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系统中摩擦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4
1
作者 刘丽兰 刘宏昭 +1 位作者 吴子英 王忠民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1-213,共13页
摩擦现象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合理地解决机械系统中摩擦环节尤其是非线性摩擦环节的制约问题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由于摩擦的复杂性,很难从机理上获得其准确唯一的数学模型,迄今已提出的摩擦模型有数十种.鉴于目前机械系统中... 摩擦现象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合理地解决机械系统中摩擦环节尤其是非线性摩擦环节的制约问题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由于摩擦的复杂性,很难从机理上获得其准确唯一的数学模型,迄今已提出的摩擦模型有数十种.鉴于目前机械系统中摩擦建模的发展状况,首先描述了几种重要的摩擦现象,如库仑摩擦、黏性摩擦、Stribeck效应、预滑动摩擦、可变的静态摩擦力和摩擦记忆效应等.其次,系统地介绍了几种较为重要的、常用的摩擦模型,包括6种静态摩擦模型和7种动态摩擦模型,并对每一种模型的构成,特点和适用范围等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论述.比较而言,静态摩擦模型结构简单,参数辨识容易,但是无法描述摩擦的动态特性,动态摩擦模型能够比较全面的描述摩擦现象,但结构复杂,参数辨识难度较大.再次,简要概述了摩擦建模对机械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以及在高精度定位系统的控制中的作用.最后,针对当前机械系统中摩擦建模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了几点展望.为今后摩擦模型的选用和新摩擦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 静态摩擦模型 动态摩擦模型 机械系统 控制
下载PDF
齿轮接触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11
2
作者 杨生华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9-194,共6页
通过接触仿真分析研究了通用接触单元在轮齿变形和接触应力计算中的应用。建立了一对齿轮接触仿真分析的模型,并使用新的接触单元法计算了轮齿变形和接触应力,与赫兹理论比较,同时也计算了摩擦力对接触应力的影响。计算分析了单元离散... 通过接触仿真分析研究了通用接触单元在轮齿变形和接触应力计算中的应用。建立了一对齿轮接触仿真分析的模型,并使用新的接触单元法计算了轮齿变形和接触应力,与赫兹理论比较,同时也计算了摩擦力对接触应力的影响。计算分析了单元离散、几何、边界范围与加载或约束处理方式的误差,建立了一个计算轮齿变形和接触应力的标准,说明了新的接触单元法的精确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单元 轮齿变形 接触应力 计算标准 仿真分析
下载PDF
摩擦学的三个公理 被引量:112
3
作者 谢友柏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1-166,共6页
讨论了摩擦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应用基础学科 ,摩擦学在继承摩擦、磨损和润滑几千年来积累起来的理论成果和应用成果的基础上 ,没有建立与摩擦、磨损和润滑相比有所发展且与自身的定义和性质相适应并可以支持自... 讨论了摩擦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应用基础学科 ,摩擦学在继承摩擦、磨损和润滑几千年来积累起来的理论成果和应用成果的基础上 ,没有建立与摩擦、磨损和润滑相比有所发展且与自身的定义和性质相适应并可以支持自身独立发展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 .提出摩擦学中存在 3个基本公理 :即第一公理——摩擦学行为是系统依赖的 ;第二公理——摩擦学元素的特性是时间依赖的 ;第三公理——摩擦学行为是多个学科行为之间强耦合的结果 .由这些公理可以推导出一系列定理和相应的系 .同时还讨论了用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描述含有摩擦副的系统的特性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学 摩擦学行为 公理 摩擦 磨损 润滑
下载PDF
土工格栅与土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8
4
作者 闫澍旺 BenBarr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6-61,共6页
本文提出了土工格栅在拉拔状态下与土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土对格栅的阻力可用非线性弹簧来模拟,弹簧的非线性特性曲线可通过专门设计的小型拉拔试验槽来测定。简要介绍了威尔士大学按试行的欧洲标准研制的大型土工格栅拉拔试验... 本文提出了土工格栅在拉拔状态下与土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土对格栅的阻力可用非线性弹簧来模拟,弹簧的非线性特性曲线可通过专门设计的小型拉拔试验槽来测定。简要介绍了威尔士大学按试行的欧洲标准研制的大型土工格栅拉拔试验设备。有限元分析结果与用该设备进行的试验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栅 相互作用 有限元 拉拔试验 土工格栅
下载PDF
摩擦非线性环节的特性、建模与控制补偿综述 被引量:91
5
作者 刘强 尔联洁 刘金琨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45-52,共8页
首先介绍了机械伺服系统中摩擦非线性环节的动态、静态特性的研究成果和目前常用的几种摩擦模型 ,讨论了摩擦非线性环节对伺服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静态性能的影响 ,以及摩擦非线性环节导致的极限环振荡、低速爬行等现象。然后对有关摩擦补... 首先介绍了机械伺服系统中摩擦非线性环节的动态、静态特性的研究成果和目前常用的几种摩擦模型 ,讨论了摩擦非线性环节对伺服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静态性能的影响 ,以及摩擦非线性环节导致的极限环振荡、低速爬行等现象。然后对有关摩擦补偿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 ,介绍了传统的摩擦补偿方法和基于智能控制理论的摩擦补偿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 ,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非线性环节 控制补偿 摩擦 摩擦建模 摩擦补偿 机械伺服系统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的玉米种子颗粒模型种间接触参数标定 被引量:136
