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PB系统圆柱形试件的惯性效应分析 被引量:51
1
作者 陶俊林 陈裕泽 +3 位作者 田常津 陈刚 李思忠 黄西成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在对分离式Hopkinson压杆 (SHPB)实验系统试件惯性效应分析的基础上 ,增加了界面摩擦做功对试件惯性效应影响的分析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就如何减小摩擦效应、惯性效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对SHPB试件尺寸比例的设计以及摩擦系数的选取... 在对分离式Hopkinson压杆 (SHPB)实验系统试件惯性效应分析的基础上 ,增加了界面摩擦做功对试件惯性效应影响的分析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就如何减小摩擦效应、惯性效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对SHPB试件尺寸比例的设计以及摩擦系数的选取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另外还对SHPB实验过程中 ,试件两端应力平衡情况做了初步的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件尺寸 基础 HOPKINSON压杆 惯性效应 应力平衡 界面摩擦 分离式 SHPB实验 做功 选取
下载PDF
覆岩岩性对地表移动过程时间影响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李德海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3780-3784,共5页
分析实际岩移观测资料及Knothe时间函数,提出完善、补充Knothe时间函数理论的覆岩岩性参数概念,探讨了覆岩岩性参数和时间影响参数的确定方法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对地表及岩层的动态移动预测和三下开采设计具有理论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地表移动过程 岩性参数 时间影响参数
下载PDF
水泥土抗剪强度参数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阮波 彭学先 邓林飞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62-668,共7页
采用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方法,分别研究水泥掺入比为10.7%,13.7%和16.7%的水泥土在14,28和90 d龄期的抗剪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土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应变软化型,峰值强度对应的应变为1.56%~5.31%。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大,峰值强度不断... 采用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方法,分别研究水泥掺入比为10.7%,13.7%和16.7%的水泥土在14,28和90 d龄期的抗剪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土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应变软化型,峰值强度对应的应变为1.56%~5.31%。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大,峰值强度不断变大,峰值强度对应的应变却不断减小。随着水泥掺入比和龄期的增大,水泥土较原状土而言,黏聚力从11.2 kPa提高到797.2 kPa,提高了9.0~71.0倍,内摩擦角从23.8°提高到38.4°,提高幅度为1.1~1.7倍。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实际工程中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 三轴压缩试验 应力应变关系 粘聚力 内摩擦角 掺入比 龄期
下载PDF
双参数抛物型Mohr强度准则及其材料破坏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春光 郑宏 +1 位作者 葛修润 王水林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4428-4433,共6页
详细推导了双参数抛物型Mohr强度准则的一系列公式。首先,根据简单拉伸和压缩试验推导了该模型参数的公式,讨论了第一主应力和第三主应力之间的关系及破坏模式;然后,定义了摩擦角和破坏角,导出了相应的公式,并且给出了两者之间关系表达... 详细推导了双参数抛物型Mohr强度准则的一系列公式。首先,根据简单拉伸和压缩试验推导了该模型参数的公式,讨论了第一主应力和第三主应力之间的关系及破坏模式;然后,定义了摩擦角和破坏角,导出了相应的公式,并且给出了两者之间关系表达式。双参数抛物型Mohr强度准则既可描述剪切破坏模式,又可描述受拉破坏模式,且其对单轴抗压和抗拉强度比没有限制,所推导的破裂角公式可以为今后宏观裂纹开裂方向的计算和破坏模式的确定提供理论基础;而Griffith准则只是双参数抛物型Mohr准则的一种特殊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双参数抛物型Mohr强度准则 Griffith准则 破坏模式 破裂角 摩擦角 强度比
下载PDF
钢纤维对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美玲 刘咏 刘伯威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0-343,共4页
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优异,被大量用做汽车制动材料。以酚醛树脂为基体,钢纤维为增强纤维,添加填料,采用热压法制成刹车片,并进行摩擦试验。通过试验研究了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中钢纤维不同添加量(质量分数)对复合材料冲击强度、摩擦性... 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优异,被大量用做汽车制动材料。以酚醛树脂为基体,钢纤维为增强纤维,添加填料,采用热压法制成刹车片,并进行摩擦试验。通过试验研究了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中钢纤维不同添加量(质量分数)对复合材料冲击强度、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配方类型中,在100-300℃温度范围内,材料冲击强度先增大后减小,钢纤维质量分数为24%时为转折点;材料的摩擦系数先增大后减小,钢纤维质量分数为26%时为转折点;磨损率随钢纤维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钢纤维最佳添加量为24%-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基 摩擦材料 钢纤维 摩擦系数 磨损率
