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脾虚证模型的胃肠粘膜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姚永莉 宋于刚 +1 位作者 赵彤 张万岱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2000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探讨利血平法脾虚证模型大鼠的胃肠粘膜形态学变化。方法 :肉眼、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实验脾虚证大鼠胃肠粘膜形态学变化 ,并用四君子汤反证。结果 :脾虚证大鼠胃肠粘膜出现糜烂破溃的状态 ,经四君子汤预防及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 ,... 目的 :探讨利血平法脾虚证模型大鼠的胃肠粘膜形态学变化。方法 :肉眼、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实验脾虚证大鼠胃肠粘膜形态学变化 ,并用四君子汤反证。结果 :脾虚证大鼠胃肠粘膜出现糜烂破溃的状态 ,经四君子汤预防及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 ,明显优于脾虚自然恢复大鼠。结论 :胃肠粘膜形态学变化是揭示脾虚证本质的主要病理学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脾虚证 四君子汤 胃肠粘膜 病理
原文传递
The effect of folic acid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omach and other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被引量:44
2
作者 朱舜时 施尧 +14 位作者 胡运彪 李蓉蓉 汪敏 周怡和 金冠球 谢宇野Shanghai Navy Hospital Shanghai 200081 China 邬桂泉 夏德凰Shanghai Putuo People's Hospital 钱珍华 宋海连Shanghai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al Integrated Hospital 屠伯强 张丽冬 萧树东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5-19,共5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oles of folic acid and beta-carotene in the chemoprevention of gastric and other gastrointestinal (GI) cancers. METHODS: I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a total of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oles of folic acid and beta-carotene in the chemoprevention of gastric and other gastrointestinal (GI) cancers. METHODS: I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a total of 216 patients with atrophic gastriti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one of the four groups: (1) folate (FA, 20 mg per day plus vitamin B(12) 1 mg, intramuscularly, per month for one year, then 20 mg two times a week plus 1 mg per three months for the next year); (2) natural beta-carotene (N-betaC, 30 mg per day for first year, then 30 mg two times a week for the next); (3) synthetic beta-carotene (S-betaC, administered as in N-betaC); and (4) placebo. Follow-ups continued from 1994 to 2001. RESULTS: A total of 7 new c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were diagnosed with 3 stomach, 1 colon and 1 esophageal cancers occurring in the placebo group; 1 stomach cancer in both of the N-betaC and S-betaC groups, and no cancer occurring in FA group. In terms of GI cancer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FA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placebo group (P = 0.04). A similar trend was observed in both N-betaC and S-betaC groups (P = 0.07 - 0.08). Taken together, the three intervention groups displayed a highly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occurrence (P = 0.004, vs placebo), and a lower risk for GI cancers (OR = 0.1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03 - 0.51). For development of gastric cancer, any one of the three active-treated groups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duction. The FA group showed obvious improvement of the gastric mucosal lesions with more patients displaying lesions reversed or stable atrophy and inflammation (P = 0.04), reversed intestinal metaplasia (P = 0.06) at the end of follow-up, and reversed displasia (P = 0.017) at 12 months. Two cases of false jaundice were found in beta-carotene groups with no influence on administration, and no side-effects were reported in FA group. CONCLUSIONS: This trial revealed the interventional effect of folic acid on the development of GI cancers, a similar ef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ULT Aged Anticarcinogenic Agents Double-Blind Method FEMALE Folic Acid Gastric mucosa gastrointestinal Neoplasms Humans MALE Middle Aged Patient Compliance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Stomach Neoplasms beta Carotene
