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的选学与赋论 被引量:11
1
作者 许结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3-124,共12页
明代选学兴盛,其选赋之作则有"广、续《文选》"系、"赋集"系与"文总集"系三大类,汇总前人,推崇赋体,充分表现出因辨体而复古的倾向。明人选赋,其中一个主要特征是由尊"《选》"与辨"选&qu... 明代选学兴盛,其选赋之作则有"广、续《文选》"系、"赋集"系与"文总集"系三大类,汇总前人,推崇赋体,充分表现出因辨体而复古的倾向。明人选赋,其中一个主要特征是由尊"《选》"与辨"选"到辨"体"而宗"汉",多数赋选均以汉赋为鹄的,构建赋学历史观,并树立起辞赋创作之经典。而明人复兴"选学"以及选赋之风的炽盛,是伴随明中叶弘治、嘉靖以后文学复古思潮而来,其对汉赋特别是司马相如赋的推崇、评点汉赋功用与气象所包含的当世精神、以及对赋体脱离科举文战而表现的艺术鉴赏,均体现了当代文人化复古于赋论思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选学 赋论 辨体 复古思潮
下载PDF
论赋的学术化倾向——从章学诚赋论谈起 被引量:10
2
作者 许结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2-90,共9页
清人章学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赋论,对于我们探究赋的源起、发展与学术的关联,具有启发意义。汉大赋博物有如史志与类书,以及唐以来科举考赋制度,客观上推动了赋体创作的学术化倾向。在赋学研究中,历代赋论更多地体现于... 清人章学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赋论,对于我们探究赋的源起、发展与学术的关联,具有启发意义。汉大赋博物有如史志与类书,以及唐以来科举考赋制度,客观上推动了赋体创作的学术化倾向。在赋学研究中,历代赋论更多地体现于实际批评的诠释与评价,注重的是赋家的才学与赋作的功用。这种思想形成的原因,则与学术传统、文化制度及赋体特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赋论 学术化
下载PDF
唐赋研究三十年述评(1978~2008)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伟生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39-144,共6页
近30年来,唐赋研究不仅在观念上得到了重视,在实践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更为可喜的是,在赋学会议与博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中,唐以后的赋尤其唐赋所占份量日益增多,这无疑标示着唐赋研究良好的势头。汉赋与唐诗研究的某些视角与手法可... 近30年来,唐赋研究不仅在观念上得到了重视,在实践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更为可喜的是,在赋学会议与博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中,唐以后的赋尤其唐赋所占份量日益增多,这无疑标示着唐赋研究良好的势头。汉赋与唐诗研究的某些视角与手法可以成为唐赋研究的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赋 赋史 赋论
下载PDF
赋学与诗文理论互渗论 被引量:3
4
作者 孙福轩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2-76,共5页
赋学与诗文理论的互渗是辞赋批评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集的编纂和归类批评,历代赋集、诗文集的编纂往往各体兼收;二是由于赋话晚出,辞赋的批评往往与诗文的批评交叉迭合在一起。形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既... 赋学与诗文理论的互渗是辞赋批评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集的编纂和归类批评,历代赋集、诗文集的编纂往往各体兼收;二是由于赋话晚出,辞赋的批评往往与诗文的批评交叉迭合在一起。形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既是赋文体的包容性、依附性所致,如赋长期依附于诗文之间,同时又受到古代"杂文学"观念的影响,而古代文章学的体用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学 诗文理论 互渗
下载PDF
20世纪末期中国赋学述评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志啸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52,共12页
20世纪80年代初至世纪末约20年左右的时间,是中国赋学史上赋学研究的高峰期和多产期。这一时期,因着改革开放的社会和时代因素,赋学研究呈现出了学者不断涌现、成果丰硕喜人的景象,赋在文学史研究领域也开始和其他文体一样,被置于相当... 20世纪80年代初至世纪末约20年左右的时间,是中国赋学史上赋学研究的高峰期和多产期。这一时期,因着改革开放的社会和时代因素,赋学研究呈现出了学者不断涌现、成果丰硕喜人的景象,赋在文学史研究领域也开始和其他文体一样,被置于相当的地位,予以尽可能客观的研究,且这种研究是在传统赋学基础上展开进行的,因而更趋于科学化和理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史 赋学 赋论 综述
下载PDF
“丑女”的赋体书写及演变
6
作者 王飞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92-99,共8页
