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产驱蚊香草芳香油化学成分分析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和承尧 寸守铣 《云南化工》 CAS 2003年第5期21-24,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驱蚊香草芳香油成分进行研究 ,共检出 64个组分 ,鉴定出已知化合物 5 9个 ,占芳香油成分总数的 92 .2 %,占总含量的 97.45 %。主要化学成分为 :香叶醇、芳樟醇、香茅醇、异薄荷酮、β 古芸烯、桉醇、γ 木...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驱蚊香草芳香油成分进行研究 ,共检出 64个组分 ,鉴定出已知化合物 5 9个 ,占芳香油成分总数的 92 .2 %,占总含量的 97.45 %。主要化学成分为 :香叶醇、芳樟醇、香茅醇、异薄荷酮、β 古芸烯、桉醇、γ 木罗烯、异已酸香叶酯、丙酸香叶酯等 ,其中香叶醇占芳香油成分总含量 41.44 %。此外 ,采用气相色谱法 ,按GB115 3 8 85标准 ,在相同条件下 ,对驱蚊香草芳香油与天竺葵精油以及不同产地驱蚊香草的化学成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蚊香草 芳香油 化学成分 香叶醇 气相色谱 质谱
下载PDF
茉莉香精微胶囊的结构调控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美艳 王炜 钟毅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1-34,共4页
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以茉莉香精为囊芯、蜜胺树脂为囊壁的缓释性微胶囊,通过改变工艺因素实现对微胶囊结构进行调控,确定了制备缓释性茉莉香精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pH值4.5,乳化剂用量15.4%,乳化时间10 min,乳化剪切速率16 000 r/min,... 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以茉莉香精为囊芯、蜜胺树脂为囊壁的缓释性微胶囊,通过改变工艺因素实现对微胶囊结构进行调控,确定了制备缓释性茉莉香精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pH值4.5,乳化剂用量15.4%,乳化时间10 min,乳化剪切速率16 000 r/min,芯壁比为1∶1.借助SEM观察自制香味微胶囊的形貌特征,并用FTIR谱图表征了茉莉香精及微胶囊的包囊情况,微胶囊的包覆率达8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精 蜜胺树脂 微胶囊 乳液聚合法
下载PDF
浓香型油脂的生产及关键技术讨论 被引量:2
3
作者 左青 左晖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2-157,共6页
介绍了生产浓香型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的制取工艺,对这3种油料制取的浓香油的工艺和关键设备进行点评,分析了两种滚筒炒籽机和几种榨油机的应用,对湿法和干法生产的浓香型油脂进行讨论,精炼可采取低温过滤或冬化和低温水化脱胶。指... 介绍了生产浓香型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的制取工艺,对这3种油料制取的浓香油的工艺和关键设备进行点评,分析了两种滚筒炒籽机和几种榨油机的应用,对湿法和干法生产的浓香型油脂进行讨论,精炼可采取低温过滤或冬化和低温水化脱胶。指出美拉德反应提供浓香味的同时可能产生微量毒素,指出在高温下油料产生浓香味的同时,要控制油料焦糊、炭化和有毒元素,生产出优质的浓香型油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油脂 工艺 设备 美拉德反应 质量
下载PDF
浓香茶叶籽油的制备及其条件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叶展 周力 +4 位作者 胡传荣 罗质 潘泓艺 吴建宝 何东平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25,共4页
该实验研究了利用美拉德生香源反应原理制备浓香茶叶籽油,综合利用茶叶籽资源,并对浓香茶叶籽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解p H 8.5,酶解过程加酶量20 000 U,酶解过程料液比1∶10,浓香成分提取时间30 min,... 该实验研究了利用美拉德生香源反应原理制备浓香茶叶籽油,综合利用茶叶籽资源,并对浓香茶叶籽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解p H 8.5,酶解过程加酶量20 000 U,酶解过程料液比1∶10,浓香成分提取时间30 min,酶解时间为4 h,提香过程油料比为1∶9,提香温度为130℃,并建立了浓香茶叶籽油的感官评价方法,最佳条件下制备的产品品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油 浓香油 制备工艺 条件优化 感官评定
下载PDF
浓香油生产智能化控制关键技术要点 被引量:2
5
作者 姚敏 杜宣利 +1 位作者 吴煜 杨敏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9年第5期4-6,共3页