下载PDF
矿物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基摩擦材料热压工艺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云海 佟金 +2 位作者 王宝刚 孙喜龙 蒋蔓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59,共6页
为优化矿物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基摩擦材料的热压工艺,该文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对干法共混热压成型工艺对摩擦材料性能(摩擦磨损性能、冲击强度、硬度等)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摩擦材料的热压成型工艺,即热压压力40MPa、热压时间10mi... 为优化矿物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基摩擦材料的热压工艺,该文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对干法共混热压成型工艺对摩擦材料性能(摩擦磨损性能、冲击强度、硬度等)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摩擦材料的热压成型工艺,即热压压力40MPa、热压时间10min、热压温度200℃。用SAS软件对数据进行优化分析,得出了成型压力、保温时间和热压温度对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冲击强度的回归关系,建立了摩擦因数、冲击强度与热压工艺参数的二次响应曲面回归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分析了热压压力和热压温度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当温度固定,摩擦因数随压力的升高而下降;当压力固定,摩擦因数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在热压压力50MPa、热压时间40min时,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该研究可为研制高性能的摩擦材料制品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 摩擦材料 热压 摩擦因数 磨损率 矿物纤维
下载PDF
不同防缩方法对羊毛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莉 刘玉森 王洋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1-25,共5页
为深入了解和掌握不同防缩整理方法对羊毛各项性能的影响,选用过氧化氢、次氯酸钠、高锰酸钾、壳聚糖、过氧化氢/壳聚糖和次氯酸钠/壳聚糖等6种防缩处理工艺,分别对羊毛纤维及织物进行防缩处理实验。测试防缩处理前后羊毛纤维的断裂强... 为深入了解和掌握不同防缩整理方法对羊毛各项性能的影响,选用过氧化氢、次氯酸钠、高锰酸钾、壳聚糖、过氧化氢/壳聚糖和次氯酸钠/壳聚糖等6种防缩处理工艺,分别对羊毛纤维及织物进行防缩处理实验。测试防缩处理前后羊毛纤维的断裂强力、摩擦性能、表面形态和织物缩绒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比研究各种防缩方法对羊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纤维损伤、织物缩绒性和环保性能等方面综合比较,在所选用的6种防缩方法中,过氧化氢/壳聚糖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 壳聚糖 防缩整理 断裂强力 摩擦性能 缩绒率
下载PDF
浮放花瓶动力反应机理与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宝锋 华夏 卢文胜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2-122,共11页
浮放非结构构件在地震作用下遭到破坏的案例时常发生。浮放花瓶是一种常见的馆藏文物及装饰摆件,在动力作用下,浮放花瓶理论的基础运动模式有4种,即相对静止、相对滑移、摇摆、摇摆伴随滑移。这四种运动模式的产生与浮放非结构构件自身... 浮放非结构构件在地震作用下遭到破坏的案例时常发生。浮放花瓶是一种常见的馆藏文物及装饰摆件,在动力作用下,浮放花瓶理论的基础运动模式有4种,即相对静止、相对滑移、摇摆、摇摆伴随滑移。这四种运动模式的产生与浮放非结构构件自身属性(高宽比、重心位置等)、接触面摩擦系数以及地震动特性(波形峰值、频率等)等因素密切相关。该文针对浮放在大理石地面的花瓶,采用慢速推拉的方法测得了花瓶底部与大理石表面间的摩擦系数。选取了4条具有代表意义的波形,即2条天然波和2条人工波开展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花瓶的运动模式与输入加速度峰值和接触面摩擦系数有密切的关系,加速度峰值越高,地震反应越大;并且,在人工波作用下花瓶的地震反应比El Centro波作用下的大。从试验中注意到,花瓶运动时重心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和动摩擦系数相等,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花瓶 摆动 滑动 摩擦系数 高宽比
下载PDF
Particle breakage and the mobilized drained shear strengths of sand 被引量:10
9
作者 YU Fang-wei SU Li-ju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8期1481-1488,共8页
