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2篇文章
< 1 2 1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状态中的应用 被引量:298
1
作者 李姿慧 吴梦蝶 +2 位作者 李琪 吴焕淦 李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787-790,共4页
焦虑状态是介于焦虑情绪和焦虑症之间的一种状态,目前常应用HAMA、SAS对焦虑状况进行评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常伴随焦虑状态就诊,临床上尚无公认量表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躯体症状与焦虑状态同时进行评估,HAMA、SAS的构成和评分方... 焦虑状态是介于焦虑情绪和焦虑症之间的一种状态,目前常应用HAMA、SAS对焦虑状况进行评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常伴随焦虑状态就诊,临床上尚无公认量表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躯体症状与焦虑状态同时进行评估,HAMA、SAS的构成和评分方式不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伴随焦虑状态的评估有一定的评价指导意义,但缺乏特异性,本文拟对HAMA、SAS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状态的临床应用进行简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焦虑状态 HAMA SAS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动物模型研究 被引量:195
2
作者 郭海军 林洁 +3 位作者 李国成 李亦武 陶秀良 罗树星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41-142,共2页
目的 :探讨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 (FD)的动物模型方法。方法 :适度夹尾刺激大鼠 ,每次 30 m in,每日 4次 ,连续刺激 1周 ,观察其饮水、进食量的变化及胃机械运动的频率和幅度 ,并与正常组作对照。结果 :模型组大鼠出现食少 ,与正常组比较... 目的 :探讨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 (FD)的动物模型方法。方法 :适度夹尾刺激大鼠 ,每次 30 m in,每日 4次 ,连续刺激 1周 ,观察其饮水、进食量的变化及胃机械运动的频率和幅度 ,并与正常组作对照。结果 :模型组大鼠出现食少 ,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同时胃收缩频率、幅度均下降 (P <0 .0 5 )。结论 :适度夹尾刺激制造的 FD模型 ,符合 FD动物模型的生物学特征 ,可用于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刺激 动物模型 病理
原文传递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 被引量:211
3
作者 吴柏瑶 张法灿 梁列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85-90,共6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高,发病情况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就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流行情况、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生活质量 患病率
下载PDF
中国大城市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焦虑现况研究 被引量:129
4
作者 付朝伟 徐飚 +2 位作者 陈维清 栾荣生 詹思延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目的了解中国大城市消化内科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患病率及既往诊治情况。方法采用现况研究方法,于2004年6月1日到9月1日在北京、广州和成都6 家综合性医院的消化内科连续收集肠易激综合征303例和功能性消化... 目的了解中国大城市消化内科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患病率及既往诊治情况。方法采用现况研究方法,于2004年6月1日到9月1日在北京、广州和成都6 家综合性医院的消化内科连续收集肠易激综合征303例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05例。由经培训的调查员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面对面调查,同时使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Hamilton焦虑量表和 Hamilton抑郁量表进行心理测评。结果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抑郁、焦虑症状患病率分别为24.8%和23.6%。在具有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中,两类患者抑郁和(或)焦虑障碍的患病率分别为69.6%和68.7%;在具有抑郁、焦虑症状的非首诊患者中,两类患者既往抑郁障碍诊断史和抗抑郁治疗的比例均低于12%,而既往焦虑障碍诊断史和抗焦虑治疗的比例则更低于8%。肠易激综合征女性患者的抑郁症状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17.0%比8.7%;X2=4.432,P=0.035),其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抑郁合并焦虑障碍以及抑郁、焦虑障碍的患病率均高于男性(52.6%比25.0%,X2=4.612,P=0.032; 79.5%比53.8%,X2=4.815,P=0.028;51.4%比21.7%,X2=5.112,P=0.024;78.6%比55.6%,X2= 4.112,P=0.043)。结论中国大城市综合医院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门诊患者具有较高的抑郁、焦虑症状和抑郁、焦虑障碍患病率,且既往诊治率较低,这一现状值得卫生管理部门和临床医务人员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功能性消化不良 焦虑 抑郁
原文传递
枳实黄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114
5
作者 黄爱华 迟玉广 +1 位作者 曾元儿 卢丽萍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2-615,共4页
目的探讨枳实黄酮类成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多潘立酮组、橙皮苷组、新橙皮苷组、柚皮苷组。测定各组大鼠胃排空速率、小肠推进比,采用酶联免疫... 目的探讨枳实黄酮类成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多潘立酮组、橙皮苷组、新橙皮苷组、柚皮苷组。测定各组大鼠胃排空速率、小肠推进比,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胃动素(MTL)及血管活性肠肽(VIP)。结果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与小肠推进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应用枳实黄酮各组后,大鼠胃排空率与小肠推进比增加,与正常对照组和多潘立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MT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VI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应用橙皮苷后胃动素明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和多潘立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枳实黄酮可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其中橙皮苷对胃动力的作用可能与其增加MTL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 橙皮苷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动素
原文传递
多潘立酮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0
6
