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流域哲罗鲑的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匡友谊 佟广香 +2 位作者 徐伟 孙效文 尹家胜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08-1217,共10页
哲罗鲑(Hucho taimen)是中国土著濒危鱼类,仅黑龙江和新疆存在极小的繁殖群体,本研究利用17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黑龙江流域哲罗鲑4个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流域哲罗鲑野生群体具有中等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其... 哲罗鲑(Hucho taimen)是中国土著濒危鱼类,仅黑龙江和新疆存在极小的繁殖群体,本研究利用17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黑龙江流域哲罗鲑4个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流域哲罗鲑野生群体具有中等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其遗传多样性水平与种群数量具有相关性,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遗传结构分析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显著,黑龙江流域哲罗鲑分化为2个遗传类型,HM遗传类型和WSL遗传类型,且WSL类型群体出现了进一步亚分化。黑龙江流域哲罗鲑各群体具有较小的有效群体,造成了各群体较大的近交压力。较小的有效群体主要是由于群体数量的变化及遗传瓶颈造成的。对黑龙江流域哲罗鲑野生群体近期和长期基因流检测发现,各群体间基因流不一致,迁入和迁出率不对称,表现为大群体向小群体流动。以上分析结果表明,环境的变迁、群体数量的下降等已造成黑龙江流域哲罗鲑遗传多样性的降低、遗传结构的分化,并导致了较小的有效群体数量,且对群体间基因流造成了障碍。本研究旨在为制定哲罗鲑的遗传保护措施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罗鲑 遗传结构 基因流 遗传瓶颈 有效群体
下载PDF
马尾松种子园无性系遗传结构的地理变异 被引量:7
2
作者 万爱华 徐有明 +2 位作者 管兰华 欧阳绍湘 汪建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14,48,共4页
运用RAPD技术,对湖北京山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123株优树针叶的DNA进行测定,将样品按纬度、经度、空间实际距离及省份进行聚类分析,计算基因流、基因分化系数、遗传距离及遗传相似度等参数,分析该种子园的遗传结构地理变异及遗传多样性。... 运用RAPD技术,对湖北京山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123株优树针叶的DNA进行测定,将样品按纬度、经度、空间实际距离及省份进行聚类分析,计算基因流、基因分化系数、遗传距离及遗传相似度等参数,分析该种子园的遗传结构地理变异及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角度的聚类对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结果有较大的影响。按纬度、经度、空间实际距离及省份进行聚类的基因流(Nm)分别为2.8796、5.2186、2.4371、1.5282;基因分化系数(Gst)依次为0.1479、0.0874、0.1702、0.2465;遗传距离平均值分别为0.0607、0.0280、0.0595、0.1330。群体之间的聚类分析(UPGMA法)表明,各群体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与纬度的相关性明显,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较明显,而与经度的相关性不明显。传统的以行政区划即按省份采集优树建立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的方法是可取的,其基因流动性小,基因分化系数、遗传距离平均值大,种子园遗传多样性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种子园 基因流 基因分化系数 遗传距离
下载PDF
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3个小群体遗传变异水平的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邹红菲 董海艳 郑冬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60,共4页
应用6个微卫星分子标记位点评价了扎龙自然保护区包括野生、散养和笼养丹顶鹤3个小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以及野生与散养小群体间的基因流水平。结果表明,3个丹顶鹤小群体均表现出较高且相近的遗传变异水平,杂合度期望值(HE)为野生0.83300... 应用6个微卫星分子标记位点评价了扎龙自然保护区包括野生、散养和笼养丹顶鹤3个小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以及野生与散养小群体间的基因流水平。结果表明,3个丹顶鹤小群体均表现出较高且相近的遗传变异水平,杂合度期望值(HE)为野生0.83300,散养0.80000,圈养0.81000,F-Statistics结果有97.5%以上的遗传多样性存在于群体内。同时还应用两种计算方法计算了野生与散养丹顶鹤小群体间基因流水平:应用稀有等位基因法计算两个小群体间的基因流值为每代1.9个个体;应用FST指数计算方法,并根据基因流值计算公式得出基因流值Nm为1个个体。这个基因流水平和机制能够维持扎龙自然保护区野生与散养丹顶鹤小群体间相近且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自然保护区 丹顶鹤 遗传变异 基因流
