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 被引量:1771
1
作者 张德禄 《中国外语》 CSSCI 2009年第1期24-30,共7页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为多模态话语分析建立一个理论框架,首先对多模态话语研究动态进行了简单述评,然后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尝试建立一个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综合框架。这个框架主要由五个层面的系统及其次级范畴组成,分别是:(1)文化层面;...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为多模态话语分析建立一个理论框架,首先对多模态话语研究动态进行了简单述评,然后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尝试建立一个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综合框架。这个框架主要由五个层面的系统及其次级范畴组成,分别是:(1)文化层面;(2)语境层面;(3)意义层面;(4)形式层面和(5)媒体层面,同时还探讨了各个模态之间的关系,分为互补性的和非互补性的两大类,最后探讨了非语言模态的语法结构的建立、语法结构与语篇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语法结构是如何体现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谋篇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话语 框架 语法 关系
原文传递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局限和基本范式 被引量:250
2
作者 谢高地 肖玉 鲁春霞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1-199,共9页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首先从概念、分类、价值评估理论、评估案例等方面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现状。然后评述了目前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包括: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问题、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服...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首先从概念、分类、价值评估理论、评估案例等方面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现状。然后评述了目前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包括: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问题、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混淆、物理量评估方法的不确定性、价值量评估的不确定性以及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的复杂性。针对这些研究的局限,文章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基本范式,包括:严格区分生态资产和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必须基于生态观测或生态模型以及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应区分不同样元。最后,文章展望了今后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课题: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结构及生态过程的关联性和复杂关系的研究,人类干扰下生态系统服务的响应与反馈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人类福利的影响研究,政策机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以及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各种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进展 研究局限 框架 基本范式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源起、架构与研究问题 被引量:253
3
作者 包国宪 王学军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9-97,126-127,共9页
政府绩效管理兴起二十多年来,已由西方国家应对财政和信任危机、提高行政效率的工具拓展为各国政府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内容,新公共管理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优势在其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但其理论缺陷和实践中的困惑,特别是在公共价值方面的... 政府绩效管理兴起二十多年来,已由西方国家应对财政和信任危机、提高行政效率的工具拓展为各国政府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内容,新公共管理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优势在其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但其理论缺陷和实践中的困惑,特别是在公共价值方面的冲突使学术界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本文通过对中国、美国、日本等国的实践案例考察,从制度变迁和公共行政学术史两个层面的质性研究,提出了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体系框架。文章首先从"公共性"、"合作生产"和"可持续"三个方面对新公共管理背景下的政府绩效管理进行了反思,认为公共价值对政府绩效合法性具有本质的规定性。其次,初步论证了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的两个基本命题——政府绩效是一种社会建构、产出即绩效;认为只有来源于社会的政府绩效才能获得合法性基础,也只有根植于社会的政府绩效才能产生其可持续提升的需要,这是政府绩效管理的根本动力;而在政府绩效价值建构基础上的科学管理,才能保证政府产出与社会需求的高度一致,充分体现科学管理的价值。再次,从这两个基本命题出发,以价值管理和管理科学理论为基础,构建起了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模型,并对模型中政府绩效的价值建构、组织管理和协同领导系统等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最后,从模型如何"落地"、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分析和研究拓展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绩效治理 公共价值 价值建构 架构 研究问题