This paper presents particle breakage and the mobilized drained shear strengths of sand with the purpose of clarifying the influence of particle breakage on the mobilized shear strengths of sand. Several drained triax... This paper presents particle breakage and the mobilized drained shear strengths of sand with the purpose of clarifying the influence of particle breakage on the mobilized shear strengths of sand. Several drained triaxial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Silica sand No.5 under 3 MPa confining pressure to produce the pre-crushed sands in simulating the high- pressure shear process on soil to result in particle breakage, and then the pre-crushed sands were re- sheared in series of drained triaxial tests to investigate the mobilized strengths of the pre-crushed sands in detecting the influence of particle breakage. It was found that, by deteriorating strain-stress behavior, particle breakage resulted in change of stress-dilataney behavior in translation and rotation of the relation of the dilatancy factor and the effective principal stress ratio. For a given initial void ratio, particle breakage resulted in impairment of dilatancy behavior of soil to be more contractive in deterioration of the mobilized friction angle and the mobilized dilatancy angle and reduction of void ratio. However, particle breakage resulted in increase of the mobilized basic friction angle especially before failure. In addition, the influence of particle breakage on the mobilized strengths was revealed to be influenced by the shear stress-strain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le breakage Mobilized strengths friction DILATANCY Void ratio SAND
下载PDF
影响Hopkinson压杆实验结果因素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谭柱华 盖秉政 +1 位作者 庞宝君 贾斌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3-366,共4页
根据Hopkinson压杆试验装置产生压缩加载脉冲的力学模型,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显示动力学程序计算得到了试件在加载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并且和输入材料曲线做了比较,讨论了试件的长径比及试件与压杆之间的界面摩擦力对试件内... 根据Hopkinson压杆试验装置产生压缩加载脉冲的力学模型,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显示动力学程序计算得到了试件在加载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并且和输入材料曲线做了比较,讨论了试件的长径比及试件与压杆之间的界面摩擦力对试件内部应力均匀性和对试件材料动态屈服应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试件的长径比在0.5—0.6之间、试件与压杆之间的界面摩擦系数为0.15时,对动态屈服应力的结果影响比较小,这一结论对实际的实验操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PKINSON压杆 数值模拟 长径比 摩擦系数 应力均匀性
下载PDF
试论强度折减有限元法变形参数折减的必要性和相应判据 被引量:7
11
作者 段庆伟 王玉杰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51-1256,共6页
本文根据符合摩尔-库仑屈服准则的半无限域均质岩土体的应力场,用屈服准则公式推导的方法,探讨了在强度折减有限元法中,相关的变形参数是否应该折减的问题。推导出了在没有特定假设前提下的岩土体摩擦角与泊松比之间应满足的关系不等式... 本文根据符合摩尔-库仑屈服准则的半无限域均质岩土体的应力场,用屈服准则公式推导的方法,探讨了在强度折减有限元法中,相关的变形参数是否应该折减的问题。推导出了在没有特定假设前提下的岩土体摩擦角与泊松比之间应满足的关系不等式,它包含了岩土体内聚力为零和岩土体深度为无穷大的两种特殊情况,更具有一般性。该关系不等式不仅说明了在强度折减有限元法中相关变形参数折减的必要性,同时也是对岩土体泊松比是否进行调整,调整多少的一个重要判据。通过计算与分析发现,如果在使用强度折减有限元法时,不遵守上述判据,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能获得与极限平衡法相同的安全系数,但是计算成果中将会出现大范围的并不存在的塑性区。鉴于有限元法在提出安全系数的同时,也要给出符合实际的应力、变形和塑性区信息,引入本文提出的判据,显然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折减有限元 泊松比调整判据 抗滑安全系数 大坝 抗滑
下载PDF
应力比影响下的破裂角、闭锁角、摩擦系数及其耦合关系 被引量:8
12
作者 关成尧 漆家福 +4 位作者 邱楠生 赵国春 杨桥 白相东 李春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570-3576,共7页