原文传递
胃肠肽类激素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间的关系 被引量:28
3
作者 张红杰 林琳 +3 位作者 赵志泉 阎验 林征 王美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7-529,共3页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血浆和乙状结肠黏膜组织中胃肠肽类激素的含量变化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IBS患者(40例)和正常对照组(15例)血浆及乙状结肠黏膜组织中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血浆和乙状结肠黏膜组织中胃肠肽类激素的含量变化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IBS患者(40例)和正常对照组(15例)血浆及乙状结肠黏膜组织中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P物质(SP)、酪神经肽(NPY)5种胃肠激素的含量。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BS患者血浆中CCK含量明显升高(P<0.05),NPY含量减低(P<0.05),SS、VIP和SP含量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BS患者肠黏膜组织中VIP和SP含量均升高(P<0.01),NPY减低(P<0.05)而SS和CCK含量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BS患者血浆或乙状结肠黏膜中CCK、VIP、SP、NPY的变化在IBS的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胃肠肽类激素 胃肠运动 血浆 黏膜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胃、十二指肠粘膜六种胃肠激素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1
4
作者 陈仕珠 张忠兵 +4 位作者 王效民 刘金燕 程秀兰 张洪博 胡家露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4-77,共4页
本文研究了肝硬化(HC)患者胃、十二指肠粘膜6种胃肠激素含量变化及其意义。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胃粘膜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明显增加(P<0.05);胃动素明显降低(P<0.01)。十二指肠(D)、粘膜生长抑素(S... 本文研究了肝硬化(HC)患者胃、十二指肠粘膜6种胃肠激素含量变化及其意义。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胃粘膜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明显增加(P<0.05);胃动素明显降低(P<0.01)。十二指肠(D)、粘膜生长抑素(SS)、脑啡肽含量明显减少(P<0.005);血管加压素β-内啡肽(β-EP)明显增加(P<0.05)、VIP含量与胃、D粘膜充血程度呈正相关(P<05),与有、无腹水及其程度关系不密切(P>0.1),与食道静脉曲张程度有一定联系,但不显著(P=0.1)。胃粘膜β-EP、D粘膜SS含量随肝功能下降而递增(P<0.05)。提示HC患者充血性胃肠粘膜病变及消化不良等可能与粘膜胃肠激素含量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激素 胃肠粘膜 肝硬变
原文传递
猪胃肠道黏膜二糖酶的性质 被引量:22
5
作者 许梓荣 李卫芬 孙建义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2-207,共6页
研究了猪小肠中麦芽糖酶、蔗糖酶和乳糖酶 3种二糖酶的生化性质及活性分布。试验以 3头“杜加”生长猪为研究对象 ,屠宰并刮取胃底部、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和回肠黏膜。其中空肠黏膜用于 3种二糖酶生化性质的研究 ,包括酶的最适温度、热... 研究了猪小肠中麦芽糖酶、蔗糖酶和乳糖酶 3种二糖酶的生化性质及活性分布。试验以 3头“杜加”生长猪为研究对象 ,屠宰并刮取胃底部、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和回肠黏膜。其中空肠黏膜用于 3种二糖酶生化性质的研究 ,包括酶的最适温度、热稳定性、最适 pH、pH稳定范围和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 ;胃底部、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和回肠黏膜用于测定 3种二糖酶活性以揭示其在胃肠中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麦芽糖酶、蔗糖酶和乳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 5 0、 45和 5 5℃ ;最适 pH分别为 6 8、 6 5和 6 0 ;乳糖酶的耐热温度 (70℃ )高于麦芽糖酶和蔗糖酶 (5 0℃ ) ;不同pH对 3种二糖酶活性影响不大 ;金属离子Cu2 + 和Fe2 + 对 3种二糖酶均有激活作用 ;而Mn2 + 有抑制作用。此外 ,Zn2 + 能抑制麦芽糖酶活性 ,提高蔗糖酶活性 ,而不影响乳糖酶活性。 3种二糖酶活性在肠道中由高到低的分布为 :空肠、回肠、十二指肠和胃 ;其中麦芽糖酶在空肠和回肠中活性相近。回肠和空肠黏膜中的麦芽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胃中的酶活性 ,十二指肠酶活性显著高于胃 ;空肠中蔗糖酶和乳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回肠、十二指肠和胃底部。从 3种二糖酶活性大小看 ,胃底部和十二指肠中的麦芽糖酶活性显著高于蔗糖酶和乳糖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糖酶 性质 胃肠道黏膜
下载PDF
广东地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演变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余莲英 王启仪 +1 位作者 岑荣英 沙卫红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近20年来广东地区上消化道出血(UGIB)的病因及死亡率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9年10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确诊的UGIB患者共3140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及年龄分组,对比UGIB病因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UGIB患者中男性多... 目的探讨近20年来广东地区上消化道出血(UGIB)的病因及死亡率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9年10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确诊的UGIB患者共3140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及年龄分组,对比UGIB病因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UGIB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2.5:1,前后10年性别构成比未发生明显变化;消化性溃疡(PU)出血是中青年(〈60岁)UGIB患者最主要病因,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DU)出血(45.0%),其次为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16.6%);老年组(≥60岁)患者中,AGML(40.5%)是最主要病因,较中青年(16.6%)明显多(P〈0.01)。