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天然气特征及气源 被引量:214
1
作者 朱光有 张水昌 +4 位作者 梁英波 马永生 戴金星 李剑 周国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4-248,共15页
四川盆地是一个大型复合含气为主、含油为辅的叠合盆地。多旋回的沉积演化过程,孕育了多套海相、陆相烃源岩,且不同区域发育不同成因类型的烃源岩。目前下寒武统、志留系、下二叠统、上二叠统和上三叠统五套主要烃源岩均已进入高演化阶... 四川盆地是一个大型复合含气为主、含油为辅的叠合盆地。多旋回的沉积演化过程,孕育了多套海相、陆相烃源岩,且不同区域发育不同成因类型的烃源岩。目前下寒武统、志留系、下二叠统、上二叠统和上三叠统五套主要烃源岩均已进入高演化阶段,并以成气为主。由于多阶成烃、混源聚集和后期遭受TSR次生蚀变等成藏过程的复杂性使得天然气组分较干、碳同位素组成复杂,常规方法进行气源对比较困难。文中在对四川盆地沉积演化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有效烃源岩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的探讨,分区域进行了气藏的分析,特别是对天然气组分、非烃组成(H2S、CO2、N2等)和碳同位素等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基本确定了各区块各含气层系的主力源岩。认为川东主力产层石炭系、三叠系和二叠系的气源分别为志留系、上二叠统龙潭组和下二叠统;川南气区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二叠系和三叠系产层的气源分别主要来自下寒武统,上、下二叠系源岩;川西气区侏罗系和三叠系须家河组主产层的气源主要来自三叠系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下二叠统和嘉陵江组产层气源则可能主要来自二叠系;川中主要为产油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群原油应来自侏罗系源岩,浅部层系气源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陆相烃源岩,深部气藏则为寒武系烃源岩。由于川东北部烃源岩发育层数最多,且质量都较好,因此川东北部是烃类最富集的地区,也是勘探潜力最大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天然气 气源 碳同位素 硫化氢 TSR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天然气成因和气源分析 被引量:49
2
作者 朱俊章 施和生 +2 位作者 庞雄 秦成岗 高鹏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56-459,共4页
指出: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天然气组成差异较大,既有烃类含量很高的纯烃气藏,也有无机成因的二氧化碳气藏和高含氮气藏;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值绝大多数小于-28‰,以混合气和油型气为主;甲烷碳同位素值介于-44.2‰~-33.6‰之间,C2+含量介... 指出: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天然气组成差异较大,既有烃类含量很高的纯烃气藏,也有无机成因的二氧化碳气藏和高含氮气藏;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值绝大多数小于-28‰,以混合气和油型气为主;甲烷碳同位素值介于-44.2‰~-33.6‰之间,C2+含量介于4.76%~10.98%之间,C1/(C2+C3)值介于6.28~21.44之间,大多属于高成熟—过成熟天然气;与天然气相伴生的高成熟凝析油具有较高的Pr/Ph值(2.58~6.38),双杜松烷有一定丰度,C304-甲基甾烷含量低,来自于恩平组烃源岩。利用ln(C1/C2)—ln(C2/C3)和(δ13C2-δ13C3)—ln(C2/C3)图版,结合油-气-岩的综合分析,认为番禺低隆起天然气以来自于恩平组烃源岩干酪根裂解气为主,以原油裂解气和文昌组烃源岩晚期干酪根裂解气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天然气成因 气源层 碳同位素 干酪根 原油 裂解
下载PDF
Discussion of gas enrichment mechanism and natural gas origin in marine sedimentary basin,China 被引量:41
3
作者 ZHU GuangYou ZHAO WenZhi ZHANG ShuiChang LIANG YingBo WANG ZhengJu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A01期62-76,共15页
There are abundant natural gas resources in Chinese marine sedimentary basin. The exploration hot shots of natural gas are the Palaeozoic marine strata here in recent years, and several large scale gas fields have bee... There are abundant natural gas resources in Chinese marine sedimentary basin. The exploration hot shots of natural gas are the Palaeozoic marine strata here in recent years, and several large scale gas fields have been discovered. Chinese Palaeozoic high-post matured and coal measur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are mainly prone to gas generation in the present. This research considered that gas source rocks and TSR are the key cause of gas enrichment of marine strata. High-quality argillaceous and coal measure hydrocarbon rocks are distributed widely in the Palaeozoic marine strata, which have been in highly matured phase in the present. The argillaceous source rock generally contains various sulfates that could accelerate crude oil cracking to gas for TSR occurrence, and coal measure source rock mainly generates gas, so Chinese marine basin gives priority to accumulating gas. Marine