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FA与FNA为控制因子的短程硝化启动与维持 被引量:61
1
作者 韩晓宇 张树军 +2 位作者 甘一萍 王洪臣 彭永臻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09-814,共6页
为了实现污泥消化液旁侧脱氮,降低主处理区进水氮负荷,试验采用A/O工艺研究消化污泥脱水液短程硝化启动与维持,在常温、长SRT、较高DO条件下,逐步提高进水ALR(以N计)从0.23 kg/(m3.d)到0.78 kg/(m3.d),强化FA对NOB的抑制作用,成功启动... 为了实现污泥消化液旁侧脱氮,降低主处理区进水氮负荷,试验采用A/O工艺研究消化污泥脱水液短程硝化启动与维持,在常温、长SRT、较高DO条件下,逐步提高进水ALR(以N计)从0.23 kg/(m3.d)到0.78 kg/(m3.d),强化FA对NOB的抑制作用,成功启动了短程硝化.针对废水碱度不足的水质特征,利用FA与FNA的联合抑制使短程硝化得到稳定维持,在稳定运行的30 d内NO2--N积累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在此期间反应器平均DO浓度一直保持在2 mg/L以上,即使平均DO浓度提高到4.8 mg/L左右,也未出现NO2--N积累率降低,说明利用上述手段维持的短程硝化具有抵抗高DO冲击能力.通过降低进水ALR,导致反应器后段FNA浓度增加,强化了FNA的抑制作用,虽然FA的抑制作用降低,短程硝化仍然连续运行达2个月,当反应器后段FNA的抑制作用撤除后,短程硝化在3 d后被彻底破坏,充分证明了FNA对NOB抑制作用及其对维持本系统短程硝化所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脱水液 生物脱氮 短程硝化 游离氨 游离亚硝酸
原文传递
含海水污水的短程硝化反硝化 被引量:38
2
作者 于德爽 彭永臻 +1 位作者 宋学起 李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0-55,共6页
采用SBR工艺通过控制游离氨 (FA)浓度实现了含海水生活污水的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 ,并研究了不同海水盐度情况下 ,温度、pH值、NH+4 N负荷等诸因素对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大生活用水范围内的海水盐度情况下仍可实现短程... 采用SBR工艺通过控制游离氨 (FA)浓度实现了含海水生活污水的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 ,并研究了不同海水盐度情况下 ,温度、pH值、NH+4 N负荷等诸因素对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大生活用水范围内的海水盐度情况下仍可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 ,但不同海水盐度情况下的NH+4 N去除率与NH+4 N负荷有关 ,随着海水占生活污水比例的增加NH+4 N负荷应逐渐减少 .当NH+4 N负荷小于 0 1 5kg/(kg·d)时 ,短程硝化的NH+4 N去除率仍可达到 90 %以上 .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短程硝化脱氮效率 ,当温度从 2 0℃升高到 3 0℃时 ,亚硝化比增长速率增加 1倍 .反应温度应保持在 2 5℃~ 3 0℃ ,pH值的最佳范围为 7 5~ 8 5 .较高的进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海水污水 游离氨浓度 短程硝化反硝化 NH4^+-N负荷 NH4^+去除率
下载PDF
pH和硝化细菌浓度对氨氮氧化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杨宏 姚仁达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660-2665,共6页
为实现氨氮氧化速率的提高,以污水处理厂A^2/O工艺回流污泥为菌源,利用细菌发酵罐,通过间歇运行方式实现了硝化细菌菌群的筛选和富集。实验中通过调节系统pH值考察不同游离氨(FA)水平对氨氮氧化速率、亚硝酸盐积累和硝酸盐生成的影响,... 为实现氨氮氧化速率的提高,以污水处理厂A^2/O工艺回流污泥为菌源,利用细菌发酵罐,通过间歇运行方式实现了硝化细菌菌群的筛选和富集。实验中通过调节系统pH值考察不同游离氨(FA)水平对氨氮氧化速率、亚硝酸盐积累和硝酸盐生成的影响,以及通过沉淀排水保留污泥,反应有效容积缩小,等同于污泥浓度提高的方式考察了硝化细菌浓度变化对氨氮氧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氨氮底物浓度条件下适合的pH值是实现氨氮高速率氧化的重要条件,同时硝化细菌浓度是高氨氮氧化速率实现的物质基础。通过FISH检测,证明了所得培养物中,氨氧化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菌群(AOB和NOB)占有绝对数量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细菌菌群 氨氮氧化速率 PH 游离氨(fa) 硝化细菌浓度
