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 被引量:28
1
作者 陈剑梅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71-73,共3页
通过对性别角色双性化的分析,阐述了性别角色双性化的优势和培养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的必要性,分析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形成的因素并提出改变传统性别角色观,对儿童进行双性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儿童 性别角色 双性化教育
下载PDF
性别角色、主观锻炼体验、运动承诺与锻炼行为:链式中介模型 被引量:39
2
作者 董宝林 张欢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4-421,共8页
整合社会性别理论、社会认知理论、锻炼行为理论等,在考察性别角色对大学生锻炼行为影响的基础上,检验主观锻炼体验—运动承诺的链式中介效应,在此基础上构建链式中介效应模型。采用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运动承诺量... 整合社会性别理论、社会认知理论、锻炼行为理论等,在考察性别角色对大学生锻炼行为影响的基础上,检验主观锻炼体验—运动承诺的链式中介效应,在此基础上构建链式中介效应模型。采用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运动承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以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为例的908名大学生(年龄=20.46±2.525;男生407人,女生501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性别角色、主观锻炼体验、运动承诺是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前因变量,三者对锻炼行为的直接影响皆达显著水平(P<0.001)。比较发现,主观锻炼体验对锻炼参与频率的影响较大,而性别角色和运动承诺对学生锻炼持续时间的影响较大;在性别角色影响大学生的锻炼行为时,主观锻炼体验、运动承诺分别具备部分中介效应,其效果量分别为总效应的25.00%和24.17%,而且,主观锻炼体验—运动承诺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其效果量为总效应的21.11%,即间接效应为总效应的70.28%。结论:主观锻炼体验、运动承诺是缓解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对大学生锻炼行为消极影响的有力因素;从认知的角度改变大学生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同时丰富锻炼体验、激发运动承诺,可能是促进大学生践行体育锻炼的一个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性别角色 主观锻炼体验 运动承诺 锻炼行为 中介效应
下载PDF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冲突对锻炼投入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董宝林 张欢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2-87,共6页
以社会性别理论和投入理论为框架,在探讨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冲突、体育锻炼投入的现状特征基础上,考察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冲突对体育锻炼投入的影响。采用SAGE的性别角色冲突量表和自编的体育锻炼投入量表,对以浙、沪、苏为例的1 026名女大... 以社会性别理论和投入理论为框架,在探讨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冲突、体育锻炼投入的现状特征基础上,考察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冲突对体育锻炼投入的影响。采用SAGE的性别角色冲突量表和自编的体育锻炼投入量表,对以浙、沪、苏为例的1 026名女大学生。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能够感受或体验到中等偏下水平的性别角色冲突,并且,她们在体育锻炼中能够表现出较好的投入状态。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投入和性别角色冲突在人口统计学的年级变量上具有同一性;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投入在性别角色冲突的程度上存在差异(冲突越强烈,投入的水平越低);性别角色冲突对体育锻炼投入的负向影响显著,并且分别解释了活力坚持度、专注满足感和价值观认知变异的13%,11%和12%。就本次测量而言,女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冲突对活力坚持度的负向影响最大,证实了性别角色冲突是制约女大学生锻炼活跃度和坚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结论:缓解体育锻炼中的性别角色冲突,可能是改善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投入状况的一个有效途径。研究为制定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激励决策提供重要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大学生 性别角色 冲突 锻炼投入
下载PDF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耿晓伟 张峰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2年第5期384-388,共5页
