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陷与疾病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尧 杨艳玲 秦炯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56-958,965,共4页
关键词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 基因缺陷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基因缺陷型2型糖尿病模型动物db/db小鼠早期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刘静 陆洁 +2 位作者 裴天仙 田兴美 申秀萍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3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研究基因缺陷型2型糖尿病模型动物db/db小鼠的早期生物学特性,为db/db小鼠应用于降糖药物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db/db小鼠为模型组动物,db/m小鼠为对照组动物,测定两组小鼠的体质量、食量、饮水量、空腹血糖、正常饮食血糖、糖... 目的研究基因缺陷型2型糖尿病模型动物db/db小鼠的早期生物学特性,为db/db小鼠应用于降糖药物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db/db小鼠为模型组动物,db/m小鼠为对照组动物,测定两组小鼠的体质量、食量、饮水量、空腹血糖、正常饮食血糖、糖耐量、胰岛素耐量;于第14周眼底静脉丛取血,分离血清,测定糖化血清蛋白(GS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取肝、胰腺、腹部脂肪等主要脏器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b/db小鼠体质量、食量、饮水量显著增加;空腹血糖及正常饮食血糖显著升高,整个实验期血糖水平稳定;糖耐量异常、胰岛素耐量异常,对外源胰岛素敏感性显著降低;血清GSP、TG、TC含量显著升高,腹部脂肪质量显著增加,肝组织不同程度的空泡变性,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体积增大,胰腺中胰岛细胞胞浆减少、血管扩张。结论 db/db小鼠早期脂质代谢紊乱,血糖、血脂显著升高,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异常,血糖水平稳定,是研究2型糖尿病较为理想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 db小鼠 2型糖尿病 基因缺陷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成骨不全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8
3
作者 徐超 韩金祥 鲁艳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0-315,共6页
成骨不全是一类临床表现为骨质脆弱、易骨折等特征的罕见遗传性疾病.绝大多数(90%以上)显性患者发病系由Ⅰ型前胶原α链COL1A1和COL1A2基因突变引起胶原合成量不足,或结构改变.少数隐性患者发病为其他相关基因突变导致胶原翻译后过度修... 成骨不全是一类临床表现为骨质脆弱、易骨折等特征的罕见遗传性疾病.绝大多数(90%以上)显性患者发病系由Ⅰ型前胶原α链COL1A1和COL1A2基因突变引起胶原合成量不足,或结构改变.少数隐性患者发病为其他相关基因突变导致胶原翻译后过度修饰、折叠、装配和分泌过程异常.本文就成骨不全发病的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 Ⅰ型胶原 基因缺陷 翻译后修饰 分子伴侣 转录因子
下载PDF
儿童心肌病研究若干热点 被引量:6
4
作者 黄美蓉 陈树宝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01-606,共6页
心肌病是儿科严重心脏病之一,预后差。近年来儿科心肌病流行病学研究取得许多进展,揭示了儿科心肌病的病因、病程及临床特点,对临床处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随着分子遗传学的迅速发展及心肌病基础及临床研究的进展,对心肌病的认识更深... 心肌病是儿科严重心脏病之一,预后差。近年来儿科心肌病流行病学研究取得许多进展,揭示了儿科心肌病的病因、病程及临床特点,对临床处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随着分子遗传学的迅速发展及心肌病基础及临床研究的进展,对心肌病的认识更深入,原有的心肌病定义及分类已有修改的必要。目前儿童心肌病病死率及病残率仍较高,关注儿童心肌病的病因诊断,加强多中心、多学科心肌病临床及基础研究对改善心肌病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基因缺陷 代谢缺陷 心功能不全 儿童
下载PDF
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缺陷对正常高值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节律及代谢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爱军 郭宏伟 +1 位作者 冯琼 杨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890-2894,共5页
背景处于正常高值血压阶段的患者,随着动脉血压的节律和绝对值的改变,以及受代谢因素的影响,仍然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缺陷与多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有必要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 背景处于正常高值血压阶段的患者,随着动脉血压的节律和绝对值的改变,以及受代谢因素的影响,仍然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缺陷与多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有必要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目的对比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缺陷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与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正常者24 h动态血压指标及代谢指标是否存在差异,以探讨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缺陷对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血压和代谢是否产生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4月在武汉市武昌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200例初诊正常高值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相关代谢指标及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缺陷情况。