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的基因剂量效应及其对鱼类远缘杂交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吴清江 叶玉珍 付洪拓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3-151,共9页
亲缘关系较远的杂种二倍体,酶的表达出现父本基因受抑制,双亲基因表达迟缓和母本基因提前表达三种类型的紊乱。由于双亲等位基因不亲和,各等位基因只调控产生1/2的基因产物,从而致使胚胎出现“双单倍体综合症”而在孵化期全部死亡... 亲缘关系较远的杂种二倍体,酶的表达出现父本基因受抑制,双亲基因表达迟缓和母本基因提前表达三种类型的紊乱。由于双亲等位基因不亲和,各等位基因只调控产生1/2的基因产物,从而致使胚胎出现“双单倍体综合症”而在孵化期全部死亡。远缘杂交三倍体由于母本基因剂量加倍,一方面抑制了父本基因的表达,消除了不协调基因活动的干扰,另一方面母本基因产物趋于正常,代谢得以正常进行,杂种后代能成活并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纲 远缘杂交 基因剂量
下载PDF
不同倍性黄瓜的形态和一些生理生化指标比较 被引量:17
2
作者 雷春 陈劲枫 +2 位作者 张晓青 陈丽娟 张永兵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1-474,共4页
由同一基因型产生的单倍体、二倍体和四倍体黄瓜的叶面积和花大小等形态性状、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和苹果酸脱氢酶(MDH)表达量等生理生化指标随染色体倍性的增加而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随倍性的增加而降低,剂量效应明显;其他形态... 由同一基因型产生的单倍体、二倍体和四倍体黄瓜的叶面积和花大小等形态性状、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和苹果酸脱氢酶(MDH)表达量等生理生化指标随染色体倍性的增加而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随倍性的增加而降低,剂量效应明显;其他形态指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与染色体倍性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单倍体 四倍体 基因剂量 染色体倍性 生理生化指标 形态性状 过氧化物酶(POD) 可溶性蛋白含量 苹果酸脱氢酶
下载PDF
基因拷贝数和甲醇浓度对重组毕赤酵母产华根霉脂肪酶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李飞 喻晓蔚 +1 位作者 沙冲 徐岩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1-309,共9页
将华根霉脂肪酶基因克隆到甲基营养型毕赤酵母中表达,以甲醇利用快型菌株为宿主,在7 L发酵罐水平对脂肪酶基因拷贝数分别为3、5、6的3株基因重组菌——XY RCL-3、XY RCL-5、XY RCL-6进行高密度发酵调控,同时研究了甲醇浓度对表达华根霉... 将华根霉脂肪酶基因克隆到甲基营养型毕赤酵母中表达,以甲醇利用快型菌株为宿主,在7 L发酵罐水平对脂肪酶基因拷贝数分别为3、5、6的3株基因重组菌——XY RCL-3、XY RCL-5、XY RCL-6进行高密度发酵调控,同时研究了甲醇浓度对表达华根霉脂肪酶的影响。结果表明,XY RCL-5在相同条件下发酵产酶能力高于XY RCL-6和XY RCL-3,最适甲醇诱导浓度控制在0.1%±0.02%时,酶活可达到12 500 U/mL,菌体干重达到204 g/L,蛋白浓度也能达到8.02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拷贝数 甲醇诱导浓度 毕赤酵母 华根霉脂肪酶
原文传递
组织相容性复合物DQ基因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易感相关性剂量效应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桑艳梅 颜纯 +1 位作者 朱逞 倪桂臣 《中华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04-308,共5页
为研究中国北方汉族人中组织相容性复合物DQ(HLA-DQ)基因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遗传易感性相关的剂量效应规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对54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儿和40例正常... 为研究中国北方汉族人中组织相容性复合物DQ(HLA-DQ)基因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遗传易感性相关的剂量效应规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对54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儿和40例正常成年供血员HLA-DQ基因进行了研究。结果:携带4个易感性基因的个体只见于患者,携带3个易感性基因的个体在患者中为33.3%,正常对照中为10%;携带2个或1个易感性或保护性基因的个体在正常对照中频率较患者为高,但差异无显著意义;携带3个保护性基因的个体只见于正常对照。提示:IDDM易感性基因具有部分隐性遗传的特点且具有累加效应。个体中1个或2个易感性基因的存在不能对IDDM构成显著的易感性,3个或3个以上易感性基因的存在方可对IDDM构成显著易感性。DQ保护性基因具有部分显性遗传的特点并且也具有累加效应。携带1个或2个保护性基因的个体患IDDM的机会将大大减少,而携带3个保护性基因的个体则可以不发生ID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HLA-DQ抗原 基因剂量 IDDM
