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抽穗期 遗传学 基因定位 QTL定位
下载PDF
小麦品种苏麦3号抗赤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姚金保 葛永福 +3 位作者 王书文 姚国才 周朝飞 钱存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50-453,共4页
本研究以苏麦3号为染色体供体,一套“中国春”小麦单体系列分别作为受体和轮回母本,连续回交4次,并建立两套独立转育的重复系,对赤霉病抗性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重复系Ⅰ中,苏麦3号染色体2B、3B和6B与赤霉病抗性有关;重复系... 本研究以苏麦3号为染色体供体,一套“中国春”小麦单体系列分别作为受体和轮回母本,连续回交4次,并建立两套独立转育的重复系,对赤霉病抗性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重复系Ⅰ中,苏麦3号染色体2B、3B和6B与赤霉病抗性有关;重复系Ⅱ中,染色体7A、2B、3B和6B与赤霉病抗性有关。由此推断,苏麦3号的抗性基因位于染色体2B、3B和6B上,染色体7A是否具有抗性基因,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2D染色体载有促进赤霉病扩展的感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染色体代换系 基因定位
下载PDF
水稻半矮秆基因sd-g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梁国华 顾铭洪 +1 位作者 潘学彪 程祝宽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97-304,共8页
以标志基因系和IR36三体为工具材料,通过杂交,研究了籼稻矮秆材料双矮所携半矮秆基因sd-g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结果表明:半矮秆基因sd-g与标志基因系M4所携隐性主基因gh-1和M27所携隐性主基因n1表现连锁。sd... 以标志基因系和IR36三体为工具材料,通过杂交,研究了籼稻矮秆材料双矮所携半矮秆基因sd-g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结果表明:半矮秆基因sd-g与标志基因系M4所携隐性主基因gh-1和M27所携隐性主基因n1表现连锁。sd-g与gh-1之间的交换值为24.33%±3.96%,sd-g与n1之间的交换值为29.44%±4.81%。由于gh-1和n1均位于第5染色体,因而推定sd-g位于第5染色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半矮秆基因 三体 染色体 定位
下载PDF
水稻半矮秆基因sd-n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欣 徐金凤 +3 位作者 王兴稳 严长杰 梁国华 顾铭洪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0-44,共5页
以籼型标志基因系和IR3 6三体为工具材料 ,通过杂交研究籼稻矮秆材料一枝腊双矮所携半矮秆基因sdn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结果表明 :半矮秆基因sdn与标志基因系 0 1 5所携金黄颖基因 gh 1、标志基因系 0 1 3所携苞颈叶基因nl 1、标志基因系 ... 以籼型标志基因系和IR3 6三体为工具材料 ,通过杂交研究籼稻矮秆材料一枝腊双矮所携半矮秆基因sdn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结果表明 :半矮秆基因sdn与标志基因系 0 1 5所携金黄颖基因 gh 1、标志基因系 0 1 3所携苞颈叶基因nl 1、标志基因系 0 1 0所携黑壳基因Bh、标志基因系 0 2 3所携叶片无毛基因 gl表现连锁 ,sd n与 gh 1、nl 1、Bh、gl之间的重组值分别为 3 0 .1 9%± 0 .1 8%、2 8.0 9%± 0 .2 %、2 8.3 3 %± 3 .2 7%、3 4.80 %± 0 .1 7%。因 gh 1、nl 1、Bh、gl基因均位于第 5染色体上 ,故推定sd n基因也位于第 5染色体上 ,其排列位置可能是 gh 1sdnnl 1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半矮秆基因sd-n 染色体定位 标志基因 籼稻
下载PDF
水稻半矮秆基因sd-t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欣 顾铭洪 +3 位作者 梁国华 徐金凤 陈宗祥 杨海生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3-40,共8页
