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压卸载速度对岩石动力强度与破碎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殷志强 李夕兵 +2 位作者 金解放 尹土兵 刘科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96-1301,共6页
利用带轴向静压和围压装置的霍普金森压杆设备,对砂岩在不同围压卸载条件下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即保持轴压和冲击条件不变,改变围压卸载速度的动静组合冲击试验,着重研究了围压卸载速率对岩石动态强度及损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利用带轴向静压和围压装置的霍普金森压杆设备,对砂岩在不同围压卸载条件下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即保持轴压和冲击条件不变,改变围压卸载速度的动静组合冲击试验,着重研究了围压卸载速率对岩石动态强度及损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仅改变围压卸载速度条件下,当卸载速度在0.5~10 MPa/s范围内变化时,砂岩动态抗压强度、能耗密度随围压卸载速度增大而降低;破坏块度分维数则呈现出随围压卸载速度增大而增大。但当卸载速度增大到200 MPa/s时,其动态抗压强度、能耗密度反而增加,而破坏块度分维数则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SHPB 卸载速度 岩石动态强度 破碎特性
下载PDF
科技公共传播:碎片化特性与当代发展策略 被引量:5
2
作者 翟杰全 《科普研究》 2014年第4期11-16,共6页
当代科技公共传播已经发展到利用多样化渠道、传播多样化内容、达成多样化目标的新阶段,科技公共传播在实践层面上的差异化特征和碎片化特性日益凸显。碎片化的内在特性以及当代传播的碎片化,使科技公共传播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当代科技... 当代科技公共传播已经发展到利用多样化渠道、传播多样化内容、达成多样化目标的新阶段,科技公共传播在实践层面上的差异化特征和碎片化特性日益凸显。碎片化的内在特性以及当代传播的碎片化,使科技公共传播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当代科技公共传播需要积极推进体系化建设和全媒体、融媒体战略,整合各种传播媒体、传播渠道、传播资源,推进科学技术传播的广泛化,扩展科学技术传播的覆盖面,提升科学技术传播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公共传播 碎片化特性 体系化 全媒体 融媒体
原文传递
科技公共传播的当代图景和内在特性 被引量:5
3
作者 翟杰全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139-142,149,共5页
当代科技公共传播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特征,也凸显了科技公共传播实践的碎片化特性。相对于科学技术的知识体系而言,任何具体的科技公共传播实践活动所能传播的内容都是碎片化的;相对于科技公共传播体系而... 当代科技公共传播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特征,也凸显了科技公共传播实践的碎片化特性。相对于科学技术的知识体系而言,任何具体的科技公共传播实践活动所能传播的内容都是碎片化的;相对于科技公共传播体系而言,任何具体的科技公共传播实践活动也都是其碎片化的组成部分。基于对当代科技公共传播发展和科技公共传播实践特性的分析,描述了科技公共传播的当代图景,分析了科技公共传播实践的碎片化特性。提出科技公共传播实践的"六要素构成模型",认为当代科技公共传播需要强化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公共传播 发展图景 碎片化特性 六要素模型 体系化建设
下载PDF
节理间距和倾角对岩体单轴压缩破碎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新 孙靖亚 +3 位作者 杨盼 冯中亮 谢统冠 陈柯辛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08-614,共7页
为研究节理间距和节理倾角对岩体破碎特征的影响,对单轴压缩实验后的岩体模拟试件进行了筛分实验。将破碎体按粒径分为粗粒、中粒、细粒和微粒4个粒级,统计和计算了各粒级的质量百分比和频数、比表面积和尺度-质量分布的分形维数。结果... 为研究节理间距和节理倾角对岩体破碎特征的影响,对单轴压缩实验后的岩体模拟试件进行了筛分实验。将破碎体按粒径分为粗粒、中粒、细粒和微粒4个粒级,统计和计算了各粒级的质量百分比和频数、比表面积和尺度-质量分布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1)在节理间距不变时,中粒、细粒和微粒的质量百分比、各粒径的频数、比表面积和分形维数随节理倾角的变化曲线都呈V型,在节理倾角为45°处有最小值,而粗粒质量百分比的变化规律则相反,呈反V型;2)在节理倾角不变时,随着节理间距的减小(节理化系数的增加),中粒、细粒和微粒的质量百分比、各粒径的频数、比表面积和分形维数都增大,而粗粒质量百分比则减小;3)在单轴压缩下,节理密度的增加使得岩体的破碎程度提高、能量耗散增多,这与节理间距和倾角组合变化下试件的劈裂、压碎和剪切滑移破坏模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 破碎规律 单轴压缩 节理间距 节理倾角
原文传递
散体云母片岩击实破碎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勇 李克钢 +1 位作者 梁维 侯克鹏 《矿冶》 CAS 2013年第1期11-14,18,共5页
以某露天矿散体云母片岩为研究对象,对散体岩石物料开展不同级配和含水率条件下的击实试验,分析散体物料的击实特性,以及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和孔隙比随粗颗粒含量的变化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入Bg颗粒破碎指标,探讨击实过程中散体颗粒... 以某露天矿散体云母片岩为研究对象,对散体岩石物料开展不同级配和含水率条件下的击实试验,分析散体物料的击实特性,以及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和孔隙比随粗颗粒含量的变化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入Bg颗粒破碎指标,探讨击实过程中散体颗粒的破碎特性。研究表明:1)随粗颗粒含量的增加,散体云母片岩的最大干密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非线性变化关系,最优含水率和孔隙比则相反;2)当粗颗粒含量为60%~70%时,最大干密度值出现峰值,且试样含水率和孔隙比最小,说明该级配条件下散体物料压实度最好;3)当粗颗粒含量在10%及其以下时,在相同击实功作用下颗粒将不再发生破碎,与此同时,破碎率也不会随着含水率的改变而发生变化;4)粗颗粒含量和含水率是影响颗粒破碎率的两个重要因素,但相对于含水率而言,粗颗粒含量对破碎率的影响要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击实试验 破碎特性 散体云母片岩 颗粒级配 破碎率