下载PDF
基于COⅠ基因的我国悬铃木方翅网蝽(半翅目:网蝽科)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元臣 卢绍辉 +1 位作者 龚东风 马兴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2-111,共10页
【目的】研究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我国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探讨其种群在我国的入侵趋势。【方法】共测定12个悬铃木方翅网蝽地理种群中240个个体COⅠ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利用DnaSP V6.12.03等软件对方翅网蝽不同地理... 【目的】研究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我国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探讨其种群在我国的入侵趋势。【方法】共测定12个悬铃木方翅网蝽地理种群中240个个体COⅠ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利用DnaSP V6.12.03等软件对方翅网蝽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基因流水平、分子变异情况、种群历史动态等进行分析。【结果】悬铃木方翅网蝽12个地理种群的COⅠ核苷酸序列含有13个变异位点和9个单倍型,其中有5个共享单倍型,Hap1为祖先单倍型。方翅网蝽总种群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584,地理种群间Hd值在0~0.758之间。种群总固定系数FST值为0.48,各地理种群间FST值在-0.05~0.89之间,种群间基因分化程度差异较大;种群总基因流Nm值为0.55,且各地理种群间Nm值在-85.25~47.58之间,种群间基因交流程度不同。悬铃木方翅网蝽种群内个体间变异占总变异的52.19%,同时华中组群经历了方翅网蝽种群扩张事件。【结论】12个悬铃木方翅网蝽地理种群在不同组群间和地理种群间具有显著分化的遗传结构。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种群内个体间变异,各地理种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明显的相关性,地理距离未明显阻碍地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同时,推测在中国主要分布区内悬铃木方翅网蝽以上海为中心向全国进行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铃木方翅网蝽 COⅠ基因 固定系数 遗传分化 基因流
下载PDF
中国古代人群头骨的若干赤道人种特征检测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银运 吴秀杰 刘武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2,共7页
为探讨中国大陆古代人群与赤道人种人群之间的基因交流情况,本项研究对赤道人种的若干特征在中国古代人群头骨中的出现情况作检测。检测的材料包括3800-1200年前生活在新疆、青海、宁夏和河南安阳的12组人群的头骨以及现代华北和云南的... 为探讨中国大陆古代人群与赤道人种人群之间的基因交流情况,本项研究对赤道人种的若干特征在中国古代人群头骨中的出现情况作检测。检测的材料包括3800-1200年前生活在新疆、青海、宁夏和河南安阳的12组人群的头骨以及现代华北和云南的人类头骨。结果表明:1)赤道人种若干特征能够在我国古代多个地区的人群中和现代华北和云南人群中检测到,表明中国大陆至少在3000-2000年前已存在赤道人种基因流入蒙古人种的人群之中的现象;2)赤道人种特征平均出现率在中国古代人群中很可能在地理上大致是由东向西递降,与当时这些人群中的欧亚人种特征平均出现率的地理上分布趋势呈相反方向,提示了在中国大陆至少在距今3000-2000年期间已经存在两个相反流向的外来“基因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人群 赤道人种特征 赤道人种与蒙古人种的基因交流 基因流
下载PDF
转基因作物与其野生亲缘种间的基因流 被引量:80
6
作者 魏伟 钱迎倩 马克平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4期343-348,共6页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突飞猛进,许多主要的农作物经过遗传修饰获得了优良的性状,并被批准进入市场。在美国,到1996年5月为止,经政府批准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已有7种;而在欧共体,仅在1991~1994年被释放作大田试验的转...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突飞猛进,许多主要的农作物经过遗传修饰获得了优良的性状,并被批准进入市场。在美国,到1996年5月为止,经政府批准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已有7种;而在欧共体,仅在1991~1994年被释放作大田试验的转基因植物就达291个[1]。对于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逃逸 基因流 转基因作物
下载PDF
群体遗传结构中的基因流 被引量:81
7
作者 曲若竹 侯林 +1 位作者 吕红丽 李海燕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7-382,共6页
