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气驱油技术发展现状与启示 被引量:73
1
作者 郭平 苑志旺 廖广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2-96,共5页
我国注气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较晚,且存在注CO2与氮气谁更优的争议。根据国内外10a来注气开采发展的相关数据,从储层岩性、储层渗透率、储层深度、温度、原油饱和度、黏度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外注气技术的发展状况。分析结果表明:发展注... 我国注气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较晚,且存在注CO2与氮气谁更优的争议。根据国内外10a来注气开采发展的相关数据,从储层岩性、储层渗透率、储层深度、温度、原油饱和度、黏度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外注气技术的发展状况。分析结果表明:发展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受温室气体减排的影响,国际上注CO2驱油项目主要以注气混相驱发展最快,而我国注气试验主要采用商品CO2气,并且存在混相困难的问题;碳酸盐岩油藏注气项目超过砂岩油藏,而传统认为碳酸盐岩油藏具有裂缝,注气要窜,故不适合注气开采;国际上在砂岩油藏注气开采的渗透率并不是太低(大于10×10-3μm2),而我国注气试验都是超低渗透率(小于10×10-3μm2);多数油藏是在注水后再进行注气,而过去认为注水后对注气效果不利;国外注空气目前主要采用高温氧化开采轻油,而不是稠油,而传统认为热采适合于稠油。针对我国目前注气情况和国外发展趋势,就如何开展注气驱油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 驱油机理 采收率 二氧化碳 发展 现状
下载PDF
注空气低温氧化提高轻质油气藏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53
2
作者 张旭 刘建仪 +2 位作者 孙良田 李士伦 刘卫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8-80,共3页
注空气低温氧化开采轻质油气藏技术是一项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注空气具有气源丰富、成本低的优点 ,近年来注空气低温氧化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针对某轻质油藏进行了注空气低温氧化过程模拟 ,考察了驱替过程中油层温度、含氧... 注空气低温氧化开采轻质油气藏技术是一项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注空气具有气源丰富、成本低的优点 ,近年来注空气低温氧化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针对某轻质油藏进行了注空气低温氧化过程模拟 ,考察了驱替过程中油层温度、含氧剖面、产出气体组成、气体对轻质组分抽提、原油密度等的变化情况 ,由此认识到该轻质油藏可以进行注空气低温氧化采油。驱替过程中存在机理包括 :热效应不是此油藏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因素 ,其升温速率仅为 0 .0 0 17℃ /min ,不足以使油层温度急剧上升 ;氧气在油层中被消耗 ,生成了CO2 ,采出气中CO2含量高达 8% ,注空气过程实现了间接的烟道气驱 ;气体对原油产生了抽提作用 ,表现出烟道气驱的特征 ;由于烟道气的溶解 ,原油密度降低 ;当注入 1.2PV空气时 ,该油藏获得了 6 3.17%的原油采收率 ,注入 0 .8PV后 ,增产效果已不明显 ,可转为注其他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注空气技术 采收率 驱替试验 剩余油 饱和度 注空气速度
下载PDF
注气近混相驱油藏开发理论进展 被引量:29
3
作者 李菊花 李相方 +1 位作者 刘斌 姜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由于受众多因素影响,在油藏中注气难以达到物理意义上的混相。国外研究人员提出近混相气驱理论,其特点是注入气体并非与油完全混相,只是接近混相状态。文章首先在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综述油藏注气近混相驱理论进展;以吐哈丘陵... 由于受众多因素影响,在油藏中注气难以达到物理意义上的混相。国外研究人员提出近混相气驱理论,其特点是注入气体并非与油完全混相,只是接近混相状态。文章首先在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综述油藏注气近混相驱理论进展;以吐哈丘陵油田陵2井为例,用组分模拟来展示近混相驱过程;通过细管实验模拟,研究多级接触过程中注入气—原油之间相态等物性参数的变化,进一步证实近混相驱机理;最后对油藏注气开发动态预测模型进行总结。针对目前近混相驱动态预测和开发指标计算不准、气体突破预测及注气参数控制不利等问题,指出研究注气近混相驱开发动态预测模型的方向,为油藏的注气近混相驱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 混相驱 驱油机理 驱油效率 动态分析 预测 模型