自宋玉《好色赋》数笔勾勒登徒子妻的丑貌,丑女的赋体书写传统就已开始。后世赋作变丑女由陪衬角色而为书写主题,大量笔墨刻画形容,且日益细致,愈发夸虚,彰显了赋体铺陈凭虚之本色。随着赋体衍变,丑女书写亦呈现不同的赋体面貌,具有不... 自宋玉《好色赋》数笔勾勒登徒子妻的丑貌,丑女的赋体书写传统就已开始。后世赋作变丑女由陪衬角色而为书写主题,大量笔墨刻画形容,且日益细致,愈发夸虚,彰显了赋体铺陈凭虚之本色。随着赋体衍变,丑女书写亦呈现不同的赋体面貌,具有不同的句式特征。且赋家出自争胜竞雄、用赋刺世的创作动机,丑女书写的旨意已由戏谑取乐变为寓意托讽。这与作者际遇、社会风气并无直接关联,跳脱“知人论世”的方法执持,才可切实体悟“赋者古诗之流”论断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丑女 辞赋 赋体书写 铺陈凭虚 赋论
下载PDF
浦铣《复小斋赋话》的赋论思想
7
作者 马悠悠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8-13,共6页
浦铣《历代赋话》与《复小斋赋话》是中国赋学史上最早以赋话命名的赋论专书,其中《复小斋赋话》集中体现了浦铣的赋论思想,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以《复小斋赋话》为研究对象,探讨浦铣在赋法、辞赋风格、辞赋情感等方面的思想观念,展现... 浦铣《历代赋话》与《复小斋赋话》是中国赋学史上最早以赋话命名的赋论专书,其中《复小斋赋话》集中体现了浦铣的赋论思想,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以《复小斋赋话》为研究对象,探讨浦铣在赋法、辞赋风格、辞赋情感等方面的思想观念,展现浦铣赋论在赋学理论批评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话 浦铣 《复小斋赋话》 赋论思想
下载PDF
论明代的赋学理论 被引量:1
8
作者 孙福轩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58-63,74,共7页
明代的赋学理论,继承的是元祝尧的古体赋观,表现为复古派与反复古派的交相论争。明代后期,出于对中期赋学倾向的反拨,推尊汉魏六朝赋的赋选和赋论家开始出现,表现出鲜明的时代色彩。
关键词 明代 复古 赋论
下载PDF
班固赋论的讽颂转向及其范式意义
9
作者 倪晓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1-169,共9页
在班固之前,西汉赋家每每陷入“劝百讽一”的体用困境中无法自拔,赋体的“夸饰”本性与经学的“讽谏”要求形成二元对立之势。班固选择绕过讽、劝,独标“颂”义,通过纽合诗赋、还原“颂”义的学理建构,使“颂”义回归赋学领域,最终完成... 在班固之前,西汉赋家每每陷入“劝百讽一”的体用困境中无法自拔,赋体的“夸饰”本性与经学的“讽谏”要求形成二元对立之势。班固选择绕过讽、劝,独标“颂”义,通过纽合诗赋、还原“颂”义的学理建构,使“颂”义回归赋学领域,最终完成赋论的讽颂潜转。“言语侍从”身份与献赋制度是确立颂美赋论的内在动因,都邑赋、帝王颂、符命文确立的“颂美”文本范式对后世辞赋、子书、类书等均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固 《两都赋序》 颂美 赋论 范式
下载PDF
王充实用赋论的文化意蕴
10
作者 倪晓明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35-43,共9页
王充赋论集中体现为对汉赋语言、内容、功能的评价,皆是其实用精神的反映。基于官吏视角,王充认为汉赋“弘丽”语言有碍主旨表达,并与儒家文论“讽谏教化”精神相乖离。“浅俗”文风既是王充应对汉赋“深闳”的言说举措,也是其身份的话... 王充赋论集中体现为对汉赋语言、内容、功能的评价,皆是其实用精神的反映。基于官吏视角,王充认为汉赋“弘丽”语言有碍主旨表达,并与儒家文论“讽谏教化”精神相乖离。“浅俗”文风既是王充应对汉赋“深闳”的言说举措,也是其身份的话语表征。汉赋文本“凭虚”建构,汉代赋论疾虚若仇。王充对汉赋“虚夸”的批评是其与汉代经学语境相依违的典型体现。王充赋论中蕴含的“国德”意识,既是汉赋“由讽转颂”转向的体现,更是东汉前期意识形态建构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语境 王充 赋论 实用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姚华赋论及其赋作研究
11
作者 郑海涛 阮凌潇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8期80-85,共6页
近代黔籍学者姚华不以辞赋著名,然其赋论与赋作颇值得今人关注。姚华赋论以文体为本位,体现出姚华敏锐独特的学术眼光。姚华赋作则彰显其精深通达的书画理论,传达作者诗、书、画相结合的艺术见解,折射出清末民初书画艺术家的矛盾与彷徨... 近代黔籍学者姚华不以辞赋著名,然其赋论与赋作颇值得今人关注。姚华赋论以文体为本位,体现出姚华敏锐独特的学术眼光。姚华赋作则彰显其精深通达的书画理论,传达作者诗、书、画相结合的艺术见解,折射出清末民初书画艺术家的矛盾与彷徨的心态。姚华赋为后人解读清末民初艺术人士特殊心态提供了一个具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华 赋论 赋作
下载PDF
论汉代赋论“美颂”精神之缺失
12
作者 于浴贤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38-44,共7页
汉大赋的创作,表现为以颂扬为主旨而不忘讽谕的内容特点,服膺于"美刺"两端的诗教精神。然而,汉代赋论却无视其颂美的内容及意义,直以"虚辞滥说"加"讽谕"的批评模式,对其多有微词,多加贬斥,表现出"美... 汉大赋的创作,表现为以颂扬为主旨而不忘讽谕的内容特点,服膺于"美刺"两端的诗教精神。然而,汉代赋论却无视其颂美的内容及意义,直以"虚辞滥说"加"讽谕"的批评模式,对其多有微词,多加贬斥,表现出"美颂"精神的缺失。赋论的此种现象缘于赋作家、读者及批评家三者活动目的、意义的错位。这种错位造成了汉代赋学批评始终争论不休,而汉赋否定论长期占有相当市场,并使大赋创作始终顶着巨大压力负重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大赋 赋论 诗教观 美颂与讽谕 偏移与缺失
