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脆性三联组氨酸蛋白和B细胞淋巴瘤-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青 许洪伟 +1 位作者 乔月芹 于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431-1433,共3页
目的观察脆性三联组氨酸(FHIT)蛋白和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36例胃癌手术的癌组织、17例癌旁组织和1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F... 目的观察脆性三联组氨酸(FHIT)蛋白和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36例胃癌手术的癌组织、17例癌旁组织和1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FHIT蛋白以及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用甲苯胺蓝法和14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情况。结果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胃炎组织的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44%,76.47%和70.59%,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89%,29.41%和35.29%,癌组织的上述指标与胃炎组织和癌旁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HIT蛋白和Bcl-2蛋白在胃癌组织表达呈负相关(P<0.001)。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组织和阴性组织的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9%和10.00%,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31%和80.00%,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FHIT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胃癌组织中FHIT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造成影响,三者均于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组织 脆性三联组氨酸蛋白 B细胞淋巴瘤-2蛋白 幽门螺旋杆菌
原文传递
脆性组胺酸三聚体蛋白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吴裕中 石一复 +1 位作者 陈晓端 朱雪琼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03年第6期404-406,409,共4页
目的 :探讨脆性组胺酸三聚体 (FHIT)蛋白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分析FHIT与P5 3蛋白、nm2 3 H1产物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 83例上皮性卵巢肿瘤蜡块组织标本中FHIT蛋白、P5 3蛋白及nm2 3 H1产... 目的 :探讨脆性组胺酸三聚体 (FHIT)蛋白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分析FHIT与P5 3蛋白、nm2 3 H1产物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 83例上皮性卵巢肿瘤蜡块组织标本中FHIT蛋白、P5 3蛋白及nm2 3 H1产物的表达。结果 :FHIT蛋白缺失仅见于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 ,缺失率为 17.0 %。在良性与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中未见FHIT蛋白缺失。在上皮性卵巢癌不同组织学分级中FHIT蛋白的缺失率分别为G10 / 6、G2 8.0 %、G331.8% ,低分化肿瘤FHIT蛋白缺失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肿瘤 (P <0 .0 5 ) ;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中 ,FHIT蛋白缺失仅见于浆液性癌和透明细胞癌 ,缺失率分别为 2 5 .0 %和 1/ 3,在粘液性癌和子宫内膜样癌中未见FHIT蛋白缺失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FHIT蛋白缺失与淋巴结转移、残留癌灶大小及nm2 3 H1产物表达有明显相关性 ,与FIGO分期、有无腹水及P5 3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FHIT蛋白缺失是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的特征 ,FHIT蛋白表达缺失在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脆性组胺酸三聚体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分化 淋巴结转移 腹水
下载PDF
乳腺癌FHIT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冉贵萍 朱岷 +1 位作者 杨文秀 欧阳炜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7期7-9,共3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脆性三联组氨酸基因(FHIT)微卫星不稳定性发生情况及与FHIT蛋白表达缺失的关系,以探讨乳腺癌发生的机制。方法选取FHIT基因的D3S1234、D3S1300位点,采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对66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进行微... 目的分析乳腺癌脆性三联组氨酸基因(FHIT)微卫星不稳定性发生情况及与FHIT蛋白表达缺失的关系,以探讨乳腺癌发生的机制。方法选取FHIT基因的D3S1234、D3S1300位点,采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对66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检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30.3%(20/66)的乳腺癌组织至少在一个位点出现MSI;59.1%(39/66)的肿瘤组织发生FHIT蛋白表达缺失或明显下降,17例MSI(+)病例发生FHIT蛋白低水平表达或缺失,MSI(+)与FHIT蛋白表达缺失有相关性(P<0.05)。FHIT蛋白表达缺失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P<0.05)。结论FHIT基因位点的微卫星不稳定性是FHIT蛋白表达下调的可能的分子机制之一,FHIT基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HIT基因 微卫星不稳定性 FHIT蛋白 乳腺肿瘤
下载PDF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与复制蛋白A相互作用的鉴定 被引量:3
4
作者 于芳 绳纪坡 +4 位作者 张勇 张鸿声 高宁 张宏达 胡宝成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8年第3期324-327,共4页
