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WB无线电脉冲波形设计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赵君喜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2-106,共5页
研究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超短脉冲波形的设计问题,基于FCC频谱约束条件给出超宽带脉冲波形的优化设计方法。提出通过不同高斯波形的适当叠加方法给出简单而性质良好的脉冲波形,其次基于滤波思想给出性态灵活的脉冲波形设计方法。实验表... 研究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超短脉冲波形的设计问题,基于FCC频谱约束条件给出超宽带脉冲波形的优化设计方法。提出通过不同高斯波形的适当叠加方法给出简单而性质良好的脉冲波形,其次基于滤波思想给出性态灵活的脉冲波形设计方法。实验表明,本方法十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通信 脉冲无线电 脉冲波形 高斯脉冲
下载PDF
超宽带无线传输技术 被引量:15
2
作者 唐岚 王树勋 +1 位作者 孙晓颖 胡封晔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0-335,共6页
主要介绍超宽带(UWB)无线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关键技术、空间容量等,并对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况和分析,指出UWB技术作为新兴的无线传输技术,虽具有设备简单,频谱利用率高等诸多优点,但在脉冲信号的产生、信号调制、接收端的... 主要介绍超宽带(UWB)无线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关键技术、空间容量等,并对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况和分析,指出UWB技术作为新兴的无线传输技术,虽具有设备简单,频谱利用率高等诸多优点,但在脉冲信号的产生、信号调制、接收端的信号检测技术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与UWB技术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及相应的物理层、网络层协议的制定仍是UWB商用化的主要障碍。在对UWB技术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指出UWB商用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指明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 脉冲位置调制(PPM) 脉冲幅度调制(PAM) 随机跳时 多级跳频 直接序列 扩频 高斯脉冲 瑞克接收机
下载PDF
用变分法研究高阶色散和五阶非线性对高斯脉冲在光纤中传输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甘桂蓉 罗开基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41-1046,共6页
从修正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出发,采用变分法,导出了在高阶色散和五阶非线性共同作用情况下高斯型脉冲参量随传输距离的演化方程组;求出了振幅与脉宽、频率与啁啾、脉宽与啁啾之间的三个重要约束关系;并进一步得出了脉宽随传输距离演化的... 从修正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出发,采用变分法,导出了在高阶色散和五阶非线性共同作用情况下高斯型脉冲参量随传输距离的演化方程组;求出了振幅与脉宽、频率与啁啾、脉宽与啁啾之间的三个重要约束关系;并进一步得出了脉宽随传输距离演化的解析解和脉冲中心位置随传输距离的演化规律;描绘了高阶色散和五阶非线性下,脉宽随传输距离演化的图形。结果表明:光纤中的高阶色散和五阶非线性都会影响高斯型脉冲各个参量的演化,但脉宽和振幅间的绝热关系并未改变。高阶色散使高斯型脉冲的脉宽展宽,五阶非线性使高斯型脉冲的脉宽压缩,它们对脉宽或初始啁啾的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从而有可能使脉冲近似实现保形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波与光纤光学 高斯脉冲 变分法 高阶色散 五阶非线性
原文传递
航空发动机叶片柔性抛光技术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周胜 马爱清 肖登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3-579,共7页
基于发动机叶片结构特点及其抛光工艺要求,为实现叶片型面及阻尼台自动化抛光,满足其型面及进排气边尺寸、粗糙度等质量要求,消除叶片型面波纹对抛光工艺的影响,对砂带柔性抛光工艺装备技术进行研究,提出基于抛光力控制的砂带柔性磨头... 基于发动机叶片结构特点及其抛光工艺要求,为实现叶片型面及阻尼台自动化抛光,满足其型面及进排气边尺寸、粗糙度等质量要求,消除叶片型面波纹对抛光工艺的影响,对砂带柔性抛光工艺装备技术进行研究,提出基于抛光力控制的砂带柔性磨头抛光工艺方法,并对其抛光工艺过程、抛光力控制进行研究,通过对叶片自动化抛光编程及抛光轨迹路径规划技术研究,最终实现发动机叶片高效柔性抛光工艺。抛光试验结果表明,柔性自动化抛光后叶片型面尺寸精度可达±0.06mm,粗糙度低于Ra0.4,与传统手工抛光方法相比,大大提高其抛光效率及表面质量稳定性,降低劳动强度,且减少粉尘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叶片 柔性 抛光工艺 砂带 自动化
下载PDF
载波相位引起高斯脉冲时间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建国 张菁 李大义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6-238,共3页