以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缺陷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为观察组,以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正常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为对照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CD36基因缺陷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0例初诊正常高值患者共检出31例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缺陷,检出率为15.5%。观察组体质指数(BMI)、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平均动脉压(24 hMAP)、非杓型血压发生率、三酰甘油(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5.649,95%CI(4.235,14.376)〕、24 hMAP〔OR=5.836,95%CI(4.459,15.132)〕、非杓型血压〔OR=6.228,95%CI(5.876,16.812)〕、TG〔OR=4.348,95%CI(2.247,10.168)〕、HOMA-IR〔OR=4.134,95%CI(1.630,5.245)〕是正常高值血压患者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缺陷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正常高值血压患者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缺陷发生率达15.5%,血压和代谢可能对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缺陷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道夫受体 CD36 基因缺陷 正常高值血压 动态血压节律 平均动脉压 代谢指标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Smad4基因在野生型和基因缺陷小鼠耳蜗内的定位和分布 被引量:3
6
作者 侯昭晖 杨仕明 +7 位作者 胡吟燕 郭维 孙建和 于宁 张继帅 杨晓 韩东一 杨伟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检测Smad4基因在成年小鼠耳蜗中是否有表达及表达部位的分布情况,以进一步研究Smad4基因在内耳发育以及听功能调控上的作用。方法动物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发育和疾病遗传学研究室杨晓研究员提供,动物获取是在C57BL/6J和Blackswiss两种... 目的检测Smad4基因在成年小鼠耳蜗中是否有表达及表达部位的分布情况,以进一步研究Smad4基因在内耳发育以及听功能调控上的作用。方法动物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发育和疾病遗传学研究室杨晓研究员提供,动物获取是在C57BL/6J和Blackswiss两种遗传背景的小鼠应用Cre-LoxP系统进行条件基因打靶,于小鼠胚胎早期在软骨细胞内将Smad4基因剔除。并生成同窝三种基因型小鼠—野生型Smad4+/+,杂合子Smad4+/-,纯合子Smad4-/-用于本研究。对同窝三种不同基因型小鼠的耳蜗冰冻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观察,阴性对照为野生型小鼠耳蜗的冰冻切片并用PBS代替一抗,阳性对照为小鼠肾脏组织冰冻切片。结果Smad4在三种基因型小鼠耳蜗均有广泛表达,表达部位主要集中于血管纹、螺旋韧带、基底膜、盖膜、毛细胞、支持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等处,其中血管纹和基底膜表达最为明显。Smad4在野生型和杂合型小鼠的耳蜗内表达情况基本一致,但纯合子小鼠耳蜗内表达与前两者相比为较低的水平,但未完全消失。结论Smad4在正常小鼠的耳蜗广泛存在,该基因是耳蜗中广泛表达的蛋白中的一种。作为Bmp4信号通路下游信号因子,它可能在骨性耳蜗的形成、内耳感觉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D4 基因缺陷 耳蜗 基因表达
下载PDF
TRPP家族的结构和功能及多囊肾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杰 杨巍 罗建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0-656,共7页
目的:TRPP亚家族是TRP(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超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它有6个疏水跨膜结构,并且在第一和第二跨膜区间有一个大的胞外环,氨基端有2~4个锚蛋白重复区,羧基端则有较大的变异。TRPP包含有TRPP2、TRPP3、TRPP5等。... 目的:TRPP亚家族是TRP(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超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它有6个疏水跨膜结构,并且在第一和第二跨膜区间有一个大的胞外环,氨基端有2~4个锚蛋白重复区,羧基端则有较大的变异。TRPP包含有TRPP2、TRPP3、TRPP5等。它们在基本结构、激活方式及功能上均不完全相同。TRPP亚家族与多种生理学机制有关,它的结构异常也可以导致多囊肾的形成。该家族通道蛋白还与人类味觉系统密切相关。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关于TRPP亚家族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在多囊肾疾病中的相关研究,希望对此通道和相关功能有更深入地了解,为未来突破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家族 结构和功能 多囊肾疾病 研究进展 生理学机制 研究成果 相关研究 味觉系统 通道蛋白 跨膜结构 结构异常 激活方式 receptor 锚蛋白 超家族 治疗 外环 羧基 思路 疏水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Mex3c基因缺陷小鼠模型 被引量:3