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对ATR/CHK1通路的影响,确定Fhit与复制蛋白A(RPA)存在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Fhit特异的信号通路奠定基础。方法:将Fhit全长基因插入含GST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GST-Fhit融合蛋白,并... 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对ATR/CHK1通路的影响,确定Fhit与复制蛋白A(RPA)存在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Fhit特异的信号通路奠定基础。方法:将Fhit全长基因插入含GST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GST-Fhit融合蛋白,并用GST沉降技术研究Fhit与RPA是否在体外存在相互作用;在表达Fhit的人细胞中用免疫共沉淀技术分析Fhit与RPA是否在体内存在相互作用,同时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研究Fhit与RPA在细胞内是否可以共定位。结果:通过免疫共沉淀、免疫荧光染色及GST沉降技术,确定了Fhit与RPA在体内及体外均可以相互作用。结论:确定了Fhit与RPA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为阐明Fhit在维持基因组完整性方面的机理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复制蛋白A 蛋白质相互作用
下载PDF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与复制蛋白A相互作用关键氨基酸残基的鉴定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勇 于芳 +4 位作者 张宏达 绳纪坡 高宁 张鸿声 胡宝成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8年第6期799-802,共4页
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对ATR/CHK1通路的影响,在确定Fhit与复制蛋白A(RPA)存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鉴定Fhit与RPA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残基,为进一步研究Fhit特异的信号通路奠定基础。方法:构建一系列Fhit缺失突变体基因Fhit1~F... 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对ATR/CHK1通路的影响,在确定Fhit与复制蛋白A(RPA)存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鉴定Fhit与RPA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残基,为进一步研究Fhit特异的信号通路奠定基础。方法:构建一系列Fhit缺失突变体基因Fhit1~Fhit11及6种Fhit点突变体基因,将这些基因插入含GST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GST-Fhit1~GST-Fhit11融合蛋白、突变体GST-FhitSIYEEL、GST-FhitIY、GST-FhitEL、GST-FhitF、GST-FhitA,以及GST-FhitD融合蛋白,用GST沉降技术研究Fhit与RPA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残基。结果:Fhit蛋白第112~117(SIYEEL)残基可能是Fhit与RPA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而第114(Y)残基可能是Fhit与RPA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残基。结论:确定了Fhit与RPA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残基,为阐明Fhit在维持基因组完整性方面的机理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复制蛋白A 蛋白相互作用
下载PDF
Aberrant crypt focus and fragile histidine triad protein in sporadic colorectal carcinoma 被引量:2
6
作者 Kim Vaiphei Aruna Rangan Rajinder Singh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CIE CAS 2012年第12期250-258,共9页
AIM:To characterize aberrant crypt focus (ACF) in adjoining mucosa in sporadic colorectal carcinoma and to evaluate fragile histidine triad (Fhit) protein and Ki67. METHODS:ACF was identified grossly and classified hi... AIM:To characterize aberrant crypt focus (ACF) in adjoining mucosa in sporadic colorectal carcinoma and to evaluate fragile histidine triad (Fhit) protein and Ki67. METHODS:ACF was identified grossly and classified histologically in 75 resected specimens. ACF was typed into hyperplastic ACF (HACF) and dysplastic ACF (DACF). Sections of ACF, carcinoma and normal colonic mucosa as control were studied for Fhit and Ki67 expressions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staining intensity and the number of positive stained cells observed in different histological groups. Comparison was done between the different groups by Pearson's χ 2 test and γ test for the ordinal data. P value < 0.05 was considered as significant.RESULTS:Age range was 40 to 86 years in males (mean = 43.36) and 45 to 70 years in females (mean = 56). HACF was identified in all cases studied in the non-tumorous colonic mucosa; ACF was observed as non-contiguous scattered foci, which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of acquisition of single focus monoclonality by colonic epithelial cells in tumor generation. Twenty-four (32%) had DACF and were observed as closure to carcinoma foci. Intensity of Fhit expression:(1) HACF 40% exhibited strong intensity, similar to normal, moderate in 36% and weak in 24%; (2) DACF strong in 25%, moderate in 37.5% and weak in 37.5%; and (3) carcinoma negative in 16%, strong in 43% and moderate and weak in 28.5% eac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intensity of the Fhit protein expressions by HACF and DACF (P < 