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组织中Brg1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青 周晓军 +3 位作者 谢海龙 苏宁 邓红 易龙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10期875-878,i0009,共5页
目的:研究Brg1基因在胃腺癌组织中突变及蛋白表达意义,探讨其与肿瘤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检测37例胃腺癌和正常胃组织中Brg1基因第4和16外显子的基因突变,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30例胃... 目的:研究Brg1基因在胃腺癌组织中突变及蛋白表达意义,探讨其与肿瘤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检测37例胃腺癌和正常胃组织中Brg1基因第4和16外显子的基因突变,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30例胃癌组织B rg1蛋白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和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结果:37例胃腺癌标本中,Brg1第4和16外显子的基因突变率为零。B rg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76.67%(23/30),与正常组织的表达率(44.44%)相比有明显增高,B rg1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及分级分期均有关。结论:Brg1基因突变在胃癌中少见且不起主要作用,但其蛋白在胃癌中高表达并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B rg1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Brg1蛋白 基因突变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胃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生存状况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旸 王自强 罗凤鸣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6期738-740,共3页
目的探究胃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生存状况。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85例胃腺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的生存状况。结果在85例胃腺鳞癌患者中男59例,女26例,年龄(56... 目的探究胃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生存状况。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85例胃腺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的生存状况。结果在85例胃腺鳞癌患者中男59例,女26例,年龄(56.5±3.1)岁;Ⅱ期20例(23.53%),Ⅲ期58例(68.24%),Ⅳ期7例(8.24%);肿瘤直径<5 cm 61例(71.76%),>5 cm 24例(28.24%);有淋巴结转移58例(68.24%),无淋巴结转移27例(31.76%);腹痛腹泻是主要临床症状,占65.88%,其次是发热乏力和反酸胀气,占比分别为31.76%和22.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NM分期(χ~2=4.157,P=0.042)、肿瘤最大直径(χ~2=4.876,P=0.032)影响患者的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5 cm(OR=2.249,95%CI:1.312~3.243,P=0.004)、肿瘤TNM分期Ⅳ期(OR=3.211,95%CI:1.243~4.322,P=0.016)及有淋巴结转移(OR=3.372,95%CI:1.445~3.981,P=0.032)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原发性胃腺鳞癌预后差,应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肿瘤最大直径、肿瘤TNM分期是患者预后评估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鳞癌 临床病理 生存状况 预后 肿瘤最大直径 TNM分期
原文传递
水通道蛋白-1对胃腺癌细胞分化的影响
3
作者 陈爱军 郝利铭 +1 位作者 方耀敏 姜文华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研究aquaporin-1(AQP1)的表达与胃腺癌细胞分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人胃腺癌细胞的AQP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高、中分化的胃腺癌细胞表达AQP1,低分化的癌细胞不表达AQP1;从高分化到低分化的胃腺... 目的研究aquaporin-1(AQP1)的表达与胃腺癌细胞分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人胃腺癌细胞的AQP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高、中分化的胃腺癌细胞表达AQP1,低分化的癌细胞不表达AQP1;从高分化到低分化的胃腺癌,表达PCNA的细胞逐渐增多。结论AQP1不参与胃腺癌细胞的增殖,但是参与胃腺癌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1 胃腺癌细胞 增殖细胞核抗原 分化
下载PDF
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CD4、CD8、γδT和肿瘤细胞P5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江亚南 范宗民 +2 位作者 王苒 任景丽 王立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193-2195,共3页
目的:探讨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CD4、CD8、γδT和肿瘤细胞P53的表达变化特征、相关性及贲门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CD4、CD8和γδT的表达与贲门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40例贲门癌的组织病理... 目的:探讨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CD4、CD8、γδT和肿瘤细胞P53的表达变化特征、相关性及贲门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CD4、CD8和γδT的表达与贲门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40例贲门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并采用免疫组化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分析其浸润淋巴细胞CD4、CD8、γδT的表达状况和肿瘤细胞P53的表达状况。结果:40例贲门癌组织,P53染色阳性率是75.0%,30例P53阳性贲门癌组织中,P53阳性肿瘤细胞数为99±22。CD8和γδT阳性淋巴细胞数在P53阳性组明显高于P53阴性组(P<0.05);而CD4阳性淋巴细胞数在P53阳性组低于P53阴性组(P>0.05);P53阳性肿瘤细胞与CD8阳性淋巴细胞呈正相关(P<0.05)。CD4、CD8、γδT阳性淋巴细胞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分化、不同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贲门癌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贲门癌患者中P53蛋白可能作为肿瘤抗原引起以CD8+T淋巴细胞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为P53作为贲门癌患者免疫治疗的一个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贲门癌组织浸润T淋巴细胞亚群类型与贲门癌临床特征(中低分化、肿瘤中晚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贲门癌 CD4 CD8 ΓΔT P53 河南
下载PDF
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对贲门癌病理分期的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洛 李青 +2 位作者 欧阳范献 林志刚 陈成辉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3年第5期36-38,共3页
目的分析淋巴结微转移在贲门癌病理分期上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海南省农垦总医院行根治性手术的48例PT1-4N0贲门癌患者临床资料,共获取常规病理学检查阴性的淋巴结323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细胞角蛋白19(C... 目的分析淋巴结微转移在贲门癌病理分期上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海南省农垦总医院行根治性手术的48例PT1-4N0贲门癌患者临床资料,共获取常规病理学检查阴性的淋巴结323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细胞角蛋白19(CK19)单抗和CD44v6单抗对淋巴结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9例(18.75%)14枚淋巴结(4.33%)发现微转移。有9例分期得到提高,重新分期率为18.75%。其中ⅠA→ⅠB期1例,ⅠB→ⅡA期3例,ⅡA→ⅡB期3例,ⅡA→ⅢA期1例,ⅡB→ⅢB期1例。微转移组的临床复发率明显高于无微转移组(66.67%vs 27.78%,χ2=4.752,P=0.029),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67%vs64.71%,P=0.001)。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可以提高贲门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临床病理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淋巴结 微转移 肿瘤分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