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和维甲酸受体α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幺立萍 吴开春 +3 位作者 吴汉平 宋宝华 乔泰东 樊代明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93-396,共4页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和维甲酸受体α(RXRα)在慢性胃炎、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PPARγ和RXRα在该演进序列中的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ABC免疫组化法 ,检测 5 3例胃癌手术标本中PPA...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和维甲酸受体α(RXRα)在慢性胃炎、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PPARγ和RXRα在该演进序列中的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ABC免疫组化法 ,检测 5 3例胃癌手术标本中PPARγ和RXRα的表达 ,同时随机选取 18例胃黏膜不典型增生、31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及 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作对照研究。结果 PPARγ和RXRα于胃癌中的表达率为 41.5 %和 5 4.7% ,在胃黏膜不典型增生为 2 7.8%和 38.9%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为 10 .0 %和 2 0 .0 %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为 6 .5 %和 16 .1% ;从慢性胃炎、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到胃癌 ,PPARγ和RXRα阳性率呈递增趋势 ;与慢性胃炎相比 ,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中PPARγ和RXRα的表达率均显著升高 (P <0 .0 5 ,P <0 .0 1) ;PPARγ和RXRα表达与胃癌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胃癌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 (P >0 .0 5 ) ;胃癌中PPARγ和RXRα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r =0 .5 4)。结论 PPARγ和RXRα于胃癌及胃癌前病变中表达上调 ,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 维甲酸α 胃癌 胃黏膜不典型增生 慢性胃炎
原文传递
胃黏膜异型增生证候结构特征及其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沈舒文 宇文亚 +6 位作者 陈丽英 王捷虹 杨志宏 刘梅君 牛阳 彭宁 惠建萍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1-543,共3页
目的探讨胃黏膜异型增生(Dys)虚实关联证候结构类型特征及最具癌变趋向的证型。方法多中心临床协作,采集324例Dys虚实关联证,聚类统计证候结构类型,同步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TSGF)或癌胚抗原(CEA),并以TSGF、CEA水平判断癌变趋向程度。结... 目的探讨胃黏膜异型增生(Dys)虚实关联证候结构类型特征及最具癌变趋向的证型。方法多中心临床协作,采集324例Dys虚实关联证,聚类统计证候结构类型,同步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TSGF)或癌胚抗原(CEA),并以TSGF、CEA水平判断癌变趋向程度。结果Dys虚实关联证有5类11种,5类中肝胃气滞并/兼气阴两虚类占30.9%;湿热蕴胃并/兼胃阴不足类占23.5%;瘀阻胃络并/兼气阴两虚类占15.4%;湿热蕴胃并/兼脾胃虚寒证占12.3%;痰湿中阻并/兼脾气虚弱类占11.1%。TSGF、CEA水平的高峰值出现在湿热蕴胃并/兼脾胃虚寒证、瘀阻胃络并/兼气阴两虚证,表明是最具癌变趋向的证型。结论Dys证候呈11种虚实关联结构的多态性分布,从证候层面向临床揭示了趋向癌变的两种高危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异型增生 虚实关联证 证候特征 癌变趋向证型
原文传递
解毒化瘀健脾方对胃黏膜异型增生Thbs1基因甲基化的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志钢 张伟 +3 位作者 夏宽宏 孙奇 纪勇 李玲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43-248,共6页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健脾方对胃黏膜异型增生模型大鼠血小板反应蛋白1基因(thrombospondin 1,Thbs1)甲基化状态的影响,并探讨解毒化瘀健脾方治疗胃黏膜异型增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实验性胃黏膜异型增生病变模型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model ...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健脾方对胃黏膜异型增生模型大鼠血小板反应蛋白1基因(thrombospondin 1,Thbs1)甲基化状态的影响,并探讨解毒化瘀健脾方治疗胃黏膜异型增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实验性胃黏膜异型增生病变模型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model control group,M G)、阳性对照组(positive control group,PCG)-西药维甲酸治疗组、解毒化瘀健脾方治疗组(Jiedu Huayu Jianpi Fang treatment group,A),并以健康大鼠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CG),进行相应的药物干预;取胃黏膜组织,应用甲基化特异PCR技术检测Thbs1基因甲基化状态;HE染色观察各处理组胃黏膜组织结构变化差异.结果:CG组10只健康大鼠胃黏膜经检测Thbs1基因均未发生甲基化,胃黏膜异型增生MG组大鼠T h b s1基因的甲基化阳性检出率为33.33%(6/18);PCG组-西药维甲酸组同正常大鼠相同,Thbs1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为0.00%;A组治疗大鼠Thbs1基因甲基化比率(20.00%),相比MG组显著降低(P=0.0198).HE染色结果显示MG、PCG、A组呈现中轻度胃黏膜异型增生症状,经治疗后PCG、A组异型增生趋于正常.结论:解毒化瘀健脾方对发生异型增生的胃黏膜组织Thbs1基因具有显著地去甲基化作用.解毒化瘀健脾方治疗胃黏膜异型增生可能与该药物使Thbs1基因甲基化程度显著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化瘀健脾 胃黏膜异型增生 Thbs1基因 甲基化