以33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大学生性别角色、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性别角色影响主观幸福感,双性化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2)自尊是性别角色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中介变量,即性别角色通过自尊... 以33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大学生性别角色、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性别角色影响主观幸福感,双性化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2)自尊是性别角色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中介变量,即性别角色通过自尊对主观幸福感进行影响。因此,为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教育中应当开展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同时要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角色 自尊 主观幸福感 大学生
下载PDF
主观体验、承诺与锻炼坚持性:一个双性化与未分化的个案 被引量:13
5
作者 朱乐青 董宝林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2-90,共9页
以双性化、未分化性别角色大学生为个案,考察主观锻炼体验、锻炼承诺对锻炼坚持性的影响。利用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在954名有效被试中甄别出346名双性化、358名未分化被试,采用修订版主观锻炼体验量表、锻炼承诺分量表、... 以双性化、未分化性别角色大学生为个案,考察主观锻炼体验、锻炼承诺对锻炼坚持性的影响。利用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在954名有效被试中甄别出346名双性化、358名未分化被试,采用修订版主观锻炼体验量表、锻炼承诺分量表、锻炼坚持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虽具中高程度的积极幸福感和锻炼承诺、低度的心理困扰和疲劳感,但其锻炼坚持性却不甚理想;主观锻炼体验、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性在性别角色类型上存在差异,其中,双性化者的积极幸福感、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性显著高于未分化者,并且,疲劳感在观察上低于未分化者;而未分化者的心理困扰显著高于双性化者。2除疲劳感外,积极幸福感对锻炼坚持性正向影响、心理困扰对锻炼坚持性负向影响皆显著;锻炼承诺对锻炼坚持性的正向影响显著;在积极幸福感或心理困扰影响锻炼坚持性时,锻炼承诺具备部分中介效应;在积极幸福感或锻炼承诺影响锻炼坚持性时,以双性化、未分化为个案的性别角色类型具备调节效应。结论:转变传统性别角色观念,丰富正性的锻炼体验,激发认知决策能力,可能是促进大学生锻炼坚持性的一个有效策略。研究为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健康理念提供重要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主观锻炼体验 锻炼承诺 锻炼坚持性 性别角色 双性化 未分化
下载PDF
关于大学生性别特质与恋爱关系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何艳 付海玲 韩洁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年第6期616-618,共3页
目的验证双性化性别特质模型并探讨性别特质同恋爱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洛克-华莱氏(Lock-Wallace)婚姻(恋爱)关系调适测定量表和性别特质量表对10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双性化特质的人占49.5%,未分化特质的人占11.0%,男性化特... 目的验证双性化性别特质模型并探讨性别特质同恋爱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洛克-华莱氏(Lock-Wallace)婚姻(恋爱)关系调适测定量表和性别特质量表对10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双性化特质的人占49.5%,未分化特质的人占11.0%,男性化特质的人占34.9%,女性化特质的人占4.6%;不同性别特质类型的人在恋爱满意度上有着显著的差异(F=12.657,P<0.01);16个性别特征和恋爱满意度有着显著的相关(P<0.05)。结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双性化趋势明显;在恋爱过程中,具有双性化特质的人有较高的恋爱满意度;高恋爱满意度与具体的某些人格特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特质 双性化 恋爱关系满意度 性别角色
下载PDF
母亲拒绝惩罚与6~9年级学生受欺负、社会能力的关系:性别角色类型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李丹 徐刚敏 +1 位作者 刘世宏 郁丹蓉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0-366,共7页
选取858名6~9年级上海学生为被试,采用自评和他评问卷探讨被试性别角色类型、受欺负和社会能力与母亲拒绝惩罚的关系。结果显示:(1)未分化型学生人数最多,其社会能力低于另两种类型;(2)性别角色类型在母亲拒绝惩罚预测学生受欺负和社会... 选取858名6~9年级上海学生为被试,采用自评和他评问卷探讨被试性别角色类型、受欺负和社会能力与母亲拒绝惩罚的关系。结果显示:(1)未分化型学生人数最多,其社会能力低于另两种类型;(2)性别角色类型在母亲拒绝惩罚预测学生受欺负和社会能力中起调节作用:母亲拒绝惩罚正向预测未分化型学生受欺负,负向预测其社会能力;母亲拒绝惩罚无法预测双性化和单性化型学生受欺负和社会能力。未分化型个体受到母亲拒绝惩罚是其学校适应问题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拒绝惩罚 受欺负 社会能力 性别角色
下载PDF
3-6岁儿童对性别角色与攻击行为关系的认知发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郑莉君 胡俊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年第1期55-59,共5页
