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环境因素的有限空间毒气扩散危害程度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谢雪凌 郑霞忠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8-82,共5页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毒气扩散危害程度的影响,通过对比有限空间内外环境差异,了解气体在有限空间内受力情况,并以传统高斯烟羽模型为基础,考虑扩散气体与有限空间边界碰撞产生的反射作用,建立了适用于有限空间气体扩散的改进高斯烟羽模型...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毒气扩散危害程度的影响,通过对比有限空间内外环境差异,了解气体在有限空间内受力情况,并以传统高斯烟羽模型为基础,考虑扩散气体与有限空间边界碰撞产生的反射作用,建立了适用于有限空间气体扩散的改进高斯烟羽模型。深度剖析有限空间气体扩散环境,挖掘气体扩散主要关联因子,构建风速、地表粗糙度对有限空间气体扩散的影响函数;参照有限空间环境特征,分别设置3种不同风速与2种不同地表粗糙度,推求6种不同环境条件下气体扩散面积,阐明风速与地表粗糙度对有限空间气体扩散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单一风速条件下,风速越高,地表粗糙度越低,洞室内H2S气体滞留时间越短,洞室内气体的扩散面积越小;风速越低,地表粗糙度越高,洞室内气体的扩散面积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扩散 高斯烟羽模型 有限空间 气体分子 反射作用
下载PDF
紫外光照下高铁肌红蛋白的还原 被引量:6
2
作者 安良梅 曹洪玉 +1 位作者 唐乾 郑学仿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61-1468,共8页
实验中我们发现紫外波段光源照射高铁肌红蛋白(metmyoglobin,metMb)时,能发生与添加化学还原剂还原metMb相似的过程,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圆二色光谱(CD)研究了metMb在特定紫外光源下的还原过程。580 nm和544 nm处还原峰... 实验中我们发现紫外波段光源照射高铁肌红蛋白(metmyoglobin,metMb)时,能发生与添加化学还原剂还原metMb相似的过程,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圆二色光谱(CD)研究了metMb在特定紫外光源下的还原过程。580 nm和544 nm处还原峰的面积变化显示,metMb在光照时能被还原至MbFe髤H2O状态,且不同的光源、特定紫外定波长、温度、pH以及不同气体存在等条件下metMb的还原程度不同。在温度为10℃,偏碱性条件时,定波长254 nm照射有利于metMb还原;气体存在时,由于气体小分子与血红素铁的配位能力不同,不同气体对光照metMb还原的催化作用程度也有差异,CO和O2的存在对此过程有催化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医学和生理学上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肌红蛋白 紫外光照射 光照还原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气体小分子
下载PDF
测量气体分子平均速率的一种简易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刘见 张文彪 +2 位作者 李熊 黄英群 李宝河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43,共3页
用一种简易的方法测量了常温下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根据易挥发性液体的质量随时间逐渐减少的特点和盛放液体的容器加盖前后挥发的气体分子对容器作用力的变化,通过分析天平测量液体质量的改变得到挥发出来的气体分子对容器的作用力... 用一种简易的方法测量了常温下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根据易挥发性液体的质量随时间逐渐减少的特点和盛放液体的容器加盖前后挥发的气体分子对容器作用力的变化,通过分析天平测量液体质量的改变得到挥发出来的气体分子对容器的作用力,利用变质量物体的动量守恒定理,测量得到了易挥发性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实验结果较好地与理论值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分子 平均速率 实验
下载PDF
气体分子在二维石墨烯纳米孔中的选择性渗透特性(英文) 被引量:3
4
作者 孙成珍 白博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36-1143,共8页
二维石墨烯纳米孔中气体分子的选择性渗透对多孔石墨烯分离膜非常重要。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气体分子在氮氢修饰石墨烯纳米孔中的渗透特性,从分子的大小和结构、纳米孔的构型以及分子与石墨烯之间的作用强度等角度阐明了分子... 二维石墨烯纳米孔中气体分子的选择性渗透对多孔石墨烯分离膜非常重要。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气体分子在氮氢修饰石墨烯纳米孔中的渗透特性,从分子的大小和结构、纳米孔的构型以及分子与石墨烯之间的作用强度等角度阐明了分子出现选择性渗透的原因。结果表明,不同分子的渗透率不同,即H_2O> H_2S> CO_2> N_2> CH_4。渗透率跟分子的质量和直径以及分子在石墨烯表面上的吸附密度有关;根据气体分子动理学理论,渗透率跟分子质量成反比关系;而分子在石墨烯表面上的高吸附密度对渗透起促进作用。对于H_2O和CH4分子,分子直径起主导作用;H_2O分子直径最小,其渗透率最大;同理,CH_4分子的渗透率最小。对于H_2S和CO_2分子,H_2S分子的直径较大,但其与石墨烯之间的作用强度较大(吸附密度较高),导致渗透率较高;对于CO_2和N_2分子,CO_2分子的直径较小,并且与石墨烯之间的作用强度较大,渗透率较高。同时发现,分子在纳米孔中的渗透使得其在石墨烯表面的密度分布极不均匀。纳米孔左右两侧的功能化氮原子使CH_4分子容易从孔两侧区域穿过,而其它分子由于直径较小在纳米孔中心区域穿过的概率最大。分子与石墨烯之间的作用越强,导致分子在石墨烯表面区域内停留的时间越长,最终使其在渗透纳米孔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越长。本文所采用的氮氢修饰石墨烯纳米孔中,分子渗透速率达到~10^(-3)mol·s^(-1)·m^(-2)·Pa^(-1),并且其它分子相对于CH_4分子的选择性也很高,说明基于该类型纳米孔的多孔石墨烯分离膜在天然气处理等工业气体分离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纳米孔 选择性渗透 气体分子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气体分子平均相对运动速率的推导 被引量:3
5
作者 刘伟涛 张婷 李承祖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6-37,共2页
从相对速度的定义和气体分子的速度分布律出发,分别得到了气体分子相对运动速度和速率的分布律,简洁的给出了平均相对运动速率和平均速率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气体分子 相对运动速度 平均相对运动速率