下载PDF
Study on Canceration Law of Gastric Mucosal Dysplasia Based on Syndromes of Chinese Medicine 被引量:4
4
作者 沈舒文 惠建萍 +6 位作者 宇文亚 王捷虹 陈丽英 牛阳 彭宁 杨志宏 赵运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11年第5期346-350,共5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yndrome evolution law of Chinese medicine (CM) in the patients with gastric mucosal dysplasia. Methods: Three hundred and twenty four gastric mucosal dysplasia patients with deficiency and...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yndrome evolution law of Chinese medicine (CM) in the patients with gastric mucosal dysplasia. Methods: Three hundred and twenty four gastric mucosal dysplasia patients with deficiency and excess correlation syndromes were enrolled by a multi-center collaboration for two years' clinical follow-up to detect the levels of tumor supplied group of factors (TSGF) and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 Results: Among the 324 cases, 29 cases turned cancer in the two years, and the canceration rate was 9.0%. The three syndromes with higher canceration rate were the damp-heat accumulating Wei (if) syndrome concurring or combining with asthenia-cold in Pi (脾) and Wei syndrome for 16.7%; stagnation in Wei collaterals syndrome concurring or combining with asthenia of both qi and yin syndrome for 13.2%; stagnation of Gan (肝) and Wei qi syndrome concurring or combining with asthenia-cold in Pi and Wei syndrome for 8.0%, respectively. Among the three syndromes, the highest level of TSGF occurred in the former two syndromes. In the half year before carcinogenesis, the syndromes of the patients took on deficiency and excess concurrent syndromes, and the deficiency syndromes involving the qi and blood deficiency syndrome and the Shen (肾) deficiency syndrome accounting for 48.0%. Conclusions: Gastric mucosal dyspalsia canceration syndromes took on the polymorphism of excess and deficiency concurrent syndromes and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ficiency syndromes involving qi and blood deficiency syndrome and Shen-yin-yang deficiency syndr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mucosal dysplasia correlation syndrome canceration rate carcinogenesis syndrome characteristics
原文传递
化瘀理气中药组方对大鼠胃黏膜异型增生p16基因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志钢 邱作成 +3 位作者 张伟 夏宽宏 纪勇 李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共6页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健脾中药治疗胃黏膜异型增生过程中其化瘀与理气组方对模型大鼠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胃黏膜异型增生大鼠分模型对照组、维甲酸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化瘀组方、理气组方治疗组,并以正常大鼠作为阳...