本项研究基于性别角色理论,通过设计故事与被试访谈方法,探讨3-6岁儿童对性别角色与攻击行为关系的认知发展问题。借鉴Crick(1996)研究范式,采用2(攻击者性别:男/女)×2(受攻击者性别:男/女)被试内设计的访谈故事材料;以幼儿园小班... 本项研究基于性别角色理论,通过设计故事与被试访谈方法,探讨3-6岁儿童对性别角色与攻击行为关系的认知发展问题。借鉴Crick(1996)研究范式,采用2(攻击者性别:男/女)×2(受攻击者性别:男/女)被试内设计的访谈故事材料;以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105名3-5岁儿童)和35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平均年龄为6岁)共140人为被试。研究发现:3-6岁儿童能自发凭借特定性别角色信息系统推论出关系攻击与躯体攻击;3-6岁儿童对攻击性与性别关系的认识存在着年龄与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6岁儿童 性别角色 攻击行为
下载PDF
性别角色发展的生物学理论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3
9
作者 于晓晴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11年第4期42-46,共5页
分析诸多学者对性别角色的概念界定发现,性剐角色虽然受到社会各因素的影响.但其发展基础仍来源于生物因素。由此,本文选取性别角色发展的生物学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种理论:生物进化理论、生物社会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对性别角色... 分析诸多学者对性别角色的概念界定发现,性剐角色虽然受到社会各因素的影响.但其发展基础仍来源于生物因素。由此,本文选取性别角色发展的生物学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种理论:生物进化理论、生物社会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对性别角色发展的生物因素进行概述和分析,分别从进化原理、遗传基因、激素影响和性生理特征等方面分析性别角色发展的机制,客观、辩证地评价各理论流派的理论学说,以期帮助学前教育工作者了解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角色 生物学视角 生物因素 学前教育
原文传递
大学生性别角色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秀希 王雪 +1 位作者 李清华 董好叶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115-119,共5页
采用大学生性别角色问卷和心理幸福感问卷对30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分布及其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性别角色4种类型总体分布按照比例高低排序依次是双性化类型、未分化类型、男性化类型以... 采用大学生性别角色问卷和心理幸福感问卷对30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分布及其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性别角色4种类型总体分布按照比例高低排序依次是双性化类型、未分化类型、男性化类型以及女性化类型,并且存在性别差异;双性化类型大学生在心理幸福感以及生活目标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其他3个类型性别角色大学生,在积极关系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未分化和男性化类型大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性别角色 心理幸福感
下载PDF
艾丽斯·沃克对传统性别角色定位的解构——评小说《紫颜色》
11
作者 夏庚华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62-65,共4页
通过对小说《紫颜色》的文本解读,可以分析出作者艾丽斯.沃克对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男女不同角色定位的批判和质疑,揭示艾丽斯.沃克解构传统男女角色定位、构建男女平等的大同社会的美好愿望。
关键词 《紫颜色》 解构 构建 男女平等 性别角色
下载PDF
幼儿性别角色与攻击行为关系的特质推理研究
12
作者 胡俊 郑莉君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年第2期49-51,共3页
通过设计故事与被试访谈法,以124名3-6岁儿童的心理特质为中介,探究其对性别角色与攻击行为关系作出推理的能力。得出:特质推理现象存在于3-6周岁儿童对于性别角色与攻击行为关系的认知过程中;随着年龄增长,3-6岁儿童在该方面的特质推... 通过设计故事与被试访谈法,以124名3-6岁儿童的心理特质为中介,探究其对性别角色与攻击行为关系作出推理的能力。得出:特质推理现象存在于3-6周岁儿童对于性别角色与攻击行为关系的认知过程中;随着年龄增长,3-6岁儿童在该方面的特质推理能力发展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性别角色 攻击行为 特质推理
下载PDF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利他行为的关系:认知共情的相对中介作用
13
作者 何娟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40-44,共5页
[目的]探究大学生性别角色对认知共情和利他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基本共情量表中文版、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和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对宁夏地区某高校27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测验。[结果]大学生中双性化、未分化、单性化性别角色各占三分之一... [目的]探究大学生性别角色对认知共情和利他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基本共情量表中文版、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和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对宁夏地区某高校27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测验。[结果]大学生中双性化、未分化、单性化性别角色各占三分之一;不同类型性别角色大学生的认知共情和利他行为水平差异显著,未分化在认知共情和利他行为得分上均显著低于其他性别角色类型;性别角色与认知共情和利他行为显著相关;以未分化为参照组,女性化、男性化和双性化对利他行为的影响受到认知共情的相对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角色 认知共情 利他行为 双性化