strata have not founded oil reservoirs in the Sichuan Basin and Ordos Basin, and they consist mainly of dry gas. Marine natural gases are the mixed gases of oil cracking gas and coal-formed gas in a general way, oil cracking gases contain usually some H2S and CO2. Hydrocarbon carbon isotopes are very complicated, and methane and ethane isotopic values bear apparent reversal caused by thermal evolution and mixing among different genetic types of natural gas. Coal-formed gases are the main component of Chinese marine natural gas. The Upper Permian of the Sichuan Basin and the Carboniferous-Permian of the Ordos Basin coal measur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present larg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 which are the prospecting highlight of marine natural gas hereafter. Oil cracking gas exploration will be paid much attention to in the Tarim Basin because of the lack of coal measur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石 古生代 海洋 遗传学
原文传递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的成因类型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冯子辉 刘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8-20,共3页
松辽盆地深层砾岩和火山岩储层中的天然气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气组分以烃类为主,甲烷含量一般大于84.9%,最高达98.63%,表现为高—过成熟干气特征;天然气烷烃碳同位素值变化大,其中甲烷δ13C1为-15.49‰^-54.57‰,一般为-25‰^-28‰,乙烷δ... 松辽盆地深层砾岩和火山岩储层中的天然气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气组分以烃类为主,甲烷含量一般大于84.9%,最高达98.63%,表现为高—过成熟干气特征;天然气烷烃碳同位素值变化大,其中甲烷δ13C1为-15.49‰^-54.57‰,一般为-25‰^-28‰,乙烷δ13C2分布在-10.88‰^-44.17‰,一般为-24‰^-27‰,反映深层天然气成因类型复杂、但以煤型气为主的特征。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系列除少部分为正常系列外,大部分具有反转或倒转特征,可能是多套源岩在不同成熟阶段生成的天然气的混合结果。根据天然气重烃分析和源岩吸附气重烃分析,讨论了松辽盆地深层几套烃源岩对天然气成藏的贡献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天然气 成因 类型 气源对比 烷烃 碳同位素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地区中浅层天然气气源及成因类型 被引量:33
5
作者 刘若冰 郭彤楼 邵明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4-38,123-124,共5页
川东北元坝地区中浅层(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及其以上地层)正在逐渐成为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之一,由于该区油气系统错综复杂,查明其油气源及天然气成因类型,便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分析该区烃源岩分布及地化指标的基础上,重... 川东北元坝地区中浅层(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及其以上地层)正在逐渐成为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之一,由于该区油气系统错综复杂,查明其油气源及天然气成因类型,便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分析该区烃源岩分布及地化指标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天然气组成、碳氢同位素组成、硫化氢含量等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层压力、断裂系统分布等地质特征,初步确定了该区中浅层天然气的来源:来自陆相地层本身,而非海相气源;自流井组为"自生自储"成藏模式,雷口坡组属于"倒灌"成藏模式。并根据目前应用较广泛的ln(C2/C3)—ln(C1/C2)等关系图版,基本明确了该区中浅层天然气的成因类型:中浅层天然气主要由干酪根直接裂解形成,但自流井组天然气中存在少量原油二次裂解所形成的天然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坝地区 烃源岩 气源 干酪根裂解气 原油裂解气 碳同位素 氢同位素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克拉美丽气田油气成因及成藏特征 被引量:24
6
作者 杨迪生 陈世加 +1 位作者 李林 路俊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31,113,共5页
克拉美丽气田是近年来准噶尔盆地天然气勘探的又一重大发现,研究其油气成因及成藏特征对整个陆东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为此,对该区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滴水泉地区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已到高成熟演化阶段,具有... 克拉美丽气田是近年来准噶尔盆地天然气勘探的又一重大发现,研究其油气成因及成藏特征对整个陆东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为此,对该区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滴水泉地区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已到高成熟演化阶段,具有较强生烃能力;通过对天然气组分、伴生原油碳同位素、轻烃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克拉美丽气田油气均属于腐殖型有机质来源的高成熟阶段产物,且原油碳同位素值具有从西到东变重的趋势;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指出滴南凸起存在"洼槽",阻挡了东道海子凹陷油气运移至克拉美丽气田石炭系储层成藏,该气田的油气可能主要来自滴水泉凹陷西端的石炭系烃源岩;最后,建立了油气运移成藏模式,指出滴水泉凹陷周缘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克拉美丽气田 滴水泉凹陷 天然气 油气成因 成藏模式 烃源岩 碳同位素 原油特征
