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干细胞抗体靶向治疗的实验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力超 赵璇 +3 位作者 孙立新 遇珑 杨治华 冉宇靓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9-614,共6页
目的研究抗人肝癌干细胞鼠单抗15B7的生物学特征、体内外功能,探讨靶向肝癌干细胞是否能够有效抑制肝癌移植瘤复发、自发性肺转移以及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方法采用双色免疫荧光、双色流式细胞技术、皮下成瘤实验,检测、鉴定15B7单克... 目的研究抗人肝癌干细胞鼠单抗15B7的生物学特征、体内外功能,探讨靶向肝癌干细胞是否能够有效抑制肝癌移植瘤复发、自发性肺转移以及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方法采用双色免疫荧光、双色流式细胞技术、皮下成瘤实验,检测、鉴定15B7单克隆抗体能够识别肝癌干细胞(hepatocellularcarcinomacancer stemcells,HCC-CSC)。从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中以流式细胞仪分选具有CD133+或ESA+表型的细胞。在此基础上采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侵袭实验、迁移实验等检测分析15B7单抗对CD133+表型的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作用以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裸鼠体内治疗实验研究15B7单抗对BEL7402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以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该功能性单抗的抗原。结果双色免疫荧光和双色流式检测显示15B7单抗能与HCC-CSC的标志物ESA、CD133共染;流式分选15B7+或ESA+或CD133+的细胞在体外无血清培养条件下有良好的成球生长能力;流式分选的15B7+细胞裸鼠皮下接种1×104个/只,2月可形成肿瘤,以上实验证明15B7单抗是抗肝癌干细胞的单抗。体外功能实验结果显示15B7单抗能够抑制CD133+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抑制率分别达13.8%、15.7%和30.9%,同时还能诱导CD133+细胞发生G1期阻滞。体内治疗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5B7单抗能明显抑制裸鼠肝癌移植瘤生长,抑制率可达60.5%。Western blot显示15B7单抗识别HCC-CSC表达的抗原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50kD。结论 15B7单抗能明显抑制裸鼠体内人肝移植瘤的生长,为肝癌干细胞的靶向治疗提供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候选抗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干细胞 功能性单克隆抗体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肺癌抑制性抗体及其抗原的鉴定 被引量:6
2
作者 冉宇靓 胡海 +3 位作者 陈立钊 遇珑 孙立新 杨治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鉴定抑制肺癌细胞生长的功能性单克隆抗体1E2及其抗原,为治疗肺癌提供有潜力的靶向抗体治疗剂和分子靶位。方法:采用活细胞荧光、MTT细胞增殖实验、ELISA、动物体内治疗实验等方法检测鼠单克隆抗体1E2对人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单... 目的:鉴定抑制肺癌细胞生长的功能性单克隆抗体1E2及其抗原,为治疗肺癌提供有潜力的靶向抗体治疗剂和分子靶位。方法:采用活细胞荧光、MTT细胞增殖实验、ELISA、动物体内治疗实验等方法检测鼠单克隆抗体1E2对人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单抗与癌细胞的结合部位、单抗的亚类和单抗对肺癌移植瘤的抑制,以Western blotting和MALDI TOF质谱方法鉴定该功能性单抗的抗原。结果:单抗1E2能够与肺癌细胞GLC82和NCI-H520的细胞膜结合,在体外能够明显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动物实验表明单抗1E2能够抑制肺癌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率达49%。Western blotting显示其抗原相对分子质量约110000,质谱鉴定该抗原为氨甲酰磷酸合成酶(carbamoyl-phosphate synthetase1,CPS1)。结论:单抗1E2能够在体内外抑制肺癌的生长,具有成为肺癌靶向治疗剂的潜力。该抗体识别的抗原CPS1可表达于肺癌细胞的细胞膜,可能是一个肺癌靶向治疗的新靶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功能性单克隆抗体 抗原 靶位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功能差异细胞模型筛选抗肺癌功能性单克隆抗体及其抗原 被引量:6
3
作者 卢燕来 冉宇靓 +4 位作者 遇珑 赵西路 刘军 胡海 杨治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01-507,共7页