原文传递
低C/N比条件下亚硝化颗粒污泥的培养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文如 丁玲玲 +1 位作者 王建芳 沈耀良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26-2233,共8页
利用柱形SBR反应器,以自配低C/N比废水为基质,以普通活性污泥为种泥,通过逐步缩短沉降时间和提升进水负荷培养亚硝化颗粒污泥,并对该过程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系统运行40d后,获得成熟的亚硝化颗粒污泥,颗粒污泥颜色为黄色,平均沉降速率达6... 利用柱形SBR反应器,以自配低C/N比废水为基质,以普通活性污泥为种泥,通过逐步缩短沉降时间和提升进水负荷培养亚硝化颗粒污泥,并对该过程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系统运行40d后,获得成熟的亚硝化颗粒污泥,颗粒污泥颜色为黄色,平均沉降速率达60.8m.h-1,其中粒径大于0.45mm的约占总数的96%;出水中亚硝酸盐累积率稳定在75%~80%,亚硝酸盐累积速率达0.6~0.8kg.m-3.d-1;DO、温度和SRT都不是导致亚硝酸盐积累的关键因素,高浓度FA是造成本研究亚硝化成功实现的主要原因;颗粒污泥SBR的单周期反应过程可依次划分为COD迅速降解阶段、第一过渡阶段、氨氮去除优势阶段、第二过渡阶段和饥饿阶段5部分;另外,研究中还发现进水COD对颗粒污泥的形成和亚硝化过程的实现具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C N比 亚硝化 颗粒污泥 SBR 游离氨
原文传递
生物膜短程硝化系统的恢复及其转化为CANON工艺的过程 被引量:21
5
作者 付昆明 周厚田 +1 位作者 苏雪莹 王会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36-1543,共8页
在温度为30℃±1℃条件下,以改性聚乙烯为填料,人工配置无机NH+4-N废水为进水,研究生物膜短程硝化系统的恢复过程.短程硝化首先通过过量曝气破坏,使NOB适应高浓度游离氨后,在连续曝气条件下,DO控制在0.5 mg·L^(-1)以下,FA控制... 在温度为30℃±1℃条件下,以改性聚乙烯为填料,人工配置无机NH+4-N废水为进水,研究生物膜短程硝化系统的恢复过程.短程硝化首先通过过量曝气破坏,使NOB适应高浓度游离氨后,在连续曝气条件下,DO控制在0.5 mg·L^(-1)以下,FA控制在1.5 mg·L^(-1)以上,维持反应器运行83 d未实现短程硝化,84 d改连续曝气为间歇曝气,出现NO-2-N积累现象,142 d再次验证这一规律.随着反应器的运行,生物膜系统中为ANAMMOX菌提供了生存环境,厌氧氨氧化作用产生,短程硝化系统逐步转化为CANON工艺,并逐渐增加进水NH+4-N浓度和进水流量,反应器的TN去除率与TN去除负荷逐渐提高.当反应器运行至450 d,TN去除率达到64.03%,去除负荷为2.52 kg·(m^3·d)^(-1).因此,一旦NOB适应了高浓度的游离氨,生物膜系统的短程硝化恢复不易实现,但间歇曝气是一个有效的方法,随着反应器的连续运行,短程硝化工艺最终转化为CANON工艺,而且,这一转变进一步强化了短程硝化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短程硝化 亚硝酸化率 CANON工艺 游离氨 厌氧氨氧化
原文传递
短程硝化反应器的快速启动与运行特性 被引量:18
6
作者 吴伟伟 王舜和 +1 位作者 王建龙 汪群慧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077-2080,共4页
为了探讨快速启动和运行特性,以硝化污泥接种序批式反应器,在纯自养条件下利用短程硝化处理高NH4^+-N废水。实验结果表明,控制溶解氧(dissoled oxygen,DO)浓度为0.5mg/L、游离氨浓度11.8~49.1mg/L时,反应器的启动在第13d... 为了探讨快速启动和运行特性,以硝化污泥接种序批式反应器,在纯自养条件下利用短程硝化处理高NH4^+-N废水。实验结果表明,控制溶解氧(dissoled oxygen,DO)浓度为0.5mg/L、游离氨浓度11.8~49.1mg/L时,反应器的启动在第13d完成。在曝气量为800mL/min时,利用pH与DO的变化趋势来判断氨氧化进程,控制每周期曝气时间为6.0h,反应器稳定运行了101个周期。NH4^+-N平均去除率为82.6%,NH4^+-N去除负荷最大为0.97kg/(m3·d),NO2^--N平均累积率达97.2%,NO3^--N浓度小于10mg/L。在反应器中利用纯自养微生物可以长期稳定地实现短程硝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硝化 溶解氧 游离氨 序批式反应器 曝气