下载PDF
裂缝性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 被引量:31
4
作者 文玉莲 杜志敏 +2 位作者 郭肖 杜娟 贾英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8-52,共5页
注气可以维持裂缝性储层的地层压力,并提高驱油效率。阐述了世界裂缝性油藏注气提高原油采收率(EOR)技术的发展概况,分析和讨论了裂缝性储层注气开采特征、室内实验研究及理论研究技术现状。指出,储层中裂缝发育方向和程度严重影响注气... 注气可以维持裂缝性储层的地层压力,并提高驱油效率。阐述了世界裂缝性油藏注气提高原油采收率(EOR)技术的发展概况,分析和讨论了裂缝性储层注气开采特征、室内实验研究及理论研究技术现状。指出,储层中裂缝发育方向和程度严重影响注气驱替效果;气驱突破速度未必比水驱突破快;气驱波及范围有可能比水驱波及范围广。多孔介质将影响流体相态、油气混相性及气驱油机理,建议加强考虑双重介质特性的注气驱相关室内实验研究和混相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气藏 提高采收率 注气 混相驱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改善注气开发效果的关键问题 被引量:21
5
作者 杨胜来 陈浩 +3 位作者 冯积累 周代余 李芳芳 章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0-44,113,共5页
针对塔里木油田的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面对部分油藏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的形势,为了控制产量递减速度、实现原油稳产增产,提出了注气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思路。分析了目前注气驱油技术及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改善注气... 针对塔里木油田的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面对部分油藏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的形势,为了控制产量递减速度、实现原油稳产增产,提出了注气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思路。分析了目前注气驱油技术及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改善注气开发效果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气体类型及试验区选区、驱替类型及注入方式、气窜控制、注气配套技术、利用储气库理念开发油藏等问题。建议选择烃气作为塔里木油田的注气气源、选择条件适中的轻质油油藏进行试验,获得技术突破后,再逐步向低渗透油藏推广。根据具体区块具体分析原则,分别开展垂向驱、水平驱(面积驱)试验和气窜控制技术研究,在气水交替注入方面应进行注入能力分析及室内效果评价;在注气试验实施过程中,开展注气、采气平面和垂向监测工作,掌握注气过程中的气体运移规律。从注气技术的经济性方面考虑,建议引入储气库理念开发油藏,把注气采油作为临时储气阶段,待采油完成后,再将天然气产出到输气管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驱驱替类型 气窜控制 注入能力 储气库 塔里木油田
下载PDF
大庆油田烃气非混相驱矿场试验 被引量:13
6
作者 贾忠盛 潘严富 王滨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9-41,共3页
大庆油田烃气非混相驱矿场试验手1989年4月在大庆萨中开发区进行。注气后改善了吸入和产出剖面,减慢了含水上升速度,累积产油比正常水驱增加了119829t,提高采收率4.3%,预计最终采收率可提高9.0%左右,经济效益显著,可获得纯利... 大庆油田烃气非混相驱矿场试验手1989年4月在大庆萨中开发区进行。注气后改善了吸入和产出剖面,减慢了含水上升速度,累积产油比正常水驱增加了119829t,提高采收率4.3%,预计最终采收率可提高9.0%左右,经济效益显著,可获得纯利润9211.68万元,为投资的2.6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采油 注气 试验 油田 非混相驱
下载PDF
我国低渗煤层井下注气驱替增流抽采瓦斯技术进展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12
7
作者 林海飞 季鹏飞 +5 位作者 孔祥国 李树刚 白杨 龙航 李柏 和递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30-749,共20页