群体遗传结构上的差异是遗传多样性的一种重要体现,对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已有较久的历史,而其中的基因流研究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对群体遗传学、进化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生态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传统的群体遗传学能估测... 群体遗传结构上的差异是遗传多样性的一种重要体现,对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已有较久的历史,而其中的基因流研究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对群体遗传学、进化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生态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传统的群体遗传学能估测基因流大小,但它的精确性还有很大局限性。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对基因流的研究逐渐向分子水平过渡,应用蛋白质电泳技术、分子标记技术(RAPD、RFLP、VNTR、ISSR、DNA测序等)方法对群体间基因流的流动水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通过综述群体遗传结构的几种模式:陆岛模式、海岛模式、阶石模式、距离隔离模式、层次模式,以及在群体遗传结构的几种模式基础上的基因流的研究方法、作用、地位和近些年来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这些方法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遗传结构 基因流 迁移 邻域
下载PDF
转基因植物的基因漂流风险 被引量:42
8
作者 樊龙江 周雪平 +2 位作者 胡秉民 石春海 吴建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630-632,共3页
讨论了近 10年有关转基因植物基因漂流方面的 5个主要研究领域 :转基因进入相关植物野生种或近缘种中的实证性研究、以花粉为媒体的基因漂流特性研究、基因漂流实验和风险评价方法研究、基因漂流风险安全性评价标准的争论和基因漂流的... 讨论了近 10年有关转基因植物基因漂流方面的 5个主要研究领域 :转基因进入相关植物野生种或近缘种中的实证性研究、以花粉为媒体的基因漂流特性研究、基因漂流实验和风险评价方法研究、基因漂流风险安全性评价标准的争论和基因漂流的长期生态效应研究 ,提出了目前应进一步开展的研究课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植物 风险评价 基因漂流 生态风险 风险管理
下载PDF
RAPD标记在大连湾牡蛎种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5
9
作者 刘必谦 戴继勋 喻子牛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1期82-88,共7页
对四个不同地点(莱州,荣成,青岛和日照)的大连湾牡蛎(Crasostreatalienwhanensis)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相邻两地种群的遗传距离不明显。地理相距越远,遗传距离越大。莱州种群中具有OPK11... 对四个不同地点(莱州,荣成,青岛和日照)的大连湾牡蛎(Crasostreatalienwhanensis)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相邻两地种群的遗传距离不明显。地理相距越远,遗传距离越大。莱州种群中具有OPK11—685标记,日照种群具有OPK11—780标记。上述两地之间的青岛和荣成种群中,62.5%的个体同时具有这两个标记;只有20%的个体为OPK—780标记。莱州和日照种群间的基因流动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种群 RAPD标记 基因流动
下载PDF
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0
作者 胡志昂 王洪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65-574,共10页
介绍了这个新学科的基本内容,其特征是DNA标记的应用。结合我国最近几年动植物自然种群的分子研究,介绍国际分子生态学各个领域的进展:①分子生态学的技术;②分子种群生物学;③分子环境遗传学;④分子适应。实验结果显示:只要... 介绍了这个新学科的基本内容,其特征是DNA标记的应用。结合我国最近几年动植物自然种群的分子研究,介绍国际分子生态学各个领域的进展:①分子生态学的技术;②分子种群生物学;③分子环境遗传学;④分子适应。实验结果显示:只要方法灵敏,DNA具有最高水平的多样性。即使是原先认为遗传变异很少的大熊猫和野生大豆,使用灵敏的方法,也能证实生物个体遗传组成的唯一性。种群内DNA的高度多态性,不同景观生态类型种群之间低水平遗传分化,说明自然种群绝大多数多态DNA位点是中性、近中性突变。至今没有发现盐渍条件下植物个体耐盐性水平与多态DNA有相关性,更证实这一点。发现少数多态DNA位点与形态分化有关或呈明显的地理梯度,暗示其适应意义。自然种群这两种生态学功能不同的多态DNA的存在,说明有必要重新讨论遗传多样性研究和保存中的取样策略。分子遗传研究也指导生态系统和物种的保育。文章最后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论和已经阐明的生态过程的众多分子信息提出分子生态学的新思路。建议分解生态系统,找出一个或少数物种和环境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研究所涉及的基因及基因对基因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提议首先分析最简单的生态系统里发生的专一过程的分子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标记 个体唯一性 遗传分化 基因流 生态系统