原文传递
游离氨抑制协同过程控制实现渗滤液短程硝化 被引量:15
7
作者 孙洪伟 杨庆 +4 位作者 董国日 侯红勋 张树军 杨莹莹 彭永臻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56-1162,共7页
采用UASB-SBR生化系统处理高氮晚期渗滤液为研究对象,在获得稳定有机物和氮去除的前提下,考察了采用游离氨(FA)协同过程控制对实现渗滤液长期稳定短程硝化的可行性,建立实现与维持SBR系统内稳定短程硝化的途径及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经过... 采用UASB-SBR生化系统处理高氮晚期渗滤液为研究对象,在获得稳定有机物和氮去除的前提下,考察了采用游离氨(FA)协同过程控制对实现渗滤液长期稳定短程硝化的可行性,建立实现与维持SBR系统内稳定短程硝化的途径及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经过36d的运行,SBR系统的亚硝积累率始终稳定在90%以上,获得了稳定的短程硝化.游离氨和过程控制的协同作用是实现与维持SBR反应器稳定短程硝化的决定因素,以DO,ORP和pH作为渗滤液短程硝化反硝化的过程控制参数是可行的,在充分利用较高FA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活性的前提下,过程控制能够准确判断硝化终点,避免过度曝气破坏短程硝化,从而为氨氧化菌(AOB)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有效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生长并逐渐从系统中淘洗出去,实现了硝化菌种群的优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也证明这一点.在此基础上,通过批次实验考察了微生物种群的反硝化动力学特性,符合Monod动力学方程,NO2--N基质最大比利用速率和半饱和常数分别为0.44gNO2--NgVSS-1d-1和15.8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短程硝化 游离氨(fa)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过程控制 动力学
原文传递
SBR亚硝化快速启动过程中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冬 陶晓晓 +2 位作者 李占 王俊安 张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317-2322,共6页
在低DO条件下对SBR反应器实现快速亚硝化的途径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控制反应器主要参数为:DO 0.15~0.40mg/L,pH值7.52~8.30,温度22.3~27.1℃,曝气时间为8 h.通过高、低氨氮浓度(245.28 mg/L与58.08 mg/L)交替进水的方式,经过57个周期... 在低DO条件下对SBR反应器实现快速亚硝化的途径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控制反应器主要参数为:DO 0.15~0.40mg/L,pH值7.52~8.30,温度22.3~27.1℃,曝气时间为8 h.通过高、低氨氮浓度(245.28 mg/L与58.08 mg/L)交替进水的方式,经过57个周期(36 d)的稳定运行成功实现了亚硝化的快速启动,亚硝化率高达100%,并考察了启动过程中亚硝酸盐氮积累的影响因素,分析了不同溶解氧浓度下SBR周期内DO和pH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适当提高DO浓度可以提高亚硝化系统的运行效能,当平均DO>0.72 mg/L时,亚硝酸盐氧化菌开始恢复活性;FA浓度可作为控制亚硝化的关键因素,DO浓度则是亚硝化稳定运行的决定性因子.在SBR周期试验中,pH值可作为硝化反应结束的控制参数,而DO浓度在氨氮被降解完毕前快速升高,它不能很好地指示硝化反应的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 亚硝化 PH 游离氨 溶解氧
原文传递
UASB-A/O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短程生物脱氮的实现 被引量:13
9
作者 孙洪伟 彭永臻 +3 位作者 时晓宁 张树军 杨庆 侯红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59-1064,共6页