目的:筛选获取抗肺癌细胞膜的功能性单克隆抗体及其靶抗原,为肺癌靶向治疗提供候选治疗剂及靶标。方法:将新鲜人肺癌组织细胞免疫BALB/c小鼠,采用脾细胞融合法制备大容量单克隆抗体库。建立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等定向功能差异细胞... 目的:筛选获取抗肺癌细胞膜的功能性单克隆抗体及其靶抗原,为肺癌靶向治疗提供候选治疗剂及靶标。方法:将新鲜人肺癌组织细胞免疫BALB/c小鼠,采用脾细胞融合法制备大容量单克隆抗体库。建立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等定向功能差异细胞模型,采用活细胞免疫荧光与功能差异模型筛选其抗原在定向功能(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差异模型细胞膜上差异表达的单抗,再经体外相应功能实验筛选具有抑制作用的功能性单抗,Western blotting鉴定这些单抗的抗原,裸鼠体内抑瘤实验鉴定部分单抗对肺癌的抑制作用。结果:细胞融合后共获得2 893株杂交瘤克隆,其中与肺癌细胞膜结合反应的309株。分别建立了3种体外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差异模型用于筛选,筛选获得20株单抗能显著抑制肺癌细胞增殖、10株单抗能显著抑制肺癌细胞侵袭、5株单抗能显著抑制肺癌细胞迁移(P<0.05或P<0.01)。Western blotting鉴定了其中6株的抗原。选取其中2株单抗均能在裸鼠体内显著抑制肺癌移植瘤的生长(P<0.05或P<0.01)。结论:采用大容量功能性单抗库技术结合功能差异细胞模型可批量筛选获得具有体内外抑制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功能性单抗,为筛选肺癌靶向治疗剂及靶标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功能性单克隆抗体 抗原 功能差异细胞模型 靶向治疗
下载PDF
抑制食管癌与肺血管内皮黏附的功能性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4
4
作者 遇珑 潘健 +4 位作者 周转 冉宇靓 胡海 娄晋宁 杨治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32-337,共6页
目的制备抑制食管癌细胞与肺血管内皮黏附的功能性单克隆抗体,为研究食管癌转移的靶向治疗剂打下基础。方法以人食管癌新鲜组织分离的肿瘤细胞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后,采用活细胞荧光、ELISA、免疫组化、肿... 目的制备抑制食管癌细胞与肺血管内皮黏附的功能性单克隆抗体,为研究食管癌转移的靶向治疗剂打下基础。方法以人食管癌新鲜组织分离的肿瘤细胞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后,采用活细胞荧光、ELISA、免疫组化、肿瘤细胞-内皮细胞黏附实验、Weasternbloting等方法筛选并鉴定抑制肿瘤细胞黏附的功能性单克隆抗体。结果共融合获得了1134株杂交瘤克隆,在能与食管癌细胞膜反应的486株克隆中,有294株与正常食管上皮不反应或低反应;筛选到15株单抗显著地抑制食管癌细胞与人正常肺血管内皮黏附,其中2株单抗识别的黏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000和60000。结论成功获得了多株具有抑制食管癌细胞与肺血管内皮黏附的功能性抗体,其中2株单抗具有治疗食管癌转移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肺血管内皮细胞 黏附 功能性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靶向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人肝癌移植瘤生长的功能性抗体的研制 被引量:4
5
作者 胡海 冉宇靓 +3 位作者 遇珑 周转 娄晋宁 杨治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3-457,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形成,阻断其血管形成可有效治疗肿瘤。本研究旨在研制抗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性单克隆抗体,确定其抑制人肝癌移植瘤生长的作用。方法:用从新鲜人肝癌组织中分离、鉴定、培养的人肝癌血管内皮细...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形成,阻断其血管形成可有效治疗肿瘤。本研究旨在研制抗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性单克隆抗体,确定其抑制人肝癌移植瘤生长的作用。方法:用从新鲜人肝癌组织中分离、鉴定、培养的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免疫10只BALB/c小鼠。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后采用甲基纤维素选择培养。使用活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增殖、内皮成管实验及“人源化血管”动物模型体内抑瘤实验筛选和鉴定有治疗潜力的功能性抗体。结果:细胞融合产生1442个单个集落的杂交瘤株,获得119株阳性克隆,其中53株是具有抑制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成管的功能性抗体,2株被证实能抑制人肝癌移植瘤在BALB/c裸鼠体内的生长,抑瘤率为66.7%~76.5%。结论:建立了高通量制备、筛选、鉴定内皮细胞功能性单抗技术,获得了2株具有靶向血管内皮细胞抑制人肝癌移植瘤生长的功能性单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内皮细胞 功能性抗体 抗血管治疗
下载PDF
抗肺癌单克隆抗体15A1的靶抗原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转位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孙立新 冉宇靓 +5 位作者 杨薇薇 孙力超 张晓艳 容雁 刘军 杨治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3-138,共6页
目的:分析抗肺癌单克隆抗体15A1的靶抗原在肺癌细胞的表达、亚细胞定位和转位的特征,研究15A1的体内外抑瘤功能,为肺癌靶向治疗提供候选抗体药物及靶标。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及细胞流式术检测单克隆抗体15A1靶抗原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定... 目的:分析抗肺癌单克隆抗体15A1的靶抗原在肺癌细胞的表达、亚细胞定位和转位的特征,研究15A1的体内外抑瘤功能,为肺癌靶向治疗提供候选抗体药物及靶标。