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西屯戍汉简诗歌文献探析
1
作者 曾鸿雁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5-122,共8页
出土于疏勒河和额济纳河流域的河西屯戍汉简,部分简文与文学关系密切,部分简文本身就是文学作品。经梳理目前公布的河西屯戍汉简资料,发现其中有12首诗歌。这些诗歌虽然多为残篇,但保留了汉代西北边塞诗歌的原初形态,真实反映了汉代的... 出土于疏勒河和额济纳河流域的河西屯戍汉简,部分简文与文学关系密切,部分简文本身就是文学作品。经梳理目前公布的河西屯戍汉简资料,发现其中有12首诗歌。这些诗歌虽然多为残篇,但保留了汉代西北边塞诗歌的原初形态,真实反映了汉代的边塞风光、边境的社会生活和边关军民丰富的情感世界,丰富了汉代底层文人的诗歌文献,拓宽了汉代诗歌的题材范围,为探索汉代诗体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可信的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屯戍汉简 边塞诗歌 文学价值
下载PDF
唐诗影像中的河西走廊及其社会生活
2
作者 王早娟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2-107,共6页
在缺乏影像的时代,唐诗记录了丝绸之路河西走廊地区的自然风物及人文景观,记录了该地区爆发的战争和该地行政归属变化,储存了在这个地区生活过的人和向往这个地区的人最为真挚的情感。河西走廊对唐诗而言具有重要的空间意义:它为唐诗摹... 在缺乏影像的时代,唐诗记录了丝绸之路河西走廊地区的自然风物及人文景观,记录了该地区爆发的战争和该地行政归属变化,储存了在这个地区生活过的人和向往这个地区的人最为真挚的情感。河西走廊对唐诗而言具有重要的空间意义:它为唐诗摹写自然景物、书写人文景观提供了独特的对象;河西走廊地理位置连接西域,其间的战争成为唐诗表现的重要内容,与此主题相关的作品是唐人血脉中最为沸腾的血液,其中包含着休戚与共的国家精神,建功立业的个人情怀,也包含着超越地理空间限制的大爱情怀;河西走廊段孕育产生的《凉州曲》《甘州曲》《阳关曲》等一系列乐曲,与诗歌相融合,或蕴含缠绵深情,或饱含雄壮心志,是唐诗中极具魅力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河西走廊 边塞诗
下载PDF
“丝绸之路”上的人物往来与唐诗境界的开拓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晓霭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2-142,158,共11页
大唐帝国雄踞世界的威严,得益于国家的开放,这已为学界所公认。就开放路径而言,不能不提那条"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通向西域的大道。这条被欧洲人命名为"丝绸之路"的大道,是大唐放眼国际、走向世界的标志。经... 大唐帝国雄踞世界的威严,得益于国家的开放,这已为学界所公认。就开放路径而言,不能不提那条"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通向西域的大道。这条被欧洲人命名为"丝绸之路"的大道,是大唐放眼国际、走向世界的标志。经过这条路,使节互访,商旅穿梭,僧徒取经,将士赴边,艺人展演,民众迁徙。丰富多彩的人物往来,激发着诗人们的奇思妙想,拓展了唐诗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唐诗 边塞诗 盛唐气象 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田园诗的新疆模式——对当代“新边塞诗”的重新命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大为 《江汉学术》 2018年第4期40-51,共12页
针对1980年代"新边塞诗"的兴起与界定,应进行颠覆式的论究。传统边塞诗的论述源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故可从民国初期以降的几部重要中国古典文学史展开讨论。此外,西方诗人以牧歌为基调的古典田园诗,正好作为这个中国古典... 针对1980年代"新边塞诗"的兴起与界定,应进行颠覆式的论究。传统边塞诗的论述源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故可从民国初期以降的几部重要中国古典文学史展开讨论。此外,西方诗人以牧歌为基调的古典田园诗,正好作为这个中国古典边塞诗的反面模板,故可透过刘大杰和沃尔夫冈·伊瑟尔对"田园诗"的定义,以及"边战"在古代边塞诗界定上的关键性作用,将1950—1980年代新疆汉语诗歌中名为新边塞诗,实为"类边塞"的诗歌,重新定位为格局较小的"方寸田园诗"和视域开阔的"旷野田园诗"。前者实乃以叙事主体为中心的牧歌,后者当可视为新疆地理对传统田园诗的扩展,故可名之为"田园诗的新疆模式"。以上的论述是针对当前所有中国当代诗歌史专著和主流论述的颠覆与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田园诗 边塞诗 新边塞诗 周涛 杨牧 章德益
下载PDF
梁陈边塞诗试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樊荣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3期28-30,共3页
梁陈边塞诗与拟乐府的范围扩大的武将地位上升有密切关系。许多边塞诗有艳诗色彩,但仍以抒发豪情为主旋律。
关键词 古代文学研究 诗歌研究 梁代 陈代 边塞诗 拟乐府 豪情 艳情 艺术感劭
下载PDF
论盛唐诗人祖咏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杜巧月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50-51,共2页
