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esys动态内固定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阳 李放 +4 位作者 单建林 关凯 赵广民 文天林 张志成 《脊柱外科杂志》 2014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 比较Dynesys动态内固定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1年3月采用Dynesys 动态固定治疗且随访时间>2年的腰椎退变患者46例(... 目的 比较Dynesys动态内固定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1年3月采用Dynesys 动态固定治疗且随访时间>2年的腰椎退变患者46例(Dynesys组),以同期行PLIF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PLIF组).记录2组手术前后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评分,摄腰椎正侧位和前屈后伸位X线片,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以及近侧邻近节段的椎间ROM,评估2组影像学和症状学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的ODI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Dynesys组手术节段椎间高度较术前轻度升高(P>0.05),而PLIF组显著升高(P<0.05)且大于Dynesys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ynesys组手术节段ROM由术前的7.1°降至末次随访时的4.9°(P<0.05),而PLIF组手术节段ROM由术前的7.3°降至末次随访时的0°(P<0.05).2组近侧邻近节段椎间高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M在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有所增加(P<0.05),且PLIF组大于Dynesys组(P<0.05).Dynesys组有6例患者出现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PLIF组患者有15例出现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PLIF组有1例出现症状学邻近节段退变,行二次手术治疗.结论 Dynesys动态内固定与融合术均获得良好临床疗效.与融合术相比,Dynesys动态内固定能够保留手术节段部分ROM,邻近节段椎间ROM的增幅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数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活动范围 关节
下载PDF
遥感影像融合的自适应变化检测 被引量:15
2
作者 魏立飞 钟燕飞 +1 位作者 张良培 李平湘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96-1211,共16页
提出一种基于影像融合和自适应阈值选择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首先利用经过改进的融合技术对原始数据的差值影像和比值影像进行处理,构造融合影像,在该融合影像的基础上进行自适应迭代运算得到初步变化阈值范围,然后通过分析阈值范... 提出一种基于影像融合和自适应阈值选择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首先利用经过改进的融合技术对原始数据的差值影像和比值影像进行处理,构造融合影像,在该融合影像的基础上进行自适应迭代运算得到初步变化阈值范围,然后通过分析阈值范围两侧影像像元的离散程度,求解最终的阈值范围,从而得到更优变化阈值,提取变化区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检测精度优于传统的变化检测方法,同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智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检测 影像融合 自适应选择 阈值范围
原文传递
图像融合在空间目标三维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洪飞 夏晖 +2 位作者 陈忻 孙胜利 饶鹏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63-370,共8页
图像融合可以获取目标更加丰富的层次和细节信息,有利于对探测目标信息的有效地获取,在包括空间目标的三维重建等应用中有着重要意义。针对空间目标的宽动态范围提出了一种多次曝光的图像融合方法,利用信息熵的非线性压缩判定图像融合权... 图像融合可以获取目标更加丰富的层次和细节信息,有利于对探测目标信息的有效地获取,在包括空间目标的三维重建等应用中有着重要意义。针对空间目标的宽动态范围提出了一种多次曝光的图像融合方法,利用信息熵的非线性压缩判定图像融合权重,并引入双边滤波残差加强弱纹理的分配权重,有效地增加了图像的特征信息,提高了三维重建点云的数量。利用提出的融合方法开展了空间目标模拟成像试验,采用融合的图像对目标三维重建,并与多种不同曝光程度以及采用其他融合图像的方法进行了对比,提出的方法得到的重建点云数量相对恰当曝光状态提高了35%,重建结果优于其他方法。结果表明:将图像融合引入到三维重建中,能有效地加强了重建图像信息,避免了光照条件对目标三维重建的不利影响,获得较高质量的重建效果,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到基于图像序列的空间目标三维重建应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三维重建 动态范围
下载PDF
不同年龄共同性斜视手术前后三级视功能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曾仁攀 曾庆华 袁晓辉 《临床眼科杂志》 2013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观察共同性斜视患者手术前后双眼视觉功能的变化,探讨手术年龄与双眼视觉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共同性斜视患者37例,同时视、融合功能用同视机检测,立体视采用颜少明编绘的《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测。有屈光不正的患者须戴眼镜矫正... 目的观察共同性斜视患者手术前后双眼视觉功能的变化,探讨手术年龄与双眼视觉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共同性斜视患者37例,同时视、融合功能用同视机检测,立体视采用颜少明编绘的《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测。有屈光不正的患者须戴眼镜矫正后进行检测。记录术前、术后1、3、6个月各项检查数据,按手术年龄分为年龄≤9岁组(16例)和年龄>9岁组(21例),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手术前:两组患者手术年龄、病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斜视度和发病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同时视、融合功能及融合范围、立体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后:①两组间同时视功能的比较:术后1、3、6个月同时视功能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9岁组同时视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年龄>9岁组。