分析了载波相位引起的高斯形几周期无啁啾脉冲 (FCP)时间特性的变化 ,导出了高斯光脉冲携带的能量W ,脉冲时间重心〈t〉以及脉冲有效宽度τeff等与载波相位的关系式。分析结果表明 ,当包络脉宽 (FWHM)τP 小于载波周期时 。
关键词 几何光学 高斯脉冲 载波相位 有效脉冲宽度
原文传递
基于高斯脉冲各阶导函数优化组合的超宽带脉冲设计 被引量:4
6
作者 徐建敏 李争 +1 位作者 李韵 杨莘元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6-359,共4页
文中通过对10个归一化高斯脉冲导函数的线性组合进行研究,提出一种脉冲设计优化算法,使合成函数的功率谱密度在0~10.6GHz都能较好的逼近FCC制定的室内辐射掩蔽标准,大大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关键词 高斯脉冲 脉冲组合 脉冲波形设计 超宽带(UWB)
下载PDF
基于协议分析的Ipv6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潘理虎 陈立潮 +1 位作者 武辉斌 李峰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3-475,479,共4页
从协议分析技术入手,围绕Ipv6网络的新特点,构筑了基于协议分析技术的Ipv6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结构模型,并对实现方案作了具体的研究。在保持原有IPv4入侵检测系统检测引擎优点的基础上,挖掘IPv6特性,深入研究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采用Ng... 从协议分析技术入手,围绕Ipv6网络的新特点,构筑了基于协议分析技术的Ipv6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结构模型,并对实现方案作了具体的研究。在保持原有IPv4入侵检测系统检测引擎优点的基础上,挖掘IPv6特性,深入研究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采用Ngrep解决了IPv6下的数据捕获问题,为IDS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对协议分析的流程和基于数据挖掘的特征数据库的动态更新做了较详细的研究,对入侵检测系统的平台移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检测 IPV6 协议分析 数据挖掘
下载PDF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刚 张淑娥 邱巍巍 《电力系统通信》 2005年第12期40-42,共3页
通过将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于组建无线个人局域网(PAN)和无线多媒体网络,可实现数据在近距离范围内的高速传输,并有效地解决了信道衰减、成本高和功耗大等难题,同时,UWB技术也可应用于探测、定位、成像等方面。文章通过介绍UWB... 通过将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于组建无线个人局域网(PAN)和无线多媒体网络,可实现数据在近距离范围内的高速传输,并有效地解决了信道衰减、成本高和功耗大等难题,同时,UWB技术也可应用于探测、定位、成像等方面。文章通过介绍UWB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它的2种调制方式以及性能特点,最后详细介绍了其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超宽带技术 调制 高斯脉冲
下载PDF
基于高斯脉冲的激光刻蚀CVD金刚石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妮 闫博 +2 位作者 李振军 李亮 何宁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9-126,共8页
构建了高斯脉冲激光线刻蚀能量密度分布模型,研究了激光功率和脉冲数对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金刚石表面上的点/线尺寸的影响规律,得到了能量在材料表面的扩散机理及刻蚀面组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激光面刻蚀。... 构建了高斯脉冲激光线刻蚀能量密度分布模型,研究了激光功率和脉冲数对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金刚石表面上的点/线尺寸的影响规律,得到了能量在材料表面的扩散机理及刻蚀面组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激光面刻蚀。结果表明:高斯单脉冲激光作用下刻蚀轮廓近似为高斯曲面,间接证明了激光束在材料表面作用的能量呈高斯分布,且刻蚀面由金刚石、石墨和杂化物质构成,CVD金刚石表面的脉冲点刻蚀深度和宽度都随着激光功率和脉冲数的增大而增大。激光功率对CVD金刚石表面线刻蚀程度的影响较大,当功率值增大12 W时,刻蚀宽度和侧面扫入深度分别增大23.32μm和346.04μm;激光扫描速度则对CVD金刚石表面线刻蚀程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当扫描速度增大49.8 mm/s时,刻蚀宽度和侧面扫入深度分别减小了6.35μm和70μm。在功率为3 W、扫描速度为50 mm/s和扫描间距为2μm的条件下进行了激光面刻蚀,刻蚀深度为9.71μm,表面粗糙度为1.1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纳秒激光加工 金刚石 高斯脉冲 点/线刻蚀
原文传递
色散介质中啁啾高斯脉冲的时间和光谱特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邹其徽 吕百达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09-1413,共5页