0.05). Tumor in older patients showed a stronger Fhit intensity compared to younger patients (P = 0.036). Vegetarian diet intake and nonsmokers showed stronger Fhit intensities. Advanced stage tumor, non-vegetarian diet and younger age was associated with loss of Fhit protein. Ki67 positivity was an extended crypt pattern in HACF and DACF showed extension up to the neck region of the crypts and surface epithelium. Carcinomas showed a marked increase in Ki67 expression (P < 0.05). Fhit protein had 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ERRANT CRYPT FOCUS Carcinogenesis Colorectal carcinoma Dysplasia fragile histidine triad protein Ki67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守魁 范正军 +1 位作者 王艳瑛 郭广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57-560,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HCC组织、25例癌旁组织和15例正常肝组织中FHIT蛋白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2者的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HCC组织、25例癌旁组织和15例正常肝组织中FHIT蛋白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2者的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CC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FHI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8%、88.0%及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肿瘤大小、有无包膜、是否有门静脉癌栓、甲胎蛋白的含量、是否感染乙肝无关(P>0.05)。HCC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9%,16.0%及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与HCC患者的肿瘤大小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HCC组织中FHIT与Surviv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341,P=0.018)。结论:FHIT的表达缺失和Survivin的过表达可能共同参与了HCC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SURVIVIN
下载PDF
外源性FHIT基因对奥曲肽诱导胃癌细胞MGC-803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罗玲丽 段晓明 +1 位作者 吴正茂 贺修胜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8-302,共5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对奥曲肽(octreotide)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带有FHIT基因的表达载体pRcCMV-FHIT和空载体pRcCMV分别转入FHIT表达缺失的人... 目的:探讨外源性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对奥曲肽(octreotide)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带有FHIT基因的表达载体pRcCMV-FHIT和空载体pRcCMV分别转入FHIT表达缺失的人类胃癌细胞系MGC-803中。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细胞中FHIT蛋白的表达。使用不同浓度的奥曲肽(10-10、10-9、10-8、10-7和10-6mol/L)分别处理各组细胞24、48和72h,MTT法检测分析细胞增殖情况,FCM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奥曲肽作用细胞前后,细胞中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转染FHIT基因后,胃癌细胞系MGC-803中检测到FHIT蛋白的表达。奥曲肽(10-8mol/L)处理细胞48h后,转染FHIT基因组细胞的凋亡率为(26.777±1.702)%,与转染空载体组的(13.800±0.511)%和空白细胞组的(12.634±0.479)%相比,凋亡率明显增高(F=245.789,P<0.05,)。转染FHIT基因组细胞经奥曲肽处理后bcl-2蛋白表达量减少,bax蛋白表达量增加。结论:外源性FHIT基因表达与奥曲肽可协同促进胃癌细胞MGC-803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cl-2家族中的凋亡相关蛋白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基因转移技术 奥曲肽 细胞凋亡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蛋白
下载PDF
肺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FHIT、MSH2、p21蛋白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袁玲 王新允 聂卫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mutS同种组织蛋白2(MSH2)及p21蛋白表达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9份原发性肺癌组织(原发癌组)、12份淋巴结转移性肺癌组织(转移癌组)、12份肺癌癌前病变组织(癌前变组)及1...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mutS同种组织蛋白2(MSH2)及p21蛋白表达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9份原发性肺癌组织(原发癌组)、12份淋巴结转移性肺癌组织(转移癌组)、12份肺癌癌前病变组织(癌前变组)及10份正常肺组织(对照组)中FHIT、MSH2及p2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各指标间相关性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FHIT、MSH2及p21蛋白在其他三组中表达均下调(P(0.05);FHIT、MSH2蛋白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相关,p21蛋白表达与肺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FHIT和MSH2蛋白在原发癌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但均与p21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结论 FHIT、MSH2及p21蛋白与肺癌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三项指标可为临床预测疾病进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癌 癌前病变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mutS同种组织蛋白2 P21蛋白
