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膜过滤生产的纯生酱油风味物质比较 被引量:23
1
作者 冯杰 詹晓北 +3 位作者 周朝晖 张丽敏 郑志永 吴剑荣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39,共7页
利用有机膜和无机膜对生酱油进行膜过滤实验获得纯生酱油。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两种纯生酱油的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通过谱图检索,共鉴定了70种物质,其中醇类18种,酚类5种,酯类13种,醛类13种,酮类5种,酸类2种,杂环化合物类8种,烃... 利用有机膜和无机膜对生酱油进行膜过滤实验获得纯生酱油。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两种纯生酱油的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通过谱图检索,共鉴定了70种物质,其中醇类18种,酚类5种,酯类13种,醛类13种,酮类5种,酸类2种,杂环化合物类8种,烃类6种。主体风味成分为醇类、酚类、醛类、酮类、杂环化合物,这为提高和改进传统发酵酱油的风味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膜 无机膜 纯生酱油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风味物质
下载PDF
应用GC-O和GC-MS研究蛇龙珠葡萄酒游离态挥发性香气成分 被引量:22
2
作者 范文来 徐岩 +2 位作者 李记明 尹建邦 于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3-188,共6页
建立了提取和分离葡萄酒香气成分的方法。对烟台产区的蛇龙珠葡萄酒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并比较其香气强度。葡萄酒样品的前处理包括:液液萃取、溶剂辅助萃取(SAFE)和香气成分分离技术,最终得到酸性/水溶性和中性/碱性两... 建立了提取和分离葡萄酒香气成分的方法。对烟台产区的蛇龙珠葡萄酒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并比较其香气强度。葡萄酒样品的前处理包括:液液萃取、溶剂辅助萃取(SAFE)和香气成分分离技术,最终得到酸性/水溶性和中性/碱性两个组分。处理好的葡萄酒样品通过GC-O(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和GC-MS技术进行香气成分的定性和香气强度分析。从蛇龙珠葡萄酒中共鉴定出74种香气组分,包括酯类、醛酮类、醇类、酸类、萜烯类、酚类、甲氧基吡嗪类、降异戊二烯类和硫化物,其中3-甲基丁醇和β-大马酮是香气强度最强的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龙珠葡萄酒 挥发性香气 气相色谱-闻香法 气相色谱-质谱 溶剂辅助萃取
下载PDF
液液萃取-C_(18)固相膜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地下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 被引量:17
3
作者 孙玉梅 王玉璠 +3 位作者 刘菲 孙静 吕国 高文谦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40-147,共8页
采用液液萃取法和C18固相膜萃取法对水样进行前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测定,通过回收率实验和精密度实验对两种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在加标回收实验中,液液萃取法的加标回收率普遍低于65%,不符合USEPA标准(70%... 采用液液萃取法和C18固相膜萃取法对水样进行前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测定,通过回收率实验和精密度实验对两种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在加标回收实验中,液液萃取法的加标回收率普遍低于65%,不符合USEPA标准(70%~130%),而C18固相膜萃取法的加标回收率都在70%~120%之间,符合UsEPA标准;在精密度实验中,液液萃取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在30%以内,而C18固相膜萃取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均不超过20%,两者均符合USEPA标准(〈30%),但是C18固相膜萃取法的实验效果更好。从实验中得出,C18固相膜萃取法是地下水样较好的前处理方法。利用所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北京市某生活区的地下水样,在该水样中检出了63种有机化合物,包括1种酯类、1种醇类、2种酸类、2种酚类、2种氯代烃、25种苯系物、4种烯烃、14种烷烃和12种多环芳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萃取 C18固相膜萃取 前处理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地下水
下载PDF
GC-MS法同时快速检测纺织品中酚类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丁友超 徐鑫华 +2 位作者 孙成 曹锡忠 钱凯 《印染助剂》 CAS 2007年第12期37-40,42,共5页
通过超声提取、衍生化后气相色谱-质谱(GC-MS)定性定量检测技术,建立了纺织品中7种酚及其盐和酯残留总量的检测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并浓缩微干后,用0.1 mol/L碳酸钾溶液转移到无机相,加入乙酸酐乙酰化后生成酯,经正己烷提取后,再由GC-M... 通过超声提取、衍生化后气相色谱-质谱(GC-MS)定性定量检测技术,建立了纺织品中7种酚及其盐和酯残留总量的检测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并浓缩微干后,用0.1 mol/L碳酸钾溶液转移到无机相,加入乙酸酐乙酰化后生成酯,经正己烷提取后,再由GC-MS分时段选择离子监测技术进行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度和精密度高,在25μg/kg、50μg/kg和500μg/kg 3个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在86% ̄104%,变异系数CV≤7%;灵敏度高,四氯苯酚、五氯苯酚和苯基苯酚的检测限分别为5μg/kg、2.5μg/kg和1.0μg/kg,而2-萘酚的检测限达到了0.5μg/kg,都低于最严格的50μg/kg的限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gc-ms) 检测 纺织品 乙酰化
下载PDF
浸入式固相微萃取GC-MS联用测定赤霞珠葡萄酒中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军翔 冯长根 +1 位作者 李华 王志东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5-97,共3页