下载PDF
植物种群交配系统、亲本分析以及基因流动研究 被引量:48
11
作者 何田华 葛颂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4-154,共11页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 ,有关植物种群交配与散布过程的研究与日俱增 ,重点集中在利用母本子代系列 (Ma-ternal progeny arrays)来估计种群间自交与异交的相对比例 ,种群的花粉散布与雄性育性变异的模式。早期的研究主要依靠排除法来确定亲...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 ,有关植物种群交配与散布过程的研究与日俱增 ,重点集中在利用母本子代系列 (Ma-ternal progeny arrays)来估计种群间自交与异交的相对比例 ,种群的花粉散布与雄性育性变异的模式。早期的研究主要依靠排除法来确定亲本 ,但几乎同时也意识到基因流动事件几乎是检测不到的。在大多数估计中 ,难以做到为大多数非迁移子代确定唯一的亲本。因此 ,基因流动与雄性育性的最大似然性方法得以引入该领域的研究。本文介绍了用单位点和多位点模型来估计家系与种群自交与异交的相对频率 ,着重阐述了目前可用于亲本分析与基因流的估计方法。最后介绍了我们对木根麦冬交配系统与亲本分析的研究以及亲本分析将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本分析 交配系统 基因流动 排除分析 最大似然性分析 植物 种群
下载PDF
植物的基因流及其在濒危植物保护中的作用 被引量:32
12
作者 陈小勇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6年第2期97-102,共6页
基因流是影响植物种群遗传结构的重要因子,在濒危植物的保护中也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基因流的测定方法,分析了基因流的格局及其与种群遗传分化的关系。
关键词 植物 基因流 遗传结构 濒危植物保护
下载PDF
转基因棉花的Bt基因流 被引量:36
13
作者 沈法富 于元杰 +2 位作者 张学坤 毕建杰 尹承佾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62-567,共6页
通过两年实验检测转基因陆地棉品种间和海岛棉与陆地棉种间的Bt基因流。将转基因陆地棉国抗12号种植在12m×12m的样方内,周围分别种植非转基因陆地棉品种中棉所12号和海岛棉品种新海13号,在离转基因棉花不同距离选... 通过两年实验检测转基因陆地棉品种间和海岛棉与陆地棉种间的Bt基因流。将转基因陆地棉国抗12号种植在12m×12m的样方内,周围分别种植非转基因陆地棉品种中棉所12号和海岛棉品种新海13号,在离转基因棉花不同距离选取样点,采集非转基因棉花种子,利用标记选择基因、Dot-ELISA和PCR扩增检测Bt基因流。结果表明:在0~6m内陆地棉品种间显示较高频率的基因流,随着距离的增加Bt基因流降低,最大可达36m;提高样方内转基因棉花纯度,仅增加0~3m内基因流,对较远距离基因流无影响。海陆种间Bt基因流在0~6m内比陆地棉品种间低,但Bt基因流随距离增加下降幅度小,最远达72m。因此,在小规模转基因棉花环境释放实验,可选用同种不同品种棉花作为缓冲隔离带,并讨论了棉花转基因逃离至我国棉属种类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棉花 Bt基因流 风险评价 陆地棉 海岛棉
下载PDF
中国黑斑蛙种群的线粒体DNA多样性和生物地理演化过程的初探 被引量:28
14
作者 杨玉慧 张德兴 +1 位作者 李义明 吉亚杰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3-201,共9页
本文通过对黑斑蛙 8个地方种群 2 5 7个标本的线粒体基因组Cytb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 ,探讨了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现代分布格局及其生物地理演化过程。对所检测出的 79个单倍型的分析表明 :黑斑蛙在我国分布区内中部地区的种群遗传多样性... 本文通过对黑斑蛙 8个地方种群 2 5 7个标本的线粒体基因组Cytb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 ,探讨了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现代分布格局及其生物地理演化过程。对所检测出的 79个单倍型的分析表明 :黑斑蛙在我国分布区内中部地区的种群遗传多样性高于南北边缘种群。种群间基因流同地理隔离距离呈显著负相关 ,种群遗传分化符合距离隔离或脚踏石模型。线粒体单倍型以广西和四川种群的个体的遗传分化为最深 ,反映出西部山区的屏障隔离效应。单倍型歧点分布分析表明 ,约 10 3- 2 2 6万年前 ,即在末次间冰期 ,黑斑蛙在其分布范围内经历过一次大规模的种群扩张事件。单倍型的分布格局和共享情况显示黑斑蛙种群在冰期后的重新扩张过程主要表现为由南往北的递进式扩散形式。第四纪冰期气候的反复波动导致了黑斑蛙适宜生境在纬度方向上的平移 ,进而导致黑斑蛙种群随生境变化而进行扩张或收缩 ,使黑斑蛙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能始终保持在分布区中间高而南北两端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蛙 种群 线粒体DNA 遗传多样性 线粒体细胞色素6基因 基因流 第四纪冰期
下载PDF
居群遗传学原理及其在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占林 赵桂仿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40-346,345-346,共7页