原文传递
操纵子重复克隆以提高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同一大肠杆菌细胞内质粒DNA总量为一常数的新概念 被引量:2
5
作者 洪梅 陈伟京 +1 位作者 李丹 卢圣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 确定在一个表达质粒载体上串联目的操纵子以提高目的蛋白表达量的可行性 ,阐明宿主细胞对胞内质粒 DNA总量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 亚克隆构建操纵子正向串联的表达载体 ;SDS凝胶电泳和激光扫描测定目的蛋白表达量 ;3H- Td R掺入... 目的 确定在一个表达质粒载体上串联目的操纵子以提高目的蛋白表达量的可行性 ,阐明宿主细胞对胞内质粒 DNA总量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 亚克隆构建操纵子正向串联的表达载体 ;SDS凝胶电泳和激光扫描测定目的蛋白表达量 ;3H- Td R掺入法测定质粒拷贝数。结果 构建两组质粒 :CW11系列分别含 1~ 4个正向操纵子 ;CW12系列分别含 1~ 3个正向操纵子。在未诱导时 ,操纵子的串联不影响宿主大肠杆菌的生长 ;温度诱导表达后 ,CW11系列目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菌体总蛋白的 46 .0 %、5 4.8%、5 6 .1%和 6 0 .1% ,CW12系列目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菌体总蛋白的 33.5 %、44 .0 %和 47.1%。两组质粒的拷贝数均随操纵子串联个数的增加而减少 ,但目的基因的总剂量随之增加。实验数据同时表明 ,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 ,同一菌株每个宿主细胞内的质粒 DNA总量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结论 操纵子串联增加了目的基因的剂量 ,从而提高了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水平。另外 ,质粒大小和其拷贝数呈负相关 ,在同一培养条件下 ,对于特定的大肠杆菌菌株 ,宿主细胞内质粒 DNA总量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相对的被限定的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纵子 基因剂量 原核表达 质粒拷贝数 质粒DNA
下载PDF
黑曲霉酸性蛋白酶PrA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
6
作者 李炳坤 郑毅恒 +2 位作者 王飞 成莉凤 李丁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14-3329,共16页
【目的】本研究致力于获得酸性蛋白酶PrA的高产酵母菌株,以便在食品加工、饲料添加剂等领域进行应用。【方法】构建毕赤酵母表达菌株,在摇瓶水平重组表达PrA并检测其酶学性质。通过信号肽改造、基因剂量优化、共表达分子伴侣等措施逐步... 【目的】本研究致力于获得酸性蛋白酶PrA的高产酵母菌株,以便在食品加工、饲料添加剂等领域进行应用。【方法】构建毕赤酵母表达菌株,在摇瓶水平重组表达PrA并检测其酶学性质。通过信号肽改造、基因剂量优化、共表达分子伴侣等措施逐步提高PrA产量,并利用高密度发酵进一步提高表达水平。【结果】PrA的比酶活为3974.00 U/mg,最适反应pH为3.0,最适反应温度为45℃。初始菌株的PrA产量达到738.03 U/mL。通过使用MF4I信号肽将PrA产量提高至1206.52 U/mL,增加PrA基因拷贝数导致产量提高至2406.47 U/mL。进一步共表达分子伴侣或分子伴侣组合将PrA产量提高至4091.27U/mL。经过高密度发酵,发酵168h酶活达到43088.00 U/mL,与初始产量相比提高58.4倍。【结论】在毕赤酵母中成功实现了酸性蛋白酶PrA的高效表达,为其未来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该酶在食品加工和饲料添加剂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酸性蛋白酶PrA 信号肽 基因剂量 分子伴侣 高密度发酵
原文传递
基因定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慧莉 陈彪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6-79,共4页