8
作者 霍泉 杨玲玲 +2 位作者 孙东君 李婷 杜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0-424,共5页
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FVB小鼠Mex3c基因,为进行相关研究提供Mex3c基因缺陷小鼠模型。方法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针对性设计Mex3c基因1~2外显子sgRNA,将小鼠mex3c基因的sgRNA和Cas9 mRNA共注射到受精卵中,产生目标基因敲... 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FVB小鼠Mex3c基因,为进行相关研究提供Mex3c基因缺陷小鼠模型。方法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针对性设计Mex3c基因1~2外显子sgRNA,将小鼠mex3c基因的sgRNA和Cas9 mRNA共注射到受精卵中,产生目标基因敲除子代,待小鼠出生3周后剪鼠尾提取DNA并进行PCR鉴定,所获F0代杂合小鼠继续与野生型小鼠合笼繁殖获取F1、F2代小鼠,剪取组织提取DNA鉴定分离杂合体小鼠。结果获得了6只Mex3c基因杂合突变的F0代小鼠,F1代共20只雌性杂合小鼠,F2代24只雌性杂合小鼠,能够稳定遗传Mex3c缺陷基因。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获得正确敲除的杂合子。结论成功获得Mex3c基因缺陷的FVB小鼠,为研究不同能量代谢条件下的子代鼠胚神经管发生发育提供了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Mex3c 基因缺陷 FVB小鼠
下载PDF
PKHD1基因缺陷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孙丽萍 张欣洲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43-1046,共4页
PKHD1是目前所知人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的惟一致病基因。ARPKD临床病变以双肾多发性进行性充液囊泡为主要特征。目前对PKHDl基因在ARPKD发病中的作用了解并不多。该文对AR... PKHD1是目前所知人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的惟一致病基因。ARPKD临床病变以双肾多发性进行性充液囊泡为主要特征。目前对PKHDl基因在ARPKD发病中的作用了解并不多。该文对ARPKD的发病机制和PKHD1基因功能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遗传性隐性多囊肾疾病 PKHD1 基因缺陷
原文传递
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缺陷对正常高值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爱军 杨放 《中国医药》 2020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CD36基因缺陷对正常高值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参数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武汉市武昌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200例初诊正常高值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筛查出有CD36基因缺陷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以169例CD36... 目的探讨CD36基因缺陷对正常高值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参数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武汉市武昌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200例初诊正常高值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筛查出有CD36基因缺陷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以169例CD36基因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4 h动态血压参数的差异,并分析其与CD36基因缺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和24 h平均舒张压高于对照组[(115.1±4.9)mm Hg(1 mm Hg=0.133 k Pa)比(100.7±4.3)mm Hg、(76.3±3.7)mm Hg比(68.7±3.4)mm Hg](均P=0.05);观察组24 h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102.6±7.3)mm Hg比(89.4±5.8)mm Hg](P=0.01),非杓型血压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4.2%(23/31)比29.0%(49/169)](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D36基因缺陷与正常高值血压患者24 h平均动脉压升高、动态血压节律改变(非杓型血压)具有相关性(比值比=5.876,95%置信区间:4.461~15.128,P=0.001;比值比=6.235,95%置信区间:4.896~16.882,P=0.001)。结论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缺陷可能对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节律和平均动脉压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高值血压 清道夫受体 CD36 基因缺陷 动态血压参数
