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间质瘤MSCT表现与恶性危险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贤华 郑汉朋 邱乾德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MSCT特点与恶性危险度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胃间质瘤MSCT表现,对肿瘤的密度、囊变、钙化、界限和强化特征与病理类型作对照研究。结果肿瘤最大径3.0~20.5 cm,平均9.4 cm;肿瘤呈膨胀生长35例...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MSCT特点与恶性危险度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胃间质瘤MSCT表现,对肿瘤的密度、囊变、钙化、界限和强化特征与病理类型作对照研究。结果肿瘤最大径3.0~20.5 cm,平均9.4 cm;肿瘤呈膨胀生长35例,浸润性生长25例。肿瘤呈椭圆形42例,不规则形18例;肿瘤界限清楚35例,界限不清25例。平扫密度均匀21例,密度不均匀39例。等密度20例,平均CT值34.3 HU;低密度31例,平均CT值16.6 HU;高密度9例,CT值43.1 HU。肿瘤坏死囊变39例,肿瘤局部溃疡形成8例,伴出血8例,伴钙化3例。肠系膜淋巴结、腹膜、肝转移及邻近网膜受侵25例。60例增强呈均匀强化19例,不均匀强化41例;轻度强化24例,平均CT值15.2 HU;中度强化31例,平均CT值29.7 HU;明显强化5例,平均CT值71.9 HU;瘤内伴迂曲血管13例。极低度危险性9例,低度危险性12例,中度危险性17例,高度危险性22例。胃间质瘤的恶性危险度与大小和核分裂有相关性(均P〈0.05),与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无相关性(P〉0.05);在肿瘤大小、肿瘤边界、强化程度、转移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胃间质瘤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可作出较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放射摄影术 胃肠道间质肿瘤/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CD117和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陈东 刘庆猛 谭卫峰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CD117和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84例GIST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观察其形态学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17和DOG-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肿瘤旁平滑肌组织和... 目的探讨CD117和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84例GIST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观察其形态学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17和DOG-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肿瘤旁平滑肌组织和神经组织为正常对照。结果 GIST按形态学特征主要分为梭形细胞型(58例)、上皮样型(10例)和混合型(16例),上述形态学类型中CD117和DOG-1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生物学行为分为极低(15例)、低度(40例)、中等(18例)和高度(11例)危险程度。CD117和DOG-1在极低和低度危险程度GIST中表达率分别为94.5%和92.7%,在中度和高度危险程度GIST中CD117和DOG-1表达率分别为96.6%和100.0%。在所有84例中联合检测DOG-1和CD117的表达率均为100.0%。肿瘤旁平滑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均不表达CD117和DOG-1。DOG-1和CD117的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部位和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胃肠道原发性软组织肿瘤,梭形和(或)上皮样细胞为主],免疫组织化学联合检测CD117和DOG-1可作为GIST辅助诊断的一线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病理学 胃肠道间质肿瘤/诊断 原癌基因蛋白质C-KIT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表型分型
下载PDF
小肠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3
作者 荣维淇 王黎明 +4 位作者 吴凡 崔修铮 刘立国 苗成利 吴健雄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小肠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综合治疗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GIST25例临床资料。结果恶性GIST23例(92.0%),交界性恶性GIST2例(8.0%)。临床常见的症状为腹痛、腹部肿块、消化道出血。肿瘤完全切除23例(92.0%),姑息性切除... 目的探讨小肠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综合治疗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GIST25例临床资料。结果恶性GIST23例(92.0%),交界性恶性GIST2例(8.0%)。临床常见的症状为腹痛、腹部肿块、消化道出血。肿瘤完全切除23例(92.0%),姑息性切除2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117,CD34阳性率分别为94.4%(17/18)和50.0%(10/20)。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平均随访时间8年,复发和转移18例。全部病例术后口服伊玛替尼(格列卫),中位无瘤生存期短期服药组(15±3)月,长期服药组(52±3)月。全组无瘤生存期(35±13)月,转移、复发后中位生存期未治疗组(6±0.3)月,单纯服药组(23±10)月;服药加手术组(51±11)月,平均生存期(12±13)月。短期服药组与长期服药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7.0%、21.0%、21.0%和100.0%、82.0%、36.0%。肿瘤转移、复发后未治疗组,单纯服药组与服药手术组0.5、1、3、5年肿瘤复发后生存率分别为14.0%、0.0%、0.0%、0.0%,64.0%、51.0%、0.0%、0.0%和88.0%、83.0%、76.0%、21.0%。结论小肠GIST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靠临床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17、CD34阳性的联合诊断。肿瘤的完整切除和分子靶向综合治疗是小肠GIST的主要手段。肿瘤复发转移后的积极治疗是获得良好预后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诊断 小肠 胃肠道间质肿瘤/外科学 胃肠道间质肿瘤/病理学 综合疗法 免疫组织化学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92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庄严阵 付莉 +1 位作者 黄红浪 陈佩琼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515-518,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 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16例手术切除的胃肠道间叶性肿瘤标本,通过常规HE制片,单抗CD117等免疫组化标记确诊GIST92例,分析和观察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复...