前、后10年相比,Pu总体呈下降趋势(57.4%比42.8%,P%0.01),其中DU、复合溃疡出血较前明显减少,(43.8%比27.7%,P〈0.01;7.7%比5.5%,P〈0.05),胃溃疡(7.4%比8.1%,P〉0.05)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VB)(11.7%比12.9%,P〉0.05)相对稳定。AGMI。出血较前明显增加(18.8%比32.4%,P%0.01),已超过DU成为UGIB最主要病因之一。结论PU仍为广东地区UGIB的主要原因,AGML成为老年患者UGIB的另一重要病因,可能与非甾体抗炎药、抗血小板及抗肿瘤药物等使用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出血 消化性溃疡出血 胃黏膜 抗炎药 非甾类 年龄分布
原文传递
胃肠道黏膜保护临床专家共识(2021年,福州) 被引量:22
7
作者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激素与黏膜屏障学组 李景南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98-811,共14页
胃肠道黏膜覆盖全胃肠道,具有重要的生理学作用。黏膜屏障与损伤是消化道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但临床诊断、病因诊断、治疗策略和黏膜保护剂的规范使用等方面仍缺乏深入、系统的认识。本共识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在胃黏膜屏障与防护的概念... 胃肠道黏膜覆盖全胃肠道,具有重要的生理学作用。黏膜屏障与损伤是消化道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但临床诊断、病因诊断、治疗策略和黏膜保护剂的规范使用等方面仍缺乏深入、系统的认识。本共识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在胃黏膜屏障与防护的概念、生理作用、胃肠道黏膜损伤与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黏膜保护剂的分类和合理应用方面达成共识,旨在为胃肠道黏膜保护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黏膜 黏膜损伤 黏膜屏障 黏膜保护剂
原文传递
血必净对脓毒症患者胃肠道黏膜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8
作者 潘永 林旋 +4 位作者 徐杰 邓梦华 冯锦昉 张兴胜 张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12-313,共2页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胃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3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治疗组和常规ICU治疗组,常规ICU治疗组患者按受ICU常规治疗,血必净治疗组患者接受ICU常规治疗+血必净注射液60ml静滴,2次/d。测量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胃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3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治疗组和常规ICU治疗组,常规ICU治疗组患者按受ICU常规治疗,血必净治疗组患者接受ICU常规治疗+血必净注射液60ml静滴,2次/d。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2h时胃张力计盐水胃黏膜pH值(pHi)。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Hi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Hi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具有保护脓毒症患者胃肠道黏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 脓毒症 胃肠道黏膜
下载PDF
LPS+TNF-α致休克大鼠胃肠运动及屏障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19
9
作者 次秀丽 王宝恩 +1 位作者 张淑文 张宁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6期510-512,共3页
目的观察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TNF)联合致休克模型大鼠胃肠运动功能改变及粘膜损伤的程度.方法采用Wistar♂大鼠,用内毒素和人重组TNFα联合致休克模型;将电极埋置在胃、十二指肠、空肠的浆膜面,记录大鼠的胃肠电... 目的观察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TNF)联合致休克模型大鼠胃肠运动功能改变及粘膜损伤的程度.方法采用Wistar♂大鼠,用内毒素和人重组TNFα联合致休克模型;将电极埋置在胃、十二指肠、空肠的浆膜面,记录大鼠的胃肠电活动,给大鼠灌胃碳末,测量碳末的推进速度,计数大鼠胃肠电快波频率(F)、振幅指数(AI)及碳末推进速度;取制膜后2h的肠系膜淋巴结、心、肝、脾、肺、肾和血进行细菌培养,观察肠道细菌的移位情况;制膜1h后给大鼠灌胃乳果糖/甘露醇混悬液,收集大鼠6h尿液,用高压液相技术测定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含量,计算它们排出率之比,测定肠粘膜的通透性.用χ2检验比较各组器官细菌感染率的不同,用t检验统计各组间其他各指标的差异,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果①制模大鼠胃肠运动的改变:模型大鼠胃肠电活动明显抑制,快波的频率[Fre:胃电(132±030),十二指肠电(447±076),空肠电(407±125)次/min]及振幅指数[AI:胃电(1370±323),十二指肠电(4306±800),空肠电(3079±749)μV/min]明显低于制模前[Fre:胃电(291±017),十二指肠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 胃肠运动 胃肠粘膜
下载PDF
苍术素对脾虚证大鼠胃黏膜超微结构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芬 田春漫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02-1005,共4页
