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负性情绪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3
1
作者 孙怡 王元元 许燕萍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年第3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负性情绪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04例结肠癌患者。根据采用的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其中... 目的探讨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负性情绪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04例结肠癌患者。根据采用的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其中,采用常规护理的5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52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胃肠功能恢复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d和出院时,研究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和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8.1%,高于对照组的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可改善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负性情绪,加快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罗森塔尔效应 心理健康教育 负性情绪 胃肠功能恢复
原文传递
行动导向宣教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对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8
2
作者 尹宏 赖思帧 +1 位作者 张春泽 张庆怀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724-729,共6页
目的:分析行动导向宣教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对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自护能力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8例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均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4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行动导向... 目的:分析行动导向宣教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对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自护能力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8例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均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4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行动导向宣教与快速康复护理联合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评估自护能力,统计SF-36量表评分,记录造口周围皮肤不良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造口排气时间、首次造口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自护技能评分、自护责任感评分、自我概念评分、自护知识评分及总分评分均明显大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的以上评分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大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造口周围皮肤不良情况总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动导向宣教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对加快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十分有利,可增强患者自护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减少造口周围皮肤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导向宣教 快速康复护理 结直肠癌造口 胃肠道功能恢复 自护能力
下载PDF
耳穴压豆对胃癌术后患者疼痛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6
3
作者 袁大仙 魏小静 +1 位作者 张利 郑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年第9期1132-1135,共4页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对胃癌术后患者疼痛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间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胃癌患者,根据采用的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3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耳穴压...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对胃癌术后患者疼痛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间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胃癌患者,根据采用的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3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护理的35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肠鸣音恢复时间、开始进食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 2%,高于对照组的80.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开始进食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肛门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研究组患者24h、48h和72h时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4. 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采用耳穴压豆护理可改善治疗效果,促进康复,减轻疼痛,且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应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压豆 胃肿瘤 疼痛 胃肠功能恢复 满意率
原文传递
耳穴压豆联合足三里穴位贴敷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4
作者 严家艳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0年第16期1984-1987,共4页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足三里穴位贴敷在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并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进行术后恢复的110例患者...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足三里穴位贴敷在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并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进行术后恢复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5)与对照组(n=55)。对照组术后给予腹腔镜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术前耳穴压豆联合术后足三里穴位贴敷来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呕吐、腹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腹腔镜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6.33±2.48)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5.50±2.20)h;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1.22±2.45)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7±2.09)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59、24.06,均P<0.05)。观察组术后呕吐发生率为5.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82%;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为10.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59、24.06,均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术前应用耳穴压豆联合术后足三里穴位贴敷,能够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压豆 足三里 常规护理 妇科腹腔镜术后 胃肠功能恢复 肠鸣音恢复时间 肛门排气时间 呕吐 腹胀
原文传递
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与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29