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 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16例手术切除的胃肠道间叶性肿瘤标本,通过常规HE制片,单抗CD117等免疫组化标记确诊GIST92例,分析和观察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GIST高峰年龄55~75岁,占胃肠道间叶性肿瘤的79.31%,约15.22%伴发消化道癌。好发部位是胃(54.35%)和小肠(18.48%),其次是肠系膜、结直肠及食管。瘤体大小为0.2~22cm,单发或多发性结节(9.78%)。显微镜下,瘤细胞梭形和上皮样呈束状交叉或弥漫性排列为主,细胞异形性在同一瘤体内的不同区域可存在明显差异,可伴有骨软骨化生(4.35%)。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CD117(96.74%)或CD34(89.23%),灶性表达DES、SMA、S-100及NSE。结论:GIST是具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学上高度异质性、免疫表型上表达c—kit蛋白(CD117)的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掌握其临床病理特点有助于治疗方案的拟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胃肠道间质肿瘤/病理学 抗原 CD34/生物合成
原文传递
肠源性胃肠道间质瘤71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王战伟 韩少良 +2 位作者 王晓红 丁耘峰 平金良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肠道来源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71例肠源性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部分随访资料,对其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71例GIST... 目的探讨分析肠道来源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71例肠源性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部分随访资料,对其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71例GIST患者中,病灶原发部位小肠51例,结直肠15例,肠系膜5例。临床表现以消化道出血为主(45.1%,32例),其次为腹部不适及腹部包块(22.5%,16例;16.9%,12例),复发风险极低危1例,低危16例,高危5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核分裂相和复发危险度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均P<0.05)。复发风险高危组中,术后服用靶向药物患者的预后好于未服用药物的患者(P<0.05)。结论肿瘤完整切除联合靶向治疗是肠源性GIST的最佳治疗模式,肿瘤最大直径、核分裂相及复发危险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病理学 胃肠道间质肿瘤/药物疗法 间皮瘤/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2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赵伟 王仰坤 马丽 《实用医药杂志》 2006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23例GIST标本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23例GIST中良性4例,交界性7例,恶性12例。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存在。免疫组化表型为CD117和CD34,阳性率...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23例GIST标本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23例GIST中良性4例,交界性7例,恶性12例。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存在。免疫组化表型为CD117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95.7%及65.2%。结论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有较为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CD117敏感性强、特异性高,是胃肠道间质瘤可靠的标记物;CD34表达率较高,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CD117及CD34等免疫标记物联合使用对其作出正确诊断起互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38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康德勇 杨发端 郑宇辉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4-6,共3页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观察 38例胃肠道间质瘤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6 5 .8%胃肠道间质瘤发生在胃 ,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 ,或两者混合存在 ,胞浆嗜酸性较弱 ,免疫组化表型为 CD34+、 CD1...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观察 38例胃肠道间质瘤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6 5 .8%胃肠道间质瘤发生在胃 ,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 ,或两者混合存在 ,胞浆嗜酸性较弱 ,免疫组化表型为 CD34+、 CD117+。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是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 ,有较独特免疫组化表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胃及直肠小胃肠间质瘤的治疗争议与对策
8
作者 戴冬秋 张铖 张春东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4-508,共5页
近年来,随着对胃肠间质瘤(GIST)的研究逐渐深入以及检查手段的不断完善,临床上确诊为GIST的病人逐年增多。大部分GIST病人无明显特异症状,尤其直径<2 cm的小GIST更加缺少特异性临床表现,多为偶然发现。对于小GIST的诊断须影像学和病... 近年来,随着对胃肠间质瘤(GIST)的研究逐渐深入以及检查手段的不断完善,临床上确诊为GIST的病人逐年增多。大部分GIST病人无明显特异症状,尤其直径<2 cm的小GIST更加缺少特异性临床表现,多为偶然发现。对于小GIST的诊断须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相配合,必要时行基因检测。目前关于胃及直肠小GIST的治疗尚存在争议,应根据小GIST病变的位置、大小、是否转移与危险度,以及病人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估,采取最佳治疗策略,以保证小GIST治疗的安全性及根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直肠 病理学 影像学 基因突变 腹腔镜 内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