居群遗传学在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居群遗传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有效居群大小、近交繁殖、遗传漂变和基因流,然后详细叙述了居群遗传学原理在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中的应用途径和前景。
关键词 居群遗传学 有效居群大小 珍稀濒危植物 保护
下载PDF
我国转基因水稻商品化应用的潜在环境生物安全问题 被引量:37
16
作者 卢宝荣 傅强 沈志成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6-436,共11页
转基因水稻的研发和商品化应用将为提高我国水稻的生产力提供新的机遇,并缓解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转基因水稻的大规模环境释放和商品化生产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环境生物安全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转基因水稻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通常所指的... 转基因水稻的研发和商品化应用将为提高我国水稻的生产力提供新的机遇,并缓解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转基因水稻的大规模环境释放和商品化生产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环境生物安全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转基因水稻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通常所指的环境生物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抗生物胁迫转基因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及效应;(2)外源基因向非转基因作物和野生近缘种逃逸及其可能带来的生态后果;(3)转基因作物对农业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4)抗生物胁迫转基因的长期使用导致靶标生物对转基因产生抗性等。为了安全有效和持续利用转基因生物技术及其产品,有必要对转基因水稻的环境生物安全性进行科学评价。基于风险评价的原则,本文对转基因水稻在我国商品化生产和大规模种植可能带来的环境生物安全问题进行了理性分析,希望为我国转基因水稻商品化应用的决策和生物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生态风险 非靶标生物 基因漂移 生物多样性 土壤微生物 抗性进化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水稻生态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7
作者 韩兰芝 吴孔明 +1 位作者 彭于发 郭予元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1-436,共6页
我国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商业化种植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系统综述了转基因抗虫水稻的遗传转化、基因漂流、靶标害虫的抗性风险、对非靶标生物和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以及B t杀虫蛋白在土壤中的残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现... 我国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商业化种植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系统综述了转基因抗虫水稻的遗传转化、基因漂流、靶标害虫的抗性风险、对非靶标生物和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以及B t杀虫蛋白在土壤中的残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现有研究表明,B t水稻对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主要靶标害虫具有较高的抗性水平,对稻飞虱、叶蝉、捕食性天敌等非靶标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靶标害虫的抗性和转基因水稻与杂草稻、野生稻之间的基因漂移风险是转基因抗虫水稻商业化种植的主要环境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水稻 靶标和非靶标生物 节肢动物群落 抗性治理 基因漂流 环境安全
下载PDF
湖北海棠的等位酶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0
18
作者 康明 黄宏文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76-385,共10页