下载PDF
双薪家庭的家务性别分工:经济依赖、性别观念或情感表达 被引量:105
14
作者 刘爱玉 佟新 付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9-136,共28页
基于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显示,城镇家庭的家务劳动分工具有"女性为主,男性为辅"的特征。研究表明,经济依赖关系、工作时间、性别角色观念均显著地影响着两性的家务分工,但其影响机制存在差别。对于男性而... 基于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显示,城镇家庭的家务劳动分工具有"女性为主,男性为辅"的特征。研究表明,经济依赖关系、工作时间、性别角色观念均显著地影响着两性的家务分工,但其影响机制存在差别。对于男性而言,经济上的独立与成就对于其家务劳动投入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工作时间与性别角色观念,这些要素均相对独立地发挥作用,男性家务劳动的承担不存在"性别表演"。对于女性而言,纯粹的经济独立(对配偶收入的依赖程度、本人的绝对收入状况等)并非其家务劳动投入的最好预测,性别角色观念也不独立地对家务劳动参与产生影响。部分女性的家务劳动在经济依赖与性别角色观念交互影响下存在着形态与效应各异的"性别表演"。这一特征揭示了两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经济地位与社会文化期待交互影响的形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依赖 性别角色观念 性别表演
下载PDF
中国人性别观念的变迁趋势、来源和异质性——以“男主外,女主内”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两个指标为例 被引量:83
15
作者 许琪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43,共11页
文章使用2000年和2010年两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以"男主外,女主内"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两个指标为例研究了10年间中国人的性别观念的变化。研究发现,从这两个维度看,中国人的性别观念出现了明显的向传统回... 文章使用2000年和2010年两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以"男主外,女主内"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两个指标为例研究了10年间中国人的性别观念的变化。研究发现,从这两个维度看,中国人的性别观念出现了明显的向传统回归的趋势。而且,如果将世代更替对性别平等的积极作用排除在外,实际上同一批中国人的性别观念在10年间的倒退要比表面上看来更加严重。传统性别观念的回潮并不是局限于某一群体的特殊现象,而是适用于所有人群的普遍现象。相比而言,年轻世代、女性、居住在农村以及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的性别观念向传统回归的速度较快;而年长世代、男性、居住在城市以及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向传统回归的速度较慢。结婚生育是导致年轻世代的性别观念快速转向传统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年轻人的性别观念向传统的快速回归非常值得我们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观念 世代更替 同世代变迁 异质性
原文传递
社会经济地位、性别不平等与性别角色观念 被引量:50
16
作者 王鹏 吴愈晓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5-70,共16页
性别角色观念代表了人们如何看待男性和女性的社会角色,它从另一个维度反映了社会的性别平等状况。本研究利用CGSS2010数据,从社会整体和家庭内部探讨社会经济地位、性别不平等与性别角色观念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个体在社会结构... 性别角色观念代表了人们如何看待男性和女性的社会角色,它从另一个维度反映了社会的性别平等状况。本研究利用CGSS2010数据,从社会整体和家庭内部探讨社会经济地位、性别不平等与性别角色观念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个体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影响其性别角色观念:高教育程度、高收入以及高地位职业群体的性别角色观念更为开放;第二,社会结构位置对性别角色观念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对女性性别角色观念的积极影响要大于男性;第三,家庭内部的性别不平等模式对性别角色观念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夫妻间相对教育程度和相对收入对男性没有影响,但是对女性有显著的影响。教育程度高于配偶的女性,性别角色观念更加平等开放;夫妻间相对收入对女性的性别角色观念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当女性的收入高于配偶一定范围后,这种影响消失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地位 性别不平等 性别角色观念
原文传递
工作时间与工作家庭冲突:基于性别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金家飞 刘崇瑞 +1 位作者 李文勇 Patricia Mary Fosh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4-50,共7页