②两组间融合功能及融合范围的比较:术后1个月融合功能及融合范围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融合功能及融合范围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9岁组在术后3、6个月融合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年龄>9岁组。③两组间立体视功能的比较:术后1、3个月立体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立体视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9岁组在术后6月立体视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年龄>9岁组。④总体手术前后的比较:术后1个月同时视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恢复(P<0.05),融合功能及融合范围、立体视无明显恢复(P>0.05);术后3、6个月同时视、融合功能及融合范围、立体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⑤年龄>9岁组手术前后的比较:术后1、3个月与术前相比视觉三级功能无明显的改善(P>0.05);术后6个月融合范围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同时视、立体视较术前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①从双眼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性斜视 同视机 同时视 融合功能 立体视
下载PDF
颈前路融合手术对相邻节段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卢腾 张廷 +5 位作者 董军 臧全金 杨宝辉 王栋 李浩鹏 贺西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9-55,74,共8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正常人体下颈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后及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ACCF)后活动度(ROM)和相邻节段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变化。方法建立正常人体下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与已发表的关于颈...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正常人体下颈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后及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ACCF)后活动度(ROM)和相邻节段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变化。方法建立正常人体下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与已发表的关于颈椎ROM的文献相对比,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模型验证成功后,建立下颈椎ACDF、ACCF模型,并对比正常颈椎、ACDF及ACCF术后ROM和相邻节段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变化。结果所建立的下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各个方向上的ROM与已发表研究所测得的ROM数值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ACDF和ACCF术后总体ROM和融合节段ROM显著低于正常下颈椎。ACDF及ACCF术后相邻节段各个方向的ROM显著高于正常下颈椎。ACDF、ACCF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应力峰值在各个运动方向上高于正常下颈椎组。结论颈椎融合术后总体ROM减少、相邻节段ROM增加,并且相邻节段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应力峰值升高,显著改变了颈椎的正常生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颈椎融合 相邻节段退变 活动度 应力峰值
下载PDF
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肖嵩华 王岩 +3 位作者 王征 陆宁 蔡斌 张雪松 《脊柱外科杂志》 2011年第5期263-267,共5页
目的前瞻性对比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fusion,ACDF)对颈椎病治疗的临床结果。方法 2006年8月~2009年2月连续治疗的59名单间隙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Br... 目的前瞻性对比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fusion,ACDF)对颈椎病治疗的临床结果。方法 2006年8月~2009年2月连续治疗的59名单间隙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Bryan组和ACDF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临床数据,同时分别于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应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上肢疼痛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影像学测量等方法进行2组的评估。结果 2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痛VAS、颈部NDI术后6周、3个月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随访时间段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测量手术节段及整个颈椎的过伸过曲位角度变化:Bryan组置换节段正常活动范围存在,ACDF组置换节段无角度变化;整个颈椎的屈伸范围Bryan组在各个时间段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CDF组在术后6周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数(P<0.05)6,个月逐渐恢复正常。结论经过中期的临床随访,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保持了病变节段正常的屈伸活动范围,可以取得与ACDF相似的临床效果,而且手术后短期内治疗效果优于ACD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 人工关节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椎间盘切除术 脊柱融合术 活动范围 关节
下载PDF
同视机融合功能训练改善LASIK术后视疲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杜玲芳 武正清 +2 位作者 何芳 李国桥 李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2187-2188,共2页