下载PDF
从“丽则”看礼学对扬雄赋体观念的影响
13
作者 张钰筱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4-19,共6页
两汉礼学继承了秦朝发展成果,经汉初发轫,在汉武帝时期达到鼎盛,礼治紧紧维系着王权政治,实现“经天地、正人伦”的作用。扬雄赋论“丽”的美学追求体现了汉代礼学的矛盾。礼治内在的政治教化要求礼制完备繁盛,推动了辞赋内容和篇幅向... 两汉礼学继承了秦朝发展成果,经汉初发轫,在汉武帝时期达到鼎盛,礼治紧紧维系着王权政治,实现“经天地、正人伦”的作用。扬雄赋论“丽”的美学追求体现了汉代礼学的矛盾。礼治内在的政治教化要求礼制完备繁盛,推动了辞赋内容和篇幅向富丽宏瞻发展,所以推崇“丽”;但是另一方面,礼的本质又要求“克己守礼”,处理好“礼”与“情”的关系,以礼节情,辞赋也要回归“中正”,所以情感的表达要遵守“则”、反对“淫”。扬雄提出的“丽则”的审美要求较好地解决了礼学的矛盾,但汉大赋在实际创作上呈现出对这一审美范式的背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学 赋体 扬雄 丽则
下载PDF
刘咸炘赋论思想初探
14
作者 陈开林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57-60,共4页
目前学界关于刘咸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史学、目录学等方面的成就,然而其著作中含有大量的文学评论文字,其中赋论资料较为丰富。由于散见于各书,以致其赋论思想迄今无人论及。其赋论思想包括赋体的界定、前人赋论之辨析、历代赋家赋作之... 目前学界关于刘咸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史学、目录学等方面的成就,然而其著作中含有大量的文学评论文字,其中赋论资料较为丰富。由于散见于各书,以致其赋论思想迄今无人论及。其赋论思想包括赋体的界定、前人赋论之辨析、历代赋家赋作之评议、关于赋体分类之溯源及流变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咸炘 赋论 辞赋 文式 《文学述林》 文学评论
下载PDF
刘咸炘赋论述略
15
作者 赵俊波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0-176,共7页
刘咸炘的赋论包括源流、结构、旁衍等多个方面。由于注重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因此其论赋能高屋建瓴,提出不少与前人所说不同的、具有启发意义的观点;但重视汉魏六朝之作,而轻视唐后之赋,也反映了那一时代学人普遍的思想局限。
关键词 刘咸炘 《推十书》 赋论
下载PDF
方法论和文体学观照下的刘勰赋体理论
16
作者 李凯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0年第1期115-159,共45页
《文心雕龙》体大思精,理论价值卓越。20世纪以来,"龙学"大兴;1980年代开始,文体学、方法论的研究也日益兴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助文体学和方法论的双重观照,本文拟对刘勰赋体理论再行探讨。文章认为刘勰的文体理论丰富... 《文心雕龙》体大思精,理论价值卓越。20世纪以来,"龙学"大兴;1980年代开始,文体学、方法论的研究也日益兴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助文体学和方法论的双重观照,本文拟对刘勰赋体理论再行探讨。文章认为刘勰的文体理论丰富全面深刻,研究方法丰富圆备,因此刘勰的赋体理论达到空前高度,其关于赋的起源、发展、分类、特征、创作、品评及其文体研究方法论的价值,今天仍然是我们继承和弘扬的宝贵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学 方法论 《文心雕龙》 “体” “要” 赋体理论
原文传递
基于“脏腑风湿”论治消化性溃疡——仝小林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新视角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映映 邸莎 +3 位作者 顾勤 黄飞剑 李青伟 仝小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3-346,共4页
消化性溃疡这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人群患病率高达5%~10%^([1])。西医在治疗方面主要是运用抑酸药和黏膜保护剂,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时可联合使用抗生素。这一经典的治疗方案,虽然大大提高了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但是复发率仍居高... 消化性溃疡这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人群患病率高达5%~10%^([1])。西医在治疗方面主要是运用抑酸药和黏膜保护剂,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时可联合使用抗生素。这一经典的治疗方案,虽然大大提高了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但是复发率仍居高不下。脏腑风湿是仝小林教授提出的一个新学说,即风寒湿邪既可从体表传入脏腑,亦可直中脏腑,久而风寒湿邪伏于脏腑,盘踞痼结,发为脏腑风湿病。仝小林教授基于"胃肠黏膜是风寒湿邪易伏之地"的认识,同时结合伏邪与消化性溃疡均具有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脏腑风湿密切相关。治疗时则在脾胃病常规辨治心法的基础上,流转中气,适时透邪,同时结合益气健脾、活血化痰、发散火郁等法。通过临床验证,此法可有效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降低了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风湿 伏邪 消化性溃疡 仝小林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基于不同辨证体系冠心病中医病机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宁博 潘超 赵明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99-102,共4页