6
作者 王云霞 梁志杰 +4 位作者 张东兴 崔涛 史嵩 李克鸿 杨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6-42,共7页
由于EDEM(离散元法)中建立的玉米种子颗粒模型与实际玉米种子在外形、表面粗糙度等方面存在差异,若直接将实际测量的物性参数引入EDEM中进行仿真,会出现仿真失真的情况。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建立数学回归模型主动寻找目标参数的方法... 由于EDEM(离散元法)中建立的玉米种子颗粒模型与实际玉米种子在外形、表面粗糙度等方面存在差异,若直接将实际测量的物性参数引入EDEM中进行仿真,会出现仿真失真的情况。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建立数学回归模型主动寻找目标参数的方法,简化标定过程,将仿真试验和真实试验相结合,对玉米种子颗粒模型的种间静摩擦系数和滚动摩擦系数两个关键参数进行标定,使其在EDEM中建立的玉米种子颗粒重新获得与真实颗粒相近的物理特性。利用两种接触材料(有机玻璃板与铝质圆筒)进行玉米种子堆积角仿真试验,建立两个自变量为种间静摩擦系数、种间滚动摩擦系数的二元回归方程。以实际测量种群堆积角作为已知目标量进行数值求解,求得EDEM中玉米种间静摩擦系数和滚动摩擦系数这两个目标参数:玉米种间静摩擦系数为0.0338,玉米种间滚动摩擦系数为0.0021。将标定的玉米种子物性参数输入EDEM中进行仿真试验,通过提取关键特征尺寸和图像边界将试验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关键特征尺寸数值差异在4.70%以内,标定后的玉米种子堆积角边界与实际情况更接近,提高了仿真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摩擦 标定 种间接触参数 离散元 玉米
下载PDF
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74
7
作者 董必昌 郑俊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084-1086,共3页
从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模式出发,推导出一种考虑桩-土-垫层相互作用的沉降计算方法以及桩土应力比公式,并讨论了参数取值问题。
关键词 CFG桩 复合地基 沉降模式 桩土应力比
下载PDF
岩体稳定性分析与评判准则研究 被引量:75
8
作者 邵国建 卓家寿 章青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91-696,共6页
在评价现有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从摩擦理论和矢量几何出发,基于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成果,导出了三维可能滑体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公式,并根据工程稳定问题的力学机理,建立了岩体稳定性评判的干扰能量法。... 在评价现有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从摩擦理论和矢量几何出发,基于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成果,导出了三维可能滑体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公式,并根据工程稳定问题的力学机理,建立了岩体稳定性评判的干扰能量法。针对没有明显滑动面的岩体稳定性问题,基于可量化的干扰能量准则和静力准则,建立了确定潜在滑动面、最危险滑向和最小安全系数的失稳警戒指标的量化标准,完善了岩体稳定性评判体系,从而为解决没有明显滑动面的岩体稳定性评判量化指标这一难题奠定了力学基础。地下洞室群及高拱坝坝肩稳定性的工程实例计算表明,根据岩体的干扰能量值及等值线分布情况定出滑面,按静力法和干扰能量法量化评判岩体稳定性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抗滑稳定性 静力准则 干扰能量准则 稳定安全系数
下载PDF
论岩体软弱结构面对应力波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77
9
作者 李夕兵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34-342,共9页
本文引入岩体软弱结构面上的边界条件,给出应力波斜入射到能滑移、有摩擦的软弱结构面时,波势、应力和能流的透反射关系和一些计算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判断岩体是否沿结构面产生相对滑移的准则,给出计算结构面能量耗损的关系式和一... 本文引入岩体软弱结构面上的边界条件,给出应力波斜入射到能滑移、有摩擦的软弱结构面时,波势、应力和能流的透反射关系和一些计算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判断岩体是否沿结构面产生相对滑移的准则,给出计算结构面能量耗损的关系式和一些计算结果,并就与工程爆破有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波 岩体力学 爆破 矿岩
下载PDF
Influence of tribology on global energy consumption, costs and emissions 被引量:99
10
作者 Kenneth HOLMBERG Ali ERDEMIR 《Friction》 CSCD 2017年第3期263-284,共22页
Calculations of the impact of friction and wear on energy consumption,economic expenditure,and CO2 emissions are presented on a global scale.This impact study covers the four main energy consuming sectors:transportati... Calculations of the impact of friction and wear on energy consumption,economic expenditure,and CO2 emissions are presented on a global scale.This impact study covers the four main energy consuming sectors:transportation,manufacturing,power generation,and residential.Previously published four case studies on passenger cars,trucks and buses,paper machines and the mining industry were included in our detailed calculations as reference data in our current analyses.The following can be concluded:-In total,~23% (119 EJ) of the world's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originates from tribological contacts.Of that 20% (103 EJ) is used to overcome friction and 3% (16 EJ) is used to remanufacture worn parts and spare equipment due to wear and wear-related failures.