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边塞诗研究述评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晓明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76-84,共9页
20世纪20年代,学界已开始关注边塞诗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新世纪初,有必要从边塞诗的界说和源流、边塞诗性质和繁盛的原因、边塞诗人诗作研究、边塞诗歌美学特征四个方面,对20世纪边塞诗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梳理和重新审视。
关键词 边塞诗 对比研究 发展 艺术美学特征
下载PDF
论岑参边塞诗中的矛盾心态 被引量:8
2
作者 任文京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90-92,共3页
岑参是唐代具有典型文化意义的边塞诗人。在他的边塞诗中,突出地反映了他出塞与思乡、建功与归隐的矛盾心态。这不仅与他的家庭背景、个人气质等有直接关系,而且也是当时社会文化影响的结果。解读岑参的矛盾心态,对我们进一步认识诗人... 岑参是唐代具有典型文化意义的边塞诗人。在他的边塞诗中,突出地反映了他出塞与思乡、建功与归隐的矛盾心态。这不仅与他的家庭背景、个人气质等有直接关系,而且也是当时社会文化影响的结果。解读岑参的矛盾心态,对我们进一步认识诗人及其作品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岑参 边塞诗 矛盾心态 文化意义
下载PDF
唐蕃关内道的争夺与中晚唐边塞诗的转变
3
作者 田峰 《中国藏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6,213,共11页
唐蕃关系是唐朝重要的对外关系之一,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密切交往与频繁战争相交织。就唐蕃战争而言,以安史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吐蕃以河湟为根基对河西、陇右、西域等地区展开重点争夺,双方互有胜负。初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中对唐蕃之... 唐蕃关系是唐朝重要的对外关系之一,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密切交往与频繁战争相交织。就唐蕃战争而言,以安史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吐蕃以河湟为根基对河西、陇右、西域等地区展开重点争夺,双方互有胜负。初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中对唐蕃之间的争夺有大量书写,诗歌慷慨激昂。后期安史之乱爆发,吐蕃趁机不断东进,将争夺的前沿阵地转移到关内道,直接威胁长安,这一事件对中晚唐边塞诗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将书写的重点转到关内道,而且由此造成的疆域逼仄感与诗歌中的衰飒之气非常明显,诗人开始思考唐代的边政等重大政治军事问题,同时关注个体遭遇,使唐代的边塞诗在内容与风格方面都发生了重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蕃 战争 关内道 边塞诗 转变
原文传递
近二十余年高适边塞诗研究综述
4
作者 苏媛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175-179,共5页
纵观近二十余年(2001-2022)高适边塞诗的研究成果,发现现有成果丰硕。通过梳理发现主要有四个研究面,即创作成因研究、对比研究、艺术风格研究及思想内容研究,也有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从接受学、文学地理学、美学等新角度考察... 纵观近二十余年(2001-2022)高适边塞诗的研究成果,发现现有成果丰硕。通过梳理发现主要有四个研究面,即创作成因研究、对比研究、艺术风格研究及思想内容研究,也有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从接受学、文学地理学、美学等新角度考察高适边塞诗,但也存在不足和亟待拓展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适 边塞诗 研究综述
下载PDF
从两个传统中确认岑参边塞诗的写实特质 被引量:3
5
作者 戴伟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共7页
边塞诗的创作实际存在着写实和想象两种方式,即写实的边塞诗和想象的边塞诗,以此可以将边塞诗区分为两大创作流派,这也形成了边塞诗的两大创作传统。岑参边塞诗的写实性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其重要价值之一在于以诗证史,以诗歌证西域舆... 边塞诗的创作实际存在着写实和想象两种方式,即写实的边塞诗和想象的边塞诗,以此可以将边塞诗区分为两大创作流派,这也形成了边塞诗的两大创作传统。岑参边塞诗的写实性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其重要价值之一在于以诗证史,以诗歌证西域舆地。岑参边塞诗的诗题具有纪实和叙事功能,而且诗题中地点明确,统观各诗诗题又具有认识其西域行迹的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塞诗 岑参 写实 想象 以诗证史