浓香植物油因其选料严格,香味纯正浓郁,采用纯物理压榨工艺,以及其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智能化控制系统应用于浓香油生产线,避免了人工操作引起的产品质量不稳定,从原料储存状态、油料炒籽环节中料温和水分的控制,确保... 浓香植物油因其选料严格,香味纯正浓郁,采用纯物理压榨工艺,以及其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智能化控制系统应用于浓香油生产线,避免了人工操作引起的产品质量不稳定,从原料储存状态、油料炒籽环节中料温和水分的控制,确保了浓香油产品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控制 实时监控 浓香油
下载PDF
沙松芳香油提取方法
6
作者 李强 史光建 郎子建 《林业勘查设计》 2008年第2期71-72,共2页
依据沙松芳香油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制定了从沙松针叶采集、处理及芳香油提取方法。
关键词 沙松 芳香油 提取方法
下载PDF
周大新的创作姿态与媒介观——以《香魂塘畔的香油坊》的跨媒介改编为考察视点
7
作者 王杰 《写作》 2020年第4期36-44,共9页
时刻关注时代变迁、持续进行写作探索的作家周大新自登上文坛以来,笔耕不辍、佳作连连,并有多部小说被改编为影视剧,乃至走向国际舞台。最初发表于1990年的中篇小说《香魂塘畔的香油坊》先后被改编为电影及豫剧现代戏《香魂女》,分别成... 时刻关注时代变迁、持续进行写作探索的作家周大新自登上文坛以来,笔耕不辍、佳作连连,并有多部小说被改编为影视剧,乃至走向国际舞台。最初发表于1990年的中篇小说《香魂塘畔的香油坊》先后被改编为电影及豫剧现代戏《香魂女》,分别成为电影及戏剧史上的典范之作。小说的跨媒介改编侧面反映了周大新作品的质朴风格及艺术融通性,细读小说及其跨媒介之旅的文本周边,能较为深入地剖析作家的创作姿态与媒介观。周大新所追求的“为了人类日臻完美”、呼唤人性的写作姿态,积极支持小说的影视改编而不过多干预,不为改编而创作、执着于文化底蕴的探索,体现了50后一代作家面对大众传媒冲击传统写作方式之时,对写作位置的坚守、融合与多维思考,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大新 创作姿态 《香魂塘畔的香油坊》 跨媒介改编
下载PDF
基于GC-MS和GC-O的浓香菜籽油特征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苏晓霞 刘雄飞 +1 位作者 黄一珍 郭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9-245,共7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分析浓香菜籽油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嗅闻分析(GC-O)方法中的时间-强度法(OSME)确定菜籽油特征风味物质,采用定量描述性分析法(QDA)评价菜籽油的感官特性强度,分析感官属性与GC-O...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分析浓香菜籽油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嗅闻分析(GC-O)方法中的时间-强度法(OSME)确定菜籽油特征风味物质,采用定量描述性分析法(QDA)评价菜籽油的感官特性强度,分析感官属性与GC-O分析特征风味成分的关系,推断其对整体风味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GC-MS的分析检测到挥发性风味物质共有68种,包括吡嗪类8种,醇类4种,硫甙降解产物15种,醛类20种,酸类6种,酮类4种,烯类3种,杂环类化合物6种和酯类2种。GC-O分析OSME法鉴定出的菜籽油样品中有16种特征风味物质。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坚果味、腌菜味以及焦糊味是菜籽油的主体风味,与GC-O特征风味物质分析结果一致。表明GC-MS、GC-O法结合感官评价可以有效综合评价菜籽油的特征风味物质。研究结果对浓香菜籽油解析香气特征、优化产品品质、分析呈香机理、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菜籽油 特征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嗅闻分析法 感官评价
下载PDF
不同产地浓香菜籽油中特征风味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张谦益 包李林 +3 位作者 熊巍林 邹燕娣 姜黎 汪增乾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3-28,共6页
以贵州、四川、安徽、湖北、湖南、江苏和内蒙7省油菜籽为原料,经烘炒热榨制取浓香菜籽油,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浓香菜籽油中风味物质进行萃取和分离鉴定,在此基础上引入相对活度值法(ROAV)对... 以贵州、四川、安徽、湖北、湖南、江苏和内蒙7省油菜籽为原料,经烘炒热榨制取浓香菜籽油,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浓香菜籽油中风味物质进行萃取和分离鉴定,在此基础上引入相对活度值法(ROAV)对鉴定出的风味物质进行活度分析,提取其中的特征风味物质。结果显示:甲烯丙基氰、4-异硫氰酸酯-1-丁烯、壬醛、2,3,5,6-四氟苯甲醚、2,5-二甲基吡嗪是不同产地浓香菜籽油的共同特征风味物质。同时因产地不同浓香菜籽油又表现出风味差异,贵州、四川菜籽油中硫甙降解产物含量较高,表现出浓郁的辛辣味;湖北菜籽油中吡嗪类化合物含量较高,表现出浓郁的焙烤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菜籽油 特征香气成分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下载PDF