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及细胞流式术检测单克隆抗体15A1靶抗原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免疫组化分析其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CCK-8法和裸鼠移植瘤体内抗体抑瘤实验评估该单克隆抗体对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单克隆抗体15A1识别的抗原在人肺腺癌细胞(A549、ANIP-973、GLC-82、Calu-3、H157、H1299)、人肺鳞癌细胞(GLC-P、H520)、人小细胞肺癌细胞(H446、H209)、人大细胞肺癌细胞(PG、H460)共12种细胞的胞内及胞膜上均有表达,肺腺癌细胞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肺癌细胞;该抗原在75%的人肺癌组织中非常特异地上调表达。该抗原在肺腺癌细胞中相当一部分从胞核转位至胞质,在肺鳞癌细胞中仅有小部分从细胞核转位至细胞质;转位抗原的一部分表达于膜表面,并同样是肺腺癌细胞的表达强度强于肺鳞癌细胞。该单克隆抗体体内外显著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抑瘤率在25%~80%。结论:单克隆抗体15A1在体内外能显著抑制肺癌的生长,其靶抗原在人肺癌组织和细胞中特异上调表达,并能以特定转位模式表达于肺癌细胞膜上,可能是一个肺癌靶向治疗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功能性单克隆抗体 靶抗原 靶向治疗 转位 靶标
下载PDF
功能性单克隆抗体40E11靶向治疗肺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晓艳 孙立新 +3 位作者 容雁 冉宇靓 杨治华 孙力超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01-405,439,共6页
目的:检测分析抗肺癌单克隆抗体40E11识别的靶抗原在肺癌细胞系及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单克隆抗体40E11体内外抑瘤功能,并初步鉴定其识别的抗原蛋白,为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候选抗体药物及靶标。方法: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单克隆抗体40E1... 目的:检测分析抗肺癌单克隆抗体40E11识别的靶抗原在肺癌细胞系及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单克隆抗体40E11体内外抑瘤功能,并初步鉴定其识别的抗原蛋白,为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候选抗体药物及靶标。方法: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单克隆抗体40E11所识别的靶抗原在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定位,免疫组化检测其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CCK-8法检测分析40E11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裸鼠体内治疗实验研究40E11对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ing鉴定该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的分子量。结果:单克隆抗体40E11识别的抗原在人肺腺癌细胞(A549、GLC-82、ANIP-973)、人肺鳞癌细胞(GLC-P)的胞内及胞膜均有表达;该抗原在84.6%的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显著上调;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40E11明显抑制肺癌细胞体外生长;抗体治疗实验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40E11明显抑制体内肺癌细胞生长,其抑制率达64.4%,P<0.05;蛋白质印迹法显示40E11识别的抗原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00×103。结论:抗肺癌单克隆抗体40E11在体内外能显著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为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候选抗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功能性单克隆抗体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Molecular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in support of biologics development 被引量:2
8
作者 Xin Wang Zhiqiang An +2 位作者 Wenxin Luo Ningshao Xia Qinjian Zhao 《Protein & Cell》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74-85,共12页
Monoclonal antibody (mAb)-based therapeutics are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r pre- vention of many important diseases such as cancers, autoimmune disorders,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Mul... Monoclonal antibody (mAb)-based therapeutics are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r pre- vention of many important diseases such as cancers, autoimmune disorders,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Multi- domain mAbs are far more complex than small molecule drugs with intrinsic heterogeneities. The 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 of a given mAb, including structure, post-trans- lational modifications, and