下载PDF
莺—琼气区天然气主气源及注入史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孙玉梅 王彦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0年第4期240-247,共8页
通过对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天然气、凝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莺歌海盆地底辟带天然气主气源为上第三系梅山组,三亚组海相泥岩,YC13-1气田天然气主气源为下第三系陵水组,崖城组滨海沼泽及 浅海相源岩,有机包裹体,成岩作... 通过对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天然气、凝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莺歌海盆地底辟带天然气主气源为上第三系梅山组,三亚组海相泥岩,YC13-1气田天然气主气源为下第三系陵水组,崖城组滨海沼泽及 浅海相源岩,有机包裹体,成岩作用和天然气分布等研究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底壁带天然气为多期幕式充注,最晚一期为富含CO2天然气的充注,YC13-1气田天然气总体上为连续充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琼气区 天然气 主气源 注入史 碳同位素 有机包裹体 自生矿物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原生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靖边气田气源的意义 被引量:22
8
作者 肖晖 赵靖舟 +3 位作者 王大兴 任军峰 马占荣 吴伟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1-609,共9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余探1井奥陶系天然气气源分析,来重新认识靖边气田风化壳气藏气源。余探1井奥陶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天然气碳同位素对比分析发现,中奥陶统乌拉力克组有机碳含量(TOC)在0.30%~1.16%,平均为0.51%,暗色泥岩厚度52.59...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余探1井奥陶系天然气气源分析,来重新认识靖边气田风化壳气藏气源。余探1井奥陶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天然气碳同位素对比分析发现,中奥陶统乌拉力克组有机碳含量(TOC)在0.30%~1.16%,平均为0.51%,暗色泥岩厚度52.59 m,可以成为有效烃源岩;天然气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明显偏轻,δ13C1值在-39.11‰^-38.92‰,乙烷的碳同位素较偏重,δ13C2在-27.26‰^-27.17‰,如果根据乙烷碳同位素来判别,应具有煤成气特征。然而,烃源岩热模拟实验计算的天然气成熟度(R o=1.86%~1.89%)与烃源岩实测的热成熟度(R o=1.83%~1.92%)基本一致,都具高热演化特征。从气藏储、盖配置关系上看,气藏上覆奥陶系泥岩厚度大,上古生界煤成气难以混入;天然气偏轻的甲烷碳同位素特征与碳酸盐岩生油岩的甲烷热解气碳同位素组成相似。这些证据表明,余探1井奥陶系天然气应具有油型气的特征。以余探1井奥陶系天然气作为鄂尔多斯盆地油型气端元,对靖边气田中-北部及南部地区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甲烷碳同位素应作为判识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天然气气源的主要指标,δ13C1小于-38‰是靖边气田风化壳气藏油型气的判别标志;(2)靖边气田整体仍以高成熟混合型煤成气为主,但油型气混入比例南部地区大于中部及北部地区;(3)乙烷次生裂解作用可能是造成奥陶系油型气乙烷碳同位素偏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源 甲烷碳同位素 油型气 奥陶系 靖边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南堡凹陷深层火山岩天然气成因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政军 马乾 +4 位作者 赵忠新 夏景生 张永超 刘永昌 王建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2-780,共9页
南堡凹陷深层火山岩油气藏具有较大勘探潜力,其天然气以烃类气体为主,甲烷含量主要在70%~90%,重烃含量在4%~27%,为湿气;非烃含量较低。天然气中甲烷碳同位素主要分布在-35‰~-43‰,乙烷碳同位素主要分布在-28‰~-24‰。这些天然气... 南堡凹陷深层火山岩油气藏具有较大勘探潜力,其天然气以烃类气体为主,甲烷含量主要在70%~90%,重烃含量在4%~27%,为湿气;非烃含量较低。天然气中甲烷碳同位素主要分布在-35‰~-43‰,乙烷碳同位素主要分布在-28‰~-24‰。这些天然气相当于有机质在镜质体反射率Ro为1.0%~1.5%阶段形成的天然气,为烃源岩在成熟—高成熟阶段生成的油型气,与凝析油或原油伴生,因此天然气碳同位素偏重。南堡凹陷深层火山岩天然气以凝析气为主,结合单体烃碳同位素,对天然气和伴生凝析油的成因与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堡凹陷深层火山岩油气同源,沙河街组一段(简称沙一段)以下天然气主力源岩主要为沙河街组三段(简称沙三段)烃源岩,以凝析气为主;沙一段及以浅地层天然气主力源岩主要为沙一段烃源岩,以油为主。沙一段厚层泥岩是一套优质烃源岩,处于生烃高峰,同时形成烃浓度封闭,又是区域优质盖层。这些来自于凹陷深部烃源岩生成的高成熟油气,主要通过继承性发育的深大断裂运移到火山岩复合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火山岩油气成藏受火山岩单体和火山岩相双重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火山岩 稳定碳同位素 成熟度 气源对比 单体烃碳同位素 成藏模式
下载PDF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Natural Gas Reservoirs of the Jialingjiang Formation in the East Sichuan Basin 被引量:16
10