应用缺氧/厌氧UASB-A/O组合工艺处理高氮晚期渗滤液,在获得稳定有机物和氮同步去除的前提下,考察了如何实现并维持A/O系统内稳定短程硝化的途径.结果表明:在单一UASB反应器内,同时发生了缺氧反硝化和厌氧产甲烷的反应,有机物和NOx^--N... 应用缺氧/厌氧UASB-A/O组合工艺处理高氮晚期渗滤液,在获得稳定有机物和氮同步去除的前提下,考察了如何实现并维持A/O系统内稳定短程硝化的途径.结果表明:在单一UASB反应器内,同时发生了缺氧反硝化和厌氧产甲烷的反应,有机物和NOx^--N去除速率分别为5.3,1.1kg/(m^3·d).12-30.6℃时,经过54d的运行,A/O反应器实现短程硝化(亚硝态氮积累率〉50%),此后亚硝态氮积累率迅速上升,70d后,亚硝态氮积累率稳定在90%以上.在A/O反应器内,游离氨和游离亚硝酸协同作用是实现并维持稳定短程硝化的决定因素.此外,以pH值作为A/O硝化反应进行的过程控制参数,可准确把握硝化终点,避免过度曝气破坏短程硝化,为氨氧化菌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有效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的生长并逐渐从系统中淘洗出去,实现了硝化菌种群的优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也证明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短程硝化 游离氨 游离亚硝酸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回流比对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自养脱氮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彭永臻 王众 +4 位作者 刘牡 苗蕾 张方斋 姜浩 王淑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26,共8页
采用"连续流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处理低碳氮比高氨氮浓度的晚期垃圾渗滤液.主要考察了在不同外回流比(100%~600%)的条件下,A/O反应器中氨氮转化率以及亚硝酸盐积累率的变化,游离氨(free ammonia,FA)与游离亚硝酸(fre... 采用"连续流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处理低碳氮比高氨氮浓度的晚期垃圾渗滤液.主要考察了在不同外回流比(100%~600%)的条件下,A/O反应器中氨氮转化率以及亚硝酸盐积累率的变化,游离氨(free ammonia,FA)与游离亚硝酸(free nitrite acid,FNA)的平均质量浓度变化;UASB反应器的厌氧氨氧化活性及其在相同高度(10 cm)处的粒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当回流比维持在300%时,A/O反应器中的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itrite oxidizing bacteria,NOB)被FA和FNA联合抑制,进而达到了较好的短程硝化效果,A/O反应器中氨氮转化率、亚硝酸盐积累率分别达到93.5%、95.6%以上,UASB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污泥持留性与活性均达到较高的水平,总氮去除负荷达到1.04 kg/(m^3·d)以上.定量PCR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菌占全菌的比例达到了试验期间的最大值3.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比 垃圾渗滤液 厌氧氨氧化 游离氨 游离亚硝酸
下载PDF
高浓度氨氮废水短程硝化及氨氧化菌群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晓红 杨暖 +3 位作者 陶勇 李大平 李伟 丁勇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3-317,共5页
高浓度氨氮废水成分复杂,毒性强,对环境危害大.采用连续式好氧硝化混合反应器(CSTR),在pH 7.5-8.5,DO 0.5-2.0 mg/L,温度(30±1)℃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负荷下氨氧化菌剂(AHAA-4)对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及COD的处理效果,并对不同氮负荷... 高浓度氨氮废水成分复杂,毒性强,对环境危害大.采用连续式好氧硝化混合反应器(CSTR),在pH 7.5-8.5,DO 0.5-2.0 mg/L,温度(30±1)℃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负荷下氨氧化菌剂(AHAA-4)对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及COD的处理效果,并对不同氮负荷下氨氧化菌(AOB)群落结构进行了PCR-DGGE分析.