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AIDK的智能煤矸分拣系统设计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冠军 苏婷婷 +2 位作者 刘文博 钱智平 李佳泽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现有基于图像识别的煤矸石分拣方法实时性较差且整体分拣准确率不高,而基于密度的分拣方法适用于井下初选,成本较高。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EAIDK的智能煤矸分拣系统。采用嵌入式人工智能开发平台EAIDK构建矸石识别和分拣控... 现有基于图像识别的煤矸石分拣方法实时性较差且整体分拣准确率不高,而基于密度的分拣方法适用于井下初选,成本较高。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EAIDK的智能煤矸分拣系统。采用嵌入式人工智能开发平台EAIDK构建矸石识别和分拣控制硬件平台,在嵌入式深度学习框架Tengine下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搭建卷积神经网络,建立端到端可训练图像检测模型,并利用智能摄像机获取的图像数据训练模型;通过手眼标定获得摄像机坐标系与机械臂坐标系之间的关系,控制机械臂进行矸石追踪和分拣。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矸石识别准确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机械臂跟踪时间小于30 ms,执行误差为1 mm左右,可以满足煤矸分拣工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 自动煤矸分拣 矸石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机械臂控制 EAIDK平台 深度学习
下载PDF
立井转平巷机械化快速施工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现功 高成宇 何文亮 《煤炭与化工》 CAS 2013年第8期121-122,125,共3页
立井转平巷传统的施工方法是打眼放炮、采用钢丝绳牵引式耙矸机装矸、矿车运输、井口转载进入吊桶;在立井转平巷工程中,采用了电动挖掘机装矸、刮板输送机运输并转载进入吊桶,简化转载工艺提高了劳动效率。
关键词 立井转平巷 机械化 光面爆破 受矸平台
下载PDF
矸石充填工作面升降平台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黄书祥 《煤矿机械》 2016年第8期22-23,共2页
系统分析了一种矸石充填工作面升降平台存在的问题,并着重对此平台的受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平台的有关机构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升降平台运动自如,较好地满足了生产需要。
关键词 矸石充填 升降平台 优化
下载PDF
复垦土壤传热传质试验装置设计
4
作者 王建刚 《环境技术》 2019年第2期113-118,共6页
针对矸石和土壤填埋煤矿塌陷区的复垦方案,结合试验功能的需求,设计了一套测试矸石和土壤中的热量传递、水分迁移和气体流动的试验平台;该试验平台包括电加热模块、温度采集模块、湿度采集模块, CO2通气模块,CO2浓度采集模块。实现了矸... 针对矸石和土壤填埋煤矿塌陷区的复垦方案,结合试验功能的需求,设计了一套测试矸石和土壤中的热量传递、水分迁移和气体流动的试验平台;该试验平台包括电加热模块、温度采集模块、湿度采集模块, CO2通气模块,CO2浓度采集模块。实现了矸石在土壤下长期堆积所发生化学反应对内部热量传递、水分迁移和气体流动的模拟;为以后分析矸石的填埋对土壤表层作物生长的影响提供可靠的数据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垦 矸石 模拟 试验平台
下载PDF
Delta煤矸分拣机器人实验平台设计 被引量:2
5
作者 商德勇 黄云山 +1 位作者 张天佑 刘嵘锦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6-139,共4页
煤矸智能分选对提高原煤分选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实现煤矿智能化建设中重要环节之一。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煤矸分拣机器人教学科研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由Delta并联机器人、图像采集设备、抓取机构和传送带组成。通... 煤矸智能分选对提高原煤分选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实现煤矿智能化建设中重要环节之一。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煤矸分拣机器人教学科研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由Delta并联机器人、图像采集设备、抓取机构和传送带组成。通过工业相机获取煤矸图像进行预处理,并提取煤矸图像的灰度与纹理特征信息,采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煤矸数据集训练与分类检测识别。最终,利用该实验平台进行了机器人标定和煤矸图像识别分拣实验,验证了该实验平台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分拣 并联机器人 图像识别 实验平台
下载PDF
榆林沙区煤矸石平台植被恢复优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军保 赵国平 +3 位作者 董强 郜超 张继平 赵晓彬 《陕西林业科技》 2021年第2期42-46,共5页
针对半干旱沙区煤矸石山植被恢复困难的问题,采用A造林树种(榆树、沙地柏、火炬树、紫穗槐)、B保水剂(6、9、12、0 g)、C穴底处理(15 cm黄土、液态地膜、塑料薄膜、沙土)选用L16(45)正交试验,研究其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植株生长量的... 针对半干旱沙区煤矸石山植被恢复困难的问题,采用A造林树种(榆树、沙地柏、火炬树、紫穗槐)、B保水剂(6、9、12、0 g)、C穴底处理(15 cm黄土、液态地膜、塑料薄膜、沙土)选用L16(45)正交试验,研究其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植株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树种、保水剂用量和穴底处理对造林质量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造林树种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高生长率影响最大,其次是穴底处理和保水剂;造林树种和穴底处理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高生长率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树种对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影响顺序均是:A4>A2>A1>A3,对高生长率影响顺序是:A2>A4>A1>A3;穴底处理在造林成活率和高生长率影响顺序均是:C1>C2>C3>C4,对保存率影响顺序均是:C1>C3>C2>C4;保水剂对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影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对高生长率影响差异不显著,保水剂对造林成活率影响顺序均是:B2>B1>B3>B4,对保存率影响顺序是:B1>B3>B2>B4。综合分析,在毛乌素沙地煤矸石山植被恢复初期,植被恢复最优模式是:紫穗槐(沙地柏)、保水剂6~9 g、穴底15 cm黄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山平台 植被恢复 正交试验 优化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