基因定量检测已经成为研究基因组变异以及由于基因重组所引起的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大片段的基因组的重复和缺失可以引起致病突变。使用PCR和测序等定性检测方法很难探测到杂合状态的缺失和重复,因此探寻高效、可靠、灵敏的基因定量... 基因定量检测已经成为研究基因组变异以及由于基因重组所引起的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大片段的基因组的重复和缺失可以引起致病突变。使用PCR和测序等定性检测方法很难探测到杂合状态的缺失和重复,因此探寻高效、可靠、灵敏的基因定量检测方法是当务之急。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相继出现了一些自动高效的技术方法。现在可用的基因定量方法大致可以分成3类:DNA印迹技术,细胞遗传学方法和以PCR扩增为基础的定量。本文对基因定量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探讨其优缺点以期对定量研究方法的选择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定量 基因缺失 基因重复 突变检测
原文传递
重复顺序多态性及基因剂量分析诊断迪谢内及贝克肌营养不良基因携带者
8
作者 蔡竖平 沈定国 汪江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 在 18个缺失型迪谢内及贝克肌营养不良家系中 ,比较有效检测基因携带者的方法。方法 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dystrophin基因 9个外显子 ,检测先证者有无外显子缺失 ;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dystrophin基因内含子及 5′和 3... 目的 在 18个缺失型迪谢内及贝克肌营养不良家系中 ,比较有效检测基因携带者的方法。方法 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dystrophin基因 9个外显子 ,检测先证者有无外显子缺失 ;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dystrophin基因内含子及 5′和 3′端的短串联重复顺序 ,对先证者及家族成员进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用基因剂量分析方法判断女性亲属相关外显子的基因组靶序列的原始拷贝数。结果 在 18个肌营养不良家系中检测到外显子或重复顺序片段缺失 ,在 17个家系中得到女性亲属重复顺序片段 ,通过分析识别了 2组纯合、6组杂合和 11例半合状态的重复顺序片段。对11个缺失型家系的女性亲属进行基因剂量分析 ,确定了 9例女性为缺失基因携带者。结论 重复顺序多态性与基因剂量分析结合可有效地检测缺失型迪谢内和贝克肌营养不良的女性携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串联重复序列 基因剂量 肌营养不良
原文传递
HER-2基因拷贝数与胃癌病人术后生存关系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宋婷婷 刘宁 +3 位作者 宋姗爱 李潇箫 刘自民 史明鹏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胃癌病人HER-2基因拷贝数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HER-2阳性的87例胃癌病人纳入本研究。应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HER-2基因拷贝数变化,将...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胃癌病人HER-2基因拷贝数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HER-2阳性的87例胃癌病人纳入本研究。应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HER-2基因拷贝数变化,将拷贝数变化≤15.63者归为低表达组,>15.63者归为高表达组,分析HER-2基因拷贝数变化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HER-2基因拷贝数变化与病人年龄(χ^(2)=5.064,P=0.024)和Lauren分型(χ^(2)=4.744,P=0.029)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HER-2基因拷贝数变化、Lauren分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程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均与HER-2阳性胃癌病人总生存期相关(χ^(2)=5.058~12.004,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ER-2基因拷贝数变化为影响胃癌病人OS的独立预后因素(HR=3.366,95%CI=1.412~8.021,P=0.006)。结论HER-2基因拷贝数变化可能成为评判胃癌病人生存期的潜在新型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基因 ERBB-2 基因剂量 预后