结果表明,氨氧化负荷(NLR,以N计)和COD负荷(OLR)最高可以分别达到1.366 kg m-3d-1和2.572 kg m-3d-1,氨氮去除率达95%以上,COD去除率在57.7%-77.1%之间.反应器中AOB主要有5个类群,分别是未培养菌CMC14、未培养亚硝化单胞菌AOB-1、亚硝化单胞菌科Elev、亚硝化单胞菌Z9和未培养菌56S_1B-1,其优势种群亚硝化单胞菌Z9是主要功能菌.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氨氧化菌群多样性变化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整个过程中,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既受到游离氨(FA)的抑制,还受到游离亚硝酸(FNA)的抑制,但AOB并未受到明显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氨氮废水 CSTR 氨氧化负荷 氨氧化菌群 游离氨 游离亚硝酸 COD负荷
原文传递
游离氨与游离亚硝酸对中试膜生物反应器短程硝化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广瑞 胡利强 李海松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917-2923,共7页
为探究FA(游离氨)与FNA(游离亚硝酸)对短程硝化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中试MBR(膜生物反应器),以高浓度NH_(4)^(+)-N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MBR对NH_(4)^(+)-N的去除效果,通过计算FA与FNA浓度,分析其对短程硝化的影响,利用16S rRNA基... 为探究FA(游离氨)与FNA(游离亚硝酸)对短程硝化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中试MBR(膜生物反应器),以高浓度NH_(4)^(+)-N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MBR对NH_(4)^(+)-N的去除效果,通过计算FA与FNA浓度,分析其对短程硝化的影响,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对功能基因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通过将NH_(4)^(+)-N容积负荷逐渐从0.11 kg/(m^(3)·d)提升至0.75 kg/(m^(3)·d),MBR在第18天实现了全程硝化向短程硝化的转变.②MBR稳定运行过程中,FA和FNA浓度分别维持在1.03~3.52和0.033~0.118 mg/L,NAR(亚硝酸盐积累率)为65.70%~80.24%,实现了NO_(2)^(-)-N的稳定积累,此时NH_(4)^(+)-N去除率为87.92%~97.18%.③进水由模拟废水向实际工业废水的转变没有对NAR产生较大影响,表明中试MBR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④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维持MBR内FA和FNA浓度能够富集AOB(氨氧化菌)Nitrosomonas(7.99%),抑制NOB(亚硝酸盐氧化菌)活性,进而实现短程硝化;MBR运行第50天时,Amo(氨单加氧酶)功能基因相对丰度为第0天时的371倍,进一步验证了短程硝化过程的实现.研究显示,FA与FNA对NOB的抑制在维持中试MBR短程硝化中起重要作用,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与MBR内FA和FNA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NH_(4)^(+)-N) 游离氨(fa) 游离亚硝酸(FNA) 短程硝化 中试膜生物反应器(MBR)
下载PDF
中试沸石曝气生物滤池用于低氨氮废水亚硝化
13
作者 章裕 黄林祥 +3 位作者 汪晓军 李嘉懿 周松伟 陈振国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3,共9页