以籼型标志基因系和IR36三体为工具材料,通过杂交研究了籼稻矮秆材料矮泰引-2所携半矮秆基因Sd-t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结果表明,半矮秆基因Sd-t与标志基因系019所携紫果皮基因Prp-b、标志基因系B30所携无叶舌... 以籼型标志基因系和IR36三体为工具材料,通过杂交研究了籼稻矮秆材料矮泰引-2所携半矮秆基因Sd-t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结果表明,半矮秆基因Sd-t与标志基因系019所携紫果皮基因Prp-b、标志基因系B30所携无叶舌基因1g、标志基因系027所携灰白壳基因Wh表现连锁,sd-t与Prp-b之间的交换值为2.85%±0.52%,sd-t与lg之间的交换值为27.90%±3.81%,sd-t与Wh之间的交换值为38.62%±2.99%。由于Prp-b、lg、Wh基因均位于第4染色体上,因而推定sd-t基因位于第4染色体上,其排列位置可能是Prp-b-sd-t-lg-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半矮秆基因 标志基因 三体 染色体定位
下载PDF
黄瓜雌性性状主控基因CsACS1G的分析及其定位 被引量:20
11
作者 陈惠明 许亮 +4 位作者 卢向阳 易克 许勇 张海英 刘晓虹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20-524,共5页
以不同性别类型的黄瓜为研究材料,通过针对CsACS1G基因设计的特异SCAR引物分析了CsACS1G基因与F基因以及雌性性状之间的关系,并对CsACS1G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CsACSlG基因对具有F基因的不同性型植株的特异性的确存在,CsACS1G与CsACS1... 以不同性别类型的黄瓜为研究材料,通过针对CsACS1G基因设计的特异SCAR引物分析了CsACS1G基因与F基因以及雌性性状之间的关系,并对CsACS1G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CsACSlG基因对具有F基因的不同性型植株的特异性的确存在,CsACS1G与CsACS1基因的差异主要在启动子区。利用北京蔬菜研究中心构建的黄瓜连锁图谱,成功将CsACSlG基因特异的SCAR标记定位在第10连锁群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雌性性状 主控基因 CsACSlG基因 SCAR引物 连锁图谱
下载PDF
甲基对硫磷水解酶基因的克隆与融合表达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智 洪青 +6 位作者 徐剑宏 武俊 张晓舟 张小华 马爱芝 朱军 李顺鹏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20-1026,共7页
利用鸟枪法从甲基对硫磷降解菌DLL 1Peudomonasputida)中克隆了甲基对硫磷水解酶基因 (mpd)片段2 5kb ,并进行了测序。通过软件分析开放阅读框和启动子序列 ,表明该序列中最可能为甲基对硫磷水解酶结构基因的阅读框为 76 9~ 1 794区... 利用鸟枪法从甲基对硫磷降解菌DLL 1Peudomonasputida)中克隆了甲基对硫磷水解酶基因 (mpd)片段2 5kb ,并进行了测序。通过软件分析开放阅读框和启动子序列 ,表明该序列中最可能为甲基对硫磷水解酶结构基因的阅读框为 76 9~ 1 794区域。软件分析还表明该水解酶前端 4 5个氨基酸为典型的信号肽结构。通过PCR扩增了mpd结构基因 ,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 32a中 ,构建了完整的融合表达载体pET MP。转化大肠杆菌BL2 1 (DE3) ,在IPTG的诱导下 2~ 4h甲基对硫磷水解酶表达可以达到最高水平 ;同时还研究了乳糖的诱导效果 ,2 %乳糖诱导 2h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通过PCR反应验证了mpd基因定位于D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枪法 甲基对硫磷水解酶基因 基因分析 融合表达 基因定位
下载PDF
水稻主茎总叶数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钟代彬 罗利军 +5 位作者 梅捍卫 郭龙彪 王一平 余新桥 应存山 黎志康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2,共6页