作者 上海多潘立酮多中心临床研究协作组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目的 评价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F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2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予以多潘立酮 (丽珠医药集团生产 ) 10mg ,3次 /d ,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 10mg ,3次 /d ,疗程均为 4周。... 目的 评价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F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2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予以多潘立酮 (丽珠医药集团生产 ) 10mg ,3次 /d ,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 10mg ,3次 /d ,疗程均为 4周。治疗前存在胃排空延迟者 ,治疗后用小钡条法复查固体食物胃排空。结果 两组治疗 4周均可明显改善FD患者上腹胀、早饱、腹痛、烧心、食欲不振及嗳气等症状 ,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组治疗前症状总积分为 13.92± 2 .0 3,治疗后为 3.89± 3.72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治疗组上腹胀、早饱、腹痛、烧心、食欲不振及嗳气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 6 3.89% ,6 4 .71% ,5 7.14 % ,6 6 .6 7% ,6 4 .0 0 %及 5 8.6 2 % ;对照组治疗前症状总积分为 13.0 8± 3.92 ,治疗后为 4 .14± 2 .91,较治疗前也明显降低 (P <0 .0 1) ,对上腹胀、早饱、腹痛、烧心、食欲不振及嗳气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 5 0 .0 0 % ,6 5 .71% ,6 5 .2 2 % ,4 1.18% ,87.5 0 %及 4 4 .0 0 %。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总积分及症状有效率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两组均可改善胃排空延迟患者胃排空率 ,有效率均为 73.33%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多潘立酮片 小钡条法 疗效 胃排空
原文传递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脑肠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7
7
作者 毛兰芳 汪龙德 +3 位作者 张宏伟 刘俊宏 杜晓娟 彭志恒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570-576,共7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的胃肠道动力疾病和消化内科多发病,FD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但目前尚未阐明其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FD属于典型的身心疾病,FD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发病机制与脑肠轴的调节...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的胃肠道动力疾病和消化内科多发病,FD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但目前尚未阐明其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FD属于典型的身心疾病,FD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发病机制与脑肠轴的调节障碍有关,其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对异常刺激的处理和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s,BGP)水平的异常.BGP是脑肠轴靶向作用的分子基础,脑肠轴通过脑肠互动作用调控相关BGP水平的变化,从而影响FD的发病.目前发现与FD相关的BGP有15余种,相关BGP多在下丘脑、延髓、脊髓、胃肠黏膜表达,本文从相关BGP的分泌及作用机制来阐明其水平变化与FD发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脑肠轴 脑肠肽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6
8
作者 罗金波 琚坚 《医学综述》 2011年第22期3431-3434,共4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目前多数认为与胃肠运动障碍、内脏敏感性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激素、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但任何一种发病学说都无法概括该病的全部临床表现。目前...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目前多数认为与胃肠运动障碍、内脏敏感性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激素、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但任何一种发病学说都无法概括该病的全部临床表现。目前一致观点认为,此病是多种发病机制共同参与和共同作用的结果,脑-肠轴以及其相关的胃肠激素备受关注。现就近年来有关FD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着重论述胃肠激素在FD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寒、热、虚、实”二次辨证的56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证候分布特点研究 被引量:86
9
作者 张声生 陈贞 +1 位作者 许文君 汪红兵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33-835,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证候分布特点及辨证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56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在传统辨证分类的基础上,以"寒、热、虚、实"为纲对其进行二次辨证,将收集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统...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证候分布特点及辨证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56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在传统辨证分类的基础上,以"寒、热、虚、实"为纲对其进行二次辨证,将收集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基于"寒、热、虚、实"辨证的基础上,功能性消化不良主流证候可分为虚寒证-脾胃虚弱(寒)证、实热证-脾胃湿热证、虚实夹杂证-脾虚气滞证、寒热错杂证。结论:以"寒、热、虚、实"为纲的辨证模式运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简单明了,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二次辨证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88
10
作者 仝甲钊 曲波 +1 位作者 王蓓蓓 白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85-790,共6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且其具有慢性、复发性、难以缓解性,因而不仅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也造成了相当高的医疗费用支出.而FD疾病具体的发病机制一直是困扰众多学者的难题....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且其具有慢性、复发性、难以缓解性,因而不仅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也造成了相当高的医疗费用支出.而FD疾病具体的发病机制一直是困扰众多学者的难题.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胃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社会心理学因素、幽门螺杆菌、遗传、过度的胃酸分泌、环境、饮食及生活方式与FD的发生有关,且脑-肠轴、自主神经系统和胃肠激素在其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对近年来有关FD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对其中可能存在的潜在联系做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2118例临床治疗特点分析 被引量:62
11