5
作者 方雪红 曹钏宏 管来顺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5年第8期989-991,共3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84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围术期常规护理,观...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84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护理干预 胃癌根治术 胃肠功能恢复 术后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原文传递
静吸复合与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张海亮 郝静静 +2 位作者 白延斌 路喻清 呼延静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1038-1041,共4页
目的:观察对比丙泊酚、七氟醚分别复合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ASA分级I~Ⅲ级,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R组)和七氟醚组(SR组)各40例。PR组给予全凭静脉诱导与术中维持,SR组给予静吸复... 目的:观察对比丙泊酚、七氟醚分别复合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ASA分级I~Ⅲ级,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R组)和七氟醚组(SR组)各40例。PR组给予全凭静脉诱导与术中维持,SR组给予静吸复合诱导与维持,两组患者均通过BIS值监测麻醉深度(BIS值维持在40~60)。观察两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物使用量;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改变;两组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患者术后出现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两组患者拔管后10 min镇静躁动评分(RSAS)和疼痛评分(VAS)。结果:SR组患者术中静脉全麻药物(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使用总量明显少于PR组患者(P<0.05),SR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PR组患者(P<0.05),SR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P<0.05)。SR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都短于PR组患者(P<0.05)。结论:两组麻醉方式都能满足手术需求。七氟醚组术中麻醉药物使用量明显减少、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且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吸复合 全凭静脉 腔镜手术 妇科 血流动力学 胃肠功能恢复
下载PDF
非药物干预促进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26
7
作者 高洪莲 王春美 +5 位作者 王晓敏 许丽娜 王瑞知 李书彦 李滕 李兴国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5-222,共8页
目的全面检索和分析非药物干预在促进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按照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通过计算机检索UpToDate、Cochrane clinical answers、美国国立指南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 目的全面检索和分析非药物干预在促进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按照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通过计算机检索UpToDate、Cochrane clinical answers、美国国立指南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新西兰指南协作组、医脉通、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关于非药物干预促进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临床决策、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2010年1月—2020年5月,由3名研究者独立对相关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结合专业判断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标准化的资料提取。结果共纳入文献15篇,包括4篇临床决策、1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7篇系统评价,总结了12条最佳证据,包括多策略干预、预防性胃肠减压、术后早期活动、咀嚼口香糖、饮用咖啡、针灸疗法等。结论该研究总结的最佳证据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医护人员可遵循最佳证据为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制订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干预方案,促进循证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恶性肿瘤 胃肠道功能恢复 非药物干预 循证护理学
原文传递
经脐单孔法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耿彪 魏屹 陈忠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探究经脐单孔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疗效及对免疫学指标、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收治的12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 目的探究经脐单孔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疗效及对免疫学指标、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收治的12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孔组和三孔组,每组60例。单孔组采用经脐单孔法LC,三孔组采用经脐三孔法LC。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及镇痛药使用情况,手术指标,治疗前后的免疫学指标,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前IgG、IgA、IgM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gG、IgA、IgM水平显著降低;单孔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镇痛药使用率、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排便时间分别为(4.65±0.61)分、11.67%(7/60)、(2.52±0.47)d、(13.65±3.72)h、(11.64±3.25)h、(20.31±4.12)h,三孔组分别为(6.87±0.58)分、23.33%(14/60)、(4.58±0.37)d、(17.36±4.12)h、(15.47±4.12)h、(26.48±4.25)h,单孔组明显低于三孔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手术时间、腹壁美容度评分、治疗后IgG、IgA、IgM水平分别为(76.36±4.58)min、(4.72±0.13)分、(1108.48±42.65)mg/dL、(208.12±10.86)mg/dL、(154.65±8.72)mg/dL,三孔组分别为(51.37±5.25)min、(3.25±0.35)分、(1072.39±28.42)mg/dL、(193.08±10.35)mg/dL、(145.28±8.42)mg/dL,单孔组明显高于三孔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技术的前提下,单孔法疼痛程度减轻,镇痛药使用率降低,对免疫学指标的影响较小,胃肠功能恢复快,且术后腹壁美容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胆囊炎 疗效比较研究 结石性胆囊炎 免疫学指标 胃肠功能恢复
原文传递
温艾灸足三里、中脘穴位促进腹部外科手术胃肠功能恢复临床护理观察 被引量:24
9
作者 郭金玉 孙志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温艾灸足三里、中脘对促进腹部外科手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护理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沈阳市肛肠医院所进行腹部手术患者60例,根据患者护理方案,将60例手术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应... 目的探讨分析温艾灸足三里、中脘对促进腹部外科手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护理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沈阳市肛肠医院所进行腹部手术患者60例,根据患者护理方案,将60例手术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包括中西药的口服治疗、注射治疗、中药灌肠、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疗法;研究组患者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温艾灸足三里、中脘的护理工作,对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患者进食时间、肠鸣音出现时间、排便时间、排气时间以及护理工作的疗效评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进食时间、肠鸣音出现时间、排便时间、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进食时间、肠鸣音出现时间、排便时间、排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工作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于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的恢复,采取温艾灸足三里、中脘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快速恢复,该护理方法对于腹部术后患者胃肠道护理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应当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艾灸 足三里 中脘 负性心理 胃肠功能 恢复护理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优化护理对结直肠肿瘤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3