为了避免稀土矿开采山体残留的氨氮形成持续的氮污染,亟需低碳节能地处理此类低浓度氨氮废水.本研究构建了以沸石为基质的30 m^(3)沸石曝气生物滤池(ZB AF)反应器,探究ZBAF实现低浓度氨氮稀土矿山尾水稳定亚硝化的可能性.从氮转化性能... 为了避免稀土矿开采山体残留的氨氮形成持续的氮污染,亟需低碳节能地处理此类低浓度氨氮废水.本研究构建了以沸石为基质的30 m^(3)沸石曝气生物滤池(ZB AF)反应器,探究ZBAF实现低浓度氨氮稀土矿山尾水稳定亚硝化的可能性.从氮转化性能、抗冲击能力和微生物群落变化等角度,解析了ZBAF的亚硝化性能.结果表明:ZBAF经历5个周期快速启动,利用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解吸特性及pH调控方法,提高了游离氨(FA)浓度,在维持氨氧化菌(AOB)活性的同时持续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反应器出水亚硝酸氮积累率可维持在90%以上,实现了长期稳定亚硝化.反应器最大亚硝氮产率(NPR_(max))可达0.33 kg·m^(-3)·d^(-1),得益于沸石吸附足量氨氮,曝气解吸的最大亚硝氮转换浓度ρ(NO_(2)^(-)-N)为330.41 mg·L^(-1).此外,破坏性实验表明,系统能在崩溃后快速恢复.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反应器启动后,NOB被逐步淘汰,AOB的功能微生物亚硝基单胞菌(Nitrosomonas)相对丰度达到16.6%,分子生态网络分析显示Nitrosomonas是网络中的关键物种.本研究可为低浓度氨氮废水稳定亚硝化的工程化应用推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曝气生物滤池(ZBAF) 低浓度氨氮 亚硝化 游离氨(fa)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连续流亚硝化中试反应器的启动及其能力提升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强 刘凯 +4 位作者 董石语 顾澄伟 王凡 李祥 黄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316-4323,共8页
通过接种污水处理厂压滤后污泥,添加悬浮填料进行挂膜,采用连续流反应器处理模拟氨氮污水,对反应器的游离氨(FA)、游离亚硝酸(FNA)以及溶解氧(DO)进行调控,实现了中试亚硝化反应器的成功启动.结果表明,通过前期高DO,后期低DO的运行模式... 通过接种污水处理厂压滤后污泥,添加悬浮填料进行挂膜,采用连续流反应器处理模拟氨氮污水,对反应器的游离氨(FA)、游离亚硝酸(FNA)以及溶解氧(DO)进行调控,实现了中试亚硝化反应器的成功启动.结果表明,通过前期高DO,后期低DO的运行模式,并对反应器运行过程中的FA、FNA进行调控实现了AOB的富集和NOB的淘汰,启动成功后反应器内部亚硝酸盐产生速率(NPR)达到1.27 kg·(m^3·d)^(-1),亚硝酸盐积累率(NAR)也稳定在98%.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 PCR)对启动初期和成功启动后反应器中的功能微生物(AOB、NOB)进行分析,q PCR结果表明反应功能微生物AOB的拷贝数从启动初期的5.3×10~9copies·m L^(-1)增长到1.6×10^(11)copies·m L^(-1),NOB的拷贝数反而从1.1×10^(10)copies·m L^(-1)下降到1.2×10~9copies·m L^(-1),AOB拷贝数的数量级比NOB的要高2个数量级,这也是在启动过程中通过DO、FA、FNA等措施对NOB联合抑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化 游离氨 游离亚硝酸 定量PCR 连续流
原文传递
ABR耦合CSTR一体化工艺好氧颗粒污泥亚硝化性能调控及稳态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巫恺澄 吴鹏 +3 位作者 沈耀良 李月寒 王建芳 徐乐中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195-4201,共7页
本研究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末端两隔室分别改为曝气池与沉淀池,使其成为厌氧耦合好氧一体化工艺,探索连续流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亚硝化实现条件.分别在厌氧区和好氧区接种厌氧颗粒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控制好氧区沉淀时间为1 h,好氧区... 本研究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末端两隔室分别改为曝气池与沉淀池,使其成为厌氧耦合好氧一体化工艺,探索连续流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亚硝化实现条件.分别在厌氧区和好氧区接种厌氧颗粒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控制好氧区沉淀时间为1 h,好氧区C/N比由1逐渐降低至0.4,并逐步提高进水氨氮容积负荷[由0.89 kg·(m3·d)-1提高至2.23 kg·(m3·d)-1].经45 d的运行,在好氧区成功培养出成熟的亚硝化颗粒污泥,其外观呈黄色,结构密实、边缘清晰,出水亚硝酸盐积累率稳定在80%左右.游离氨(FA)和游离亚硝酸(FNA)共同抑制作用是实现稳定亚硝酸盐积累的关键因素.运行初期部分好氧颗粒污泥出现解体现象,好氧区产生大量絮体;但后期絮体逐步转化为小粒径颗粒污泥,表明一定数量的有机碳源有利于絮体颗粒化,而大量富集慢速生长的硝化细菌对颗粒的稳定维持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 亚硝化颗粒污泥 游离氯 游离亚硝酸 稳定性 颗粒化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抑制策略下部分亚硝化系统运行特性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惠娟 彭党聪 +3 位作者 陈国燕 王博 姚倩 卓杨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97-2005,共9页