下载PDF
A periodic DFT study on adsorption of small molecules(CH4,CO,H2O,H2S,NH3)on the WO3(001) surface-supported Au 被引量:1
6
作者 Long Lin Jingtao Huang +6 位作者 Weiyang Yu Chaozheng He Hualong Tao Yonghao Xu Linghao Zhu Pengtao Wang Zhanying Zhang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3期69-82,共14页
Gas molecules(such as CH4,CO,H2O,H2S,NH_3)adsorption on the pure and Au-doped WO3(001)surface have been studied b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with 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Based on the the calcul... Gas molecules(such as CH4,CO,H2O,H2S,NH_3)adsorption on the pure and Au-doped WO3(001)surface have been studied b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with 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Based on the the calculation of adsorption energy,we found the most stable adsorption site for gas molecules by comparing the adsorption energies of different gas molecules on the WO3(001)surface.We have also compared the adsorption energy of five different gas molecules on the WO3(001)surface,our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five kinds of gases are adsorbed on the pure WO3(001)surface,the order of the surface adsorption energy is CO>H2S>CH4>H2O>NH3.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NH3 is the most easily adsorbed gas among the other four gases adsorbed on the surface of pure WO3(001)surface.We also calculated the five different gases on the Au-doped WO3(001)surface.The order of adsorption energy was found to be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calculation:CO>CH4>H2S>H2O>NH3.These results provide a new route for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Au-doped WO3 in gas molecules adsor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3 gas molecules ADSORPTI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原文传递
理论研究过渡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炔材料的功能性
7
作者 陈卫光 赵高 +5 位作者 史金磊 张海泉 董博方 度世豪 高路洋 唐亚楠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1-38,共8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中第一性原理方法分别对石墨炔负载过渡金属原子(M-gra)体系的稳定构型以及对多种气体小分子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进行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金属原子吸附在孔洞结构的H2位具有高稳定性,不同种类的金属原子能够有效调...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中第一性原理方法分别对石墨炔负载过渡金属原子(M-gra)体系的稳定构型以及对多种气体小分子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进行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金属原子吸附在孔洞结构的H2位具有高稳定性,不同种类的金属原子能够有效调控石墨炔体系的电子特性和具有不同的磁矩.比较气体分子的吸附能大小,M-gra衬底对O和OH表现出高的灵敏度,单个NO、NO_(2)和O_(2)的稳定性高于CO分子.此外,小分子吸附的M-gra体系具有金属、半金属和半导体特性,在电子和气敏器件领域具有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炔 过渡金属原子 气体分子 电子性质 磁矩
下载PDF
碳掺杂氮化硼纳米管吸附气体小分子的DFT计算 被引量:1
8
作者 耿继国 王宽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58,共4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氮化硼纳米管(Boron nitride nanotubes,BNNTs)及碳掺杂氮化硼纳米管对O2、NO2、F2气体小分子的气敏特性。计算了三种气体小分子吸附在氮化硼纳米管及碳掺杂氮化硼纳米管表面不同位置时的吸附能、相互作用距离,...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氮化硼纳米管(Boron nitride nanotubes,BNNTs)及碳掺杂氮化硼纳米管对O2、NO2、F2气体小分子的气敏特性。计算了三种气体小分子吸附在氮化硼纳米管及碳掺杂氮化硼纳米管表面不同位置时的吸附能、相互作用距离,同时还计算得到了气体分子分别吸附在碳掺杂BNNTs不同位置时的电子态密度。研究结果表明,氮化硼纳米管对O2、NO2、F2气体分子比较敏感,碳掺杂氮化硼纳米管可以明显地改变其表面的化学反应活性,增强气体分子与氮化硼纳米管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掺杂氮化硼纳米管 吸附 气体分子 密度泛函理论
原文传递
基于水合作用的水的反常膨胀机理研究
9
作者 樊丽辉 《河北交通教育》 2021年第2期52-57,共6页