10
作者 赵菁 徐翎翎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72-276,共5页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优化护理对结直肠肿瘤切除术后营养状态及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07月至2017年12月于我科行结直肠肿瘤切除的116名病人,随机设立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8例。对照组予以肠外营养支持,并实施常规的外科术后护...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优化护理对结直肠肿瘤切除术后营养状态及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07月至2017年12月于我科行结直肠肿瘤切除的116名病人,随机设立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8例。对照组予以肠外营养支持,并实施常规的外科术后护理;试验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同时进一步优化护理干预,其中包括细化术前指导、加强术前身体活动和耐力训练、疼痛护理、术后尽早恢复饮水、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早期拔除尿管等。结果 :术后第7天,试验组病人与对照组病人相比,体质量(P=0.010)、血红蛋白(P=0.016)、前清蛋白(P <0.001)、血清白蛋白(P <0.001)等营养指标明显升高。同时,试验组第5、7天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经优化护理后,试验组相较于对照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肠鸣音恢复时间(P <0.001)、肛门排气时间(P=0.001)以及排便时间明显缩短(P <0.001)。此外,研究发现,早期肠内营养联合优化护理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P <0.001)。结论 :对于行结直肠肿瘤切除病人,予以早期肠内营养联合优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促进病人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早期肠内营养优化护理 胃肠功能恢复
下载PDF
中医多途径特色护理方案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及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胡珊 赵井苓 +1 位作者 张静 许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1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究中医多途径特色护理方案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湖北中医药大学黄家湖医院86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探究中医多途径特色护理方案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湖北中医药大学黄家湖医院86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多途径特色护理方案。术后第1天开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等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0.05)。观察组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尿潴留、再置管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自解小便率较对照组升高,拔管后残余尿量明显减少(P <0.05)。结论中医多途径特色护理方案可明显改善宫颈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状态,促进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根治术 中医多途径特色护理方案 胃肠功能 膀胱功能恢复
下载PDF
揿针促进加速康复外科老年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蔡晖 韩晓玲 +2 位作者 周晨 王刚 顾春林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9年第6期760-762,766,共4页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对加速康复外科老年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全麻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后6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1),2组均按照ERAS方案进行治疗护理,观察组同时予揿针辅助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对加速康复外科老年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全麻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后6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1),2组均按照ERAS方案进行治疗护理,观察组同时予揿针辅助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在术后0~6 h、6~24 h、24~48 h和48~72 h不同时间段的腹胀及胃肠反应(GIR)分级,肛门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出院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2组腹胀在24~48h和48~72h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反应(GIR)分级在0~6 h和24~48 h时间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肛门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辅助治疗能在术后24~48 h和48~72h时间段有效缓解腹胀,在0~6 h和24~48 h时间段能够缓解恶心呕吐,同时也促进术后肛门排气和排便,促进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结直肠癌 揿针 加速康复外科 手术 胃肠道 功能恢复
下载PDF
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1
13
作者 傅志萍 王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9期124-126,129,共4页
目的观察并评价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抽取义乌市中心医院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行腹部手术患者1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0例术后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对照组80例... 目的观察并评价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抽取义乌市中心医院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行腹部手术患者1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0例术后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对照组80例患者仅采取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指标如首次排气时间、肠呜音恢复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并根据患者的上述指标对其肠胃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以问卷的形式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两组护理方式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实验组首次排气时间为(23.7±2.1)h,而对照组用时(32.4±4.7)h;实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5.4±2.7)h,对照组为(23.7±6.9)h;实验组首次排便时间为(36.1±5.7)h,对照组为(474±6.3)h;实验组患者综合评价,好59例,良好18例,差3例,恢复率为96.3%,对照组患者综合评价,好28例,良好36例,差16例,恢复率为80.0%;且实验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3.8%(75/80).对照组的患者满意率为78.8%(63/80);上述比较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更快地使腹部手术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护理干预 腹部手术 肠胃功能恢复 效果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手术产妇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4
