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交射流燃烧器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明厚 韩才元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9-73,共5页
运用气相k-ε模型和颗粒相代数方程模型对正交射流煤粉燃烧器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该燃烧器内的气、固两相速度分布,颗粒质量流分布,并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两者定性符合,同时,探讨了颗粒直径对颗粒混合的影响,得... 运用气相k-ε模型和颗粒相代数方程模型对正交射流煤粉燃烧器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该燃烧器内的气、固两相速度分布,颗粒质量流分布,并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两者定性符合,同时,探讨了颗粒直径对颗粒混合的影响,得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射流 煤粉燃烧器 气固两相流动
下载PDF
四角切圆锅炉炉内煤粉燃烧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2
作者 孙锐 李争起 +1 位作者 孙绍增 吴少华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7-113,共7页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PHOENICS 3.5对一台200MW四角切圆水平浓淡燃烧煤粉炉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采用多流体两相流动模型及煤粉燃烧综合模型,计算得出在垂直方向不同二次风风量分布的工况下,炉内各截面处的烟气温度、燃料浓度、燃烧产物...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PHOENICS 3.5对一台200MW四角切圆水平浓淡燃烧煤粉炉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采用多流体两相流动模型及煤粉燃烧综合模型,计算得出在垂直方向不同二次风风量分布的工况下,炉内各截面处的烟气温度、燃料浓度、燃烧产物组分浓度以及炉内辐射热流的分布。结果表明,在燃烧器出口处出现了高煤粉浓度和烟气高温区,并出现气固两相分离的现象,使得煤粉着火及时,燃烧器区域维持较高温度,并防止水冷壁结渣,炉内温度、炉膛出口氧量和飞灰可燃物的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相比,吻合较好。二次风分级配风工况下,下部燃烧器区烟气温度升高,但氧气推迟混入,相应位置飞灰可燃物有所增加。计算模型能够合理地模拟水平浓淡煤粉气流在大型锅炉炉膛内的燃烧过程,适用于运行工况的优化和炉内污染物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燃烧 两相流流动 四角切圆燃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煤粉浓缩器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锐 孙绍增 +3 位作者 李争起 高继慧 吴少华 秦裕琨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39,共5页
利用气固两相计算模型(IPSA模型),对水平浓淡煤粉燃烧器关键部件——百叶窗煤粉浓缩器内部压力、速度、浓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浓缩器内气固两相流动规律,进一步分析了浓缩器的煤粉浓缩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在浓缩器叶片上部出现高... 利用气固两相计算模型(IPSA模型),对水平浓淡煤粉燃烧器关键部件——百叶窗煤粉浓缩器内部压力、速度、浓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浓缩器内气固两相流动规律,进一步分析了浓缩器的煤粉浓缩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在浓缩器叶片上部出现高煤粉浓度的带状结构,并且在浓侧出口中心位置的煤粉浓缩带内,形成局部的煤粉高浓度区域,这是百叶窗式煤粉浓缩器的主要特点,与试验研究中观察到的气固两相流动现象一致。同时在不同分流挡板开度k下对煤粉浓缩器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浓缩器性能参数,给出其变化趋势,与试验结果对比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浓缩器 气固两相流 数值模拟 IPSA模型 水平浓淡煤粉燃烧器 煤粉锅炉
下载PDF
煤粉燃烧器出口旋转气固两相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磊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9-11,17,共4页
用K—ε—Kp气固两相湍流模型模拟了煤粉燃烧器出口区域的气固两相旋转 流场,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做了详细的比较。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在旋转流场的轴向方 向产生了回流区,切向方向具有强制涡与自由涡相结合的Rankin涡结构。K-ε... 用K—ε—Kp气固两相湍流模型模拟了煤粉燃烧器出口区域的气固两相旋转 流场,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做了详细的比较。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在旋转流场的轴向方 向产生了回流区,切向方向具有强制涡与自由涡相结合的Rankin涡结构。K-ε-K p模型预报的气固两相速度场与试验相比在定量上和定性上是合理的。结果表明,K-ε- Kp模型已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但还需进一步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燃烧器 气固两相流 湍流模型 数值计算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