对啁啾高斯脉冲光束在色散介质中的时间和光谱特性作了研究.给出了远场光谱蓝移和脉冲展宽的解析式.结果表明:通过选择适当的啁啾参量,啁啾高斯脉冲光束沿轴上传输色散长度时,脉冲可恢复到初始值.随啁啾参量增加,谱线宽度展宽,轴上光谱... 对啁啾高斯脉冲光束在色散介质中的时间和光谱特性作了研究.给出了远场光谱蓝移和脉冲展宽的解析式.结果表明:通过选择适当的啁啾参量,啁啾高斯脉冲光束沿轴上传输色散长度时,脉冲可恢复到初始值.随啁啾参量增加,谱线宽度展宽,轴上光谱蓝移增加,在远场蓝移趋于一渐近值.随啁啾参量增加,离轴光谱红移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脉冲 啁啾 时间和光谱特性 色散介质
下载PDF
小波分析在电力系统谐波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方超 汝晓鹏 申江江 《电子设计工程》 2015年第3期100-103,共4页
为了提升电力系统供电品质,减少电力系统中谐波的危害,针对傅里叶变换的谐波检测方法无法同时实现时-频变域分析这一缺点,提出了小波变换这一新方法对谐波进行分析。通过小波变换对电力系统中的谐波电流进行分解,得到信号的基波分量和... 为了提升电力系统供电品质,减少电力系统中谐波的危害,针对傅里叶变换的谐波检测方法无法同时实现时-频变域分析这一缺点,提出了小波变换这一新方法对谐波进行分析。通过小波变换对电力系统中的谐波电流进行分解,得到信号的基波分量和高次谐波分量。针对电力系统中的突变信号,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模极大值的奇异性检测方法,并通过仿真实例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更进一步采用小波工具对故障信号进行分解,进一步滤除对电力系统有害的高次谐波,最终起到排除干扰,减少判别,保护故障线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MALLAT算法 高次谐波 高斯脉冲
下载PDF
基于高斯脉冲的认知超宽带无线电波形设计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珊 吴利民 单财良 《空军雷达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91-292,296,共3页
为提高高斯脉冲波形的频谱利用率,讨论了高斯脉冲性能参数(微分阶数和成形因子)对其频谱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基于高斯导函数脉冲产生组合波形的方法.仿真分析表明,该组合波形的频谱不仅能满足FCC规定的辐射掩蔽的要求,而且有较好的频谱利... 为提高高斯脉冲波形的频谱利用率,讨论了高斯脉冲性能参数(微分阶数和成形因子)对其频谱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基于高斯导函数脉冲产生组合波形的方法.仿真分析表明,该组合波形的频谱不仅能满足FCC规定的辐射掩蔽的要求,而且有较好的频谱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超宽带无线电 高斯脉冲 脉冲设计
下载PDF
控制脉冲形状对太赫兹光非对称解复用器开关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逄焕刚 张志远 +2 位作者 伍仕宝 孙小菡 张明德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886-890,共5页
在考虑了太赫兹光非对称解复用器 (TOAD)中半导体光放大器 (SOA)的增益饱和与恢复效应的基础上 ,深入研究了超高斯控制脉冲对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动态增益响应及太赫兹光非对称解复用器开关特性的影响 ,并与高斯控制脉冲的情形进行了比较... 在考虑了太赫兹光非对称解复用器 (TOAD)中半导体光放大器 (SOA)的增益饱和与恢复效应的基础上 ,深入研究了超高斯控制脉冲对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动态增益响应及太赫兹光非对称解复用器开关特性的影响 ,并与高斯控制脉冲的情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相对于高斯控制脉冲而言 ,超高斯控制脉冲使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增益转折区减小 ,显著影响太赫兹光非对称解复用器的开关窗口形状 ,当信号光相对于控制光时延一定 ,或环时间非对称性及信号光相对于控制光的全部时延一定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光非对称解复用器 高斯脉冲 超高斯脉冲 开关特性 半导体光放大器
原文传递
Pulse Generation and Compression Techniques for Microwave Electronics and Ultrafast Systems
14
作者 Ke Wu MuhibUr Rahman 《Electromagnetic Science》 2023年第1期18-41,共24页
Ultrabroadband systems and ultrafast electronics require the generation,transmission,and processing of high-quality ultrashort pulses rang-ing from nanoseconds(ns)to picoseconds(ps),which include well-established and ... Ultrabroadband systems and ultrafast electronics require the generation,transmission,and processing of high-quality ultrashort pulses rang-ing from nanoseconds(ns)to picoseconds(ps),which include well-established and emerging applications of time-domain reflectometry,arbitrary wave-form