建立了浸入式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IM-SPME-GC-MS)测定葡萄酒挥发性成分的方法,并对萃取条件和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对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赤霞珠葡萄酒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该方法简便、快速、精确,适合葡萄酒挥发性较强成分的测定;... 建立了浸入式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IM-SPME-GC-MS)测定葡萄酒挥发性成分的方法,并对萃取条件和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对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赤霞珠葡萄酒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该方法简便、快速、精确,适合葡萄酒挥发性较强成分的测定;分离鉴定了葡萄酒中20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其中异戊醇、乙酸乙酯、D,L-2,3-丁二醇、内消旋-丁二醇、琥珀酸二乙酯、醋酸、2-羟基丙酸乙酯、苯乙醇等物质占主要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挥发性成分 赤霞珠 浸入式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蛇龙珠葡萄酒中挥发性有机酸风味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尹建邦 范文来 徐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2-144,148,共4页
采用液-液微萃取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挥发性有机酸对蛇龙珠葡萄酒风味的贡献,并分析了蛇龙珠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主要挥发酸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蛇龙珠葡萄酒中浓度高于其阈值的挥发酸有: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 采用液-液微萃取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挥发性有机酸对蛇龙珠葡萄酒风味的贡献,并分析了蛇龙珠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主要挥发酸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蛇龙珠葡萄酒中浓度高于其阈值的挥发酸有: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己酸和辛酸,这几种挥发酸主要来源于酵母的酒精发酵过程,其中异戊酸是蛇龙珠葡萄酒中香气强度最大的挥发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龙珠葡萄酒 风味 挥发酸 液-液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发酵鱼肉香肠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迟明旭 王帆 +1 位作者 韩德权 李春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6-41,共6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法分析、鉴定乳酸菌、葡萄球菌和酵母菌混合菌种发酵、传统发酵和市售鱼肉香肠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经NIST08.L质谱数据库检索对照,各检出26,22,17种影响风味的物质,并确定乙酸、己醛、1-辛烯...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法分析、鉴定乳酸菌、葡萄球菌和酵母菌混合菌种发酵、传统发酵和市售鱼肉香肠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经NIST08.L质谱数据库检索对照,各检出26,22,17种影响风味的物质,并确定乙酸、己醛、1-辛烯-3-醇、乙酸乙酯等是鱼肉香肠的特征香气成分,醛酮类、醇类、酸类、酯类、烷烃类及其他化合物是影响鱼肉香肠风味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鱼肉香肠 挥发性风味物质 固相微萃取(SPME)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下载PDF
莳萝蒿精油成分分析及抑菌活性机理探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霍归国 梁婷玉 +3 位作者 黄志芸 白增福 陈学林 张继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3-280,共8页
为了确定莳萝蒿精油的化学成分,并探究其抑菌活性及抑菌机理。该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莳萝蒿精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其化学成分。采用抑菌圈法、二倍稀释法和生长曲线法测定精油的抑菌活性,采用电导率法和扫描电镜法探... 为了确定莳萝蒿精油的化学成分,并探究其抑菌活性及抑菌机理。该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莳萝蒿精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其化学成分。采用抑菌圈法、二倍稀释法和生长曲线法测定精油的抑菌活性,采用电导率法和扫描电镜法探究精油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1)莳萝蒿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醇类(47.12%)和萜烯类(19.90%),在所有成分中桉油精(12.39%)含量最高,其次为松油醇(8.70%)。(2)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2.57±1.68)mm和(15.36±0.71)mm。(3)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25和7.5μL/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7.5和15μL/mL。(4)当精油浓度为1.625和3.25μL/mL时,其分别能够延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当精油浓度为3.25和7.5μL/mL时,其能够完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当精油浓度为7.5和15μL/mL时,其能够完全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5)经精油处理之后的细菌,其相对电导率明显增大,且随精油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同时其细胞膜发生了萎缩和破裂的现象。研究发现,莳萝蒿精油富含醇类和萜烯类等多种活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且莳萝蒿精油能够改变细胞的膜结构,导致细菌中的内溶物发生泄漏,从而抑制细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莳萝蒿精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抑菌活性 抑菌机理