祖咏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就其诗歌题材来看,主要有三类:山水田园诗、应酬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畅谈山河风光,感慨人生无限;应酬诗或表达自我的壮志,或抒写内心的愤懑,或展示宾主双方的深情;边塞诗广用典故,抒写自己的豪情壮志... 祖咏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就其诗歌题材来看,主要有三类:山水田园诗、应酬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畅谈山河风光,感慨人生无限;应酬诗或表达自我的壮志,或抒写内心的愤懑,或展示宾主双方的深情;边塞诗广用典故,抒写自己的豪情壮志。其诗歌风格呈现出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咏 山水田园诗 应酬诗 边塞诗
下载PDF
多民族融合与唐诗繁荣的多元格局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马路路 潘百齐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5-120,共6页
多民族融合丰富了唐代文化的内容,拓展了唐诗的表现领域。唐诗中有关民族关系的诗歌是在唐代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诞生、发展起来的文化硕果。唐代帝王诗彰显出的包容开放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信力,是中华文化并蓄兼容的民族特性。边... 多民族融合丰富了唐代文化的内容,拓展了唐诗的表现领域。唐诗中有关民族关系的诗歌是在唐代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诞生、发展起来的文化硕果。唐代帝王诗彰显出的包容开放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信力,是中华文化并蓄兼容的民族特性。边塞诗呈现出的民族力量和昂扬奋进的盛唐气象,是中华文明数千年传承于世的精神范式。少数民族诗人诗歌展现出的民族认同感和与唐诗相近的风骨神韵,是中华民族和而不同民族精神的传统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融合 唐诗 帝王诗 边塞诗 少数民族诗人
原文传递
遗民诗僧函可与清初诗坛 被引量:2
8
作者 邱林山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85,共6页
函可是明清之际政界和诗坛的风云人物,他身罹两次文字狱,成为清初第一个流放东北的文人。函可是岭南诗群的灵魂,又是冰天诗社的领袖,他的悲惨命运及遗民、诗人、僧人、流人的多重身份,使其诗歌呈现出苍凉悲壮的美学风貌和多元化的表现形... 函可是明清之际政界和诗坛的风云人物,他身罹两次文字狱,成为清初第一个流放东北的文人。函可是岭南诗群的灵魂,又是冰天诗社的领袖,他的悲惨命运及遗民、诗人、僧人、流人的多重身份,使其诗歌呈现出苍凉悲壮的美学风貌和多元化的表现形态,特别是其边塞诗在清初诗坛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函可 遗民诗僧 岭南诗群 冰天诗社 边塞诗
下载PDF
唐代的音乐环境与乐府边塞诗的繁荣——兼论唐代边塞诗“亲历边塞”之外的“想象边塞” 被引量:3
9
作者 陶成涛 《杜甫研究学刊》 2018年第3期81-89,共9页
唐代边塞诗的繁荣,学者多关注唐代军事、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以及诗人游边出塞的现实经历在文学中的反映。对于唐代边塞和异域风情音乐在内地持续流行的艺术背景却失之考察。具有边塞和异域风情的音乐环境对于乐府边塞诗的繁荣所产... 唐代边塞诗的繁荣,学者多关注唐代军事、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以及诗人游边出塞的现实经历在文学中的反映。对于唐代边塞和异域风情音乐在内地持续流行的艺术背景却失之考察。具有边塞和异域风情的音乐环境对于乐府边塞诗的繁荣所产生的作用是直接和明显的。"丝绸之路"传入的胡琴、琵琶等异域乐器以及边疆和异域进献的《凉州》《伊州》《石州》《柘枝》等大曲,加之中原的乐器如琴、本土音乐如《水调》也都沾染了边塞和异域音乐的风气,为唐代乐府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持续的生成性文艺土壤。唐代以具有边塞和异域音乐风情的乐曲来配合演奏诗人的边塞诗作品,促使了唐代边塞诗在乐府环境中的持续繁荣。大量诗人虽无亲临边塞的经历,但是他们借助音乐想象,也创作了大量乐府边塞诗。"亲历边塞"之外的"想象边塞",构成了唐代边塞诗的半壁江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音乐 边塞诗
下载PDF
边塞诗与甘肃长城旅游:意蕴耦合与多元认同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潇文 杨晓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8-148,共11页
长城文化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对呈现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脉络具有重要社会意义。通过网络文本分析与深度访谈法,能识别出边塞诗与甘肃长城文化旅游的独特价值生成路径,即,在认知—情感—意向结构下,边塞诗与长城旅游的意蕴耦合与多元认... 长城文化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对呈现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脉络具有重要社会意义。通过网络文本分析与深度访谈法,能识别出边塞诗与甘肃长城文化旅游的独特价值生成路径,即,在认知—情感—意向结构下,边塞诗与长城旅游的意蕴耦合与多元认同机制。研究发现,长城蕴含的历史文化和道德主张是最重要的旅游感知对象,目的地品牌感知体现出强烈的男性性别气质。在边塞诗与长城多重勾连的时空观照下产生6种游客类型;包括个人素养、出游准备、信息敏感性、学习动机、信息丰度、原真性在内的游客个人认知和包括卷入度、自恋与共情、怀旧、猎奇等情感对游后记忆、重游与宣传意愿、自我地位感知、人生启迪和多元认同起到先验与调节作用。研究为旅游与文学融合的理论研究与地方实践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塞诗 长城旅游 意蕴耦合 多元认同 认知—情感—意向结构