下载PDF
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状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222
4
作者 <关于学校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课题组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2-89,共8页
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52所普通中小学的武术教育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作为国粹的中华武术在中小学的开展很不乐观。有70.3%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有些学校不仅没有增加... 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52所普通中小学的武术教育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作为国粹的中华武术在中小学的开展很不乐观。有70.3%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有些学校不仅没有增加武术内容,反而削减武术以增加跆拳道等域外武技项目。学生主要通过武打影视片和武侠小说了解武术,受其影响,学生心目中的武术与现实存在错位;学生对武术的认识模糊,有42.6%和25.4%的学生认为跆拳道和拳击属于武术;学生的习武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和防身自卫;34.5%的学生不了解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75.0%的学生认为武术课能够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武术课主要由一般体育教师担任,所占比例达到70.8%,武术专业教师只占29.2%。各地普遍以《体育》(小学1~6年级)、《体育与健康》(中学7~9年级)为首选教材,县级学校教材的选用相对杂乱。已开课学校中,教学内容以套路为主;学生对体育老师所教武术内容的喜欢程度稍高于不喜欢程度;学生感兴趣的武术项目依次为套路、格斗和功法。研究认为,泛竞技武术的教育观念禁锢着学生对武术的认识,泛竞技武术的教学模式制约着武术个性的张扬,现有武术师资难以担当传承武术文化的重任,武术教学内容改革迫在眉睫。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提出新时期武术教学内容应遵循传统与创新、简易性与系统性、统一性与多样性、健身与技击、尚武精神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原则;教学内容的层次分为趣味武术、技能武术和文化武术;教学内容的类别有全国统一的示范内容、地方拳种特色内容和女生学习内容;教学内容的构成包括徒手、器械和理论知识,徒手按照"打、踢、拿、靠、摔"的系列进行分类,器械以青少年喜爱、便于开展、安全性较高的短棍、两节棍、剑术和流传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中学 小学 武术教育 民族精神 现状 教学内容 原则
下载PDF
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127
5
作者 陈百明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4-215,共12页
为了建立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 ,必须透彻了解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准确反映不同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诸多方面的的协调发展状况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信息。据此 ,本文选取相互独立且反... 为了建立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 ,必须透彻了解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准确反映不同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诸多方面的的协调发展状况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信息。据此 ,本文选取相互独立且反映各方面特征的典型敏感指标 ,构建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元素层四个层次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目标层从宏观层次刻划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作用规律 ,反映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总体状况。准则层是对评价目标的分解 ,是为了进一步表征区域土地利用系统中各部分对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作用和影响 ,包括生产性、稳定性、保护性、经济活力、可接受性。因素层表征土地利用系统中每个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每个评价因素由若干评价元素具体表述。元素层是指标体系的最小组成单位 ,作为表征评价因素的基础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可持续利用 指标体系 区域 框架
下载PDF
欧盟数字素养框架研究 被引量:175
6