下载PDF
酮香型羊酸奶的研制及与牛酸奶风味物质的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寇晓虹 付俊淑 +4 位作者 涂崔 刘晔飞 李想 李金洲 冯建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1-234,共4页
以羊奶粉为主要原料,选用丁二酮乳链球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相配合的发酵剂研制山羊酸奶,酮香型羊酸奶各因素的最佳配比为丁二酮乳链球菌、嗜热链球菌及保加利亚乳杆菌配比为1∶1∶2,菌种添加量为4%,加糖量为8%,发酵温度为40... 以羊奶粉为主要原料,选用丁二酮乳链球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相配合的发酵剂研制山羊酸奶,酮香型羊酸奶各因素的最佳配比为丁二酮乳链球菌、嗜热链球菌及保加利亚乳杆菌配比为1∶1∶2,菌种添加量为4%,加糖量为8%,发酵温度为40℃。采用SPME-GC-MS技术,对羊酸奶中风味物质进行分析,检测出19种主要风味物质,以酮类、醇类、呋喃类和羧酸类为主,主要特征风味物质是丁二酮、乙酸、甲酸甲酯、辛酸、丁醛、棕榈酸、苹果酸、DL-丙氨酸、呋喃甲醇、庚醇、邻苯二甲酸二乙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奶酸奶 风味物质 固相微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食用油脂中16种多环芳烃 被引量:7
10
作者 于徊萍 刘亚娜 +6 位作者 刘鹏 刘亚楠 徐昨非 陈雪莹 李彦锋 吴岩 王妍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8-441,共4页
建立了食用油脂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样品以环己烷-乙酸乙酯(1∶1,V/V)提取后,经GPC净化,有效地除去了样品中的脂质类物质所带来的基质干扰,净化液进行GC-MS分析,内标法定量.加... 建立了食用油脂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样品以环己烷-乙酸乙酯(1∶1,V/V)提取后,经GPC净化,有效地除去了样品中的脂质类物质所带来的基质干扰,净化液进行GC-MS分析,内标法定量.加标水平为1、2、10μg·kg^(-1)时,PAHs的回收率为80.6%—106.7%,相对标准偏差为1.3%—13.4%.16种PAHs的检测限为0.11—1.1μg·kg^(-1),在1.0—50.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渗透色谱(GPC)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多环芳烃(PAHs) 食用油脂
下载PDF
新疆洋葱籽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强 刘莉 +1 位作者 施玉格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40,45,共4页
文章采用挥发油提取器对新疆洋葱籽中的挥发油进行了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新疆洋葱籽中的挥发油进行了鉴定,共分离出66种成分,确认了其中的6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离子流的93.94%。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文章采用挥发油提取器对新疆洋葱籽中的挥发油进行了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新疆洋葱籽中的挥发油进行了鉴定,共分离出66种成分,确认了其中的6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离子流的93.94%。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含硫化合物(噻吩类、硫醚类)和含氧有机化合物(醇、酮、醛和酯)。研究为新疆洋葱籽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油 新疆洋葱籽
下载PDF
珠海金湾区三灶镇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成分监测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大伟 熊杰 +1 位作者 胡峰 郭栋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74-77,共4页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地区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监测分析,样品共检测出38种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扣除空白后的平均平均浓度为3.60μg/m^3,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等含量较高;有机污染...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地区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监测分析,样品共检测出38种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扣除空白后的平均平均浓度为3.60μg/m^3,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等含量较高;有机污染物浓度变化呈现一定规律,工作日较高,周末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脱 气质联用 挥发性有机物
下载PDF
海南琼中绿橙果皮香精油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月仙 倪燕 尹贵豪 《热带农业科学》 2010年第5期18-20,共3页