-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new surface,materials,and lubrication technologies for friction reduction and wear protection in vehicles,machinery and other equipment worldwide,energy losses due to friction and wear could potentially be reduced by 40% in the long term (15 years)and by 18% in the short term (8 years).On global scale,these savings would amount to 1.4% of the GDP annually and 8.7% of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long term.-The largest short term energy savings are envisioned in transportation (25%) and in the power generation (20%) while the potential savings in the manufacturing and residential sectors are estimated to be ~10%.In the longer terms,the savings would be 55%,40%,25%,and 20%,respectively.-Implementing advanced tribological technologies can also reduce the CO2 emissions globally by as much as 1,460 MtCO2 and result in 450,000 million Euros cost savings in the short term.In the longer term,the reduction can be 3,140 MtCO2 and the cost savings 970,000 million Euros.Fifty years ago,wear and wear-related failures were a major concern for UK industry and their mitigation was considered to be the major contributor to potential economic savings by as much as 95% in ten years by the development and deployment of n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 WEAR energy 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原文传递
纳米颗粒的抗磨作用及作为磨损修复添加剂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8
11
作者 刘维民 薛群基 +1 位作者 周静芳 张治军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23,29,共4页
用化学修饰法合成了在润滑油中具有良好分散性能的二烷基二硫代磷酸(DDP)表面修饰铜Cu纳米颗粒(简称Cu–DDP)和DDP表面修饰LaF3纳米颗粒(简称LaF3–DDP),考察了它们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减摩、抗磨作用和承载能力,研究了它们的抗磨损和润... 用化学修饰法合成了在润滑油中具有良好分散性能的二烷基二硫代磷酸(DDP)表面修饰铜Cu纳米颗粒(简称Cu–DDP)和DDP表面修饰LaF3纳米颗粒(简称LaF3–DDP),考察了它们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减摩、抗磨作用和承载能力,研究了它们的抗磨损和润滑机理。研究发现,Cu–DDP和LaF3–DDP纳米微粒具有良好的抗磨损性能,优异的极压性能,可以显著地提高基础油的失效负荷,尤其在高载荷条件下,比商品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具有更好的润滑性能。SEM和XPS分析表明,纳米Cu–DDP和LaF3–DDP作为润滑油添加剂主要形成由Cu或LaF3的沉积膜及硫、磷与金属反应生成的摩擦化学反应膜共同组成的复合边界润滑表面膜从而具有抗磨损和抗极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摩擦 磨损 添加剂
下载PDF
基于高速摄像的玉米种子滚动摩擦特性试验与仿真 被引量:87
12
作者 崔涛 刘佳 +3 位作者 杨丽 张东兴 张瑞 蓝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4-41,共8页
玉米种子的滚动摩擦系数是排种器设计计算和仿真分析的重要依据,但其测量目前尚无成熟的理论与方法。该文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借助高速摄像技术对玉米种子与有机玻璃、镀锌钢板以及玉米种子间的滚动摩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玉米种子... 玉米种子的滚动摩擦系数是排种器设计计算和仿真分析的重要依据,但其测量目前尚无成熟的理论与方法。该文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借助高速摄像技术对玉米种子与有机玻璃、镀锌钢板以及玉米种子间的滚动摩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玉米种子与有机玻璃、镀锌铁板以及玉米种子间的滚动摩擦系数分别为0.0931、0.0531和0.0782。通过玉米种子休止角试验和离散元分析软件EDEM仿真结果的对比,对所得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得数据准确性较高,可为排种器的设计计算与仿真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试验 仿真分析 摩擦 高速摄像 EDEM 玉米
下载PDF
机械系统摩擦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0
13
作者 丁千 翟红梅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2-131,共20页