目的:研究近视患者LASIK术后视疲劳的发生与融合范围的关系,及同视机融合功能训练改善LASIK术后视疲劳的疗效观察。方法:对60例120眼近视患者(-1.50~-8.00D)施行LASIK手术,于术前戴全矫眼镜用同视机法测定融合范围,并进行视疲劳的问卷... 目的:研究近视患者LASIK术后视疲劳的发生与融合范围的关系,及同视机融合功能训练改善LASIK术后视疲劳的疗效观察。方法:对60例120眼近视患者(-1.50~-8.00D)施行LASIK手术,于术前戴全矫眼镜用同视机法测定融合范围,并进行视疲劳的问卷调查。术后将其随机平分为两组:A组进行同视机融合功能训练30d,B组不进行同视机融合功能训练,分别对其术后1wk;1mo行同视机法测定融合范围,并进行视疲劳的问卷调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A、B组术后融合范围均较术前减小。术后1wk时融合范围两组分别为18.58±8.91和13.45±8.8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时,两组融合范围分别为20.55±7.23和18.12±6.1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wk时A组视疲劳评分3.92±1.65,B组评分5.16±2.3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时两组评分分别是1.28±0.96和1.45±0.99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近视眼LASIK术后双眼的融合功能下降是出现视疲劳的一个重要因素。术后早期进行同视机融合功能训练可以有效的改善视疲劳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LASIK 视疲劳 融合范围 融合功能
下载PDF
腰椎融合与非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8
8
作者 曹华 祁伟 +1 位作者 王铮 徐正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7年第4期308-311,共4页
背景:随着人口老年化,腰椎退变性疾病发生率也逐年增加,如何有效治疗此类疾病,学术界尚存争议。目的:比较腰椎融合与非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97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 背景:随着人口老年化,腰椎退变性疾病发生率也逐年增加,如何有效治疗此类疾病,学术界尚存争议。目的:比较腰椎融合与非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97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采用后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组(PLIF组,n=51)和采用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组(Dynesys组,n=46)。比较两组术后腰痛程度(VAS评分)、临床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术后影像学结果(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活动度,上位邻近节段活动度)。结果:PLIF组随访时间28~78个月,平均(48.7±21.8)个月;Dynesys组随访时间27~76个月,平均(48.6±19.7)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ynesys组患者ODI评分优于PLIF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增高,但PLIF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ynesys组高于术前(P<0.05)。两组末次随访手术节段活动度均低于术前(P<0.05),Dynesys组由术前6.9°±2.1°降低到4.6°±1.3°,而PLIF组由术前7.2°±2.3°降低到0°。两组末次随访时上位邻近节段活动度均较术前增加(P<0.05),Dynesys组由术前7.8°±1.2°增加到8.6°±1.7°,PLIF组由术前7.1°±2.6°增加到10.8°±2.6°,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IF与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后者能够部分保留手术节段活动度,且对邻近椎体活动度影响较小,理论上可以降低邻近节段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esys动态内固定 腰椎融合术 腰椎退变性疾病 活动范围 关节
下载PDF
L4/5关节突关节融合后椎间盘应力变化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姜伟 李威 +4 位作者 袁峰 平杰 王振华 陈鹏宇 朱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1-448,共8页
目的 :建立正常人L3~L5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分析L4/5双侧关节突关节未融合与融合后L4/5椎间盘的应力分布情况和L4/5节段活动度。方法:选取1例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年龄27岁,身高175cm,体重70kg,既往无腰痛病史... 目的 :建立正常人L3~L5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分析L4/5双侧关节突关节未融合与融合后L4/5椎间盘的应力分布情况和L4/5节段活动度。方法:选取1例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年龄27岁,身高175cm,体重70kg,既往无腰痛病史。采用64排螺旋CT对T12~S1行薄层平扫,得到Dicom格式数据,经Mimics软件选取L3~L5椎体二维图像数据,再经Geomagic软件简化、光滑处理,3-matic软件划分面网格和体网格,Mimics软件赋值,最终导入Ansys软件中重建腰椎关节突关节未融合和融合(融合L4/5双侧关节突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软件约束L5椎体下表面各向活动度,给予L3椎体上表面垂直向下的面载荷500N,并给予7.5N·m的力矩模拟正常人体垂直压缩、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7种运动状态,对L4/5双侧关节突未融合与融合后L4/5椎间盘的应力分布情况和L4/5节段活动度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建立了正常人L3~L5关节突关节未融合和融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未融合模型L3/4、L4/5节段活动度与既往文献中腰椎活动度趋势一致。与未融合模型比较,关节突关节融合模型在各运动状态下L4/5椎间盘后方应力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方应力未见明显改变。关节突关节融合模型L4/5节段活动度明显减小。结论: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可以降低融合节段椎间盘后方应力,减少融合节段的活动度,有利于维持节段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三维有限元分析 椎间盘 关节突关节融合 活动度