functions at biomolecular and cellular levels, need to be defined and profiled in details during the developmental phases of a biologics. These 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 outlined in this review, serve an important database for defining the drug properties during commercial production phase as well as post licensure life cycle managemenL Specially,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za- tion, functional assessment, and effector function analysis of mAbs, are reviewed with respect to the critical parame- ters and the methods used for obtaining them. The three groups of analytical methods are three essential and inte. gral facets making up the whole analytical package for a mAIPbased drug. Such a package is critically important for the licensure and the post-licensurs life cycle management of a therapeutic or prophylactic biologics. In additi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n the evaluation of biosimilar mAbs were discussed briefly based on the recommendations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oclonal antibody molecularchar acterization ligand binding assay cell based assay heterogeneity functional assessment
原文传递
一株特异识别肺癌组织的单抗抑制肺腺癌的生长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翠红 孙立超 +3 位作者 孙立新 杨治华 冉宇靓 吴翠娇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976-978,1070,共4页
目的:已采用功能性抗体库技术筛选出抗肺癌的单抗13C9,进一步确定其识别的抗原在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体内抑制肺癌生长的能力,以期为肺癌靶向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分子靶位和治疗剂。方法:常规方法鉴定13C9单抗的一般特性,用细胞免疫... 目的:已采用功能性抗体库技术筛选出抗肺癌的单抗13C9,进一步确定其识别的抗原在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体内抑制肺癌生长的能力,以期为肺癌靶向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分子靶位和治疗剂。方法:常规方法鉴定13C9单抗的一般特性,用细胞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抗原蛋白在肺癌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体内移植瘤治疗实验评价13C9单抗对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鉴定13C9单抗识别的抗原。结果:13C9单抗与肺癌细胞GLC-82和A549的细胞膜结合,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其识别的抗原在人肺癌组织中高表达(79.8%),而在癌旁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9.6%,P<0.05)。该抗体亚型为IgM、κ型,13C9单抗治疗能够抑制人肺腺癌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率达63.29%(P<0.05)。Western blotting显示13C9单抗识别的抗原相对分子质量约220 KD。结论:单抗13C9能显著抑制体内肺癌生长,具有成为肺癌靶向治疗剂的应用潜力,其识别的特异表达在肺癌细胞膜上的220 KD的膜蛋白,可能是肺癌潜在的治疗靶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功能性单克隆抗体 靶向治疗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单克隆抗体12H6的靶抗原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10
作者 徐洁 孙立新 +3 位作者 遇珑 冉宇靓 孙力超 杨治华 《中国肿瘤》 CAS 2013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分析抗肺癌单抗12H6的靶抗原在肺癌细胞系和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单抗12H6体内外生物学功能。[方法]细胞免疫荧光、流式细胞荧光法检测单抗12H6靶抗原在3种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定位,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在人肺癌组织中表达及特异... [目的]分析抗肺癌单抗12H6的靶抗原在肺癌细胞系和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单抗12H6体内外生物学功能。[方法]细胞免疫荧光、流式细胞荧光法检测单抗12H6靶抗原在3种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定位,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在人肺癌组织中表达及特异性;Transwell法和CCK-8法分别检测12H6体外对肺癌细胞系侵袭和增殖功能的影响。