作者 刘莉 董红梅 +1 位作者 陶桂芳 刘义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0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不同时期疼痛评分、胃肠功能恢复及乳房泌乳情况和...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不同时期疼痛评分、胃肠功能恢复及乳房泌乳情况和护理满意率。结果2组患者术后24、48 h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后3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48 h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24、48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肠鸣音、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泌乳始动时间、乳房胀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48 h内泌乳充足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护理干预措施可更有效缓解剖宫产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胃肠功能功能恢复及产后泌乳,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护理 剖宫产 术后疼痛 胃肠功能恢复 乳房恢复
下载PDF
四磨汤口服液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5
作者 董志云 白晓峰 《当代医学》 2010年第19期163-163,27,共2页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09年6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后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于术后6~8h开始服用四磨汤口服液,对照组不服用药物。分别观察两组患...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09年6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后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于术后6~8h开始服用四磨汤口服液,对照组不服用药物。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胃肠道反应。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四磨汤能有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预防腹部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在安全剂量范围内使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磨汤口服液 腹部手术 胃肠功能 恢复 疗效
下载PDF
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武鸣 吴为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第8期3886-3887,共2页
目的:探索肝胆疾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相关处理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3月收治的76例肝胆疾病患者,按收治顺序的奇偶数分为常规处理组与特殊处理组,前者按外科常规围手术处理(38例),后者(特殊处理... 目的:探索肝胆疾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相关处理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3月收治的76例肝胆疾病患者,按收治顺序的奇偶数分为常规处理组与特殊处理组,前者按外科常规围手术处理(38例),后者(特殊处理组,38例)采用术前肠道准备、术中麻醉、术后按标准分级使用抗生素、术中引流管放置、术后营养支持、补液抗炎、后期胃肠护理康复等方法进行胃肠治疗。通过检测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肠呜音恢复时间等指标评价胃肠功能的恢复。结果:特殊处理组中,肠鸣音恢复时间均值为31.43h,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值为44.89h;常规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均值为47.57h,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值为68.50h。结论:在肝胆疾病患者中,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在影响患者的恢复过程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疾病 胃肠功能 术后恢复
下载PDF
芒硝袋外敷脐周联合足三里按摩对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胡丽立 刘怡素 +2 位作者 李佳 王乐 曾颖慧 《护理学报》 2019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芒硝袋外敷脐周联合足三里按摩对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行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1,对照组2,各30例。观察组予芒硝袋外敷脐周联合足三里按摩。对照组1予... 目的探讨芒硝袋外敷脐周联合足三里按摩对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行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1,对照组2,各30例。观察组予芒硝袋外敷脐周联合足三里按摩。对照组1予单纯足三里按摩。对照组2予单纯芒硝袋外敷脐周。观察比较3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结果 3组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01);观察组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1);观察组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01);结论芒硝袋外敷脐周联合足三里按摩能有效促进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比单一应用芒硝外敷或单一应用足三里按摩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硝外敷 足三里 腹腔镜 肝叶切除术后 胃肠功能恢复
下载PDF
优质护理对胃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刘芳 王宣丽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6年第5期592-594,共3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150例胃癌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150例胃癌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利于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优质护理 胃肠功能恢复 术后并发症 病人满意度
原文传递
护理干预对妇科腹部手术后应用硬膜外持续自控泵镇痛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华妹 《全科护理》 2009年第10期851-85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术后应用硬膜外持续自控泵镇痛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妇科腹部手术后应用硬膜外持续自控泵镇痛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病...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术后应用硬膜外持续自控泵镇痛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妇科腹部手术后应用硬膜外持续自控泵镇痛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病人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妇科腹部术后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术后镇痛泵 胃肠功能恢复 妇科 腹部手术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邵明红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33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和减少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12月本院收治的65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7月本院收治的65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进...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和减少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12月本院收治的65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7月本院收治的65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 d血清蛋白与CR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血清蛋白、CRP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63、4.265、4.178、8.771、5.345,P<0.05)。观察组术后尿路感染、伤口感染、肠梗阻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901、4.188、4.866、14.229,P<0.05)。结论:与传统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相比,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可以更好的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根治术 胃肠功能恢复 并发症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