下载PDF
不同后枕颈角对枕颈融合时下颈椎运动范围和椎间压力的影响
10
作者 张鹏 金根洋 +3 位作者 郭群峰 杨军 郭翔 倪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3-519,共7页
目的:分析以不同后枕颈角(posterior occipitocervical angle,POCA)行枕颈固定时下颈椎的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和椎间压力(intradiscal pressure,IDP),探讨枕颈融合(occipitocervical fusion,OCF)术中POCA的选择策略。方法:选... 目的:分析以不同后枕颈角(posterior occipitocervical angle,POCA)行枕颈固定时下颈椎的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和椎间压力(intradiscal pressure,IDP),探讨枕颈融合(occipitocervical fusion,OCF)术中POCA的选择策略。方法:选取8具新鲜冰冻人体枕颈部标本(C0~T1,头端包括枕骨粗隆以下的颅底骨性结构),年龄为25~45岁,男4具,女4具,X线透视排除骨性异常及破坏。剔除附着的肌肉、脂肪组织,完整保留各种韧带、关节囊及椎间盘,作为正常组。将标本置于2N·m载荷下,运用伺服液压材料测试系统、光电运动分析系统及微型压力传感器测量C3/4、C4/5、C5/6、C6/7运动节段在前屈、后伸、左旋及左侧弯4个方向上的ROM以及IDP。后将标本以不同POCA行枕颈固定作为实验组,5组分别为:中立位组(POCA=111°)、中立位-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组(POCA=101°)、中立位+SD组(POCA=121°)、中立位-2SD组(POCA=91°)及中立位+2SD组(POCA=131°)。固定节段为C0、C2及C3。各实验组均采用位移控制模式进行实验,测量4个运动节段在4个方向上的ROM及IDP。结果:枕颈固定以后,C0~C34个方向上的ROM较正常组均显著减小(P<0.001)。POCA的变化对4个运动节段前屈和后伸方向上的ROM及IDP的影响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前屈方向上,随着POCA的增大,各节段的ROM及IDP呈递减趋势;后伸方向上,随着POCA的增大,各节段的ROM呈递增趋势,而IDP呈减小趋势。POCA固定于中立位时,各运动节段前屈、后伸方向上的ROM虽明显大于正常组,但未出现POCA过小时前屈方向上或过大时后伸方向上极度增大的ROM,且IDP与正常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左旋及左侧弯方向上,随POCA变化4个运动节段的ROM较正常组显著增加,但其对ROM及IDP的影响无规律性。结论:OCF术中,POCA于中立位固定时,下颈椎的ROM、IDP最接近正常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融合 后枕颈角 运动范围 椎间压力
下载PDF
对颈椎椎旁肌脂肪浸润与颈椎病患者颈椎前路Hybrid术后矢状面平衡参数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益 丁琛 +5 位作者 何俊波 王贝宇 孟阳 吴廷奎 洪瑛 刘浩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3年第2期110-117,共8页
目的 探讨颈椎椎旁肌脂肪浸润对颈椎病患者颈椎前路Hybrid术后矢状面平衡参数的影响。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20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行双节段Hybrid手术(置换节段为C5/6)的颈椎病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全部患者的... 目的 探讨颈椎椎旁肌脂肪浸润对颈椎病患者颈椎前路Hybrid术后矢状面平衡参数的影响。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20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行双节段Hybrid手术(置换节段为C5/6)的颈椎病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全部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体质量指数(BMI)、手术融合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随访时间等一般临床资料和术中指标;采用JOA评分、NDI和VAS评分对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进行评估;通过颈椎侧位及功能位X线测量患者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包括颈椎曲度、矢状面垂直轴偏距、融合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SU)Cobb角、置换节段FSU的Cobb角、置换节段Cobb角、C2-7节段活动度(ROM)和置换节段ROM;利用术前颈椎MRI T2加权成像轴位像C5/6层面评估胸锁乳突肌、颈长肌和颈深伸肌肌群的横截面积,同时评估C5椎体面积和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依据Goutallier分级法对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进行分级,并以全部患者椎旁肌脂肪浸润分级中位数1.5级为划分标准将患者分为少脂组(Goutallier 0~1.5级)和多脂组(Goutallier 2~4级)。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术中指标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JOA评分、NDI和VAS评分以及各项矢状面平衡参数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使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BMI、融合节段与置换节段的位置关系、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随访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N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均P<0.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少脂组置换节段FSU的Cobb角均明显大于多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矢状面平衡参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少脂组患者置换节段Cobb角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 颈椎 脂肪组织 脊柱融合术 全椎间盘置换 姿势平衡 活动范围 关节 磁共振成像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深度图像的纹理合成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宗华 彭翔 胡小唐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33-737,共5页