共接种模型裸鼠体内治疗实验研究12H6对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单抗12H6的靶抗原在人肺腺癌细胞(A549、GLC-82)、人肺鳞癌细胞(GLC-P)的胞内及胞膜均有表达,在3种细胞系胞膜的表达比例分别为31.2%、15.4%和16.7%。单抗12H6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比例为80.6%,较配对癌旁组织显著上调。单抗12H6在体外能明显抑制肺癌细胞侵袭和增殖;体内能明显抑制移植瘤生长,抑制率为40%。[结论]单抗12H6具有优良的体内外抑瘤功能,可能为肺癌靶向治疗提供潜在的靶向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功能性单克隆抗体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抑制结肠癌细胞与肝窦内皮细胞黏附的功能性抗体的初步研究
11
作者 孙力超 冉宇靓 +4 位作者 遇珑 胡海 钟星 孙立新 杨治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21-325,共5页
目的:研制抑制结肠癌细胞与肝窦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功能性单抗,鉴定该单抗识别的抗原分子。方法:以人肝窦内皮细胞(human 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HLSEC)免疫BALB/c小鼠,将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采用甲基纤维素选... 目的:研制抑制结肠癌细胞与肝窦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功能性单抗,鉴定该单抗识别的抗原分子。方法:以人肝窦内皮细胞(human 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HLSEC)免疫BALB/c小鼠,将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采用甲基纤维素选择培养液培养,制备抗HLSEC的单克隆抗体库。采用免疫荧光染色、黏附实验等方法筛选、鉴定能抑制结肠癌Ls174T细胞与肝窦内皮细胞黏附的功能性单克隆抗体。提取肝窦内皮细胞膜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鉴定单抗识别的功能性抗原蛋白。结果:HLSEC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后产生1440个杂交瘤株,获得119株产生抗HLSEC抗体的阳性克隆,其中20株能显著抑制具有肝转移能力的结肠癌Ls174T细胞与HLSEC的黏附;其中15株为IgM型,3株为IgG型,2株测不到重链;其中1株抗黏附能力最强的单抗(黏附抑制率为51%)命名为12B6,该单抗在5~200μg/ml范围内显著阻断HLSEC与Ls174T的黏附,且呈剂量依赖性;单抗12B6所识别的HLSEC抗原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000。结论:建立了抗HLSEC单克隆抗体库,获得了20株具有抑制结肠癌细胞与肝窦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功能性抗体,初步鉴定了一种可能参与结肠癌肝转移的黏附分子,为结肠癌的组织器官特异转移机制及靶向治疗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肝窦内皮细胞 黏附 功能性单克隆抗体 抗原
下载PDF
鱼类胸腺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谢海侠 聂品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0-96,共7页
Fish thymus is phylogenetically the first welldeveloped lymphoepithelial structure for most fish species. It supplies microenvironment for T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is directly involved in defense mechanism. The... Fish thymus is phylogenetically the first welldeveloped lymphoepithelial structure for most fish species. It supplies microenvironment for T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is directly involved in defense mechanism.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fish thymus research was review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structure and possible functions; 2) origin, histogenesis and degeneration; 3) ontogeny and function of Tlymphocyte obtained with monoclonal antibo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胸腺 结构 功能 起源 组织发生 退化 T细胞单抗
下载PDF
树鼩CD3ε全长编码序列的克隆及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乙江 高跃东 +7 位作者 郭彦 陆彩霞 黄京飞 夏雪山 代解杰 范泉水 李作生 张华堂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3-489,共7页