目的:观察苍术素对实验性脾虚湿阻证大鼠胃黏膜保护及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承气汤煎剂加饥饱失常建立脾虚证大鼠模型,共造模15d,造模结束后,苍术素组苍术素溶液灌服,正常组和模型组则双蒸水对照灌胃,持续10d... 目的:观察苍术素对实验性脾虚湿阻证大鼠胃黏膜保护及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承气汤煎剂加饥饱失常建立脾虚证大鼠模型,共造模15d,造模结束后,苍术素组苍术素溶液灌服,正常组和模型组则双蒸水对照灌胃,持续10d。炭末灌胃法行大鼠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比的测定,HE染色行大鼠胃黏膜病理学观察,透射电镜法观察腺胃区胃黏膜组织细胞及细胞间连接的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胃黏膜组织中三叶因子1(TFF1)及结肠组织中c-kit的表达量。结果:病理观察显示,苍术素可明显改善脾虚湿阻证大鼠胃黏膜形态学及胃黏膜细胞的超微结构异常,与模型组比较,苍术素高、中、低剂量组的胃内残留率明显下降、小肠推进比明显升高(P<0.05,P<0.01);胃黏膜组织中TFF1和结肠组织中c-kit的表达量亦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结论:苍术素可整体改善由于脾虚而导致的大鼠胃黏膜损害,并可调治因脾虚而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素 脾虚证 超微结构 胃肠功能 胃黏膜
原文传递
三叶因子家族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孙勇 王良喜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9-52,共4页
三叶因子家族是一组具有三叶因子结构域的小分子蛋白质,其特异性的合成并分泌表达于胃肠道。三叶因子家族高度保守,同时具有耐热、耐酸和耐酶等特点,在胃肠道的保护及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下就三叶因子的基因与蛋白质结构、组织... 三叶因子家族是一组具有三叶因子结构域的小分子蛋白质,其特异性的合成并分泌表达于胃肠道。三叶因子家族高度保守,同时具有耐热、耐酸和耐酶等特点,在胃肠道的保护及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下就三叶因子的基因与蛋白质结构、组织表达和分布、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三叶因子结合蛋白、调控机制、肿瘤标记物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因子 胃肠黏膜
下载PDF
大黄素对胃肠道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熊婉媛 郑英 +2 位作者 卢利霞 朱博兰 于晓辉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9期2466-2470,共5页
大黄素是一种蒽醌衍生物,具有抑菌、抗炎、抗纤维化、保护胃肠道黏膜屏障等功效。大黄素能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对胃肠道黏膜产生保护作用,具体体现在其可减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抑制炎症的产生、清除或抑制氧自由基、调节胃肠道内分泌、促... 大黄素是一种蒽醌衍生物,具有抑菌、抗炎、抗纤维化、保护胃肠道黏膜屏障等功效。大黄素能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对胃肠道黏膜产生保护作用,具体体现在其可减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抑制炎症的产生、清除或抑制氧自由基、调节胃肠道内分泌、促进损伤后修护、保护细胞间紧密连接等,研发以大黄素为主要成分的新型胃肠道黏膜保护剂,可为胃肠道黏膜损伤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胃肠道黏膜 损伤 防治
原文传递
干细胞与胃肠黏膜修复 被引量:12
13
作者 余跃 王巧民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7-20,共4页
关键词 干细胞 胃肠黏膜
下载PDF
养胃温脾汤辅助治疗脾胃虚弱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2
14
作者 林力森 李国政 符月敏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1期3323-3326,共4页
目的:研究养胃温脾汤辅助治疗脾胃虚弱型消化性溃疡(PU)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0月海口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胃虚弱型PU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兰索拉唑胶囊... 目的:研究养胃温脾汤辅助治疗脾胃虚弱型消化性溃疡(PU)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0月海口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胃虚弱型PU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兰索拉唑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养胃温脾汤辅助治疗,持续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胃激素(GAS)、生长抑素(SS)水平、胃黏膜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状态、胃镜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8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GAS水平、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评分、胃镜积分较本组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水平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S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胃温脾汤辅助治疗脾胃虚弱型PU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胃温脾汤 消化性溃疡 脾胃虚弱型 临床疗效 中医证候积分 胃肠激素 炎性反应 黏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Lansoprazole ameliorates intestinal mucosal damage induced by ischemia-reperfusion in rats 被引量:10
15
作者 Hiroshi Ichikawa Norimasa Yoshida +7 位作者 Tomohisa Takagi Naoya Tomatsuri Kazuhiro Katada Yutaka Isozaki Kazuhiko Uchiyama Yuji Naito Takeshi Okanoue Toshikazu Yoshikaw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9期2814-2817,共4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lansoprazoleon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R)-induced rat intestinalmucosal injury in vivo.METHODS: Intestinal damage was induced by clampingboth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lansoprazoleon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R)-induced rat intestinalmucosal injury in vivo.METHODS: Intestinal damage was induced by clampingboth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d the celiac trunkfor 30 rain