下载PDF
Rag1、Rag2基因缺陷小鼠的构建及在异种肿瘤移植中的应用
11
作者 沈如凌 石嘉豪 +3 位作者 盛哲津 冯晓龙 吴文婷 费俭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263-269,279,共8页
目的 建立重组激活基因,Rag1和Rag2基因缺陷小鼠模型,并对其表型和异种肿瘤移植的成瘤性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传统的胚胎干细胞(ES)细胞打靶、囊胚注射方式,分别构建Rag1和Rag2基因缺陷小鼠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对缺陷小鼠外周血T/B淋巴... 目的 建立重组激活基因,Rag1和Rag2基因缺陷小鼠模型,并对其表型和异种肿瘤移植的成瘤性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传统的胚胎干细胞(ES)细胞打靶、囊胚注射方式,分别构建Rag1和Rag2基因缺陷小鼠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对缺陷小鼠外周血T/B淋巴细胞含量进行检测;通过外源异种肿瘤细胞移植实验,对移植肿瘤细胞的成瘤性进行评价.结果 建立了Rag1和Rag2基因缺陷小鼠模型,两种基因突变纯合子小鼠模型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含量较野生型小鼠显著降低;人源肿瘤细胞A549在上述两种基因突变纯合子小鼠中较BALB/c-nu(裸小鼠)或(NOD-SCID)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表现出更强的成瘤性.结论 分别成功建立了Rag1和Rag2基因缺陷小鼠模型,两种小鼠模型均发生了T、B淋巴细胞生成障碍,导致免疫系统严重缺陷,可作为异种外源肿瘤移植的受体,用于小鼠荷瘤模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激活基因(Rag1基因) Rag2基因 基因缺陷 免疫缺陷 Recombination-activating geneS (Ragl gene)
下载PDF
接受BRCA1/BRCA2基因检测者的心理状态和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12
作者 裘佳佳 胡震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6年第10期3595-3598,共4页
基因检测可以协助医生发现高风险人群,及时做出预防和治疗的选择,但也可能会给检测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BRCA1/BRCA2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已经成为标准临床实践的一部分,心理压力评估及风险管理可以丰富护理人员的照护内涵,从而提供有... 基因检测可以协助医生发现高风险人群,及时做出预防和治疗的选择,但也可能会给检测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BRCA1/BRCA2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已经成为标准临床实践的一部分,心理压力评估及风险管理可以丰富护理人员的照护内涵,从而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更好地提高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抑癌基因 基因检测 基因缺陷 心理状态 风险管理
下载PDF
钙调蛋白基因缺陷TRP1酿酒酵母菌株的构建和鉴定
13
作者 陈孙孝 廖万清 +3 位作者 温海 姚志荣 邓安梅 仲人前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80-682,共3页
目的 构建钙调蛋白基因 (CMD1)缺陷TRP1酵母菌株 ,为探讨钙调蛋白功能性基团对真菌致病性的影响打下基础。方法 通过基因等位置换 ,筛选产生cmd1::TRP1置换的YPH5 0 1菌株 ,并转入含CMD1序列的质粒Ⅱ。减数分裂后经省却Trp Ura培养基... 目的 构建钙调蛋白基因 (CMD1)缺陷TRP1酵母菌株 ,为探讨钙调蛋白功能性基团对真菌致病性的影响打下基础。方法 通过基因等位置换 ,筛选产生cmd1::TRP1置换的YPH5 0 1菌株 ,并转入含CMD1序列的质粒Ⅱ。减数分裂后经省却Trp Ura培养基选择得到发生cmd1::TRP1置换的酵母菌单倍体菌株。结果 Southernblot证实了cmd1::TRP1基因置换 ,经省却Trp Ura培养基选择得到了带有TRP1序列的酵母菌单倍体菌株。结论 成功构建了钙调蛋白基因缺陷TRP1酿酒酵母菌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钙调蛋白 基因置换 基因缺陷 构建 鉴定 白念珠菌
原文传递
一例复合杂合突变导致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陷症患者的表型与遗传学分析
14
作者 郑晓勇 金艳慧 +5 位作者 夏慧南 杨丽红 朱丽青 罗莎莎 刘斯奇 王明山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1年第10期1471-1474,共4页
目的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Ⅺ(FⅪ)缺陷症患者进行凝血指标与基因水平的分析,初步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FⅪ抗原(FⅪ:Ag),用一期凝固法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FⅪ活性(FⅪ:C)等相关凝血指标,并进行表型诊断。... 目的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Ⅺ(FⅪ)缺陷症患者进行凝血指标与基因水平的分析,初步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FⅪ抗原(FⅪ:Ag),用一期凝固法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FⅪ活性(FⅪ:C)等相关凝血指标,并进行表型诊断。