下载PDF
中唐“夷夏”观念之转严与边塞诗创作的衰落 被引量:3
6
作者 何蕾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1-168,共8页
在唐代边塞诗创作衰落的众多原因中,中唐"夷夏"观念之转严亦属其一。唐代边塞诗创作与胡文化有颇多交融,胡文化是刺激边塞诗创作的一个强力因素。然而,随着中唐"夷夏"观念的转严,胡文化日益受到排斥与否定,丧失了... 在唐代边塞诗创作衰落的众多原因中,中唐"夷夏"观念之转严亦属其一。唐代边塞诗创作与胡文化有颇多交融,胡文化是刺激边塞诗创作的一个强力因素。然而,随着中唐"夷夏"观念的转严,胡文化日益受到排斥与否定,丧失了活力与生机,使边塞诗创作失去了一个重要推动力。"夷夏之辨"本身属于中唐儒学复兴运动的一环,儒学复兴运动对于"礼法"和"文德"的强调反转了唐帝国前期的文化特征,消解了推动边塞诗创作的尚武精神。失去了胡文化刺激和尚武精神推动,唐代边塞诗创作丧失了独有的特征,不可逆转地走上衰落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塞诗 胡文化 “夷夏之辨” 儒学复兴 尚武精神
下载PDF
陈后主、隋炀帝与陈隋诗史的转变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明君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72,共9页
陈隋之际,最值得后人关注的一大诗史现象是艳情与边塞的消长变化。陈后主和隋炀帝先后推波助澜,为诗史的转变发挥了巨大作用。陈后主的艳情诗在艳情的背后蕴含着巨大的悲哀,可称为哀怨宫体诗,它是梁陈艳情诗的绝唱。隋炀帝用艳情旧题描... 陈隋之际,最值得后人关注的一大诗史现象是艳情与边塞的消长变化。陈后主和隋炀帝先后推波助澜,为诗史的转变发挥了巨大作用。陈后主的艳情诗在艳情的背后蕴含着巨大的悲哀,可称为哀怨宫体诗,它是梁陈艳情诗的绝唱。隋炀帝用艳情旧题描摹山水自然,改变了江左艳情诗的流向。陈后主边塞诗是萧梁宫廷边塞诗的回光返照,宫闱气大幅减少,笔触较前人更显精致。隋炀帝边塞诗剥极将复,上承建安风骨,洗净六朝粉黛,具有豪侠气概和帝王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后主 隋炀帝 艳情诗 边塞诗
下载PDF
承继与滥觞:毛振翧《西征集》藏事诗的诗学价值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军涛 张建强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3-99,106,共8页
毛振翧《西征集》藏事诗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既是对历代边塞诗的承继,又是引领清代藏事诗的滥觞。毛振翧作为第一个自觉且全方域大量创作藏事诗的诗人,他将中国古代文学边塞诗开掘到了继盛唐之后的又一新高地。集大成者的《西征集》蕴... 毛振翧《西征集》藏事诗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既是对历代边塞诗的承继,又是引领清代藏事诗的滥觞。毛振翧作为第一个自觉且全方域大量创作藏事诗的诗人,他将中国古代文学边塞诗开掘到了继盛唐之后的又一新高地。集大成者的《西征集》蕴藏着丰富的诗学价值:其一,“藏地”“西藏”成为边塞诗除西域、蓟辽边关等表现意象群之外的又一“新意殊象”;其二,扭转清初颓废诗风,让清诗重拾风骨;其三,对藏地历史事件的记载、对藏地民族融合的吟咏以及对藏地民俗的描述,开创了清代藏事诗的叙事传统。厘清《西征集》的历时(纵向)、共时(横向)和西游东归(空间)诗学价值,有助于学界对边塞诗、藏事诗相关学术问题予以切实的研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征集》 藏事诗 边塞诗 诗学价值
下载PDF
岑参出塞期间的乡思及其抒情艺术 被引量:2
9
作者 袁青梅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5期41-42,共2页
盛唐诗人岑参在两次出塞期间,留下了许多情真意切的怀乡诗。他的乡思源于羁旅异乡的经历,并在功名无成的现实中得以强化,具有浓烈、挚切、基调明朗的特点。为了更好地表达乡思之情,岑参借用了"陇头水"、"望乡"的意... 盛唐诗人岑参在两次出塞期间,留下了许多情真意切的怀乡诗。他的乡思源于羁旅异乡的经历,并在功名无成的现实中得以强化,具有浓烈、挚切、基调明朗的特点。为了更好地表达乡思之情,岑参借用了"陇头水"、"望乡"的意象,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岑参 边塞诗 乡思 抒情艺术
下载PDF
21世纪边塞诗研究述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晓霭 高震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94-100,共7页