下载PDF
卵巢癌与宫颈癌PIK3CA 基因拷贝数变异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郝佳星 彭真 邹淑花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4期493-497,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及宫颈癌病人PIK3CA基因拷贝数变异的意义及其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得到宫颈癌(275例)和卵巢癌(201例)病人PIK3CA基因的mRNA表达矩阵、拷贝数变异情况及相关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卵... 目的探讨卵巢癌及宫颈癌病人PIK3CA基因拷贝数变异的意义及其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得到宫颈癌(275例)和卵巢癌(201例)病人PIK3CA基因的mRNA表达矩阵、拷贝数变异情况及相关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卵巢癌及宫颈癌PIK3CA基因拷贝数变异比例均较高。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显示,卵巢癌病人PIK3CA基因扩增变异的病人预后较差,而宫颈癌病人PIK3CA基因扩增变异病人高级别病理分级占比较低。生存分析表明,PIK3CA基因扩增变异对卵巢癌及宫颈癌病人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无显著影响。KEGG分析表明,宫颈癌及卵巢癌PIK3CA基因拷贝数扩增与不携带该基因拷贝数变异病人所激活的信号通路类似,PIK3CA基因拷贝数扩增会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促进卵巢及宫颈上皮细胞发生恶性转化。GO分析表明,PIK3CA基因拷贝数扩增对细胞内的生物进程、分子功能、细胞组分均有显著影响。结论PIK3CA基因拷贝数异常在卵巢癌及宫颈癌中极为常见,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的分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宫颈肿瘤 磷酸肌醇3-激酶类 基因剂量
下载PDF
基因拷贝数对重组毕赤酵母产谷氨酰胺转胺酶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小平 王雅洁 +3 位作者 蔡晶晶 余银 管利 张宇亭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79-1688,共10页
基于毕赤酵母核糖体DNA序列(rDNA),构建多拷贝谷氨酰胺转胺酶基因表达载体pPICZα-rDNAmtg,并转化到表达前导肽(Pro peptide或pro)的宿主菌pGAP9-pro/GS115,得到共表达菌株pro/rDNA-mtg(GS115)。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了4株阳性表... 基于毕赤酵母核糖体DNA序列(rDNA),构建多拷贝谷氨酰胺转胺酶基因表达载体pPICZα-rDNAmtg,并转化到表达前导肽(Pro peptide或pro)的宿主菌pGAP9-pro/GS115,得到共表达菌株pro/rDNA-mtg(GS115)。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了4株阳性表达菌株中mtg基因拷贝数,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基因拷贝数对重组毕赤酵母产酶的影响及高产菌株在3 L发酵罐高密度发酵。结果表明,被检测的4株阳性表达菌株中mtg拷贝数分别为2.21、3.36、5.72和7.62(mtg-2c、mtg-3c、mtg-6c和mtg-8c),其发酵产酶能力和蛋白质表达水平为mtg-3c>mtg-2c>mtg-6c>mtg-8c;高密度发酵较低和较高拷贝数的两株菌mtg-3c和mtg-6c,发酵上清的最高酶活和单位菌体酶活分别为3.12U/mL、52.1U/g湿重和2.07U/mL、36.5U/g湿重,其中单位菌体酶活mtg-3c是mtg-6c的1.4倍;mtg-3c纯化酶的最高酶活达到7.21 U/mL,蛋白浓度为437.2μg/mL。通过分析拷贝数对重组毕赤酵母产酶的影响,发现mtg-3c适合pro/rDNA-mtg中pro和mtg共表达,MTG高酶活与菌株较高分泌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拷贝数 毕赤酵母 谷氨酰胺转胺酶 核糖体DNA
原文传递
