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渭北旱地小麦留茬深松膜侧沟播耕作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付增光 杜世平 廖允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17,共5页
试验结果表明,留茬、深松、膜侧沟播是融“深松储水效应”、“残茬覆盖保水增肥效应”和“起垄覆膜沟播聚水、保水、增温、透光效应”于一体的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具有极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夏闲期留茬覆... 试验结果表明,留茬、深松、膜侧沟播是融“深松储水效应”、“残茬覆盖保水增肥效应”和“起垄覆膜沟播聚水、保水、增温、透光效应”于一体的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具有极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夏闲期留茬覆盖、深松耕可把占小麦全生产年度50%的夏闲期降水最大限度地蓄积并保存于土壤之中,较传统翻耕法多蓄水76.2mm,蓄水率达50%以上;在夏闲期多蓄水的基础上,种麦时再应用起垄覆膜沟播技术,既可以把夏闲期蓄积到土壤中的水分最大限度地保住,又可把小麦生育期的降水量最大限度地蓄住,加之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从而使旱地小麦的水、热条件明显改善,达到既增产增收,又保水保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高原 旱地 小麦 留茬深松 膜侧沟播 耕作技术体系
下载PDF
覆膜时期对油菜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丹 田效琴 +4 位作者 李卓 庄文化 刘永红 敬树忠 李浩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9-157,共9页
膜侧沟播种植技术是一项有效的旱作增产技术,可显著改善土壤水温生态条件。以油菜品种"川油36号"为研究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时期(播种期、苗期、抽薹期、初花期、花末期)覆膜对膜侧沟播栽培油菜农艺性状、产量... 膜侧沟播种植技术是一项有效的旱作增产技术,可显著改善土壤水温生态条件。以油菜品种"川油36号"为研究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时期(播种期、苗期、抽薹期、初花期、花末期)覆膜对膜侧沟播栽培油菜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侧沟播栽培可以有效提高油菜叶绿素和干物质积累量,改善油菜群体茎枝配置,但随覆膜时间的减少,油菜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度和千粒重升高,株高、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单株产量降低。与不覆膜相比,覆膜栽培油菜增产4.40%~26.18%,油菜籽粒中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增加0.18%~2.48%,芥酸和硫甙含量降低0.21%~12.65%。膜侧沟播栽培不仅能提高油菜产量,改善油菜籽粒品质,而且在生育前期覆膜更有利于形成高产、高品质的油菜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膜侧沟播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保苗密度对膜侧沟播春油菜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平生 赵克旺 +4 位作者 韩宏 郭永录 杨霞 何文旭 雷军 《甘肃农业科技》 2013年第9期3-5,共3页
在临夏高寒阴湿区膜侧沟播种植条件下,研究了保苗密度对春油菜产量及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夏高寒阴湿区膜侧沟播春油菜适宜的保苗范围为25.57)~30.0万株/hm2,最佳密度25.5万株/hm2,其产量为3939.0kg/hm2,较低保苗密度... 在临夏高寒阴湿区膜侧沟播种植条件下,研究了保苗密度对春油菜产量及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夏高寒阴湿区膜侧沟播春油菜适宜的保苗范围为25.57)~30.0万株/hm2,最佳密度25.5万株/hm2,其产量为3939.0kg/hm2,较低保苗密度(21.0万株/hm2)、高保苗密度(39.0万株/hm2)分别增产13.29%和17.81%,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且能有效地降低株高和分枝高度,促进油菜壮苗,延缓油菜茵核病的发病时间和降低发病率,提高抗倒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油菜 膜侧沟播 保苗密度 产量 产量构成因子 抗逆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