为研究如何控制部分亚硝化系统的稳定性,在高氨氮负荷[1 kg·(m^3·d)^(-1)]和不同的双重抑制策略下启动并连续运行两个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SBRs).结果表明在温度35℃±1℃,进水氨氮负荷为1 kg·(m... 为研究如何控制部分亚硝化系统的稳定性,在高氨氮负荷[1 kg·(m^3·d)^(-1)]和不同的双重抑制策略下启动并连续运行两个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SBRs).结果表明在温度35℃±1℃,进水氨氮负荷为1 kg·(m^3·d)^(-1)的条件下,FA和DO的双重抑制和FNA和DO的双重抑制均可成功实现高氨氮废水稳定的部分亚硝化,出水NO-2-N/NH+4-N接近1,NO-3-N浓度接近于零,满足ANAMMOX反应的进水基质要求.R1反应器在DO和FA的控制策略下,亚硝氮氧化速率从28.16mg·(g·h)^(-1)减小到0.3 mg·(g·h)^(-1)(以NO-2-N计,下同),而氨氧化速率减小43.60%,最终稳定在20 mg·(g·h)^(-1)(以NH+4-N计,下同)左右.R2反应器在DO和FNA的控制策略下,亚硝氮氧化速率从12.37 mg·(g·h)^(-1)降至0.02 mg·(g·h)^(-1),而氨氧化速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45 mg·(g·h)^(-1)].DO和FNA双重抑制的系统与DO和高FA双重抑制的系统相比,具有富集时间短,AOB活性高,运行稳定性强等优点,更适用于启动部分亚硝化系统及维持系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抑制 部分亚硝化 高氨氮 序批式反应器 游离氨 游离亚硝酸
原文传递
温度和游离氨对颗粒与絮状污泥硝化性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淑莹 刘旭 吴蕾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7-303,共7页
采用批式试验,考察了不同温度(10、15、20、25、30℃)及室温下不同游离氨质量浓度(1.76、8.23、14.68、26.52、46.23、90.00 mg/L)对好氧颗粒污泥和絮状污泥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好氧颗粒污泥和絮状污泥的比氨氧化... 采用批式试验,考察了不同温度(10、15、20、25、30℃)及室温下不同游离氨质量浓度(1.76、8.23、14.68、26.52、46.23、90.00 mg/L)对好氧颗粒污泥和絮状污泥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好氧颗粒污泥和絮状污泥的比氨氧化速率均增大,而在相同温度下,好氧颗粒污泥的硝化能力更强,比氨氧化速率分别是絮状污泥的4.5倍(10℃)和2.5倍(30℃).游离氨的试验表明,在游离氨质量浓度为90.00 mg/L时,游离氨对颗粒污泥硝化性能无明显抑制作用,但对絮状污泥抑制作用明显,比氨氧化速率比上一梯度减小了约43%,原因是氨氧化菌均布于絮状污泥中,与氨氮接触充分,易受到抑制,而好氧颗粒污泥的表面生物特征影响氨氮传质速率,使其具有抗高氨氮负荷冲击的优势,可见颗粒污泥在维持生物脱氮系统稳定方面具有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污泥 絮状污泥 活化能 游离氨 比氨氧化速率
下载PDF
游离氨(FA)对SBR短程硝化过程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代顺 常焕焕 +3 位作者 陈翠忠 杨浩 侯红勋 孙洪伟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2-89,共8页