水在4℃时的密度为最大,及其反常膨胀的现象,尚未形成确切的物理解释,阻碍了人们对水的科学认知。本文基于水合作用原理,研究水分子氢键与离子和气体分子间的键合机制,以及由常态水中自然存在着的分子离子水合物所引起的溶液性质变化,... 水在4℃时的密度为最大,及其反常膨胀的现象,尚未形成确切的物理解释,阻碍了人们对水的科学认知。本文基于水合作用原理,研究水分子氢键与离子和气体分子间的键合机制,以及由常态水中自然存在着的分子离子水合物所引起的溶液性质变化,首次提出水的反常膨胀源于气体分子水合物的理论假说,并通过相关实验设计得到验证。从而,基本揭示了水的反常膨胀机理——“水合作用”,为水科学的基础研究展示了新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子 气体分子 离子 水合作用 反常膨胀
下载PDF
用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探讨粒子的速度分布函数
10
作者 陈丽珠 谢爱根 《科教导刊》 2015年第9Z期33-34,共2页
本文叙述了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的适用范围,用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分别探讨了气体分子的三维、二维和一维运动时的速度分布函数,并讨论了等离子体的带电粒子在均匀磁场中的速度分布函数。文章拓展了学生对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的理解,有利... 本文叙述了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的适用范围,用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分别探讨了气体分子的三维、二维和一维运动时的速度分布函数,并讨论了等离子体的带电粒子在均匀磁场中的速度分布函数。文章拓展了学生对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 气体分子 带电粒子
下载PDF
气体分子在石墨表面的吸附与扩散特性
11
作者 孙成珍 白博峰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113,共4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气体分子在石墨表面上的吸附和扩散特性,结果表明气体分子在石墨表面上的吸附强度跟石墨中碳原子和气体分子之间的微观作用力密切相关,不同分子在石墨表面上的吸附强度不同。气体分子在石墨表面上的吸附特性...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气体分子在石墨表面上的吸附和扩散特性,结果表明气体分子在石墨表面上的吸附强度跟石墨中碳原子和气体分子之间的微观作用力密切相关,不同分子在石墨表面上的吸附强度不同。气体分子在石墨表面上的吸附特性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压力越高吸附层内分子的密度越高。通过分子的表面扩散系数随着压力的增加而降低的现象以及特定时间内分子运动距离的正常概率分布,发现石墨表面上分子的扩散主要由分子之间的碰撞控制,趋近于体相扩散。分子在石墨表面吸附层内的密度对表面扩散系数的影响非常显著,导致吸附性强的CO_2和H_2S分子扩散系数要明显低于吸附性弱的CH_4和N_2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表面 气体分子 吸附 扩散
原文传递
瓦斯气体在煤层中的扩散机理及模式 被引量:50
12
作者 聂百胜 何学秋 王恩元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24-28,共5页
根据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扩散模式 ,结合煤结构的实际特点 ,分析了瓦斯气体在煤孔隙中的扩散机理 ,得出瓦斯在煤体中几种扩散模式 :菲克型扩散、诺森扩散、过渡型扩散、表面扩散和晶体扩散。从微观上看 ,影响瓦斯气体在煤层中扩散的主要... 根据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扩散模式 ,结合煤结构的实际特点 ,分析了瓦斯气体在煤孔隙中的扩散机理 ,得出瓦斯在煤体中几种扩散模式 :菲克型扩散、诺森扩散、过渡型扩散、表面扩散和晶体扩散。从微观上看 ,影响瓦斯气体在煤层中扩散的主要因素是瓦斯气体的平均自由程和煤不同尺寸微孔隙的分布情况。根据不同孔隙分布的煤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煤层 扩散机理 扩散模式 分子平均自由程 诺森数 孔隙分布 煤矿生产
下载PDF
酸化吹气-气相分子法测定固体废物中硫化物 被引量:7
13
作者 朱晓丹 王炜 +3 位作者 魏君 廖爱仙 谢一鸣 陈晶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6-191,共6页
采用酸化吹气装置结合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对固体废物中硫化物进行测定。考察酸性试剂的选取、加入量及酸化吹气反应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得出最佳的前处理条件为加入10 mL体积比为1∶1的磷酸,酸化吹气45 min。为确保吸收液中硫化物不... 采用酸化吹气装置结合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对固体废物中硫化物进行测定。考察酸性试剂的选取、加入量及酸化吹气反应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得出最佳的前处理条件为加入10 mL体积比为1∶1的磷酸,酸化吹气45 min。为确保吸收液中硫化物不被氧化,向吸收液中加入一定量抗氧化剂。结果表明:当抗氧化剂加入量为5 mL时,吸收液中硫化物的浓度可在6 h内保持稳定。方法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9,检出限为0.19 mg/kg,实际固体废物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7%~6.1%,加标回收率为91.0%~93.0%。将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和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进行比对,结果表明2种方法对固体废物中硫化物的测定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吹气装置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 固体废物 硫化物 抗氧化剂 比对
下载PDF