pUDKH基因治疗制剂临床前安全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哈小琴 吴祖泽 +3 位作者 袁丽珍 李元敏 毕建进 张庆林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6-158,165,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肌肉注射pUDKH后,出现毒性反应的时间、性质和程度,为临床毒副反应的监测和确定初始安全剂量提供依据。方法:实验设3个组,即正常对照组、pUDKH小剂量(0.63 mg/kg)和大剂量(2.50 mg/kg)组,给药途径为肌肉注射,且每只大鼠的... 目的:观察大鼠肌肉注射pUDKH后,出现毒性反应的时间、性质和程度,为临床毒副反应的监测和确定初始安全剂量提供依据。方法:实验设3个组,即正常对照组、pUDKH小剂量(0.63 mg/kg)和大剂量(2.50 mg/kg)组,给药途径为肌肉注射,且每只大鼠的给药方式相同,每只大鼠共给药14次,停药后观察16周。试验期间观测一般药物反应,分析尿液生化和血清生化,测定大鼠血清中抗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抗体,目的基因HGF在多种组织内的分布,病理组织学检查各脏器的组织结构。结果:试验中给药组动物未见药物毒性反应,尿生化指标基本无有意义的变化,各时间点血清生化也无明显有意义的改变。各时间点血清样品中未检测到抗HGF抗体。除了注射局部的肌肉组织检测到高表达的HGF外,其他组织未见到高表达的HGF。各脏器病理学检查均未见异常改变。结论:大鼠肌注pUDKH剂量为0.63 mg/kg和2.5 mg/kg两种,分别是大鼠起始有效剂量的3倍和12.5倍,各项观测指标未见明显有意义的改变,故在本试验条件下可视2.50 mg/kg以下为安全剂量,pUDKH基因治疗大鼠肢体缺血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DKH 基因治疗 制剂 基因剂量 安全性 评价
原文传递
广州东部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16型感染及基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南 辜为为 +2 位作者 刘红娥 孙洪青 陈晶砺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目的研究广州东部妇女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宫颈感染分布,分析其早基因E6/E7的多态性,分析L1和E6基因定量与病程的关系。方法通过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的HPV-16感染;通过特异性扩增获取病毒早基因E6/E7序... 目的研究广州东部妇女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宫颈感染分布,分析其早基因E6/E7的多态性,分析L1和E6基因定量与病程的关系。方法通过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的HPV-16感染;通过特异性扩增获取病毒早基因E6/E7序列,克隆测序并进行多态性分析;荧光定量PCR技术对E6基因和L1基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806例宫颈脱落细胞样本中HPV-16感染阳性36例(4.5%),其中18例(50.0%)宫颈细胞发生高度以上病变;7例(4例低度或以下病变,3例高度以上病变或浸润癌)阳性标本得到E6/E7序列有15个位点分别出现变异;高度病变组(A组,11例)与低度或以下病变组(B组,14例)的,L1基因和E6基因定量数据对数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L1/E6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结论本地区在17~62岁妇女中HPV-16感染阳性发生率约4.5%,50.0%发生高度以上宫颈病变,本研究显示病毒基因拷贝数与宫颈病变程度可能有关,L1/E6比值未能提示病毒整合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拷贝数 病毒整合
原文传递
老年性痴呆相关的β-淀粉样蛋白基因的剂量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易华芳 姚岫岚 +1 位作者 曾桂超 张迺蘅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5期359-360,共2页
用编码老年性痴呆脑中老年斑核仁成分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ol Protein,β-AP)的cDNA探针测定老年性痴呆及正常老人的该基因剂量,结果显示老年性痴呆患者的β-AP基因剂量较正常人高。
关键词 痴呆 Β-淀粉样蛋白 基因剂量
下载PDF
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点突变的鉴定及其对全长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转录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白晋丽 瞿宇晋 +4 位作者 李尔珍 金煜伟 曹延延 王红 宋昉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0-106,共7页