不同储存条件对浓香花生油风味及综合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3
10
作者 邓金良 刘玉兰 +2 位作者 王小磊 陈宁 宋立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31-237,共7页
将浓香花生油置于室外自然环境中的钢制储油罐,分别采用常规储存、添加叔丁基对二苯酚(tertiary butylhydroquinone,TBHQ)储存、充氮储存18个月,每月定期取油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及气相色谱-嗅闻仪对花生油中挥... 将浓香花生油置于室外自然环境中的钢制储油罐,分别采用常规储存、添加叔丁基对二苯酚(tertiary butylhydroquinone,TBHQ)储存、充氮储存18个月,每月定期取油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及气相色谱-嗅闻仪对花生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定量检测和风味嗅闻评价,并检测其酸价、过氧化值和VE、甾醇含量,研究不同储存条件对花生油风味及综合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浓香花生油中共分离鉴定出9类64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吡嗪类和醛类占挥发性风味成分总量的一半以上,这两类挥发性风味成分构成了浓香花生油特有的坚果香味、烧烤味、甜香味等基础风味。花生油经常规储存、添加TBHQ储存、充氮储存18个月后,吡嗪类物质相对含量从36.42%分别降低至16.33%、21.92%、27.02%,醛类物质相对含量从23.82%分别增加至24.61%、2.26%、17.52%,花生油的坚果味、烘烤味、甜香味及总体风味等明显减弱,酸败味增强;与常规储存相比,添加TBHQ和充氮储存均能有效延缓花生油特征风味物质、VE、甾醇的损失,将保质期分别延长至18个月以上和10个月;但添加TBHQ储存的花生油中检测出了TBHQ分解产物——叔丁基对苯醌。因此,充氮储存花生油不仅可以避免抗氧化剂添加对油脂的污染,也可以达到保质保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花生油 叔丁基对二苯酚 充氮储存 挥发性风味成分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嗅闻 综合品质
下载PDF
浓香菜籽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鉴定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谦益 包李林 +1 位作者 熊巍林 文晓东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8-80,共3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浓香菜籽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浓香菜籽油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为硫甙降解产物、氧化挥发物(醛、醇、酮等)及杂环类物质,其中硫甙降解产物以甲基腈...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浓香菜籽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浓香菜籽油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为硫甙降解产物、氧化挥发物(醛、醇、酮等)及杂环类物质,其中硫甙降解产物以甲基腈、5–氰基–1–戊烯、苯基丙腈、4–异硫氰基–1–丁烯为主,氧化挥发物以1,5–己二烯–3–醇、3,5–二甲氧基乙酰基苯基酮和糠醛为主,杂环类物质则以吡嗪类化合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菜籽油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下载PDF
油菜籽品种对浓香菜籽油风味及综合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孙国昊 刘玉兰 +2 位作者 连四超 马宇翔 王小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0-197,共8页
分别以双低油菜籽及传统油菜籽为原料,在相同条件下制取浓香菜籽油,采用溶剂辅助蒸发装置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两种菜籽油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 分别以双低油菜籽及传统油菜籽为原料,在相同条件下制取浓香菜籽油,采用溶剂辅助蒸发装置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两种菜籽油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对挥发性成分进行数据分析,确定导致两种菜籽油感官风味差异的关键挥发性风味成分,同时结合感官评价、脂肪酸组成、氨基酸组成、营养成分等指标分析比较两种菜籽油综合品质的差异。结果显示,双低菜籽油及传统菜籽油中分别检出12类82种和11类90种挥发性成分,总量分别为22377.88、157512.98μg/kg,其中硫苷降解产物总量分别为3311.07、146492.82μg/kg,酚类物质总量分别为12125.47、4613.03μg/kg。