裂纹扩展和摩擦系数分属两个学科而鲜有联系,摩擦系数理论较少,主要依赖实验获得。在Griffith椭圆形裂纹基础上讨论摩擦面状裂纹力学模型,计算了单轴、三轴压应力情况下微裂纹扩展的期望方向及应力集中,那些方向偏离宏观破裂方向较大角... 裂纹扩展和摩擦系数分属两个学科而鲜有联系,摩擦系数理论较少,主要依赖实验获得。在Griffith椭圆形裂纹基础上讨论摩擦面状裂纹力学模型,计算了单轴、三轴压应力情况下微裂纹扩展的期望方向及应力集中,那些方向偏离宏观破裂方向较大角度的裂纹因闭锁而无法延伸,应力比3/1越大,可扩展的微裂纹越向宏观裂纹面方向集中,随着围压3的增加,闭锁范围增大,实现了裂纹张性向剪性的转变。摩擦系数、方向集中度、应力比呈耦合关系,一方面,摩擦系数越大越利于微裂纹方向集中;另一方面微裂纹的方向集中导致了宏观裂纹面(裂缝)上凸起角度降低,进而减小摩擦系数。围压和裂纹扩展期的应力状况是影响摩擦系数的重要因素,3/10.4≤往往成为裂纹扩展的应力条件,凸起斜面摩擦系数越大,临界应力比越小。裂纹粗糙度(或分维数)对形成期的应力状况具有一定记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闭锁 压剪破裂 闭锁角 裂纹方向集中度 摩擦系数 应力比 耦合
下载PDF
High-cycle fatigue behavior of friction stir butt welded 6061 aluminium alloy 被引量:8
13
作者 Hrishikesh DAS Debayan CHAKRABORTY Tapan KUMAR PAL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3期648-656,共9页
Friction stir welding (FSW) of 6061 aluminium alloy butt joint was carried out at each rotation speed of 600, 800, 1000, 1200 r/min for two different travel speeds, 80 and 100 mm/min, at a constant probe depth of 1.... Friction stir welding (FSW) of 6061 aluminium alloy butt joint was carried out at each rotation speed of 600, 800, 1000, 1200 r/min for two different travel speeds, 80 and 100 mm/min, at a constant probe depth of 1.85 mm. The calculated energy input based on the FSW parameters studied shows that the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UTS) of the butt joint is obtained within a certain range of energy input of 297 kJ to 354 kJ out of total range of energy input studied from 196 kJ to 405 kJ. The fatigue behaviors of high-strength and low-strength joints performed at different stress ratios, i.e., 0.5, 0.3, 0.1, -0.3, -0.5, indicate that the fatigue behaviors of both the welds are sensitive to the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such as stir zone (SZ), thermo mechanically affected zone (TMAZ) and heat affected zone (HAZ). The observed fatigue strengths we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microstructure, crack path behavior and fracture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 alloy friction stir welding (FSW) high cycle fatigue stress ratio (R-ratio crack path
下载PDF
矩形窄缝通道内单相水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幸奠川 阎昌琪 +2 位作者 曹夏昕 刘宇生 谢清清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12-1316,共5页
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计算矩形窄缝通道单相层流摩阻系数的公式。对小高宽比矩形窄缝通道内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矩形窄缝通道内单相摩阻系数随Re变化的曲线和圆管有相同的趋势,但圆管流动摩阻公式不适用于矩形窄缝通道。... 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计算矩形窄缝通道单相层流摩阻系数的公式。对小高宽比矩形窄缝通道内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矩形窄缝通道内单相摩阻系数随Re变化的曲线和圆管有相同的趋势,但圆管流动摩阻公式不适用于矩形窄缝通道。矩形通道内摩阻系数与Re和通道截面高宽比有关,通道高宽比越小,摩阻系数越大。实验结果和理论推导结论一致。从截面湿周和切向应力两方面解释了高宽比对矩形窄缝通道内单相水层流摩阻特性的影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窄缝通道 摩阻系数 高宽比
下载PDF
Nonlinear regression model for peak-failure strength of rockfill materials in general stress space 被引量:6
15
作者 Yang Xiao Minqiang Meng +3 位作者 Hui Chen Xiang He Jinyu Ran Weicheng Shi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699-1709,共11页