作者 陈寿菲 黄可成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2000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最佳中医治疗方药。方法 :对有关报道 2 11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治疗特点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按中医辨证分型 ,功能性消化不良以气滞型为最 (38% ) ,虚寒型次之 (36 % )。胃镜及病理检查 ,85 .9...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最佳中医治疗方药。方法 :对有关报道 2 11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治疗特点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按中医辨证分型 ,功能性消化不良以气滞型为最 (38% ) ,虚寒型次之 (36 % )。胃镜及病理检查 ,85 .9%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显效方药治疗气滞型方以四逆散为主加味 ,虚寒型方以六君子汤为主。结论 :应用疏肝健脾方剂的药理学基础 ,用四逆散合六君子汤为基本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效果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四逆散 六君子汤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77
12
作者 陈建永 潘锋 +1 位作者 徐建军 詹程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80-882,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胃动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用针刺治疗,对照1组口服普瑞博司,对照2组口服麦滋林-s颗粒;观察3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胃... 目的观察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胃动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用针刺治疗,对照1组口服普瑞博司,对照2组口服麦滋林-s颗粒;观察3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胃电图、B超胃排空及血浆胃动素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1组较对照2组治疗后症状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及对照1组胃电频率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1组血胃动素、B超胃排空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刺能明显改善FD患者的胃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针刺 胃动力 胃动素 胃电图 胃排空 针刺治疗 血浆胃动素 治疗前后 症状评分
下载PDF
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8
13
作者 彭成 张磊 +2 位作者 张利 雷均 刘友平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39-41,共3页
采用胃排空试验、胃阻抗测定、胃条离体试验、血浆胃动素测定、胃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等方法,观察了中药复方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四逆散能增加昆明种小鼠胃排空流体和固体的能力,提高SD大鼠离... 采用胃排空试验、胃阻抗测定、胃条离体试验、血浆胃动素测定、胃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等方法,观察了中药复方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四逆散能增加昆明种小鼠胃排空流体和固体的能力,提高SD大鼠离体胃条的兴奋性和整体动物IGG胃运动的频率,升高血浆胃动素的水平,促进胃壁平滑肌细胞的收缩,从而达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电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自主神经功能及心理状态 被引量:67
14
作者 彭随风 杨家耀 时昭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4105-4109,共5页
目的:评价电针刺激内关和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价值,并探讨其可能所包含的机制.方法: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用电针刺激内关和足三里,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观察2组... 目的:评价电针刺激内关和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价值,并探讨其可能所包含的机制.方法: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用电针刺激内关和足三里,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焦虑抑郁评分、心率变异性和胃电图,并且抽血检测神经肽Y和胃动素的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消化不良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明显改善.电针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HF显著增加(0.08±0.02vs0.02±0.01,P<0.05),LF/HF显著降低(0.87±0.14vs1.35±0.15,P=0.02);而药物治疗前后,HF和LF/HF均无明显改变.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胃电图主频和正常慢波百分比均明显改善(P<0.05).电针治疗后神经肽Y的含量明显增加(88.80±7.16vs68.82±7.15,P<0.05),而胃动素的含量亦明显增加(163.20±11.52vs145.22±11.15,P<0.05).而经过药物治疗后,胃动素的含量增加,但神经肽Y的含量无明显改变.结论:电针刺激内关和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可能与神经肽Y和胃动素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针刺 电针 胃动力 心率变异性 胃动素 神经肽Y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脑肠轴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6
15
作者 杜晓娟 汪龙德 +5 位作者 刘俊宏 毛兰芳 梁乾坤 李云霞 吴溪玮 剡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116-118,共3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紊乱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认为胃肠动力紊乱、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激素、精神心理因素等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密切相关。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紊乱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认为胃肠动力紊乱、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激素、精神心理因素等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密切相关。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出现,使脑-肠互动机制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这不仅有利于揭示脑-肠互动机制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中的作用,还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临床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脑-肠轴 神经系统 脑肠肽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临床诊断分型的思考 被引量:66
16
作者 陈婷 唐旭东 +1 位作者 王凤云 卞立群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63-566,共4页
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现代医学诊断分型发生了很大改变,现阶段采用的多是国际上通用的罗马Ⅲ标准。中医学根据相关病症的描述,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归属于"胃脘痛""痞满"范畴,认为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 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现代医学诊断分型发生了很大改变,现阶段采用的多是国际上通用的罗马Ⅲ标准。中医学根据相关病症的描述,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归属于"胃脘痛""痞满"范畴,认为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是其主要证候。在中医药治疗上,认为应基于患者的整体状态进行判断,针对其临床特点,通过抓主证,明确证候,为采用复方中药进行干预,发挥其多靶点、多环节的作用优势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脘痛 痞满 诊断分型