下载PDF
胃癌FHIT基因异常及与EB病毒感染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玉平 韩埩波 +3 位作者 毛晓韵 李锦毅 任常山 辛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8-450,共3页
目的:检测胃癌FHIT基因转录、Fhit蛋白表达以及EB病毒(EBV)的感染情况,探讨EBV感染对FHIT基因异常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RT-PCR法检测30例胃癌组织和30例配对正常胃黏膜组织中FHIT基因的表达,并对异常转录本进... 目的:检测胃癌FHIT基因转录、Fhit蛋白表达以及EB病毒(EBV)的感染情况,探讨EBV感染对FHIT基因异常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RT-PCR法检测30例胃癌组织和30例配对正常胃黏膜组织中FHIT基因的表达,并对异常转录本进行测序;Western杂交法检测10例胃癌Fhit蛋白的表达;PCR法检测50例胃癌(包括RT-PCR检测30例)EBV的感染情况.结果: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均检测到正常大小转录本,11例(36.7%)胃癌检测到异常转录本;测序结果1例异常转录本缺失FHIT外显子5~7,1例缺失FHIT外显子4~7;4例(40.0%)Fhit蛋白表达缺失或降低;5例(10.0%)EBV阳性,其中4例(80.0%)同时存在FHIT基因的异常转录本.结论:FHIT基因及其产物Fhit蛋白的缺失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EBV感染可能通过引起FHIT基因的异常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HIT基因 FHIT蛋白 EB病毒 胃癌
下载PDF
FHIT及Apollo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预后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纪中 袁维堂 +2 位作者 王贵宪 周全博 胡晟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7-621,共5页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及凋亡抑制蛋白Apollon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CR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中FHIT及Apollo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蛋白表达与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及凋亡抑制蛋白Apollon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CR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中FHIT及Apollo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蛋白表达与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CRC组织中,FHIT和Apollo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2.5%和84.7%,癌旁组织中分别为67.5%和48.5%;与癌旁组织比较,CRC组织中FHIT蛋白阳性率降低,Apollon蛋白阳性率升高(P<0.001);癌组织中FHIT与Apollon蛋白表达存在负关联(rP=-0.183,P=0.017)。与浸润至肌层或浆膜外、Dukes分期A或B期、无淋巴结转移、无SCRLM的CRC组织比较,浸润至浆膜层、Dukes分期C或D期、有淋巴结转移、有SCRLM的CRC组织中FHIT阳性率降低,Apollon阳性率升高(P<0.05)。FHIT+Apollon-患者预后优于FHIT+Apollon+患者,FHIT-Apollon+、FHIT-Apollon-患者预后差于FHIT+Apollon+患者(P<0.001),FHIT-Apollon+与FHIT-Apollon-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HIT、Apollon蛋白表达与CRC侵袭、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两者可作为预测CRC转移及预后的可靠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Apollon蛋白 结直肠癌 转移 预后
下载PDF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突变体在DNA损伤应答中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于芳 绳纪坡 胡宝成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3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用建立的稳定表达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突变体的细胞株,研究Fhit与复制蛋白A(RPA)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细胞在DNA损伤后的影响。方法:用电离辐射或DNA损伤诱导剂喜树碱处理稳定表达Fhit突变体的阳性细胞株HeLa-FhitA/D/F后,通过流式... 目的:用建立的稳定表达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突变体的细胞株,研究Fhit与复制蛋白A(RPA)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细胞在DNA损伤后的影响。方法:用电离辐射或DNA损伤诱导剂喜树碱处理稳定表达Fhit突变体的阳性细胞株HeLa-FhitA/D/F后,通过流式细胞技术、MTT比色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这些细胞系的细胞周期变化情况以及对DNA损伤诱导剂的敏感性。结果:DNA损伤诱导剂处理后,Fhit突变体基因的高表达可以使细胞表现出更强的G2期阻滞及对DNA损伤诱导剂更耐受。结论:Fhit与RPA相互作用的改变影响了细胞对DNA损伤诱导剂的耐受性,为阐明Fhit在维持基因组完整性方面的机理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突变体 复制蛋白A 稳定表达细胞系 DNA损伤应答
下载PDF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甲基-CpG-结合蛋白2异常表达与宫颈癌变的关系及交互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倩 李颖 +4 位作者 王璐 宋志超 冯美娟 丁玲 王金桃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9-693,共5页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与甲基-CpG-结合蛋白2(MeCP2)异常表达在宫颈癌变中的交互作用。方法 选择经病理学确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7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患者113例(CINⅠ45例;CINⅡ/Ⅲ68例)和宫颈正常...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与甲基-CpG-结合蛋白2(MeCP2)异常表达在宫颈癌变中的交互作用。