A nonlinear regression model for peak-failure strength prediction of rockfill materials is proposed. It i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ak-failure stress ratio and the normalized confining pressure as well ... A nonlinear regression model for peak-failure strength prediction of rockfill materials is proposed. It i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ak-failure stress ratio and the normalized confining pressure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rmalized peak-failure stress ratio and the exponent function of the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ratio. This model can well predict the variations of the peak-failure stress ratio with the initial confining pressure and the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ratio for different rockfill materials under different general stress paths. Comparisons of the measured and predic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ak-failure strength under the constant-p' and constant-b path is larger than that under the constant-σ'_3 and constant-b path. The predictive capac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for the peakfailure stress ratio is better than that for the peak-failure friction ang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SS PATH ROCKFILL material Strength friction ANGLE STRESS ratio
下载PDF
激光冲击20CrNiMo钢表面微造型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杨 裴旭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4-817,共4页
为了探索激光冲击20CrNiMo钢表面微造型摩擦学性能,从表层微观结构和表面宏观形貌两个角度,研究了激光冲击强化的方法对20CrNiMo钢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激光以不同搭接率搭接冲击20CrNiMo钢,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激光搭接冲击20... 为了探索激光冲击20CrNiMo钢表面微造型摩擦学性能,从表层微观结构和表面宏观形貌两个角度,研究了激光冲击强化的方法对20CrNiMo钢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激光以不同搭接率搭接冲击20CrNiMo钢,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激光搭接冲击20CrNiMo钢试样表层微观组织结构,取得了试样表层晶粒状态的照片;采用CETR UMT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其进行摩擦磨损试验,取得了试样表面摩擦系数和磨损量的数据。结果表明,激光冲击强化作用可以导致20CrNiMo钢试样表层晶粒细化,在磨损过程中,晶粒细化层明显抑制表面疲劳磨损的产生,从而提高其耐磨性能;激光冲击搭接率越高,金属材料表面的摩擦磨损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摩擦磨损 晶粒细化 搭接率 微凹坑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自带冠叶片减振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南国防 任兴民 +1 位作者 何尚文 杨永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5-138,共4页
将自带冠叶片模化为质量弹簧模型。自带冠叶片减振主要是由于冠间碰撞和摩擦的组合运动来实现的,因此将冠间的接触简化为带对称间隙的弹簧阻尼模型,摩擦模型采用Sgn模型,从而建立该系统的动力学方程,进而采用Runge-Kutta数值方法求解系... 将自带冠叶片模化为质量弹簧模型。自带冠叶片减振主要是由于冠间碰撞和摩擦的组合运动来实现的,因此将冠间的接触简化为带对称间隙的弹簧阻尼模型,摩擦模型采用Sgn模型,从而建立该系统的动力学方程,进而采用Runge-Kutta数值方法求解系统的动力学方程。主要探讨了冠间间隙、刚度比、接触角度、摩擦系数等多种参数对减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的振动能量与冠间间隙、刚度比、接触角度、摩擦系数等参数有关,参数选取要考虑工作转速的范围。冠间的碰摩组合运动为硬式分段线性的非线性振动,因此同时采用Poincaré映射图和频谱图等方法对系统的非线性特性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带冠叶片 减振 碰磨 间隙 刚度比 非线性
下载PDF
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动刚度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韩莉 李雪梅 +1 位作者 陈综艺 刘夫云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5-58,共4页
钢板弹簧的正向设计一直是困扰板簧设计的重点问题,为了精确得到板簧的动刚度,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钢板弹簧动刚度计算模型,更好地代替了动刚度试验和模型仿真。首先通过摩擦功分析方法,建立了摩擦功的计算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通过... 钢板弹簧的正向设计一直是困扰板簧设计的重点问题,为了精确得到板簧的动刚度,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钢板弹簧动刚度计算模型,更好地代替了动刚度试验和模型仿真。首先通过摩擦功分析方法,建立了摩擦功的计算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通过建立摩擦功的相等关系,推出了一种钢板弹簧阻尼比的计算公式。其次推导出一种在不同工况下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动刚度的计算模型。最后通过钢板弹簧动静态试验进行验证,并对MATALB二次开发设计出板簧动刚度的计算界面,实现了钢板弹簧的正向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弹簧 正向设计 动刚度 摩擦功 阻尼比 计算界面