树鼩可作为人类疾病的良好模型,但缺乏对其免疫功能研究的基本标志和单克隆抗体。该研究应用RT-PCR技术,分别从3只树鼩的肝脏、脾脏和血液中克隆了CD3ε全长编码序列并用Discovery Studio等软件对其分子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树鼩CD... 树鼩可作为人类疾病的良好模型,但缺乏对其免疫功能研究的基本标志和单克隆抗体。该研究应用RT-PCR技术,分别从3只树鼩的肝脏、脾脏和血液中克隆了CD3ε全长编码序列并用Discovery Studio等软件对其分子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树鼩CD3εcDNA的开放阅读框全长582bp,编码193个氨基酸。树鼩与其他哺乳动物的CD3ε蛋白整体结构近似,与人和恒河猴CD3ε的亲缘关系较近,胞内域与跨膜域高度保守,但胞外域出现2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表面电荷亦存在差异。该研究为今后制备树鼩CD3单克隆抗体及功能研究奠定初步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CD3ε CDNA 克隆 结构 功能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识别肺癌上调表达的膜蛋白单抗抑制肺癌生长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薇薇 遇珑 +4 位作者 孙力超 孙立新 李江伟 杨治华 冉宇靓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1586-1589,1592,共5页
目的:分析研究抗肺癌24H7单抗的体内外功能,并初步鉴定其识别的抗原蛋白,为肺癌靶向治疗提供候选抗体药物及靶标。方法:采用活细胞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荧光检测单抗与多种肺癌细胞的反应;应用CCK-8法和裸鼠体内成瘤实验鉴定单抗对肺癌细... 目的:分析研究抗肺癌24H7单抗的体内外功能,并初步鉴定其识别的抗原蛋白,为肺癌靶向治疗提供候选抗体药物及靶标。方法:采用活细胞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荧光检测单抗与多种肺癌细胞的反应;应用CCK-8法和裸鼠体内成瘤实验鉴定单抗对肺癌细胞体外增殖及体内肿瘤生长的影响;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该单抗识别抗原在肿瘤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免疫亲和层析纯化抗原。结果:活细胞免疫荧光及流式荧光结果显示24H7单抗识别抗原在12种不同肺癌细胞系膜上均有阳性表达;体外增殖及动物体内治疗实验显示该单抗在体外能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并在体内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其抑制率达73.74%(P<0.01);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该单抗的靶抗原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正常显著上调;免疫亲和层析显示靶抗原的分子量约为170 KD。结论:抗肺癌单抗24H7能够在体内外抑制肺癌的生长,其靶抗原可表达于肺癌细胞的膜上,且在肺腺癌组织上调表达,可能是一个肺腺癌靶向治疗的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膜蛋白 功能性单克隆抗体 抗原 靶标
原文传递
抗P-选择素功能域单抗对急性肾损伤防治及免疫防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同 王锋 +4 位作者 孙桂芝 张玉梅 张明均 张冬青 陈楠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7期518-523,共6页
目的 探讨抗P-选择素lectin-EGF功能域单抗(PsL-EGFmAb)对大鼠急性肾损伤防治及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和比较经PsL-EGFmAb及其配体拮抗剂N-去硫酸肝素处理前后,大鼠肾组织P-选择素及其mRNA表达... 目的 探讨抗P-选择素lectin-EGF功能域单抗(PsL-EGFmAb)对大鼠急性肾损伤防治及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和比较经PsL-EGFmAb及其配体拮抗剂N-去硫酸肝素处理前后,大鼠肾组织P-选择素及其mRNA表达、组织病理学改变、肾功能变化以及免疫细胞功能状态。结果 肾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肾内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主P-选择素表达增强,出现明显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肾功能损害;同时体内T、B细胞活性受抑,而NK细胞明显激活。经给予PsL-EGFmAb及其配体拮抗剂N-去硫酸肝素处理后,肾组织P-选择素及其mRNA表达受抑,病理学改变及肾功能损害减轻,尤以PsL-EGFmAb治疗效果更为明显;此外大鼠体内三种免疫细胞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调节。结论 抗P-选择素功能域单抗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防治作用,其抗黏附靶向效果强于N-去硫酸肝素,并对大鼠免疫防御功能可能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P-选择素 功能域 单抗 急性肾损伤 防治措施 免疫防御功能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食蟹猴静脉注射抗CD20功能人源化单克隆抗体SM09重复给药毒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晓冰 李正东 +5 位作者 孙立 齐卫红 杨艳伟 王秀文 梁瑞安 李波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6-622,共7页