工作家庭冲突已受国内实践界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但国内关于性别、工作时间等基本因素与工作家庭冲突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仍然欠缺。本研究通过在中国五个区域调查的2030份样本,探索了中国情境下性别、工作时间与工作家庭冲突之间的基本... 工作家庭冲突已受国内实践界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但国内关于性别、工作时间等基本因素与工作家庭冲突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仍然欠缺。本研究通过在中国五个区域调查的2030份样本,探索了中国情境下性别、工作时间与工作家庭冲突之间的基本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性别角色态度对这一基本关系的影响。大样本实证研究发现,工作时间、性别和性别角色态度对工作家庭冲突存在三向交互影响,该结论为揭示目前关于性别、工作时间与工作家庭冲突之间关系的相悖结论提供了一种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工作家庭冲突 工作时间 性别 性别角色态度
原文传递
创业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机制探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成彦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1-914,共4页
近年来,创业自我效能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已有的研究大多把创业自我效能作为预测变量,探讨其对创业意向及创业绩效的影响。本研究梳理了性别角色取向及认知风格对创业自我效能的影响,探讨了创业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机制及其这种中介效应... 近年来,创业自我效能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已有的研究大多把创业自我效能作为预测变量,探讨其对创业意向及创业绩效的影响。本研究梳理了性别角色取向及认知风格对创业自我效能的影响,探讨了创业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机制及其这种中介效应对理论及实践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自我效能 性别角色取向 认知风格 中介作用
下载PDF
社会支持与女大学生余暇锻炼:性别角色冲突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2
19
作者 董宝林 毛丽娟 张欢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5-31,共7页
探讨社会支持对女大学生余暇锻炼的影响,考察性别角色冲突的中介效应。采用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性别角色冲突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560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女大学生能够感受到较高的社会支持,在余暇锻炼中能够感受到中等... 探讨社会支持对女大学生余暇锻炼的影响,考察性别角色冲突的中介效应。采用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性别角色冲突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560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女大学生能够感受到较高的社会支持,在余暇锻炼中能够感受到中等偏低的性别角色冲突,但其余暇锻炼的状况却不甚理想;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余暇锻炼在性别角色冲突水平上存在差异;社会支持和性别角色冲突是余暇锻炼的两个前因变量,对女大学生余暇锻炼的影响皆显著;在性别角色冲突的基础上,社会支持对女大学生余暇锻炼的影响显著,即:性别角色冲突是社会支持影响女大学生余暇锻炼时的一个中介变量,该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3. 10%。结论:给予更多社会支持与认同,并通过改变传统社会性别观念来缓解性别角色冲突,可能是培养女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促进余暇锻炼自主性的一个关键环节。研究结论为制定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决策提供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女大学生 社会支持 性别角色冲突 余暇锻炼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外出务工对农村男女性别观念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许琪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65,共12页
文章使用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探讨了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村男女性别观念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出务工有助于削弱农村人对姓氏继承和性别分工的传统观念,但并未动摇财产继承这一最核心的父系家庭制度,而且外出务工对姓氏继... 文章使用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探讨了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村男女性别观念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出务工有助于削弱农村人对姓氏继承和性别分工的传统观念,但并未动摇财产继承这一最核心的父系家庭制度,而且外出务工对姓氏继承观念和性别分工观念的影响在女性样本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研究认为,进城务工对农村人传统性别观念的削弱作用表现出由表及里、逐层推进的特点;作为传统性别观念的既得利益者,农村男性的传统性别观念很难发生与女性同等程度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人口流动 性别观念 性别差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