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健脾中药治疗胃黏膜异型增生过程中其化瘀与理气组方对模型大鼠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胃黏膜异型增生大鼠分模型对照组、维甲酸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化瘀组方、理气组方治疗组,并以正常大鼠作为阳性对照组进行相应药物干预;应用甲基化特异PCR技术检测大鼠胃黏膜p16基因甲基化状态;Real-time PCR、免疫组化技术、Western blot检测p16在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胃黏膜异型增生细胞p16基因的甲基化阳性检出率均为33.33%(6/18),高于正常对照组(2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3,P=0.312);化瘀和理气治疗组p16基因甲基化检出率均为0.00%(0/15);m RNA(P<0.001,P<0.001)和蛋白表达(P<0.05,P<0.01)水平两组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解毒化瘀健脾中药治疗胃黏膜异型增生过程中其化瘀与理气组方中药均对异型增生胃黏膜细胞p16基因具有一定的去甲基化作用,并能显著增加其转录与蛋白翻译水平的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 理气 胃黏膜异型增生 P16基因 去甲基化
下载PDF
藏族和汉族胃癌相关抗原MG_7-Ag表达差异的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扎西措姆 吴开春 +5 位作者 乔泰东 申慧琴 杜安春 索朗多杰 黄跃 樊代明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 研究藏、汉族胃癌相关抗原MG7 Ag表达状况。方法 采用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2 0 0例胃癌手术标本 (藏、汉族各 10 0例 )中MG7 Ag的表达 ,同时从两民族随机分别选取 18例胃黏膜不典型增生 ,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 ,10例正常胃黏膜作... 目的 研究藏、汉族胃癌相关抗原MG7 Ag表达状况。方法 采用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2 0 0例胃癌手术标本 (藏、汉族各 10 0例 )中MG7 Ag的表达 ,同时从两民族随机分别选取 18例胃黏膜不典型增生 ,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 ,10例正常胃黏膜作为对照研究。结果 MG7 Ag阳性检出率在汉族、藏族胃癌中分别为 88 7%、92 4 %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分别为 10 0 %、2 0 0 % ,在胃黏膜不典型增生中分别为 38 9%、5 5 6 % ,正常胃黏膜MG7 Ag表达均为阴性。从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到胃癌 ,MG7 Ag阳性率呈递增趋势 ,在同一民族中与正常胃黏膜相比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中MG7 Ag的表达率均显著升高 (P <0 0 1) ,但两民族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两民族间MG7 Ag的阳性表达与胃癌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胃癌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 (P >0 0 5 ) ,而在同一民族间胃癌的MG7 Ag阳性表达与胃癌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胃癌的分化程度有相关性 (P <0 0 1) ,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分化腺癌与低分化腺癌之间。结论 MG7 Ag在两民族胃癌中的表达状况差异无显著性 ,因此在藏族胃癌中MG7 Ag可作为可靠的肿瘤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汉族 胃癌 抗原 MG7-AG 慢性萎缩性胃炎
原文传递
肿瘤相关抗原在胃粘膜异型增生组织浸液中表达的研究
7
作者 王海燕 姚桂芹 高佩增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700-702,共3页
目的研究胃粘膜异型增生组织中肿瘤相关抗原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63例患者均行电子胃镜检查,经胃镜取3块病变组织(直径约0.5cm)送病理,据病理诊断分为异型增生组33例,包括中度异型增生组16例,重度异型增生组17例;正常组30例。同时取病... 目的研究胃粘膜异型增生组织中肿瘤相关抗原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63例患者均行电子胃镜检查,经胃镜取3块病变组织(直径约0.5cm)送病理,据病理诊断分为异型增生组33例,包括中度异型增生组16例,重度异型增生组17例;正常组30例。同时取病变组织2块放入5%EDTA二钠液lml中消化分离细胞,测二组患者病变组织浸液中CEA、CA19-9的含量,同时测血清中CEA、CA19-9的含量。对二组患者组织浸液及血清中CEA、CA19-9的含量及组织浸液/血清比值分别进行比较。结果(1)CEA、CA19-9在异型增生组织浸液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血清(P<0.01);(2)CEA、CA19-9在异型增生组织浸液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且在重度异型增生组织浸液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中度异型增生组织浸液中的表达(P<0.01),而血清中肿瘤相关抗原的含量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病变组织浸液中肿瘤相关抗原表达的检测能预测异型增生的危险程度,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浸液 胃粘膜异型增生 肿瘤相关抗原
下载PDF