目的:评价食蟹猴静脉重复给药抗CD20功能人源化单克隆抗体SM09的安全性。方法:将食蟹猴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SM09低、高剂量组(25,50 mg.kg-1),每组6只,静脉注射给药,每周1次,连续8周,恢复期12周,进行各项毒理学指标检测。结果:除个别动... 目的:评价食蟹猴静脉重复给药抗CD20功能人源化单克隆抗体SM09的安全性。方法:将食蟹猴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SM09低、高剂量组(25,50 mg.kg-1),每组6只,静脉注射给药,每周1次,连续8周,恢复期12周,进行各项毒理学指标检测。结果:除个别动物偶见呕吐外,体重、进食量、体温、尿、心电图、骨髓细胞计数等均未显示与供试品相关的改变。SM09给药后能够诱导动物产生快速深度的外周血B细胞清除,至恢复期结束,多数动物外周血中B细胞水平恢复正常。给药4周,动物血液白细胞及淋巴细胞下降,之后逐渐回升。给药结束时动物补体C4水平略有降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除药理学作用相关的改变外,未见其他与供试品相关的改变。结论:食蟹猴连续静脉注射SM09,总体上具有良好的剂量耐受性,除观察到与药理作用相关的效应外,未见其他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D20单克隆抗体 食蟹猴 临床前安全性 毒性
原文传递
应用抗体“框架重塑”技术构建人源化抗体fSM03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瑞安 杨蕾 +4 位作者 陈俊新 陈汉文 李正东 黄佩芬 张荣泰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832-1836,共5页
目的:应用抗体“框架重塑”(framework-reengineering)技术构建人源化抗体fSMO3。方法:互补决定区(CDRs)克隆来源于嵌合抗体SMO3;VL框架FR1,FR2,FR3和FR4分别优选自人源基因JOH,Vd’CL,WES和RZ;VH框架FR1,FR2,FR3和FR4优选自人源基因WAS... 目的:应用抗体“框架重塑”(framework-reengineering)技术构建人源化抗体fSMO3。方法:互补决定区(CDRs)克隆来源于嵌合抗体SMO3;VL框架FR1,FR2,FR3和FR4分别优选自人源基因JOH,Vd’CL,WES和RZ;VH框架FR1,FR2,FR3和FR4优选自人源基因WAS,WAS,GAL和DOB,无须涉及任何鼠源残基的回复突变。分别合成轻链表达载体pEκ及重链表达载体pEγ,转染宿主细胞SP2/0。结果:fSM03保持了原有亲本抗体的功能特性,如CD22特异性和亲和力、细胞内化以及淋巴瘤细胞毒效应等。结论:应用框架重塑技术成功构建了人源化抗体fSMO3,无须引入新的鼠源残基,较CDRs移植更为简便灵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重塑 人源化抗体 嵌合抗体 回复突变 B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LFA-1单抗对大鼠肝移植术后TGF-β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岩 陈晰 +2 位作者 李晓林 赵加斌 李刚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50-952,共3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的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肝脏移植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肝脏移植后的大鼠随机分为第1组(他克莫司组),第2组(LFA-1单抗组)和第3组(他克莫司+LFA-1单抗组)。于术后100d获取移植...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的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肝脏移植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肝脏移植后的大鼠随机分为第1组(他克莫司组),第2组(LFA-1单抗组)和第3组(他克莫司+LFA-1单抗组)。于术后100d获取移植物作病理学检查,对慢性排斥反应进行评分,并检测移植物中TGF-β1的表达。结果第3组的慢性排斥反应明显轻于第1组(P=0.004),而第3组移植物中TGF-β1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第1组(P<0.05)。结论 LFA-1的单克隆抗体可抑制大鼠肝脏移植后TGF-β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单抗 转化生长因子-Β1 他克莫司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雪平 赵丽 +1 位作者 李大元 邢磊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8年第2期55-57,共3页
目的探索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动态变化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检测2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及AMI合并心衰患者(KillipⅢ~Ⅳ级)血浆中TNFα含量,并在免急性心肌梗塞模型中用TNFα单克隆抗体桔... 目的探索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动态变化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检测2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及AMI合并心衰患者(KillipⅢ~Ⅳ级)血浆中TNFα含量,并在免急性心肌梗塞模型中用TNFα单克隆抗体桔抗实验中所产生的TNFα,同时观察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1)AMI发生后血浆中的TNFα含量立即升高,10例(10/22)合并心力衰竭患者TNFα升高较单纯AMI者更显著(P<0.01)。(2)在动物实验中:AMI组的TNFα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心功能各指标(±dp/dt;PRP)在90分钟实验期间,对照组的心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而AMI组心功能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用TNFα的特异性抗体治疗后(ATM组)的心功能各指标较AMI组得到明显改善。结论TNFα在AMI的病理生理中起一定的作用,AMI合并心衰患者血浆中TNFα含量明显增加,TNFα单克隆抗体可明显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功能 肿瘤坏死因子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