作者 ZHU Guangyou ZHANG Shuichang +2 位作者 LIANG Yingbo ZHOU Guoyuan WANG Zhengju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5期805-816,共12页
The Lower Triassic Jialingjiang Formation reservoirs are distributed widely in the East Sichuan Basin, which are composed mainly of fractured reservoirs. However, natural ga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of H2S, ranging fr... The Lower Triassic Jialingjiang Formation reservoirs are distributed widely in the East Sichuan Basin, which are composed mainly of fractured reservoirs. However, natural ga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of H2S, ranging from 4% to 7%, was discovered in the Wolonghe Gas pool consisting primarily of porous reservoirs, while the other over 20 fractured gas reservoirs have comparatively low, tiny and even no H2S within natural gases. Researches have proved the H2S of the above reservoirs are all from the TSR origin. Most of the Jialingjiang Formation natural gases are mainly generated from Lower Permian carbonate rocks, the Wolonghe gas pool's natural gases are from the Upper Permian Longtan Formation, and the natural gases of the Huangcaoxia and Fuchengzhai gas pools are all from Lower Silurian mudstone. The formation of H2S is controll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emperature of reservoirs, and is not necessarily related with gas sources. The Jialingjiang Formation in East Sichuan is buried deeply and its reservoir temperature has ever attained the condition of the TSR reaction. Due to poor reservoir potential, most of the gas pools do not have enough room for hydrocarbon reaction except for the Wolonghe gas pool, and thus natural gases with high H2S concentration are difficult to be generated abundantly. The south part of East Sichuan did not generate natural gases with high H2S concentration because the reservoir was buried relatively shallow, and did not suffer high temperature. Hence, while predic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H2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emperature of reservoirs are the necessary factors to be considerd besides the existence of anhydr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er Triassic Jialingjiang Formation gas source carbon isotope hydrogen sulphide Wolonghe gas pool Sichuan Basin
下载PDF
乌连戈伊气田形成机制及其启迪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晓锋 刘文汇 +1 位作者 郑建京 徐永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32,共4页
西西伯利亚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含油气盆地,其中乌连戈伊气田储量达10.2×1012m3。对于该气田的形成机制,迄今仍众说纷纭。该盆地北部地区95%的天然气都储集于白垩系波库尔组中,而当中的2/3又储于波库尔组顶部的赛诺曼阶。这些天然... 西西伯利亚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含油气盆地,其中乌连戈伊气田储量达10.2×1012m3。对于该气田的形成机制,迄今仍众说纷纭。该盆地北部地区95%的天然气都储集于白垩系波库尔组中,而当中的2/3又储于波库尔组顶部的赛诺曼阶。这些天然气的δ13C1分布在-54‰^-46‰,其中在乌连戈伊气田δ13C1集中在-49‰左右,它不应当属于纯生物气的范畴。基于该气田天然气的组成和碳同位素特征认为,该气田的天然气也不可能是生物气与下部热成因天然气混合的产物。塞诺曼阶天然气的分布与成熟度处于低演化阶段的波库尔组源岩在时空分布上有着极好的对应关系,前者的δ13C1分布特征和波库尔组热演化指标Ro之间的关系与煤型气碳同位素二阶模式的低演化回归曲线吻合极好。因此,可以用腐殖型有机质在低演化阶段能规模性成气的机理合理解释该气田的成因。最后认为,乌连戈伊气田塞诺曼阶天然气属于低熟气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西伯利亚盆地 乌连戈伊气田 气田 形成 气源岩 白垩纪 碳同位素 低成熟气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天然气气源对比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剑 陈孟晋 +4 位作者 蒋助生 罗霞 谢增业 李志生 张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3-35,共3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的天然气碳同位素值与其他地区相比普遍偏低 ,用常规的气源对比方法难以确定其母质来源。选择苯、甲苯、甲基环己烷碳同位素作为有效的气源对比新指标 ,同时应用天然气生物标志物、天然气的δ13 C1—δ13 C4和实际地...