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斯蒂芬·茨威格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第一人称叙事策略 被引量:7
1
作者 曹学庆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382-384,共3页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著名的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第一人称独白的书信体格式讲述了一个女人一生的爱情故事。通过第一人称的内聚焦叙述视角阐述了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之间的关系,从第一人称叙述视角...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著名的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第一人称独白的书信体格式讲述了一个女人一生的爱情故事。通过第一人称的内聚焦叙述视角阐述了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之间的关系,从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陌生化角度引出了作者的叙述技巧,并由第一人称叙述下的性别神话引发对女性建构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芬·茨威格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第一人称叙事 内聚焦 陌生化 性别神话
下载PDF
父权的式微与认同的焦虑——论张作骥电影中“真实台湾”的在地性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力珍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87-93,共7页
作为一名男性导演,张作骥电影中呈现出解构男权的倾向,以及身份认同的焦虑。张作骥的八部长片,常以祖孙三代同堂来叙事,即阿公、父亲与子孙。从男性形象的角度审视张作骥的影片,表现出以下三种特征:"阿公"象征着传统"父... 作为一名男性导演,张作骥电影中呈现出解构男权的倾向,以及身份认同的焦虑。张作骥的八部长片,常以祖孙三代同堂来叙事,即阿公、父亲与子孙。从男性形象的角度审视张作骥的影片,表现出以下三种特征:"阿公"象征着传统"父权制"走向瓦解;父亲形象以逃避现实的姿态呈现出父位缺席;而边缘化的青年一代,在"弑父"的极端行为与"寻父"的未果中,陷入了身份认同的焦虑与性别迷思的双重困境。这种男性形象的困境及焦虑是导演张作骥秉承着"忠实再现"的创作原则,实践着对"真实台湾"的"在地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作骥 男权主义 身份认同 真实台湾 性别迷思 在地性
下载PDF
性别神话与思想及城市的复合体——从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到瓦尔特·本雅明的哲学化都市 被引量:1
3
作者 亚伯拉罕·阿克曼 王宁 武淑冉 《跨文化研究》 2017年第2期1-25,266,共26页
早在20世纪初期,本雅明就提出一种观点,即思想与人造环境之间的互动促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持久进步。当代研究认为,城市形态中的性别隐喻显然印证了本雅明的这个观点。从早期古迹起,城市中的庞大建筑就代表男性气概,而空旷区域则具有... 早在20世纪初期,本雅明就提出一种观点,即思想与人造环境之间的互动促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持久进步。当代研究认为,城市形态中的性别隐喻显然印证了本雅明的这个观点。从早期古迹起,城市中的庞大建筑就代表男性气概,而空旷区域则具有女性气质。思想与人造环境的相互作用始于史前神话,它们与人类身体及天空相关。西方古人在自然与人造环境的联系中感知世界,从中即可洞察到性别的投射。这些认识肇始于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和厄洛斯神话,后来又可能因中国阴阳神话的传入而得以发展。到了地理大发现时代,以上性别观念达到顶峰。彼时,人们对地球圆形说的经验感知也出现了进展。在现代人对地球的早期认识中,南北半球分别被赋予了女性与男性的特质,我们对自然和人造环境的观念继而也带有与生俱来的性别特征。然而,出现在城市形态中的女性面孔,都市的空旷地区成为被严重漠视的人造空间。就设计及规划布局城市中的空地而言,城市形式中的女性寓言应受到赞颂,而非被弃之不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现象学 地理记忆 风水学 性别神话 集体无意识
原文传递
刀光剑影里的性别神话——以《少林寺》(1982)为例
4
作者 潘国美 张奎华(编辑) 《临沂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47-51,共5页
武侠片是华语电影的重要类型,其对性别关系的观照也独具特点。影片《少林寺》是有关两性关系建构的典型文本。其对女性圣母、圣女一体两面身份的建构、男性狂欢神话的建构、以及两者短暂"和谐"关系的建构,是武侠电影对两性关... 武侠片是华语电影的重要类型,其对性别关系的观照也独具特点。影片《少林寺》是有关两性关系建构的典型文本。其对女性圣母、圣女一体两面身份的建构、男性狂欢神话的建构、以及两者短暂"和谐"关系的建构,是武侠电影对两性关系观照的重要一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身份 男性狂欢 性别神话
下载PDF
1950-1970年代宣传画中的性别再现与权力地图
5
作者 赵宁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142-145,共4页
在1950-1970年代作为典型大众文化样式的宣传画中,可见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中无产阶级身份映现的去性征化雄强女性形象,国家主义父权刻写的一系列革命象征物象,革命浪漫主义浸染的宏大叙事。这些彰显着政党-国家父权图像化的权力,建构了男... 在1950-1970年代作为典型大众文化样式的宣传画中,可见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中无产阶级身份映现的去性征化雄强女性形象,国家主义父权刻写的一系列革命象征物象,革命浪漫主义浸染的宏大叙事。这些彰显着政党-国家父权图像化的权力,建构了男女性别平等的乌托邦景观。被视为常态的雄化女性的性别迷思提供了一种对真实社会性别矛盾与冲突想象化的、理想化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传画 性别迷思 权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