下载PDF
煤截割粒度分布规律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送永 杜长龙 李建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77-982,共6页
为寻找煤粒度的分布规律,根据分形理论建立了煤粒度分布的分形表达式,以此为基础,在不同截割条件下进行试验研究,并与威布尔分布作比较,寻找煤破碎特性指数、破碎程度参数、分形维数与影响参数的关系.试验分为3部分:首先,对不同结构参... 为寻找煤粒度的分布规律,根据分形理论建立了煤粒度分布的分形表达式,以此为基础,在不同截割条件下进行试验研究,并与威布尔分布作比较,寻找煤破碎特性指数、破碎程度参数、分形维数与影响参数的关系.试验分为3部分:首先,对不同结构参数的截齿、滚筒进行截割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比2种分布函数对煤粒度分布表达的合适性,并对参数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其次,对不同抗压强度(1.43,1.97,2.48 MPa)的模拟煤进行截割试验,寻找2种分布函数与煤抗压强度的关系;最后,通过变化截割运动参数,研究切屑厚度对煤粒度分布的影响及各参数与切屑厚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威布尔分布、分形分布均可表示煤粒度的分布规律,但威布尔分布中的煤破碎特性指数、破碎程度参数不能正确反应煤的破碎程度以及与各截割参数间的关系;而分形分布的分形维数可以正确表达煤的破碎程度,并与煤抗压强度、切屑厚度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分布 分形理论 破碎特性指数 破碎程度参数 分形维数
下载PDF
煤和矸石的冲击破碎粒度分布特性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建平 郑克洪 杜长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54-58,共5页
利用冲击式破碎装置,以不同的冲击速度对3个煤矿的煤矸进行冲击破碎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拟合,得出煤矸的分布特征函数,以及冲击速度和煤矸硬度对其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煤和矸石的冲击破碎粒度符合Weibull分布,随着冲击速度的... 利用冲击式破碎装置,以不同的冲击速度对3个煤矿的煤矸进行冲击破碎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拟合,得出煤矸的分布特征函数,以及冲击速度和煤矸硬度对其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煤和矸石的冲击破碎粒度符合Weibull分布,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加,煤的破碎特性指数增大,而矸石的破碎特性指数却减小,煤和矸石的破碎程度参数均减小;煤的概率密度分布曲线受冲击速度和煤矸硬度的影响较大,其峰值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加显著增大;煤的硬度越低,其峰值增加越显著,粒度分布越窄,且向小粒径方向偏移;矸石的密度分布曲线受冲击速度和矸石硬度的影响较小;利用煤矸粒度概率密度曲线可以判定不同冲击速度和硬度条件下的煤矸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和矸石 冲击破碎 粒度分布 破碎特性指数 破碎程度参数 概率密度
下载PDF
Y态TU1环的动态脆性碎裂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桂毓林 孙承纬 +1 位作者 李强 张光升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6-600,共5页
针对膨胀环的碎裂问题,以Mott碎裂理论和Grady能量平衡理论为基础,利用裂纹张开位移碎裂模型(crack opening displacement model,COD)描述脆性无氧铜环的碎裂特性,并推导了碎片尺寸和数目表达式。利用电磁膨胀环加载技术,完成了不同应... 针对膨胀环的碎裂问题,以Mott碎裂理论和Grady能量平衡理论为基础,利用裂纹张开位移碎裂模型(crack opening displacement model,COD)描述脆性无氧铜环的碎裂特性,并推导了碎片尺寸和数目表达式。利用电磁膨胀环加载技术,完成了不同应变率的脆性无氧铜(TU1)环碎裂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符合较好,可为脆性金属环膨胀碎裂特性描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脆性碎裂特性 COD模型 Y态TU1环
下载PDF
偶联剂处理镀镍碳纤维/环氧树脂界面特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熊成 付春娟 +2 位作者 刘建华 于美 李松梅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44,共6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60对镀镍碳纤维进行偶联处理。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接触角测量和单丝复合体系多次断裂法测试研究对比偶联处理前后碳纤维的表面形貌、结构、润湿性能以及纤维/树脂体系的界面状态和粘结性能。结果显示:偶联处理后...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60对镀镍碳纤维进行偶联处理。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接触角测量和单丝复合体系多次断裂法测试研究对比偶联处理前后碳纤维的表面形貌、结构、润湿性能以及纤维/树脂体系的界面状态和粘结性能。结果显示:偶联处理后,镍镀层表面平整,羟基等表面极性基团增加,表面涂覆的KH560膜层完整;镀镍碳纤维/树脂界面的浸润性得到改善;镀镍碳纤维/环氧树脂的界面处没有气泡产生,断点两侧的脱粘现象减轻;单丝饱和断点数由46增加到65;镀镍碳纤维/环氧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由(34.87±2.23)MPa提高到(72.51±3.77)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联处理 表面状态 接触角 单丝断裂实验 界面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