利用PLS-DA结合OAV最终确定了13种最重要的特征风味物质,分别为6-甲基硫基己腈、5-甲硫基戊腈、苯代丙腈、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苯乙腈、反-2-癸烯醛、正己醇、芳樟醇、乙基苯、苯乙醇、椰子醛、4-乙烯基-2,6-二甲氧基苯酚、3-甲基巴豆腈,其中6-甲基硫基己腈、苯乙腈、芳樟醇、5-甲硫基戊腈、苯代丙腈、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6种成分均对菜籽油独特的辛辣味具有贡献,且苯乙腈、芳樟醇仅在传统菜籽油中检出;正己醇、苯乙醇、椰子醛则在双低菜籽油中含量更高,对菜籽油的甜味具有重要影响;感官评价表明双低菜籽油的甜味优于传统菜籽油,而传统菜籽油辛辣味更强。双低菜籽油中未检出芥酸,而传统菜籽油中芥酸含量高达30.25%;双低菜籽油中VE和甾醇总含量均高于传统菜籽油。研究结果为不同香型浓香菜籽油的生产提供了原料选择和气味标识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籽 浓香菜籽油 特征风味成分 溶剂辅助蒸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感官评价
下载PDF
浓香菜籽油、浓香花生油和浓香亚麻籽油的风味特性及氧化稳定性 被引量:12
13
作者 段旭林 胡容 +4 位作者 王瑞 王安体 周波 何强 迟原龙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1-75,共5页
为给浓香食用油的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以浓香菜籽油、浓香花生油和浓香亚麻籽油3种浓香食用油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酸值、过氧化值和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然后分析了其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并基于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确定了特征风味物... 为给浓香食用油的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以浓香菜籽油、浓香花生油和浓香亚麻籽油3种浓香食用油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酸值、过氧化值和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然后分析了其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并基于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确定了特征风味物质,最后采用热重和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对其氧化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浓香食用油的酸值(KOH)均低于1.2 mg/g,过氧化值均低于0.05 g/100 g;浓香菜籽油的总酚、生育酚和甾醇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24.40、451.30 mg/kg和7 789.41 mg/kg,浓香亚麻籽油的为76.14、404.95 mg/kg和3 279.39 mg/kg,浓香花生油的为56.08、263.80 mg/kg和2 617.32 mg/kg;浓香花生油的α-生育酚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油脂,3种浓香食用油中的甾醇主要为β-谷甾醇;浓香菜籽油中主要挥发性化合物为硫苷降解物、吡嗪类和醛类,浓香花生油和浓香亚麻籽油中主要为醛类和吡嗪类,3种浓香食用油中ROAV最大的化合物分别为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异丁醛和(Z)-4-庚烯醛;3种浓香食用油共有的特征风味化合物为2,5-二甲基吡嗪;浓香菜籽油的初始氧化温度、初始分解温度和氧化诱导时间分别为204.7、228.7℃和138.9 min,浓香花生油的为186.2、224.5℃和44.0 min,浓香亚麻籽油的为168.0、208.7℃和16.3 min。浓香菜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较高,氧化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菜籽油 浓香花生油 浓香亚麻籽油 特征风味化合物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四级浓香菜籽油酶法脱胶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15
14
作者 汪增乾 包李林 +2 位作者 熊巍林 张谦益 姜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8-31,共4页