用一张具有 182个 RFL P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和一套重组自交系 ( RIL)群体 ,对水稻植株主茎总叶片数、叶片生长速率、抽穗期和株高等数量性状进行 QTL区间作图研究 ,定位了影响水稻出叶速率的 8个 QTL ,主茎总叶片数的 2个QTL、抽穗期的 ... 用一张具有 182个 RFL P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和一套重组自交系 ( RIL)群体 ,对水稻植株主茎总叶片数、叶片生长速率、抽穗期和株高等数量性状进行 QTL区间作图研究 ,定位了影响水稻出叶速率的 8个 QTL ,主茎总叶片数的 2个QTL、抽穗期的 3个 QTL和株高的 4个 QTL。对这些 QTL的遗传效应分析并结合先前用同组合材料研究结果 ,为进一步明确一些 QTL的基因功能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如控制水稻主茎总叶片数的一个主效 QTL ,即 QL n3,它同时影响分蘖期出叶速率、抽穗期及株高等数量性状。该位点来自特青的等位基因 ,其加性效应可使水稻在温室冬季短日条件下主茎总叶片数增加1.5叶左右 ,抽穗期延迟 9d,同时具有使分蘖期出叶速率降低 0 .2叶 / 10 d的效应。由于该 QTL位点的基因不受光照长度的影响 ,说明它们有可能是由一个影响水稻基本营养生长期的基因控制或者这些基因紧密连锁 ;而另一个 QTL( QH d8)位点的基因对主茎总叶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自交系 出叶速率 主茎总叶数 基因定位 水稻
下载PDF
小麦抗白粉病新基因的AFLP和SSR标记及其染色体定位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韬 张增艳 +3 位作者 林志珊 陈孝 高珊 辛志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05-1109,共5页
M53(YAV2/TEZ//Ae.squarrosa249)是硬粒小麦与粗山羊草的双二倍体合成种,携带1个抗白粉病新基因,暂命名为Pm-M53,该基因对北京地区白粉病优势生理小种15号表现免疫抗性。本研究利用来源于杂交组合M53/宛7107的1个F2群体,在苗期采用白粉... M53(YAV2/TEZ//Ae.squarrosa249)是硬粒小麦与粗山羊草的双二倍体合成种,携带1个抗白粉病新基因,暂命名为Pm-M53,该基因对北京地区白粉病优势生理小种15号表现免疫抗性。本研究利用来源于杂交组合M53/宛7107的1个F2群体,在苗期采用白粉病15号小种(Blumeriagraminisf.sp.tritici)接种,抗病反应型鉴定表明,抗感比例符合3∶1,说明其抗性受显性单基因控制;对部分F2植株的F3株系的抗病鉴定进一步证明了F2鉴定的可靠性;利用AFLP和SSR标记技术结合F2分离群体对目的基因进行了遗传作图,将目的基因定位在5D染色体的长臂上。其中AFLP标记P16M16-109(Apm109)和P5M16-161(Apm161)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0和3.0cM。SSR标记Xwmc289b、Xgwm583和Xgwm292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0.0、33.0和24.0cM。这些标记位于目的基因的两侧。利用中国春遗传背景的缺-四体和双端体结合AFLP标记Apm109确证了SSR标记定位的可靠性,进一步证明该基因是一个新的抗白粉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抗性基因 遗传作图 染色体定位 抗白粉病基因 AFLP标记 SSR标记 硬粒小麦 新基因
下载PDF
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5
作者 王大刚 李凯 智海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3040-3059,共20页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严重危害世界大豆(Glycine max(L.)Merr.)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大豆对SMV抗病基因的遗传标记定位、候选抗病基因的分析及大豆抗SMV的调控网络等研究取得许多新进展。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严重危害世界大豆(Glycine max(L.)Merr.)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大豆对SMV抗病基因的遗传标记定位、候选抗病基因的分析及大豆抗SMV的调控网络等研究取得许多新进展。大豆对SMV的抗性遗传主要分为数量抗性和质量抗性,其中数量抗性的遗传主要由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对不同SMV株系的质量抗性遗传分别由1对不同的显性基因控制。标记定位研究发现,大豆对SMV数量抗性位点主要分布在大豆的第6、10和13等染色体上。22个对SMV具有单显性质量抗性的基因位点已被标记定位在大豆的第2、6、13和14染色体上,且定位的多数抗病基因位点两侧标记间的物理距离都在1 Mb以内。