下载PDF
Friction properties of groove texture on Cr12MoV surface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敬 周杰 +1 位作者 朱姗姗 张建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303-310,共8页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texture on friction properties of Crl2MoV', ordinary grinder and spinning technology were adopted to obtain the grooved surface morphology of samples, and then the impact of spindl...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texture on friction properties of Crl2MoV', ordinary grinder and spinning technology were adopted to obtain the grooved surface morphology of samples, and then the impact of spindle speed and feed in z-direction on surface morphology in the process of spinning was studied. In addition, the corresponding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sample was obtained through friction and wear te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ak clipping and the valley filling were conducted on the grinding surface, which could improve the surface roughness effectively and make the grinding trench-type wear scar more uniform. Both the area ratio of groove and groove spacing increased initially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pindle speed or the feed in z-direction. As a kind of micro-process, the groove could influence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sample surface, whose distribution was beneficial to the reduction of friction coefficient. Compared with the surface obtained through ordinary grinding, grooved surface morphology through spinning technology was more conductive to reduce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which could be reduced by 25%. When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sample was reduced to the minimum, the texture of groove corresponded had an optimal area ratio and an optimal groove spacing, 37.5% and 27.5 μm,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ove texture SPINNING friction coefficient area ratio groove spacing
下载PDF
钢纤维与硅氧铝陶瓷纤维对树脂基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阎致恒 苏堤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2011年第1期143-149,共7页
钢纤维和陶瓷纤维由于各自的特性在摩擦材料行业中成为非常重要的非石棉纤维。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纤维增强树脂基摩擦材料,对比研究以钢纤维和硅氧铝陶瓷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对树脂基摩擦材料摩擦和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氧铝陶瓷纤... 钢纤维和陶瓷纤维由于各自的特性在摩擦材料行业中成为非常重要的非石棉纤维。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纤维增强树脂基摩擦材料,对比研究以钢纤维和硅氧铝陶瓷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对树脂基摩擦材料摩擦和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氧铝陶瓷纤维和钢纤维对材料摩擦因数和磨损率的影响均较复杂;钢纤维的添加量(质量百分数)为20%~25%、硅氧铝陶瓷纤维的添加量(质量分数)为5%~10%时,摩擦材料具有较好的摩擦和磨损性能;SEM分析表明,在高温下以钢纤维增强的树脂基摩擦材料,其主要磨损形式为热分解磨损和粘着磨损,而以硅氧铝陶瓷纤维增强的树脂基摩擦材料,其主要磨损形式为热分解磨损和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材料 钢纤维 陶瓷纤维 摩擦因数 磨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