作者 任友群 随晓筱 刘新阳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5期3-12,共10页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数字时代,数字素养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国家战略竞争力。数字素养是指在工作、就业、学习、休闲以及社会参与中,自信、批判和创新性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欧盟十分重视公民的数字素养,将之确定为欧盟8项...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数字时代,数字素养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国家战略竞争力。数字素养是指在工作、就业、学习、休闲以及社会参与中,自信、批判和创新性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欧盟十分重视公民的数字素养,将之确定为欧盟8项核心素养之一。为促进公民数字素养发展,欧盟于2011年实施"数字素养项目",这一项目建立了数字素养框架,框架包括信息域、交流域、内容创建域、安全意识域和问题解决域五个"素养领域",呈现一种多维立体结构,具有多元适用性。欧盟数字素养框架研究基于证据的教育政策研制与科学决策方法论,高质量完成这一系统工程;欧盟数字素养框架在内容上体现了将素养理解为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跨学科领域复合体素养观;欧盟坚持数字素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并进,既保持持续跟踪研究的连贯性,又体现研究的宏观系统性。欧盟数字素养及框架研究的方法和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 公民教育 数字素养 核心素养 框架结构 研究方法
下载PDF
“五育融合”的内涵、框架与实现 被引量:172
7
作者 刘登珲 李华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0年第5期85-91,共7页
“五育融合”是对我国新时期“如何培养人”的整体回答,旨在通过“融合”的方式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均衡性、平等性、关联性、整体性等特点。作为新时期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方针,“五育融合”寻求学校课程、教... “五育融合”是对我国新时期“如何培养人”的整体回答,旨在通过“融合”的方式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均衡性、平等性、关联性、整体性等特点。作为新时期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方针,“五育融合”寻求学校课程、教学、组织、管理的“一体化”转变,由育内融合、育间融合、跨育融合三种实践样态构成。强化顶层设计,建立“五育融合”的国家标准和指南,围绕“育人度”和“融合度”,构建“五育融合”评价体系,对推动“五育融合”有效落地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内涵 框架 实现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视角下乡村数字经济指标体系设计研究 被引量:159
8
作者 崔凯 冯献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9-909,共11页
全球数字经济高速增长,各国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日趋深入。中国数字乡村战略体现时代前沿和现实关切,其中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是数字经济理念与数字乡村建设的结合,需要正确理解并进行科学评价。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政策与实践,在明确数... 全球数字经济高速增长,各国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日趋深入。中国数字乡村战略体现时代前沿和现实关切,其中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是数字经济理念与数字乡村建设的结合,需要正确理解并进行科学评价。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政策与实践,在明确数字乡村建设基本架构基础上,遵循投入产出的总体框架,围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数字经济构成,对乡村数字经济的主要指标进行设计。研究认为,数字乡村建设涵盖数字环境、数字经济、数字生活和数字治理等方面,是自我循环、自我感知和自我完善的持续运行系统。乡村数字经济对应于数字乡村的经济属性,其内涵可以从产生条件、表现形式、发展阶段和规律演变等方面来理解。基于乡村数字经济的内涵与特征,乡村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应包括数字环境、数字投入、数字效益和数字服务等4项一级指标及对应的16项二级指标。对此本文建议,各地推进乡村数字经济,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应重点关注规划引导、数字环境、产业培育、数字人才和信息服务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数字经济 指标体系 设计思路 数字乡村 内涵 架构
原文传递
SSM框架在Web应用开发中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59
9
作者 李洋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6年第12期190-194,共5页
在Web应用的开发过程中,开发框架的选择非常重要。一个好的开发框架能够加速Web应用的开发速度,降低开发成本,减少开发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能够使Web应用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移植性。基于SpringMVC+Spring+Mybatis(SSM)的框架凭借良好的性... 在Web应用的开发过程中,开发框架的选择非常重要。一个好的开发框架能够加速Web应用的开发速度,降低开发成本,减少开发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能够使Web应用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移植性。基于SpringMVC+Spring+Mybatis(SSM)的框架凭借良好的性能和较快的开发效率,逐渐成为主流的Web应用开发框架组合。SpringMVC是一个基于MVC的框架,其主要负责表现层的功能,比如响应请求。Spring框架主要起到容器的功能,整合了SpringMVC和Mybatis,实现层与层之间的解耦,同时使业务逻辑更加清晰。Mybatis框架主要负责的是数据持久层,完成和数据库的相关操作。重点以权限管理模块为例,说明了SSM框架在开发后台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为开发后台管理系统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INGMVC SPRING Mybatis WEB应用 框架
下载PDF
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框架研究 被引量:74
10
作者 左美云 许珂 陈禹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9-76,共8页