下载PDF
论清代毗陵诗派边塞诗的特色 被引量:1
11
作者 纪玲妹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2,共5页
毗陵诗派是由清代常州诗人群体组成的地域性诗歌流派。这一诗派的诗人创作了许多杰出的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描写的地域很广,涉及西域、西南、塞北及东南海防;除描写边塞风景外,更注重边塞风情;关注民生,反映的思想感情比较真实;诗歌务实... 毗陵诗派是由清代常州诗人群体组成的地域性诗歌流派。这一诗派的诗人创作了许多杰出的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描写的地域很广,涉及西域、西南、塞北及东南海防;除描写边塞风景外,更注重边塞风情;关注民生,反映的思想感情比较真实;诗歌务实而有理趣,为清代边塞诗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毗陵诗派 边塞诗 边塞风情
下载PDF
高适、岑参边塞题材诗歌创作异同及其原因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雪 《晋中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2-14,共3页
高适、岑参同是盛唐边塞诗创作诗人,诗歌创作总的艺术风格为"悲壮"。然而二人边塞诗创作又有着不同的特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边塞诗创作的巅峰期出现在了二人完全不同的人生阶段中。造成差异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高、岑二人的... 高适、岑参同是盛唐边塞诗创作诗人,诗歌创作总的艺术风格为"悲壮"。然而二人边塞诗创作又有着不同的特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边塞诗创作的巅峰期出现在了二人完全不同的人生阶段中。造成差异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高、岑二人的价值观、人生态度以及性格气质,这也决定了高、岑边塞诗在格调、内容、表现手法、风格和接受文学遗产影响等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适 岑参 边塞诗 异同
下载PDF
元朝的两都巡幸及长城边塞诗 被引量:2
13
作者 孔繁敏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28-30,共3页
为了适应少数民族统治的需要,元朝统治者建立了上都和大都两个都城,大都为首都,上都为夏都。两都巡幸制确立之后,众多文人学士扈从圣驾巡幸北方,创造了大量的边塞诗,按题材内容可分为途中纪行诗和上都风情诗,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中留下了... 为了适应少数民族统治的需要,元朝统治者建立了上都和大都两个都城,大都为首都,上都为夏都。两都巡幸制确立之后,众多文人学士扈从圣驾巡幸北方,创造了大量的边塞诗,按题材内容可分为途中纪行诗和上都风情诗,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两都 边塞诗
下载PDF
论梁陈边塞诗的盛况及其“汉代情结”
14
作者 陈笑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85-88,共4页
边塞诗在先秦就已萌芽,但直到梁陈时代才得以全面地发展,并在思想和艺术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峰。同时,梁陈诗人喜在诗中运用汉之史事、人名、官名、地名等,体现出一种“汉代情结”。
关键词 梁陈诗人 边塞诗 “汉代情结”
下载PDF
论范仲淹、范纯仁边塞诗的不同情感内涵
15
作者 刘越峰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82-86,共5页
范仲淹、范纯仁父子边塞诗表现出了不同的情感内涵:包括自信与焦虑、豪迈与落寞、悲壮与哀伤等方面,而这种不同与社会、个人等多种因素有关。认识到这种不同情感内涵,有助于深刻认识范氏父子共同表现出的对家国使命的担当意识;体会到范... 范仲淹、范纯仁父子边塞诗表现出了不同的情感内涵:包括自信与焦虑、豪迈与落寞、悲壮与哀伤等方面,而这种不同与社会、个人等多种因素有关。认识到这种不同情感内涵,有助于深刻认识范氏父子共同表现出的对家国使命的担当意识;体会到范氏族人,尤其是范纯仁为维系家族勃兴的艰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洞见范氏父子对宋代边塞诗发展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氏父子 边塞诗 情感内涵 价值
下载PDF
论晚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及其特色——以“九华四俊”为例
16
作者 罗芳芳 方胜 《黄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50-53,共4页