followed by reperfusion in male Sprague-Dawleyrats. lansoprazole was given to rats intraperitoneally 1 hbefore vascular clamping.RESULTS: Both the intraluminal hemoglobin and proteinlevels, as indices of mucosal damage, significantlyincreased in I/R-groups comparion with those of sham-operation groups. These increases in intraluminal hemoglobinand protein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by the treatmentwith lansoprazole at a dose of 1 mg/kg. Small intestineexposed to I/R resulted in mucosal inflammation that wascharacterized by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thiobarbituric acid-reactive substances (TBARS), tissue-associatedmyeloperoxidase activity (MPO), and mucosal content of ratcytokine-induced neutrophil chemoattractant-1 (CINC-1).These increases in TBARS, MPO activities and CINC-1 contentin the intestinal mucosa after I/R were all inhibited bypretreatment with lansoprazole at a dose of 1 mg/kg.Furthermore, the CINC-1 mRNA expression was increasedduring intestinal I/R, and this increase in mRNA expressionwas inhibited by treatment with lansoprazole.CONCLUSION: Lansoprazole inhibits lipid peroxidation andreduces development of intestinal mucosal inflammationinduced by I/R in rats, suggesting that lansoprazole mayhave a therapeutic potential for I/R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mals gastrointestinal Agents Inflammation control Intestinal mucosa Ischemia Lipid Peroxidation Male OMEPRAZOLE derivatives RATS Rats Sprague-Dawley REPERFUSION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肠道黏膜功能和炎性因子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唐煜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疗效及对患者肠道黏膜功能和炎性因子影响。方法:选择嘉兴市第二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SAP患者10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疗效及对患者肠道黏膜功能和炎性因子影响。方法:选择嘉兴市第二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SAP患者10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肠道黏膜功能和炎性因子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57%(48/53)]高于对照组[73.58%(39/53)](χ^(2)=5.194,P<0.05)。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28±0.39)d]快于对照组[(4.35±0.61)d](t=20.814,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内毒素[(0.38±0.10)ng/L]和D-乳酸[(5.46±0.84)mg/L]低于对照组[(0.82±0.27)ng/L、(8.65±1.23)mg/L](t=11.125、15.592,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23.15±6.57)mg/L]、白细胞介素8[(47.27±10.28)μg/L]和肿瘤坏死因子α[(64.72±13.26)ng/L]低于对照组[(47.83±12.15)mg/L、(68.52±7.89)μg/L、(92.35±18.97)ng/L](t=13.008、11.938、8.691,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SAP患者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肠道黏膜功能,且可减轻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乌司他丁 埃索美拉唑 治疗结果 淀粉酶类 胃肠功能 肠黏膜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实验性大鼠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17
作者 姚永莉 宋于刚 张万岱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8-340,共3页
目的利用利血平腹腔注射的方法制备实验性大鼠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利血平0.5mg·kg-1.d-1, 连续14d,观察大鼠的食量、体质量、粪便变化情况。结果 利血平腹腔注射后的大鼠出现食欲不振、消... 目的利用利血平腹腔注射的方法制备实验性大鼠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利血平0.5mg·kg-1.d-1, 连续14d,观察大鼠的食量、体质量、粪便变化情况。结果 利血平腹腔注射后的大鼠出现食欲不振、消瘦、便溏或便秘, 食量及体质量进行性下降,胃肠组织肉眼及光镜观察未见明显异常,透射电镜虽观察到胃肠粘膜有糜烂破溃状态,但无 器质性病变。血浆、肠液、下丘脑及空肠组织标本中胃动素含量均显著下降。结论 连续利血平腹腔注射的方法可以制备 大鼠实验性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功能紊乱 胃动素 胃肠道粘膜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中穿孔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付启超 徐永红 +2 位作者 毛涛 李晓宇 李新华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34-236,240,共4页