建立在“主次缝合线”(MSL和 SSL )合成深度图像技术的基础上 ,研究并提出一种融合与深度图像相对应的纹理映射图像的方法 .方法的基本步骤 :获得两深度图像中与非重叠区域对应的纹理 ;得到两个视图中位于辅助主次缝合线 M'S'L ... 建立在“主次缝合线”(MSL和 SSL )合成深度图像技术的基础上 ,研究并提出一种融合与深度图像相对应的纹理映射图像的方法 .方法的基本步骤 :获得两深度图像中与非重叠区域对应的纹理 ;得到两个视图中位于辅助主次缝合线 M'S'L '和 S'S'L '之间的纹理 ,并把它们融合 ;最后把非重叠区域和融合后的纹理写入到合成纹理图像中 .利用从三维光学数字化系统得到的实际物体的深度和纹理图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理图像 纹理融合 深度图像 图像合成 曲面重构 纹理映射 3DODS
下载PDF
腰椎融合术后早期腰部屈曲训练对腰椎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鸢 侯树勋 +21 位作者 吴新宝 周谋望 秦江 石秀秀 唐金树 李利 朱加亮 吕艳伟 李涛 李淳德 王宁华 谢欲晓 林朋 李中实 海涌 赵会 薛庆云 顾新 马华松 陆明 马远征 李大伟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研究腰椎融合术后早期腰部屈曲训练对于腰椎活动度和内固定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66例于我院接受腰椎间盘切除、单节段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患者,所有患者术后无神经根损伤、感染、切口延迟... 目的研究腰椎融合术后早期腰部屈曲训练对于腰椎活动度和内固定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66例于我院接受腰椎间盘切除、单节段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患者,所有患者术后无神经根损伤、感染、切口延迟愈合等并发症。使用计算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22~58岁,平均(41.21±9.95)岁;对照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29~57岁,平均(42.91±8.17)岁。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术后康复锻炼,此外,试验组于腰椎融合术后第4周开始进行循序渐进的腰部屈曲训练。分别于术后第12、24、52周摄腰椎正侧位以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评价内固定是否牢固,并测量患者腰椎屈曲活动度。术后18个月行腰椎手术节段CT检查,评价椎体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12周,试验组腰椎最大屈曲角度(20.91±2.58)°显著大于对照组(17.33±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周,试验组腰椎最大屈曲角度(24.73±3.23)°显著大于对照组(19.09±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52周,试验组腰椎最大屈曲角度(29.85±3.03)°显著大于对照组(20.67±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8个月,CT显示两组融合率均为100%。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现象。结论对于单节段腰椎融合术后患者,术后早期腰部屈曲训练有助于促进腰椎活动度恢复,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活动范围 关节
原文传递
Ⅰ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非融合治疗青少年GrauerⅡB型齿突骨折 被引量:5
14
作者 许楠健 陈云琳 +2 位作者 王小舟 蒋伟宇 马维虎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54-259,共6页
目的:探讨Ⅰ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非融合治疗青少年GrauerⅡB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至2015年4月,采用Ⅰ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非融合治疗19例不适合行前路齿突螺钉固定的GrauerⅡB型齿突骨折青少年患... 目的:探讨Ⅰ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非融合治疗青少年GrauerⅡB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至2015年4月,采用Ⅰ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非融合治疗19例不适合行前路齿突螺钉固定的GrauerⅡB型齿突骨折青少年患者,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14~32(24.6±5.0)岁。术后复查CT显示骨折骨性愈合后取出内固定。在末次随访时(内固定拆除至少1年以上)采用动力位CT评估寰枢椎旋转活动度的保留情况。记录第1次手术前、第2次手术(拆除内固定)前、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对第2次手术(拆除内固定)前、末次随访时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2例患者出现枕颈部麻木、疼痛等枕大神经刺激症状,给予脱水、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1~2个月后症状缓解。所有患者获第2次手术(拆除内固定)术后1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18~25(21.47±2.41)个月。术后骨折骨性融合的时间为6~10(8.21±1.27)个月。骨折骨性愈合即行Ⅱ期手术拆除内固定,期间无内固定失败。术后患者颈痛症状明显改善,VAS评分由术前的6.74±0.65下降到第2次手术(拆除内固定)术后末次随访时的0.4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DI值由第2次手术(拆除内固定)前的(10.58±2.04)%下降到第2次手术(拆除内固定)术后末次随访时的(3.79±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次手术(拆除内固定)术后末次随访时,动力位CT显示寰枢椎单侧旋转活动度达到向左(15.73±5.57)°,向右(15.55±5.78)°,寰枢椎总体旋转活动度为(31.28±10.71)°。结论 :Ⅰ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非融合治疗不适合行前路齿突螺钉固定的青少年GrauerⅡB型齿突骨折,可以避免寰枢关节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寰枢椎的旋转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突骨折 内固定术 寰枢椎融合 旋转 活动范围 青少年
下载PDF
Effect of total lumbar disc replacement on the treatment of discogenic low lumbar pain: preliminary outcomes 被引量:3
15
作者 LI Zhi-yu HAN Xiao MA Sai TIAN We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8期1504-1508,共5页