采用改进的同时水蒸汽蒸馏与萃取法从海南琼中绿橙皮中提取香精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鉴定香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其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主要有柠檬烯、芳樟醇、月桂烯、桧烯、顺-柠檬烯1,2-环氧化物、正辛醇、丙酸... 采用改进的同时水蒸汽蒸馏与萃取法从海南琼中绿橙皮中提取香精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鉴定香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其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主要有柠檬烯、芳樟醇、月桂烯、桧烯、顺-柠檬烯1,2-环氧化物、正辛醇、丙酸芳樟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橙皮 香精油 蒸馏萃取 gcms分析 海南琼中绿橙
下载PDF
光果莸挥发油的GC-MS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江 王庶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3839-3841,共3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光果莸(Caryopteris tangutica Maxim)挥发油,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出119个化合物,其中主要化合物有36种,含量占总挥发油的84.59%。光果莸挥发油主要含有乙酸异松蒎酯(22.647 0%)、邻异丙基甲苯(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光果莸(Caryopteris tangutica Maxim)挥发油,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出119个化合物,其中主要化合物有36种,含量占总挥发油的84.59%。光果莸挥发油主要含有乙酸异松蒎酯(22.647 0%)、邻异丙基甲苯(18.687 0%)、4-甲烯基-1-甲乙基二环[3.1.0]己烷(9.352 4%)、6,6-二甲基-2-甲烯基二环[3.1.1]庚烷-3-醇(9.330 5%)、1-辛烯-3醇(3.036 4%)、1,2-环壬二烯(2.913 3%)、1-甲基-4-甲乙基-1,3-环己二烯(2.359 0%)、6,6-二甲基二环[3.1.1]庚-2-烯-2-甲醛(1.818 3%)、6,6-二甲基二环[3.1.1]庚-2-烯-2-甲醇(1.197 7%)、对异丙基甲苯(1.115 2%)。通过对光果莸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的分析,为光果莸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果莸(Caryopteris tangutica Maxim) 挥发油 gc-ms
下载PDF
三种洋葱籽脂肪酸成分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强 王刚霞 +1 位作者 唐军 张正方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3-96,共4页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洋葱籽油脂肪酸,提取出的脂肪酸经甲酯化处理后用GC/MS法分析和鉴定其组成。三种洋葱籽油中共分离鉴定出23种脂肪酸,主要成分均为亚油酸、油酸和十六烷酸等,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量的81.35%(白皮)、82.8%(红皮)和78.9...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洋葱籽油脂肪酸,提取出的脂肪酸经甲酯化处理后用GC/MS法分析和鉴定其组成。三种洋葱籽油中共分离鉴定出23种脂肪酸,主要成分均为亚油酸、油酸和十六烷酸等,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量的81.35%(白皮)、82.8%(红皮)和78.94%(黄皮)。结果表明,洋葱籽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且亚油酸含量很高,将其开发成为药食两用功能性调味品,当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籽 脂肪酸 gc/ms
下载PDF
生物样品中胍丁胺的定量分析方法及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玉瑶 姜国华 班涛 《神经药理学报》 2015年第2期9-16,共8页
胍丁胺是精氨酸脱羧基生成的内源性代谢产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菌及哺乳类动物的多种组织中。研究表明胍丁胺有着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如增强吗啡镇痛,降低吗啡耐受及躯体依赖,故具有良好的新药开发前景。准确而快速地测定生物... 胍丁胺是精氨酸脱羧基生成的内源性代谢产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菌及哺乳类动物的多种组织中。研究表明胍丁胺有着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如增强吗啡镇痛,降低吗啡耐受及躯体依赖,故具有良好的新药开发前景。准确而快速地测定生物体内的胍丁胺对于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已有多种测量方法用于胍丁胺的定量测定,如色谱法、质谱法、电泳法、免疫法。该文对胍丁胺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适用范围及其优缺点作一综述,旨在为后期对胍丁胺的深入研究提供方法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胍丁胺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毛细管电泳法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下载PDF
气质联用分析大豆蛋白酶解液美拉德反应物成分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丽娜 吴琼 石矛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1-73,共3页
利用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将其最大程度酶解产物进行美拉德反应,通过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检测美拉德反应物中的醚溶性成分。结果表明,醚溶性成分中含有大量的风味成分(相对质量分数为86.37%),其中包括:2-丁烯酸酐(巴豆酸酐)、甲基麦芽... 利用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将其最大程度酶解产物进行美拉德反应,通过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检测美拉德反应物中的醚溶性成分。结果表明,醚溶性成分中含有大量的风味成分(相对质量分数为86.37%),其中包括:2-丁烯酸酐(巴豆酸酐)、甲基麦芽酚、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十四烷酸甲酯(肉豆蔻酸甲酯)、十六酸甲酯(棕榈酸甲酯)、(Z)-9-十八烯酸甲酯(油酸甲酯)、(Z)-9-十六烯酸甲酯(棕榈油酸甲酯)等14种芳香族、酯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解 大豆分离蛋白 美拉德反应 气质联用仪