为探究游离氨(FA)对硝化过程影响的机理,试验以人工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基于16S rRNA基因-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采用4组平行的SBR反应器(进水FA浓度分别控制为0.5,5,10,15 mg/L,分别记为R_(0.5)、R_(5)、R_(10)和R_(15)),探究... 为探究游离氨(FA)对硝化过程影响的机理,试验以人工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基于16S rRNA基因-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采用4组平行的SBR反应器(进水FA浓度分别控制为0.5,5,10,15 mg/L,分别记为R_(0.5)、R_(5)、R_(10)和R_(15)),探究了微生物在不同FA浓度条件下的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FA会显著影响系统内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功能。R_(0.5)的α多样性指数(包括Chao1、ACE、Shannon和Simpson指数)在4组反应器中均为最大,说明R_(0.5)的物种多样性最高,而R_(15)的物种多样性最低。此外,在微生物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45.9%~70.5%)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1.8%~41.3%)最具优势,且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随着FA浓度升高而升高。在微生物属水平上,动胶菌属Zoogloea和陶厄氏菌属Thauera最具优势,且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和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在R_(10)中丰度明显高于其他3个系统。基于LEfSe分析,共获得了25个具有显著差异的微生物标记物,从而得到了各FA浓度条件下在微生物学分类水平上的菌群关键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氨(fa) 亚硝酸盐氧化细菌 高通量测序技术 群落组成 LEfSe分析
原文传递
曝气生物滤池的短程硝化特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陶俊杰 孙子惠 李涛 《环境科技》 2011年第5期12-14,17,共4页
通过控制进水pH值实现曝气生物滤池的短程硝化。工艺运行结果表明,对于进水pH值为8.22—8.57,NHg-N平均容积负荷为0.5kg/(m3.d),水温为17.5—20.2℃,曝气生物滤池溶解氧质量浓度平均为4.5mg/L的条件下能够同步实现95%的... 通过控制进水pH值实现曝气生物滤池的短程硝化。工艺运行结果表明,对于进水pH值为8.22—8.57,NHg-N平均容积负荷为0.5kg/(m3.d),水温为17.5—20.2℃,曝气生物滤池溶解氧质量浓度平均为4.5mg/L的条件下能够同步实现95%的NH4+-N去除率和80%的NO2--N积累率。通过分析FA和FNA沿滤池高度的变化特征,发现滤池底部(0~5cm)区域短程硝化反应主要由FA控制,中部(5~15cm)区域是由FA和FNA共同掌控;而上部区域(15—50cm)则是由FNA控制,FNA沿滤池高度的快速增加是确保工艺实现稳定亚硝酸盐积累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 短程硝化 游离氨 亚硝酸
下载PDF
硝化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及其硝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文如 沈耀良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346-4354,共9页
以好氧颗粒污泥接种小试柱形SBR,采用自配无机氨氮废水为进水,在中温(28~30℃)条件下通过逐步提升进水NH4^+-N浓度(100~650mg/L)和缩短水力停留时间(8~4h)快速培养硝化颗粒污泥。实验结果证实,以好氧颗粒污泥接种可以促... 以好氧颗粒污泥接种小试柱形SBR,采用自配无机氨氮废水为进水,在中温(28~30℃)条件下通过逐步提升进水NH4^+-N浓度(100~650mg/L)和缩短水力停留时间(8~4h)快速培养硝化颗粒污泥。实验结果证实,以好氧颗粒污泥接种可以促使硝化颗粒污泥快速形成,36d时粒径〉0.21mm的颗粒污泥占总数的93%,颗粒污泥NH4-N比去除速率为50.53mgNH4^+-N/(gSS·h)。硝化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短程硝化性能,亚硝酸盐产生速率和累积率分别保持在3.3kgNO2-N/(m^3·d)和85%以上。反应初期高FA和反应末期高FNA的共同抑制是该研究中实现和维持稳定短程硝化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颗粒污泥 快速培养 短程硝化 游离氨 游离亚硝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