Background Lumbar pedicle screw fixation and fusion are major procedures for treating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DLBP). However, due to its advantages of preserving the segmental motion and biomechanical simulation, ... Background Lumbar pedicle screw fixation and fusion are major procedures for treating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DLBP). However, due to its advantages of preserving the segmental motion and biomechanical simulation, artificial total lumbar disc replacement (TDR) is increasingly popular. Methods From 2007 to 2010, 68 DLBP patients were enrolled. TDR were performed on 34 patients and the other 34 controls underwent the traditional fixation procedur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s were followed including the changes in range of motion (ROM) and interpedicle height (IPH) at the posterior intervertebral body of operated level, in 6 and 12 months, and 3 years, postoperatively. Results Qualitative results showed satisfying improvement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6 and 12 months, respectively, and the inter-group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P 〉0.05). The results of ROM and IPH have show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DR and spinal fusion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With similar clinical improvements as the traditional spinal fusion method, TDR offered significantly better ROM and intervertebral foramen hei.q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tal lumbar disc replacement discogenic low lumbar pain range of motion spinal fusion
原文传递
近视患者LASIK术后视疲劳与融合范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娟 杜玲芳 邝国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283-284,共2页
目的:研究近视患者LASIK术后视疲劳的发生与融合范围的关系,为以后视疲劳的诊断提供又一证据,期待为视疲劳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对60例120眼近视患者(-1.50~-8.00D)施行LASIK手术,于术前,术后1wk,1mo分别行小瞳及散瞳(美多丽)后... 目的:研究近视患者LASIK术后视疲劳的发生与融合范围的关系,为以后视疲劳的诊断提供又一证据,期待为视疲劳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对60例120眼近视患者(-1.50~-8.00D)施行LASIK手术,于术前,术后1wk,1mo分别行小瞳及散瞳(美多丽)后电脑验光,检影检查及同视机法测定融合范围,AC/A,及进行视疲劳的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有54例患者术后出现视疲劳症状,LASIK术后散瞳检查与小瞳下等效球镜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度数均降低,术后1wk,1mo散瞳验光等效球镜度的差值均明显大于术前差值(P<0.05)。术后1wk,1mo较术前的融合范围的改变有显著的意义(P<0.05),均比术前减小。术后1wkAC/A值的改变有显著的意义(P<0.05)较术前增大,术后1moAC/A值的改变有显著的意义(P<0.05)较术前减小。结论:近视眼LASIK术后眼的调节增加,集合功能减小。集合和调节功能的失衡是LASIK术后患者出现视疲劳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提醒我们在设计手术的时候要考虑到患者的调节和集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视疲劳 融合范围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下近视合并外隐斜患儿网络训练的疗效观察
17
作者 谭大鹏 张敏芝 +2 位作者 陈桂花 郑蕾 杨媛媛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7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下近视合并外隐斜患儿网络训练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9例近视合并外隐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裸眼视力、瞳距、眼压、视功能检查等,符合条件后入组...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下近视合并外隐斜患儿网络训练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9例近视合并外隐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裸眼视力、瞳距、眼压、视功能检查等,符合条件后入组共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检查,对照组使用单光框架眼镜矫正近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网络训练。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3、6、9、12个月等效屈光度涨幅、眼轴涨幅、、融合范围涨幅及观察组3、6、9、12个月远近立体视正常情况。