generation,sampling oscilloscopes,frequency synthesis,through-wall radar imaging,indoor communication,radar surveillance,and medical radar detection.Impulse radar advancements in industrial,scientific,and medical(ISM)domains are,for example,driven by ns-scale-defined ultrawideband(UWB)technologies.Nevertheless,the generation of ultrashort ps-scale pulses is highly desired to achieve unprecedented performances in all these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systems.However,due to the variety and applicability of different pulse generation and compression techniques,the selection of optimum or appropriate pulse generators and compressors is difficult for practitioners and users.To this end,this article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ultrashort ns and ps pulse generation and compression techniques.The proposed and developed pulse generators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and on the market,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corresponding pros and cons,are also explored.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pulse generation us-ing a nonlinear transmission line(NLTL)presented in the literature is briefly explained as well.Additionally,a holistic overview of these pulse genera-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pplications is given to describe their utilization in practical systems.All of these techniques are well summarized and com-pared in terms of fundamental pulse parameters,and research gaps in specified areas are highlighted.A thorough discussion of previous research work on various topologies and techniques is presented,and potential future directions for technical advancement are exa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osecond(ps)pulse generator Ultrafast electronics Ultrawideband(UWB)communication pulse generation Monocycle pulse shape gaussian pulse shape UWB pulse generator pulse reconfigurability Nonlinear transmission line(NLTL) pulse shape modulation Wireless vital sign monitoring Breast cancer detection.
原文传递
非线性色散对高斯脉冲传输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峻堃 张少武 万冲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3-607,共5页
采用变分法求解含有三阶、五阶非线性项以及Kerr色散项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NLSE).推导出不同参数下高斯脉冲参量随传播距离的演化方程.结果表明特定条件下,脉冲在一定距离内以呼吸子的形式稳定传播.在较强的Kerr色散效应下,孤子的强度... 采用变分法求解含有三阶、五阶非线性项以及Kerr色散项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NLSE).推导出不同参数下高斯脉冲参量随传播距离的演化方程.结果表明特定条件下,脉冲在一定距离内以呼吸子的形式稳定传播.在较强的Kerr色散效应下,孤子的强度变化会增大,传播过程中波峰变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 高斯脉冲 变分法 Kerr色散
下载PDF
亚纳秒重频脉冲信号源设计与实验
16
作者 冯传均 戴文峰 +2 位作者 徐乐 王传伟 付佳斌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5,共6页