 研究企业知识管理的学者可以分为三个学派:行为学派、技术学派和综合学派。企业知识管理作为一个独特的视角,对企业职能管理和流程管理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这些交叉领域汇总为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本文给出了企业知识管理的"...  研究企业知识管理的学者可以分为三个学派:行为学派、技术学派和综合学派。企业知识管理作为一个独特的视角,对企业职能管理和流程管理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这些交叉领域汇总为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本文给出了企业知识管理的"灯笼"模型,以及企业知识管理的十大内容:知识创新管理;知识共享管理;知识应用管理;学习型组织;知识资产管理;知识管理的激励系统;知识管理的技术与工具;知识产品的定价与版本;知识员工的管理;学习与创新训练。把企业知识流的管理概括为"知识流小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 知识管理 职能管理 流程管理 管理体制
原文传递
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的构建 被引量:120
11
作者 周英凤 胡雁 +2 位作者 顾莺 朱政 邢唯杰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5期603-606,共4页
目的构建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为护理人员开展证据转化、促进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供框架和方法。方法对国内外循证中心完成的证据应用项目及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的证据应用论文进行项目和文献分析,以PDCA循环原则作为指导... 目的构建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为护理人员开展证据转化、促进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供框架和方法。方法对国内外循证中心完成的证据应用项目及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的证据应用论文进行项目和文献分析,以PDCA循环原则作为指导,遵循循证理念和业务流程管理思路,构建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结果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由四个阶段,12个步骤构成,以流程的方式阐述了针对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从证据获取、现状审查、证据引入到效果评价的过程,并通过对证据应用后的效果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的动态循证实践过程。结论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为护理人员开展循证实践提供了框架,并为证据本土化应用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证据应用 模式图 持续质量改进
原文传递
自动测试系统(ATS)软件的发展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75
12
作者 李宝安 李行善 《测控技术》 CSCD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就军事装备而言 ,自动测试系统 (ATS)软件是战斗支援的核心要素 ,是联系测试资源和被测单元的桥梁。良好的软件体系结构会提升ATS的性能 ,降低开发费用、改善TPSs的可移植性。着重从软件技术角度介绍了ATS发展的进程、面临的问题以及关... 就军事装备而言 ,自动测试系统 (ATS)软件是战斗支援的核心要素 ,是联系测试资源和被测单元的桥梁。良好的软件体系结构会提升ATS的性能 ,降低开发费用、改善TPSs的可移植性。着重从软件技术角度介绍了ATS发展的进程、面临的问题以及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测试系统 ATS软件 组件 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工程
下载PDF
数字素养的挑战:从有限的技能到批判性思维方式的跨越 被引量:112
13
作者 马克.布朗 肖俊洪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53,79-80,共12页
世界各地大多数政府都认同提高国民数字素养水平的必要性。虽然数字技能对于21世纪成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而言越来越不可或缺,但是本文对数字素养的各种狭义界定提出质疑。本文比较和对照学界对数字技能、素养或本领的不同理解,并阐述... 世界各地大多数政府都认同提高国民数字素养水平的必要性。虽然数字技能对于21世纪成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而言越来越不可或缺,但是本文对数字素养的各种狭义界定提出质疑。本文比较和对照学界对数字技能、素养或本领的不同理解,并阐述为何本领域文献中有大量模型和框架经常缺乏清晰的理论基础,指出它们虽能吸引眼球却缺乏说服力,一味赶时髦。本文对欧洲、英国和美国的一些数字素养框架进行批判性述评,发现它们存在三个方面的内在矛盾:(1)能满足当下需要的数字技能的稳定性与为了适应社会和技术新发展数字素养必须具有不稳定和快速变化性质之间的矛盾;(2)通用数字技能观与在复杂的文化和机构背景下数字素养高度情景化之间的矛盾;(3)培养生活、工作和参与到大社会中所必需的实用数字技能与促进批判性数字思维方式这个变革目标之间的矛盾,后者旨在使我们能够重新理解和重塑我们所面对的不公平、不公正和不可持续的令人不安的现实。在这方面,本文主张双重目标:一方面,承认数字时代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所必需的具体技能有眼前的价值;另一方面,数字素养能促使积极的公民帮助创造和重塑对所有人而言未来更加美好的社会,因此不能忽视数字素养的这个长远目标和变革使命。从这种变革的视角出发,本文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数字素养不确定性的批判性意识,对在培养有更高数字技能的学习者、工作者和公民过程中宏观层面相互角逐的各方强势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素养 数字技能 数字本领 模型 框架 数字思维方式
原文传递
城市化的国际研究 被引量:60
14
作者 顾朝林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9-24,共6页