摩擦环节对机械系统动力学行为有重要、甚至可能是关键的影响.深入研究摩擦及摩擦动力学特点,对于解决机械系统中摩擦带来的不利影响,发挥其有利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介绍和评述了机械系统摩擦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包括常用的摩擦模型及... 摩擦环节对机械系统动力学行为有重要、甚至可能是关键的影响.深入研究摩擦及摩擦动力学特点,对于解决机械系统中摩擦带来的不利影响,发挥其有利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介绍和评述了机械系统摩擦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包括常用的摩擦模型及其特性,摩擦系统自激振动、强迫振动和摩擦振动控制等.除理论研究方法之外,重点讨论了制动噪声振动、摩擦耗能和多领域摩擦振动控制等摩擦动力学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系统 摩擦 自激振动 制动噪声 摩擦耗能 振动控制
下载PDF
激光织构仿生非光滑表面抗磨性能研究 被引量:71
14
作者 韩志武 任露泉 刘祖斌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9-293,共5页
采用激光织构技术在材料表面形成4种仿生非光滑表面形态,分析了织构表面金相组织结构,考察了其抗磨性能.结果表明,材料表面经激光织构处理后形成了微细的硬质金相组织,这有利于提高表面的抗磨性能;而将这种激光表面织构技术用于仿生非... 采用激光织构技术在材料表面形成4种仿生非光滑表面形态,分析了织构表面金相组织结构,考察了其抗磨性能.结果表明,材料表面经激光织构处理后形成了微细的硬质金相组织,这有利于提高表面的抗磨性能;而将这种激光表面织构技术用于仿生非光滑表面形态,可以进一步提高表面的抗磨性能;其中经激光织构处理的鳞片形非光滑表面的抗磨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学 激光织构 非光滑表面 抗磨性能
下载PDF
顺倾向层状岩质边坡溃屈破坏分析 被引量:65
15
作者 朱晗迓 马美玲 尚岳全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144-1149,共6页
为了解顺倾向层状岩质边坡的溃屈破坏特性 ,根据多层层状岩质边坡的溃屈破坏模式 ,并考虑静水压力和地震的影响 ,建立了相应的力学模型 .采用特殊函数理论进行分析 ,得出各层岩体溃屈曲线的理论公式 ,对此类边坡溃屈破坏的临界坡长和破... 为了解顺倾向层状岩质边坡的溃屈破坏特性 ,根据多层层状岩质边坡的溃屈破坏模式 ,并考虑静水压力和地震的影响 ,建立了相应的力学模型 .采用特殊函数理论进行分析 ,得出各层岩体溃屈曲线的理论公式 ,对此类边坡溃屈破坏的临界坡长和破坏位置进行了求解 .分析了岩石弹性模量、层间滑动面强度、岩层厚度、层面倾角等因素对此类边坡溃屈破坏临界坡长的影响 .针对工程实例的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倾向边坡 溃屈破坏 临界波长 特殊函数理论 力学分析
下载PDF
石墨对铜基自润滑材料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3
16
作者 尹延国 刘君武 +3 位作者 郑治祥 郑玉春 刘焜 解挺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6-220,共5页
通过基体多元合金化和选用不同粒度的石墨颗粒,采用常规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铜基石墨固体自润滑材料,在大越式OAT-U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复合材料从室温到500℃温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磨损表面形貌,进... 通过基体多元合金化和选用不同粒度的石墨颗粒,采用常规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铜基石墨固体自润滑材料,在大越式OAT-U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复合材料从室温到500℃温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磨损表面形貌,进而探讨其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石墨颗粒越小,则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越小,减摩自润滑效果越好;在室温至500℃条件下,选用合适的石墨粒度(0.3~0.5mm)和多元基体合金化,可使铜基石墨固体自润滑材料保持较好的自润滑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合金 石墨 自润滑复合材料 高温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人体生物摩擦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4
17
作者 葛世荣 王成焘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6-191,共6页
介绍了人体生物摩擦学的概念,分析了头发、眼睛、皮肤、牙齿和关节等系统的生物摩擦学研究现状,就血液、人工心脏泵、人工心脏瓣膜和食品味觉的生物摩擦学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当前人体生物摩擦学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包括人体摩... 介绍了人体生物摩擦学的概念,分析了头发、眼睛、皮肤、牙齿和关节等系统的生物摩擦学研究现状,就血液、人工心脏泵、人工心脏瓣膜和食品味觉的生物摩擦学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当前人体生物摩擦学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包括人体摩擦副的特殊摩擦学行为及机理、模拟人体生物环境条件的人工器官摩擦磨损试验方法研究、人工材料在体内的生物摩擦学行为反应预测及磨粒在体内的生物反应和临床病症的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 生物摩擦学 生物材料 展望
下载PDF
Friction stir based welding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ies-processes,parameters,microstructures and applications:A review 被引量:72
18
作者 G.K.Padhy C.S.Wu S.Gao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38,共38页