方法 选择经病理学确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7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患者113例(CINⅠ45例;CINⅡ/Ⅲ68例)和宫颈正常(NC)妇女60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宫颈组织中FHIT及MeC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FHIT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的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χ^2趋势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应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模型(GMDR)评价交互作用。结果 随着宫颈癌变的进展,FHIT基因CpG岛甲基化率(χ^2=18.64,P〈0.001,趋势检验χ^2=18.08,P〈0.001)逐渐升高,FHIT mRNA(H=27.32,P〈0.001;趋势检验χ^2=12.65,P〈0.001)与蛋白(H=47.10,P〈0.001;趋势检验χ^2=29.79,P〈0.001)表达量逐渐降低,且FHIT基因CpG岛甲基化率与FHIT蛋白表达量呈负相关(r=-0.226,P〈0.001)。MeCP2 mRNA(H=26.19,P〈0.001;趋势检验χ^2=11.81,P=0.001)与蛋白(H=69.02,P〈0.001;趋势检验χ^2=47.44,P〈0.001)表达量均逐渐升高。MeCP2蛋白表达量与FHIT mRNA Ct比值呈正相关(r=0.254,P〈0.001),与FHIT蛋白表达量呈负相关(r=-0.213,P=0.001)。GMDR交互作用分析表明,在CINⅡ/Ⅲ组,MeCP2蛋白高表达、FHIT基因CpG岛甲基化及mRNA和蛋白低表达存在交互作用;在SCC组,MeCP2 mRNA和蛋白高表达、FHIT基因CpG岛甲基化及mRNA和蛋白低表达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MeCP2 mRNA和蛋白高表达、FHIT基因CpG岛甲基化及mRNA和蛋白低表达,均可增加宫颈癌变的风险,且在宫颈癌变中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变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甲基-CpG-结合蛋白2
原文传递
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FHIT蛋白异常表达与HPV16E6、HPV16E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范余娟 彭芝兰 +3 位作者 牛晓宇 刘辉 陈悦悦 李文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20-522,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中三联脆组(FHIT)蛋白表达与HPV16E6、E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1999年1月至2003年2月的15例正常宫颈、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以及61例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标本进行FHIT蛋白、HPV... 目的探讨宫颈癌中三联脆组(FHIT)蛋白表达与HPV16E6、E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1999年1月至2003年2月的15例正常宫颈、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以及61例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标本进行FHIT蛋白、HPV16E6、HPV16E7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1)在正常宫颈上皮、CINⅠ~Ⅱ、CINⅢ及浸润性宫颈鳞癌中,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5/15)、71.43%(10/14)、36.36%(4/11)、14.75%(9/61),P<0.05;HPV16E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15)、7.14%(1/14)、36.36%(4/11)、59.02%(36/61),P<0.05;HPV16E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3/15)、42.86%(6/14)、63.64%(7/11)、57.38%(35/61),P>0.05。(2)宫颈病变组织中FHIT蛋白的阳性表达与HPV16E6蛋白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0.01,r=-0.449),与HPV16E7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癌中FHIT蛋白的异常表达与HPV16E6蛋白表达有关,FHIT蛋白和HPV16E6蛋白的联合检测可能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转归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三联脆组蛋白 16型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 16型人乳头瘤病毒F7蛋白
原文传递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与HIV-TAT蛋白转导域融合蛋白表达、纯化和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亚 周景师 江少杰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31-834,共4页
目的:制备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与HIV-TAT蛋白转导域的融合蛋白FHIT/TAT以及该融合蛋白的兔抗多克隆抗体,探讨FHIT基因对肝肿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FHIT基因与HIV-TAT蛋白转导域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确定该载体的最佳诱导表... 目的:制备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与HIV-TAT蛋白转导域的融合蛋白FHIT/TAT以及该融合蛋白的兔抗多克隆抗体,探讨FHIT基因对肝肿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FHIT基因与HIV-TAT蛋白转导域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确定该载体的最佳诱导表达条件,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并获得纯化的FHIT/TAT融合蛋白,同时以该融合蛋白免疫兔制备抗FHIT/TAT融合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结果:构建了FHIT基因与HIV-TAT蛋白转导域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确定了该载体的最佳诱导表达条件;Western Blot检测也证实了该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以此为基础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并获得了70%纯度的FHIT/TAT融合蛋白;同时制备了较高滴度的兔抗FHIT/TAT融合蛋白多克隆抗体.结论:成功建立了制备具有高效转导作用的HIV-TAT蛋白转导域与FHIT基因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体系,获得了该融合蛋白的兔抗多克隆抗体,为FHIT基因对于肝肿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特别是肝肿瘤的基因治疗和预防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 蛋白转导域 基因治疗
下载PDF