近年来现代医家在古人认识胸痹心痛病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手段及临床研究,对冠心病的中医病机探究不断延展深入。该文通过对近5年冠心病中医病机研究方面的文献分析总结,在中医药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气血津液理论、脏腑理论、络病... 近年来现代医家在古人认识胸痹心痛病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手段及临床研究,对冠心病的中医病机探究不断延展深入。该文通过对近5年冠心病中医病机研究方面的文献分析总结,在中医药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气血津液理论、脏腑理论、络病理论、“阳微阴弦”理论等4个不同维度的辨证体系作为划分,归纳探讨冠心病中医病机发展。总结发现,从气血津液理论来探讨,主要为气虚血瘀、痰浊阻滞;从脏腑理论来探讨,主要为肺气不足、肝郁气滞、脾气亏虚、肾虚血瘀;从络病理论来探讨,主要为络脉瘀阻、络虚不荣、络风内动;从“阳微阴弦”理论来探讨,主要为上焦阳气不足、中下焦阴寒凝结。基于不同辨证体系对冠心病中医病机的分类探讨,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及其病机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气血津液理论 脏腑理论 络病理论 “阳微阴弦”理论 中医病机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对玄府理论的影响
19
作者 宋丹萍 柳红芳 +4 位作者 陈聪爱 康向东 武怡平 王雪茜 王庆国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404-1407,共4页
金元医家刘完素归纳总结《黄帝内经》“玄府”“气门”的概念,及张仲景学说中关于“腠理”的相关论述,形成了玄府理论。梳理《伤寒杂病论》对玄府理论的影响可知,张仲景对“腠理”概念的突破,乃玄府理论之启蒙;张仲景对人体发病的认识,... 金元医家刘完素归纳总结《黄帝内经》“玄府”“气门”的概念,及张仲景学说中关于“腠理”的相关论述,形成了玄府理论。梳理《伤寒杂病论》对玄府理论的影响可知,张仲景对“腠理”概念的突破,乃玄府理论之启蒙;张仲景对人体发病的认识,与玄府理论相契合;张仲景疗愈疾病的方法,为玄府理论所继承。张仲景针对“九窍闭塞”“壅塞不通”的玄府郁闭之病机,提出了特色鲜明的治病防病理念——“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面对外邪内伤,应“养慎”“不遗形体有衰”,以达到“不令邪风干忤经络”“病则无由入其腠理”的理想状态。在治疗方面,也有“大气一转,其气乃散”的总治则,与后世提出的“开通玄府”法若合一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府理论 开玄散热 开玄理气 通玄畅水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下载PDF
瘙痒症从脏腑辨治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妞妞 朱婵 +1 位作者 伍冠一 唐宗湘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64-66,共3页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与自然及社会环境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古人"法天则地"分五脏六腑。认为脏腑每一部分都是一个独立的器官,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却又通过经络系统的沟通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形成了脏-腑-体-窍的完整体系。...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与自然及社会环境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古人"法天则地"分五脏六腑。认为脏腑每一部分都是一个独立的器官,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却又通过经络系统的沟通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形成了脏-腑-体-窍的完整体系。瘙痒虽主要发生在体表,但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脏腑与瘙痒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联。若脏腑功能失调,则机体失和,易导致瘙痒症的发生。一般而言,急性的瘙痒多属实证,多与心肝胆相关;慢性瘙痒多属虚证,多与肺脾肾相关。在对瘙痒的治疗中,应辨证施治,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瘙痒症 脏腑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