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的天然气碳同位素值与其他地区相比普遍偏低 ,用常规的气源对比方法难以确定其母质来源。选择苯、甲苯、甲基环己烷碳同位素作为有效的气源对比新指标 ,同时应用天然气生物标志物、天然气的δ13 C1—δ13 C4和实际地质资料进行气源综合对比 ,认为 :塔中主垒带上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 ,部分为中、上奥陶统与下奥陶统的混合气 ;塔中北斜坡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中、上奥陶统 ,部分来源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对塔里木盆地相关气源岩进行热模拟实验 ,建立了Ro 与δ13 C1回归方程 ,应用该方程确定的塔中地区天然气成熟度为 :塔中主垒带上天然气的Ro 值约为 1 .4% ,塔中北斜坡的天然气Ro 值约为 1 .1 % ,烃源区均为塔中地区。图 3表 2参 4(李剑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气源对比 塔里木盆地 天然气勘探
下载PDF
天然气气源对比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申宝剑 黄智龙 +3 位作者 刘洪文 李向博 林治家 许成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69-274,共6页
一直以来同位素地球化学在气源对比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天然气组分碳、氢稳定同位素已经用于判别天然气的烃源岩、源岩热演化程度和成藏过程,稀有气体同位素也已经广泛运用于天然气的来源判别。近年来,又发展了诸如流体包裹体气源对... 一直以来同位素地球化学在气源对比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天然气组分碳、氢稳定同位素已经用于判别天然气的烃源岩、源岩热演化程度和成藏过程,稀有气体同位素也已经广泛运用于天然气的来源判别。近年来,又发展了诸如流体包裹体气源对比方法,利用苯、甲苯、二甲苯、甲基环己烷等轻烃单体碳同位素气源对比方法,天然气组分的详细解剖与气源直接对比方法和气源动态综合对比方法等,这些方法促进了天然气气源对比的深入研究。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气源对比方法上的发展、创新和今后发展的一些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源对比 流体包裹体 稀有气体 碳同位素
下载PDF
四川中江气田沙溪庙组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对比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玲辉 赵虎 +2 位作者 沈忠民 袁东山 田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8-163,共6页
探讨四川盆地中江气田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的成因和气源,为找气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天然气组分特征、碳同位素特征、轻烃特征等地球化学资料对该区天然气成因类型进行了分析,根据轻烃的气、源配对参数和碳同位素参数对天然气的来源进行... 探讨四川盆地中江气田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的成因和气源,为找气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天然气组分特征、碳同位素特征、轻烃特征等地球化学资料对该区天然气成因类型进行了分析,根据轻烃的气、源配对参数和碳同位素参数对天然气的来源进行了追踪。沙溪庙组天然气以烃类气体为主,含少量的非烃类气体,为腐植型干酪根裂解成因的煤型气;对碳同位素和轻烃的研究均表明,天然气为有机成因的煤型气。气源对比结果表明,须五段烃源岩为沙溪庙组煤型气的主要来源。中江气田侏罗系沙溪庙组气藏为次生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江气田 沙溪庙组 成因类型 气源对比 碳同位素 轻烃
下载PDF
天然气混合比例研究新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景坤 刘伟 +2 位作者 宋兰斌 张居和 周玉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16,共3页
松辽盆地深层存在多套有效气源岩,导致多源天然气混合成藏的现象非常普遍.由于无法直接获得单源气,混合天然气比例的确定是始终没有能解决的难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的勘探.为此,研制了密闭撞击式岩石吸附气制备仪... 松辽盆地深层存在多套有效气源岩,导致多源天然气混合成藏的现象非常普遍.由于无法直接获得单源气,混合天然气比例的确定是始终没有能解决的难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的勘探.为此,研制了密闭撞击式岩石吸附气制备仪.针对松辽盆地深层大量高成熟-过成熟源岩样品的实验结果证明,制备的源岩吸附气可以近似地作为单一来源的天然气.用C5~C7重烃化合物组成的指标和甲烷碳同位素值,建立了混合气藏中各种来源气所占比例的计算方法.用该方法对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昌德气田3口井天然气的混合比例进行探索性研究,获得了基本可信的定量结果:该井区65%~75%的天然气来源于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气源岩,其余部分来自登娄库组、营城组和盆地基底石炭-二叠系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天然气 松辽盆地北部 气源岩 成藏 气田 深层 气藏 二叠系 碳同位素 徐家围子断陷
下载PDF
四川盆地普光和通南巴地区须家河组气藏气源探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鹏伟 张洪安 +6 位作者 王学军 彭君 周勇水 徐田武 张云献 张斌 康华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5-151,共7页