Friction stir welding [FSW)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success in the joining and processing of aluminium alloys and other softer structural alloys. Conventional FSW, however, has not been entirely successful in the joi... Friction stir welding [FSW)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success in the joining and processing of aluminium alloys and other softer structural alloys. Conventional FSW, however, has not been entirely successful in the joining, processing and manufacturing of different desired materials essential to meet the sophis- ticated green globe requirements. Through the efforts of improving the process and transferring the existing friction stir knowledge base to other advanced applications, several friction stir based daughter technologies have emerged over the timeline, A few among these technologies are well developed while others are under the process of emergence. Beginning with a broad classification of the scattered fric- tions stir based technologies into two categories, welding and processing, it appears now time to know, compile and review these to enable their rapid access for reference and academia. In this review article, the friction stir based technologies classified under the categol^J of welding are those applied for join- ing of materials while the remnant are labeled as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 (FSP) technologies. This review article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four general aspects of both the developed and the developing friction stir based technologies, their associated process parameters, metallurgical features of their products and their feasibility and application to various materials. The lesser known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have been emphas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 stir welding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 friction stir scribe friction stir riveting friction stir channeling friction stir forming friction stir surfacing friction sti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friction stir cladding
原文传递
边界润滑条件下表面微细织构减摩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4
19
作者 王晓雷 王静秋 韩文非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6-39,共4页
表面织构(Surface texture)已被证明是一种提高表面承载力和改善表面摩擦学特性的有效方法。然而在边界润滑条件下,织构对表面摩擦性能的影响机制仍未明确。利用纳米压痕仪在碳钢表面制作了具有不同密度和深度(125-500nm)的划痕的点... 表面织构(Surface texture)已被证明是一种提高表面承载力和改善表面摩擦学特性的有效方法。然而在边界润滑条件下,织构对表面摩擦性能的影响机制仍未明确。利用纳米压痕仪在碳钢表面制作了具有不同密度和深度(125-500nm)的划痕的点阵,并通过改进的四球试验机对其在边界润滑下的摩擦性能进行了评价。试验载荷为100-300N,相对滑动速度为0.19-1.33m/s。研究发现:在边界润滑条件下,深度为125nm的低密度"划痕"点阵具有良好的减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边界润滑 摩擦 划痕
下载PDF
表面织构创新设计的研究回顾及展望 被引量:74
20
作者 王静秋 王晓雷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84-95,共12页
近十年来,作为一种可以显著提高界面性能的方法,表面织构已成为国内外界面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微细加工技术的进步,使得通过精确控制织构的形状和尺度,优化其界面性能成为可能;仿生技术的发展为表面织构设计提供了源泉;对表面织构... 近十年来,作为一种可以显著提高界面性能的方法,表面织构已成为国内外界面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微细加工技术的进步,使得通过精确控制织构的形状和尺度,优化其界面性能成为可能;仿生技术的发展为表面织构设计提供了源泉;对表面织构作用机制的深化理解促使了其应用领域的扩展。目前,表面织构的应用已涉及减摩、抗磨、增摩、减振、抗粘附、抗蠕爬等多个领域。TRIZ理论认为实现发明创新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如果掌握这些原理和规律,就可以能动地进行设计和创新,其结果具有预测性和可控性。对表面织构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TRIZ理论的角度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通过TRIZ理论对表面织构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摩擦 磨损 润滑 TRIZ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