边塞诗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其产生就品评不断。20世纪80年代,关于该题材的研究较之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进入新世纪,在世纪之端的十三年中边塞诗的研究又体现出一些新的特征。除继承上世纪在边塞诗研究领域中有关个体... 边塞诗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其产生就品评不断。20世纪80年代,关于该题材的研究较之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进入新世纪,在世纪之端的十三年中边塞诗的研究又体现出一些新的特征。除继承上世纪在边塞诗研究领域中有关个体研究、对比研究、继承关系等研究方法之外,文化学、历史学、地域学、民族学、美学、传播与接受心理等相关知识的介入,使边塞诗研究呈现出全新面貌,丰富了边塞诗研究的内涵。基于新世纪以来在边塞文学领域国内期刊公开发表的文章、硕博士学术论文及国内(国际)学术会议论文为重点研究对象并加以检索统计,以历代边塞诗创作为阐述重点,并结合上世纪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新世纪边塞诗研究现状有一全面客观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塞诗 21世纪 文化意识 多维视角 审美心理 传播接受
下载PDF
论王昌龄边塞诗的情感内容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海莉 《怀化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50-52,共3页
王昌龄受当时激昂的盛唐精神和对边塞生活切实感受的影响,在他的边塞诗创作中,把自己个人的功业追求,对边塞奇异风光的欣赏,对戌边将士杀敌报国豪情的感动,对将士们艰苦寂寞的戌边生活的感触等情愫融汇在一起,形成了他边塞诗创作的主体... 王昌龄受当时激昂的盛唐精神和对边塞生活切实感受的影响,在他的边塞诗创作中,把自己个人的功业追求,对边塞奇异风光的欣赏,对戌边将士杀敌报国豪情的感动,对将士们艰苦寂寞的戌边生活的感触等情愫融汇在一起,形成了他边塞诗创作的主体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边塞诗 王昌龄 情感
下载PDF
晚唐边塞诗坛的盛唐余响——论马戴边塞诗 被引量:2
12
作者 佘正松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0-63,共4页
作为晚唐诗人,马戴的边塞诗难免末世的衰瑟和哀伤之气。但总体而言,其作有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低吟着疲于戍边的伤心小调,另方面又常高扬边塞建功高歌,满怀激情地大笔勾勒唐军将士奋勇杀敌,刚健豪壮的战斗和生活场面,以平和的心态和羡... 作为晚唐诗人,马戴的边塞诗难免末世的衰瑟和哀伤之气。但总体而言,其作有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低吟着疲于戍边的伤心小调,另方面又常高扬边塞建功高歌,满怀激情地大笔勾勒唐军将士奋勇杀敌,刚健豪壮的战斗和生活场面,以平和的心态和羡慕的神情,由衷地赞美胡人的尚武精神,在晚唐边塞诗坛上,最后一次奏响了盛唐气象的洪钟余响,这既是唐代盛世情怀的回光返照,也是唐代边塞诗中英雄主义的绝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塞诗 诗坛 晚唐诗人 尚武精神 盛唐气象 英雄主义 两面性 唐代 情怀
下载PDF
论马戴的边塞诗及其审美特质 被引量:2
13
作者 汤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56-59,共4页
边塞诗是唐诗中倍受赞赏的代表性诗歌 ,它从盛唐的乐观昂扬经过中唐的幽婉感伤到晚唐的悲愤哀痛 ,每个时代都表现着特定的审美风貌。历来对边塞诗的关注 ,常着眼于盛唐和中唐 ,而忽视晚唐边塞诗。本文拟通过对晚唐诗人马戴的边塞诗及其... 边塞诗是唐诗中倍受赞赏的代表性诗歌 ,它从盛唐的乐观昂扬经过中唐的幽婉感伤到晚唐的悲愤哀痛 ,每个时代都表现着特定的审美风貌。历来对边塞诗的关注 ,常着眼于盛唐和中唐 ,而忽视晚唐边塞诗。本文拟通过对晚唐诗人马戴的边塞诗及其审美特质的论析 ,以反映晚唐边塞诗的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戴 边塞诗 审美特质 社会政治 唐朝
下载PDF
论李益的边塞诗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胜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5-9,共5页
李益是唐代最为重要的边塞诗人,他的诗在骨气顿衰的中唐时代尤其突出。文章从多个方面分析了他边塞诗中强烈的功业思想、个人英雄主义、民族主义情绪和雄健刚劲、沉郁愤激的风格情调及其内在和外在成因。
关键词 李益 边塞诗 个人英雄主义 民族主义 艺术风格
下载PDF
王昌龄七绝艺术魅力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红 王冠兵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69-71,共3页
繁花似锦的盛唐,王昌龄是一位相当有特色和成就的诗人,尤以其七言绝句艺术精湛而得名,与李白并称为"七绝圣手"。本文从王昌龄诗歌中爱国、闺怨、送别赠答三类题材作品,对其七绝的艺术特色进行解析。从一个特别的面来再次审视... 繁花似锦的盛唐,王昌龄是一位相当有特色和成就的诗人,尤以其七言绝句艺术精湛而得名,与李白并称为"七绝圣手"。本文从王昌龄诗歌中爱国、闺怨、送别赠答三类题材作品,对其七绝的艺术特色进行解析。从一个特别的面来再次审视诗人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昌龄 七绝 边塞诗