用Sanger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11基因所有外显子、侧翼序列、5′和3′端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区域DNA。用多重序列对比软件ClustaX-2.1-win分析突变位点的序列保守性;用MutationTaster、PolyPhen-2、PROVEAN和SIFT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评价突变的危害性;用Swiss-Pdb Viewer软件分析氨基酸突变后FⅪ蛋白空间构象和次级键的改变。结果先证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为84.7 s(参考范围:29.0~43.0 s),FⅪ:C和FⅪ:Ag分别降低为3%和1.6%;大儿子、二女儿、大孙子、二外孙女APTT均稍延长,FⅪ:C、FⅪ:Ag均有所降低,为正常对照的50%左右。测序发现先证者F11基因存在第8号外显子c.841C>T(p.Gln263stop)杂合无义突变和第13号外显子c.1546G>A(p.Val498Met)杂合错义突变;其大儿子和大孙子存在p.Val498Met杂合错义突变,二女儿和二外孙女存在p.Gln263Stop杂合无义突变。保守性分析表明Val498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Gln263在同源物种间中等保守;Mutation Taster评分结果显示p.Gln263stop和p.Val498Met的结果分别为1.000分和0.998分,预示突变为有害突变,可引起疾病;PolyPhen-2、PROVEAN和SIFT评估p.Val498Met的结果分别为1.00、–2.09、0.001,表明突变对蛋白质正常功能运行有害。p.Val498Met突变蛋白模型显示,突变前Val498与Ala517之间有两条氢键,当突变为Met498后,与Ala517之间的氢键没有变化,但与Pro560及Thr575各增加了一条氢键,并与Thr575形成了空间位阻,破坏了FⅪ蛋白的催化结构域。结论先证者p.Gln263stop和p.Val498Met复合杂合突变是导致其FⅪ缺陷症的分子机制,其中p.Val498Met突变为国内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Ⅺ 基因缺陷 复合杂合突变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98%无头精子一例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武婧 张永胜 +3 位作者 彭迪 岳嘉明 刘睿智 王瑞雪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835-841,共7页
目的:报道98%无头精子1例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旨为该类患者的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此例无头精子患者的睾丸曲细精管病理结构和精子超微结构进行分析;将20%、15%无头精子患者设为对照组,分别对3例无头精子患者的精子进行精子染色质... 目的:报道98%无头精子1例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旨为该类患者的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此例无头精子患者的睾丸曲细精管病理结构和精子超微结构进行分析;将20%、15%无头精子患者设为对照组,分别对3例无头精子患者的精子进行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sperm nucleus DNA integrity kit,SCD)合并精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结果:无头精子患者睾丸曲细精管严重病变;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到精子顶体、线粒体、轴丝等程度不同的结构异常:无头精子患者的精子染色体非整倍体率与精子核DNA损伤程度成正比,且随无头精子比例增多而升高。结论:无头精子有病理意义,其发生与精子DNA损伤、精子染色体异常以及编码头尾连接段的基因缺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头精子 男性不育 精子核DNA损伤 基因缺陷
原文传递
自发突变雄性不育小鼠模型研究进展
16
作者 卢双 肖瑞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8-471,共4页
导致动物雄性不育的因素很多,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自发突变小鼠是研究人类遗传疾病等基础医学研究的重要动物模型,是发现新基因及其功能有价值的研究工具。自发突变小鼠经常可在容纳大型小鼠群的动物园或者研究结构中作为... 导致动物雄性不育的因素很多,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自发突变小鼠是研究人类遗传疾病等基础医学研究的重要动物模型,是发现新基因及其功能有价值的研究工具。自发突变小鼠经常可在容纳大型小鼠群的动物园或者研究结构中作为随机遗传事件被检测到。这些自发突变小鼠的表型有很多,其中一些可引起雄性不育。我们将携带雄性不育表型的自发突变小鼠类型进行了总结,为研究雄性不育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性不育 自发突变 基因缺陷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瘦素缺陷型ob/ob小鼠和C57BL/6J小鼠生物学特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薛欣 李玉梅 +3 位作者 陈冰 张立石 马雅銮 汪旭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83-986,共4页