选取磷脂酶PLA1,对四级浓香菜籽油进行酶法脱胶工艺研究。分别研究了酶添加量、50%柠檬酸添加量、去离子水添加量、酶解时间对四级浓香菜籽油酶法脱胶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对酶法脱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 选取磷脂酶PLA1,对四级浓香菜籽油进行酶法脱胶工艺研究。分别研究了酶添加量、50%柠檬酸添加量、去离子水添加量、酶解时间对四级浓香菜籽油酶法脱胶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对酶法脱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四级浓香菜籽油酶法脱胶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浴温度55℃、酸反应时间3 min、酶添加量22 mg/kg、50%柠檬酸添加量260mg/kg、去离子水添加量2%、酶解时间120 min,在该条件下酶法脱胶油磷脂含量为22. 26 mg/kg,酸价(KOH)为2. 31 mg/g,收率为96. 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级浓香菜籽油 酶法脱胶 磷脂含量 酸价 收率
下载PDF
芝麻油香气成分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周瑞宝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11,共5页
芝麻油的香气成分是吡嗪、呋喃、噻唑、噻吩、吡咯,以及醇、醛、酮、酸、酯类等化合物。用葡萄糖、半胱氨酸、精氨酸和水解芝麻蛋白,在145℃下加热40 m in,可以产生接近焙炒芝麻的香气,香气中的主要物质是2-乙基-5-甲基吡嗪、乙酰呋喃... 芝麻油的香气成分是吡嗪、呋喃、噻唑、噻吩、吡咯,以及醇、醛、酮、酸、酯类等化合物。用葡萄糖、半胱氨酸、精氨酸和水解芝麻蛋白,在145℃下加热40 m in,可以产生接近焙炒芝麻的香气,香气中的主要物质是2-乙基-5-甲基吡嗪、乙酰呋喃、2-乙酰噻唑和5-乙基-4-甲基噻唑。这些香气成分沸点低,因此芝麻香油不适于煎炸,而且生产芝麻香油温度过高,会引起诸多营养物质劣变,将影响芝麻的资源利用。机榨、低温压榨和水酶法制取的芝麻油,油品用途广,并能综合开发蛋白质、维生素和芝麻木酚素等营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芝麻油 芝麻香油 芝麻酚 芝麻蛋白
下载PDF
浓香菜籽油制取精制工艺实践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谦益 熊巍林 +3 位作者 李敏丽 付浩华 杨晶晶 包李林 《农产品加工(下)》 2011年第1期80-81,共2页
浓香菜籽油的制取和精制与普通菜籽油的制取和精制有一定的区别,前者要最大限度地获得菜籽油的特殊香味,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油品澄清透明,需要特殊的制取和精制工艺。在浓香菜籽油的工程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了一套浓香菜籽油制取、精制工艺... 浓香菜籽油的制取和精制与普通菜籽油的制取和精制有一定的区别,前者要最大限度地获得菜籽油的特殊香味,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油品澄清透明,需要特殊的制取和精制工艺。在浓香菜籽油的工程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了一套浓香菜籽油制取、精制工艺。生产实践表明,该工艺合理,产品质量稳定,经济效益比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 浓香菜籽油 制取 精制 过滤
下载PDF
浓香花生油制取工艺设计实践 被引量:11
17
作者 田养儒 冉萍 柏云爱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16,共3页
采用特殊的炒籽、机械压榨、低温冷滤纯物理生产方法制取浓香花生油,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花生中的营养成分、生理活性成分和特有的风味。介绍了主要设备的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和操作要点。分析了影响浓香花生油香味形成的关键因素,针对调试... 采用特殊的炒籽、机械压榨、低温冷滤纯物理生产方法制取浓香花生油,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花生中的营养成分、生理活性成分和特有的风味。介绍了主要设备的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和操作要点。分析了影响浓香花生油香味形成的关键因素,针对调试中设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花生油 炒籽 低温冷滤 过滤
下载PDF
不同品种浓香亚麻籽油的呈香特征解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袁彬宏 贾懿敏 +2 位作者 杨旖旎 陈亚淑 周琦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0-100,共11页
目的 选取全国不同产区的28个主栽品种为对象制备浓香亚麻籽油,并对其风味特征进行分类。方法 运用评估适合项目法(rate-all-that-apply method, RATA)建立亚麻籽油感官描述词并进行感官评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 目的 选取全国不同产区的28个主栽品种为对象制备浓香亚麻籽油,并对其风味特征进行分类。方法 运用评估适合项目法(rate-all-that-apply method, RATA)建立亚麻籽油感官描述词并进行感官评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浓香亚麻籽油挥发性风味物质,使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 structures, OPLS)将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与感官评价结果进行关联。