目的对2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及其核心家系进行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的点突变分析,评估2种SMN1点突变对全长SMN1基因(SMN1-fl)转录水平的影响,结合患者表型初步预测点突变对SMN蛋白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重连接依... 目的对2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及其核心家系进行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的点突变分析,评估2种SMN1点突变对全长SMN1基因(SMN1-fl)转录水平的影响,结合患者表型初步预测点突变对SMN蛋白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RT—PCR、克隆测序结合基因组序列分析进行SMN1基因拷贝数和点突变分析,利用患者父母的基因分析明确突变的传递关系。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患者体内SMN1-fl的转录水平。以50名无神经肌肉萎缩病史的个体作为健康对照组,健康个体为含2个SMN1基因拷贝的个体,而健康携带者为纯合缺失患儿的父母(含1个SMN1基因拷贝)。结果2例SMA患者的表型为Ⅱ型和Ⅲ型,SMN1基因分别存在P.Val19GlyfsX21和P.Ala2Gly突变,突变均来自患者父亲。健康个体、健康携带者、携带P.Val19GlyfsX21突变的患者和携带P.Ala2Gly突变的患者,其SMN1-flm RNA表达量分别为23.5±4.9、14.1±4.5、4.9±2.4和13.9±3.6。t检验结果表明,携带上述突变的2例患者,其SMN1-fl 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健康个体(t=3.322,P=0.011;t=6.964,P=0.000),而与健康携带者相比,P.Ala2Gly突变的患者SMN1-fl 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8,P=0.955),携带P.Val19GlyfsX21突变的患者其SMN1-flm RNA表达量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5,P=0.004)。结论共发现2种SMN1基因突变,P.Val19GIyfsX21为国际尚未见报道的新突变,P.Ala2Gly突变首次在中国患者中发现。前者可能通过无义突变介导的mRNA降解途径使SMN1-fl mRNA转录水平显著下降,而后者则并不影响SMN1-flm RNA转录水平,对SMN蛋白功能的影响尚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 脊髓性 运动神经存活蛋白质1 点突变 基因剂量 核酸扩增技术
原文传递
不同猪胰岛素前体基因拷贝数Mut^+型毕赤酵母的摇瓶发酵研究
16
作者 张明 郭美锦 +2 位作者 庄英萍 储炬 张嗣良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2010年第2期35-39,共5页
毕赤酵母是优秀的外源蛋白的表达系统之一。本文对Mut^+型的不同PIP基因拷贝数的毕赤酵母进行了摇瓶试验。研究了生长特性以及对外源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等。发现了低拷贝和高拷贝的蛋白表达量、生长情况有差异。G12重组菌的PIP表达量最高... 毕赤酵母是优秀的外源蛋白的表达系统之一。本文对Mut^+型的不同PIP基因拷贝数的毕赤酵母进行了摇瓶试验。研究了生长特性以及对外源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等。发现了低拷贝和高拷贝的蛋白表达量、生长情况有差异。G12重组菌的PIP表达量最高为181.6mg/L,是单拷贝重组菌表达量的12.6倍。对于基因拷贝数低于12的菌株,PIP表达水平与PIP基因拷贝数成线性关系(r=0.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毕赤酵母 基因拷贝数 猪胰岛素前体
下载PDF
多拷贝毕赤酵母表达猪胰岛素前体的动力学模型
17
作者 陈丽 王玥 +2 位作者 郭美锦 储炬 庄英萍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15-2021,共7页
以携带多拷贝猪胰岛素前体(PIP)基因的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为供试菌株,对分批补料发酵PIP合成动力学模型进行研究。建立了不同拷贝数毕赤酵母发酵合成PIP的菌体生长、产物合成和底物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Origin8.0软件对模型... 以携带多拷贝猪胰岛素前体(PIP)基因的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为供试菌株,对分批补料发酵PIP合成动力学模型进行研究。建立了不同拷贝数毕赤酵母发酵合成PIP的菌体生长、产物合成和底物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Origin8.0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非线性拟合。