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上动、静脉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丁国芳 郁迪 +2 位作者 杨最素 徐银峰 闫海强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研究胃底后壁、贲门及食管腹段后壁的血液供应与该区动、静脉的命名。方法:解剖观察82具尸体在胃底后壁、贲门及食管腹段的血管分布情况。结果:胃上动脉出现率为48.78%,成人平均长(20.86±0.81)mm,起始部平均外径(1.18±0.... 目的:研究胃底后壁、贲门及食管腹段后壁的血液供应与该区动、静脉的命名。方法:解剖观察82具尸体在胃底后壁、贲门及食管腹段的血管分布情况。结果:胃上动脉出现率为48.78%,成人平均长(20.86±0.81)mm,起始部平均外径(1.18±0.62)mm,该动脉分布于胃底后壁、贲门及食管腹段后壁;胃上静脉出现率为35.37%,成人平均长(23.28±1.26)mm,注入左膈下静脉处的平均外径(1.32±0.27)mm,该静脉收集分布于胃底后壁、贲门及食管下段后壁的静脉血。结论:该区域有2支血管,根据血管命名原则,作者建议分别命名为胃上动脉和胃上静脉,并为全胃切除和残胃血供提供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上动脉 胃上静脉 胃血供 血管命名
下载PDF
褪黑素对大鼠应激性溃疡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开学 邓联民 +1 位作者 陈碧玲 刘新民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1219-1221,共3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T)对大鼠应激性溃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浸水-束缚(WIR)应激实验复制大鼠应激性溃疡模型。应激前30 min,MT预防组和预防对照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MT(15 mg/kg)和等体积生理盐水。应激6 h后,观察各组...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T)对大鼠应激性溃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浸水-束缚(WIR)应激实验复制大鼠应激性溃疡模型。应激前30 min,MT预防组和预防对照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MT(15 mg/kg)和等体积生理盐水。应激6 h后,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病变情况,对溃疡指数(U I)进行评分,同时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血流量,以及黏膜内氨基己糖和前列腺素的含量,并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WIR应激6 h后,与预防对照组比较,MT预防组大鼠胃黏膜病变明显减轻,U I显著降低(P<0 .0 1) ,胃黏膜血流得到改善,黏膜内氨基已糖和前列腺素的含量均见升高(P<0 .0 1)。结论:MT可有效预防急性胃黏膜损伤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MT增加胃黏膜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溃疡 褪黑素 大鼠 作用研究 急性胃黏膜损伤 前列腺素 胃黏膜血流量 氨基己糖 组织学改变 胃黏膜病变 保护作用 溃疡模型 应激实验 生理盐水 腹腔注射 病变情况 溃疡指数 同时检测 氨基已糖 有效预防 对照组 MT 含量
下载PDF
1甲基4苯基四氢吡啶溃疡大鼠胃十二指肠粘膜血流的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邓小英 郑芝田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363-364,共2页
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技术,在大鼠胃腔模型上检测了实验性溃疡大鼠胃十二指肠粘膜血流量的变化。发现1甲基4苯基四氢吡啶(MPTP)侧脑室注射后胃粘膜血流量减低明显,而皮下注射后十二指肠粘膜血流量减低较著。MPTP致溃疡... 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技术,在大鼠胃腔模型上检测了实验性溃疡大鼠胃十二指肠粘膜血流量的变化。发现1甲基4苯基四氢吡啶(MPTP)侧脑室注射后胃粘膜血流量减低明显,而皮下注射后十二指肠粘膜血流量减低较著。MPTP致溃疡主要因多巴胺减少后粘膜缺血,多巴胺能调节胃十二指肠粘膜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十二指肠 粘膜血流量 多巴胺
下载PDF
自制胃肠粘膜内pH测试囊在严重创伤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志谷 盛志勇 +4 位作者 耿淼 周宝桐 胡森 黄凯 付小兵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11期1287-1288,共2页
胃肠粘膜内 pH(p Hi)是监测胃肠粘膜血液供应和氧摄取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近年来在危重病监测中应用较多.目前进口的胃肠粘膜内 p Hi 管价格昂贵,故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与进口胃肠粘膜 pHi 测定管相配套的监测囊... 胃肠粘膜内 pH(p Hi)是监测胃肠粘膜血液供应和氧摄取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近年来在危重病监测中应用较多.目前进口的胃肠粘膜内 p Hi 管价格昂贵,故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与进口胃肠粘膜 pHi 测定管相配套的监测囊,并与进口管在中国五指山小型猪和山羊失血性休克模型以及严重烧伤动物中进行了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胃肠粘膜 pH测试囊 血液供给 监测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与粘膜血流量 被引量:8
5
作者 林志辉 潘秀珍 +1 位作者 何利平 林根春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PU)胃肠粘膜血流量(GDMBF)的关系.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科福建省福州市350001方法采用多普勒激光血流仪测定内镜检查患者的非病灶区贲门、胃体、胃窦部及溃疡或胃炎病灶区...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PU)胃肠粘膜血流量(GDMBF)的关系.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科福建省福州市350001方法采用多普勒激光血流仪测定内镜检查患者的非病灶区贲门、胃体、胃窦部及溃疡或胃炎病灶区的GDMBF.结果非病灶区GDMBF以贲门部最高,胃体部次之,胃窦部较低,分别为1.68±055V,170±042V和135±037V,均明显高于PU病灶区089±033V(P<001);伴有Hp感染的PU患者病灶区及其它非病灶区GDMBF均显著低于不伴Hp感染者.结论Hp感染可造成胃肠粘膜血流量降低,可能是溃疡病灶难愈或复发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粘膜 血流量
原文传递
大鼠胃粘膜抗再损伤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董秀云 森治树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9-11,共3页
观察了胃粘膜大面积损伤愈合后,对第二次损伤产生抵抗或耐受作用的机理,在第一次损伤后不同时间取胃粘膜组织,进行DNA合成速率、PGE2含量及胃粘膜血流量(GMBF)的测定。损伤后第17天,胃粘膜完全愈合,粘膜DNA合成... 观察了胃粘膜大面积损伤愈合后,对第二次损伤产生抵抗或耐受作用的机理,在第一次损伤后不同时间取胃粘膜组织,进行DNA合成速率、PGE2含量及胃粘膜血流量(GMBF)的测定。损伤后第17天,胃粘膜完全愈合,粘膜DNA合成速率、粘膜PGE2的含量及GEBF均增加。结果提示:胃粘膜抗再损伤作用似与粘膜DNA、PGE2合成和GMBF的增加有关,与GMBF的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损伤 血液供给 DNA 生物合成 前列腺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