多柔比星联合顺铂化疗对宫颈癌放疗患者的疗效及对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覃杏幸 莫永华 刘桂玉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1256-1259,共4页
目的探讨多柔比星联合顺铂化疗对宫颈癌放疗患者的疗效及对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放疗治疗,对照组加用顺铂化疗,观察组加用多柔比星联合顺铂化疗... 目的探讨多柔比星联合顺铂化疗对宫颈癌放疗患者的疗效及对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放疗治疗,对照组加用顺铂化疗,观察组加用多柔比星联合顺铂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e La细胞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蛋白、淋巴细胞瘤-2相关X(Bax)蛋白、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He La细胞FHIT、Bax蛋白表达均增高,观察组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e La细胞Ki-67蛋白表达均降低,但观察组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60.00%,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3、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柔比星联合顺铂对宫颈癌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增加He La细胞FHIT、Bax蛋白的表达,降低Ki-67蛋白的表达,提高患者生存率,且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多柔比星 顺铂 疗效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 Ki-67
下载PDF
FHIT基因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叶青 刘元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1234-1236,共3页
目的 :检测脆性组氨酸三联体蛋白 (FHIT蛋白 )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 ,探讨其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以期了解其表达在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 ,判断恶性肿瘤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 94例上皮性卵巢肿瘤的... 目的 :检测脆性组氨酸三联体蛋白 (FHIT蛋白 )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 ,探讨其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以期了解其表达在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 ,判断恶性肿瘤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 94例上皮性卵巢肿瘤的外科手术石蜡标本 (2 0例良性、18例交界性、5 6例恶性 ) ,用免疫组化SP的方法检测FHIT蛋白的表达。并分析FHIT蛋白的表达与年龄、病理分级、分类、临床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FHIT蛋白在 2 0例良性上皮性肿瘤及 18例交界性肿瘤中均无阴性表达 ,而在 5 6例恶性上皮性肿瘤中有 13例FHIT蛋白阴性表达 (2 3 2 1% )。而且FHIT蛋白阴性表达癌在癌组织学分级中的分布为Ⅰ级 0 /16例 ,Ⅱ~Ⅲ级 13 /4 3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FHIT蛋白阴性表达率在伴淋巴结转移组和不伴淋巴结转移组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FHIT蛋白的阴性表达率与年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FHIT蛋白只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特异性表达丧失 ,而且在上皮性卵巢癌中其表达丧失可能与高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阳性相关 ,提示FHIT蛋白表达丧失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其表达对卵巢上皮性肿瘤良恶性鉴别及预后判断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FHIT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HIT基因 上皮性卵巢肿瘤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下载PDF
FHIT、LAPTM4B在NACT宫颈癌患者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方钟铿 王凯 +1 位作者 郭雯婷 高坚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3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溶酶体相关四次跨膜蛋白B(LAPTM4B)在新辅助化疗(NACT)宫颈癌患者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7年4月至2021年3月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110例宫颈癌患者,均采用紫杉...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溶酶体相关四次跨膜蛋白B(LAPTM4B)在新辅助化疗(NACT)宫颈癌患者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7年4月至2021年3月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110例宫颈癌患者,均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进行NACT。比较NACT前及NACT后2周宫颈癌患者病理组织FHIT、LAPTM4B表达阳性率。根据宫颈癌患者对NACT的反应将其分为无效组和有效组,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NACT敏感性的因素。结果 NACT后2周,宫颈癌患者病理组织FHIT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NACT前,LAPTM4B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NACT前(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效组的肿瘤直径≥5 cm、LAPTM4B阳性患者占比明显高于有效组,FHIT阳性患者占比明显低于有效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cm、LAPTM4B阳性为影响宫颈癌患者NACT敏感性的危险因素,FHIT阳性为影响宫颈癌患者NACT敏感性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NACT后,宫颈癌患者病理组织FHIT表达上调,LAPTM4B表达下调。肿瘤直径≥5 cm、LAPTM4B阳性为影响宫颈癌患者NACT敏感性的危险因素,FHIT阳性为影响宫颈癌患者NACT敏感性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溶酶体相关四次跨膜蛋白B 新辅助化疗 宫颈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