从初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分析入手 ,进行了城市化的国际研究 ,包括工业化背景下的世界城市化过程 ;概括了第三世界城市化理论研究的 6个框架 ,即经典与传统方法 ,自上而下的发展范式 ,历史主义方法 ,激进主义政治经济学———依附方法论 ... 从初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分析入手 ,进行了城市化的国际研究 ,包括工业化背景下的世界城市化过程 ;概括了第三世界城市化理论研究的 6个框架 ,即经典与传统方法 ,自上而下的发展范式 ,历史主义方法 ,激进主义政治经济学———依附方法论 ,自下而上的发展范式及后现代主义方法 ;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城市化的过程。试图通过上述分析建立一个中国城市化研究的国际交流平台 ,最后提出中国的城市化不同于其他国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城市化 工业化 全球化
下载PDF
Soil salinization research in China: Advances and prospects 被引量:107
15
作者 LI Jianguo PU Lijie +3 位作者 HAN Mingfang ZHU Ming ZHANG Runsen XIANG Yangzhou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4年第5期943-960,共18页
With the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caused by the advance of climate change, soil salinization is a serious and growing global problem. Currently about 7% of the world's land surface is threatened by salinization. C... With the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caused by the advance of climate change, soil salinization is a serious and growing global problem. Currently about 7% of the world's land surface is threatened by salinization. China is a country whose soils are severely affected by this problem, which, due to its extensive area, and wide distribution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regiona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framework for soil salinization research in China over the past 70 years, assess the weaknesses of existing research in both a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ntext, highlight the trends and key findings of global research about saline soils over the past 30 years, and propose six major field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saline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ine soil research framework ADVANCES PROSPECTS
原文传递
煤炭精准开采透明地质条件的重构与思考 被引量:96
16
作者 袁亮 张平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46-2356,共11页
矿井透明地质条件是煤炭精准开采智慧化的重要基础。结合矿井静态地质要素大数据信息库、多灾害源全程信息感知与监测、动态地质要素虚拟现实展示、特殊地质因素动态评判与风险判识、预警等智慧模块的交互应用,从静态与动态地质模型角... 矿井透明地质条件是煤炭精准开采智慧化的重要基础。结合矿井静态地质要素大数据信息库、多灾害源全程信息感知与监测、动态地质要素虚拟现实展示、特殊地质因素动态评判与风险判识、预警等智慧模块的交互应用,从静态与动态地质模型角度提出实现煤炭精准生产全过程地质条件透明化的思路。其一,静态地质模型通过采集“空-天-地-井-孔”全方位立体化探测模式数据,融合井巷建设基础地质信息,重构地下空间地质特征数字模型,为资源、构造、井巷等静态因素评价、浏览、计算等提供基础。其二,通过动态地质模型获取掘采工程扰动效应影响下,原生静态地下空间地质条件发生变形与破坏,由此而引起的应力应变场、地质地球物理场、渗流场、温度场、浓度场等状态发生改变的参量特征;以及工程动力学作用下,生产环境周边岩层的离层、裂隙、垮落、围岩失稳、底臌、冲击地压显现、应力集中与释放、煤与瓦斯涌突、突水溃沙等多种灾害源现象的动态地质信息变化量值。特别针对动态地质模型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状态及参数的显现不同,通过进一步加强多介质、多相、多态、多维、多源数据的有机融合,进行多参数联合反演,搭建井上下复合源信息监控平台,构建耦合信息、致灾因素、灾害前兆等多元信息数据库和时空四维地质信息系统,进行实时连续动态监控;并通过对静态地质模型参数注入和改造,反演地质及灾害源条件的变化状态,实现对煤层精细赋存条件、多灾害源受采掘影响致灾过程的透明化。同时,结合采掘要素对特殊地质条件进行探测与评价,从而实现整个矿井地质条件的透明重构。实施中,还需要利用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VR等技术,进行资源整合、集成和升级改造,将矿区分散的、零星的地质信息聚集起来,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地质条件 重构 精准开采 智慧矿井
下载PDF
生态产品价值评估问题探讨 被引量:90
17
作者 黄如良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33,共8页