其中第13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数最多,有Rsv1、Rsv5、RSC3Q、RSC11和RSC12等10个,定位在第2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有8个,如Rsv4、RSC5、RSC6、RSC7和RSC8等,第6和14染色体上各有2个基因位点,分别为RSC15、RSC18和Rsv3、RSC4。参考大豆全基因组序列(http://www.phytozome.net/soybean),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表达谱分析及克隆测序技术等进一步缩小了大豆抗SMV候选基因的筛选范围。目前,在大豆第2染色体上确定的抗SMV候选基因主要有8个:Glyma.02G121400、Glyma.02G121500、Glyma.02G121600、Glyma.02G121800、Glyma.02G121900、Glyma.02G122000、Glyma.02G122100和Glyma.02G122200,在第6染色体上的是Glyma.06G182600,在第13和14染色体上的抗SMV候选基因分别有9个和6个:Glyma.13G184800、Glyma.13G184900、Glyma.13G187900、Glyma.13G190000、Glyma.13G190300、Glyma.13G190400、Glyma.13G190800、Glyma.13G194700、Glyma.13G195100和Glyma.14G204500、Glyma.14G204600、Glyma.14G204700、Glyma.14G205000、Glyma.14G205200、Glyma.14G205300。基于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和转基因操作等技术,研究发现抗SMV相关基因Gm HSP40、Gm PP2C3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抗病基因 标记定位 功能研究
下载PDF
水稻着丝粒附近一个淡绿叶突变相关基因的定位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朱丽 刘文真 +5 位作者 吴超 栾维江 傅亚萍 胡国成 斯华敏 孙宗修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8-234,共7页
在T-DNA插入水稻突变体库中,发现了一个以日本晴为遗传背景的温度钝感型淡绿叶突变体pgl2(palegreen leaf 2)。遗传学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由1对单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与籼稻品种龙特甫杂交,构建F2群体对突变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初... 在T-DNA插入水稻突变体库中,发现了一个以日本晴为遗传背景的温度钝感型淡绿叶突变体pgl2(palegreen leaf 2)。遗传学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由1对单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与籼稻品种龙特甫杂交,构建F2群体对突变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初步定位结果显示目的基因与第8染色体上SSR标记RM331连锁,在该标记附近发展了14对INDEL标记,将突变基因进一步定位于着丝粒上2.37 Mb的区间,并对该区间候选基因进行了分析。突变体叶绿素的总量与对照相仿,但是叶绿素a/b比值趋于1,明显低于对照。推测突变基因可能与叶绿素a、b间的转化有关。还就着丝粒中基因定位的引物设计方法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丝粒 图位克隆 淡绿叶突变体 叶绿素含量 基因定位
下载PDF
梨矮化基因pcDw的SSR标记定位 被引量:16
17
作者 田义轲 王彩虹 +2 位作者 贾彦利 王亮 戴洪义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4-407,共4页
以矮化梨(Pyrus communis L.)与茌梨(P.bretschneideri Rehd.)的F1杂交分离群体共110个单株(3a生,矮化型和正常型各55株)为试材,对来自西洋梨的矮化型突变基因pcDw进行了SSR分子标记研究。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 以矮化梨(Pyrus communis L.)与茌梨(P.bretschneideri Rehd.)的F1杂交分离群体共110个单株(3a生,矮化型和正常型各55株)为试材,对来自西洋梨的矮化型突变基因pcDw进行了SSR分子标记研究。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通过对源自梨、苹果和桃基因组的共40对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引物的筛选,获得了一个与pcDw基因连锁距离为9.3cM的SSR标记KA14210,由此将该基因定位到了梨品种Barlett遗传图谱的第16连锁群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化性状 pcDw基因 SSR标记 图谱定位