根据动力学模型结果发现,随着拷贝数的增加与菌体生长相关的产物系数α和细胞生长代谢系数k1绝对值不断增加,12拷贝时PIP表达量达到最高,说明只有进一步促进高拷贝菌株细胞生长并减少其代谢负担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产物的生成速率。同时表明:预测值与实验值有良好的拟合性,所建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分批补料发酵过程PIP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毕赤酵母 猪胰岛素前体表达 拷贝数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重组毕赤酵母甲醇利用表型与基因拷贝数对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郭美锦 朱泰承 +3 位作者 张明 储炬 庄英萍 张嗣良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11,共5页
毕赤酵母是目前最优秀的外源蛋白表达系统之一。着重对重组毕赤酵母甲醇利用表型(Mut+型、MutS型和Mut-型)、基因剂量对外源蛋白高效表达的影响机理进行综述。MutS型的比生长速率和蛋白产率比Mut+型低、发酵周期长、副产物(如乙醇、乙酸... 毕赤酵母是目前最优秀的外源蛋白表达系统之一。着重对重组毕赤酵母甲醇利用表型(Mut+型、MutS型和Mut-型)、基因剂量对外源蛋白高效表达的影响机理进行综述。MutS型的比生长速率和蛋白产率比Mut+型低、发酵周期长、副产物(如乙醇、乙酸等)形成速率不同。外源基因拷贝数对外源蛋白的影响主要有三种情况:(1)高基因拷贝数对外源蛋白表达水平有明显的正效应作用;(2)基因拷贝数增加反而降低了表达水平,即负效应作用;(3)重组蛋白表达与基因剂量正相关,之后则表现负相关关系,这可能与外源蛋白翻译后加工有关(如二硫键形成、折叠等),而与分子伴侣共表达可促进外源蛋白的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毕赤酵母 表型 基因剂量 外源蛋白表达
下载PDF
小麦胚乳醇溶蛋白组分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晏月明 刘广田 +3 位作者 S.Prodanovic D.Zoric G.Surlan-Momirovic N.Mladenov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5-71,共7页
用酸性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A-PAGE,pH3.1)研究了4对醇溶蛋白群(Block)和19个组分在杂种后代的遗传特点。用已知醇溶蛋白Block(等位基因)组成的标准品种鉴定了2个亲本Sana和Francuska4对Block,即Alm和Alf,Ble和Bib,A2f和A21,... 用酸性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A-PAGE,pH3.1)研究了4对醇溶蛋白群(Block)和19个组分在杂种后代的遗传特点。用已知醇溶蛋白Block(等位基因)组成的标准品种鉴定了2个亲本Sana和Francuska4对Block,即Alm和Alf,Ble和Bib,A2f和A21,D2m和D2g,它们分别由同源群1和6组染色体短臂上的Gli-1和Gli2位点编码。正反交F1和F2世代群体的遗传分析显示,每对醇溶蛋白Block呈共显性遗传,由一个等位位点支配,并观察到明显的基因剂量效应。19个不同醇溶蛋白组分的遗传分析表明,16个组分由显性单基因控制,3个组分则受控于两对等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溶蛋白 小麦 胚乳 蛋白组分 遗传研究
下载PDF
原生质体融合和秋水仙素染色体加倍构建强发酵淀粉的糖化酵母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春丽 金国英 李桃生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6,共6页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或秋水仙素染色体加倍技术 ,构建成交配型位点基因纯合 (α/α)的二倍体 .对所获二倍体及其亲株的糖化酶酶活性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这 3个非连锁的糖化酶等效异位基因表现出显著的剂量效应 ,应用中 3株纯合二倍体CIY18...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或秋水仙素染色体加倍技术 ,构建成交配型位点基因纯合 (α/α)的二倍体 .对所获二倍体及其亲株的糖化酶酶活性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这 3个非连锁的糖化酶等效异位基因表现出显著的剂量效应 ,应用中 3株纯合二倍体CIY187 14 (STA3/STA3) ,SFY5 5 (STA2 /STA2 )和CI12C 6 6 (STA1/STA1)菌株 ,其酶活性分别是其亲株的 2 4 4 ,2 31和 2 31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酶基因 糖化酵母 基因剂量效应 原生质体融合 秋水仙素 染色体加倍技术 二倍体 发酵淀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