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内源性气体分子NO和H2S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崔萌 杨拴盈 《临床肺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2079-2082,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血清内源性气体分子一氧化氮(NO)和硫化氢(H2S)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接诊的40例单纯COPD患者及40例COPD合并PH患者临床资料,另选择同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血清内源性气体分子一氧化氮(NO)和硫化氢(H2S)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接诊的40例单纯COPD患者及40例COPD合并PH患者临床资料,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NO、H2S及肺动脉平均压(MPAP)水平的表达,并分析血清NO、H2S及MPAP的相关性。结果 COPD合并PH组、COPD组、对照组血清NO分别为(37. 90±4. 49)、(55. 55±7. 05)、(72. 94±10. 35)μmol/L(P <0. 05); COPD合并PH组、COPD组、对照组H2S水平分别为(21. 92±1. 65)、(28. 29±2. 25)、(34. 53±2. 55)μmol/L(P <0. 05); COPD合并PH组、COPD组、对照组MPAP水平分别为(30. 54±2. 54)、(20. 12±2. 31)、(15. 78±1. 94) mm Hg(P <0. 05);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中显示,血清NO、H2S和MPAP之间呈负相关(r=-0. 768、-0. 808,P <0. 01),而血清NO和H2S之间呈正相关(r=0. 681,P <0. 01);联合检测NO+H2S的诊断效能(AUC=0. 934,95%CI:0. 882-0. 987)高于NO(AUC=0. 876,95%CI:0. 800-0. 952)和H2S(AUC=0. 946,95%CI:0. 757-0. 934)。结论血清内源性气体分子NO、H2S在COPD合并PH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降低,参与着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内源性气体分子 一氧化氮 硫化氢
下载PDF
Onset of cavitation by the strong tension spike from a tube-arrest apparatus
15
作者 YING ChongFu & LI Chao Institute of Acoust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90,China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0年第2期301-305,共5页
Our earlier paper has identified a wave of Type 1 that is the pressure wave generated in the liquid-filled glass tube through the tube-arrest method by pulling and arresting the tube,when cavitation is prohibited. If ... Our earlier paper has identified a wave of Type 1 that is the pressure wave generated in the liquid-filled glass tube through the tube-arrest method by pulling and arresting the tube,when cavitation is prohibited. If cavitation is produced,a wave of Type 2 generally appears. The present paper takes the transition between wave types as indication of cavitation onset,and looks for a liquid parameter which controls the onset. One such an attempt shows the concentration of a dissolved gas in the liquid is the controlling factor with the result that the threshold of cavitation onset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Then a specially designed experiment reveals that possibly the mobility of the gas molecules (and also that of the liquid molecules) transiently affects the threshold so as to induce a large rise and fall in time of hours. The threshold finally settles down to some stable value under atmospheric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be-arrest method CAVITATION ONSET controlling parameter concentration of dissolved gas mobile gas molecules liq-uid tensile strength
原文传递
硼氢化钾还原-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水中的总汞及其不确定度的评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茅丽秋 吴卓致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09年第7期50-55,共6页
以硼氢化钾代替二氯化锡作还原剂,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代替测汞仪,冷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水中总汞,按有关规范的原则和方法评定了其测量不确定度。结果表明,检出限为0.005μg/L,精密度RSD为1.O%,加标回收率为99.1%~103.1%... 以硼氢化钾代替二氯化锡作还原剂,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代替测汞仪,冷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水中总汞,按有关规范的原则和方法评定了其测量不确定度。结果表明,检出限为0.005μg/L,精密度RSD为1.O%,加标回收率为99.1%~103.1%,测定海洋局外控样和IERM测量审核样的结果良好,测定汞标样的相对误差为1.7%。此法测定样品的扩展不确定度为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氢化钾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 总汞 不确定度 评定
下载PDF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的推导方式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秉岩 王怡 +2 位作者 薛波静 康艳萍 茆黎琼 《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 2006年第2期15-17,21,共4页
指出目前许多大学物理教材中直接利用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推导方均根速率的方法是不严格的,属于循环论证.采用初等方法和科学猜想方法对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进行了严格的数学推导分析,并得出了正确的结果.