原文传递
激光工艺雕刻双色板挥发性物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18
作者 尹平河 王耀 +1 位作者 欧云付 梁芳慧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5-116,120,共3页
研究了冷阱浓缩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双色板在激光工艺雕刻过程产生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组成。实验结果表明,挥发性气体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其中苯乙烯、苯、甲苯、乙苯和丙烯腈分别达到21.44、0.65、2.06、0.82和6.57 mg.m-3。由于苯... 研究了冷阱浓缩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双色板在激光工艺雕刻过程产生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组成。实验结果表明,挥发性气体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其中苯乙烯、苯、甲苯、乙苯和丙烯腈分别达到21.44、0.65、2.06、0.82和6.57 mg.m-3。由于苯乙烯浓度较高,在工作现场出现的频率高、危害大,建议作为激光雕刻行业废气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加以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gcms) 激光工艺雕刻 冷阱浓缩 挥发性有机物
下载PDF
甘肃马鹿背最长肌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冯晓群 韩玲 +4 位作者 蒋玉梅 祝霞 曹盈盈 张爱萍 孟兆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59-162,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甘肃亚种马鹿背最长肌的挥发性物质,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甘肃马鹿背最长肌挥发性物质主要有15类83种化合物,其中醛类化合物是主体成分,醇、酮、芳香族类化合物含量也相对较...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甘肃亚种马鹿背最长肌的挥发性物质,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甘肃马鹿背最长肌挥发性物质主要有15类83种化合物,其中醛类化合物是主体成分,醇、酮、芳香族类化合物含量也相对较高;己醛、1-辛烯-3-醇、2-辛烯-1-醇、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2-戊基呋喃和4,5-二甲基噻唑等挥发性物质对甘肃马鹿的特征风味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背最长肌 挥发性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兔肉腥味物质 被引量:11
20
作者 谢跃杰 贺稚非 李洪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3208-3218,共11页
【目的】探讨超临界CO_2流体(SFE-CO_2)萃取兔肉腥味物质的条件,确定腥味物质的种类、组成和含量,为兔肉脱腥以及加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对兔肉腥味物质进行萃取,以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Box-Behn... 【目的】探讨超临界CO_2流体(SFE-CO_2)萃取兔肉腥味物质的条件,确定腥味物质的种类、组成和含量,为兔肉脱腥以及加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对兔肉腥味物质进行萃取,以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定量加入内标物质2,4,6-三甲基吡啶(TMP),通过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对兔肉腥味物质进行分析鉴定。计算气味活度值(OAV),结合气相色谱-嗅闻(GC-O)和感官评价,确定兔肉腥味物质主体成分。【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萃取温度为40℃时,提取率最高达到97.91%,峰面积为1.58×10~9;当萃取时间为4 h时,提取率最高,为97.83%,峰面积为2.42×10~9;萃取压力为25 MPa时,最高提取率为97.78%,峰面积3.78×108。其中,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不仅影响溶质扩散系数,还影响CO_2流体密度。温度增加时,尽管扩散系数增大,由于CO_2流体密度下降,提取率随之减小。虽然CO_2流体密度在高压下较大,但随着压力增加,可压缩性随之减小,由于扩散系数降低,溶质溶解度下降,因而提取率降低。当萃取时间过长时,一些非挥发性物质被溶出,使得萃取物质总量增加,降低了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比重。根据响应面分析,得出最优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40.67℃、萃取压力25.67 MPa、萃取时间3.13 h,提取率为98.01%。而实际操作时,提取条件修正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时间3 h,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98.11%。通过定量加入内标物质TMP,GC-MS定性定量分析得到兔肉挥发性风味物质5类,包括醛类、酸类、酯类、杂环类化合物和烃类,共计38种风味化合物。其中,酸类((1 394.25±3.45)μg·kg^(-1))>酯类((569.26±1.23)μg·kg^(-1))>烃类((471.82±1.11)μg·kg^(-1))>醛类((168.46±0.97)μg·kg^(-1))>杂环类((86.71±0.64)μg·kg^(-1))。通过计算得到兔肉挥发性风味物质中戊醛、己醛、己酸和2-戊基-呋喃的OA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肉 腥味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SFE-CO_2) 气相色谱-质谱(gc-ms) 气味活度值(OAV) 感官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