对生态产品进行价值评估涉及到三大问题:一是需要明确什么是生态产品;二是采用什么样的评估框架结构和指标体系;三是对于每一个具体的指标,采用何种方法进行估算。本文在考察相关学术文献和政府文件后,用一个连续统一体模型阐述了生态... 对生态产品进行价值评估涉及到三大问题:一是需要明确什么是生态产品;二是采用什么样的评估框架结构和指标体系;三是对于每一个具体的指标,采用何种方法进行估算。本文在考察相关学术文献和政府文件后,用一个连续统一体模型阐述了生态产品概念,指出人们观察生态产品采用了不同角度,更反映出人们对生态产品认识的深化过程。本文认为,评估广义意义上的生态产品价值,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拓展:一是改造现行的静态模型,构建生态与经济相联系的动态模型;二是将重点由生态产品价值的计量转向生态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边际变化对人类福利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列出了九种可以用于评估生态产品价值的框架结构类型方法,他们是:单项指标框架、多维支柱框架、间接驱动力-直接驱动力-生态产品-人类福祉变化框架(IDEHC)、目标-指数-联系框架、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框架、问题领域框架、分部门框架和空间分维框架,并重点介绍了前三种框架模型。对于具体的问题,应根据价值评估使用目的、评估的成本和收益、保持评估过程的开放性与动态性等原则选用相应的评估框架类型。依据市场化程度,可以采用的评估技术和方法有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和意愿调查法三大类。具体而言,直接市场法主要有成本法、生产率变动法、恢复费用法或重置成本法、影子项目法,替代市场法主要有旅行成本法、内涵价格法、防护费用法或规避行为法,意愿调查法主要有投标博弈法、权衡博弈法、优先性评价法、Delph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价值评估 框架结构 指标体系
下载PDF
设计模式在基于组件的框架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8
作者 童立 马远良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7期123-124,128,共3页
框架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软件重用技术。组件是一种比对象类的粒度更大的软件重用模块。基于组件的框架建筑在面向对象技术之上,但更具有抽象性和重用性。设计模式有助于获得无需重新设计就可适用于多种应用的框架体系结构。该文结合一个... 框架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软件重用技术。组件是一种比对象类的粒度更大的软件重用模块。基于组件的框架建筑在面向对象技术之上,但更具有抽象性和重用性。设计模式有助于获得无需重新设计就可适用于多种应用的框架体系结构。该文结合一个实例详细描述设计模式在组件框架建模中的作用,并给出了所得应用框架的逻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模式 组件 框架设计 面向对象 软件重用 软件工程 软件开发
下载PDF
湘东南及湘粤赣边区中生代地质构造发展框架的厘定 被引量:83
19
作者 柏道远 黄建中 +3 位作者 刘耀荣 伍光英 马铁球 王先辉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57-570,共14页
湘东南及湘粤赣边区属南岭中段北部,是研究华南中生代构造背景与演化的良好窗口。通过同位素年代学和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区内中生代3个时代花岗岩的时限与构造环境,并结合对区内中生代不同时代陆相盆地和火山岩的性质与形成机制,... 湘东南及湘粤赣边区属南岭中段北部,是研究华南中生代构造背景与演化的良好窗口。通过同位素年代学和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区内中生代3个时代花岗岩的时限与构造环境,并结合对区内中生代不同时代陆相盆地和火山岩的性质与形成机制,构造变形和成矿作用的期次与特征等研究,厘定出研究区中生代地质事件序列的框架。从早至晚分为早三叠世—中三叠世早期前造山阶段(Ⅰ)、中三叠世后期—中侏罗世初陆内造山阶段(Ⅱ)、中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后造山阶段(Ⅲ)、白垩纪板内裂谷阶段(Ⅳ)等4个大的地质发展阶段,其中陆内造山阶段(Ⅱ)进一步划分为4个亚阶段(Ⅱ1~Ⅱ4)。前造山阶段(Ⅰ)为稳定海相沉积阶段。中三叠世后期(Ⅱ1)为陆内俯冲汇聚高峰期,形成大量NNE向为主的逆冲断裂与褶皱,并使陆壳增厚。中三叠世末—晚三叠世后期(Ⅱ2)挤压相对松弛,大量壳源花岗岩浆形成并侵位(233~210Ma)。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Ⅱ3)为同造山上隆伸展环境,形成NNE向裂陷含煤盆地,高Na低K的拉斑玄武岩喷发。中侏罗世初期(Ⅱ4)为NNE向左旋汇聚走滑造山,发育逆冲断裂且前期裂陷盆地反转成为山前冲断收缩盆地。中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后造山阶段(Ⅲ),大量后造山花岗岩侵位(174~135Ma),同时发生大规模成矿作用;侏罗纪末期发生过短暂的挤压事件。白垩纪板内裂谷阶段(Ⅳ)形成盆-岭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双峰式火山岩和次火山岩、酸性岩脉及具有AA型花岗岩特征的上堡小型岩体等组合。文章最后就华南地区燕山早期构造环境和中生代不同阶段构造-岩浆活动特征的形成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地质发展 框架 湘东南 湘粤赣边区
下载PDF
我国生态功能区划的目标、原则与体系 被引量:62
20
作者 燕乃玲 虞孝感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9-585,共7页
阐述了我国开展生态功能区划的背景,分析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以生态系统科学为基础,明确了开展生态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在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下,定义系统、系统边界、系统等级和认识生态系统... 阐述了我国开展生态功能区划的背景,分析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以生态系统科学为基础,明确了开展生态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在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下,定义系统、系统边界、系统等级和认识生态系统的尺度。对生态功能区划与自然区划、农业区划以及生态地域划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分析,指出从单一要素的各种自然区划,到以整体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生态功能区划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寻求自然资源保护与人类对资源的永续利用之间的平衡的认识进步。在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上,提出了我国生态功能区划体系的框架。论述了流域在生态和社会经济方面的重要性,认为以大流域为基本区划单元的划分是构建我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基本方式,“生态热点”地区规划是必要的、灵活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生态功能区划体系 大流域 生态热点 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