关键词 分布函数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初等方法 科学猜想方法
下载PDF
金属和非金属原子间协同效应调控气体小分子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董博方 谢擎 +4 位作者 周颖 苏宇峰 吴东洋 陈卫光 唐亚楠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24,共8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单个NO和CO小分子在非金属(B和N)与金属Ni原子共掺杂石墨烯(B_(x)-N_(y)-gra-Ni,x+y=0,1,2,3)表面的吸附特性,分析了吸附气体小分子的几何结构,吸附能,电荷转移量以及引起体系磁性变化等情况.研究...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单个NO和CO小分子在非金属(B和N)与金属Ni原子共掺杂石墨烯(B_(x)-N_(y)-gra-Ni,x+y=0,1,2,3)表面的吸附特性,分析了吸附气体小分子的几何结构,吸附能,电荷转移量以及引起体系磁性变化等情况.研究结果表明:NO和CO倾向于吸附在Ni原子的顶位,B和N掺杂原子的数量和比例能够有效地调制小分子的吸附强度;与吸附的CO分子相比,B_(x)-N_(y)-gra-Ni表面吸附的NO分子能获得较多的电荷,进而表现出高的稳定性.此外,利用吸附的气体小分子与衬底间相互作用强度和灵敏性的差异、以及引起反应衬底的磁性变化将为设计石墨烯基气敏、催化和电子器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掺杂的石墨烯 有毒气体分子 吸附 第一性原理方法
下载PDF
气体分子在类石墨烯材料负载单个金属原子表面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博方 苏宇峰 +4 位作者 吴东洋 度世豪 高路洋 陈卫光 唐亚楠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2,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不同种类和数量的气体小分子在类石墨烯材料(graphenylene)衬底支撑的金属原子(M=Co,Mo和Pd,gra-M)表面的吸附特性,系统地分析了吸附不同数量的NO和CO分子的稳定构型,吸附能,电荷转移量以及引起的体系电子结...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不同种类和数量的气体小分子在类石墨烯材料(graphenylene)衬底支撑的金属原子(M=Co,Mo和Pd,gra-M)表面的吸附特性,系统地分析了吸附不同数量的NO和CO分子的稳定构型,吸附能,电荷转移量以及引起的体系电子结构和磁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NO、CO气体小分子的稳定吸附位在金属原子顶位,吸附物与衬底间的电荷转移量表明负载不同的金属原子能够有效地调制类石墨烯材料的气敏特性;(2)单个和两个气体分子吸附能够引起gra-M体系的自旋电荷密度分布发生变化,进而使得气体吸附体系表现出不同磁矩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石墨烯材料 气体小分子 吸附 磁性
下载PDF
第一性原理研究气体小分子吸附的石墨烯负载金属原子体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路洋 牛佳洁 +4 位作者 周梅梅 周欣瑶 闫婉迪 陈卫光 唐亚楠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54,共6页
石墨烯负载的单个金属原子体系(M-gra)具有高的结构稳定性,显正电性的金属原子可作为活性位用在气敏器件和催化材料.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单个有毒气体小分子(NO和CO)在M-gra表面的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单个N... 石墨烯负载的单个金属原子体系(M-gra)具有高的结构稳定性,显正电性的金属原子可作为活性位用在气敏器件和催化材料.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单个有毒气体小分子(NO和CO)在M-gra表面的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单个NO分子吸附的稳定性高于CO分子,由于其能够从反应衬底获得更多的转移电荷,因此,M-gra衬底对NO分子表现出高的灵敏度.此外,不同小分子吸附能够改变M-gra体系的电荷密度和自旋电荷分布,进而使得气体分子吸附体系表现出不同大小的磁矩.通过对比气体分子吸附前后M-gra体系的磁矩变化,能够有效判断吸附分子和反应衬底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小分子 吸附特性 电子结构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