我国大部分矿区煤层渗透率较低,注气驱替增流抽采瓦斯技术是提高低渗煤层瓦斯抽采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分类梳理了我国低渗煤层瓦斯赋存特征,总结概括出高资源储量、低含气饱和度、多储层压力并存、低渗透性和复杂分区性5个特点。利用... 我国大部分矿区煤层渗透率较低,注气驱替增流抽采瓦斯技术是提高低渗煤层瓦斯抽采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分类梳理了我国低渗煤层瓦斯赋存特征,总结概括出高资源储量、低含气饱和度、多储层压力并存、低渗透性和复杂分区性5个特点。利用差异置信法、灰色关联法、置信区间计算法,分析了我国煤层瓦斯对井下注气驱替增流抽采瓦斯技术的适用性,获得6个影响注气驱替瓦斯效果的直接因素,影响度依次为:煤体普氏系数>瓦斯压力>渗透率>灰分>瓦斯含量>朗格缪尔压力常数;建立了适用于井下注气驱替增流抽采瓦斯技术的煤层参数筛选评价方法。根据注气驱替煤体瓦斯增流机制的不同,从气体因素、注能改性两方面厘清了注气驱替煤体瓦斯增流机制,气体因素增流机制包括:充能携载、分压促解、稀释促扩散、竞争吸附;注能改性增流机制包括:充能扩孔、促解扩孔、充能拓孔、脉冲气流损伤孔隙结构/展布裂隙网络。总结了注气驱替气源、工艺参数对瓦斯驱替效果的影响规律,简要介绍了井下注气驱替增流抽采瓦斯关键技术与装备、应用模式及应用效果。展望了我国井下注气驱替增流抽采瓦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具体包括:多学科深化注气驱替增流抽采瓦斯理论、多方法协同注气驱替增流抽采瓦斯技术、注气驱替增流抽采瓦斯工艺参数精准化、注气驱替增流抽采瓦斯装备智能化、煤层注-抽-掘-采衔接布局协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流机制 注气驱替 低渗煤层 关键技术与装备 抽采瓦斯技术
下载PDF
油藏注气混相驱考虑扩散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菊花 杨红梅 +1 位作者 刘滨 吴美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57,共4页
考虑扩散作用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可以较准确地预测非均质油藏注气驱动态。基于反映真实物理扩散程度下的地质模型,采用GEM组分模块中考虑扩散作用的数值模拟方法,从注采井距、注气富化度、注气速度等注气因素入手,对油藏注气混相驱不稳... 考虑扩散作用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可以较准确地预测非均质油藏注气驱动态。基于反映真实物理扩散程度下的地质模型,采用GEM组分模块中考虑扩散作用的数值模拟方法,从注采井距、注气富化度、注气速度等注气因素入手,对油藏注气混相驱不稳定驱替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要充分考虑扩散作用,若不考虑扩散作用,计算出的油藏注气混相驱采收率则被高估了6%~10%。在已知物理扩散程度后,选择富化程度适合的注入气、合理的注气速度,以及部署合理注采井网是设计油藏注气方案时要考虑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作用 注气 混相驱 富化气 组分模型
下载PDF
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驱油方式实验 被引量:12
9
作者 苏海洋 廖长霖 +2 位作者 李波 张景建 杨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95,共6页
针对中东地区部分碳酸盐岩油藏以孔隙型储层为主、裂缝和溶洞不发育、渗透率较低的特点,在分析中东某油田A油藏流体物性的基础上,开展提高采收率驱油方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气驱可使原油体积膨胀、粘度降低、流动性改善,即使在非混相... 针对中东地区部分碳酸盐岩油藏以孔隙型储层为主、裂缝和溶洞不发育、渗透率较低的特点,在分析中东某油田A油藏流体物性的基础上,开展提高采收率驱油方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气驱可使原油体积膨胀、粘度降低、流动性改善,即使在非混相条件下也可提高采收率;在A油藏的储层条件下,注伴生气不能实现与原油混相,注二氧化碳则可以实现混相;二氧化碳—水交替混相驱采收率最高,伴生气—水交替非混相驱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采收率;水驱后再进行二氧化碳—水交替混相驱,采收率可提高近20%,而注伴生气非混相驱后再进行二氧化碳—水交替混相驱,采收率仅提高2%左右。由实验结果可知,在实际油田开发过程中,不宜进行气体非混相驱与混相驱组合的驱油方式,可先进行水驱,然后进行二氧化碳—水交替混相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型 碳酸盐岩油藏 注气 非混相 混相 水气交替
下载PDF
缝洞型油藏不同注入气体最小混相压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11
10
作者 朱桂良 刘中春 +1 位作者 宋传真 张慧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135,共4页