亚纳秒前沿、数百伏幅度、近似高斯单周波的重频窄脉冲信号源在超宽带探测、电磁兼容测试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设计了一种全固态Marx电路结构型重频脉冲信号源,选用云母电容、雪崩三极管、贴片电阻、电感等元器件,根据信号输出要... 亚纳秒前沿、数百伏幅度、近似高斯单周波的重频窄脉冲信号源在超宽带探测、电磁兼容测试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设计了一种全固态Marx电路结构型重频脉冲信号源,选用云母电容、雪崩三极管、贴片电阻、电感等元器件,根据信号输出要求优化印制电路板(PCB)布局及微带线结构,调整匹配电路元件参数,在50Ω电阻负载上获得了脉冲峰值约1 kV、脉宽约650 ps、前沿约450 ps、后沿约700 ps的单极性负脉冲信号,脉冲波形前后沿相似且光滑陡峭,实现了10 kHz重频输出,波形峰值抖动和半高宽抖动均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脉冲 雪崩三极管 MARX电路 脉冲源 高重频
下载PDF
高斯脉冲在单模光纤中的传输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段巍 杨茂磷 葛勇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6-479,共4页
通过对非线性薛定谔方程(NLS)进行研究,得出高斯脉冲在单模光纤信道传输过程中由于群速色散(GVD)、三阶色散(TOD)和自相位调制(SPM)效应对脉冲传输的影响而产生的脉冲展宽,并做出高斯脉冲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传输变化曲线。通过曲线可得... 通过对非线性薛定谔方程(NLS)进行研究,得出高斯脉冲在单模光纤信道传输过程中由于群速色散(GVD)、三阶色散(TOD)和自相位调制(SPM)效应对脉冲传输的影响而产生的脉冲展宽,并做出高斯脉冲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传输变化曲线。通过曲线可得:在考虑以上因素前提下,脉冲会出现脉宽展宽、脉幅下降、脉冲畸变和振荡拖尾等现象。论文结果对于研究光纤通信系统信道对误码率影响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脉冲 群速度色散 三阶色散 自相位调制
下载PDF
基于高斯型脉冲驱动的类镍瞬态X射线激光的流体力学模型 被引量:4
18
作者 庞海龙 李英骏 +1 位作者 鲁欣 张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382-6386,共5页
在激光脉冲为高斯型的条件下对瞬态X射线激光的流体力学自相似模型进行了修正,并将计算结果与自相似模型解析解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修正模型的结果比解析解更为精确,从而验证了新模型的可靠性.利用该模型对类镍钼X射线激光实验... 在激光脉冲为高斯型的条件下对瞬态X射线激光的流体力学自相似模型进行了修正,并将计算结果与自相似模型解析解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修正模型的结果比解析解更为精确,从而验证了新模型的可靠性.利用该模型对类镍钼X射线激光实验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优化的实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相似模型 高斯型脉冲 类镍钼X射线激光
原文传递
一种高精度的超声测距系统实现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古叶 孙海信 +3 位作者 齐洁 成垦 卢晓莹 周小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6-400,共5页
为了减小超声波测距系统的测量盲区,提高测距精度,本系统采用收发异体模式,以高斯脉冲调制信号作为超声波的发射信号,通过调节高斯信号的脉冲形成因子,改善发送信号波形,使其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在接收端,采用相关算法检测回波到达时... 为了减小超声波测距系统的测量盲区,提高测距精度,本系统采用收发异体模式,以高斯脉冲调制信号作为超声波的发射信号,通过调节高斯信号的脉冲形成因子,改善发送信号波形,使其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在接收端,采用相关算法检测回波到达时刻,在不需要增加额外硬件电路的基础上,即可实现高精度的测距功能.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具有良好的测距效果,系统稳定,测距精度达到1mm,相对误差在1.5%以内,无测量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测距 波形设计 高斯脉冲 相关运算
下载PDF
基于高斯光脉冲延迟技术的光纤长度精确测量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颖艳 孙小强 +4 位作者 傅栋博 岳蕾 刘丽 李然 杨琨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3,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光脉冲延迟技术的无盲区、高精度光纤长度测量方法。借助光纤延迟环的作用,在高速示波器上可以观察两路具有相对时延的高斯脉冲序列。通过调节脉冲频率可使两路高斯脉冲完全重合,依据此时脉冲频率可计算出光纤长度... 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光脉冲延迟技术的无盲区、高精度光纤长度测量方法。借助光纤延迟环的作用,在高速示波器上可以观察两路具有相对时延的高斯脉冲序列。通过调节脉冲频率可使两路高斯脉冲完全重合,依据此时脉冲频率可计算出光纤长度。脉冲未完全重合则会引入频率测量的误差,而利用脉冲时延与幅度的转换关系,通过脉冲幅度极大值的测量可以精确判断脉冲是否重合。脉冲频率的分辨力达到0.1Hz,从而提高光纤长度测量的精确度。实验中当光源波长为1296nm时,该方法测量2284.34mG.652单模光纤长度的不确定度为0.04m,测量12726.57m的不确定度为0.24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光纤长度 高斯脉冲 延迟时间 脉冲频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