晚唐边境战争频繁,众多诗人喜欢前往边疆游历,面对边境战争中唐王朝胜少败多的局面,他们给予了高度关注,留下了大量边塞题材的诗作。在"九华四俊"的作品中边塞诗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将这些作品放到晚唐社会特定的历史背景下... 晚唐边境战争频繁,众多诗人喜欢前往边疆游历,面对边境战争中唐王朝胜少败多的局面,他们给予了高度关注,留下了大量边塞题材的诗作。在"九华四俊"的作品中边塞诗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将这些作品放到晚唐社会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加以分析,对于揭示晚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及特色都别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唐 “九华四俊” 边塞诗
下载PDF
丝绸之路视域下的盛唐边塞诗研究
17
作者 孙宇男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2期29-32,共4页
唐开元、天宝年间,边塞诗佳作如云。唐代的西域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是连接中西文化交流的纽带,也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圣地,为盛唐边塞诗人提供了别样的素材。这些边塞诗在不同地域意境迥异:九曲回肠的陇山有幽咽哽塞的意境;凉州有凉诗的壮... 唐开元、天宝年间,边塞诗佳作如云。唐代的西域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是连接中西文化交流的纽带,也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圣地,为盛唐边塞诗人提供了别样的素材。这些边塞诗在不同地域意境迥异:九曲回肠的陇山有幽咽哽塞的意境;凉州有凉诗的壮美;阳关、玉门关有凄凉哀婉的意境。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给盛唐边塞诗人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拓宽了诗人的创作思路。从某种意义上看,丝绸之路的开拓影响了盛唐边塞诗基调,而盛唐边塞诗为丝绸之路演绎出响彻千古的华美乐章,两者交相辉映,为后人研究盛唐边塞诗和丝绸之路留下了宝贵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盛唐 边塞诗
下载PDF
从边塞诗到边塞画——对新疆山水画创作的探讨
18
作者 舒春光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3-15,共3页
自唐代产生边塞诗歌以来,一直到清代,边塞诗人辈出,但没有产生边塞画家。作者从边塞诗中受到启发,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探索边塞画,对表现技法进行创新,由此拓宽了中国山水画的领域。
关键词 边塞诗 雅丹地貌 非文人笔墨
下载PDF
汉匈关系与河西边塞诗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梅兰 张全山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0-15,共6页
汉匈关系是汉代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民族关系。汉匈三百多年和战交往历史,对汉代河西边塞诗歌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汉代河西边塞诗歌多以汉匈边战为背景,以独特的视点,丰富深刻的内容,记叙了汉匈政治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现实、历史... 汉匈关系是汉代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民族关系。汉匈三百多年和战交往历史,对汉代河西边塞诗歌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汉代河西边塞诗歌多以汉匈边战为背景,以独特的视点,丰富深刻的内容,记叙了汉匈政治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现实、历史和个体角度,重新探究汉匈关系视野下的河西边塞诗歌,对解读汉唐河西边塞诗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匈关系 和亲 边战 河西 边塞诗
下载PDF
意象衔接:边塞诗语篇连贯手法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夏日光 杜虹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32-135,共4页
意象是审美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审美目的或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而将主体的情感、意绪和思想融入客观事物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从而形成主客观统一的符号化表象。从语言学语篇衔接的角度看,边塞诗的意象衔接手法主要有描述性意象、抒情议... 意象是审美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审美目的或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而将主体的情感、意绪和思想融入客观事物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从而形成主客观统一的符号化表象。从语言学语篇衔接的角度看,边塞诗的意象衔接手法主要有描述性意象、抒情议论性意象、隐喻性意象和象征性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塞诗 描述性意象 抒情议论性意象 隐喻性意象 象征性意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