近年来,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氮气驱替增油效果显著,但气体驱替发生混相的机理尚不明确,且无针对缝洞型油藏不同油品性质、不同注入气体的最小混相压力计算公式。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长细管原理,设计了缝洞型油藏最小混相压力实验,并测... 近年来,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氮气驱替增油效果显著,但气体驱替发生混相的机理尚不明确,且无针对缝洞型油藏不同油品性质、不同注入气体的最小混相压力计算公式。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长细管原理,设计了缝洞型油藏最小混相压力实验,并测试了4种油样在N_2、N_2+CO_2复合气(N_2与CO_2含量的比分别为80∶20、50∶50、30∶70)及CO_2等5种注入气中的最小混相压力。基于Alston关联式,引入CO_2占注入复合气比值R,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适合塔河油田不同油品性质、不同注入气体条件下的最小混相压力计算方法。实例应用表明,W-1井油藏压力为62 MPa,注气方案采用N_2与CO_2含量比为40∶60,现场实施后,取得较好效果,换油率达到0. 5 t/m^3。该方法为注入气的筛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混相压力 缝洞型油藏 注气驱替 塔河油田
下载PDF
气体混相驱与最小混相压力测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梁萌 袁海云 +2 位作者 杨英 杨云博 蔺江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112,共12页
气体混相驱具有对地下环境影响小、采收系数高、可同时实现温室气体封存等优点。在优选注气工艺时,岩芯驱替实验、气体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测定(MMP)是油藏实现混相驱的基础。针对上述问题,首先讨论了混相驱岩芯驱替实验的影响因素,其... 气体混相驱具有对地下环境影响小、采收系数高、可同时实现温室气体封存等优点。在优选注气工艺时,岩芯驱替实验、气体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测定(MMP)是油藏实现混相驱的基础。针对上述问题,首先讨论了混相驱岩芯驱替实验的影响因素,其次分析了地层温度、气体组成、原油组成等条件对MMP的影响,再次,对比分析了不同测定MMP的实验方法,最后,对近年来新研发的MMP测试手段进行了归纳总结。当用天然岩芯进行混相驱研究时,为达到混相建议选择尽可能长的岩芯。MMP的测试手段种类繁多,但目前仍未形成公认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相驱 最小混相压力 注气 提高采收率 岩芯驱替
下载PDF
注气驱油藏新型气驱特征曲线推导及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苑志旺 杨宝泉 +2 位作者 杨莉 顾文欢 尚凡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5-141,共7页
针对传统气驱特征曲线未能有效描述地层中实际渗流的流体(注入气)和被驱替原油的关系,在分析油藏注气开发驱替过程基础上,分别描述了混相驱和非混相驱油气渗流特征。基于稳定渗流理论,推导出了地层中实际渗流流体(注入气)和被驱替原油... 针对传统气驱特征曲线未能有效描述地层中实际渗流的流体(注入气)和被驱替原油的关系,在分析油藏注气开发驱替过程基础上,分别描述了混相驱和非混相驱油气渗流特征。基于稳定渗流理论,推导出了地层中实际渗流流体(注入气)和被驱替原油的关系式,即累积注气量-累积产油半对数关系,命名为新型气驱特征曲线,分析了该曲线的适用条件。应用实例,研究了注采井网和驱替机理变化对气驱曲线形态特征的影响。在已知注气量的条件下,利用该曲线可实现长期及阶段产量预测,且在注气开发较早阶段便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驱特征曲线 注气 混相驱 非混相驱 驱替机理
下载PDF
单井间歇注气开采煤层气生产过程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世跃 张美红 郭勇义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8-150,共3页
描述了注气开采煤层气生产过程,分析表明间歇注气生产模式的增产机理主要是竞争吸附置换,而边注边采生产模式主要是驱替;反映基质孔隙扩散能力的综合传质系数不仅影响煤层气井的生产能力,而且影响矿井煤与瓦斯的突出;建立了单井间隙式... 描述了注气开采煤层气生产过程,分析表明间歇注气生产模式的增产机理主要是竞争吸附置换,而边注边采生产模式主要是驱替;反映基质孔隙扩散能力的综合传质系数不仅影响煤层气井的生产能力,而且影响矿井煤与瓦斯的突出;建立了单井间隙式注气开采煤层气的扩散渗流数学微分方程组;注气过程和采气过程渗流方程式形式相同,但质量源的流向不同,生产井内的边界条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注气 竞争吸附 驱替 边界条件
下载PDF
冀东油田高13断块烃气驱可行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于波 宫汝祥 +3 位作者 杜利 刘业俊 刘海波 李遵照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56,共4页
冀东油田高13断块属于低渗透深层油藏,目前水驱开发效果差,注烃气是动用此类油藏有效的方法之一。针对高13断块油藏进行了烃气驱室内实验研究。注气相行为特征实验表明,注烃气对高13断块油藏流体的降黏、膨胀效果显著。细管驱替实验测... 冀东油田高13断块属于低渗透深层油藏,目前水驱开发效果差,注烃气是动用此类油藏有效的方法之一。针对高13断块油藏进行了烃气驱室内实验研究。注气相行为特征实验表明,注烃气对高13断块油藏流体的降黏、膨胀效果显著。细管驱替实验测试确定高13断块的混相压力为29MPa,在目前地层条件下能够混相。长岩心驱替结果表明,气驱比水驱效果好,优选水气交替的注入方式。室内实验结果表明,烃气驱在冀东油田低渗透油藏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气驱 相行为特征实验 细管实验 长岩心驱替 采收率