结果两组等效屈光度涨幅、眼轴涨幅组间、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眼轴涨幅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等效屈光度涨幅交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治疗6、9、12个月,两组等效屈光度涨幅均小于前一时间点,眼轴涨幅均大于前一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3个月,两组眼轴涨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等效屈光度涨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9、12个月后,两组等效屈光度涨幅、眼轴涨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3个月,观察组远近立体视正常率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6、9个月,观察组远近立体视正常率均高于训练前和训练3个月,训练12个月,观察组远近立体视正常率高于训练前和训练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融合范围涨幅组间、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融合范围涨幅交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治疗3个月,观察组融合范围涨幅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融合范围涨幅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9、12个月,两组融合范围涨幅均高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差异有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外隐斜 网络训练 眼轴 等效屈光度 融合范围 立体视
下载PDF
侧前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模型的建立及过伸活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礼庆 王海义 +1 位作者 王欢 安春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6-107,109,共3页
目的 :建立经侧前方入路椎体间融合的兔模型 ,并观察过伸活动对椎体间融合的影响。方法 :选用 5 6只兔分成无活动组、全程活动组及阶段活动组 ,经侧前方入路行椎体间融合术 ,移植物为自体髂骨。分别于术后 2、4和 8周处死动物 ,通过生... 目的 :建立经侧前方入路椎体间融合的兔模型 ,并观察过伸活动对椎体间融合的影响。方法 :选用 5 6只兔分成无活动组、全程活动组及阶段活动组 ,经侧前方入路行椎体间融合术 ,移植物为自体髂骨。分别于术后 2、4和 8周处死动物 ,通过生物力学、组织学及 X线观察融合情况 ,比较过伸活动对融合的影响。结果 :无活动组中 4周和 8周组断裂负荷均显著高于 2周组 (P <0 .0 1) ;4周组与 8周组断裂负荷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全程活动组各阶段与无活动组有显著性差别 (P <0 .0 1)。全程活动 8周组和阶段活动 2周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兔椎体间融合在 4周时已基本完成。过伸活动阻碍椎体间融合的完成 ,且以术后 2周阻碍作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动物模型 骨移植 实验研究
下载PDF
HIGH RESOLUTION RANGE PROFILE FORMATION BASED ON LFM SIGNAL FUSION OF MULTIPLE RADARS 被引量:2
19
作者 Wang Cheng Hu Weidong Du Xiaoyong Yu Wenxian 《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 2007年第1期75-82,共8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ethod of High Resolution Range (HRR) profile formation based on 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 (LFM) signal fusion of multiple radars with multiple frequency bands. The principle of the multipl...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ethod of High Resolution Range (HRR) profile formation based on 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 (LFM) signal fusion of multiple radars with multiple frequency bands. The principle of the multiple radars signal fusion improving the range resolution is analyzed. With the analysis of return signals received by two radars,it is derived that the phas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choes varies almost linearly with respect to the frequency if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radars is neg-ligible compared with the radar observation distance. To compensate the phase difference,an en-tropy-minimization principle based compensa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During the fusion process,the B-splines interpolation method is applied to resample the signals for Fourier transform imaging.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s results show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signal bandwidth and provide a high resolution range profi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 (LFM)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SAR) Signal fusion High Resolution range (HRR) profile
下载PDF
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落点定位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贾维敏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4-487,共4页
为了提高靶场末区落点定位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多传感器测量数据融合的定位方法。在分析了各传感器测量原理的基础上,以光电经纬仪和视听测量组成融合系统,给出这两类传感器数据融合定位的计算方法,并利用实测数据进行了计算,... 为了提高靶场末区落点定位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多传感器测量数据融合的定位方法。在分析了各传感器测量原理的基础上,以光电经纬仪和视听测量组成融合系统,给出这两类传感器数据融合定位的计算方法,并利用实测数据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点定位 数据融合 多传感器 靶场测量 多传感器 弹药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