健脾化瘀解毒方在体内外抑制胃癌前病变细胞早期迁移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思怡 杨鹏辉 +5 位作者 田雯 周恒立 李秋月 赵自明 王奇 潘华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23-2628,共6页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解毒方(JPHYJD)在体内外抑制胃癌前病变细胞早期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内外分别构建胃癌前病变小鼠模型、细胞模型,使用JPHYJD干预后,观察小鼠胃黏膜组织结构变化及细胞存活情况、检测癌症标志物及细胞迁移相关蛋...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解毒方(JPHYJD)在体内外抑制胃癌前病变细胞早期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内外分别构建胃癌前病变小鼠模型、细胞模型,使用JPHYJD干预后,观察小鼠胃黏膜组织结构变化及细胞存活情况、检测癌症标志物及细胞迁移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MNNG 150μg/mL),JPHYJD低剂量组(MNNG+JPHYJD 3.75g·kg^(-1)·d^(-1)),JPHYJD高剂量组(MNNG+JPHYJD 15g·kg^(-1)·d^(-1))和阳性药组(MNNG+VitB121mg·kg^(-1)·d^(-1)),每组10只。细胞分组为空白组、模型组(MNNG 5μmol/L)、JPHYJD低剂量组(MNNG 5μmol/L+JPHYJD 1.25μg/mL)、JPHYJD中剂量组(MNNG 5μmol/L+JPHYJD 2.5μg/mL)、JPHYJD高剂量组(MNNG 5μmol/L+JPHYJD 5μg/mL)、阳性药组(MNNG 5μmol/L+VitB121μg/mL)。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胃黏膜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异型增生明显,胃黏膜上皮组织癌症标志物Ki67、p53表达增加,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1),体内外模型均出现EMT及相关蛋白表达,MNNG可在体内外诱导出现EMT现象;与模型组比较,JPHYJD干预组胃黏膜组织结构重塑、异型增生减少、炎性浸润减少、癌症标记物Ki67及p53表达受到一定程度抑制,且相应蛋白表达减少,提示EMT环节被阻断。结论:JPHYJD可能在一定程度阻断EMT环节进而抑制细胞迁移,同时可能通过PARP/Snail抑制其级联反应,从而发挥抗胃癌前病变炎症效应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迁移 胃癌前病变 健脾化瘀解毒方 胃黏膜上皮细胞 体内外 异型增生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解毒化瘀健脾方对胃黏膜异型增生模型大鼠Thbs1、E-cad基因去甲基化和蛋白诱导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志钢 张伟 +3 位作者 邱作成 纪勇 李玲 夏宽宏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4年第7期79-84,共6页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健脾方对胃黏膜异型增生模型大鼠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 1,Thbs1)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基因甲基化状态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解毒化瘀健脾方治疗胃黏膜异型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低浓度MNNG(N-甲...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健脾方对胃黏膜异型增生模型大鼠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 1,Thbs1)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基因甲基化状态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解毒化瘀健脾方治疗胃黏膜异型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低浓度MNNG(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的综合造模方法,建立实验性胃黏膜异型增生大鼠模型;分模型对照组、西药维甲酸治疗组、解毒化瘀健脾方治疗组,并选择正常大鼠作为阳性对照组;应用甲基化特异PCR技术检测大鼠胃黏膜THBS1、E-cad基因甲基化状态;Realtime PCR、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hbs1和E-cad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胃黏膜异型增生细胞Thbs1的甲基化阳性检出率为25.0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00%(P<0.05);模型组E-cad基因的甲基化阳性检出率(33.33%)高于正常对照组(16.67%),但差异不显著(P>0.05);解毒化瘀健脾方组Thbs1及E-cad甲基化阳性检出率相比,模型组显著降低为0.00%(P<0.05);解毒化瘀健脾方组Thbs1和E-cad mRNA(P<0.05,P<0.01)和蛋白表达(P<0.05,P<0.01)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结论解毒化瘀健脾方可能通过对异型增生胃黏膜细胞Thbs1、E-cad基因的去甲基化和诱导蛋白表达量的增加,实现对胃黏膜异型增生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异型增生 解毒化瘀健脾方 血小板反应蛋白1 E-钙粘蛋白 甲基化
下载PDF
维甲酸对胃粘膜异型增生的治疗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阎熙丰 邓聘君 +5 位作者 刘先岐 沈滨鸿 马东初 黄福贵 严子才 袁晶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736-738,共3页
对维甲酸治疗胃粘膜异型增生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维甲酸治疗组患者胃粘膜异型增生程度,DNA非整倍体发生率,细胞增殖指数及随访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维甲酸对胃粘膜异型增生有治疗作用。
关键词 维甲酸 胃粘膜异型增生 细胞增殖指数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