下载PDF
不同注气成分置驱瓦斯效果数值模拟研究
15
作者 徐小马 燕湘湘 黄姝羽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20,共9页
注气促抽瓦斯的注气成分主要有N_(2),CO_(2)和空气,但目前针对不同注入成分的置驱效果对比研究较少。针对该问题,建立了考虑裂隙气体渗流和基质孔隙气体扩散的注气成分置驱瓦斯数学模型,在对该模型验证的基础上,模拟注入气体置驱煤样瓦... 注气促抽瓦斯的注气成分主要有N_(2),CO_(2)和空气,但目前针对不同注入成分的置驱效果对比研究较少。针对该问题,建立了考虑裂隙气体渗流和基质孔隙气体扩散的注气成分置驱瓦斯数学模型,在对该模型验证的基础上,模拟注入气体置驱煤样瓦斯气体过程,并对比研究相同注气压力和煤体渗透率条件下不同注气成分(N_(2),CO_(2)和空气)对瓦斯的置驱效果。结果表明:①相同注气时间下,从注气端到排气端,注入气体的体积分数逐渐降低,在注气端附近注入气体的体积分数最高;瓦斯体积分数逐渐增加,在排气端附近瓦斯体积分数最高;随着注气时间增加,注入气体的体积分数增加区域逐渐向排气端移动直至覆盖整个煤样,瓦斯体积分数降低区域也逐渐向排气端移动直至覆盖整个煤样,表明煤样中的瓦斯逐渐被置换出来,进而被驱替出整个煤样。②在相同注气时间内,从注气端到排气端,N_(2),CO_(2)和空气3种注入气体体积分数和瓦斯体积分数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即从注气端到排气端,注入气体体积分数逐渐降低、瓦斯体积分数逐渐升高,随着注气时间增加,注入气体的体积分数增高区域增加。相同注气时间、煤样相同位置处注入气体的体积分数和瓦斯体积分数互补,即相加为100%。③3种注入气体对瓦斯的置驱效果排序为CO_(2)>空气>N_(2)。④对排气端气体的体积分数分析可知,排气端气体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可分为突破阶段、平衡进行阶段和置驱完成阶段。不同注入气体3个阶段持续时间不同,注入N_(2)突破时间和置驱完成时间分别为30,90 min;注入CO_(2)突破时间和置驱完成时间分别为20,80 min;注入空气突破时间和置驱完成时间分别为28,87 min。⑤在现场应用时,应根据具体煤层的吸附解吸能力、煤层自燃特性等选择合适的注入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注气抽采 注气成分 置驱瓦斯 置驱效果 注气端 排气端
下载PDF
注气条件对CO_(2)置换驱替CH_(4)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耿晓伟 阎晶雪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9-84,共6页
为研究不同注气压力与注气温度对CO_(2)置换驱替煤层CH_(4)的影响规律,利用Materials Studio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通过煤体在2元组分混合气体间的竞争吸附量、竞争吸附热及能量分布等变化规律,从微观研究煤吸附CH_(4)与CO_(2)之间的机理... 为研究不同注气压力与注气温度对CO_(2)置换驱替煤层CH_(4)的影响规律,利用Materials Studio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通过煤体在2元组分混合气体间的竞争吸附量、竞争吸附热及能量分布等变化规律,从微观研究煤吸附CH_(4)与CO_(2)之间的机理,并利用物理实验平台,选用3种高变质程度煤进行注CO_(2)置换驱替CH4实验。结果表明:同一种变质程度煤,随着注气压力或注气温度的增大,置换率呈增长趋势、驱替比呈下降趋势、CO_(2)突破时间变短;相同注气压力与注气温度时煤的变质程度越高,置换效率越大、驱替比越小、CO_(2)突破时间越长。并且注气压力对于CO_(2)置换驱替CH_(4)的效果要优于注气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条件 CO_(2) CH_(4) 竞争吸附 驱替置换
下载PDF
两种介质注入对原油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熊钰 高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8-60,共3页
注入介质对原油高压物性影响的研究是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室内评价手段之一,注富烃气和氮气后原油高压物性参数变化规律的研究是分析注气后沿混相及前沿混相和非混相驱替过程室内评价的基础。在对一实际轻质原油高压物性分析的基础上,分别... 注入介质对原油高压物性影响的研究是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室内评价手段之一,注富烃气和氮气后原油高压物性参数变化规律的研究是分析注气后沿混相及前沿混相和非混相驱替过程室内评价的基础。在对一实际轻质原油高压物性分析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富烃气注入和氮气注入实验及多次接触实验,对比研究了注入这两种气体后轻质原油的相态、饱和压力、粘度、容胀特性、气油比和脱气原油密度等特性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氮气抽提作用对原油PVT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次接触混相条件下,注富烃气和氮气后轻质原油的高压物性参数具有相似变化规律,但是氮气对原油粘度、体积系数、密度等参数的改善不如富烃气注入明显,氮气将引起原油饱和压力急剧上升;在氮气驱过程中后沿地层原油很快变重,若不能达到和保持前沿混相,氮气驱效果将很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物性 注气 采收率 评价 氮气