以天然气和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为主要依据,通过气藏气、烃源岩脱附气、烃源岩综合对比,深入探讨了普光和通南巴地区须家河组气藏的气源。2个地区的须家河组天然气以甲烷为主,干燥系数普遍高于0.97,为典型干气。普光地区天然气甲烷和... 以天然气和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为主要依据,通过气藏气、烃源岩脱附气、烃源岩综合对比,深入探讨了普光和通南巴地区须家河组气藏的气源。2个地区的须家河组天然气以甲烷为主,干燥系数普遍高于0.97,为典型干气。普光地区天然气甲烷和乙烷的δ^(13)C值分别为-36.1‰~-30.8‰,-28.9‰~-26.0‰,具有正碳同位素序列特征,表现为高—过成熟油型气和煤型气的混合气。通南巴地区天然气甲烷的δ^(13)C值高达-25.2‰,具有煤型气的特点,乙烷的δ^(13)C值介于-35.5‰~-28.9‰,为油型气成因,甲烷和乙烷的碳同位素发生倒转,且甲烷的δD值介于-173‰~-122‰,具有海、陆相混源的特征。气源对比研究表明:普光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自身腐殖型和混合型干酪根,为自生自储型气藏;通南巴地区须家河组气藏具有“海、陆相双源供烃”的特点,通南巴背斜带须家河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中—下三叠统碳酸盐岩气藏以及龙潭组和龙马溪组烃源岩,通江凹陷带须四段气藏中海相油型气的比例明显降低,气源主要为须家河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来源 碳同位素 须家河组 普光地区 通南巴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天然气特征及成因类型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军 侯读杰 +3 位作者 李敬含 张金川 刘鑫 徐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47,124,共5页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是辽河油田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区,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亟待从整体格局上对天然气成因、成藏与分布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确定下一步勘探方向与勘探潜力。为此,依据该区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含氮特征、干燥系数、碳同位...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是辽河油田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区,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亟待从整体格局上对天然气成因、成藏与分布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确定下一步勘探方向与勘探潜力。为此,依据该区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含氮特征、干燥系数、碳同位素特征、甲烷氢同位素特征、轻烃特征等),对其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该区天然气具有较明显的混源特征,既表现为不同热演化程度天然气的混合,也表现为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的混合;不同层系、不同地区天然气混合比例有着较大区别,总体上以生物—油型混合气和油型—煤型混合气为主;按照成熟阶段来划分则以热解气为主,裂解气和过渡带气各占3%和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坳陷 东部凹陷 天然气 成因类型 混源气 碳同位素 有机质类型 热演化 混合比例
下载PDF
Middle–Upper Ordovician(Darriwilian–Early Katian) Positive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s in the Northern Tarim Basin, Northwest China: Implications for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and Paleoclimate 被引量:9
18
作者 Cunge Liu Guorong Li +3 位作者 Dawei Wang Yongli Liu Mingxia Luo Xiaoming Shao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317-328,共12页
Three positive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s are reported from Middle-Upper Ordovician in Tahe oil-gas field, northern Tarim Basin. Based on conodont biostratigraphy, the Middle Darriwilian Isotope Carbon Excursion(MDICE... Three positive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s are reported from Middle-Upper Ordovician in Tahe oil-gas field, northern Tarim Basin. Based on conodont biostratigraphy, the Middle Darriwilian Isotope Carbon Excursion(MDICE) and the Guttenberg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GICE) are identified from Darriwilian to Early Katian by the aid of whole-rock carbon isotope data from two well cores. Positive excursion within conodont Pygodus anserinus zone is developed in Early Sandbian, and the fluctuation range is no less than MDICE. Because the range of this excursion in the generalized global carbon isotope curve is short, previous studies paid little attention to it, and named Early Sandbian Isotope Carbon Excursion(ESICE) in this paper. Furthermore, these positive excursions are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sea level fluctuations and the MDICE and GICE identified in northern Tarim can be globally correlated to that in southern China, North America, South America, and Europe. The Saergan Fm. source rocks of Middle-Upper Ordovician in Kalpin Dawangou outcrop are in accord with the geologic time of MDICE and ESICE, and GICE have