原文传递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及辨证标准的现代临床文献研究 被引量:65
17
作者 刘晶 李峰 +3 位作者 唐旭东 马捷 白世敬 刘艳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明确功能性消化不良现代临床文献中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辨证分型标准。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及维普数据库,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全文阅读提取证候类型及辨证依据等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纳入的文献共46篇,涉及37个中医证型... 目的:明确功能性消化不良现代临床文献中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辨证分型标准。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及维普数据库,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全文阅读提取证候类型及辨证依据等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纳入的文献共46篇,涉及37个中医证型,出现频率最高的8个证型为肝胃不和22次,脾胃虚弱17次,寒热错杂16次,饮食积滞15次,肝郁脾虚14次,肝郁气滞14次,脾胃虚寒14次,脾胃湿热12次,8个证型中,腹胀为共有症状,并涉及脾、胃、肝三个病位,以及气滞、气虚、寒、热、湿、食积等病性。结论:随着研究的开展,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标准越来越凸显"脾失健运"这一核心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辨证分型 证候 证型 文献研究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气郁结证患者胃动力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64
18
作者 刘汶 范萌 +1 位作者 陈言言 周吕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肝气郁结证患者可能的发病机制及柴胡疏肝散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3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气郁结证患者(治疗组)及20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柴胡疏肝散治疗4周,观察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疗效,单项症状疗效...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肝气郁结证患者可能的发病机制及柴胡疏肝散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3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气郁结证患者(治疗组)及20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柴胡疏肝散治疗4周,观察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疗效,单项症状疗效及胃肠激素、胃排空、胃电图、饮水试验情况,并结合心理评估报告,同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总体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若以单项有效率统计,上腹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恶心、呕吐、嗳气、纳差、急躁易怒抑郁、口苦、头晕乏力、反酸及大便溏软13项症状均有改善(P<0.05)。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痛综合征两亚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胃排空延迟较治疗前好转(P<0.05);胃电图餐前、餐后正常慢波有所提高;饮水量明显增加(P<0.05);胃动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餐后瘦素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患者抑郁症状有所减轻,停药3个月后症状基本无反复。结论柴胡疏肝散能够很好地改善FD肝气郁结证患者临床证候,促进胃排空,改善胃电图,降低内脏敏感性,改善胃肠激素水平,改善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柴胡疏肝散 胃动力 胃肠激素
原文传递
分级心理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4
19
作者 吕颖 陈丽萍 +3 位作者 黄雪欢 马希权 耿莎莎 钱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分级心理护理对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FD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66例)和对照组(64例),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分级心理护理对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FD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66例)和对照组(64例),两组患者在相同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研究组给予分级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结果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45. 05 ±7. 56)、(44. 47±7. 18)分,对照组分别为(51. 72±7. 28)、(50. 52 ± 6. 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PSQI总分及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各维度的评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分级心理护理能够改善门诊FD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同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分级心理护理 焦虑 抑郁 睡眠质量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学诊断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56
20
作者 潘国宗 鲁素彩 韩少梅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有关症状进行评价并探讨适合于国人的诊断标准。方法用分层、多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成人2486人进行问卷调查,详细记录有关症状,按Manning标准筛出IBS的症状人群,分析有关... 目的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有关症状进行评价并探讨适合于国人的诊断标准。方法用分层、多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成人2486人进行问卷调查,详细记录有关症状,按Manning标准筛出IBS的症状人群,分析有关症状在IBS组和非IBS组发生的频率,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检测。结果卡方检验显示腹痛、腹泻、排便困难等22个症状(包括上、下消化道及少数邻近器官症状)和IBS有关。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以下症状最具显著性:(1)腹痛(>6次/年),(2)腹痛伴排便异常(含腹泻和便秘),(3)排便后腹痛缓解,(4)黏液便。结论(1)对Manning标准加以补充,加入便秘后适合于国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病例的初筛,依据症状学拟诊的诊断符合率约80%;罗马标准更适合于IBS的科研及评价新药的疗效,症状学拟诊的诊断符合率为75%。(2)对本病的诊断应强调排除器质性病变。(3)IBS可伴随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及尿频和排尿不尽感,若核心症状在结肠,应考虑IBS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疾病 功能性肠疾病 IBS 诊断 标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