下载PDF
注二氧化碳驱替煤中甲烷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砺 邢园园 魏高明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8,共4页
利用注CO2的方法可以有效驱替煤中CH4,提高CH4采抽率。为了研究驱替过程特征以及不同驱替压力和流量对驱替过程的影响,利用自制的驱替实验系统,在2.4、1.8、1.2、0.6 MPa等不同注气压力下分别进行了流量为15、10、5 mL/min的驱替实验。... 利用注CO2的方法可以有效驱替煤中CH4,提高CH4采抽率。为了研究驱替过程特征以及不同驱替压力和流量对驱替过程的影响,利用自制的驱替实验系统,在2.4、1.8、1.2、0.6 MPa等不同注气压力下分别进行了流量为15、10、5 mL/min的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驱替过程是由气体置换、携带、稀释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驱替过程初期,CH4组分浓度下降到30%~40%,表现为气流携带起主导作用,中期CH4组分浓度下降到5%~10%,表现为置换解吸起主导作用,后期CH4组分浓度下降到5%后趋于稳定,表现为气流稀释起主导作用。驱替流量变大,气体置换作用变弱,携带、稀释作用变强。驱替压力能有效影响驱替效果,压力越大,驱替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驱替 携带作用 置换作用 稀释作用 驱替效率
下载PDF
输气管道投产置换注氮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薛继军 张鹏云 王俊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3-135,共3页
目前,国内管道投产置换过程中所需氮气量主要根据经验确定,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导致天然气管道投产成本较高,安全风险较大。为此,以长呼管道(长庆气田至呼和浩特市)为背景,对其投产置换过程中管道内空气段、氮气段和天然气段的紊流扩散情... 目前,国内管道投产置换过程中所需氮气量主要根据经验确定,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导致天然气管道投产成本较高,安全风险较大。为此,以长呼管道(长庆气田至呼和浩特市)为背景,对其投产置换过程中管道内空气段、氮气段和天然气段的紊流扩散情况进行了多工况数值模拟,并对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多参数拟合,从而推导出投产置换过程中气体混合段长度以及注氮量的计算公式。将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提出的混合段长度和注氮量计算公式具有较好的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氮气 注入量 投产置换技术 计算方法 混合段长度
下载PDF
致密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泽根 马宇奔 +2 位作者 李明峰 袁征 王海彪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3期5-11,共7页
近年来,完井工艺技术的发展使得致密油资源实现了商业开发,但致密油藏的原油采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有必要对致密油提高原油采收率(EOR)技术进行研究。本文在概述国内外致密油资源研究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三种研究、应用较为广泛的... 近年来,完井工艺技术的发展使得致密油资源实现了商业开发,但致密油藏的原油采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有必要对致密油提高原油采收率(EOR)技术进行研究。本文在概述国内外致密油资源研究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三种研究、应用较为广泛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注气开发、注水开发、渗吸驱油,并对比了各技术的优缺点,以期为提高致密油资源采收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提高采收率 注水 注气 渗吸驱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