目的对比瘦素基因遗传缺陷ob/ob小鼠与C57BL/6J野生型小鼠的生物学特征,为进一步的中药研究提供可靠的脂肪肝动物模型。方法将8周龄、雌性C57BL/6J野生型及ob/ob小鼠分别作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标准饲料喂养至16周。每周测量1次体质量和体... 目的对比瘦素基因遗传缺陷ob/ob小鼠与C57BL/6J野生型小鼠的生物学特征,为进一步的中药研究提供可靠的脂肪肝动物模型。方法将8周龄、雌性C57BL/6J野生型及ob/ob小鼠分别作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标准饲料喂养至16周。每周测量1次体质量和体温;检测血清肝功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检测肝质量、肝组织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并进行肝组织HE染色。结果与C57BL/6J野生型小鼠比较,ob/ob小鼠体质量显著增加(P<0.000 1);肛温明显降低(P<0.001);血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肝重、肝脏指数、肝功能、肝组织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明显增高(P均<0.01)。大体及组织病理结果显示,16周ob/ob小鼠肝脏表现为中、重度脂肪肝的病理特征。结论 ob/ob小鼠是较好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具有发病快、稳定、显著、重复性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ob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生物学特性 瘦素基因遗传缺陷
下载PDF
NBAS基因缺陷所致儿童反复肝功能异常1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春妍 张彦 +5 位作者 王凤梅 陆伟 文君 赵黎莉 冯雪 李嘉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82,共3页
现报道1例6岁男性患儿,临床反复出现肝脏损伤,肝损伤前均有发热,最终诊断为NBAS基因缺陷。与未发现NBAS突变的患者不同,确诊有NBAS突变的患者在每次肝功能损伤前均患有发热性疾病,发热24~72 h后可出现肝功能异常,甚至肝衰竭。以此提醒... 现报道1例6岁男性患儿,临床反复出现肝脏损伤,肝损伤前均有发热,最终诊断为NBAS基因缺陷。与未发现NBAS突变的患者不同,确诊有NBAS突变的患者在每次肝功能损伤前均患有发热性疾病,发热24~72 h后可出现肝功能异常,甚至肝衰竭。以此提醒广大临床医师,反复出现发热相关性肝脏损伤患者应注意NBAS基因缺陷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异常 NBAS基因缺陷 儿童
原文传递
细胞色素P4502D6遗传多态性与抗疟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邹春燕 何曦 +3 位作者 覃宇城 赵霞 杨照青 黄亚铭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380-384,共5页
人类不同种族之间P450基因多态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并直接影响约90%临床常用药物在机体内的代谢和转化。英国牛津大学大数据研究所分析提示,目前广泛用于根治间日疟患者的伯氨喹啉药物已经不再适合临床用药,其理由是全球间日疟患者中有超... 人类不同种族之间P450基因多态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并直接影响约90%临床常用药物在机体内的代谢和转化。英国牛津大学大数据研究所分析提示,目前广泛用于根治间日疟患者的伯氨喹啉药物已经不再适合临床用药,其理由是全球间日疟患者中有超过20%存在CYP2D6基因代谢受损,导致对患者肝脏内潜伏期的休眠子根治无效,同时还有14%的间日疟患者存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导致溶血,两类患者合计超过间日疟患者总数的34%。由此,改变了过去认为氯喹合并伯氨喹啉根治间日疟患者效果不佳是由于产生抗药性的看法。广西上林县发现非洲输入性间日疟患者采用标准剂量氯喹合并伯氨喹啉多次根治后仍然出现反复发作现象,经检测发现是由于CYP2D6基因代谢受损导致。研究小组尝试采用青蒿素类药物与阿奇霉素配伍进行根治后,至今2年多未见再复发。因此,对间日疟患者经常规根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开展CYP2D6检测。同时研究开发新的间日疟根治药物是目前全球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 根治 伯氨喹啉 CYP2D6
原文传递
FANCA基因缺陷的恶性肿瘤患者使用PARP抑制剂的疗效研究
20
作者 车瑛琦 武辉宇 +5 位作者 李雪 任云会 李茜楠 娄晔 刘国华 杨雪松 《系统医学》 2022年第22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PARP抑制剂对FANCA基因缺陷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大庆龙南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Ⅱ~Ⅲ期无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s,BRCA)突变的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FANCA... 目的探讨PARP抑制剂对FANCA基因缺陷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大庆龙南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Ⅱ~Ⅲ期无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s,BRCA)突变的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FANCA基因检测结果将其分为有FANCA基因突变组(n=25)及无FANCA基因突变组(n=35),所有患者均接受完成4~6周期铂类基础方案化疗后再行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有FANCA基因突变组ORR、DCR分别为48.00%、84.00%,均明显高于无FANCA基因突变组的22.86%、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9、4.861,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随访结果显示,有FANCA基因突变组患者PFS显著长于无FANCA基因突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64,P<0.001)。结论FANCA突变的卵巢癌患者应用PARP抑制剂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可显著延长P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NCA基因缺陷 卵巢癌 PARP抑制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