下载PDF
黑麂Y染色体的鉴别和Sry基因的克隆及定位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毅 单祥年 +9 位作者 张悦 刘宁生 鲁晓萱 佴文惠 王金焕 陈玉泽 杨凤堂 胡均 张文兴 徐春茂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4-118,共5页
以流式细胞仪分离小麂(Muntiacus reevesi)Y染色体和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Y1,Y2,X+4和1号染色体,利用DOP-PCR技术富集了分离的各单条染色体。然后,将小麂的Y染色体的DOP-PCR产物经Cy3标记后直接作为涂染探针, 应用染色体涂染技术... 以流式细胞仪分离小麂(Muntiacus reevesi)Y染色体和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Y1,Y2,X+4和1号染色体,利用DOP-PCR技术富集了分离的各单条染色体。然后,将小麂的Y染色体的DOP-PCR产物经Cy3标记后直接作为涂染探针, 应用染色体涂染技术与雌雄黑麂的核型标本进行杂交,确认了黑麂真正的Y染色体为Y2染色体。再以黑麂的Y1,Y2,X+4和1号染色体的DOP-PCR产物为模板,用人的特异性的 SRY(sex determining region of the Y chromosome ) 基因引物对其进行扩增,结果表明黑麂只有Y2染色体出现了SRY扩增片段。然后扩增产物克隆和测序,比较它与人的同源性,初步把黑麂的Sry基因定位在Y2染色体上。最后提取雄性黑麂的基因组DNA,并用同一对引物对其进行扩增,亦得到Sry基因的片段,对此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其与Y2染色体得到的Sry基因片段完全一样,与人SRY基因的同源性均为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麂 染色体涂染 DOP-PCR SRY基因 基因定位 偶蹄目
下载PDF
小麦新品系宛原50-2矮秆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被引量:6
19
作者 贾继增 丁寿康 +2 位作者 李月华 张辉 齐秀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97-301,共5页
宛原50—2是一个株高比常用矮源矮,农艺性状较好的新品系.通过21个单体系F_1、F_2的株高和F_2的赤霉酸反应及测交分析,发现该品系携带有4对或4对以上的矮秆基因.其中Rht lS位于染色体4B上;Rht8和Rht9分别位于染色体2D和7B上;一对可能通... 宛原50—2是一个株高比常用矮源矮,农艺性状较好的新品系.通过21个单体系F_1、F_2的株高和F_2的赤霉酸反应及测交分析,发现该品系携带有4对或4对以上的矮秆基因.其中Rht lS位于染色体4B上;Rht8和Rht9分别位于染色体2D和7B上;一对可能通过诱变产生的对赤霉酸不敏感的矮秆基因,暂命名为Rht(Wan),位于染色体4D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矮秆基因 基因定位
下载PDF
一个新的水稻小粒矮秆突变基因的遗传鉴定 被引量:12
20
作者 吴成 李秀兰 +2 位作者 邓晓建 李仁端 杨志荣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0-104,共5页
水稻品系 16 2 d是一个新发现的水稻小粒矮秆突变体。通过对 2 2 1个 SSR标记位点的多态性分析证明 16 2 d是由蜀恢 16 2突变产生的 ,16 2 d和蜀恢 16 2是一对近等基因系。对 F1 和 F2 代的遗传分析表明 16 2 d的矮生性由一对隐性基因... 水稻品系 16 2 d是一个新发现的水稻小粒矮秆突变体。通过对 2 2 1个 SSR标记位点的多态性分析证明 16 2 d是由蜀恢 16 2突变产生的 ,16 2 d和蜀恢 16 2是一对近等基因系。对 F1 和 F2 代的遗传分析表明 16 2 d的矮生性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该基因的表型特点是株高为正常高度的 1/ 4左右 ,籽粒为正常大小的 1/ 4左右 ,结实很差 ,叶短而宽。该基因对赤霉素GA3 敏感 ,不位于 d1基因所在的水稻第 5染色体着丝点附近区域。因此 ,认为 16 2 d突变基因是一个新的水稻小粒矮秆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矫杆基因 遗传鉴定 遗传标记 基因定位 近等基因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