采用超薄平板微型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对湖北海棠 (Malushupehensis)的 9个野生居群和 2个人工栽培居群的等位酶变异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 12个酶系统 2 9个酶位点的检测 ,结果表明湖北海棠有 2 5个酶位点的等位... 采用超薄平板微型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对湖北海棠 (Malushupehensis)的 9个野生居群和 2个人工栽培居群的等位酶变异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 12个酶系统 2 9个酶位点的检测 ,结果表明湖北海棠有 2 5个酶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非常显著 ,有 10个居群发现稀有等位基因 ,并有 11个 (37.9% )重复位点 ;湖北海棠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很高 ,等位基因平均数A =2 .12 7、多态位点百分率P =74 .92 7、平均预期杂合度He=0 .376 ;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0 .2 2 4。与其他苹果属植物相比 ,湖北海棠具有中等丰富的遗传变异水平。居群间的基因流仅为Nm =0 .86 6 ,表明遗传漂变是影响居群遗传变异和遗传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海棠 等位酶变异 遗传多样性 居群遗传学 基因频率 遗传结构
下载PDF
利用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分析细鳞鲑种群的遗传结构 被引量:32
19
作者 夏颖哲 盛岩 陈宜瑜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8-54,共7页
细鳞鲑(Brachymystaxlenok)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其种群已处于濒危状态。研究细鳞鲑种群的遗传结构对于探讨这一物种的形成与演化及其有效保护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测定了我国东部... 细鳞鲑(Brachymystaxlenok)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其种群已处于濒危状态。研究细鳞鲑种群的遗传结构对于探讨这一物种的形成与演化及其有效保护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测定了我国东部水系的细鳞鲑7个种群71个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片段(835bp),发现43个变异位点,共计15个单倍型。AMOVA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地理区域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63.55%),而区域内和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分别只有24.17%和12.28%。采用邻接法(NJ)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单倍型被分成3个与各自的地理区域相对应的族群,各地理区域之间没有共享的单倍型。细鳞鲑的这种独特的遗传结构与其进化历史(例如地理隔离造成基因流的长期中断)和生物学特性(例如有限的散布能力和基因交换能力)有密切的关系。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我们建议对这3个遗传分化显著的地理区域加以保护,并按照不同的水系来保护种群,避免不同区域的种群之间发生基因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变异 单倍型 基因流 Brachymystax lenok
下载PDF
转基因植物的环境生物安全:转基因逃逸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的研究和评价 被引量:34
20
作者 卢宝荣 夏辉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6-194,共9页
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生产和大规模环境释放在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引起了全球对其生物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和争议,其中转基因通过花粉介导的基因漂移逃逸到非转基因作物及其野生近缘种,进而导致的潜在环境和生态风险就是备受争议的生物... 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生产和大规模环境释放在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引起了全球对其生物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和争议,其中转基因通过花粉介导的基因漂移逃逸到非转基因作物及其野生近缘种,进而导致的潜在环境和生态风险就是备受争议的生物安全问题之一。转基因植物的环境生物安全涉及两方面关键问题:如何科学评价转基因植物商品化种植以后带来的环境和生态影响;如何利用环境生物安全的研究成果来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监测和管理措施。对转基因逃逸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的科学评价应包括三个重要环节:(1)检测转基因的逃逸的频率;(2)检测转基因逃逸后的表达和遗传规律;(3)确定逃逸后的转基因对野生近缘种群体适合度的影响及其进化潜力。本文将围绕对转基因逃逸及其潜在环境风险的科学评价,以转基因水稻为案例来对转基因逃逸带来生态影响的研究好评价的进展进行简要介绍,并对目前依据风险评价研究成果制定的各种管理策略进行了讨论。只有提高对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研究和评价的水平,并制定有效的风险监测和管理措施,才能为我国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转基因产品的商品化应用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 基因漂移 转基因逃逸 环境生物安全 转基因水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