结果 浓香亚麻籽油主要呈现出焦糊味、油脂味、烤香味、海鲜味和香油味,从28种浓香亚麻籽油中共检测出86种挥发性物质,其中48种物质具有香气贡献,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有29种[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1],不同的香气属性与不同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结论 基于风味导向可以将28种浓香亚麻籽油大致分为3类,第1类(晋亚24号、坝选3号等)哈喇味较重,主要与(E)-2-戊醇、己醇、1-戊烯-3-醇等醇类物质有关,第2类(陇亚13号、坝亚13号等)主要呈现烤香味和海鲜味,第3类(晋亚10号、宁亚21号、陇亚10号等)主要呈现出谷物味、焦糊味和油脂味,焦糊味、烤香味主要由2-乙基-6-甲基吡嗪、2,6-二乙基吡嗪、2-乙酰基-3-甲基吡嗪等吡嗪类风味物质构成,油脂味、海鲜味主要由(E,E)-2,4-庚二烯醛、(E)-2-己烯醛、(E)-2-辛烯醛、1-戊烯-2-酮、2(5H)-呋喃酮等醛酮类风味物质构成,谷物味主要与二甲基二硫醚关系最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栽品种 浓香亚麻籽油 感官评价 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法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下载PDF
碱炼脱酸对花生油中16种多环芳烃脱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玉兰 石龙凯 胡爱鹏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5-80,共6页
研究了碱炼脱酸过程及碱炼脱酸条件对花生油中多环芳烃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碱炼脱酸对花生油中多环芳烃有一定的脱除作用,在综合考虑适当减少烧碱用量和油脂碱炼损耗的条件下,采用碱液质量分数5.11%、超碱量0.2%、碱炼温度70℃、... 研究了碱炼脱酸过程及碱炼脱酸条件对花生油中多环芳烃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碱炼脱酸对花生油中多环芳烃有一定的脱除作用,在综合考虑适当减少烧碱用量和油脂碱炼损耗的条件下,采用碱液质量分数5.11%、超碱量0.2%、碱炼温度70℃、碱炼时间40 min的优化碱炼脱酸条件,花生油中BaP、HPAHs、PAH4、LPAHs及PAH16的脱除率分别达到85.07%、48.13%、43.21%、56.75%及54.97%。经碱炼脱酸后花生油中B印含量从24μg/kg降至符合GB 2716中≤10μg/kg的限量指标,接近欧盟≤2μg/kg的限量指标,但PAH4含量达不到欧盟≤10μg/kg的限量指标,其他多环芳烃组分的残留量仍很高。因此,碱炼脱酸对于多环芳烃含量较高油脂的脱除作用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油 碱炼 多环芳烃 脱除率
下载PDF
脱壳炒籽压榨对浓香葵花籽油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孙国昊 刘玉兰 +2 位作者 李锦 刘昌树 刘春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40,共9页
分别对脱壳葵花籽、带壳葵花籽在相同条件下(160℃,20 min)炒籽并压榨制取浓香葵花籽油,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对两种葵花籽油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合感官评价,分析研究脱壳与否对浓... 分别对脱壳葵花籽、带壳葵花籽在相同条件下(160℃,20 min)炒籽并压榨制取浓香葵花籽油,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对两种葵花籽油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合感官评价,分析研究脱壳与否对浓香葵花籽油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脱壳及带壳压榨葵花籽油中分别检出10类128种、10类13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均为醛类,分别为39.62%和31.10%,其次是杂环类化合物,分别为26.06%和29.20%,烯类、醇类、酮类在两种葵花籽油中的含量分别为9.56%、8.65%、4.48%及10.59%、7.47%、3.29%;脱壳压榨葵花籽油的风味与壬醛(2.63%)、(E)-2-庚烯醛(8.40%)、反式-2,4-癸二烯醛(4.00%)、正己醛(6.33%)、蘑菇醇(2.57%)、正戊醇(2.38%)的相关性较高,这些成分在脱壳压榨葵花籽油中含量更高且(E)-2-庚烯醛、正己醛对清香味及反式-2,4-癸二烯醛、蘑菇醇、正戊醇对脂香味具有一定贡献;带壳压榨葵花籽油的风味则与苯乙醛(1.43%)、正辛醛(2.01%)、己酸(2.73%)、醋酸(9.38%)的相关性较高,这些成分在带壳压榨葵花籽油中的含量更高且苯乙醛、正辛醛对油脂的甜味及己酸、醋酸对油脂的不良风味具有一定贡献;两种葵花籽油在焦糊味、油脂味、清香味等特征风味上具有差异,脱壳压榨葵花籽油的整体风味明显优于带壳压榨葵花籽油。脱壳炒籽压榨对提升浓香葵花籽油风味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 脱壳 炒籽 浓香葵花籽油 挥发性成分 主成分分析 感官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