目的探讨胃黏膜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中穿孔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5月收治的488例因胃黏膜病变行ESD病人的临床资料,对以下相关因素进行术中穿孔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 目的探讨胃黏膜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中穿孔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5月收治的488例因胃黏膜病变行ESD病人的临床资料,对以下相关因素进行术中穿孔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病人相关因素:性别、年龄、伴发疾病、既往服用抗凝药情况;(2)病变相关因素:病变直径、部位、表面溃疡或瘢痕情况、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内镜下分型、病理类型;(3)操作相关因素:是否整块切除。结果 488例病人(506处病变)中,18例(18处病变)发生ESD术中穿孔,发生率为3.6%;所有穿孔均经保守治疗成功。对ESD术中穿孔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表明,病变位于贲门胃底(OR=18.31,95%CI=4.31~78.04,P<0.05)、病变直径≥2cm(OR=6.87,95%CI=1.66~28.44,P<0.05)与术中穿孔显著相关。结论病变位于贲门胃底、病变直径≥2cm是ESD术中穿孔的危险因素,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病变,应警惕术中穿孔的发生,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胃肠道 胃黏膜 手术中并发症 穿孔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饲料组胺水平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胃肠道黏膜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何杰 吴代武 +4 位作者 叶元土 蔡春芳 吴萍 罗其刚 浦琴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581-2593,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组胺水平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胃肠道黏膜结构的影响。以初均重为(30.08±0.35)g的黄颡鱼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金枪鱼鱼粉饲料(TFM组)、白鱼粉饲料(H0组,作为对照组)以及白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5个水平...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组胺水平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胃肠道黏膜结构的影响。以初均重为(30.08±0.35)g的黄颡鱼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金枪鱼鱼粉饲料(TFM组)、白鱼粉饲料(H0组,作为对照组)以及白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5个水平组胺的试验饲料(H1、H2、H3、H4和H5组),各组饲料组胺水平分别为53.20、4.30、18.00、56.20、84.60、103.50、158.90 mg/kg。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1)H1组黄颡鱼的末均重、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H0、H2、H3和H4组(P<0.05)。黄颡鱼生长速度与饲料组胺水平显示出二次函数关系的变化趋势。TFM、H3、H4和H5组黄颡鱼的存活率显著低于H0、H1和H2组(P<0.05)。2)H0组黄颡鱼的总胆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黄颡鱼体侧皮肤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3)通过对黄颡鱼胃黏膜的扫描电镜观察以及肠道黏膜细胞间连接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饲料低水平组胺对黄颡鱼的胃黏膜、肠道紧密连接未造成显著损伤,饲料组胺水平达103.50 mg/kg及以上对黄颡鱼的胃黏膜、肠道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造成了严重的损伤。由此可见,饲料组胺水平为18.0 mg/kg时对黄颡鱼生长和鱼体健康是有利的,而饲料组胺水平大于103.50 mg/kg时对黄颡鱼的生理健康、胃黏膜细胞表面结构和肠道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有较为明显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 生长速度 胃肠道黏膜 紧密连接 黄颡鱼
下载PDF
有消化道症状儿童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萍 刘捷 +3 位作者 张细元 彭罕鸣 唐锋 余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37-1741,共5页
目的观察有消化道症状儿童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特点,并分析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86例有消化道症状儿童,根据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51例与Hp阴性组35例,Hp阳性... 目的观察有消化道症状儿童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特点,并分析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86例有消化道症状儿童,根据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51例与Hp阴性组35例,Hp阳性组患儿根据血清CagA抗体和VacA抗体检测结果分为菌株I型组36例、中间型组9例和II型组6例。所有患儿均接受胃镜检查,且取胃黏膜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分析Hp感染影响因素及Hp感染与病理组织学特点的关系。结果86例受检者中,慢性胃炎41例(47.67%)、慢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29例(33.72%)、十二指肠溃疡9例(10.47%)、胃溃疡7例(8.14%);Hp阳性组中重度黏膜病变、活动性炎症、中重度炎症活动性及滤泡样改变发生率高于Hp阴性组(P<0.05);黏膜病变程度、活动性炎症发生率、滤泡样改变发生率为:菌株I型组>中间型组>II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率在年龄、家庭人均收入、居住环境、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及消化系统疾病家族史等因素上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家庭人均收入低、集体居住用餐、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低、消化系统疾病家族史为有消化道症状儿童Hp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有消化道症状且Hp感染儿童胃黏膜病变更严重,滤泡样改变发生率更高,尤其是I型菌株感染者,Hp感染影响因素较多,建议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Hp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消化道症状 胃黏膜 病理组织 幽门螺杆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