strong ties to the source rock of Lianglitag Fm. in basin. Abundant organic carbon burial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genesis of positive isotope carbon excursions. Positive oxygen isotope excursion, conodont fauna turnover, decreased conodont total diversity, and the change of sedimentary facies indicated that dramatic changes of paleoceanographic environment of Early-Middle Ordovician in Tarim Basin started from the end of Darriwillian, and an obvious icehouse climate of Late Ordovician occurred in ES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im basin Tahe oil-gas field DARRIWILIAN Sandbian KATIAN carbon isotope paleoclimate source rock.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茅一段酸解气、吸附气特征及气源对比 被引量:7
19
作者 姚威 许锦 +3 位作者 夏文谦 王强 饶丹 陈强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50,共6页
烃源岩中酸解气脱附的是不连通孔隙和碳酸盐矿物晶格中吸附的烃气,吸附气脱附的主要是连通孔隙和表面吸附的烃气。对于究竟是用酸解气还是吸附气来进行气源对比,目前仍存在着争议。为此,利用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以下简... 烃源岩中酸解气脱附的是不连通孔隙和碳酸盐矿物晶格中吸附的烃气,吸附气脱附的主要是连通孔隙和表面吸附的烃气。对于究竟是用酸解气还是吸附气来进行气源对比,目前仍存在着争议。为此,利用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以下简称茅一段)的酸解气、吸附气进行对比,探讨了酸解气和吸附气在组分及碳同位素特征方面的差异,以及其在气源对比方面的适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①酸解气和吸附气在成分和同位素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吸附气的重烃组分相对较高、碳同位素值整体偏重,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甲烷和轻碳同位素更容易从吸附气中扩散散失,造成吸附气中相对富集重烃和重碳同位素;②酸解气是烃源岩在不同时期产出烃气的混合物,吸附气是烃气散失和供给达到平衡的产物,这也会导致二者在碳同位素值分布序列上的差异;③涪陵地区茅一段经过酸化压裂产出的天然气特征类似于烃源岩酸解气,而未进行酸化压裂产出的天然气特征则跟吸附气更加类似;④茅一段天然气藏是一个自生自储的碳酸盐岩气藏。结论认为,对于经过运移形成的气藏,产层未经酸化处理,产出的天然气应该跟烃源岩吸附气进行对比;而对于自生自储的碳酸盐岩气藏,一般需要经过酸化处理,其产出天然气则应跟烃源岩酸解气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解气 吸附气 气源对比 组分 碳同位素 四川盆地 涪陵地区 中二叠世 茅一段气藏 自生自储
下载PDF
The gene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natural gas from Yinan 2 gas pool in Kuqa Depression 被引量:6
20
作者 LI Xianqing XIAO Xianming +5 位作者 TANG Yongchun XIAO Zhongyao Ml Jingkui LIU Dehan SHEN Jiagui LIU Jinzho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4年第S1期107-114,共8页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kinetics and carbon isotope kinetics, combined with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natural gas pool formation, the gene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natural gas from Yinan 2 gas p...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kinetics and carbon isotope kinetics, combined with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natural gas pool formation, the gene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natural gas from Yinan 2 gas pool was studied in Kuqa Depression of the Tarim Basin. Natural gas of Yinan 2 gas pool is mainly derived from Middle and Lower Jurassic coal-bearing source rocks, and generally belongs to long time-accumulated gas. It is suggested that Yinan 2 gas is chiefly accumulated in the last 5 Ma, its Ro ranges from 1.25% to 1.95%, and the loss rate of natural gas is about 25%-30%. This work not only complements and reduces the deficiency of formation model of natural gas pools which traditionally depends on the match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urce rock, reservoir, cap rock, and trap, but also is a useful reference in the study of other gas po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gas formation HYDROcarbon generation kinetics carbon isotope source rock Yinan 2 gas POOL KUQA Depress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