下载PDF
论唐代边塞诗中的边疆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春蕾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48-53,共6页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它以特殊的题材反映了唐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这种极具边塞特色的表达为我们理解这一时期的诗歌有了更为广阔的视角。
关键词 唐代 边塞诗 边疆表达
下载PDF
启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唐太宗李世民边塞诗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国利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44-51,共8页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也开启了唐诗的盛世。特别是唐太宗的边塞诗以自己的亲身征战经历为前提基础,以其特有的帝王胸怀审视战争,主动扬弃六朝浮华靡丽文风,注重运用刚健的语言和写实境的诗境来开创一种雄浑阔大的艺...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也开启了唐诗的盛世。特别是唐太宗的边塞诗以自己的亲身征战经历为前提基础,以其特有的帝王胸怀审视战争,主动扬弃六朝浮华靡丽文风,注重运用刚健的语言和写实境的诗境来开创一种雄浑阔大的艺术境界,对唐代边塞诗的空前繁荣并攀上中国诗歌创作的巅峰,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太宗 边塞诗 特色 影响
原文传递
安史之乱对唐朝边塞诗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佳利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5期38-40,共3页
唐自建立以来至天宝年间,经历代皇帝的励精图治,迎来了鼎盛时期。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走上了一去不复返的下滑之路。社会的巨变,影响到了诗歌发展的进程。边塞诗作为盛唐主要的诗歌题材,由于安史之乱的影响,产生了巨大的变... 唐自建立以来至天宝年间,经历代皇帝的励精图治,迎来了鼎盛时期。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走上了一去不复返的下滑之路。社会的巨变,影响到了诗歌发展的进程。边塞诗作为盛唐主要的诗歌题材,由于安史之乱的影响,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以安史之乱为着眼点,就历史的巨大变迁,探讨唐代边塞诗在时代的影响下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史之乱 原因 边塞诗
下载PDF
略论唐代边塞诗美学形态对前代的传承
19
作者 施春晖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23-126,共4页
唐代边塞诗的阳刚之美使唐代诗歌光彩夺目,这种美学形态的存在固然与唐代独特的政治环境和精神风貌密不可分,但它的形成对前代也有个传承过程。由先秦至隋代,我国的边塞诗经历了由萌芽到发展的过程,无论是反映爱国主义精神、体现英雄风... 唐代边塞诗的阳刚之美使唐代诗歌光彩夺目,这种美学形态的存在固然与唐代独特的政治环境和精神风貌密不可分,但它的形成对前代也有个传承过程。由先秦至隋代,我国的边塞诗经历了由萌芽到发展的过程,无论是反映爱国主义精神、体现英雄风貌,还是渲染战斗声势、展示大漠风光,都洋溢着阳刚之美,为唐代边塞诗的美学形态——阳刚之美的形成创造了成熟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边塞诗 美学形态 阳刚之美 传承
下载PDF
试论骆宾王、岑参边塞诗的文化观照
20
作者 李梅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58-162,共5页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和盛唐边塞诗的代表岑参,作为唐代亲临西域的边塞诗人,用他们的具体创作展示了唐人的民族观、地域观之变化和发展,昭示了整个唐代中华民族文化与心态的变化轨迹。文章试从创作的选材和审美角度入手,分析二人边...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和盛唐边塞诗的代表岑参,作为唐代亲临西域的边塞诗人,用他们的具体创作展示了唐人的民族观、地域观之变化和发展,昭示了整个唐代中华民族文化与心态的变化轨迹。文章试从创作的选材和审美角度入手,分析二人边塞诗深远的文化意义,以此更好地了解唐代边塞诗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宾王 岑参 边塞诗 文化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